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4330A -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4330A
CN103824330A CN201410075485.0A CN201410075485A CN103824330A CN 103824330 A CN103824330 A CN 103824330A CN 201410075485 A CN201410075485 A CN 201410075485A CN 103824330 A CN103824330 A CN 103824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line
ore body
ore
stag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54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4330B (zh
Inventor
夏祥生
陶文英
胡方强
徐忠光
黄颖华
蒲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54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4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4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4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包括:数字化纵剖面图,并给图元赋予ID;利用已有中段分层图切割纵剖面获得切割线,使切割线具有相应图元的ID;将切割线复制到中段分层图上,判断切割线是否在矿条内来建立切割线之间、切割线与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纵剖面图得到新的切割线,并使其具有相应图元的ID;确定新的切割线之间、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的矿体对应关系;对于不存在矿体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来判断矿体对应关系,不符合地质规律的部分作透镜体处理,最终绘制中段分层图。构建三维模型时,利用追赶法构建相邻矿体的侧表面。所述方法能够实现矿体自动对应,能够保证相邻矿体间无空隙与重叠。

Description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建模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和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尤其适用于快速构建复杂矿床的二维、三维地质模型。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采矿技术中,地质报告仅会提供关于某矿体的纵剖面图(勘探线剖面)以及少量的几张水平剖面图(也被称为中段平面图或中断分层图),但是这些图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矿山对地质资料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获得每个开采深度或高度的剖面图(二维模型),甚至是三维地质模型。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建立矿体的二维、三维地质模型。
第一种方法为:根据纵剖面图中矿体的对应关系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对三维地质体或者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空间切割,得到中段平面图。该方法适用于矿体赋存简单、相邻勘探线剖面之间对应关系不复杂,勘探间距小的矿床。然而,该方法由于剖面间距较大,而且是提取剖面矿体周线的拐点坐标建立封闭三角面来代表三维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因此容易造成相邻矿体之间存在空隙与重叠,违背地质规律,由此三维地质体通过水平切割得到的水平分层图,矿体之间存在空隙与重叠较为严重,甚至不能用于采剥工程量的计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构建封闭三角面时,原则上两个三维地质体的相邻三角面在空间上应该共面,由于在剖面上获得的矿体周线的拐点坐标不一致,因此导致两三维地质体的相邻三角面在空间上不共面,造成了空隙或重叠。另外,对于复杂矿床来说,相邻勘探线剖面之间的矿体的对应关系不强,需要在两个相邻勘探线剖面之间对矿体进行人为尖灭的矿体较多,人工工作量较大,因为两勘探线剖面的间距通常较大,矿体的延伸形态并非是直的,而是随构造应力等因素的变化成扭曲的形态。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市面上主流的矿业软件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与中段分层图往往失真,不能满足矿床开发的需要,后期生产勘探的资料难以与以前建立的三维模型融合。储量一旦升级,就必须重建整个三维模型,工作量大,导致软件的使用极其不方便,因此该方法在复杂矿床中实用性不强。
与第一种方法相反,第二种方法首先是通过对纵剖面图进行坐标旋转、对纵剖面图中的矿体进行卡点等系列步骤得到勘探线剖面在某水平面上的矿岩分界线(传统方法是用尺、圆规或者CAD手工卡点)。由于不共面的两空间平面的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该矿岩分界线为线段,这里也被称为“切割线”,即水平面切割纵剖面得到的矿岩分界线,因此该矿岩分界线的空间位置与纵剖面空间位置对应,“切割线”的两端点为矿岩分界点,由相邻勘探线纵剖面上的一条或者几条“切割线”构成对应关系,形成矿体的平面形态,即水平剖面图,再由相邻的水平剖面图形成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形成三维地质模型。这种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由于水平间距小于勘探间距,因此形成的空隙与重叠没有前一种方法的大,建模效果优于前一种,而且模型易于维护。但是在本方法中,有两个难点导致作图员工作量大,而且对地质的认识程度要求较高,否在极容易作图出错。第一、关于“切割线”的创建与对应关系,首先,“切割线”的创建需要进行卡点,坐标旋转等系列步骤,人工劳动量极大,而且,寻找相邻剖面“切割线”的对应关系要求较高,它们除了岩石类型、品级等要相同外,矿体的走向、倾向必需与地质资料相同,空间上必须连续,因此要求作图员对地质的认识程度较高,工作量大。其次、相邻水平剖面图中矿体的对应关系也必需象相邻勘探线的“切割线”的对应关系一样,满足地质规律要求,只有相邻水平剖面的矿体也对应,才能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矿业软件开发商采用了“模糊数学”等的各种方法参与运算,然而绝大多数都最终因为地质的复杂性及各矿山成矿规律的不同而宣告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相邻“切割线”以及相邻水平剖面的矿体对应关系构建中段分层图和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从而能够达到快速建立二维、三维地质模型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相邻矿体之间无空隙与重叠的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构建中段分层图和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适用于快速构建复杂矿体的中段分层图、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构建矿体中段分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图元的形式数字化所有纵剖面图和水平剖面图,并给每个图元赋予含有ID的扩展数据;
对所有纵剖面图进行坐标变换;
利用已知的中段分层图切割所有纵剖面获得一组切割线,并使所述一组切割线具有相应图元的扩展数据;
将所述一组切割线复制到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通过判断切割线是否在矿条内来建立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所有纵剖面图得到一组新的切割线,并使所述一组新的切割线具有相应图元的扩展数据;
根据所述一组新的切割线的ID对应关系以及复制到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新的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的矿体对应关系;
对于不存在矿体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来判断矿体对应关系,其中,将不符合地质规律的部分作为透镜体处理;
绘制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其中,对矿条面域的边界进行尖灭处理。
所述扩展数据还可包括、矿岩类型、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或品位等。
可通过判断切割线的中点是否位于一个矿条面域内来建立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可通过判断以切割线的中点为中心的圆的面积与一个矿条面域的面积比来建立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所述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还可包括以绘制的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作为已知的矿体中段分层图来构建下一个相邻的矿体中段分层图。
所述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还可包括人工判断透镜体。
如果新的切割线的ID与已有中段分层图上对应的切割线的ID相同,根据已有切割线与切割线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新的切割线与切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新的切割线的矿体对应关系;对于不存在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判断是否存在矿体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包括:数字化纵剖面图,并给每个纵剖面图的图元赋予ID;利用已有中段分层图切割纵剖面获得切割线,使切割线具有相应纵剖面图元的ID;将切割线复制到中段分层图上,通过判断切割线是否在矿条内来建立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纵剖面图得到新的切割线,并使新的切割线具有相应纵剖面图元的ID;如果该ID与已有中段分层上切割线的ID相同,因此根据已有切割线与切割线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新的切割线与切割线对应关系,从而绘制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对于不存在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判断矿体对应关系;同样根据切割线的ID确定两个中段分层矿体对应关系来构建三维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构建矿体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所述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构建各个矿体的多个中段分层图;根据多个中段分层图分别绘制每个矿体的三维模型,其中,利用追赶法构建相邻的矿体的侧表面,其中,在追赶法中,在一个矿体的相邻的中段分层图上选择在同一个纵剖面上的一对相邻的切割线以及与一对相邻切割线之一相邻的一条切割线的三个同侧端点作为一个三角面片的顶点,然后按照类似的方式依次构建相邻的矿体的侧表面上的其它的三角面片。
所述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的方法还可包括利用Delauly剖分算法构建每个矿体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通过上述描述清楚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的方法和构建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能够自动对应矿体。本发明自动根据方位角等参数切割剖面矿体,获得各种矿岩的分界线(切割线),并充分利用了图元具备ID属性及可以携带扩展数据这一特点,对图元扩展数据中“ID属性”值进行追踪,自动判断同一水平剖面图中“切割线”间的对应关系及相邻水平剖面中矿体间的对应关系,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及地质作图员对矿区的认识程度,提高作图的准确率,该方法建立新水平剖面图基本不受地质构造、成矿原因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可靠程度高,通用性强。
(2)三维建模无空隙与重叠。本发明通过追赶法构建矿体侧面三角网,确保相邻三角面完全全等,从而保证相邻矿体间无空隙与重叠。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一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快速创建矿体二维模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追赶法构建相邻的矿体的相邻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快速创建矿体二维模型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追赶法构建相邻的矿体的相邻表面的示意图。下面将参照附图1和图2详细介绍快速建立复杂矿床二维、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首先,执行建立纵剖面图数据库的步骤101。
具体地讲,将地质勘探得到的地质报告中的纵剖面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图元(即,面域)的形式来表示每个矿条,并将每个矿条对应的图元的ID、矿岩类型、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品位等以扩展数据的方式写入图元的扩展数据,从而建立各个纵剖面图的图形数据库。以CAD二次开发为例,每创建一个图元,就会产生伴随该图元的ID,类似于身份证号,该图元的ID也就是CAD系统中面域的handle属性,用面域的SetXData方法将ID、矿岩类型、品位等相关信息写入图元的扩展数据中,这样就建好了纵剖面图数据库。
接着,对纵剖面执行坐标旋转的步骤102。
具体地,将所有纵剖面按空间位置进行排序,给每个剖面一个序号(例如第1、第2、第3……),并根据矿体的地理信息通过坐标旋转变换将所有纵剖面的矿体自动旋转到真实的三维空间内。
然后,执行利用已有的水平剖面图切割纵剖面图并复制切割线的步骤103。
即,将所有纵剖面与地质报告中给定的水平剖面相交获得“切割线”,并将纵剖面中相应图元的ID、矿岩类型、品位、剖面序号等扩展数赋给该“切割线”。
然后,将所有纵剖面上的“切割线”的相关信息均复制到该水平剖面图中。
接着,执行判断复制的切割线之间以及切割线与已知的水平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矿体对应关系的步骤104。例如,可判断每个“切割线”是否在给定的水平剖面图中的各个矿条面域内,例如,可通过判断每条“切割线”的中点的方式来判断该切割线是否在某个矿条面域内进行判断。若一条“切割线”在一个矿条面域内,则将该“切割线”的ID、品位等扩展数据写入该矿条的扩展数据。例如,一个矿条(也可被称为矿条面域)MA1在给定的水平剖面图中包含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61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62
三条“切割线”,那就说明至少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63
是对应于同一矿体的一组“切割线”。上标1表示第1个水平剖面,下标1、2、3、4表示按顺序排列的第1、2、3、4勘探线剖面。
接着,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纵剖面图来建立新的水平剖面图。
首先,执行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纵剖面图以得到一组新的切割线的步骤105,其中,将纵剖面图的图元的ID、矿岩类型、品位等属性赋给相应的切割线。在得到一组新的切割线之后,执行步骤106,即,根据在步骤104中得到的切割线之间、切割线与已知的水平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矿体对应关系来判断新的切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下面将以一个矿体为例来介绍如何绘制第2个新的水平剖面图。首先根据设定的高度水平切割“纵剖面”得到在设定的高度的“切割线”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2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3
为一组,如果它们的扩展数据中的ID一样,则可判断它们来自同一纵剖面矿体A1,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4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5
为一组,如果它们的扩展数据中的ID一样,则可确定他们来自同一纵剖面矿体A2,同理可推A3。通过对扩展数据ID的追踪,可以由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6
找到矿条MA1,由MA1找到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7
因为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8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9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0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1
都为匹配组,因此就可以肯定新水平剖面中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2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3
为对应的矿体,即,步骤107。
至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4
是否为对应矿体需要根据地质规律来判断,即步骤108。具体地讲,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5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6
为对应矿体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第一、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7
本身必须没有对应矿体;第二、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8
的矿石品级、矿岩类型必须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19
相同;第三根据地质规律设定矿体走向上的突然转向不能大于的角度;第四、由于勘探线剖面是按照空间顺序编号,因此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20
不能与直接对应。若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22
不能满足以上四个条件之一,尤其是第一、第二个条件,则证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23
不能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724
成为对应矿体,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成为对应矿体。通过以上的方法,基本能够自动找出98%以上的矿体对应关系,大大简化了作图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作图员对地质的认识程度。
对于那些不能自动对应的矿体切割线,一般作为透镜体处理(即,步骤109),其可以在图中区分显示出来;也可以由作图员判断是否有对应矿体,若无则为透镜体。
在完成上述对新的切割线的矿体属性判断之后,执行矿体边界尖灭处理步骤110。
下面将介绍矿体的平面尖灭方式。假如为对应矿体,那么矿体的尖灭一般在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82
的外侧,根据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83
的端点坐标、长度(矿体厚度),按照1/2或者1/3矿体厚度(即切割线长度)的尖灭原则选择点尖灭、线尖灭两种计算方式计算两侧尖灭点的坐标。若需要时人工辅助绘制尖灭点与等高线、断层等要素的交点,求得与矿条MA1相邻的矿条MA2的其它拐点坐标,并根据坐标按照空间顺序关系绘制MA2的矿岩界线,至此完成MA2矿条的绘制,并且MA1与MA2成为对应矿体,并按照此方法完成相邻矿体MB1与MB2的绘制。
由此完成一个矿体的新的中段分层图的绘制,即步骤111。
在绘制完一个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之后,可以将该中段分层图作为已知的中段分层图构建矿体的下一个相邻的中段分层图。
下面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如图2所示,当矿条MA1与MA2成为是上下两个水平分层的对应矿体时,用追赶法构建侧面,如图1所示,构造如下三角面片SA1(由A1,A1,A2点构成);SA2(A1,A2,A2);SA3(A2,A2,A3);SA4(A2,A3,A3),其中SA1(A1,A1,A2)为A矿体第1个三角面,A1,A1,A2分别为构成该三角面的三个顶点坐标,A1表示矿条面域MA1在第1勘探线剖面上的端点,A1表示矿条面域MA2在第1勘探线剖面上的端点,A2则表示矿条面域MA2在第2勘探线剖面上的端点,而A2则表示矿条面域MA1在第2勘探线剖面上的端点。其它三角面片中的构成点按照类似的规律解释。也就是说,在追赶法中,对于彼此相邻的两个矿体,对于彼此相邻的侧表面,在一个矿体的相邻的中段分层图上选择在同一个纵剖面上的一对切割线以及与一对切割线之一相邻的一条切割线的三个端点作为一个三角面片的顶点,三个端点位于所述一个矿体的同一侧,然后按照类似的方式依次构建其它的三角面片SA5、SA6等。
在一个水平分层图或水平剖面图中,MB1与MA1表示相邻矿体A和B的矿条面域,因此MB1的“切割线”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84
分别与MA1的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1
“切割线”有公共点,因此用追法构建矿体B的三维模型时,A矿体和相邻的B矿体可共用相邻的三角面,因此通过用追赶法构建MA于MB矿体相邻三角面能够确保两个相邻矿体的三角面无空隙。
下面介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另一实施例的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1)数字化地质报告中提交的纵剖面图,并将与纵剖面图上的每个矿条对应的图元(即,面域)的ID属性、矿岩类型、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品位等以扩展数据的方式写入图元的扩展数据,建立图形数据库。
(2)建立剖面参数文件,通过读取参数文件中的“纵剖面文件名”、“东X起点坐标”、“东Y起点坐标”“方位角”、“剖面图序号”等参数自动“变换和切割纵剖面”,将所有纵剖面的矿体自动旋转到真实的三维空间内,并与地质报告中给定的水平剖面相交获得“切割线”。将剖面中矿体的ID属性、矿岩类型、剖面序号等扩展数据赋给“切割线”。
(3)将所有“切割线”复制到给定的水平剖面图中。在复制过程中,判断“切割线”的中点是否在矿条面域内,若在矿条面域内,将“切割线”的ID属性等扩展数据写入矿条的扩展数据,例如一个矿条MA1含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2
三条“切割线”,那就说明至少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3
是一组对应矿体的,并将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4
三条切割线的扩展数据赋给矿条面域,尤其是含ID属性的扩展数据。利用圆判断切割线是否在面域内的判断方法为:以切割线的中点为圆心,作一个半径较小的圆(例如1cm)与矿条面域相交,交集面域的面积大于小圆面积的1/2以上认为点落在矿条面域内,反之落在面域外。
(4)绘制第2个新的水平剖面图,在设定的高度切割纵剖面得到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5
其中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7
为一组,它们的扩展数据ID属性一样,来自纵剖面矿体A1,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8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9
为一组,它们的ID属性扩展数据一样,来自纵剖面矿体A2,同理可推A3。那么,通过对扩展数据ID的追踪,可以由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10
找到MA1,由MA1找到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0911
因为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2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3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4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6
都为匹配组,因此就可以肯定新水平中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7
为对应的矿体。
(5)至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9
是否为对应矿体需要同时满足诸多条件,第一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0
本身必须没有对应矿体;第二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1
的矿石品级、矿岩类型;第三根据地质规律设定矿体走向上的突然转向不能大于的角度;第四由于勘探线剖面是按照空间顺序编号,因此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2
不能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3
直接对应。若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4
不能满足以上四个条件之一,尤其是第一、第二个条件,则证明不能与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6
成为对应矿体,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成为对应矿体。通过以上的方法,基本能够自动找出98%以上的矿体对应关系,大大简化了作图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作图员对地质的认识程度。
(6)对于那些不能自动对应的矿体,一般为透镜体可以在图中区分显示出来,由作图员判断是否有对应矿体,若无则为透镜体。
(7)矿体的平面尖灭方式,假如
Figure BDA00004720422400001017
为对应矿体,那么矿体的尖灭只会在的外侧,根据的端点坐标、长度(矿体厚度),按照1/2或者1/3矿体厚度的尖灭原则选择点、线尖灭两种计算计算方式计算两侧尖灭点的坐标。若需要时人工辅助尖灭点与等高线、断层等要数的关系,求得矿体MA2的其他拐点坐标,并根据坐标按照空间顺序关系绘制MA2的矿岩界线,至此完成MA2矿体的绘制,并且MA1与MA2成为对应矿体,并按照此方法完成相邻矿体MB1与MB2的绘制。
(8)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MA1与MA2是上下两个水平分层的对应矿体,用追赶法构建侧面三角网,即取上下对应及相邻的三条“切割线”同一侧的端点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按一定的一直循环完某一矿条面域包含完的所有切割线的顶点及尖灭点,从而形成封闭的侧面三角网,并按照Delauany三角网的算法构建矿体的顶、底面三角网,从而完成了矿体的外观轮廓(由全封闭的三角网组成),不具备体积、质量等实体属性,又称DTM模型。
(9)DTM模型按照ACIS的格式要求,生成Sat关系文本,再用CAD的acisin命令输入Sat文件就会在CAD内生产三维实体,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以下通过某矿床的中段分层为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地质报告中提供了纵剖面23张,水平剖面200米一张,共4张,平均分层矿量1050万吨,矿石、岩石平均厚度25米,具有代表性的水平分层中矿条数约为750条,给15米一个水平剖面的建立带来极大困难,对矿山设计与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本实例具体的实施过程及参数是:
(1)将地质报告中的23张纵剖面、4张水平剖面、地形地质图扫描并根据坐标网在CAD中数字化,获得等高线,矿体界线等必要信息。4张水平剖面分别是1600m,1800m,2000m,2200m。
(2)利用CAD二次开发平台进行如下操作:
①建立已有水平、纵剖面模型:利用CAD内置命令-boundary将所有剖面中矿体界线转为面域,即用面域代表矿体,并将面域从大到小排序依次进行差集运算,确保矿体间无空隙与重叠。
②写入钻孔柱状图并计算纵剖面矿体品位:根据钻孔坐标、取样段品位等资料在CAD中绘制钻孔柱状图,根据每个矿体包含的柱状品位按照长度加权的原则计算矿体的品位,并将品位、岩石类型等数据以扩展数据的方式写入矿体的扩展数据,完成剖面模型的建立。
③建立剖面参数文件。将纵剖面的名称、剖面线的方位角、剖面序号及剖面线上任意一点的X、Y值等参数写入一个txt文件。
④自动读取参数文件并切割纵剖面,获得1600m水平剖面的切割线。切割线的扩展数据包括剖面矿体的品位、岩石类型以及被切割图元ID属性。
⑤将切割线复制到1600m水平剖面,自动判断矿体包含的切割线,将所有切割线的扩展数据传给剖面矿体并保存。
⑥1615m水平剖面的建立。利用切割纵剖面获得1615m水平的矿岩界线,打开1600m水平剖面,指定任意一条1615m水平中的切割线并读取扩展数据中的ID属性值,查找1600m水平中含该属性值的矿体,读取该矿体包含的切割线扩展数据中的ID属性值,利用该属性至查找1615m水平中的切割线,完成切割线对应,按照相邻勘探线对应原则,同岩性、同品级等对应原则查找其他勘探是否与其对应,完成所有切割线对应并外推矿石尖灭点,依次连接切割线的端点及矿石尖灭点,完成水平剖面图的绘制。
⑦三维模型的建立。将所有剖面后台打开,按照对应切割线的方法对应水平矿体,利用追赶法完成三维模型建立。
通过上述描述清楚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的方法和构建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能够自动对应矿体。本发明自动根据方位角等参数切割剖面矿体,获得各种矿岩的分界线(切割线),并充分利用了图元具备ID属性及可以携带扩展数据这一特点,对图元扩展数据中“ID属性”值进行追踪,自动判断同一水平剖面图中“切割线”间的对应关系及相邻水平剖面中矿体间的对应关系,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及地质作图员对矿区的认识程度,提高作图的准确率,该方法建立新水平剖面图基本不受地质构造、成矿原因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可靠程度高,通用性强。
(2)三维建模无空隙与重叠。本发明通过追赶法构建矿体侧面三角网,确保相邻三角面完全全等,从而保证相邻矿体间无空隙与重叠。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9)

1.一种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图元的形式数字化所有纵剖面图和水平剖面图,并给每个图元赋予含有ID的扩展数据;
对所有纵剖面图进行坐标变换;
利用已知的中段分层图切割所有纵剖面获得一组切割线,并使所述一组切割线具有相应图元的扩展数据;
将所述一组切割线复制到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通过判断切割线是否在矿条内来建立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根据设定的高度切割所有纵剖面图得到一组新的切割线,并使所述一组新的切割线具有相应图元的扩展数据;
根据所述一组新的切割线的ID对应关系以及复制到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新的切割线与切割线、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的矿体对应关系;
对于不存在矿体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来判断矿体对应关系,其中,将不符合地质规律的部分作为透镜体处理;
绘制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其中,对矿条面域的边界进行尖灭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其中,所述扩展数据还包括矿岩类型、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或品位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其中,通过判断切割线的中点是否位于一个矿条面域内来建立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其中,通过判断以切割线的中点为中心的圆的面积与一个矿条面域的面积比来建立切割线与已知的中段分层图上的矿条面域的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还包括以绘制的新的矿体中段分层图作为已知的矿体中段分层图来构建下一个相邻的矿体中段分层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还包括人工判断透镜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其中,如果新的切割线的ID与已有中段分层图上对应的切割线的ID相同,根据已有切割线与切割线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新的切割线与切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新的切割线的矿体对应关系;对于不存在对应关系的切割线,根据地质规律判断是否存在矿体对应关系。
8.一种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的方法,包括:
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的方法构建各个矿体的多个中段分层图;
根据多个中段分层图分别绘制每个矿体的三维模型,
其中,利用追赶法构建相邻的矿体的侧表面,
其中,在追赶法中,在一个矿体的相邻的中段分层图上选择在同一个纵剖面上的一对相邻的切割线以及与一对相邻切割线之一相邻的一条切割线的三个同侧端点作为一个三角面片的顶点,然后按照类似的方式依次构建相邻的矿体的侧表面上的其它的三角面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利用Delauly剖分算法构建每个矿体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CN201410075485.0A 2014-03-03 2014-03-03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Active CN103824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5485.0A CN103824330B (zh) 2014-03-03 2014-03-03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5485.0A CN103824330B (zh) 2014-03-03 2014-03-03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4330A true CN103824330A (zh) 2014-05-28
CN103824330B CN103824330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75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5485.0A Active CN103824330B (zh) 2014-03-03 2014-03-03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433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3707A (zh) * 2018-12-25 2019-05-1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利用勘探线剖面提取地层界线开展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10174085A (zh) * 2019-04-26 2019-08-27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矿山长形堆场取料元素品位的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06645A (zh) * 2019-12-23 2020-04-14 青岛黄海学院 基于运动与结构重建的无人机测绘方法
CN111122383A (zh) * 2019-12-23 2020-05-08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矿石类型和品级划分的露天采场精细验收方法
CN117274463A (zh) * 2023-11-10 2023-12-22 青岛臻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实时剖切渲染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680A (zh) * 2007-04-29 2007-09-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三维建模的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
CN102392641A (zh) * 2011-08-02 2012-03-28 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点柱式全矿床不分中段上向高分层连续推进充填采矿方法
US20120259593A1 (en) * 2011-04-07 2012-10-11 El-Zein Mohamad S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atigue life for welded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680A (zh) * 2007-04-29 2007-09-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三维建模的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
US20120259593A1 (en) * 2011-04-07 2012-10-11 El-Zein Mohamad S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atigue life for welded structures
CN102392641A (zh) * 2011-08-02 2012-03-28 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点柱式全矿床不分中段上向高分层连续推进充填采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祚秋 等: "三维地层模型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赵明星 等: "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在复杂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3707A (zh) * 2018-12-25 2019-05-1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利用勘探线剖面提取地层界线开展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09753707B (zh) * 2018-12-25 2023-10-2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利用勘探线剖面提取地层界线开展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10174085A (zh) * 2019-04-26 2019-08-27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矿山长形堆场取料元素品位的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74085B (zh) * 2019-04-26 2021-06-04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矿山长形堆场取料元素品位的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06645A (zh) * 2019-12-23 2020-04-14 青岛黄海学院 基于运动与结构重建的无人机测绘方法
CN111122383A (zh) * 2019-12-23 2020-05-08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矿石类型和品级划分的露天采场精细验收方法
CN117274463A (zh) * 2023-11-10 2023-12-22 青岛臻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实时剖切渲染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274463B (zh) * 2023-11-10 2024-03-26 青岛臻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实时剖切渲染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4330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ufmann et al. Repri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from boreholes, cross-sections and geological maps, application over former natural gas storages in coal mines”[Comput. Geosci. 34 (2008) 278–290]
CN103514630B (zh)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CN105469443A (zh) 基于地质路线(prb)过程双重建模生成三维地质图的方法
CN107153725B (zh) 一种关于陆相层序地层格架构建的成图系列及技术方法
CN106023313A (zh) 一种三维地质数字勘察报告生成方法
CN102918423A (zh) 用于地震烃体系分析的方法
CN103824329B (zh) 一种地质勘探三维可视化储量估算方法
CN105593908A (zh) 识别表示地质构造的一组地质体与特性表之间的匹配特性
CN103824330A (zh) 构建矿体中段分层图和三维模型的方法
CN103077558A (zh)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9979011B (zh)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CN104809266A (zh) 一种基于样条曲线的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精确预测方法
CN110244021B (zh)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插值的地层分层方法
CN109872393B (zh) 一种基于地上、地下地质信息的三维地质数据处理方法
CN107180452A (zh)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CN116152461B (zh) 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09982A (zh) 空间地质数据非结构化模式的拓扑发现方法
McInerney et al. Building 3D geological models directly from the data? A new approach applied to Broken Hill, Australia
CN116699719A (zh)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定位预测矿体的方法
CN108986213A (zh) 一种基于叠置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Kessler et al. Maps to models
Hoffman et al. Geostatistical history matching using a regional probability perturbation method
CN104462649B (zh) 一种矿体块段模型储量的自动更新方法
She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loose layers based on stratum development law
CN106504319B (zh) 井间储层三维对比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