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0907A -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0907A
CN111890907A CN202010723803.5A CN202010723803A CN111890907A CN 111890907 A CN111890907 A CN 111890907A CN 202010723803 A CN202010723803 A CN 202010723803A CN 111890907 A CN111890907 A CN 111890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vehicle
suspension
bracket
b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3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京生
唐俊
韩全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38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0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0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0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系统包括后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及右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分别从混合动力总成的后侧、左侧及右侧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支撑,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在所述车辆的X方向对所述混合动力总成提供悬置力。该悬置系统能够较好地减少车辆Z方向的冲击,提升乘员感受。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发展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趋势。电动车虽然能够实现完全零排放,但充电时间长和续航里程短不能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接受。混合动力车正好可以作为燃油车向纯电动车的过度车型,既能解决充电及续航里程问题,又能实现低排量。虽然混合动力车型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很大突破,但在发动机启停的振动冲击方面表现还是很差。现有的混合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一般采用四点悬置,发动机悬置支架一般通过托举或吊装的方式,通过车辆的Z向,也即车辆上下方向向发动机施加作用力,这样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一般会在车辆的Z向受到冲击,乘员感受较差。其次由于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要兼顾电机工况及发动机工况相互矛盾的需求,动力总成经常会工作在悬置系统刚度特性的过渡段和限位段。对于发动机启停工况而言,限位段和过渡段刚度随位移上升的陡缓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动机启停工况的冲击振动性能。现有技术中四点悬置,Z向施加作用力的方式发动机启停工况的振动冲击较大,同样会降低乘员的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悬置系统能够较好地减少车辆Z方向的冲击,提升乘员感受。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后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及右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分别从混合动力总成的后侧、左侧及右侧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支撑,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在所述车辆的X方向对所述混合动力总成提供悬置力。
进一步地,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及所述第二衬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衬套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与车身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当所述后悬置支架设置于车辆上时,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衬套沿车辆的Y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后悬置支撑点,多个所述后悬置支撑点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衬套的轴线垂直,连接件从车辆的Y方向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建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后悬置支撑点具有不同的高度,多个后悬置支撑点支架的连线为折线或弧形线。
进一步地,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及第三衬套,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所述第三衬套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所述第三支架用于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第四支架用于与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悬置支架安装于车辆上后,所述第三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第五支架、第六支架及第四衬套,所述第六支架通过所述第四衬套与所述第五支架相连,所述第五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第六支架用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所述第六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所述第六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车辆X方向施加悬置力的改进,以及后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及右悬置支架结构上的改进,能够明显地降低车辆Z方向的冲击,提升乘员感受。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后悬置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后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左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左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4中左悬置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右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中右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中右悬置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曲线与现有技术中刚度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悬置系统能够较好地减少车辆Z方向的冲击,提升乘员感受。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后悬置支架10、左悬置支架20及右悬置支架30,该后悬置支架10、左悬置支架20及右悬置支架30分别从混合动力总成的后侧、左侧及右侧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支撑,该后悬置支架10、左悬置支架20及右悬置支架30的设置使得混合动力总成在受到冲击时沿车辆的X方向,即车辆的长度方向晃动,以在车辆的X方向对混合动力总成提供悬置力。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后悬置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后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后悬置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衬套13及第二衬套14。第一衬套13及第二衬套14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1的两端,第二支架12通过第二衬套14与第一支架11相连。当后悬置支架10安装于车辆上时,第一支架11通过第一衬套13与车身相连,第二支架12与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第一衬套13的轴线与第二衬套14的轴线相互垂直,在安装于车辆上后,第一衬套13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即车辆的高度方向,如图3中纸面的上下方向)设置,也即,第一衬套13的金属内芯沿车辆的Z方向将第一支架11固定于车身上。第二衬套14的轴线沿车辆的Y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如图3中纸面的内外方向)设置,也即,第二衬套14的金属内芯沿车辆的Y方向将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相连。在混合动力总成受到冲击后,第一支架11可相对于车辆在水平面内晃动,第二支架12可相对于第一支架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晃动,以抵消混合动力总成的冲击。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12上设置有多个后悬置支撑点15,多个后悬置支撑点15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衬套14的轴线垂直,也即多个后悬置支撑点15均设置于车辆坐标系的X-Z平面。连接件从车辆的Y方向(即图5中纸面的内外方向)将第二支架12与混合动力总成建立连接。多个后悬置支撑点15具有不同的高度,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后悬置支撑点15的连线为折线或弧形线,以从混合动力总成的下方及后方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支撑,优选地,后悬置支撑点15可以为三个。
也即,第一衬套13、第二衬套14及第一支架11均位于混合动力总成的下方,第二支架12从第二衬套14所在方向向上延伸,后悬置支撑点15位于第二支架12远离第二衬套14的一端,第二支架12上的后悬置支撑点15均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上方。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左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左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4中左悬置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左悬置支架20包括第三支架21、第四支架22及第三衬套23,第四支架22通过第三衬套23与第三支架21相连。当左悬置支架20安装于车辆上时,第三支架21固定于车身上,第四支架22与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在安装于车辆上后,第三衬套23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即图5中的上下方向)延伸,也即,第三衬套23的金属内芯沿车辆的Z方向将第四支架22与第三支架21相连。第四支架22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第四支架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衬套23的轴线垂直,第四支架22可相对于第三支架21在车辆的水平面方向(即车辆坐标系的X-Y)方向晃动。第四支架22沿车身的Z方向(即图5中的上下方向)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固定。
第三支架21包括第一固定板211及第二固定板212,第一固定板211及第二固定板212沿车辆的X方向,从第三衬套23的两侧固定于第三衬套23上,在第一固定板211与第二固定板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3。固定件如螺栓沿车辆的Z方向将第一固定板211及第二固定板212固定于车身上。
进一步地,第三支架21还包括第三固定板214,第三固定板214设置于第三衬套23远离混合动力总成的一侧,并向上倾斜延伸。通过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2及第三固定板214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混合动力总成的冲击力传递至车身上。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右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7中右悬置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7中右悬置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至图9所示,右悬置支架30包括第五支架31、第六支架32及第四衬套33,第六支架32通过第四衬套33与第五支架31相连。当右悬置支架30安装于车辆上时,第五支架31固定于车身上,第六支架32与混合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相连。
在安装于车辆上后,第四衬套33的轴线沿车辆的Y方向(即图8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也即,第四衬套33的金属内芯沿车辆的Y方向将第六支架32与第五支架31相连。第六支架32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第六支架32的延伸方向与第四衬套33的轴线相互垂直,第六支架32可相对于第五支架31沿车辆的X方向晃动。
在第六支架32上设置有多个右悬置支撑点34,多个右悬置支撑点34位于同一平面上,多在的平面与第四衬套33的轴线平行。连接件从车辆的Z方向(即图9中的上下方向)将第六支架32与混合动力总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四点悬置,修改成为三点悬置,并通过后悬置支架10、左悬置支架20及右悬置支架30结构上的设置,使得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车辆的X方向对车辆提供悬置力,在混合动力总成受到冲击时,能够沿车辆的X方向产生晃动。
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曲线与现有技术中刚度曲线的对比示意图。在与现有技术中的刚度曲线进行比对时,如图10所示,图中曲线I表示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曲线,II表示本专利中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曲线。图中A部分表示刚度曲线的线性段,B部分表示刚度曲线的过渡段,可以从图10中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收到同样的冲击力时,其在线性段及过渡段的位移均会有所减小。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悬置力施力方向的改进,以及后悬置支架10、左悬置支架20及右悬置支架30结构上的改进,能够明显地降低车辆Z方向的冲击,提升乘员感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及右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分别从混合动力总成的后侧、左侧及右侧对混合动力总成进行支撑,所述后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及所述右悬置支架在车辆的X方向对所述混合动力总成提供悬置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及所述第二衬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衬套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与车身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当所述后悬置支架设置于车辆上时,所述第一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衬套沿车辆的Y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后悬置支撑点,多个所述后悬置支撑点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衬套的轴线垂直,连接件从车辆的Y方向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后悬置支撑点具有不同的高度,多个后悬置支撑点支架的连线为折线或弧形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及第三衬套,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所述第三衬套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所述第三支架用于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第四支架用于与混合动力总成的变速箱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悬置支架安装于车辆上后,所述第三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Z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第五支架、第六支架及第四衬套,所述第六支架通过所述第四衬套与所述第五支架相连,所述第五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第六支架用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衬套的轴线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所述第六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所述第六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衬套的轴线相互垂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2010723803.5A 2020-07-24 2020-07-24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11890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803.5A CN111890907A (zh) 2020-07-24 2020-07-24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803.5A CN111890907A (zh) 2020-07-24 2020-07-24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0907A true CN111890907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8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3803.5A Pending CN111890907A (zh) 2020-07-24 2020-07-24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09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928A1 (zh) * 2021-10-19 2023-04-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2837A (ja) * 1989-12-12 1991-08-0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US20080315473A1 (en) * 2007-06-20 2008-12-25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Torque rod
CN104890493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104890494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204845499U (zh) * 2015-10-16 2015-12-09 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安装结构
CN109501573A (zh) * 2018-12-06 2019-03-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2837A (ja) * 1989-12-12 1991-08-0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US20080315473A1 (en) * 2007-06-20 2008-12-25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Torque rod
CN104890493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104890494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204845499U (zh) * 2015-10-16 2015-12-09 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安装结构
CN109501573A (zh) * 2018-12-06 2019-03-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拉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加加: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及性能开发》", 31 May 2019, 江苏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928A1 (zh) * 2021-10-19 2023-04-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090B (zh) 车辆
CN102015344B (zh) 电源装置的保护结构
JP5754551B2 (ja) 電気自動車
JP2014114870A (ja) 電子機器の車載構造
JP5776622B2 (ja) 電気自動車
US20220135135A1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CN111890907A (zh) 混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1014458B2 (en) Die-cast aluminum bracket
CN21255579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悬置装置
CN211943495U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JP2019084867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の車載構造
CN100453381C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2604540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悬置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3492923B (zh) 车辆
JP2019111837A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9467518U (zh) 一种增程车型后部集成结构
CN112278082A (zh) 用于提升氢能汽车副车架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安装支架
CN218489452U (zh) 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CN214451347U (zh) 一种汽车专用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17022163U (zh) 车辆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18367681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支架及汽车
CN216507849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的悬置系统及纯电动车
CN214215464U (zh) 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
CN217553678U (zh) 一种大跨距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