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5479A -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5479A
CN111895479A CN202010865400.4A CN202010865400A CN111895479A CN 111895479 A CN111895479 A CN 111895479A CN 202010865400 A CN202010865400 A CN 202010865400A CN 111895479 A CN111895479 A CN 111895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lectric heater
cavity
pisto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54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杰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654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5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5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54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6Casings, cover lids or ornamental panels, for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8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6/1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heated electrical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风扇、活塞、伸缩组件以及加热组件,第一外壳中设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侧壁底部与第二腔室的侧壁底部连通,第一腔室的侧壁顶部与第二腔室的侧壁顶部连通,第二腔室远离第一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第一腔室远离第二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风扇安装在进风口中,活塞与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伸缩组件安装在第二腔室中,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活塞沿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腔室中。本发明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背景技术
电热器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与原来传统燃料发热相比,具有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经大量检索发现一些典型的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81000621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净化、消毒、加湿功能的采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横流风机、净化消毒仓、上均流隔热板以及电热装置,净化消毒仓的前侧和壳体的前内壁之间形成竖向通道,净化消毒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紫外线灯管、下均流导风板以及净化网,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网,其在采暖的同时实现可以净化空气、去除甲醛、杀菌消毒并调节湿度的目的。又如申请号为20061004578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轻便可移动性智能型加湿电热取暖器,包括有电暖器框架、加温喷汽装置、束丝状碳纤维发热体、透气装饰布、电源导线、温控器、时控器、漏电保护器式电源开关,开启电源开关后电源经过第二时控器和温控器进入束丝状碳纤维发热体能定时控温产生热量,加湿喷汽装置是根据室内空气干燥程度由第一时控器控时定量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又如申请号为201610106609.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带加湿功能的电热式介质取暖器,其具有加湿功能,可实现边加热边保湿。
对于上述电热器,其同时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然后该类电热器结构较为复杂,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同时具备加湿取暖功能的电热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热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风扇,所述第一外壳中设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远离第一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腔室远离第二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进风口中。
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伸缩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活塞与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安装在第二腔室中,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活塞沿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腔室中。
通过出风口往第一腔室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底部的加热组件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使第一腔室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中,然后将第一腔室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动作,驱动活塞往第二腔室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中的自来水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加热组件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同时工作,加热组件将对第一腔室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中,然后将第一腔室中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伸缩组件、加热组件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靠近第二腔室的侧壁顶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靠近第一腔室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远离第一腔室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的一端递增。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流过,导流板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流到导流板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可选的,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安装在第一腔室靠近第二腔室的侧壁上。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伸缩组件、加热组件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外壳;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进风口;5、出风口;6、活塞;7、伸缩组件;8、加热组件;9、风扇;10、温度传感器;11、导流板;12、导流孔;13、第一记忆弹簧;14、第二外壳;15、推杆;16、第三腔室;17、活塞杆;18、液压缸套筒;19、第二记忆弹簧;20、导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为一种电热器,根据附图所示讲述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风扇9,所述第一外壳1中设有第一腔室2以及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远离第一腔室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第一腔室2远离第二腔室3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5,所述风扇9安装在所述进风口4中。
再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以及加热组件8,所述活塞6与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安装在第二腔室3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用于驱动活塞6沿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8安装在第一腔室2中。
通过出风口5往第一腔室2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2底部的加热组件8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8工作,使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9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伸缩组件7用来驱动活塞6沿着第二腔室3的内侧壁来回滑动,其为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组件7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顶部与活塞6之间,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底部与活塞6之间。对于伸缩组件7的具体结构,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驱动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部分或者全部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3。加热组件8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9同时工作,加热组件8将对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加热组件8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所述加热组件8为电热管,其安装在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如此,往第一腔室2注入少量的水,即可以浸没电热管,以加热第一腔室2中的水以产生蒸汽,加湿室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之间,所述导流板11靠近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11远离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导流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递增,所述导流板11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12。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9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11流过,导流板11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11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11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12流到导流板11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5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11,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6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电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电热管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风扇9、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需要,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以调整活塞6位置,切换电热器功能,使电热器处在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工作状态中。另外,温度传感器10用来检测第一腔室2温度,当第一腔室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即切断加热组件8供电电源,防止电热器因高温而引发火灾。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风扇9,所述第一外壳1中设有第一腔室2以及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远离第一腔室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第一腔室2远离第二腔室3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5,所述风扇9安装在所述进风口4中。
再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以及加热组件8,所述活塞6与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安装在第二腔室3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用于驱动活塞6沿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8安装在第一腔室2中。
通过出风口5往第一腔室2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2底部的加热组件8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8工作,使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9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伸缩组件7用来驱动活塞6沿着第二腔室3的内侧壁来回滑动,其为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组件7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顶部与活塞6之间,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底部与活塞6之间。对于伸缩组件7的具体结构,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驱动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部分或者全部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3。加热组件8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9同时工作,加热组件8将对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加热组件8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所述加热组件8为电热管,其安装在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如此,往第一腔室2注入少量的水,即可以浸没电热管,以加热第一腔室2中的水以产生蒸汽,加湿室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之间,所述导流板11靠近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11远离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导流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递增,所述导流板11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12。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9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11流过,导流板11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11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11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12流到导流板11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5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11,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6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腔室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至少为所述第一腔室2的容积的两倍。如此,通过控制所述活塞6往所述第二腔室3顶壁移动,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全部抽取到第二腔室3中。
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电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电热管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风扇9、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需要,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以调整活塞6位置,切换电热器功能,使电热器处在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工作状态中。另外,温度传感器10用来检测第一腔室2温度,当第一腔室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即切断加热组件8供电电源,防止电热器因高温而引发火灾。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风扇9,所述第一外壳1中设有第一腔室2以及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远离第一腔室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第一腔室2远离第二腔室3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5,所述风扇9安装在所述进风口4中。
再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以及加热组件8,所述活塞6与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安装在第二腔室3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用于驱动活塞6沿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8安装在第一腔室2中。
通过出风口5往第一腔室2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2底部的加热组件8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8工作,使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9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伸缩组件7用来驱动活塞6沿着第二腔室3的内侧壁来回滑动,其为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组件7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顶部与活塞6之间,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底部与活塞6之间。对于伸缩组件7的具体结构,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驱动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部分或者全部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3。加热组件8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9同时工作,加热组件8将对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加热组件8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所述加热组件8为电热管,其安装在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如此,往第一腔室2注入少量的水,即可以浸没电热管,以加热第一腔室2中的水以产生蒸汽,加湿室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之间,所述导流板11靠近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11远离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导流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递增,所述导流板11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12。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9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11流过,导流板11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11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11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12流到导流板11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5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11,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6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腔室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至少为所述第一腔室2的容积的两倍。如此,通过控制所述活塞6往所述第二腔室3顶壁移动,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全部抽取到第二腔室3中。
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电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电热管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风扇9、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需要,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以调整活塞6位置,切换电热器功能,使电热器处在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工作状态中。另外,温度传感器10用来检测第一腔室2温度,当第一腔室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即切断加热组件8供电电源,防止电热器因高温而引发火灾。
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器还包括限温组件,所述限温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13、第二外壳14、推杆15、活塞杆17以及具有至少两级层叠套设在一起的伸缩结构的液压缸套筒18。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形变温度大于100度且小于300度,其温度少于形变温度时,为自由状态,其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为伸长状态,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一端与电热管的绝缘层或者电热管的发热管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外壳14中设有第三腔室16,所述第二外壳14穿过隔板且其外侧壁与隔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三腔室16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第三腔室16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3中,所述推杆15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后伸入到所述第三腔室16中,所述推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7的一端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中且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连通,所述活塞杆17、液压缸套筒18、第三腔室16以及推杆15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中填充有润滑油脂。
当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伸长,驱动推杆15往第三腔室16移动。与此同时,第三腔室16中的液体驱动液压缸套筒18以及活塞杆17伸长,使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底部移动,并使第二腔室3中的水重新流回到第一腔室2中,以对电热管和第一腔室2进行降温,避免电热器因为高温而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同时,所述限温组件以机械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与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以电气控制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配合,可对电热器进行二重保护,其安全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4与所述伸缩组件7之间,即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7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风扇9,所述第一外壳1中设有第一腔室2以及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远离第一腔室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第一腔室2远离第二腔室3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5,所述风扇9安装在所述进风口4中。
再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以及加热组件8,所述活塞6与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安装在第二腔室3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用于驱动活塞6沿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8安装在第一腔室2中。
通过出风口5往第一腔室2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2底部的加热组件8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8工作,使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9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伸缩组件7用来驱动活塞6沿着第二腔室3的内侧壁来回滑动,其为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组件7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顶部与活塞6之间,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底部与活塞6之间。对于伸缩组件7的具体结构,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驱动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部分或者全部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3。加热组件8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9同时工作,加热组件8将对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加热组件8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所述加热组件8为电热管,其安装在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如此,往第一腔室2注入少量的水,即可以浸没电热管,以加热第一腔室2中的水以产生蒸汽,加湿室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之间,所述导流板11靠近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11远离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导流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递增,所述导流板11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12。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9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11流过,导流板11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11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11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12流到导流板11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5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11,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6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腔室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至少为所述第一腔室2的容积的两倍。如此,通过控制所述活塞6往所述第二腔室3顶壁移动,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全部抽取到第二腔室3中。
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电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电热管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风扇9、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需要,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以调整活塞6位置,切换电热器功能,使电热器处在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工作状态中。另外,温度传感器10用来检测第一腔室2温度,当第一腔室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即切断加热组件8供电电源,防止电热器因高温而引发火灾。
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器还包括限温组件,所述限温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13、第二外壳14、推杆15、活塞杆17以及具有至少两级层叠套设在一起的伸缩结构的液压缸套筒18。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形变温度大于100度且小于300度,其温度少于形变温度时,为自由状态,其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为伸长状态,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一端与电热管的绝缘层或者电热管的发热管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外壳14中设有第三腔室16,所述第二外壳14穿过隔板且其外侧壁与隔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三腔室16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第三腔室16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3中,所述推杆15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后伸入到所述第三腔室16中,所述推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7的一端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中且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连通,所述活塞杆17、液压缸套筒18、第三腔室16以及推杆15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中填充有润滑油脂。
当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伸长,驱动推杆15往第三腔室16移动。与此同时,第三腔室16中的液体驱动液压缸套筒18以及活塞杆17伸长,使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底部移动,并使第二腔室3中的水重新流回到第一腔室2中,以对电热管和第一腔室2进行降温,避免电热器因为高温而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同时,所述限温组件以机械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与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以电气控制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配合,可对电热器进行二重保护,其安全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4与所述伸缩组件7之间,即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7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热管由高温状态降低至正常工作状态时,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能够恢复到原始位置,以便可以通过伸缩组件7驱动活塞6沿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抽送到第二腔室3中或者将第二腔室3中的水送回到第一腔室2,所述电热器还包括第二记忆弹簧19,所述第二记忆弹簧19安装在第三腔室16中,一端与第三腔室16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7的伸入第三腔室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记忆弹簧19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其形变温度大于100度且小于300度,其温度少于形变温度时,为自由状态,其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为伸长状态。
在本实例中,所述第二外壳14位于第二腔室3部分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外壳14位于第一腔室2的部分至少部分由导热性良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如此,通过第二外壳14,第三腔室16中的润滑油脂可以更好地感应到第一腔室2温度而变化,同时,第二外壳14以及隔板可以将第一腔室2的温度传递割开,达到对液压缸套筒181以及伸缩杆伸缩控制的同时,避免第二腔室3温度急剧升高而影响活塞6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活塞杆17与第三腔室16的内壁之间安装第二记忆弹簧19,当第一腔室2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第一记忆弹簧13升温而形变伸长时,第二记忆弹簧19随之升温而形变伸长,推杆15通过润滑油脂驱动液压缸套筒18和活塞杆17伸长,可以使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底部移动。当第一腔室2的温度降低而小于预设温度时,第一记忆弹簧13形变缩短,第二记忆弹簧19随之形变缩短,可以使液压缸套筒18和活塞杆17恢复到原始位置。相对于使用普通弹簧,利用第二记忆弹簧19升温而形变伸长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驱使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伸长和缩短。
在本实例中,所述推杆15的直径大于活塞杆17以及最外层液压缸套筒18的内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15的直径至少为最外层液压缸套筒18的的内径的两倍。如此,可以提高限温组件的灵敏度,使得第一记忆弹簧13伸长或缩短时,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可以快速伸长或缩短,以对活塞6位置进行控制。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风扇9,所述第一外壳1中设有第一腔室2以及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远离第一腔室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第一腔室2远离第二腔室3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5,所述风扇9安装在所述进风口4中。
再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以及加热组件8,所述活塞6与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安装在第二腔室3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7用于驱动活塞6沿所述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8安装在第一腔室2中。
通过出风口5往第一腔室2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并将位于第一腔室2底部的加热组件8浸没。通过控制加热组件8工作,使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沸腾,可以产生水蒸气。风扇9工作,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加湿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操作。
所述伸缩组件7用来驱动活塞6沿着第二腔室3的内侧壁来回滑动,其为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组件7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顶部与活塞6之间,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3的底部与活塞6之间。对于伸缩组件7的具体结构,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时,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驱动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顶壁方向移动,第一腔室2中的自来水部分或者全部将被抽送至第二腔室3。加热组件8从自来水中脱离。通过控制加热组以及风扇9同时工作,加热组件8将对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气流从进风口4进入后,流入到第一腔室2中,然后将第一腔室2中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5抽送回室内。此时,所述多功能电热器可作为取暖器使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操作。
上述多功能电热器具备空气加湿和空气加热取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其仅包括活塞6、伸缩组件7、加热组件8等部件,构思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安装以及后续维护。
所述加热组件8为电热管,其安装在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底部。如此,往第一腔室2注入少量的水,即可以浸没电热管,以加热第一腔室2中的水以产生蒸汽,加湿室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在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靠近第二腔室3的侧壁顶部之间,所述导流板11靠近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11远离第一腔室2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导流板1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5的一端递增,所述导流板11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12。
根据伯努利原理,风扇9转动时,气流从导流板11流过,导流板11上方的气流速度快比没有设置导流板11时快,其空气压强更小,导流板11上表面与下表之间的空气压差更大,故而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将经过导流孔12流到导流板11的上表面,而后经由出风口5流回到室内。通过设置导流板11,可以更好更快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蒸气或者热量输送至室内,提高电热器对室内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效率。
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当电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操作时,隔板能够将加热组件8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活塞6因为高温而导致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腔室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3的容积至少为所述第一腔室2的容积的两倍。如此,通过控制所述活塞6往所述第二腔室3顶壁移动,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全部抽取到第二腔室3中。
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外壳有绝缘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避免电热器外壁发烫,便于使用者通过电热器外壁对电热器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电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电热管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风扇9、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电热管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需要,控制伸缩组件7动作以调整活塞6位置,切换电热器功能,使电热器处在空气加湿或者加热取暖工作状态中。另外,温度传感器10用来检测第一腔室2温度,当第一腔室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即切断加热组件8供电电源,防止电热器因高温而引发火灾。
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器还包括限温组件,所述限温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13、第二外壳14、推杆15、活塞杆17以及具有至少两级层叠套设在一起的伸缩结构的液压缸套筒18。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形变温度大于100度且小于300度,其温度少于形变温度时,为自由状态,其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为伸长状态,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一端与电热管的绝缘层或者电热管的发热管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外壳14中设有第三腔室16,所述第二外壳14穿过隔板且其外侧壁与隔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三腔室16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所述第三腔室16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3中,所述推杆15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后伸入到所述第三腔室16中,所述推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7的一端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中且与最内层的液压缸套筒18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的侧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液压缸套筒18与所述第三腔室16连通,所述活塞杆17、液压缸套筒18、第三腔室16以及推杆15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中填充有润滑油脂。
当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的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伸长,驱动推杆15往第三腔室16移动。与此同时,第三腔室16中的液体驱动液压缸套筒18以及活塞杆17伸长,使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底部移动,并使第二腔室3中的水重新流回到第一腔室2中,以对电热管和第一腔室2进行降温,避免电热器因为高温而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同时,所述限温组件以机械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与温度传感器10以及处理器以电气控制方式对电热器进行高温保护配合,可对电热器进行二重保护,其安全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4与所述伸缩组件7之间,即所述伸缩组件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7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热管由高温状态降低至正常工作状态时,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能够恢复到原始位置,以便可以通过伸缩组件7驱动活塞6沿第二腔室3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将第一腔室2中的水抽送到第二腔室3中或者将第二腔室3中的水送回到第一腔室2,所述电热器还包括第二记忆弹簧19,所述第二记忆弹簧19安装在第三腔室16中,一端与第三腔室16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7的伸入第三腔室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记忆弹簧19具有双程记忆效应,其形变温度大于100度且小于300度,其温度少于形变温度时,为自由状态,其温度大于形变温度时,为伸长状态。
在本实例中,所述第二外壳14位于第二腔室3部分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外壳14位于第一腔室2的部分至少部分由导热性良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如此,通过第二外壳14,第三腔室16中的润滑油脂可以更好地感应到第一腔室2温度而变化,同时,第二外壳14以及隔板可以将第一腔室2的温度传递割开,达到对液压缸套筒181以及伸缩杆伸缩控制的同时,避免第二腔室3温度急剧升高而影响活塞6与第二腔室3侧壁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活塞杆17与第三腔室16的内壁之间安装第二记忆弹簧19,当第一腔室2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第一记忆弹簧13升温而形变伸长时,第二记忆弹簧19随之升温而形变伸长,推杆15通过润滑油脂驱动液压缸套筒18和活塞杆17伸长,可以使活塞6往第二腔室3的底部移动。当第一腔室2的温度降低而小于预设温度时,第一记忆弹簧13形变缩短,第二记忆弹簧19随之形变缩短,可以使液压缸套筒18和活塞杆17恢复到原始位置。相对于使用普通弹簧,利用第二记忆弹簧19升温而形变伸长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驱使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伸长和缩短。
在本实例中,所述推杆15的直径大于活塞杆17以及最外层液压缸套筒18的内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15的直径至少为最外层液压缸套筒18的的内径的两倍。如此,可以提高限温组件的灵敏度,使得第一记忆弹簧13伸长或缩短时,活塞杆17以及液压缸套筒18可以快速伸长或缩短,以对活塞6位置进行控制。
由于第三腔室16中的润滑油脂是热的不良导体,当第一腔室2以及推杆15升温时,第三腔室16中的位于第一腔室2部分内的润滑油脂温度比第三腔室16中的位于第二腔室3部分内的润滑油脂温度升得快。当第一腔室2以及推杆15降温时,第三腔室16中的位于第一腔室2部分内的润滑油脂温度比第三腔室16中的位于第二腔室3部分内的润滑油脂温度降得快。即第三腔室16两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相等,例如在第三腔室16内各点润滑油脂温度恢复到室温而电热管开始工作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时,位于第一腔室2一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大于位于第二腔室3一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在对室内空气加热结束,电热器开始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时,位于第一腔室2一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会快速降低至100度左右,而位于第二腔室3一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可能仍大于100度,甚至大于200度。如此一来,由于第三腔室16两侧的润滑油脂存在温差,第二记忆弹簧19不能与第一记忆弹簧13同步运动,即使得电热器无法快速的在空气加湿与空气加热取暖两种功能中来回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器还包括多层相互平行的导热网20,所述导热网20可以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安装在第三腔室16中且与第三腔室16的两侧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记忆弹簧13以及推杆15从导热网20中穿过并与导热网活动设置。如此,通过导热网20,即可以使得第三腔室16两侧的润滑油脂的温度相等,使得电热器可以快速的在空气加湿与空气加热取暖两种功能中来回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7、伸缩部件、活塞6、第一外壳1、推杆15以及第二外壳14等部件的尺寸大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风扇,所述第一外壳中设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顶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远离第一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腔室远离第二腔室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进风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活塞、伸缩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活塞与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安装在第二腔室中,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活塞沿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滑动,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第一腔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热器还包括导流板。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靠近第二腔室的侧壁顶部之间。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靠近第一腔室的顶壁的上表面呈圆弧弯曲状,所述导流板远离第一腔室的顶壁的下表面呈水平状。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的高度由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往靠所述出风口的一端递增。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垂直的导流孔。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来。
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
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绝缘陶瓷材料制成。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安装在第一腔室靠近第二腔室的侧壁上。
CN202010865400.4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Withdrawn CN111895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400.4A CN111895479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400.4A CN111895479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5479A true CN111895479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2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5400.4A Withdrawn CN111895479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54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9580A (zh) * 2021-05-24 2021-08-03 谢红玲 一种水曲柳木弯曲加工蒸煮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6436A (ja) * 1988-01-29 1989-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湿装置
CN2580336Y (zh) * 2002-10-15 2003-10-15 涂志荣 换能器自浮式超声波空调扇
JP200427888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6329613A (ja) * 2005-04-27 2006-12-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加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70023536A1 (en) * 2005-06-13 2007-02-01 Colin Bast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environmental humidity
JP200802013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Daikin Ind Ltd 加湿装置
JP2008170120A (ja) * 2007-01-15 2008-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タ制御装置
CN201351961Y (zh) * 2008-12-31 2009-11-25 梁爱英 一种加温加湿电风扇
CN201795570U (zh) * 2010-06-13 2011-04-13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湿器
CN102987922A (zh) * 2012-12-18 2013-03-27 宁波美侬咖啡机有限公司 一种咖啡机
CN203349419U (zh) * 2013-06-20 2013-12-18 铜山县丰华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203880867U (zh) * 2014-05-21 2014-10-15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调加湿装置
CN207455824U (zh) * 2017-10-11 2018-06-05 深圳科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全自动节能型空气加湿器
CN208398275U (zh) * 2018-05-14 2019-01-18 东莞市康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性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9655409U (zh) * 2018-12-29 2019-11-19 山东嘉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石墨烯电暖器
CN210021524U (zh) * 2019-05-23 2020-02-07 太原万家雨林创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箱式新风水洗空气净化器
CN210801501U (zh) * 2019-10-16 2020-06-19 大连安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加湿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6436A (ja) * 1988-01-29 1989-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湿装置
CN2580336Y (zh) * 2002-10-15 2003-10-15 涂志荣 换能器自浮式超声波空调扇
JP200427888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6329613A (ja) * 2005-04-27 2006-12-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加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70023536A1 (en) * 2005-06-13 2007-02-01 Colin Bast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environmental humidity
JP200802013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Daikin Ind Ltd 加湿装置
JP2008170120A (ja) * 2007-01-15 2008-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タ制御装置
CN201351961Y (zh) * 2008-12-31 2009-11-25 梁爱英 一种加温加湿电风扇
CN201795570U (zh) * 2010-06-13 2011-04-13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加湿器
CN102987922A (zh) * 2012-12-18 2013-03-27 宁波美侬咖啡机有限公司 一种咖啡机
CN203349419U (zh) * 2013-06-20 2013-12-18 铜山县丰华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203880867U (zh) * 2014-05-21 2014-10-15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调加湿装置
CN207455824U (zh) * 2017-10-11 2018-06-05 深圳科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全自动节能型空气加湿器
CN208398275U (zh) * 2018-05-14 2019-01-18 东莞市康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性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9655409U (zh) * 2018-12-29 2019-11-19 山东嘉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石墨烯电暖器
CN210021524U (zh) * 2019-05-23 2020-02-07 太原万家雨林创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箱式新风水洗空气净化器
CN210801501U (zh) * 2019-10-16 2020-06-19 大连安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加湿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忠国: "置换通风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数值模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9580A (zh) * 2021-05-24 2021-08-03 谢红玲 一种水曲柳木弯曲加工蒸煮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3737U (zh) 空调机组
CN111964136B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器
CN102966998A (zh) 多功能水暖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895479A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器
JP2009008368A (ja) 電気加熱併用型太陽熱集熱装置
CN116316226B (zh) 一种具备自主温度控制功能的电气柜
CN201652664U (zh) 一种带有面板加热装置的空调器
CN112769064A (zh) 一种无源式配电箱的散热系统
CN202253959U (zh) 智能温控对流式电暖器
CN111964139B (zh) 一种电热器
CN208720324U (zh) 一种节能蓄热电暖器
CN200996681Y (zh) 一种改进的电热油汀
CN112489947B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变压器
CN201129860Y (zh) 机车司机室暖风机
CN210463573U (zh) 加湿暖风机
CN210861326U (zh) 一种对流取暖器
CN211260976U (zh) 集束式对流电暖炉
CN218818479U (zh) 一种耐高温调节阀
CN2651632Y (zh) 智能辐射取暖器
CN102506455B (zh) 一种高效节能式电加热取暖器
CN210532506U (zh) 基于热泵的双热源高效换热装置及供暖系统
CN218328365U (zh) 一种光伏燃气换热装置
CN112032890B (zh) 室内场馆空气调节装置
CN211041132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机供暖装置
CN11695152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