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4624A -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4624A
CN111894624A CN202010489431.4A CN202010489431A CN111894624A CN 111894624 A CN111894624 A CN 111894624A CN 202010489431 A CN202010489431 A CN 202010489431A CN 111894624 A CN111894624 A CN 111894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plate
pucking
bottom plate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9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4624B (zh
Inventor
关达
刘秀
李�瑞
杨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94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4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4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4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03Linings or provision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ffic tunnels, e.g. with built-in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10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crete cast in situ; Shuttering also lost shutterings, e.g. made of blocks, of metal plates or other equipment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10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crete cast in situ; Shuttering also lost shutterings, e.g. made of blocks, of metal plates or other equipment adapted therefor
    • E21D11/107Reinforcing elements therefor; Holders for the reinforc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包括地层坑道、底板、地脚板、安装支板、抗压块与支撑杆。地层坑道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的下方。底板设置于地层坑道的内侧。地脚板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部内侧。安装支板与地脚板相连,安装支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抗压块设置于第一间隔中,支撑杆设置于第二间隔中。抗压块与第一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底板构成一道防护,支撑杆与第二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安装支板与地脚板构成一道防护。多道防护设施能有效抵抗来自地层下方的应力,且该应力可以被有效分担,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由于设置有抗压块与支撑杆,使得注浆材料相对减少,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隧道建设工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投入运营的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受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隧道仰拱底部和拱腰岩体产生变形并向隧道内产生位移,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隧道底鼓导致隧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以及妨碍隧道通风,使得许多隧道运营期间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时会造成整条隧道的报废,对隧道运营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传统技术中,针对底鼓现象最常见的防治措施就是底板注浆,该方法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显著,而且注浆的不同材料会花费不同程度的资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它能够很好地抵抗地层应力,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所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地层坑道与底板,所述地层坑道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设有第一间隔;地脚板与安装支板,所述地脚板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部内侧,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地脚板相连,所述安装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抗压块与支撑杆,所述抗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抗压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所述底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一间隔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间隔中填充有第二填充料。
上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抗压块与第一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底板构成一道防护,支撑杆与第二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安装支板与地脚板构成一道防护,如此相当于具有多道防护设施。多道防护设施能有效抵抗来自地层下方的应力,而且该应力可以被有效分担,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由于设置有抗压块与支撑杆,使得注浆材料相对减少,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压块为圆台状、棱台状、圆柱状、圆锥状或长方体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压块焊接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抗压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抗压块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多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板的板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多个所述支撑杆首尾依次相连呈“W”字形布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斜槽,位于最边侧的所述支撑杆长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支撑杆,且边侧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伸入到所述斜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焊接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活动槽板,所述地脚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隧道本体侧壁的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地脚板的第二凹槽,所述安装支板的板缘装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灌浆管与支路管,所述灌浆管贯穿所述安装支板伸入到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支路管用于将填充料导向到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灌浆流道,所述灌浆管通过所述灌浆流道与所述支路管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浆流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内的缓速腔及所述底板的顶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底板的底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灌浆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缓速腔连通,所述缓速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支路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路管为多个,所述抗压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抗压块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路管间隔设置,所述支路管与所述抗压块沿着横向方向交替布置,所述支路管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侧流孔,所述侧流孔位于所述支路管的周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脚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地脚板在纵向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地脚板的间隔为1m~2m;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地脚板成对设置,两个所述地脚板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顶座,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设有套管,所述顶座位于所述套管的内部并与所述套管之间紧密插接;所述顶座和所述套管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顶座与多个所述套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顶座与多个所述套管均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顶座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所述地脚板的间隔相同。
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包括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上方。
上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抗压块与第一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底板构成一道防护,支撑杆与第二填充料构成一道防护,安装支板与地脚板构成一道防护,如此相当于具有多道防护设施。多道防护设施能有效抵抗来自地层下方的应力,而且该应力可以被有效分担,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由于设置有抗压块与支撑杆,使得注浆材料相对减少,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地脚板及活动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底板、支撑杆及安装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0、地层坑道;20、底板;21、斜槽;22、缓速腔;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顶座;30、地脚板;31、第一凹槽;40、安装支板;41、套管;50、抗压块;60、单元支撑组件;61、支撑杆;70、隧道本体;81、第一间隔;82、第二间隔;83、第一填充料;84、第二填充料;91、活动槽板;911、第二凹槽;92、灌浆管;93、支路管;931、侧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地层坑道10、底板20、地脚板30、安装支板40、抗压块50与支撑杆61。地层坑道10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70的下方。底板20设置于地层坑道10的内侧,底板20与地层坑道10的底壁设有第一间隔81。地脚板30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70的底部内侧。安装支板40与地脚板30相连,安装支板40位于底板20的上方,安装支板40与底板20之间设有第二间隔82。抗压块50设置于第一间隔81中。抗压块50两端分别与地层坑道10的底壁、底板20的底面相连。第一间隔81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料83。支撑杆61设置于第二间隔82中,支撑杆6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20的顶面、安装支板40的底面相连,第二间隔82中填充有第二填充料84。
上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抗压块50与第一填充料83构成一道防护,底板20构成一道防护,支撑杆61与第二填充料84构成一道防护,安装支板40与地脚板30构成一道防护,如此相当于具有多道防护设施。多道防护设施能有效抵抗来自地层下方的应力,而且该应力可以被有效分担,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由于设置有抗压块50与支撑杆61,使得注浆材料相对减少,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填充料83与第二填充料84可以是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填充料,在此不进行限制。
请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抗压块50为圆台状、棱台状、圆柱状、圆锥状或长方体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抗压块50的形状具体例如为圆台状和棱台状,但抗压块50的整体外形并不限于上述形状。进一步而言,抗压块50的侧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45°,具体例如为30°,抗压块50的顶面面积大于抗压块50的底面面积,如此可以对下方的力进行有效分担,最大限度地防止形变。
进一步地,抗压块50焊接固定于底板20的底面。当然,抗压块50还可以是例如通过螺栓、销钉、铆钉、卡接件等装设固定于底板20的底面,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可选地,抗压块50为多个,多个抗压块50间隔设置。
请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支撑杆61为多个,支撑杆61相对于安装支板40的板面倾斜地设置于第二间隔82中;多个支撑杆61首尾依次相连呈“W”字形布置于第二间隔82中。如此,多个支撑杆61相互构成三角形状,此种构造可以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以强化下方底板20的水平稳定性,降低底鼓形变量。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61相对于安装支板40的板面的倾斜角度例如为30°~60°,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多个支撑杆61沿着横向方向依次布置,横向方向指的是垂直于隧道本体70的侧壁的方向,纵向方向则指的是沿着隧道本体70的侧壁的方向。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底板20、支撑杆61及安装支板40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底板20的顶面开设有斜槽21,位于最边侧的支撑杆61长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支撑杆61,且边侧的支撑杆61的底端伸入到斜槽21的内部。支撑杆61的顶端与安装支板40的底面例如焊接相连。如此,底板20顶面的斜槽21对边侧的支撑杆61起到限位作用,能提高最边侧的支撑杆61的稳定性,从而避免首尾相连的多个支撑杆61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隧道底部的整体结构较为稳固。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杆61还可以是例如通过螺栓、销钉、铆钉、卡接件等装设固定于安装支板40的底面,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需要说明的是,首尾依次相连呈“W”字形布置的多个支撑杆61作为一个单元支撑组件60,在横向方向上,可以布置一个、两个或三个单元支撑组件60,在纵向方向上,可以布置多个单元支撑组件60。对于同一个单元支撑组件60而言,最边侧的支撑杆61指的是单元支撑组件60靠近于隧道本体70的其中一个侧壁的支撑杆61(例如图中示意出的靠近于隧道本体70左侧壁的支撑杆61),以及靠近于隧道本体70的另一个侧壁的支撑杆61(例如图3中示意出的靠近于隧道本体70右侧壁的支撑杆61)。
请参阅图1及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的地脚板30及活动槽板91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活动槽板91。地脚板30设有开口背向隧道本体70侧壁的第一凹槽31,活动槽板91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31,活动槽板91设有开口背向地脚板30的第二凹槽911。安装支板40的板缘装设于第二凹槽911中。如此,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转动活动槽板91贴合于隧道本体70的侧壁腾出空间,然后便可以将底板20装设在地层坑道10的内侧,安装支板40与支撑杆61装设在底板20的上方,接着再转动活动槽板91,并使得安装支板40的板缘装设于第二凹槽911中,由活动槽板91对安装支板40进行限位,避免安装支板40向上移动。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灌浆管92与支路管93。灌浆管92贯穿安装支板40伸入到第二间隔82中。支路管93设置于第一间隔81中,支路管93用于将填充料导向到第一间隔81中。底板20上设有灌浆流道,灌浆管92通过灌浆流道与支路管93相连通。如此,通过灌浆管92、灌浆流道与支路管93能实现浆料填充到第一间隔81中。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灌浆流道包括设置于底板20内的缓速腔22及底板20的顶面的第一通孔23与底板20的底面的第二通孔24。灌浆管92通过第一通孔23与缓速腔22连通,缓速腔22通过第二通孔24与支路管93连通。具体而言,第一通孔23与灌浆管92均为两个,两个灌浆管92与两个第一通孔23对应连通,浆料通过两个灌浆管92进入到缓速腔22中后,再由缓速腔22通过第二通孔24、支路管93向外排放,如此能实现第一间隔81中注浆操作灌入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1与图3,进一步地,支路管93为多个,抗压块50为多个,多个抗压块50间隔设置,多个支路管93间隔设置,支路管93与抗压块50沿着横向方向交替布置,支路管93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侧流孔931,侧流孔931位于支路管93的周围。如此,此种构造可以保证第一间隔81中注浆操作灌入的均匀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第一间隔81中的空隙存在量。
请参阅图1与图2,进一步地,地脚板30为多个,多个地脚板30在纵向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地脚板30的间隔为1m~2m。在横向方向上,地脚板30成对设置,两个地脚板30相对地设置于隧道本体70的两侧。如此,多个地脚板30同步对安装支板40的两侧进行限位,降低安装支板40向上活动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地脚板30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安装支板40的整体强度较高时可相应扩大相邻地脚板30之间的距离,反之缩短相邻地脚板3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活动槽板91与地脚板30的数量相对应。此外,活动槽板91的槽内竖直高度与安装支板40的厚度相等,使得安装支板40可以被卡合地更加牢固。
请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底板20的顶面设有顶座25,安装支板40的底面设有套管41,顶座25位于套管41的内部并与套管41之间紧密插接。具体而言,顶座25和套管41均为多个,多个顶座25与多个套管4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顶座25与多个套管41均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顶座25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地脚板30的间隔相同。如此,顶座25与套管41相互组合,形成多组结构,用以对底板20的中部进行限位,可以对下方的力进行有效分担,最大限度地防止形变。
具体而言,顶座25例如焊接固定于底板20的顶面,当然顶座25还可以是例如通过螺栓、销钉、铆钉、卡接件等装设固定于底板20的顶面,或者顶座25也可以是底板20的一部分,即顶座25与底板2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此外,套管41例如焊接固定于安装支板40的底面,当然套管41也可以是例如通过螺栓、销钉、铆钉、卡接件等装设固定于安装支板40的底面,或者套管41也可以是安装支板40的一部分,即套管41与安装支板4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该“抗压块50”可以为“底板20的一部分”,即“抗压块50”与“底板2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底板2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抗压块50”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底板2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抗压块50”为“底板20”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该“支撑杆61”可以为“安装支板40的一部分”,即“支撑杆61”与“安装支板4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安装支板4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支撑杆6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安装支板4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支撑杆61”为“安装支板40”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转动活动槽板91贴合于隧道本体70的侧壁腾出空间;,接着再转动活动槽板91,并使得安装支板40的板缘装设于第二凹槽911中,由活动槽板91对安装支板40进行限位,避免安装支板40向上移动。
步骤S20、将底板20与抗压块50装设在地层坑道10的内侧;
步骤S30、将安装支板40与支撑杆61装设在底板20的上方;
步骤S40、接着再转动活动槽板91,并使得安装支板40的板缘装设于第二凹槽911中,由活动槽板91对安装支板40进行限位,避免安装支板40向上移动;
步骤S50、接着通过灌浆管92进行填充第一填充料83,第一填充料83经过支路管93的侧流孔931渗入至地层的空隙,填充于第一间隔81中;具体而言,第一填充料83例如为浆料。
步骤S60、进行安装支板40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填充料84的填充操作,第二填充料84具体例如为混凝土,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操作,同时在最上方铺设泥土砂石作为路基部分。
请再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隧道本体70,隧道本体70固定设置于地层坑道10的上方。
上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抗压块50与第一填充料83构成一道防护,底板20构成一道防护,支撑杆61与第二填充料84构成一道防护,安装支板40与地脚板30构成一道防护,如此相当于具有多道防护设施。多道防护设施能有效抵抗来自地层下方的应力,而且该应力可以被有效分担,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由于设置有抗压块50与支撑杆61,使得注浆材料相对减少,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
地层坑道与底板,所述地层坑道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设有第一间隔;
地脚板与安装支板,所述地脚板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部内侧,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地脚板相连,所述安装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隔;
抗压块与支撑杆,所述抗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抗压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所述底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一间隔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间隔中填充有第二填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块为圆台状、棱台状、圆柱状、圆锥状或长方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块焊接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抗压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抗压块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多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板的板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多个所述支撑杆首尾依次相连呈“W”字形布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斜槽,位于最边侧的所述支撑杆长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支撑杆,且边侧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伸入到所述斜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焊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槽板,所述地脚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隧道本体侧壁的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地脚板的第二凹槽,所述安装支板的板缘装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浆管与支路管,所述灌浆管贯穿所述安装支板伸入到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支路管用于将填充料导向到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灌浆流道,所述灌浆管通过所述灌浆流道与所述支路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流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内的缓速腔及所述底板的顶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底板的底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灌浆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缓速腔连通,所述缓速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支路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为多个,所述抗压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抗压块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路管间隔设置,所述支路管与所述抗压块沿着横向方向交替布置,所述支路管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侧流孔,所述侧流孔位于所述支路管的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地脚板在纵向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地脚板的间隔为1m~2m;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地脚板成对设置,两个所述地脚板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顶座,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设有套管,所述顶座位于所述套管的内部并与所述套管之间紧密插接;所述顶座和所述套管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顶座与多个所述套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顶座与多个所述套管均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顶座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所述地脚板的间隔相同。
12.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还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上方。
CN202010489431.4A 2020-06-02 2020-06-02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Active CN111894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9431.4A CN111894624B (zh) 2020-06-02 2020-06-02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9431.4A CN111894624B (zh) 2020-06-02 2020-06-02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624A true CN111894624A (zh) 2020-11-06
CN111894624B CN111894624B (zh) 2022-04-01

Family

ID=7320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9431.4A Active CN111894624B (zh) 2020-06-02 2020-06-02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462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0720U (zh) * 2014-08-21 2014-12-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软岩隧道的仰拱结构
CN206429265U (zh) * 2017-01-19 2017-08-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纯度石膏岩段隧道支护结构
CN108708740A (zh) * 2018-05-23 2018-10-2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消除隧道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构造
CN109236322A (zh) * 2018-11-21 2019-01-1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防止软岩巷道底鼓的人工底板及其构筑和维修方法
CN109267435A (zh) * 2018-11-15 2019-01-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隧道基底及其施工工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0720U (zh) * 2014-08-21 2014-12-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软岩隧道的仰拱结构
CN206429265U (zh) * 2017-01-19 2017-08-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纯度石膏岩段隧道支护结构
CN108708740A (zh) * 2018-05-23 2018-10-2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消除隧道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构造
CN109267435A (zh) * 2018-11-15 2019-01-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隧道基底及其施工工法
CN109236322A (zh) * 2018-11-21 2019-01-1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防止软岩巷道底鼓的人工底板及其构筑和维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624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1862C (zh) 采用预制支撑的基坑施工方法
CN109252875B (zh) 既有隧道衬砌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CN108517883A (zh) 锁口钢管桩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94624B (zh)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CN113074003B (zh) 一种泥质砂岩地层小净距隧道变形抑制方法
CN104818720B (zh) 一种煤矿深部绞车房加固基坑以及软弱绞车基坑加固方法
CN216894442U (zh) 一种多导洞联合开挖钢架连接装置
JP5956032B1 (ja) ダム通廊の構築方法、ダム通廊の通廊セル及び通廊セルの製造に用いる型枠
JP3876429B2 (ja) シールドトンネル内の隔壁築造方法
CN211038666U (zh) 基于拼装式脚手架的套衬浇筑施工结构
CN114320388A (zh) 地下暗挖大跨度车站预留隧道下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6039853B1 (ja) ダム通廊の構築方法
CN20786294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
CN111877407A (zh) 一种地下空间连接通道预留接口施工方法
CN114233302B (zh) 一种适用于暗挖车站的拱盖施工工法
CN218204401U (zh) 一种防止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桩灌浆漏浆的装置
CN218990240U (zh) 一种基础底板深坑处侧模体系
CN114837212B (zh) 一种钢骨柱与柱脚支架施工方法
CN216379409U (zh) 一种先墙后底装配式渠槽结构
CN218437202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地下室后浇带节点
CN218759914U (zh) 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
CN111535339B (zh) 垃圾填埋场混凝土坝体的施工工艺
CN215857825U (zh) 风电塔筒基础和风电塔
CN210459287U (zh) 一种采用沉井施工的综合管廊
CN211038667U (zh) 一种套衬混凝土模筑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14010 No.1, alding street, Kundulun District,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oneng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No.1, alding street, Kundulun District,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