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659A -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659A
CN111885659A CN202010724816.4A CN202010724816A CN111885659A CN 111885659 A CN111885659 A CN 111885659A CN 202010724816 A CN202010724816 A CN 202010724816A CN 111885659 A CN111885659 A CN 111885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hreshold
detecting
current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48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659B (zh
Inventor
孙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48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小区切换方法包括: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若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若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本申请可使得电子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小区切换,减少了电子设备处于高速运动或者处于多个小区交叉覆盖范围内等场景下频繁切换小区造成的电量浪费,对提高电池续航有一定帮助。

Description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移动终端高速移动(如乘坐火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或者处于多个基站的交叉覆盖区域时,移动终端会切换所连接的基站(小区切换)。移动终端切换小区过程中会执行搜索网络、小区重连等操作,任意时刻地频繁切换小区会使移动终端消耗一定的电量,影响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
若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若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
若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若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和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且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且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和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且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且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根据电子设备在不同使用状态下对小区信号强度的要求不同,来划分使用场景,并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指定不同的小区切换规则,可使得电子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小区切换,减少了电子设备处于高速运动或者处于多个小区交叉覆盖范围内等场景下频繁切换小区造成的电量浪费,对提高电池续航有一定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蜂窝小区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场景的流程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场景的流程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框架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框架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装置的框架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步骤的例子。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介绍一种蜂窝小区系统,蜂窝小区系统是由至少1个小区覆盖一个区域,当一个移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从某小区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时,为使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被中断需要自动切换信道。蜂窝小区系统使得这个过程在用户察觉不到的情况下进行,也不需要用户介入,即可完成。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蜂窝小区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蜂窝小区系统100在一个区域内由三个小区例如第一小区101、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覆盖。在相邻两个小区之间会有交叠区域,例如第一交叠区104、第二交叠区105、第三交叠区106和第四交叠区107。具体地,第四交叠区107为第一小区101、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共同交叠区域。第一交叠区104与第四交叠区107组成第一小区101和第三小区103的共同交叠区域。第二交叠区105与第四交叠区107组成第一小区101和第二小区102的共同交叠区域。第三交叠区106与第四交叠区107组成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共同交叠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地,蜂窝小区系统100可不仅仅只包括第一小区101、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103,其还可以包括第四小区、第五小区等,当然蜂窝小区系统100中小区的数量也可以只有一个或2个。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蜂窝网络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便携式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数据存储设备、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手持设备、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若在第一交叠区104,将搜索到第一小区101的网络以及第三小区103的网络,将会对第一小区101的网络以及第三小区103的网络进行比较,进行小区切换。同样在第二交叠区105、第三交叠区106以及第四交叠区107也会进行同样的小区切换。
电子设备由第一交叠区104进入第四交叠区107,将由原来的第一小区101和第三小区103覆盖,改变为第一小区101、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覆盖,因此为了保障网络的流畅,会对小区网络检测,在第一小区101、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确定一个小区网络较好的,进行小区切换,同样的,电子设备在第一交叠区104、第二交叠区105、第三交叠区106、第四交叠区107、第一小区101未与其他小区交叠的区、第二小区102未与其他小区交叠的区以及第三小区103未与其他小区交叠的区中的任意两个区之间移动,都会进行小区网络的检测、小区切换。
接下来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于手机,在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对小区信号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也会出现对小区信号强度要求低的使用场景。所以将在手机对小区网络信号质量例如信号强度要求等级高的使用场景记为第一使用场景,将在手机对小区网络信号质量例如信号强度要求等级低的使用场景记为第二使用场景,即第一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较第二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高。
接下来阐述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上述蜂窝小区系统100中,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201: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
对于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的判断,可以确定在蜂窝小区系统100进行小区切换的决策。以便电子设备正常使用不被中断,完成信道的自动切换,保证小区服务的连续性,通过切换使各小区连接成一个无缝网络。
对于当前使用场景的划分,可参看使用场景划分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601277400000061
使用场景的划分依据为:
第一使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对小区网络信号质量例如信号强度要求等级高更高,因为亮屏状态下用户可能正在使用电子设备,信号强度要求等级过低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灭屏、位置移动状态下电子设备需要通过网络和小区基站获取位置信息,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可能越区进入信号更强的小区覆盖范围。同时,未充电意味着需要考虑控制小区切换以节省功耗。
第二使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对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要求较第一使用场景低,因为正在充电状态下用户可能没有在使用电子设备,所以对信号强度可以没有过高的要求,当电子设备处于为充电状态、灭屏状态下,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下,说明用户也未在使用电子设备,所以无需进行小区网络的检测、切换。
可见本申请针对电子设备对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的要求进行分级划分,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切换策略。
步骤S202:若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电子设备可在第一使用场景和第二使用场景之间进行使用场景切换,但是电子设备在小区网络的覆盖下,会出现越区行为,进而也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即,电子设备需要在小区切换过程中完成使用场景切换,在使用场景切换过程中完成小区切换,在小区切换过程中依据使用场景所限定的小区切换规则完成小区切换。
对于第一使用场景,可规定小区网络信号门限值为Q1,滞后余量为Z1。即满足当前连接小区信号强度低于Q1,且相邻小区(可连接小区)信号强度大于(Q1+Z1)时发起小区切换流程。
对于第二使用场景,可规定小区网络信号门限值为Q2,滞后余量为Z2。即满足当前连接小区信号强度低于Q2,且相邻小区(可连接小区)信号强度大于(Q2+Z2)时发起小区切换流程。
因为第一使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对信号强度要求更高,因此小区信号强度门限值和滞后余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2601277400000071
无论是第一使用场景还是第二使用场景,需当前小区信号强度Qc满足Qc<Qi(i为1或者2)和相邻小区信号强度Ql需要满足Ql≥Qi+Zi(i为1或者2)这两个条件才可以发起小区切换流程。
因此,需要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便进行小区切换。
步骤S203: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第一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从只有第一小区101的情况下越区进入第二交叠区105,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一门限值和第一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小区102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
若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从只有第一小区101的情况下越区进入第四交叠区107,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一门限值和第一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一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103。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若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交叠区107,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一门限值和第一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一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103。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步骤S204:若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参阅步骤S202,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可以获悉的是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较第二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高。
步骤S205: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
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在第二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在充电状态下,从只有第一小区101的情况下越区进入第二交叠区105,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二门限值和第二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第二小区102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
若电子设备在第二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在充电状态下,从只有第一小区101的情况下越区进入第四交叠区107,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二门限值和第二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二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103。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若电子设备在第二使用场景中,其中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交叠区107,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那么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二门限值和第二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二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103。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场景的流程图。该步骤S201可包括:
步骤S301: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
根据电池电量的情况,可以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对于电池,在电量持续递增的状态,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其是处于充电状态,若电量保持不变,可以说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并未进行充电,或者是处于充电状态但并未采用电子设备官方配置的电子设备,使得电量入不敷出,为了保护电子设备,也可以定义此状态为未充电状态,而非充电状态。对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地检测可以完成第一使用场景和第二使用场景中充电状态地判断。
步骤S302:若电池电量处于递增状态,则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可参阅步骤S3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电池电量处于递增状态时,可判定为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可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判定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使用场景的流程图。该步骤S201可包括:
步骤S401: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
可参阅步骤S3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步骤S402:若电池电量处于递减或不变状态,则检测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状态。
根据屏幕显示的情况,可以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对于屏幕显示状态,若在亮屏地状态,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电子设备是处于使用状态,若在灭屏状态,可以说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并未进行使用,或者处于后台运行状态。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屏幕显示状态作为使用场景判断的因素之一,所以应该进行屏幕显示状态的检测,进而完成第一使用场景和第二使用场景地判断。
步骤S403:若屏幕显示状态为亮屏状态,则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按照屏幕显示状态的检测结果,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以判断出屏幕显示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步骤S404:若屏幕显示状态为灭屏状态,则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请参阅步骤S402,可知屏幕显示状态为灭屏状态,可以判定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而电子设备处于后台运行状态,也会需要小区网络,例如实时获取位置信息,所以需要检测位置信息,以便电子设备使用正常。
步骤S405:若位置信息处于变化状态,则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按照位置信息的检测结果,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以判断出位置信息处于变化状态时,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步骤S406:若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则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按照位置信息的检测结果,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以判断出位置信息处于未发生变化状态时,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可以理解地,对于使用场景的判断,涉及位置信息、充电状态和屏幕显示状态三个因素,所以在识别第一使用场景和第二使用场景时,对于三个因素的检测,可不分先后顺序,同时检测,也可自己根据需要将三个因素排序,依序进行检测,并识别使用场景。
接下来阐述另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上述蜂窝小区系统100中,该方法应用于越区切换的过程中,请参阅图5,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501: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
可参阅步骤S2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步骤S501与步骤S201的区别在于,步骤S501仅检测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或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的短时间切换状态,在使用场景切换的同时,可以完成小区网络的切换。
步骤S502:若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检测到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这一动作时,就触发了小区切换流程,进而进行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检测,检测过程可参阅步骤S202。
步骤S503: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第一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若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交叠区105,若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一门限值和第一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小区102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若未检测到使用场景的切换,就不进行小区切换。
在检测到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这一动作时,就触发了小区切换流程,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若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交叠区107,若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一门限值和第一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一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若未检测到使用场景的切换,就不进行小区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步骤S504:若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参阅步骤S502,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检测到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这一动作时,就触发了小区切换流程。
步骤S505: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第一滞后余量大于第二滞后余量。
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若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交叠区105,若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二门限值和第二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第二小区102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若未检测到使用场景的切换,就不进行小区切换。
在检测到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这一动作时,就触发了小区切换流程,请参阅图1,若电子设备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若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交叠区107,若当前连接的小区为第一小区101,可连接的小区为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那么就要判断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以及第二门限值和第二滞后余量对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限制,若第一小区10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均大于第二滞后余量,则将第一小区101切换为第二小区102或第三小区。否则就保持当前连接小区,不进行切换。若未检测到使用场景的切换,就不进行小区切换。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切换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小区102和第三小区103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即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进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该步骤S501可包括步骤:
步骤S601:若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使用场景的划分涉及到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三个因素,因此对这三个因素进行检测可以轻松判断第一使用场景与第二使用场景切换的过程。
步骤S602: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切换为递增状态,则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切换为递增状态,是电子设备处于由未充电状态转换为充电状态,进而判定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该步骤S501可包括步骤:
步骤S701:若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可参阅步骤S6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步骤S702:若电池电量保持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未发生变化状态,则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电池电量保持为递减或不变状态,是电子设备一直处于未充电状态,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可以判定为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未发生变化状态,可以判定为电子设备未进行位置移动,未进行位置信息的使用,进而判定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该步骤S501可包括步骤:
步骤S801:若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可参阅步骤S6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步骤S802: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发生变化状态,则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是电子设备变为未充电状态,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可以判定为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发生变化状态,可以判定为电子设备进行位置移动,进行位置信息的使用,进而判定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的流程图,该步骤S501可包括步骤:
步骤S901:若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可参阅步骤S6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步骤S902: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则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请参阅使用场景划分表,可知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是电子设备变为未充电状态,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可以判定为电子设备处于使用状态,进而判定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接下来阐述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上述蜂窝小区系统,也可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小区切换方法中,该方法利用动态修改门限值和滞后余量的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小区切换操作,减少小区切换过程出现“乒乓效应”的次数。如果第n次小区切换和第(n+1)次小区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t,那么第(n+1)次小区切换信号强度门限值Qn+1和滞后余量Zn+1变为:
Figure BDA0002601277400000131
其中Qn和Zn表示第n次小区切换的门限值和滞后余量,n≥1,t>0,ΔQ>0,ΔZ>0。
该方法可以改变小区切换的方式,省掉不必要的小区切换,可以有效降低“乒乓效应”的发生次数。
请参阅图10,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框架图。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1001:若电子设备持续处于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对于使用场景的检测可参阅步骤S201,对于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可参阅步骤S202,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
当电子设备处于一个使用场景例如第一使用场景过久时,由于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波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在当前连接小区和可连接小区之间进行切换,在相邻两次小区切换的时间过于短,而且频繁时,就会产生“乒乓效应”,即短时间内电子设备在两个小区之间来回切换。请参阅图1所示,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交叠区104内时,就会出现电子设备在第一小区101和第三小区103之间发生短时间、频繁切换。因此需要对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以决策是否进行小区切换操作。
步骤S1002: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对于第三门限值,是为了避免“乒乓效应”而在门限值、滞后余量动态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若电子设备刚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时,第三门限值就等于第一门限值,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场景一段时间时,就会出现对门限值进行递增式调整,即第三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当然也会出现第三门限值就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通过动态调整门限值,使得相邻两次小区切换的时间得以延长。
可以理解地,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门限值,就无需进行小区切换。
可参阅步骤S203,可知在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时,说明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对电子设备的通信产生不良影响,使得电子设备的通信可能被中断,急需获得其他可连接的小区进行替换。
步骤S1003: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则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
第三小区为步骤S1002中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由于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所以第三小区可以作为待连接的小区。可以理解地,此时直接切换为第三小区,可能就会出现“乒乓效应”,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判断以及确定。在上文已说明电子设备在相邻两次小区切换过程的时间过短时是发生“乒乓效应”的时间因素。因此可以通用过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来确定相邻两次小区切换过程的时间。
步骤S1004:若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四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四滞后余量,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三小区。
对于第四门限值,是为了避免“乒乓效应”而在门限值、滞后余量动态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例如1s,2s,3s......
若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则说明此时切换极易发生“乒乓效应”。因此为了避免“乒乓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小区切换,将第三门限值调高至第四门限值,将第三滞后余量调高至第四滞后余量,使得小区切换的难度再次增加,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小区切换操作。
例如,电子设备从第二使用场景切换至第一使用场景后,连续四次小区切换的间隔时长都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那么第一次的门限值可以为a,即第一门限值,滞后余量为a1,即第一滞后余,第二次的门限值可以为b,滞后余量为b1,第三次的门限值可以为c,滞后余量为c1,第四次的门限值可以为d,滞后余量为d1。a<b<c<d;a1<b1<c1<d1。基于此,若连续发生n+1次小区切换,且相邻两次小区切换间隔时长都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那么第(n+1)次小区切换信号强度门限值Qn+1和滞后余量Zn+1变为:
Figure BDA0002601277400000151
其中Qn和Zn表示第n次小区切换的门限值和滞后余量,n≥1,ΔQ>0,ΔZ>0。
可以理解地,当第(n+1)次小区切换和第(n+2)次小区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第(n+1)次小区切换信号强度门限值为第一门限值,滞后余量为第一滞后余量。
请参阅图1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的框架图。该方法可包括:
步骤S1101:若电子设备持续处于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可参阅步骤S10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步骤S1102:若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五门限值,则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五门限值大于等于第二门限值。
可参阅步骤S1001,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第五门限值的设置可参阅步骤S1002中的第三门限值。
步骤S1103:若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五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五滞后余量,则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二连接时长;第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可参阅步骤S1003,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第五滞后余量的设置可参阅步骤S1003中的第三滞后余量。
步骤S1104:若第二连接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间,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六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六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六滞后余量,则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四小区;第六门限值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六滞后余量大于第五滞后余量。
可参阅步骤S1004,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第二预设时间的设置可参阅步骤S1004中的第一预设时间。
例如,电子设备从第一使用场景切换至第二使用场景后,连续四次小区切换的间隔时长都小于第二预设时间,那么第一次的门限值可以为e,即第二门限值,滞后余量为e1,即第二滞后余量,第二次的门限值可以为f,滞后余量为f1,第三次的门限值可以为g,滞后余量为g1,第四次的门限值可以为h,滞后余量为h1。e<f<g<h;e1<f1<g1<h1。基于此,若连续发生n+1次小区切换,且相邻两次小区切换间隔时长都小于第二预设时间,那么第(n+1)次小区切换信号强度门限值Qn+1和滞后余量Zn+1变为:
Figure BDA0002601277400000161
其中Qn和Zn表示第n次小区切换的门限值和滞后余量,n≥1,ΔQ>0,ΔZ>0。
可以理解地,当第(n+1)次小区切换和第(n+2)次小区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第(n+2)次小区切换信号强度门限值为第二门限值,滞后余量为第二滞后余量。
接下来阐述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可用上述蜂窝小区系统中,也可以用于上述小区切换方法,请参阅图1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装置的框架图,该小区切换装置200可包括:
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较第二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高;和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且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且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第一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第二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第一滞后余量大于第二滞后余量。
检测模块201可包括因素检测模块和确定模块。
因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处于递增状态时,确定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因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处于递减或不变状态时,检测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状态。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屏幕显示状态为亮屏状态时,确定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因素检测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屏幕显示状态为灭屏状态时,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位置信息处于变化状态时,确定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时,确定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时,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三门限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时,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第三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四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四滞后余量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三小区;第四门限值大于第三门限值,第四滞后余量大于第三滞后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五门限值时,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五门限值大于等于第二门限值。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五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五滞后余量时,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二连接时长;第四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二连接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间,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六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六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六滞后余量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四小区;第六门限值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六滞后余量大于第五滞后余量。
接下来阐述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可用上述蜂窝小区系统中,也可以用于上述小区切换方法,请参阅图12,该小区切换装置200可包括:
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较第二使用场景所需求的小区网络信号质量等级高;和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且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且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第一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第二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第一滞后余量大于第二滞后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可包括因素检测模块和确定模块。
因素检测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切换为递增状态时,确定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因素检测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保持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未发生变化状态时,确定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因素检测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发生变化状态时,确定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因素检测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在因素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时,确定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电子设备持续处于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时,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三门限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时,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第三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门限值,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四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四滞后余量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三小区;第四门限值大于第三门限值,第四滞后余量大于第三滞后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电子设备持续处于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五门限值时,检测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第五门限值大于等于第二门限值。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五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五滞后余量时,检测电子设备与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二连接时长;第四小区为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切换模块202用于在检测模块201检测到第二连接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间,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六门限值,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第六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六滞后余量时,将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四小区;第六门限值大于第五门限值,第六滞后余量大于第五滞后余量。
下面进行一种电子装置的阐述,可应用于上述小区切换方法。请参阅图1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框架示意图。该电子装置300可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其中,存储器30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301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小区切换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301控制该电子装置300的操作,处理器30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0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处理器301执行的程序数据以及处理器301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其中,该存储器302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部分,用于存储上述程序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存储器302可仅作为处理器301的内存而缓存该处理器301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该程序数据实际存储于处理器301之外的设备中,处理器301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调用外部存储的程序数据,以执行相应处理。
接下来阐述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阅图14,其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401,此计算机程序40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小区切换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指令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指令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指令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还可以为如图13所示的存储器302。
本申请将小区切换与使用场景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不同的小区切换门限值和滞后余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小区切换,在节省功耗的前提下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移动终端小区切换中的“乒乓效应”,本申请提出了动态信号强度门限值和滞后余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复杂环境下的“乒乓效应”。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
若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若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
若所述电池电量处于递增状态,则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二使用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
若所述电池电量处于递减或不变状态,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状态;
若所述屏幕显示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电池电量处于递减或不变状态,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状态之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还包括:
若所述屏幕显示状态为灭屏状态,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若所述位置信息处于变化状态,则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屏幕显示状态为灭屏状态,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还包括:
若所述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则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二使用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三门限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门限值,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四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四滞后余量,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三小区;所述第四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所述第四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三滞后余量。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五门限值,则检测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五门限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若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五门限值,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五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五滞后余量,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二连接时长;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二连接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六门限值,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六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六滞后余量,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四小区;所述第六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五门限值,所述第六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五滞后余量。
10.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
若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
若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若所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切换为递增状态,则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所述第二使用场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若所述电池电量保持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所述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所述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未发生变化状态,则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所述第二使用场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所述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若所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所述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且所述位置信息由变化或未发生变化状态切换为发生变化状态,则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变化情况,屏幕显示状态以及位置信息;
若所述电池电量由递减或不变状态或递增状态切换为递减或不变状态,且所述屏幕显示状态由灭屏或亮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则所述使用场景由所述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所述第一使用场景。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持续处于所述第一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三门限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若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三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滞后余量,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一连接时长;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一连接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门限值,所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四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四滞后余量,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三小区;所述第四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三门限值,所述第四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三滞后余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持续处于所述第二使用场景,则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五门限值,则检测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五门限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若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五门限值,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五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五滞后余量,则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第二连接时长;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二连接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第六门限值,所述第四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六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六滞后余量,则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四小区;所述第六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五门限值,所述第六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五滞后余量。
17.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和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一使用场景,且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所述当前使用场景为第二使用场景,且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18.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进行使用场景切换的情况,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可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和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二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一使用场景,且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一小区,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使用场景由第一使用场景切换为第二使用场景,且检测到所述当前连接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门限值时,将所述当前连接小区切换为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一滞后余量,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可连接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二门限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滞后余量,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滞后余量大于所述第二滞后余量。
1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24816.4A 2020-07-24 2020-07-24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85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816.4A CN111885659B (zh) 2020-07-24 2020-07-24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816.4A CN111885659B (zh) 2020-07-24 2020-07-24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659A true CN111885659A (zh) 2020-11-03
CN111885659B CN111885659B (zh) 2022-06-07

Family

ID=7320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4816.4A Active CN111885659B (zh) 2020-07-24 2020-07-24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6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06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634859A (zh) * 2012-08-23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11594A (zh) * 2016-01-28 2016-05-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980333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53377A (zh) * 2018-07-24 2020-02-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的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1050373A (zh) * 2019-12-24 2020-04-2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06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634859A (zh) * 2012-08-23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11594A (zh) * 2016-01-28 2016-05-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980333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53377A (zh) * 2018-07-24 2020-02-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的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1050373A (zh) * 2019-12-24 2020-04-2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659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8075A (zh) 测量报告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KR20110048570A (ko)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11451070B2 (en) Charging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CN105873138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和装置
CN105282867A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7092461A (zh) 录音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5659B (zh) 切换方法、切换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22142A (zh) 移动终端及基于多链路的数据分流方法
CN112218343B (zh) 小区异频切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8463955A (zh)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150886A (zh) 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74390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ccess point func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11509789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715476A (zh) 小区确定、支持指示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591858B (zh) 一种充电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1610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driven dynamic cache memory configuration for modems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2001086556A (ja) 複合携帯電話機
JP2012199712A (ja) 電子機器、及び録画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6489634B (zh) 业务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10410023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reporting inform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report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CN112199245B (zh) 移动终端屏幕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24065318A1 (zh)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2326A (zh) 充放电系统、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42398A (zh) 双连接网络的小区选择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7022A (zh) 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