CN111912068A -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Google Patents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12068A CN111912068A CN202010863647.2A CN202010863647A CN111912068A CN 111912068 A CN111912068 A CN 111912068A CN 202010863647 A CN202010863647 A CN 202010863647A CN 111912068 A CN111912068 A CN 1119120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adiation
- thermal
- main pip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换能层和热阻尼层,隔热层的热阻大于热阻尼层的热阻;换能层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支管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平行,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分别固定在支管阵列的两端,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均与支管阵列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提高了辐射效率,辐射热量更均匀,防止结露,换能层与辐射面的温差更大,减少热量损耗和浪费,更加节能;便于安装和运输,降低现场安装难度;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空调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末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空调末端,应用范围广泛,且项目铺设面积大。
传统的辐射空调末端中,用于输送冷水和热水的传热结构件,例如由传热管道和导热铝板组成的换能层,直接与金属辐射面板贴附连接,或者通过一层厚度<1mm的消声薄膜贴附在金属辐射面板上,由于盘管和辐射面板板面接触的密度不同,辐射面板在接近传热管道的区域,形成低温条状区域,低温条状区域的温度比其他区域温度低,使辐射面板温度不均匀;当这些低温区域的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这些区域凝结形成水珠;辐射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室内人员及门窗开关情况有很大变动,导致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升高,使辐射面板出现结露;辐射面板结露易滋生细菌,破坏室内卫生环境;为了防止低温区域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提高空调冷冻水的水温,使辐射面板表面温度维持在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之上,但供冷能力有所减小。
目前传热管道均采用串联的形式进行传热,内部流体通道相当于串联式长行程,不便于安装,且传热效率差。辐射空调末端的传热管道多采用U型盘管,为了便于U型盘管的弯曲加工,管材宜使用圆管结构。但由于圆形的盘管与平面结构的接触面积小,热传导性差。因此通常需要在圆管外包裹增加热传导的散热翼,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环节和制造成本,另外,既要保证散热翼和圆管贴合完好,还需保证散热翼与平面结构贴合的平整度,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难度。
现有辐射空调的金属辐射空调末端通常两侧都没有保温层覆盖,热量辐射在辐射空调末端两侧同时发生。如图1所示,在辐射空调末端100满铺于吊顶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辐射热量滞留在下图的A空间内,难以扩散,造成热量浪费;
(2)在致冷工况下,由于热空气密度低,吊顶内A区域的空气温度通常高于下方的温度。辐射空调末端上表面温度低于A区域空气的露点温度时,产生结露,而此时辐射空调末端下表面可能尚未产生结露,给日常检查维护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提高辐射空调末端的传热效率、使辐射面板表面温度均匀、提高辐射面板的防结露能力、减少热量浪费,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辐射空调末端传热效果差、易结露、热量浪费大、安装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本发明创新地提供了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该辐射空调末端在换能层的两侧分别设置隔热层和热阻尼层,在换能层两侧热传递量不同,且换能层采用并联流体通道的形式进行传热,提高辐射效率,辐射热量更均匀,防结露,减少热量消耗、更加节能。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换能层和热阻尼层,所述隔热层的热阻大于所述热阻尼层的热阻;所述换能层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平行,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分别固定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均与所述支管阵列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阻尼层的热阻为0.01-0.1m2K/W。
进一步地,所述热阻尼层的厚度≤2.5mm,导热系数≥0.02W/mK。
进一步地,所述热阻尼层的厚度为0.5-2.5mm,导热系数为0.02-0.05W/mK。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热阻>0.1m2K/W。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2.5-50mm,导热系数为0.001-0.05W/mK。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为矩形管,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在辐射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的管壁厚度为0.5-2.5mm,所述支管的导热系数为0.1-1.0W/mK。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上,所述第一主管内部设有阻断件,所述阻断件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上,所述换能层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管上,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不同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提高了辐射效率;辐射热量更均匀,防止结露;换能层与辐射面的温差更大,减少热量损耗和浪费,更加节能;便于安装、运输,降低现场安装难度;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辐射空调末端满铺于吊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种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与图3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另一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与图4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隔热层、换能层和热阻尼层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b为另一实施例的隔热层、换能层和热阻尼层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a为在热阻尼层远离换能层的一侧设有辐射面板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b为隔热层、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辐射面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c为另一实施例的隔热层、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辐射面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a为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7c为不同热阻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力测试图。
图7d为铜管外侧热阻尼层的温度分布呈对数曲线图。
图8a为采用8℃冷冻水进入换能层时本发明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测试图。
图8b为采用8℃冷冻水进入换能层时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测试图。
图9a为采用10℃冷冻水进入换能层时本发明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测试图。
图9b为采用10℃冷冻水进入换能层时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测试图。
图中,
100、辐射空调末端;1、换能层;2、热阻尼层;3、隔热层;4、辐射面板;11、第一主管;12、第二主管;13、支管;14、进液口;15、出液口;16、阻断件;17、接口;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3、换能层1和热阻尼层2,隔热层3的热阻大于热阻尼层2的热阻。隔热层3与热阻尼层2形成不对称传热,热量更多的向热阻尼层2一侧传递,提高辐射效率,而且热阻尼层2使得辐射更均匀,达到防结露的效果。
热阻尼层2的热阻为0.01-0.1m2K/W。
热阻的计算公式为:热阻R=d/λ;其中,d为材料厚度;关于导热系数λ: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若传热件为厚度为dx的单层平板,传热件两侧维持均匀而恒定的温度T1和T2时,Q=λ*A*(T1-T2)/dx,Q为传热量,A为传热件的面积。
热阻尼层2的厚度≤2.5mm,导热系数≥0.02W/mK。优选地,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0.5-2.5mm,导热系数为0.02-0.05W/mK。优选为XPS挤塑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聚苯板(膨胀聚苯板)、聚氨酯板等。热阻尼层在保证高热传导效率的同时,轻质、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便于安装的同时,提高辐射空调末端的强度。
隔热层3的热阻>0.1m2K/W,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为2.5-50mm,导热系数为0.001-0.05W/mK。更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100mm,便于安装和运输。隔热层3为硬质塑料板或发泡成型板材。
如图2、3a、3b、4a和4b所示,换能层1包括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多个支管13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平行设置,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分别固定在支管阵列的两端,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均与支管阵列连通。冷源或热源的液体经第一主管11或第二主管12进入换能层1后,流经多个支管13形成的并联通道,进行传热。
多个支管13可以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可以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形成一定的夹角(即支管13在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之间倾斜设置)。优选地,多个支管13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
支管13为矩形管,即支管13的纵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管,矩形管的有效传热面积更大,传热更均匀,提高辐射效率,提高防结露能力。而且由于矩形管的热传导效果良好,省去了散热翼,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13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传热面积更大,辐射效果更好,更加节能。优选地,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为矩形管。
支管13的管壁厚度为0.5-2.5mm,支管13的导热系数为0.1-1.0W/mK。优选地,支管13为PP-R管(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管)、LDPE管(低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高密度聚乙烯管)、PP管(聚丙烯管)、PET管(聚对苯二甲酸管)、PMMA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PVC管(聚氯乙烯管)、PEEK管(聚醚醚酮管)、PC管(聚碳酸酯纤维)、聚丁烯管、聚酰胺纤维管、环氧树脂管或尼龙管。本发明的支管13相对于金属管质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且在保持轻质和强度的基础上,导热效果良好。
优选地,支管13的表面为发射率较高的黑色或深色。
本发明的换能层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有多种形式,保证冷源或热源液体能流经整个换能层1、且在换能层1内部均匀流动,提供辐射效率的同时、辐射热量更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第一主管11内部设有阻断件16,阻断件16位于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之间。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在阻断件16处被阻断,阻断件16将第一主管11分隔成左右两侧;进入到第一主管11内的液体在第一主管11左侧被分流到阻断件16左侧的多个支管13内,流体经支管13汇流到第二主管12后,又被分流到阻断件16右侧的多个支管13内,最终汇流到第一主管11右侧,从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如图3a所示,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左右两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通过接口17将两个辐射空调末端直接连接,降低辐射空调末端的安装难度。
如图3b所示,第一主管11的两端为封闭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管体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接口17垂直于第一主管11。在进行安装时,通过软管连接相邻两个辐射空调末端上的接口17来实现组合安装。软管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换能层1的出液口15设置在第二主管12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支管阵列的不同侧,即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对角设置。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被分流到多个支管13内,流经并联的多个支管13后汇流到第二主管12,从第二主管12上的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的热阻尼层2可以直接用作辐射面,也可以在热阻尼层2的表面敷设一层高发射率的辐射涂层,用作辐射面辐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隔热层3为C型,隔热层3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契合接口17的通孔31,在进行安装时,隔热层3与热阻尼层2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封闭腔体,换能层1固定在腔体内,换能层1与外界隔离。如图5a所示,隔热层3靠近换能层1的面是平面,换能层1位于热阻尼层2和隔热层3之间;如图5b所示,隔热层3靠近换能层1的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卡接一个支管13,此时,隔热层3的厚度指不设置凹槽处的厚度(忽略凹槽带来的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在热阻尼层2远离换能层1的一侧增设辐射面板4。如图6b和6c所示,隔热层3为C型,隔热层3与辐射面板4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封闭腔体,换能层1和热阻尼层2固定在腔体内,换能层1与外界隔离。如图6b所示,隔热层3靠近换能层1的面是平面,换能层1位于热阻尼层2和隔热层3之间;如图6c所示,隔热层3靠近换能层1的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卡接一个支管13。
傅里叶导热定律:q=-λ(αt/αx)n。
其中,q: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αt/αx:温度梯度;n: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
如图7a所示,不设置热阻尼层,换能层1直接与辐射面板4接触;由于缺少热阻尼层2的y方向热传导,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弧度较大,即表面温差较大。
如图7b所示,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设置热阻尼层2;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各向均质的热阻尼层2中,如热量从换能层1进入热阻尼层2内部后,由于临近左侧的x和y方向都存在温度梯度(等温线在x-y的截面表现为曲线),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通过的热流密度q也最大。由于积分累积效应,经计算可以得出:热量达到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时,等温线趋于平坦,也即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温度趋于均匀。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则更为平坦。
因此,增设热阻尼层2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热量更均匀,辐射效果更好,能有效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
热阻尼层2的热阻为0.01-0.1m2K/W。
通过实验实测,设定两种夏季工况(第一种工况:在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时,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供冷;第二种工况:在室内温度26℃,相对湿度65%时,对应的露点温度为19℃,采用10℃冷冻水供冷),测试不同热阻的热阻尼层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力,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热阻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力测试表
如图7c所示,从测试结果分析:当热阻>0.1m2K/W时,5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力均低于80W/m2K,致冷的效果不能保证。另外,热阻<0.01m2K/W时,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度下降,板面结露风险加大。因此,热阻尼层2的热阻为0.01-0.1m2K/W,既能保证高辐射力,保证辐射效果,又能防止结露。
等温线理论基础:常见的导热结构件为铜管,如图7d所示,如果将热阻尼层看做半侧的圆筒壁,那么铜管和热阻尼层近似为单层圆筒壁的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根据杨世铭《传热学》第四版P52推导可知,热阻尼层中的温度分布(t1-t2)呈对数曲线。
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热阻尼层右侧边界的均匀程度,与热阻尼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厚度d正相关。但是,随着导热系数λ或厚度d加大,热传导的效率会降低。但是,如果热阻尼层厚度d太小,热传导效率虽然会提高,但是会造成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较小,辐射面板表面产生结露,需要提高供冷时冷源的温度,导致高能耗、高造价。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既要保证热传导效率,同时也要考虑节能的效果,本发明确定热阻尼层的参数为:热阻尼层2的厚度≤2.5mm,导热系数≥0.02W/mK。优选地,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0.5-2.5mm,导热系数为0.02-0.05W/mK。
对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和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对比测试,两个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内均通入8℃的冷冻水,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阻尼层厚度设置为1.2mm的EPS聚苯板。如图8a所示,图中M1、M2、M3、M4和M5为随机选取的辐射面板表面的测量点,测得各点的温度分别为22.0℃、21.8℃、22.0℃、21.8℃和21.8℃,计算得辐射面板的表面温差最大仅为0.2℃,辐射面板温度较均匀。如图8b所示,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面板各点温度分别为12.0℃、11.1℃、13.2℃和12.9℃,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差最大为2.1℃、温差最小为0.9℃,各点温度差距较大。对比可知,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能降低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差,使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更均匀,提高防结露能力。
目前常见的辐射空调系统没有热阻尼层(即换能层直接与辐射面板贴附),实测的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基本低于5℃。由于需要克服辐射面板板面结露的问题,辐射面板温度不能低于露点温度,冷冻水的温度无法使用8℃-10℃冷冻水系统,需要配置16℃-18℃高温冷冻水系统,导致高能耗、高造价。
本发明的辐射空调系统,由于采用了特定厚度和导热系数的热阻尼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测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基本大于14℃。最低进水温度可以为6℃,一般采用8℃-10℃,因此常规冷冻水系统均能使用,不需要另外设置高温冷冻水系统,能耗低、造价低。
设置对照实验对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进行测试,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输入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
1、设置有1.5mm厚聚氨酯板的辐射空调末端,如图9a所示,辐射面板板面温度为24.2℃-24.7℃,高于露点温度,不会结露,可以正常工作,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大于14℃,辐射面板板面指辐射面板远离热阻尼层的表面。
2、对照组为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如图9b所示,测得辐射面板板面温度为12.9-14.6℃、低于15℃,辐射面板板面产生结露,换能层和辐射空调板面的温差ΔT内外小于5℃。因此,在此室内条件下,对照组的辐射面板不能使用10℃冷冻水工作。
因此,设置热阻尼层使得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温度温差较大,对供冷或供热的液体的温度要求更低,更加节能。
本发明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的工作原理分为两种工况:
1、辐射供冷:
以室内天花板下的安装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为例。
第一步:下侧热辐射;按照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law),不同温度的物体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当辐射面板温度低于室内物体或空气温度时,辐射面板吸收室内的热量Q1;
第二步:下侧热传导;热量Q1依次通过热阻尼层(热阻尼层的热阻取0.05m2K/W)和换能层,最后换能层内不断流动的冷水将热量Q1带走,Q1=(T面板-T冷水)/R1,R1为辐射面板+热阻尼层+换能层的串联热阻,
T面板为辐射面板的温度,T冷水为冷水的温度。
同时,分析上侧热量传递:由于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的上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换能层的串联热阻R2>0.1m2K/W,高于下侧热阻尼层的热阻;通过隔热层吸收的热量Q2=(T隔热层-T冷水)/R2,小于Q1。而且,T隔热层>T面板,只要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隔热层上方也不会结露。
2、辐射供暖:
以室内天花板下的安装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为例。
第一步:下侧热传导;流入辐射空调末端的热水,将热量Q1依次通过换能层和热阻尼层(热阻尼层的热阻取0.05m2K/W),将热量Q1传递给辐射面板。Q1=(T热水-T面板)/R1,R1为辐射面板+热阻尼层+换能层的串联热阻,T热水为热水的温度,T面板为辐射面板的温度。
第二步:下侧热辐射;按照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law),不同温度的物体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当辐射面板温度高于室内物体或空气温度时,辐射面板向室内辐射传递热量Q1;
同时,分析上侧热量传递:由于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的上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换能层的串联热阻R2>0.1m2K/W,高于下侧热阻尼层的热阻;通过隔热层传递到隔热层上方的热量Q2=(T热水-T隔热层)/R2,小于Q1。
因此通过隔热层和热阻尼层的热阻设置,形成不对称传热效果,辐射效果良好。
以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mm的EPP发泡保温板(发泡聚丙烯板)、热阻尼层采用1.2mmXPS挤塑板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实验。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输入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后1小时,实测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为24.2℃-24.7℃,而隔热层外表面温度在28.0℃-28.3℃。由于隔热层的热阻较高,而热阻尼层的热阻较低,因此更多的热量能从热阻尼层一侧传入换能层,被冷冻水吸热,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更低。
经测量,本发明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0.5-2.5mm,导热系数为0.02-0.05W/mK时,在辐射空调系统采用10℃冷冻水供能、室温27℃的情况下,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在12℃-25℃范围内,而隔热层表面温度在26℃-29℃。从而本发明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可以自由适应各种运行环境的防结露高效率运行。
综上,本发明从辐射效率(热传导能力)、防结露能力和节能性三方面考虑,同时提高了三方面性能,提高了辐射效率、防结露、而且能耗更小、更加节能,使辐射空调末端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而且,本发明提供的防结露辐射空调末端为标准化模块结构,质轻、价廉,便于运输,且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方便、快捷;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隔热层(3)、换能层(1)和热阻尼层(2),所述隔热层(3)的热阻大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热阻;所述换能层(1)包括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多个所述支管(13)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平行,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一主管(11)和所述第二主管(12)均与所述支管阵列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热阻为0.01-0.1m2K/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厚度≤2.5mm,导热系数≥0.02W/m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尼层(2)的厚度为0.5-2.5mm,导热系数为0.02-0.05W/mK。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3)的热阻>0.1m2K/W。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3)的厚度为2.5-50mm,导热系数为0.001-0.05W/mK。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为矩形管,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在辐射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13)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的管壁厚度为0.5-2.5mm,所述支管(13)的导热系数为0.1-1.0W/mK。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层(1)的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11)上,所述第一主管(11)内部设有阻断件(16),所述阻断件(16)位于所述进液口(14)和所述出液口(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层(1)的进液口(14)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11)上,所述换能层(1)的出液口(15)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管(12)上,所述进液口(14)和所述出液口(15)设置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不同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647.2A CN111912068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647.2A CN111912068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12068A true CN111912068A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63647.2A Pending CN111912068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1206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86270Y (zh) * | 2006-12-08 | 2007-12-05 |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 应用平流式冷凝器的机柜空调 |
EP2513567A1 (en) * | 2009-12-18 | 2012-10-24 | Halton OY | Supply air unit |
JP2014052182A (ja) * | 2013-08-16 | 2014-03-20 | Guangxi Junfuhuang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Co Ltd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機 |
CN104633775A (zh) * | 2015-02-04 | 2015-05-20 | 湖南大学 | 一种抗结露的辐射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210507990U (zh) * | 2019-06-29 | 2020-05-12 | 广州康普顿至高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冷辐射复合板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10863647.2A patent/CN1119120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86270Y (zh) * | 2006-12-08 | 2007-12-05 |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 应用平流式冷凝器的机柜空调 |
EP2513567A1 (en) * | 2009-12-18 | 2012-10-24 | Halton OY | Supply air unit |
JP2014052182A (ja) * | 2013-08-16 | 2014-03-20 | Guangxi Junfuhuang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Co Ltd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機 |
CN104633775A (zh) * | 2015-02-04 | 2015-05-20 | 湖南大学 | 一种抗结露的辐射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210507990U (zh) * | 2019-06-29 | 2020-05-12 | 广州康普顿至高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冷辐射复合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12066B (zh) |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 |
US20120090820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temperature-control device | |
CA1076553A (en) | Heat-exchanger | |
CN106642440B (zh) | 一种主动防凝露型辐射供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205788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11912068A (zh) | 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
CN212805903U (zh) |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 |
CN111912065B (zh) | 自适应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 |
CN212805904U (zh) | 低能耗辐射空调末端 | |
CN111912067A (zh) | 防结露的辐射空调末端 | |
CN213040682U (zh) | 腔体式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 |
CN212987477U (zh) | 拼接式辐射空调末端 | |
CN208296102U (zh) | 一种毛细管辐射供暖供冷系统 | |
CN106989462B (zh) | 吊顶辐射板及吊顶采暖/制冷系统 | |
CN208108247U (zh) | 换热储能装置及热泵空调 | |
CN212805902U (zh) | 透射膜式辐射空调末端 | |
CN211011567U (zh) | 冷暖两用的发泡陶瓷地暖板以及地暖、地冷一体化系统 | |
CN213514233U (zh) | 一种新型的辐射板结构 | |
US20240271887A1 (en) |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flexible heat exchanger | |
CN221279590U (zh) | 辐射冷却和/或加热组件及冷却和/或加热系统 | |
US20230031717A1 (en) | Radiation heat exchange device with sub-near field gap | |
CN210857805U (zh) | 一种石膏面辐射板 | |
CN216644413U (zh) | 一种带有温度控制的洁净室回风夹墙结构 | |
JPS60108629A (ja) | 天井輻射型空調装置 | |
CN217209625U (zh) | 用于辐射空调末端装置的辐射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