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072B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072B
CN111903072B CN201880091613.7A CN201880091613A CN111903072B CN 111903072 B CN111903072 B CN 111903072B CN 201880091613 A CN201880091613 A CN 201880091613A CN 111903072 B CN111903072 B CN 111903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rray
terminal
base station
signal quality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3072A (zh
Inventor
刘丹谱
鄢浩
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03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3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多个天线阵列和基带处理单元,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通信区域内的终端用于与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方法包括:基站通过基带处理单元在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控制备天线阵列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属于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备天线阵列为多个天线阵列中除主天线阵列之外与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毫米波(mm-Wave)是指波长在1mm-10mm之间且频率在30GHz-300GHz之间的无线电波。由于毫米波频段频谱资源丰富,因此毫米波用于移动通信成为热门研究。但由于毫米波波长短,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遮挡,例如建筑物、移动人群、握持终端的手、人体自身等遮挡,这使得毫米波用于移动通信受到阻碍。同时由于毫米波频率高,因此毫米波传播的路损大,同样成为制约毫米波通信的因素。针对毫米波传播的高路损特性,可以采用阵列天线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提供波束成形增益,以弥补毫米波高路损。但采用波束成形技术解决毫米波高路损问题的同时,会加剧毫米波易遮挡问题,原因如下:波束成形技术是采用相控阵天线使通信波束对准通信对象方向,定向波束通信相比较于全向波束通信更容易被障碍物遮挡。因此如何基于毫米波进行有效通信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保证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多个天线阵列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终端用于与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基站通过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在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控制备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以看出,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选的,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基站将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所述目标地点为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中的任意一个参考地点;所述基站从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中选择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天线阵列组;所述基站建立所述目标地点与选择出的所述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终端在与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与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包含的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终端在所述通信区域内。
可以看出,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选的,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可选的,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终端根据自身的位置确定距离自身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还包括: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报告信息以报告所述终端的位置,以供所述终端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多个天线阵列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终端用于与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控制备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以看出,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选的,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可选的,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将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所述目标地点为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中的任意一个参考地点;从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中选择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天线阵列组;建立所述目标地点与选择出的所述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用于在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与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包含的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终端在所述通信区域内。
可以看出,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可选的,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自身的位置确定距离自身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报告信息以报告所述终端的位置,以供所述终端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可选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的单元。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该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训练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参考地点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容量的对比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1和终端102,其中,基站101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多个射频链路1012和射频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可以包括数字预编码器1011,射频单元包括多个天线阵列1013,该数字预编码器1011分别通过该多个射频链路1012与多个该天线阵列1013相连接,该数字预编码器1011用于将多路数据流Ns通过该多个射频链路1012分别发送给多个天线阵列1013。另外,终端102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多个射频链路1022和射频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可以包括数字合并器1021,射频单元包括多个天线阵列1023,该数字合并器1021分别通过该多个射频链路1022与多个该天线阵列1023相连接,该数字合并器1021用于通过多个射频链路1022接收来自多个天线阵列1023的各路数据流,并对各路数据流进行还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基站101的天线阵列的数量与该终端102的天线阵列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该基站101中的各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而该终端102中的各个天线阵列是集中分布的。其中,“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应该理解为至少有两个天线阵列是分布在该通信区域周围,除此之外不排除还有小部分天线阵列是分布在该通信区域的靠近中间的位置。该通信区域可以为预先规划的一块空间区域,例如,为某个室内区域,再如,为划定的某个户外区域。终端102用于在该通信区域内与基站101进行通信,也即终端用于与该基站的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中有一个主天线阵列和若干个备天线阵列,终端是与该基站的主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而基站的备天线阵列则用于备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能够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可选的,本申请中基站与终端采用毫米波进行通信。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架构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基站和终端确定第一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
具体地,所述第一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另外,基站和终端可以各自判断第一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是否存在遮挡物,例如,基于第一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的强弱来进行判断,当信号质量弱于某个预设阈值时则表明第一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举例来说,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另外,若基站与终端之间还可以进行通信,那么也可以由其中一个确定出有遮挡物之后通知给另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为该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该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该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该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该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该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步骤S202:所述基站通过备用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地,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包含的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多个天线阵列是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因此第一天线阵列与该终端之间的遮挡物通常不会遮挡该终端与其他天线阵列之间的信号,因此本申请选择除第一天线阵列之外的备用天线阵列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能够有效地支持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可选的,该基站预先存储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该多个参考地点为该通信区域内的不同位置,且每个参考地点各对应了一个天线阵列组,每个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中包括一个主天线阵列和若干个备天线阵列。对于某个参考地点来说,该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该参考地点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该参考地点处的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该参考地点对应的若干个备天线阵列可以按照与该参考地点处的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设置优先级,在该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不可用(例如,该主天线阵列与该参考地点处的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参考地点对应的优先级较高的备天线阵列替代该主天线阵列以用于与该参考地点的终端进行信号传输,若优先级较高的备天线阵列也不可用则选择优先级次之的备天线阵列以用于与该参考地点的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可以是该基站预先与该多个参考地点处的终端进行信号传输训练出来的,例如,所述基站确定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所述目标地点为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中的任意一个参考地点;所述基站从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之间信号质量中选择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地点处的所述天线阵列组;所述基站建立所述目标地点与选择出的所述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
后续,当终端需要与基站进行通信时,该基站和该终端都需要获知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是什么,下面提供两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A:首先,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然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接着,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最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接下来,该终端就可以根据确定出的天线阵列组中的主天线阵列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并在与该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使用该天线阵列组中的备天线阵列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即上述步骤S102中的操作)。
方式B:首先,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然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接着,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最后,所述基站将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接下来,该终端就可以根据确定出的天线阵列组中的主天线阵列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并在与该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使用该天线阵列组中的备天线阵列与基站进行信号传输(即上述步骤S102中的操作)。
另外,假若该终端处于移动状态,那么为该终端确定出天线阵列组之后可暂时不将该天线阵列组切换为供该终端使用的天线阵列组,而是根据该终端的移动速度估计该终端什么时候到达距离最近的参考地点,并在估计终端达到了距离最近的参考地点之后才将确定出的天线阵列组切换为供终端使用的天线阵列组。其中,终端和基站都会执行切换的操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基站的天线阵列数量为P,P个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列的序号依次为1、2、3、4、…、P,每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数量为N,那么P个天线阵列中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的波束可通过波束集合Bp={bp1,bp2,...,bpN}表示。假设终端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数量为M,那么终端的天线阵列的波束可通过波束集合BU={bU1,bU2,...,bUM}表示。
一、系统部署阶段,终端遍历通信区域内可能到达的参考地点,每到达一个参考地点则在该参考地点与基站的上述多个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训练,基于与各个天线阵列的距离和与各个天线阵列之间的信号质量,确定该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及终端与主天线阵列之间的最佳波束对和终端与备天线阵列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以多个参考地点中的一个参考地点为例来描述,可称该参考地点为目标参考地点。
步骤1:终端基于波束集BU进行波束搜索,BU中每个波束的发送周期为T。
步骤2:基站测量各个子阵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例如,在终端的每个波束bUm的发送周期T内(m可取1、2、…、M),基站基于波束集Bp同时在各个天线阵列上进行波束搜索,找出每个天线阵列上与终端产生的波束之间具有最大RSRP的收发波束对,从而得到测量结果(p,np,mp,Rpp),测量结果(p,np,mp,Rpp)的含义是: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序号为n的波束与终端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序号为m的波束,构成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且该最佳波束对通信的信号质量为Rp。如图3示意了一种波束训练的场景示意图,其具体示意了基站的3个天线阵列(分别为天线阵列1、2和3)与终端的天线阵列之间进行波束训练。
步骤3:以上的测量结果(p,np,mp,Rpp)中的p依次取1到N可得到候选波束集合:
BCS={(1,n1,m1,Rp1),(2,n2,m2,Rp2),(3,n3,m3,Rp3),...(P,nP,mP,RpP)}。
步骤4:确定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终端当前所在的目标参考地点最近的天线阵列,假若该最近的天线阵列的阵列序号p*,那么可以从该候选波束集合中查找出阵列序号p*对应的测量结果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4
确定该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中的目标天线阵列,若一个天线阵列对应的测量结果相较候选波束集合包含的所有测量结果而言具有最大的信号质量Rp,那么该一个天线阵列即为目标天线阵列;假若该目标天线阵列的阵列序号为v,那么阵列序号v对应的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v,nv,mv,Rpv)。
步骤5:如果满足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1
则将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确定为终端在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且终端在目标参考地点与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时,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5
终端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6
需要说明的是,αth为预先设置的一个门限值。除此之外,候选波束集合BCS中除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2
之外的测量结果按照信号质量Rp从大到小的顺序取前X个(X为预先设置的一个值,例如,X可以等于1,2等值),前X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天线阵列作为该终端在该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备天线阵列。假若终端要在目标参考地点与阵列序号为y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那么阵列序号为y的备天线阵列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测量结果(y,ny,my,Rpy)中的ny,终端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测量结果(y,ny,my,Rpy)中的my
如果不满足
Figure GPA0000294115370000113
则意味着阵列序号为p*的天线阵列与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则将阵列序号为v的天线阵列确定为终端在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且终端在目标参考地点与阵列序号为v的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时,阵列序号为v的天线阵列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nv,终端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mv。除此之外,候选波束集合BCS中除(v,nv,mv,Rpv)之外的测量结果按照信号质量Rp从大到小的顺序取前X个,前X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天线阵列作为该终端在该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备天线阵列。假若终端要在目标参考地点与阵列序号为y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那么阵列序号为y的备天线阵列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测量结果(y,ny,my,Rpy)中的ny,终端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为测量结果(y,ny,my,Rpy)中的my。这种确定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的方式可以简称为“距离优先准则”。
以上讲述了如何确定目标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以及相应的最佳波束对。对于多个参考地点中的其他参考地点,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其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以及相应的最佳波束对。也即是说,通过上述原理即可确定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包括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示意性地例举了一种可选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表1
参考地点 主天线阵列 备天线阵列1 …… 备天线阵列K
(1,1) (1,1,3) (2,4,7) …… (5,3,9)
(1,2) (1,2,3) (3,1,8) …… (4,6,3)
…… …… …… …… ……
(2,2) (3,2,4) (5,7,1) …… (2,5,3)
在表1中,多个参考地点分别通过位置坐标(1,1)、(1,2)、…、(2,2)进行了示意。另外,每个天线阵列(包括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均通过三维坐标(a,b,c)来表示,其中第一位a表示天线阵列的阵列序号,第二为b表示阵列序号为a的天线阵列使用的波束的序号,第三为c表示终端使用的波束的序号。以上述第一行参数为例,该第一行参数代表的含义是:参考地点(1,1)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为阵列序号为1的天线阵列,阵列序号为1的天线阵列在与参考地点(1,1)处的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是序号为1的波束,在参考地点(1,1)处的终端与阵列序号为1的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是序号为3的波束。另外,参考地点对应的备天线阵列为阵列序号为2、5等序号所标识的天线阵列,以阵列序号为2的备天线阵列为例,阵列序号为2的备天线阵列在与参考地点(1,1)处的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是序号为4的波束,在参考地点(1,1)处的终端与阵列序号为2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是序号为7的波束。其余依次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二、实时通信阶段,根据终端的实际位置确定该终端在上述哪个参考地点或者距离哪个参考地点近,然后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该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确定出的主天线阵列与终端使用训练出的二者之间最佳波束对进行信号传输。如果终端与对应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出现了障碍物,则确定出的备天线阵列与终端使用训练出的二者之间的最佳波束对进行信号传输。如果终端位置在变化,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天线阵列切换。
方式一:终端根据当前移动方向、速度和自身位置计算到达下一个参考地点(或距离下一个参考地点较近的位置)的时间,然后将该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计算出来的时间上报给该基站,之后该终端和该基站均在该时间切换天线阵列和波束,使得该基站和该终端基于该下一个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及相应的最佳波束进行信号传输。
方式二:终端将当前移动方向、速度和自身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到达下一个参考地点(或距离下一个参考地点较近的位置)的时间,然后该基站将计算出的时间以及该下一个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及相应的最佳波束的信息发送给该终端,之后该终端和该基站均在该时间切换天线阵列和波束,使得基站和该终端基于该下一个参考地点对应的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及相应的最佳波束进行信号传输。
下面提供工业机器人(属于终端)在厂房(为一个通信区域)中运动时的仿真效果。
仿真前提1:工业机器人在厂房地面沿着如图4所示的纵横交错的网格的直线上运动。
仿真前提2:仿真时涉及到的相关参数的配置如表2所示。
表2
参数 配置
厂房规模 100米*50米*4米
参考位置数量 99*49=4851
天线配置 64*16
基站的天线阵列数量 5
莱斯因子(Rician factor) K=10dB
载波中心频率 60GHz
信道模型 修正的SV信道模型
门限值α<sub>th</sub> 3dB
仿真效果:
(1)信道容量比较,如图5示意了基站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集中式天线阵列和采用本申请中的分布式天线阵列两种情况下的信道容量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中分布式天线阵列缩短了用于通信的天线阵列到终端的距离,可以显著提高信道容量。根据距离优先准则选择主天线这里/波束与直接根据信号质量RSRP最大化准则选择主天线阵列/波束相比,两者的信道容量差别不大。但这两种情况均比现有技术的信道容量大。
(2)最佳波束保持不变性验证,基于上述距离优先准则选择主天线阵列时,大多数参考地点对应的最佳波束对基本固定。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基站的多个天线阵列分散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即分布式天线阵列),当终端与其中的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该终端与该多个天线阵列中除该主天线阵列外的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有效地保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畅通。另外,还预先建立了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后续切换天线阵列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天线阵列和波束的训练,提高了天线阵列和波束的切换效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上述主要从基站和终端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和基站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和基站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处理单元601和收发单元602。处理单元601用于支持终端执行终端在所在方法实施例中执行的其他除发送和接收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等,收发单元6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终端在所在方法实施例中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的步骤。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601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收发单元602可以包括接收器和或发射器,或者包括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收发单元通过分布式天线阵列来接收和发送信息,处理单元601和收发单元602通过收发器连接,该处理单元601可以对收发单元602进行控制,以使收发单元执行相应操作。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基带处理器702和分布式天线阵列703。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702用于对该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基带处理器702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基站在所在方法实施例中控制哪个天线阵列的哪个波束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操作。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1。其中,基带处理器702、分布式天线阵列703以及存储器701可以相互连接或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其中,该存储器701用于存储基站的代码和数据。分布式天线阵列703用于支持该位置管理功能网元在所在实施例中执行的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操作。
其中,基带处理器702可以是中央基带处理器单元,通用基带处理器,数字信号基带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基带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基带处理器和微基带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包括:收发单元803和处理单元802。其中,收发单元803用于支持终端在所在的方法实施例中执行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的步骤;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终端在所在方法实施例中执行的除发送和接收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等。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收发单元8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或者包括接收电路和/或发射电路等。处理单元802,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
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终端包括:处理器902和天线阵列903。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902用于对实施例中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天线阵列903用于支持该终端在所在实施例中执行的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操作。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902、天线阵列903以及存储器901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其中,存储器901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器9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者处理器可以调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来执行图2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基站、或者终端所执行的步骤。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图2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基站,或者终端所执行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多个天线阵列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终端用于与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
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
所述基站将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在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控制备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
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
所述基站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
所述终端根据自身的位置确定距离自身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所述终端在与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与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包含的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终端在所述通信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
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多个天线阵列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通信区域内的终端用于与所述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
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
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主天线阵列和备天线阵列;
将所述多个参考地点与所述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所述终端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在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的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遮挡物时,控制备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
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 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报告信息并根据所述报告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
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
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
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用于在主天线阵列之间存在遮挡物时,与备天线阵列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属于所述基站包括的天线阵列,所述备天线阵列为所述基站包含的多个天线阵列中除所述主天线阵列之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所述多个天线阵列分布在通信区域周围且均与所述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保持连接,所述终端在所述通信区域内;
所述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报告信息以报告所述终端的位置,以供所述终端根据预存的多个参考地点与多个天线阵列组的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所述终端的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每个所述天线阵列组包括所述主天线阵列和所述备天线阵列;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距离自身位置最近的参考地点对应的天线阵列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出现遮挡物之前,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距离所述终端最近的一个天线阵列;或者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最高的天线阵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Rpmax-Rp0|<αth,则所述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存在障碍物;
其中,Rp0为主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αth为预设门限值,Rpmax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中的最大值,所述主天线阵列为所述多个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天线阵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质量包括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的信号质量,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最佳波束对为所述任意一个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与所述终端产生的波束组成的信号质量最好的一对波束。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91613.7A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903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2227 WO2019195970A1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072A CN111903072A (zh) 2020-11-06
CN111903072B true CN111903072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162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613.7A Active CN111903072B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3334B2 (zh)
EP (1) EP3761516A4 (zh)
CN (1) CN111903072B (zh)
WO (1) WO2019195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8362B (zh) * 2020-12-04 2023-09-0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Mimo移动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存储装置
US11923921B2 (en) 2021-11-05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ynamic beam correspondence for mitigation of blockage condition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401A (zh) * 2010-05-04 2010-10-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遮挡躲避的60GHz多天线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1139A (zh) * 2002-11-25 2009-07-01 张国飙 三维存储器之设计
US7272364B2 (en) * 2002-12-30 2007-09-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overlap nulling in switched beams
WO2006123418A1 (ja) * 2005-05-20 2006-11-23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1964211A4 (en) * 2005-12-12 2011-04-27 Wi Lan Inc SELF-INSTALLABLE SWITCHING ANTENNA
CN201126857Y (zh) * 2007-12-20 2008-10-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系统共体天线
KR101878211B1 (ko) * 2011-09-19 2018-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빔포밍 송수신기를 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79629B1 (ko) * 2013-05-02 2020-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의 복잡도 개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784904B2 (en) * 2015-02-23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574321B2 (en) * 2017-11-14 2020-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reporting aggreg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based on multiple P3 sweep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401A (zh) * 2010-05-04 2010-10-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遮挡躲避的60GHz多天线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1516A1 (en) 2021-01-06
US20210013939A1 (en) 2021-01-14
CN111903072A (zh) 2020-11-06
EP3761516A4 (en) 2021-01-20
US11303334B2 (en) 2022-04-12
WO2019195970A1 (zh)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26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084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broadcast beam weighted val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338662B2 (en) Method for inter-beam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ing cross polariza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US20180159607A1 (en) Rf beamforming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388609B2 (ja) ビーム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706415B2 (en) Method for RF management, frequency reuse and increasing overall system capacity using network-device-to-network-devic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tandar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US10944453B2 (en) Object detection for beamforming configuration and coverage optimization
JP574424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局
JP6514131B2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基地局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制御システム
KR20180059274A (ko) Tdma 기반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성능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빔포밍 안테나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무선통신장치
WO2019179305A1 (zh) 信号接收方法及信号接收装置
CN1119030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Li et al. Efficient energy transport in 60 GHz for wireless industrial sensor networks
Mazgula et al.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mmWave for factory floor automation
Turgut et al. Uplink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D2D-enabled mmwave cellular networks
CN114466455A (zh) 工作模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3096B (zh) 天线阵列组选择和天线阵列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13410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tenna cloud node communication in indoor high-density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JP3612010B2 (ja) 偏波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Govenker et al. Outage analysis of mmwave integra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nder nakagami fading channel
Yaman et al. Enhanced binary search time-efficient mmWa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for NLOS environments
KR20190110882A (ko) 무선통신 노드 간의 대안 경로 구성 방법, 대안 경로 구성을 위한 릴레이 선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TWI540851B (zh) 射頻訊號處理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US202400737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twin-based beamforming
Dandekar et al. Physical layer characterization of smart-antenna equipped mobile ad-hoc network node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