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4660A -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4660A
CN111894660A CN202010697819.3A CN202010697819A CN111894660A CN 111894660 A CN111894660 A CN 111894660A CN 202010697819 A CN202010697819 A CN 202010697819A CN 111894660 A CN111894660 A CN 111894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low vacuum
rescue
vacuum tunnel
corrid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78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杰
欧阳焕英
熊健
荆鸿飞
刘雪斌
潘锡舜
郭庆慈
黄新连
罗章波
刘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78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4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4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1/00Rescue devices or other safety devices, e.g. safety chambers or escape 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0Tunnel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03Dams, e.g. for ventilation
    • E21F17/12Dam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真空隧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该疏散结构的救援隧道与低真空隧道并行排列,救援隧道内为常压环境;在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之间设置有多个横通道,横通道用于连通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在每个横通道内朝向低真空隧道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可伸缩悬廊;可伸缩悬廊朝向救援隧道的一端外周面与横通道的内周面之间密封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横通道的延伸方向进行伸缩;在可伸缩悬廊与救援隧道之间安装有防火密闭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可伸缩悬廊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该疏散结构使疏散通道处于常压状态,能够保证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真空隧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有较大一部分采用两管制隧道,其疏散方式是两条隧道互为疏散通道;采用三管制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一般应用在长度较大的隧道项目中,其疏散方式是利用第三隧进行疏散。但是,在采用两/三管制隧道在真空环境的交通工程中尚无实施的案例,在真空环境下的交通工程的人员疏散亦尚无工程案例。
由于传统两管制、三管制隧道疏散是由连接左、右线两隧道的横通道实现的,发生事故或者火灾情况时,乘客通过横通道进入另一侧隧道进行疏散避难和等待救援;但是当运营隧道处于真空或者低真空状态时,列车上的人员从列车车箱的常压环境进入隧道内的真空环境,人员安全状态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该疏散结构通过增设救援隧道、横通道、可伸缩悬廊以及防火密闭门,能够在列车的车厢与低真空隧道之间形成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常压状态,列车上的人员能够始终处于常压环境,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该疏散结构包括救援隧道、横通道、可伸缩悬廊、防火密闭门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救援隧道与低真空隧道并行排列,并且所述救援隧道内为常压环境;
在所述低真空隧道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设置有多个横通道,所述横通道用于连通所述低真空隧道与所述救援隧道;
在每个所述横通道内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可伸缩悬廊;
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救援隧道的一端外周面与所述横通道的内周面之间密封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所述横通道的延伸方向进行伸缩,并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当所述可伸缩悬廊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与列车的车门相对应,并与所述列车的车体密封连接,在所述车体内部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形成疏散通道,可伸缩悬廊与车体连接后,可伸缩悬廊的结构密封,可承受内外大气压力且保持结构不变形;当所述可伸缩悬廊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可伸缩悬廊位于所述横通道与低真空隧道的交接面处;
在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的所述横通道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两道所述防火密闭门,所述防火密闭门用于控制所述横通道的通断;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可伸缩悬廊和所述防火密闭门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悬廊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及所述防火密闭门的开闭。
优选地,在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安装有三道所述防火密闭门,在相邻的所述防火密闭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优选地,所述防火密闭门为电动门。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用于检测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车体之间密封连接的气密性。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车体之间通过自由紧密贴附或粘合剂粘接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悬廊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悬廊与车体密闭后可承受内外压差的要求且不变形,满足通行要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该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包括低真空隧道、固定安装于所述低真空隧道内的轨道、用于沿所述轨道运行的列车、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优选地,所述低真空隧道包括并行排列的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
所述疏散结构的救援隧道位于所述左线隧道和所述右线隧道之间,在所述救援隧道与所述左线隧道和所述右线隧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横通道。
优选地,所述列车的车体上设置有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
所述列车的车厢内设置有与所述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开关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的开关;
所述喷胶装置用于向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设置紧密吸附面或喷涂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列车的车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自清洗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自清洗装置的开关;
所述自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疏散结构增设了与低真空隧道并行的救援隧道,并增设了用于连通救援隧道与低真空隧道的多个横通道,救援隧道内为常压环境,在每个横通道内设置有密封连接的可伸缩悬廊,在每个横通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疏散通道通断的防火密闭门,通过可伸缩悬廊连通列车的车厢与救援隧道,形成一条常压状态的疏散通道,使得列车内部的人员能够始终处于常压环境中,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左线隧道;2-右线隧道;3-轨道;4-列车;5-救援隧道;6-横通道;7-可伸缩悬廊;8-防火密闭门;9-救援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如图1和图2示出了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的截面图和平面图,如图1结构所示,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包括由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构成的低真空隧道,在低真空隧道中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轨道3,列车4沿轨道3运行在低真空隧道中,由于低真空隧道中为真空或低真空环境,能够大大降低列车4运行的空气阻力,低真空隧道中的气压可以为0.01~0.3倍的标准大气压;列车4可以为真空磁浮列车4,当列车4在左线隧道1或右线隧道2内行驶发生故障或列车4着火时,需要对列车4内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时,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疏散结构进行紧急逃生和疏散,以减小人员伤亡事故;该疏散结构包括救援隧道5、横通道6、可伸缩悬廊7、防火密闭门8以及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救援隧道5与低真空隧道并行排列,并且救援隧道5内为常压环境,在救援隧道5内可以铺设有适合汽车等轮式车辆运行的平直道路、或者适合于列车4用的轨道3;当在救援隧道5内铺设有平直道路时,如图1结构所示,在需要进行救援时,可以通过运行于救援隧道5内的大巴等救援车辆9进行,也可以通过运行于救援隧道5内轨道3上的列车4进行;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救援隧道5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并行延伸,救援隧道5设置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为低真空隧道,内部为低真空或真空环境;而救援隧道5内为常压环境,救援隧道5内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设置有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的两条低真空隧道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在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5之间设置有多个横通道6,横通道6用于连通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5;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设置在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之间、以及设置在右线隧道2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一个横通道6;在实际线路中,沿低真空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通道6,横通道6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1km~10km;横通道6用于将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连通,同时用于将右线隧道2与救援隧道5连通,以便在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之间形成疏散通道、以及在右线隧道2与救援隧道5之间形成疏散通道;
在每个横通道6内朝向低真空隧道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可伸缩悬廊7;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在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横通道6内,在朝向左线隧道1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可伸缩悬廊7;在右线隧道2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横通道6内,在朝向右线隧道2的一侧也安装有一个可伸缩悬廊7;
可伸缩悬廊7朝向救援隧道5的一端外周面与横通道6的内周面之间密封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横通道6的延伸方向进行伸缩,并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当可伸缩悬廊7处于伸展状态时,可伸缩悬廊7朝向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与列车4的车门相对应,并与列车4的车体密封连接,在车体内部与救援隧道5之间形成疏散通道,该疏散通道可在内、外压强条件下仍能够满足通行条件,可伸缩悬廊7与车体连接后,可伸缩悬廊7的结构密封,可承受内外大气压力且保持结构不变形;当可伸缩悬廊7处于收缩状态时,可伸缩悬廊7位于横通道6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的交接处;如图1结构所示,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可伸缩悬廊7正处于伸展状态,而右线隧道2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可伸缩悬廊7正处于收缩状态;
在可伸缩悬廊7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横通道6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两道防火密闭门8,防火密闭门8用于控制横通道6的通断;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在左线隧道1与救援隧道5之间的横通道6内、以及右线隧道2和救援隧道5之间的横通道6内均设置有三道防火密闭门8,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道防火密闭门8、两道防火密闭门8或多道防火密闭门8;通过防火密闭门8能够将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5之间隔绝或连通,以保证列车4运行时低真空隧道内的低真空状态,或者在救援时使救援隧道5与列车4的车厢内连通,以形成车内人员逃生的疏散通道;
控制系统与可伸缩悬廊7和防火密闭门8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可伸缩悬廊7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及防火密闭门8的开闭。为了方便控制可伸缩悬廊7和防火密闭门8动作,上述疏散结构可以设置有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伸缩悬廊7的伸缩和防火密闭门8的开关,从而实现疏散通道的自动化控制,以提高疏散效率。
该疏散结构增设了与低真空隧道并行的救援隧道5,并增设了用于连通救援隧道5与低真空隧道的多个横通道6,救援隧道5内为常压环境,在每个横通道6内设置有密封连接的可伸缩悬廊7,在每个横通道6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疏散通道通断的防火密闭门8,通过可伸缩悬廊7连通列车4的车厢与救援隧道5,形成一条常压状态的疏散通道,使得列车4内部的人员能够始终处于常压环境中,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在可伸缩悬廊7与救援隧道5之间安装有三道防火密闭门8,在相邻的防火密闭门8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防火密闭门8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紧急情况下需要人员疏散时进行打开。防火密闭门8可以为电动门。由于在横通道6内设置有三道防火密闭门8,防火密闭门8与横通道6之间密封安装,只有防火密闭门8处于打开状态时,横通道6才能连通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5;当人员从列车4到达横通道6之后,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防火密闭门8依次开启,人员可以在三道防火密闭门8全部开启后直接进入救援隧道5,也可以依次通过各个防火密闭门8,逐步进入救援隧道5,人员再通过救援车辆9疏散到室外地面。在疏散过程中,若可伸缩悬廊7发生泄露时,横通道6漏气且气压逐渐下降,人员的安全疏散将面临危险,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在每两个防火密闭门8之间,可以通过先快速开启第一道防火密闭门8,进入后快速开闭,形成一个隔断后面气压泄露的目的。
为了保证人员安全,上述疏散结构还包括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装置安装于可伸缩悬廊7朝向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用于检测可伸缩悬廊7与车体之间密封连接的气密性。
由于列车4运行在低真空隧道中,低真空隧道中为真空或低真空状态,而车厢内和救援隧道5内均为常压状态,为了防止车厢和救援隧道5内的空气向低真空隧道中泄漏,以防止人员被暴露在低气压状态下,在可伸缩悬廊7与车体连接的部分设置了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体与可伸缩悬廊7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体与可伸缩悬廊7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可伸缩悬廊7与车体之间可以通过自由紧密贴附或粘合剂(图中未示出)粘接连接,通过紧密贴附结构或粘合剂在提高车体与可伸缩悬廊7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密封性能,以防止空气向低真空隧道中泄漏,给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人身安全,防止因列车4着火造成火灾而阻断人员的疏散通道,可伸缩悬廊7可以采用抗压防火材料制成,通过防火材料制成的可伸缩悬廊7为人员的逃生提供保障。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该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包括低真空隧道、固定安装于低真空隧道内的轨道3、用于沿轨道3运行的列车4、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低真空隧道包括并行排列的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疏散结构的救援隧道5位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在救援隧道5与左线隧道1和右线隧道2之间均设置有横通道6。
为了提高车体与可伸缩悬廊7端部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列车4的车体上设置有喷胶装置或紧密吸附结构;列车4的车厢内设置有与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开关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的开关,喷胶装置用于向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设置紧密吸附面或喷涂粘合剂。通过粘合剂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体与可伸缩悬廊7端部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为人员的逃生、疏散提供救生通道。
同时,为了保证粘合剂的粘接效率和可靠性,列车4的车体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自清洗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自清洗装置的开关;自清洗装置用于清洗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
上述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疏散过程为:当在低真空隧道内行驶的列车4发生事故、着火或出现故障时,列车4需要停车,列车4内人员需要从车体内向车体外疏散,人员疏散出车门的过程需要穿过低真空隧道内的低真空环境;由于在列车4运行的低真空隧道与救援隧道5之间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一个横通道6,横通道6连通低真空隧道和救援隧道5,横通道6之间的设置要求和列车4的车门位置相对应一致,这样,当列车4在事故需要停靠时,列车4的车门门洞位置便和横通道6的洞口位置一致,每个横通道6在朝向低真空隧道的口部位置均设置带有可伸缩、防火、耐燃、一定强度、密闭性好、可通行的可伸缩悬廊7,列车4需要停车时,应停靠在疏散车门和横通道6相对应的位置,停稳后,列车4内的人员操作控制系统,横通道6一端洞口上的可伸缩悬廊7进行对接伸缩,同时列车4的车门洞外侧周边通过自清洗装置开始自清洗处理,并在清洗完成之后,通过喷胶装置喷涂对接粘合剂,可伸缩悬廊7的端部与车体接触后并压实,在粘合剂的作用下紧密结合密闭,这样横通道6至车门之间连通,列车4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系统控制气密性检测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测,以便检测可伸缩悬廊7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的气密性,气密性通过检测之后,便打开列车4车门,使可伸缩悬廊7内部与车厢内为同一大气压,人员可以正常从车厢内进入可伸缩悬廊7,并进入横通道6内。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防火密闭门8依次开启,人员可以在三道防火密闭门8全部开启后直接进入救援隧道5,也可以依次通过各个防火密闭门8,逐步进入救援隧道5,人员再通过救援车辆9疏散到室外地面。在疏散过程中,若可伸缩悬廊7发生泄露时,横通道6漏气且气压逐渐下降,人员的安全疏散将面临危险,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在每两个防火密闭门8之间,可以通过先快速开启第一道防火密闭门8,进入后快速开闭,形成一个隔断后面气压泄露的目的。如此,便可以解决了列车4事故停车时疏散人员从车内的常压环境到可伸缩悬廊7、横通道6以及救援隧道5的常压环境的逐步过渡,实现了人员在安全环境下疏散的目的。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隧道、横通道、可伸缩悬廊、防火密闭门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救援隧道与低真空隧道并行排列,并且所述救援隧道内为常压环境;
在所述低真空隧道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设置有多个横通道,所述横通道用于连通所述低真空隧道与所述救援隧道;
在每个所述横通道内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可伸缩悬廊;
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救援隧道的一端外周面与所述横通道的内周面之间密封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所述横通道的延伸方向进行伸缩,并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当所述可伸缩悬廊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与列车的车门相对应,并与所述列车的车体密封连接,在所述车体内部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形成疏散通道;当所述可伸缩悬廊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可伸缩悬廊位于所述横通道与所述低真空隧道交接面处;
在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的所述横通道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两道所述防火密闭门,所述防火密闭门用于控制所述横通道的通断;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可伸缩悬廊和所述防火密闭门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悬廊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及所述防火密闭门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救援隧道之间安装有三道所述防火密闭门,在相邻的所述防火密闭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密闭门为电动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可伸缩悬廊朝向所述低真空隧道的一端部,用于检测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车体之间密封连接的气密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悬廊与所述车体之间通过自由紧密贴附或粘合剂粘接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悬廊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7.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真空隧道、固定安装于所述低真空隧道内的轨道、用于沿所述轨道运行的列车、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真空隧道包括并行排列的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
所述疏散结构的救援隧道位于所述左线隧道和所述右线隧道之间,在所述救援隧道与所述左线隧道和所述右线隧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横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车体上设置有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
所述列车的车厢内设置有与所述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开关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紧密吸附结构或喷胶装置的开关;
所述喷胶装置用于向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设置紧密吸附面或喷涂粘合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车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自清洗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自清洗装置的开关;
所述自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车门周围的车体外侧面。
CN202010697819.3A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Pending CN111894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7819.3A CN111894660A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7819.3A CN111894660A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660A true CN111894660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9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7819.3A Pending CN111894660A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46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56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56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高海拔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5971A (zh) 一种低真空管道运输系统
CN111894660A (zh)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CN212454537U (zh)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CN110615009A (zh) 一种超高速真空磁悬浮隧道防灾救援系统与救援方法
CN104057979B (zh) 一种城轨车辆最小运营模式大旁路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0159295A (zh) 一种单洞双层矿山法隧道车辆疏散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211364548U (zh) 一种超高速真空磁悬浮隧道防灾救援系统
CN102303619A (zh) 可贯通式司机室应急门
CN212289818U (zh) 一种低真空管道运输系统
CN106379350A (zh) 适用于铁道车辆的侧门防雨装置
CN210826951U (zh) 单管双线和双管双线间隔布置的真空管道及高速列车
CN210793174U (zh) 一种可翻转伸缩的侧门疏散结构及包含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CN219197390U (zh) 一种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
CN111923934A (zh) 交通运输系统
CN210528208U (zh) 一种电梯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2447503U (zh) 交通运输系统
CN214728113U (zh)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CN216712785U (zh) 一种轨道交通人防工程站台
CN211442222U (zh) 一种防火型汽车
CN112109743B (zh) 单管双线和双管双线间隔布置的真空管道及高速列车
CN212509878U (zh) 一种汽车用低燃油渗透的多层燃油管
CN212998005U (zh) 智能多功能囊体装置
CN111923933A (zh) 交通运输系统
CN113147809A (zh) 一种具有双层耐压乘客舱的真空管道列车车体结构
CN217481125U (zh) 一种隔烟加强型建筑防火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