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9316A -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9316A
CN111899316A CN202010787066.5A CN202010787066A CN111899316A CN 111899316 A CN111899316 A CN 111899316A CN 202010787066 A CN202010787066 A CN 202010787066A CN 111899316 A CN111899316 A CN 111899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line
stratum
node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7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9316B (zh
Inventor
姜清辉
张煜
吴方浩
刘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hui Yan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hui Yan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hui Yan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7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9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9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9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9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9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结构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包括: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本发明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包括:整体边界绘制模块、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模块、节点记录模块和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由于地层层状结构会导致辅助地层线依次排列,形成先后关系,因此,对二维地层网格进行检索和编辑都很方便,且存储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结构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
背景技术
地层的地质结构是地质构造过程中由于外应力作用导致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结构在层状岩石分布地区最为显著,在岩浆岩、变质岩地区也有存在,具体表现为岩石的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如图1所示。地质结构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渗漏性有直接影响。
二维地层网格编辑是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可为边坡变形、渗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模型。
目前,网格编辑方法采用拓扑网格的编辑方式,是一种不考虑地层自然结构的通用网格编辑方法,存在构建繁琐、拓扑几何关系复杂、不适用于地层层状结构的编辑和检索、缺少明显的多数地层间存在的上下分层关系等问题,以图1为例,由地层②到地层④的遍历,由于缺乏地层之间的上下关系,因此必定会冗余地检索地层①,也就是必须对地层②邻接的所有地层进行遍历,这是全拓扑结构的缺陷,而且,这种结构也会导致数据存储复杂。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二维地层网格编辑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二维地层网格编辑采用拓扑结构实现,在两个地层之间进行遍历时会不可避免地重复检索某些地层,并且数据存储复杂,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编辑方法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整体边界绘制: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
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
节点记录: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
辅助地层线记录: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透镜体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两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透镜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辅助地层线: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可选地,所述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指除上边界和下边界以外的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可选地,所述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包括:
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关系相关联;
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
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可选地,所述的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包括:
按照所述地址对应的地层沿垂直方向的顺序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整体边界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
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
节点记录模块,其配置成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和
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其配置成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透镜体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两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透镜体。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辅助地层线模块,其配置成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可选地,所述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包括:
地址记录子模块,其配置成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关系相关联;
位置确定子模块,其配置成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和
编号子模块,其配置成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二维地质结构层状几何特性,每一个地层都由具有相邻序号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构成,而每一条辅助地层线都延长至首节点和尾节点,当经过相同的辅助地层线时,仅增加公共地层线节点的使用次数。由于地层层状结构会导致辅助地层线依次排列,形成先后关系,因此检索和编辑都很方便,且存储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采用传统的拓扑结构绘制的二维地层网格;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1和步骤S2的二维地层网格编辑的流程,其中,(a)是初始轮廓的绘制,(b)是新增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的绘制,(c)是将新增部分的两个端点扩展至首节点和尾节点,(d)是生成地层;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B中的初始轮廓;
图5是在图4的基础上增加的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
图6是图5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7是在图4的基础上增加的另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
图8是图7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9是含有四条辅助地层线的二维地层网格;
图10是图9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11是在图9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辅助地层线;
图12是图11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13是在图11的基础上删除辅助地层线b后的二维地层网格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14是二维地层网格中可以删除的节点;
图15是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编辑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二维地层网格;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一般性地可包括以下步骤S1至步骤S6。
步骤S1、整体边界绘制: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这里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曲线是指由若干个点依次连接所形成的图形,即由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相连所形成的图形),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并且,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只能具有首节点和尾节点这两个交点。如图3(a)所示,上边界共包含7个节点,下边界包含两个节点。在实际绘制过程中,下边界也可以包含多个节点。
判断上边界和下边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地层水平方向从左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从下向上为Y轴正方向,那么,Y轴坐标值最大的节点所属的边界为上边界,另一条边界为下边界。
步骤S1是二维地层网格编辑的第一个步骤,完成该步骤才能够继续进行其他辅助地层线的绘制。
步骤S2、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新增部分是指新绘制的辅助地层线中,与已有辅助地层线不重复的部分。
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内不能穿插有其他辅助地层线,也就是说,最小封闭区域只具有一个封闭的边界,但内部不能有任何辅助地层线经过。最小封闭区域的边界由若干条依次相邻的辅助地层线所围成,例如,用户只完成了整体边界的绘制,还没有绘制其他辅助地层线,那么,构成整体边界的上边界和下边界所围成的区域就是一个最小封闭区域。
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假设所述新增部分的两个端点分别为节点A和节点B,其中,节点A距初始轮廓首节点的水平距离大于节点B距初始轮廓首节点的水平距离,那么,这里的最短路径是指: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的某条辅助地层线达到节点A,然后经过所述新增部分达到节点B,再由节点B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的某条辅助地层线达到初始轮廓的尾节点。
例如,在图3(a)的基础上绘制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图3(a)绘制完成后,二维地层网格只具有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即上边界和下边界所围成的区别。如图3(b)所示,在该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即图3(b)中新出现的曲线,该曲线的两个端点必须位于初始轮廓上,绘制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时。将该曲线的两端分别扩展至首节点和尾节点,如图3(c)所示,那么,从首节点开始,经过所述新增部分,再到尾节点结束,这个过程所经过的所有节点均为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这些节点顺次连接所形成的曲线即为新的辅助地层线,该辅助地层线将初始轮廓分割为两个地层,如图3(d)所示。
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增加新的辅助地层线。根据图3(d)可知,每个最小封闭区域就是一个地层,那么,绘制新的辅助地层线时,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一个已经绘制好的地层,在这个绘制好的地层的边界上选取一个点作为新增部分的首节点,从这个首节点开始绘制一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该新增部分的尾节点同样必须位于所选择的地层的边界上,然后将该新增部分的两个端点分别延伸至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和尾节点,形成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
步骤S3、节点记录: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该步骤S3与步骤S1和步骤S2同时进行,每当有辅助地层线发生变化时,就对各节点的使用次数进行更新。例如新增加了一条辅助地层线时,该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所有节点的使用次数均增加1。
步骤S4、辅助地层线记录: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与步骤S3相同,每当有辅助地层线发生变化时,就对各辅助地层线的编号进行更新。对辅助地层线进行编号,实际上是对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规则(例如按照辅助地层线所形成的地层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排序,目的是可以按照辅助地层线的编号顺序进行地层层状结构的检索和编辑,避免出现冗余的检索,提高数据存储效率。
步骤S5、透镜体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两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围成的区域作为所述透镜体。透镜体的绘制是在某一地层区域内增加两条辅助地层线A和B,辅助地层线A和B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即形成一个夹层,这个封闭区域(或者说这个夹层)就是透镜体。假设透镜体的边界由节点P、A1、……、An、B1、……、Bm、Q所围成,其中,节点A1至An是仅存在于辅助地层线A上的节点,节点B1至Bm是仅存在于辅助地层线B上的节点,节点P和Q均是辅助地层线A和B的公共节点,并且,节点P更靠近首节点,节点Q更靠近尾节点。那么,一个简单的编辑方法是:先绘制辅助地层线A,然后从节点P开始绘制辅助地层线B的新增部分,辅助地层线B的新增部分的终点为节点Q,即,从首节点开始至节点P、以及从节点Q开始至尾节点这两部分均为辅助地层线A和B的重合部分。辅助地层线A和B将该最小封闭区域分割成包括透镜体在内的三个地层,这三个地层中,除透镜之外,另外两个地层的属性相同。
步骤S6、删除辅助地层线: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在绘制二维地层网格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删除已绘制好的辅助地层线,但是删除的辅助地层线只能是除上边界和下边界以外的辅助地层线。每删除一条辅助地层线后,被删除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所有节点的使用次数均减1,只要某个节点的使用次数大于0,这个节点就应当存在,当某个节点的使用次数减少到0时,该节点被删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4可以包括:
步骤S41、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关系相关联;
当用户选择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二维地层网格时,系统自动创建一个与该二维地层网格相关联的辅助地层线链表;
步骤S42、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具体为:按照所述地址对应的地层沿垂直方向(例如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
步骤S43、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有效性判断,例如除透镜体以外的辅助地层线不能自相交、不能跨层等。
采用上述方法可实现任意复杂的地质结构编辑和查询。
下面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二维地层网格编辑。
步骤A、当用户选择了创建一个新的二维地层网格时,系统自动为该二维地层网格创建一个辅助地层线链表。
步骤B、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如图4所示,该整体边界的首节点和尾节点由用户设定,例如左侧端点为首节点,右侧端点为尾节点,系统根据该初始轮廓各节点的分布情况自动区分上边界和下边界,例如,从两个边界中分别选取与首节点相邻的节点,比较这两个节点的Y轴坐标,Y轴坐标大的节点所在的边界为上边界,Y轴坐标小的节点所在的边界为下边界,至此,生成了两条辅助地层线: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a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z。
同时,系统自动给每个节点进行编号,辅助地层线a从首节点开始、各节点编号依次为0、1、2、3、4、5、6和7,辅助地层线z只有首节点和尾节点两个端点,因此编号分别为0和7。然后记录每个节点的使用次数,此时,节点0和节点7的使用次数均为2,其他节点使用次数均为1。
将辅助地层线a和辅助地层线z添加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并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每条辅助地层线的内存地址,这里默认的排序规则是按照内存地址所关联的地层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排序,因此,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辅助地层线a的序号为1,辅助地层线z的序号为2。
步骤C、在初始轮廓的基础上绘制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b。首先应当由用户在初始轮廓上选择一个点作为辅助地层线b的新增部分的起点,如果用户选择一个不在初始轮廓上的点作为起点,则系统会提示无效。从选择好的起点开始绘制一条包括干个节点的曲线,该曲线的终点同样必须位于初始轮廓上,起点和终点可以是初始轮廓所包含的某个节点,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位于初始轮廓上某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一个点,即新生成的节点,如图7所示。
如图5所示,辅助地层线b新增部分的起点和终点均不是已有节点,而是新生成的节点,新增部分所包含的节点的编号依次为8、9、10、11和12。所述新增部分绘制完成后,系统自动将其两个端点扩展至首节点和尾节点,完成辅助地层线b的绘制。至此,二维地层网格共包含三条辅助地层线,三条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
辅助地层线a:0、1、2、3、4、5、6和7;
辅助地层线b:0、1、2、8、9、10、11、12和7;
辅助地层线z:0和7。
与此同时,系统自动更新每个节点的使用次数以及各辅助地层线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编号。
图6示出了图5中每个节点的使用次数。
辅助地层线b将初始轮廓分割成上下两个地层,辅助地层线链表中按照各辅助地层线的内存地址所生成的编号如下:
辅助地层线a:1;
辅助地层线b:2;
辅助地层线z:3。
如图7所示,辅助地层线b新增部分的起点和终点均为已有节点,起点为节点2,终点为节点6。辅助地层线b所包含的节点编号依次是0、1、2、8、9、10、6和7,图8示出了图7中每个节点的使用次数。
图9是在已经有两个地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c。图中各节点按绘制顺序进行编号。辅助地层线b将初始轮廓分成上下两个地层,在下面的地层中增加辅助地层线c。绘制辅助地层线c时,选取上边界(或者辅助地层线b)上节点0和节点1之间的一个新的节点作为新增部分的起点,新增部分的终点位于辅助地层线b上节点10与节点11之间的一个新的节点。四条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如下:
辅助地层线a:0、12、1、2、8、3、4、5、6、11和7;
辅助地层线b:0、12、1、2、8、9、10、15、11和7;
辅助地层线c:0、12、13、14、15、11和7;
辅助地层线z:0和7。
图9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见图10。
四条辅助地层线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编号如下:
辅助地层线a:1;
辅助地层线b:2;
辅助地层线c:3;
辅助地层线z:4。
图9共包含三个地层:辅助地层线a和辅助地层线b围成的地层、辅助地层线b和辅助地层线c围成的地层、以及辅助地层线c和围成的地层。三个地层之间的上下顺序由辅助地层线链表中四条辅助地层线的编号来维系。
在图9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辅助地层线a’,辅助地层线a’的新增部分的位于图9中最上面的地层中,如图11所示。五条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如下:
辅助地层线a:0、12、1、2、8、3、4、5、16、6、11和7;
辅助地层线a’:0、12、1、2、8、3、4、5、16、17、18、10、15、11和7;
辅助地层线b:0、12、1、2、8、9、18、10、15、11和7;
辅助地层线c:0、12、13、14、15、11和7;
辅助地层线z:0和7。
图12给出了图11中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步骤D、对辅助地层线进行删除,只需要将该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使用次数减1即可,当使用次数为0时,节点删除。以图11为例,当点击到线段(1-2)时(即点击到以节点1和节点2为端点的线段),相当于同时选择了辅助地层线a、辅助地层线a’和辅助地层线b,由于上下边界不能删除,因此,只能选择辅助地层线a’和/或辅助地层线b删除。图13为删除了辅助地层线b后的二维地层网格各节点的使用次数。
步骤E、对节点进行删除,由于不能改变地层线之间的拓扑结构,因此只能删除使用次数为1、或者前后使用次数相同的节点,如图14中圆圈标识的节点与其前面的节点和后面的节点使用次数均为2,因此可以删除。
步骤F、对于地质中出现的特殊的透镜体结构,由于仅能存在于某一地层内,因此可以增加一条特殊的辅助地层线作为独立完整的多边形存在于某一地层内。
通过上述步骤A至步骤F可以完成高度复杂的二维平面地质结构的编辑,如图15所示。图15中的数字表示节点编号。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如图16所示,所述装置一般性地可以包括:
整体边界绘制模块1,其配置成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
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模块2,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
节点记录模块3,其配置成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和
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4,其配置成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透镜体绘制模块5,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封闭的辅助地层线作为所述透镜体的辅助地层线。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辅助地层线模块6,其配置成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所述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4包括:
地址记录子模块41,其配置成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地址,所述地址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相关联;
位置确定子模块42,其配置成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和
编号子模块43,其配置成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所述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装置能够执行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的步骤,其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及装置的核心思想是:除了独立的透镜体,每一个地层都是由具有相邻序号的辅助地层线构成;而每一条辅助地层线都是从起点连到终点;当经过相同的辅助地层线时,仅增加公共地层线节点的使用次数。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充分考虑了二维地质结构层状几何特性,为每一个地层建立两条辅助地层线,这两条地层线都延长至起点和终点。一般而言,由于地层层状结构会导致辅助地层线依次排列,形成先后关系,因此检索和编辑都很方便,且存储结构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体边界绘制: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
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
节点记录: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
辅助地层线记录: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镜体绘制: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两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透镜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删除辅助地层线: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指除上边界和下边界以外的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包括:
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关系相关联;
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
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包括:
按照所述地址对应的地层沿垂直方向的顺序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
7.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体边界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绘制的初始轮廓作为二维地层网格的整体边界,所述初始轮廓为若干条线段依次首尾连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所述线段的端点称为节点,所述初始轮廓分为作为上边界的辅助地层线和作为下边界的辅助地层线两部分,所述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两个公共节点分别称为首节点和尾节点;
新增辅助地层线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并且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最小封闭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辅助地层线作为一条新的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述最小封闭区域指至少由相邻的两条辅助地层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所述新的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为:从初始轮廓的首节点开始、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途径上述最小封闭区域内的新增节点、再沿所述最小封闭区域外的已绘制节点直至初始轮廓的尾节点结束,所经过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所有节点;
节点记录模块,其配置成记录各节点的使用次数,所述节点的使用次数指经过该节点的辅助地层线的数量;和
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其配置成对各辅助地层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镜体绘制模块,其配置成将用户在一个最小封闭区域内绘制的两条辅助地层线的新增部分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所述透镜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删除辅助地层线模块,其配置成删除被选择的辅助地层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地层线记录模块包括:
地址记录子模块,其配置成在辅助地层线链表中记录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各辅助地层线在计算机链表内存中的位置关系与所述辅助地层线所包含的节点的位置关系相关联;
位置确定子模块,其配置成根据所述地址确定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位置;和
编号子模块,其配置成将所述辅助地层线在所述辅助地层线链表中的序号作为所述辅助地层线的编号。
CN202010787066.5A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899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066.5A CN111899316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066.5A CN111899316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9316A true CN111899316A (zh) 2020-11-06
CN111899316B CN111899316B (zh) 2024-04-09

Family

ID=7324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7066.5A Active CN111899316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93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606A (zh) * 2021-05-08 2021-08-31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控制线的地层构造起伏表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626546A (zh) * 2021-06-16 2021-11-0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桥梁地质图形数字化存储及应用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356A (zh) * 2014-12-31 2015-05-1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小班边界三维可视化编辑方法
US20160140723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Dassault Systemes Partitioning an image
CN106981093A (zh) * 2017-05-17 2017-07-25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约束耦合的三维地层并行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0723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Dassault Systemes Partitioning an image
CN104616356A (zh) * 2014-12-31 2015-05-1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小班边界三维可视化编辑方法
CN106981093A (zh) * 2017-05-17 2017-07-25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约束耦合的三维地层并行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邓曙光;郑智华;: "城市地质复杂断层三角网算法模型研究", 测绘科学, no. 02, 20 March 2010 (2010-03-2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606A (zh) * 2021-05-08 2021-08-31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控制线的地层构造起伏表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326606B (zh) * 2021-05-08 2023-08-15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控制线的地层构造起伏表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626546A (zh) * 2021-06-16 2021-11-0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桥梁地质图形数字化存储及应用的方法
CN113626546B (zh) * 2021-06-16 2023-09-22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桥梁地质图形数字化存储及应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9316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7045B (zh) 基于拓扑分区的城市片区地质三维自动建模方法
CN112381937B (zh) 一种基于钻孔和复杂地质剖面的多源地质数据耦合建模方法
CN104915521B (zh) 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
CN105469443B (zh) 基于地质路线(prb)过程双重建模生成三维地质图的方法
CN106103887B (zh) 在储层仿真中对交叉故障和复杂井眼进行建模
CN106981093A (zh) 一种分区约束耦合的三维地层并行建模方法
US20140136171A1 (en) Unstructured Grids For Modeling Reservoirs
CN102385067B (zh) 含逆断层等值线绘图方法
CN103500468B (zh) 基于边界约束的空间曲面重建方法
CN111899316A (zh) 一种地层结构的二维地层网格数字化编辑方法及装置
CN105593908A (zh) 识别表示地质构造的一组地质体与特性表之间的匹配特性
CN109993832A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煤层精细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180452A (zh)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CN109597129A (zh) 基于目标检测的缝洞型油藏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方法
CN107956465A (zh) 基于关联井的全区多井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及装置
CN103797382A (zh) 地下层位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US10303711B2 (en) Unstructured volumetric grid simplification using sub-volume clustering
CN112819919B (zh) 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剖面图全流程绘制方法
CN103824330A (zh)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CN103632396B (zh) 一种对复杂地质构造层序建模的方法
CN114428990B (zh) 一种基于AutoCAD自适应曲线趋势的自动填图方法
CN106504319B (zh) 井间储层三维对比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581558B (zh) 图切地质剖面中侵入构造的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1727678A (zh) 复杂褶皱真三维建模方法
CN115035258A (zh) 一种高效的基于cad钻孔柱状图的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0

Address after: 430000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Wuchang Luojiashan

Applicant after: WUH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430063 1406-08, Block A, Wanke Jinyu Huafu Commercial Center, Caimao Street,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Zhihui Yanyua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