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0800A -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0800A
CN110670800A CN201911075321.7A CN201911075321A CN110670800A CN 110670800 A CN110670800 A CN 110670800A CN 201911075321 A CN201911075321 A CN 201911075321A CN 110670800 A CN110670800 A CN 110670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supply
water
pipe
suppl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5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龙浩
孙欢
谭彭燕
孙斌辉
穆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53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0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0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E04C2/5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 E04C2/521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for ventila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05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using 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0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 A62C37/10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 A62C37/11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heat-sensitiv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023Building characterised by incorporated canalis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E04C2/5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 E04C2/521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for ventila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E04C2/52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for ventilating, heating or cooling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40Slabs or sheets locally modified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for resting on walls, for serving as guttering; Element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ridge element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slabs or she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墙体板包括本体,以及布设在所述本体内的供水管道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所述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导热管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本体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所述供水管道在本体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外连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用于向本体输入或从本体输出热量或冷量。本发明中的温度调节构件与板材一体成型,可实现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解决了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时建筑用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活动板房的墙体板,以及由该墙体板构成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活动板房具有墙体轻便、运输体积小、便于装卸、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使得其在建筑工地、灾区临时居住区等场所成为人员临时居住或办公的首选。但是,板房的保温性能较差,并难以大规模配备采暖、空调及消防设备,因此不能保证居住的舒适性(尤其在严寒、酷暑季节)及消防的安全性。有报道称,某工地供农民工居住的板房,没有考虑冬期取暖,面对严寒的气候,工人不得不采用电暖气、铺电热毯、点钨灯、燃煤火炉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方式,最终导致板房起火燃烧,板房坍塌,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目前,可行的方案是,根据需要配备空调器,以解决冬夏的舒适性问题,但耗能较大,一般仅限于档次较高的办公用途的板房,对于居住类场所较难实现;或者板房施工完毕后,再另行施工采暖系统,增加管道及散热器,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墙体板具有采暖和降温功能,并且可实现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由此可解决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墙体板,包括:本体,以及布设在所述本体内的供水管道和导热管;
所述导热管与所述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导热管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内部工质为现有技术,例如在售产品号R410A,R134a),用于实现本体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所述供水管道在本体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外连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用于向本体输入或从本体输出热量或冷量。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本体的室内一侧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导热管往复盘绕设置,或者,多个导热管呈阵列方式间隔布设,从而用于增加导热管的导热面积。
其中,为了实现导热管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交换,优选地,导热管的一端或者中间一部分缠绕在所述供水管道的外圆上。
当然,热交换连接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导热管的一端或中间部分通过管接头(例如三通)伸入所述供水管道内,直接与供水管道内的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或者,导热管缠绕在供水管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输热管,输热管与所述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所述输热管在本体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导热终端连接的接口,进而用于实现外部导热终端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
进一步地,在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上,所述本体依次包括内侧板、中间保温层和外侧板。其中,优选地,内侧板和外侧板为金属薄板,例如彩钢板或铝合金板等,或者塑料板材等,中间保温层一般为发泡材料层,例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层、聚氨酯泡沫层或者酚醛泡沫层等。
其中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和导热管贴靠着所述内侧板设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道在所述本体的室内一侧设置有用于向外供水的输水接头。
使用时,输水接头可以通过管路与灭火系统的消防喷头连接,供水管路内的供水可以用于消防灭火,当然,输水接头还可以与室内的淋浴、洁厕用水系统等连接,为房屋提供生活用水。
本发明中的温度调节构件与板材一体成型,可实现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解决了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具体而言,供水管道与板材的本体统一考虑、一体成型,免去后期的管道安装等复杂工序;导热管的阵列式布设或者往复盘绕提高了热量吸收或释放的有效面积,强化了传热效果,与冷水、热水换热后可实现降温、采暖的功能,改善室内环境。
另外,当与自动消防灭火系统连接后,板房内增加了重复启闭自动消防系统,保障了消防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墙体板的建筑物,其墙体由若个所述墙体板拼装而成;所有的墙体板内的供水管道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或回水口连接形成一个供水系统,供水系统通过一个所述进水口及供水管路与水源连通,一个所述回水口与回水管路连通。
一般情况下,回水口通过回水管路与水源连通,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另外,进水口与水源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用于促使供水管路里的水液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源包括用于供给冷水的深井或冷却塔,和/或,包括用于供给热水的电热水炉、燃煤锅炉或者空气源热泵。
当然,水源也可以是普通的储水箱体或水池等,供水管路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对供水管路里的水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的制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制热单元和制冷单元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还包括屋顶板,屋顶板内部或者室内一侧排布有柔性热管,柔性热管与所述输热管的接口连接,柔性热管和输热管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屋顶板或室内环境(室内空气)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屋顶板内预留有用于穿插所述柔性管的安装空间。活动板房施工时,侧墙与屋顶连接前应将柔性热管装入屋顶板内,然后将柔性热管的一端与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内还设置有可重复启闭的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包括:温控自动启闭阀和洒水喷头;所述输水接头通过管路依次与温控自动启闭阀和洒水喷头连接。
供水管道作为消防水源在墙体板上预先留好输水接头,用于安装温控自动启闭阀,阀后接开式洒水喷头。温控自动启闭阀是重复启闭自动灭火系统的感温和控制装置,由阀体、阀芯、阀帽、复位装置以及带记忆功能的热敏元件(例如为敏感温度为68℃的记忆合金)、磁耦合机构组成,热敏元件外露安装在阀帽上方,并套在连动杆的外面。温控自动启闭阀不需要外界强电、弱电支持,可自动感知环境温度。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68℃时,记忆合金可以伸长,阀门开启;低于68℃时,记忆合金收缩,阀门关闭。为保证消防时喷头的洒水效果,供水管道应尽量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优选地距离屋顶板100~300mm。
本发明中构建建筑物的墙体板采用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墙体板内预埋有用于供热或供冷的导热管,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墙体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墙体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热管与供水管道之间热交换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水管道与柔性热管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防喷头与供水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本体;11-内侧板;12-中间保温层;13-外侧板;20-供水管道;21-进水口;22-回水口;30-导热管;40-输热管;50-柔性热管;61-温控自动启闭阀;62-洒水喷头;70-供水系统;71-供水管路;72-水源;73-回水管路;7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包括:本体10,以及布设在所述本体10内的供水管道20和导热管30。
其中,供水管道20横置在板状的本体10内部,距离本体10的上部边缘100-300mm。供水管道20的两端分别伸出本体10的两侧端面,分别形成供水管道的进水口21和回水口22。若干个本体10拼接时,相邻两个本体的供水管道通过进水口21和回水口22实行串联或并联,从而形成建筑物内的供水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进水口21通过外部水源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回水口22与外部的回水管路连接。
而所述导热管30与所述供水管道20热交换连接,导热管30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本体10与供水管道20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其中,导热管30优选地采用铝合金、铜或者铸铁等导热材料制成。导热管通过供水管道20可用于向本体10输入或从本体10输出热量或冷量。
优选地,导热管30靠近所述本体10的室内一侧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本体10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导热管30往复盘绕设置,或者,多个导热管30呈阵列方式间隔布设,从而用于增加导热管30的导热面积。
其中,为了实现导热管30与供水管道20之间的热交换,优选地,如图3所示,导热管30的一端或者中间一部分缠绕在所述供水管道20的外圆上,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当然,热交换连接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导热管30的一端或中间部分通过管接头(例如三通)伸入所述供水管道20内,直接与供水管道20内的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或者,导热管30缠绕在供水管道20上。
如图4所示,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在本体10内的输热管40,输热管40与供水管道20热交换连接,具体的热交换连接形式可与导热管相同,例如输热管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并缠绕在供水管道上。
输热管40在本体10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导热终端连接的接口(该接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而用于实现外部导热终端与供水管道20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其中,外部导热终端形式很多,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屋顶板内或室内的散热盘管或者散热片等。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导热终端为埋设在屋顶板内的柔性热管50。
在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上,所述本体10依次包括内侧板11、中间保温层12和外侧板13。其中,优选地,内侧板11和外侧板13为金属薄板,例如彩钢板或铝合金板等,或者塑料板材等,中间保温层12一般为发泡材料层,例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层、聚氨酯泡沫层或者酚醛泡沫层等。
其中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20和导热管30贴靠着所述内侧板11设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控。
在炎热的夏季,四周墙体和屋顶在太阳的炙烤下不断升温,导热管通过其内部工质的相变传热,或者导热介质的流动,以及导热管自身的导热性,将聚集在墙体板及屋顶内的热量及时、高效地输运给供水管道内的冷水,从而减少向室内环境散发的热量,实现降温的功能。在严寒的冬季,利用向供水管道中通入热水或者蒸汽等热介质,然后利用导热管将热量快速地传入建筑物内,提高室内空气温度,抵御室外寒冷。
如图5所示,所述供水管道20在所述本体10的室内一侧设置有用于向外供水的输水接头。使用时,输水接头可以通过管路依次与灭火系统的温控自动启闭阀61和洒水喷头62(消防喷头)连接,供水管路内的供水可以用于消防灭火,当然,输水接头还可以与室内的淋浴、洁厕用水系统等连接,为房屋提供生活用水。
本发明中的温度调节构件与板材一体成型,可实现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解决了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具体而言,供水管道20与板材的本体10统一考虑、一体成型,免去后期的管道安装等复杂工序;导热管30的阵列式布设或者往复盘绕提高了热量吸收或释放的有效面积,强化了传热效果,与冷水、热水换热后可实现降温、采暖的功能,改善室内环境。
另外,当与自动消防灭火系统连接后,板房内增加了重复启闭自动消防系统,保障了消防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墙体板构成的建筑物,其墙体由若个所述墙体板10拼装而成;所有的墙体板10内的供水管道20通过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连接形成一个供水系统70,供水系统70通过一个进水口及供水管路71与水源72连通,而一个墙体板内的回水口通过回水管路73与水源72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可循环的供水系统。供水管路71上设置有水泵74,用于促使供水管路里的水液流动。
其中,水源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供给冷水的深井或冷却塔,和/或,包括用于供给热水的电热水炉、燃煤锅炉或者空气源热泵。
当然,水源也可以是普通的储水箱体或水池等,供水管路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对供水管路里的水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的制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制热单元和制冷单元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建筑物上的屋顶板内部或者室内一侧排布有柔性热管,柔性热管50与所述输热管40的接口连接,柔性热管和输热管40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屋顶板或室内环境(室内空气)与供水管道20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
具体而言,屋顶板内预留有用于穿插所述柔性管的安装空间。活动板房施工时,侧墙与屋顶连接前应将柔性热管装入屋顶板内,然后将柔性热管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输热管40的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连接,或者,柔性热管和输热管一体设置。
以及建筑物内还设置有可重复启闭的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包括:温控自动启闭阀61和洒水喷头62;所述输水接头通过管路依次与温控自动启闭阀和洒水喷头连接。
供水管道20作为消防水源在墙体板上预先留好输水接头,用于安装温控自动启闭阀,阀后接开式洒水喷头。温控自动启闭阀是重复启闭自动灭火系统的感温和控制装置,由阀体、阀芯、阀帽、复位装置以及带记忆功能的热敏元件(记忆合金,敏感温度为68℃)、磁耦合机构组成,热敏元件外露安装在阀帽上方,并套在连动杆的外面。温控自动启闭阀不需要外界强电、弱电支持,可自动感知环境温度。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68℃时,记忆合金可以伸长,阀门开启;低于68℃时,记忆合金收缩,阀门关闭。为保证消防时喷头的洒水效果,供水管道20应尽量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优选地距离屋顶板100~300mm。
墙体板内的供水管道应分不同规格设置,以满足模块化拼装后、不同数量的房间对水量的需求,施工时,墙体板拼接安装时,应将供水管道以及供水系统一并连接到位并进行试压。导热管具有热传输能力强、热阻小、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以便充分利用其导热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导热管优先采用铝板体制作、扁平形状,比如截面尺寸40mm×15mm、长度2.2m,其由管壳、端盖(封头)、吸液芯、腰板(连接密封件)等组成,导热管的任意一端受热就可作为蒸发段,而另一端向外散热就成为冷凝段,具有可逆性。为了强化传热,供水管道也优先采用金属材质,导热管与供水管道应接触紧密,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之间不应留有空隙,并应采用措施尽可能增加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中构建建筑物的墙体板采用预制式和模块化生产,施工时现场拼接、安装;墙体板内预埋有用于供热或供冷的导热管30,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临时居住、办公用活动板房内的环境舒适性及消防安全性问题,节省了传统采暖方式占用的空间,又达到了节能舒适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布设在所述本体内的供水管道和导热管;
所述导热管与所述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导热管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本体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所述供水管道在本体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外连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用于向本体输入或从本体输出热量或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本体的室内一侧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导热管往复盘绕设置,或者,多个导热管呈阵列方式间隔布设,从而用于增加导热管的导热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一端或者中间一部分缠绕在所述供水管道的外圆上;
或者,所述导热管的一端或中间部分通过管接头伸入所述供水管道内,直接与供水管道内的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输热管,输热管与所述供水管道热交换连接,所述输热管在本体的端部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导热终端连接的接口,进而用于实现外部导热终端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在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上,所述本体依次包括内侧板、中间保温层和外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为金属薄板;所述中间保温层为发泡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和导热管贴靠着所述内侧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在所述本体的室内一侧设置有用于向外供水的输水接头。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4任一所述墙体板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其墙体由若个所述墙体板拼装而成;所有的墙体板内的供水管道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或回水口连接形成一个供水系统,供水系统通过一个所述进水口及供水管路与水源连通,一个所述回水口与回水管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屋顶板,屋顶板内部或者室内一侧排布有柔性热管,柔性热管与所述输热管的接口连接,柔性热管和输热管内设置有用于热量或冷量传输的内部工质,用于实现屋顶板或室内环境与供水管道之间的热量或冷量的传导;
所述建筑物内还设置有可重复启闭的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包括:温控自动启闭阀和洒水喷头;所述输水接头通过管路依次与温控自动启闭阀和洒水喷头连接。
CN201911075321.7A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Pending CN110670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321.7A CN110670800A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321.7A CN110670800A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0800A true CN110670800A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8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321.7A Pending CN110670800A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08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489A (zh) * 2021-06-10 2021-08-13 陕西兴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节能性临时板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29368Y1 (ko) * 2001-01-06 2001-07-19 차재현 대기열과 지열 및 심야전력을 이용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2003120958A (ja) * 2001-10-09 2003-04-23 Air Cycle Sangyo Kk 建物の冷暖房システム
KR20090108370A (ko) * 2008-04-11 2009-10-15 정민우 건축물의 난방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421471B1 (ko) * 2014-01-02 2014-07-23 송종운 멀티 기능을 갖는 간이주택
KR101566005B1 (ko) * 2015-08-28 2015-11-05 나인선 지열을 이용한 전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105649291A (zh) * 2016-03-16 2016-06-08 重庆大学 一种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及其吊顶铺装结构
CN205444677U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上海德明医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洁净环境内的辐射散热墙板
CN206362019U (zh) * 2016-12-19 2017-07-28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双源热泵机组及具有该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
CN208458165U (zh) * 2018-07-13 2019-02-01 河南工程学院 活动板房用冷水空调装置
CN211369254U (zh) * 2019-11-06 2020-08-28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29368Y1 (ko) * 2001-01-06 2001-07-19 차재현 대기열과 지열 및 심야전력을 이용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2003120958A (ja) * 2001-10-09 2003-04-23 Air Cycle Sangyo Kk 建物の冷暖房システム
KR20090108370A (ko) * 2008-04-11 2009-10-15 정민우 건축물의 난방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421471B1 (ko) * 2014-01-02 2014-07-23 송종운 멀티 기능을 갖는 간이주택
KR101566005B1 (ko) * 2015-08-28 2015-11-05 나인선 지열을 이용한 전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205444677U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上海德明医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洁净环境内的辐射散热墙板
CN105649291A (zh) * 2016-03-16 2016-06-08 重庆大学 一种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及其吊顶铺装结构
CN206362019U (zh) * 2016-12-19 2017-07-28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双源热泵机组及具有该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
CN208458165U (zh) * 2018-07-13 2019-02-01 河南工程学院 活动板房用冷水空调装置
CN211369254U (zh) * 2019-11-06 2020-08-28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489A (zh) * 2021-06-10 2021-08-13 陕西兴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节能性临时板房
CN113250489B (zh) * 2021-06-10 2024-02-09 陕西兴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节能性临时板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8264A (en) Dynamic insu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an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CN108644863B (zh) 空气源热泵装配式辐射对流板采暖装置
CN106052157A (zh)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US20070221207A1 (en) Hot water supply and fire hydrant system
CN211369254U (zh)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KR20200001249A (ko) 패시브 하우스용 난방 분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설비시스템
CN110670800A (zh) 一种墙体板及其建筑物
CN206247662U (zh)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CN101732816B (zh) 一种防冻保温消防液罐
US20050167080A1 (en) Environmental air treatment system
CN211948955U (zh) 一种高效钢结构建筑墙体保温结构
CN210399410U (zh) 一种家用空调的联合换热型热水箱
CN217974752U (zh) 一种室内温度可调节的房屋建筑
CN105928223A (zh) 平板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US20040129413A1 (en) Environmental air treatment system
CN201133096Y (zh) 新型太阳能保暖洗浴房
CN104153525A (zh) 微调型被动式太阳能空调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
CN217004739U (zh) 一种具备消防功能的低能耗室温集中调节装置
CN216497184U (zh) 一种楼宇消防与供暖两用的水系统
CN214307391U (zh) 一种空气源三联供室内冷热源模式切换装置
CN214885877U (zh) 保温隔热型板房
JP2008309431A (ja) 床暖房システム
CN209341418U (zh) 室外机和包括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CN209891441U (zh) 一种智能复合环保墙体
JP2012159220A (ja) 蓄熱型熱交換器及び当該蓄熱型熱交換器を利用した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