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698B -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698B
CN111903698B CN201910381361.8A CN201910381361A CN111903698B CN 111903698 B CN111903698 B CN 111903698B CN 201910381361 A CN201910381361 A CN 201910381361A CN 111903698 B CN111903698 B CN 111903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ompound
plants
seeds
phytopathogenic fungi
p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1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3698A (zh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13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3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3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3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A)溴氰虫酰胺、(B)氟唑环菌胺和(C)吡唑醚菌酯。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用途;特别是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还涉及一种保护种子和/或由种子长成的植物的芽及叶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还涉及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改善植物健康及保护种子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已经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控制或预防的方法。
种子和幼苗易遭受地下和地上多种害虫和病原菌的危害和侵染,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最脆弱的环节;种子、幼苗被害虫取食,或受病原菌侵染出现病苗、死苗现象,会降低单位面积作物的有效株数,致使作物大面积减产和品质下降。
通过使用种子处理剂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侵袭是很久以来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研究。然而,处理种子也带来了一系列不是总能找到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的方法,其可免除在种植后或植物出芽后再额外施用作物保护产品。另外,还需要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从而可向种子和萌芽植物提供最佳保护,以防止植物致病菌和有害生物的侵袭,而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不会损害植物本身。
需要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时,该组合物能提供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该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和吡唑醚菌酯;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能够同时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
(A)溴氰虫酰胺
(B)氟唑环菌胺
(C)吡唑醚菌酯。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大大地提高了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以获得协同增效作用的比例存在,其中任意两种组分(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50-50:1;更优选为1:25-25:1;更优选为1:20-20:1;更优选为1:10-10:1。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中任意两种组分(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50,1:40,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1,40:1,50:1。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还可以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农业上接受的固态或液态载体和/或一种或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以是液态或固态的形式;优选液态的形式。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剂型为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种子处理溶液,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油基悬浮剂、水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乳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特别是涉及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用途。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保护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以保护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植物健康及保护种子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植物生长或待生长的土壤。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植物叶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植物生长或待生长的土壤。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种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种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性或预防性地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至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所有有繁殖能力的植物部分,例如种子及发芽植物,其能用于繁殖植物,以及植物性材料例如扦插条或块茎(例如马铃薯)。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植物部分包括植物繁殖材料。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部分。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抑制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也是可以提及的。幼小植株可以在移植前通过浸渍进行全部或局部处理来进行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接触。
因此,本发明还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处理种子从而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种子和/或由种子长成的植物的芽及叶使其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处理未播种的种子。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经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处理以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种子。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A)溴氰虫酰胺、(B)氟唑环菌胺和(C)吡唑醚菌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大大地提高了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大部分由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造成的植物损害早在种子的贮存期间,将种子播种进土壤以后,和在植物萌芽过程中和萌芽以后不久就发生了。生长中的植物的根和芽是特别敏感的,并且甚至微小的损伤也可以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通过使用合适的种子处理剂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和萌芽中的植物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目前主要通过作物保护产品处理土壤和植物的地上部分,进行对损伤萌发后植物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的防治。由于考虑到作物保护产品对环境以及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可能的影响,努力降低施用的活性化合物的量。
通过使用作物保护产品处理植物的种子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种子的处理经常带来一系列总无法满意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对于控制有害生物和植物病原性真菌有用的农用化学品对种子和对种子萌发出来的植物也会有毒害。这种植物毒性活性限制了这些农药化学品可安全地用于种子的量。
需要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时,该组合物能提供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协同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害虫。
已经发现,以组合或单独方式施用活性化合物(A)、(B)或(C),相对于单独的单个化合物而言,可更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害虫;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协同增效作用是指可降低(A)、(B)或(C)的施用率,而保持同样良好的作用;即使在单独的化合物已变得完全无效的低施用率范围内,该组合物仍能实现高度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一方面,这使得可防治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防治谱拓宽;另一方面,增加了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安全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
(A)溴氰虫酰胺
(B)氟唑环菌胺
(C)吡唑醚菌酯。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以获得协同增效作用的比例存在,其中任意两种组分(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50-50:1;更优选为1:25-25:1;更优选为1:20-20:1;更优选为1:10-10:1。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中任意两种组分(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50,1:40,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1,40:1,50:1。
本发明中的用语“组合物”表示化合物(A)、(B)或(C)的各种组合,例如以下形式的组合:单一的“预混”形式;由单一活性化合物的单独制剂构成的组合的喷雾混合物的形式,例如“桶混”;以及单独活性成分相继施用时的组合使用形式,相继施用即在合理短的时间例如几小时或几天内一个接一个地施用。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还可以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农业上接受的固态或液态载体和/或一种或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
根据本发明,术语“载体”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载体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上可接受的;所述载体可以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
适用的固体载体为: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适用的液体载体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煤油、矿物油、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乳酸酯、碳酸酯、脂肪酸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动物油等。
适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具有离子或非离子性质的乳化剂、分散剂或润湿剂,或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苯乙基酚聚氧乙醚磷酸酯胺盐、聚氧乙烯脂肪酰胺、烷基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油酰胺磺酸盐、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丙二醇单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可以选用:木质素磺酸盐、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磷酸盐、苯乙烯-马来酸盐共聚物、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羊毛脂醇、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烷基醇酰胺和聚氧乙烯烷基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盐、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还可包含附加的其他组分,例如崩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pH调节剂等。
所述崩解剂可以选用:羧甲基淀粉钠、尿素、硫酸钠、硫酸钙、碳酸氢钠、硫酸铵、氯化镁、氯化钠、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可以选用:阿拉伯胶、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硅酸镁铝、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可以选用:磷酸丁酯、磷酸异丁酯、正-辛醇、硅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可以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可以选用:亚磷酸三苯酯、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环氧氯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可以选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pH调节剂可以选用:盐酸、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固体或液体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以乳液、分散液、溶液或颗粒的形式提供。
一般,叶面或土壤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1%-20%,特别是0.1%-15%的活性成分,和99.9%-80%,特别是99.9%-8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20%,特别是0.1%-15%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叶面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1%-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和99.9%-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种子处理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25%-80%,特别是1%-75%的活性成分,和99.75%-20%,特别是99%-2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40%,特别是0.5%-3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种子处理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5%-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和99.5%-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为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农业上接受的固态或液态载体和/或一种或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混合而制备。
可以任何常用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预混组合物的叶面剂型实例是:
GR:颗粒剂
WP:可湿性粉剂
WG:水可分散粒剂
SG:可溶粒剂
SL:可溶液剂
EC:乳油
EW:乳剂、水乳剂
ME:微乳剂
SC:悬浮剂
CS:微囊悬浮剂
OD:油基悬浮剂
SE:悬乳剂
同时,预混组合物的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实例是:
WS: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
LS:种子处理溶液
ES:种子处理乳剂
FS:种子处理悬浮剂
WG:水分散粒剂
CS:微囊悬浮剂。
适合桶混组合物的剂型实例是溶液、稀释乳剂、悬浮剂或其混合和粉剂。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优选剂型为气溶胶、胶囊悬浮剂、冷雾化浓缩剂、热雾化浓缩剂、胶囊粒剂、细粒剂、即用型溶液、可喷洒粉剂、可乳化浓缩剂、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大颗粒剂、微颗粒剂、油可分散粉末、油可混溶可流动浓缩剂、油可混溶液体、泡沫剂、糊剂、悬浮浓缩剂、可溶浓缩剂、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悬乳剂、超低容量冷雾化制剂、超低容量热雾化制剂、双包装(twinpack)、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悬乳剂、乳粒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可分散性浓缩剂。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施用于待处理的对象的组合物,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的市售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用途。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保护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以保护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特别是涉及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用来处理任何种类的植物种子,优选地所述种子是农艺学植物的种子。术语“农艺学植物”指的是任何人栽培的或其收获部位或产品供人使用的植物。农艺学植物可以是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本发明中用到的农艺学植物的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谷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高粱、相关作物等),甜菜,核果、苹果、梨、李子、桃、、杏树、樱桃、草莓、欧黑莓、番茄、胡椒等),豆类(菜豆、扁豆、豌豆、大豆),油料植物(油菜、低芥酸菜籽(canola)、芥菜、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可可豆、花生、大豆、玉米等),葫芦科(南瓜、黄瓜、瓜等),柑橘类的植物(柑桔、柠檬、柚子、橘子、甘蓝、大白菜、中国萝卜、胡萝卜、洋葱、马铃薯等),樟脑树(鳄梨、肉桂、樟脑等),玉米,烟草,坚果,咖啡,甘蔗,茶,葡萄树,啤酒花和香蕉。
合适的种子为禾谷类、根用作物、油料作物、蔬菜、香料、观赏植物的种子。例如以下植物的种子:硬粒小麦及其它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饲料玉米和甜玉米/甜玉米和大田玉米)、大豆、油料作物、十字花科植物、棉花、向日葵、香蕉、水稻、油菜、球茎甘蓝、糖用甜菜、饲料甜菜、茄子、土豆、草、草坪、草皮、牧草、西红柿、韮菜、南瓜、卷心菜、卷心莴苣、胡椒、黄瓜、甜瓜、菜豆、豌豆、大蒜、洋葱、胡萝卜、块茎类植物(如土豆)、糖用甘蔗、烟草、葡萄、矮牵牛、天竺葵、三色堇和凤仙花。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优选处理用于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的种子;尤其是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稻、花生的种子;更特别是用于处理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麦、大豆、玉米、花生的种子。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以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例如:选自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藻菌纲(Phycomycetes)和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真菌。
卵菌纲,包括疫霉属(Phytophthora),例如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megasperma)、柑桔脚腐病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和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的病害;草腐霉枯萎属(Pythium)例如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的病害;以及霜霉科(Peronosporaceae)病害例如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包括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和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属)病菌(包括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和盘梗霉菌病菌(Bremialactucae);腐霉属(Pythium)例如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子囊菌纲,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害例如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和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球座菌属(Guignardia)病害例如葡萄黑腐病菌(Guignardiabidwelli);黑星菌属(Venturia)病害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壳针孢属(Septoria)病害例如颖枯病菌(Septorianodorum)和叶枯病菌(Septoriatritici);白粉菌属(Erysiphe)例如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和萝白粉病菌(Erysiphepolygoni))、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necatu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leucotricha);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物种;灰霉菌属(Botrytis)物种病害例如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病害;核菌属(Sclerotinia)物种病害例如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稻梨孢属(PyriculariaoryzaeCav.)例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蠕形菌属(Helminthosporium)物种病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triticirepentis)、网纹病菌(Pyrenophorateres)物种;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例如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和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ms)例如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属(Uncin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担子菌纲,包括由锈菌属(Puccinia属)造成的锈菌病害(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叶锈菌(Pucciniahordei)、杆锈菌(Pucciniagraminis)和柄锈菌(Pucciniaarachidis)),咖啡锈菌(Hemileiavastatrix)、驼孢锈菌属(Hemileia)、大豆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黑粉菌属(Llstilaginalcs)。
半知菌纲,包括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物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赤色菌核病菌(Rhizoctoniaoryzae));镰刀菌属(Fusarium)病害,例如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念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i);云纹菌(Rynchosporiumsecalis);黑涩病菌(Cercosporidiumpersonatum)、黑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银元斑病菌(Rutstroemiafloccosum);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ia);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尤其对以下的植物病原菌有效:腐霉属(Pyth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疫霉属(Phytophthora)、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ia)、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丝核菌属(Rhizoctonia)、驼孢锈菌属(Hemileia)、柄锈菌属(Puccinia)、层锈菌属(Phakopsora)、黑粉菌属(Llstilaginalcs)、黑星菌属(Venturia)、白粉菌属(Erysiphe)、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属(Uncin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菌(Bremialactucae)。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特别对下列作物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有效:
水稻病害: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宫部旋孢腔病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纤维素降解病菌(Gibberellafujikuroi);
小麦病害:禾谷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F.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nivale)、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小麦秆锈病菌(P.graminis),小麦叶锈病菌(P.recondita),雪腐镰刀病菌(Micronectriellanivale),小麦散黑粉病菌(Ustilagotritici),小麦网腥黑偻病菌(Tilletiacaries),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小麦壳针孢菌(Mycosphaerellagraminicola),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nodorum),小麦德氏霉(Pyrenophoratritici-repentis);
大麦病害:禾谷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F.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nivale)、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小麦秆锈病菌(P.graminis),大麦褐锈病菌(P.hordei),裸黑粉病菌(Ustilagonuda),大麦云纹病菌(Rhynchosporiumsecalis),大麦网斑病菌(Pyrenophorateres),大麦斑点病菌(Cochliobolussativus),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graminea),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玉米病害: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高梁胶尾孢菌(Gloeocercosporasorghi),多堆柄锈菌(Pucciniapolysor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zeae-maydis),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玉米腐霉菌(PythiuminflatumMath.)、玉米炭疽菌(cornanthracnose)、玉米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
柑橘属植物病害:间座壳菌属(Diaporthecitri),柑桔痂圆孢菌(Elsinoefawcetti),指状青霉(Penicilliumdigitatum),意大利青霉菌(Ρ·italicum),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
苹果树病害:苹果链核盘菌(Moniliniamali),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ceratosperma),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leucotricha),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applepathotype),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
梨树病害:梨黑星病菌(Venturianashicola、V.pirina),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Japanesepearpathotype),梨锈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苹果疫病菌(Phytophtoracactorum);
桃树病害:褐腐菌(Moniliniafructicola),嗜果枝孢霉(Cladosporiumcarpophilum),印棟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sp.);
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菌(Elsinoeampelina),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葡萄白粉菌(Uninulanecator),层锈菌属(Phakopsoraampelopsidis),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bidwellii),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
柿树病害:柿盘孢子菌(Gloeosporiumkaki),柿角斑病(Cercosporakaki),柿叶球腔菌(Mycosphaerelanawae);
葫芦病害: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瓜类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melonis),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疫霉菌(Phytophthorasp.),腐霉菌属(Pythiumsp.);
番茄病害: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fulv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
茄子病害: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vexans),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萝卜链格孢菌(Alternariajaponica),白斑(Cercosporellabrassicae),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
洋葱病害:柄锈菌属(Pucciniaallii),毁坏霜霉(Peronosporadestructor);
大豆病害: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kikuchii),大豆痂囊腔菌(Elsinoeglycines),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Diaporthephaseolorumvar.sojae),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glycines),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sojina),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sojae),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casiicola),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菜豆病害:炭疽病菌(Colletrichumlindemthianum);
花生病害:球座尾孢(Cercosporapersonata),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arachidicola),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i);
豌豆病害:豌豆白粉菌(Erysiphepisi);
马铃薯病害: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马铃薯疫霉绯腐病菌(Phytophthoraerythroseptica),马铃薯粉状疮痂病菌(Spongosporasubterranean,f.sp.Subterranean);
草莓病害:白粉菌属(Sphaerothecahumuli),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
茶树病害: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reticulatum),茶白星病菌(Elsinoeleucospila),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sp·),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theae-sinensis);
烟草病害: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longipes),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烟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tabacum),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烟草黑腔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
油菜杆病害: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棉花病害: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甜菜病害:甜菜生尾孢菌(Cercosporabeticola),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丝囊霉(Aphanomycescochlioides);
蔷薇属病害: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rosae),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蔷薇霜霉(Peronosporasparsa);
菊科和紫菀科植物病害:莴苣盘梗霉(Bremialactuca),菊壳针孢菌(Septoriachrysanthemi-indici),堀柄锈菌(Pucciniahoriana);
多种植物病害: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Pythiumdebarianum,禾生腐霉(Pythiumgraminicola),畸雌腐霉(Pythiumirregulare),终极腐霉(Pythiumultim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萝卜病害: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brassicicola);
结缕草病害:银斑病病菌(Sclerotiniahomeocarpa),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香蕉病害: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fijiensis),香蕉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musicola);
向日葵病害:霜霉病菌(Plasmoparahalstedii)。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特别对由以下各项引起的种子病害或在各种植物生长的早期阶段的病害有效:黑粉菌属(Ustilago),曲霉菌属(Aspergillusspp·),青霉菌属(Penicilliumspp·),镰刀霉属(Fusariumspp.),赤霉菌属(Gibberellaspp·),木酶菌属(Tricodermaspp·),根串珠霉菌属(Thielaviopsisspp·),根霉菌属(Rhizopusspp·),毛霉菌属(Mucorspp·),伏革菌属(Corticiumspp·),茎点霉属(Rhoma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p.),二孢霉属(Diplodiaspp.)、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等。
优选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的植物病害包括:茎基腐病、根腐病、立枯病、恶苗病、叶斑病、黑星病、白娟病、炭疽病、大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网斑病、赤霉病、丝黑穗病、种传轮斑病、小麦散黑穗病、猝倒病、灰斑病。
利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能阻止或破坏出现在植物或不同的有益植物上的植物器官(果实、花、叶、茎、块茎、根)上的真菌,由此之后继续生长的植物器官仍不受这些真菌的侵染。还可收获后施用或拌种使用,或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所述有害生物包括例如: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缨翅目等害虫。
鳞翅目害虫包括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rapae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舞毒蛾(lymantriadispar)、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东方毒蛾(euproctissubflava)、黑纹刺蛾(scopelodescontracu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红铃麦蛾、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asciata)、卷叶蛾(adoxophyeshonmai)、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金蚊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蛴螬(MimelalucidulaHope)。
鞘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e)、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leaf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黄条跳甲(Phyllotretaspp)、蛴螬(HolotrichiadiomphaliaBates)、金针虫(Elateridae)。
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稻潜蝇(agromyzaoryzae)、大麦水蝇(hydrelliagriseola)、非洲菊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灰地种蝇(deliaplatura)、葱地种蝇(delia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atawiedgman)、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樱桃实蝇(R.cingulata)。
半翅目害虫包括例如: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
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梨木虱(psyllapyrisuga)、柑橘木虱(diaphorinatabaci)、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homoptera)、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
膜翅目(hymenoptera)中有,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蔷薇叶蜂(argepagana)、黑山蚁(formicajaponica)、栗瘿蜂(dryocsmuskuriphilus)等。
缨翅目害虫(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比如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南黄蓟马(Thripsparmi)、黄色硬蓟马(Scirtothripsdorsalis),烟蓟马(Thripstabaci)、丽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马铃薯蓟马(Frankliniellafusca)。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特别适于防治下列所述害虫: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蛴螬(MimelalucidulaHope)、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稻苞虫(Riceshellpest)、蚜虫(Homoptera)、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金蚊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蓟马(HaplothripsChinensisPriesner)、黄条跳甲(Phyllotretaspp)、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homopte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
优选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的有害生物包括:褐飞虱、蓟马、潜叶蝇、二化螟、三化螟、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烟粉虱、菜青虫、黄条跳甲、小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白粉虱、豆荚螟、粘虫、线虫、金针虫、蛴螬。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于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根结线虫、蓟马、蚜虫、吸浆虫、粉虱、稻飞虱、天牛、介壳虫、茶小绿叶蝉、棉铃虫、棉铃象、甜菜夜蛾、二化螟、三化螟、黑尾叶蝉、斜纹夜蛾、小菜蛾等有害生物的侵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植物健康及保护种子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植物叶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于种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种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性或预防性地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至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种子免于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侵袭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其包括在播种前和/或催芽后使种子与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接触。
大部分由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造成的对作物植物的损害早在种子存储期间以及种子被播入土壤后及在植物发芽期间或发芽后就发生了。此阶段特别关键,因为正在生长植物的根和苗特别敏感,即使是微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通过施用合适的种子处理剂来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抑制的萌芽植株和有效植株也是可以提及的。幼小植株可以在移植前通过浸渍进行全部或局部处理来进行保护。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保护种子以防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侵袭,特别是土壤病菌和有害生物,和保护秧苗根和枝条以防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特别是土壤和叶面真菌和有害生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对于处理植物种子,特别是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麦、大豆、玉米、花生的种子是特别有利的。
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其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协同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接触。
一种保护种子和/或由种子长成的植物的芽及叶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其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协同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所述的保护种子的方法,包括用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同时处理种子或分别处理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施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处理的种子。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可以其本身或合适的剂型施用于种子。优选地,种子在稳定状态下被处理,从而使得处理不造成任何损害。对种子的处理通常可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何时间进行。通常在种子处理期间必须注意,施用于种子的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量选择为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或不会损害作物植物。种子处理施用在植物播种以前或植物出苗以前。
本文的所述的“改善植物健康”是指改善作物特性,包括:出苗、作物产量、蛋白质含量、更发达的根系、分蘖增加、植物高度增加、叶片增加、叶片变大、死亡的基生叶更少、更强的分蘖、叶颜色更绿、色素含量、光合作用活性、需要更少的肥料、需要更少的种子、改善的水胁迫耐受性、植物活力增加、植物直立增加和早期萌发;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优点。
生物测试例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超过当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的总和时,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三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公式"(参见S.R.Colby,"CalculatingSynergisticandAntagonisticResponsesof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1967,15,20-22)如下计算:如果
X是当使用用量为mg/ha或浓度为m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药效;
Y是当使用用量为ng/ha或浓度为nppm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药效,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Z是当使用用量为og/ha或浓度为oppm的活性化合物C时的药效,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是当使用用量为m、n和og/ha或浓度为m、n和oppm的活性化合物A、B和C时的活性,
那么
E=X+Y+Z-(XY+YZ+XZ)/100+XYZ/10000
如果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实测的药效高于预期药效“E”,则所述三种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具有超加和,即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测试例1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黑钙土,肥沃,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土壤pH值为7左右。试验地按照试验设计需要划分成若干试验小区。每小区的面积为30m2。3次重复。
活性化合物以干种子拌种剂施用。通过将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与磨细的矿物质混合来制备,得到能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的细粉状组合物。
种子拌种时,先将各个药剂按设计剂量调成浆状液,然后将种子和药液在封闭的玻璃烧瓶内摇动3分钟,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晾干后播种。(药浆量与种子比为1:100)
采取人工接菌的方式,将细土和丝黑穗病菌孢子粉按1000:1比例配制成0.1%的菌土备用。穴播法播种玉米,播种后每穴覆盖0.1%菌土50g.
玉米播种一周后,随时观察玉米出苗情况。在果穗出齐后症状明显时调差,观察并记录每个小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121533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76850DEST_PATH_IMAGE002
表1
Figure 164892DEST_PATH_IMAGE003
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组合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并且该组合在各试验浓度下对玉米生长均无不良的影响。
测试例2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
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黑钙土,肥沃,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土壤pH值为7左右。试验地按照试验设计需要划分成若干试验小区。每小区的面积为30m2。3次重复。
活性化合物以干种子拌种剂施用。通过将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与磨细的矿物质混合来制备,得到能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的细粉状组合物。
种子拌种时,先将各个药剂按设计剂量调成浆状液,然后将种子和药液在封闭的玻璃烧瓶内摇动3分钟,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晾干后播种。(药浆量与种子比为1:100)
玉米茎基腐病原菌采用液体摇菌的方式培养。病原菌孢子浓度达到106个/mL,两种病原菌(腐霉菌和镰刀菌)单独液体摇菌,随后1:1混合;加50ml入到600g灭菌的玉米粒中,培养箱中孵育7-10天,带菌丝长满玉米粒,倒出、阴干;播种时每穴覆盖20g。
玉米播种时,在同一穴里面播种种子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带菌种子(拌种处理的种子和带菌种子的重量比为1:10)。玉米播种一周后,随时观察玉米出苗情况。40天后观察并记录每个小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697505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161984DEST_PATH_IMAGE005
表2:
Figure 470343DEST_PATH_IMAGE006
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组合在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并且该组合在各试验浓度下对玉米生长均无不良的影响。
测试例3温室盆栽防效的测定-对小地老虎
活性化合物以干种子拌种剂施用。通过将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与磨细的矿物质混合来制备,得到能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的细粉状组合物。
玉米品种选用先玉335。种子拌种时,先将各个药剂按设计剂量调成浆状液,然后将种子和药液在封闭的玻璃烧瓶内摇动3分钟,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晾干后播种。
试验用土壤和砂来源相同且未经过任何农药处理。每个处理60粒种子,3次重复,每个重复20粒。将所有处理的花盆置于15oC的可控日光温室中。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出苗后每盆定植为15株玉米。出苗后第7天,每盆接5头4龄小地老虎幼虫。接虫后5天,进行清盆,检查各处理小地老虎为害情况,计算为害率和幼虫死亡率。
为害率(%)=(小地老虎咬断苗的株数/总株数)×100%
死虫率(%)=(死虫数/总虫数)×100%
表3:
Figure 729286DEST_PATH_IMAGE007
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组合在防治地下害虫小地老虎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并且该组合在各试验浓度下对玉米生长均无不良的影响。
测试例4温室盆栽防效的测定-对蛴螬
活性化合物以干种子拌种剂施用。通过将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与磨细的矿物质混合来制备,得到能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的细粉状组合物。
玉米品种选用先玉335。种子拌种时,先将各个药剂按设计剂量调成浆状液,然后将种子和药液在封闭的玻璃烧瓶内摇动3分钟,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晾干后播种。
试验用土壤和砂来源相同且未经过任何农药处理。每个处理60粒种子,3次重复,每个重复20粒。将所有处理的花盆置于15oC的可控日光温室中。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出苗后每盆定植为15株玉米。出苗后第7天,每盆接5头蛴螬幼虫。接虫后5天,进行清盆,检查各处理蛴螬为害情况,计算为害率和幼虫死亡率。
为害率(%)=(蛴螬咬断苗的株数/总株数)×100%
死虫率(%)=(死虫数/总虫数)×100%
表4
Figure 483616DEST_PATH_IMAGE008
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组合在防治地下害虫蛴螬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并且该组合在各试验浓度下对玉米生长均无不良的影响。

Claims (16)

1.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含有
(A)溴氰虫酰胺
(B)氟唑环菌胺
(C)吡唑醚菌酯;
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任意两种活性化合物(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50-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任意两种活性化合物(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2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任意两种活性化合物(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2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中,任意两种活性化合物(A)、(B)或(C)之间的重量比彼此独立地为1:10-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农业上接受的固态或液态载体和/或一种或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种子处理溶液,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油基悬浮剂、水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乳油。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用途。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丝黑穗病、茎基腐病、小地老虎、蛴螬的用途。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保护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以保护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用途。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13.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植物生长或待生长的土壤。
14.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植物被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施用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植物生长或待生长的土壤。
15.一种保护种子和/或由种子长成的植物的芽及叶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包括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处理未播种的种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活性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同时处理未播种的种子或分别处理未播种的种子。
CN201910381361.8A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Active CN111903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1361.8A CN111903698B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1361.8A CN111903698B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698A CN111903698A (zh) 2020-11-10
CN111903698B true CN111903698B (zh) 2021-10-26

Family

ID=7324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1361.8A Active CN111903698B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36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9297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6172473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溴氰虫酰胺和吡唑醚菌酯以及噻虫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CN105994343A (zh) * 2016-07-08 2016-10-1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氟唑环菌胺和噻虫嗪以及溴氰虫酰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CN106234404A (zh) * 2016-08-03 2016-12-21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杀菌农药组合物
CN107333785A (zh) * 2017-06-22 2017-11-10 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唑环菌胺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698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28715T3 (es) Combinaciones sinérgicas de principios activos fungicidas
CN105638701B (zh) 一种杀线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WO2015192717A1 (en)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BRPI0716825A2 (pt) Combinação pesticida, métodos para o controle ou a prevenção de danos por nematóides e/ou patogênicos em material de propagação de planta, de proteção de um material de propagação de planta, e para melhorar as características de crescimento de uma planta, e/ou de órgãos da planta que crescem em um ponto posterior no tempo, e, material de propagação de planta.
AU2015271898B2 (en) A synergis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insecticides and fungicides
WO2015135422A1 (zh) 一种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13453552A (zh) 脱芬瑞和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
CN111903698B (zh)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N114223665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用途
CN110573016B (zh) 杀真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1903703A (zh) 一种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N106982842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7318863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698285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5557705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14365744A (zh) 一种包含噻霉酮和苯醚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5557706A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TWI789356B (zh) 協同性殺真菌組成物及其用途
TWI788458B (zh) 包含納乃得(methomyl)及芬普尼(fipronil)之協同性殺蟲組合物
CN113473861A (zh) 包含杀昆虫剂和杀真菌剂的协同组合物
CN11224403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205631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759371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204266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82850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