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559A -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559A
CN111883559A CN201910807512.1A CN201910807512A CN111883559A CN 111883559 A CN111883559 A CN 111883559A CN 201910807512 A CN201910807512 A CN 201910807512A CN 111883559 A CN111883559 A CN 111883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light
arrangement structure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7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559B (zh
Inventor
史文
陈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75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5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2159 priority patent/WO20210372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其中像素排列结构包括若干个多边形的重复单元,重复单元包括围绕重复单元的中心点设置的2n个像素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各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子像素,若干个子像素中至少有三种发光颜色,且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不相同;像素单元内设置有透光区,且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围绕透光区设置;像素排列结构中,相邻重复单元以边对边的方式设置,以使各重复单元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具有相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汇聚在一起,形成规则形状的发光区。上述像素排列结构能够在不提高制备难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以让观察者透过显示屏看到显示屏后方的背景,这种显示技术拓展了传统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可以用于手机、电脑、冰箱、展示、广告牌等领域。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其轻薄的特点是目前透明显示面板发展的重要方向。该类显示面板主要是采用溶液加工制作而成,特别是印刷技术,被认为是实现OLED以及QLED低成本和大面积全彩显示的最有效途径。
但在印刷技术领域中,为了提高整个透明显示面板的透光性,往往需要牺牲部分发光区作为透光区,进而导致墨水沉积区减小,发光区减小,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因此印刷技术在获得高分辨透明显示面板中具有较大挑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不提高制备难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包括若干个呈多边形的重复单元,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围绕所述重复单元的中心点设置的2n个像素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子像素,所述若干个子像素中至少有三种发光颜色,且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不相同;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有透光区,且所述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围绕所述透光区设置;
所述像素排列结构中,相邻重复单元以边对边的方式设置,以使各重复单元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具有相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汇聚在一起,形成规则形状的发光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重复单元呈平行四边形,所述重复单元包括沿呈夹角的两个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且所述重复单元沿所述呈夹角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重复单元呈矩形,所述重复单元包括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且所述重复单元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十字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的形状为菱形或矩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四子像素以所述透光区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以所述透光区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形状为三角形或L形,所述L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组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共同组成的形状相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为L形,所述L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组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像素排列结构。
上述像素单元排列结构中,各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子像素围绕透光区设置,以保证透光区的面积,且使像素单元围绕重复单元的中心点设置,以保证发光的均一性,每个像素单元中的一子像素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组合成一个发光区,且同一个发光区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可以大幅度缩小各子像素的尺寸,进而可以预留足够的透光区,实现透明显示。此外,由于同一个发光区内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可以将颜色相同的多个子像素结合在一起同时印刷,进而可以成倍地增大墨水的沉积区域,同时还可以保证墨水不会因子像素面积过小而发生溢出,从而在相同的设备精度下,实现高分辨透明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中a为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示意图,b为a中重复单元的放大图,c为a中像素单元的放大图;
图2中a为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示意图,b为a中重复单元的放大图,c为a中像素单元的放大图;
图3中a为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示意图,b为a中重复单元的放大图,c为a中像素单元的放大图;
图4中a为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示意图,b为a中重复单元的放大图,c为a中像素单元的放大图;
图5中a为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示意图,b为a中重复单元的放大图,c为a中像素单元的放大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若干个呈多边形的重复单元100。相邻重复单元以边对边的方式设置,以使各重复单元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具有相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汇聚在一起,形成规则形状的发光区20。
在一实施例中,重复单元100呈平行四边形,重复单元100沿呈夹角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重复单元100呈矩形,重复单元100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如图1-5中b所示,重复单元100包括2n个像素单元200,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像素单元200围绕重复单元300的中心点设置。
如图1-5中c所示,各像素单元200包括至少三个发光颜色不相同的子像素300,且相邻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不相同;各像素单元200内设置有透光区30,且像素单元200中各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具体地,优选各子像素与透光区相邻的边彼此以边对边的方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重复单元100中的像素单元200呈中心对称分布,即重复单元100中像素单元200的数目为偶数,每两个像素单元200呈中心对称排列,且所有像素单元200的对称中心重叠。在一实施例中,各重复单元100中像素单元200的面积和形状相同。在一实施例中,各子像素300的面积和形状相同。其中,重复单元100中像素单元200的数目无特别限定,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的任意偶数,如此能够增加显示面板发光的均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中b所示,所述重复单元100呈平行四边形,重复单元包括沿呈夹角的两个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且重复单元沿所述呈夹角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呈夹角的两个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重复单元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5中b所示,重复单元100呈矩形,每一个重复单元100包括4个像素单元20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5中b所示,重复单元100呈正方形,每一个重复单元100包括4个像素单元200,各像素单元200的面积和形状相同。
具体地,如图1、3-5中b所示,重复单元100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如图2中b所示,重复单元100沿两个呈锐角的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c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形状为矩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中c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形状为菱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5中c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形状为正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区30的形状为四边形,优选为平行四边形,如图1-5中a所示,所述透光区30的形状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更优选为正方形,以保证墨水沉积面积的同时,保证透光区30的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像素单元200的子像素300呈三角形或L形。其中,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L形是指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组成,优选矩形的长宽比为3:1,且两个矩形的长、宽相等,以利于子像素的排列。
本发明中,发光区20是指能够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的区域,每个发光区20由相邻的像素单元200中处于邻位的具有相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300组合而成,即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200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区20。可理解的,每个子像素300对应一个发光单元,且本发明中同一个发光区20的子像素300的发光颜色相同。例如:图1-5中c所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四个子像素分别为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和第四子像素340,第一像素单元210的第四子像素340、第二像素单元220的第三子像素330、第三像素单元230的第二子像素32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第一子像素310组合成一个发光区20,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的第四子像素340、第二像素单元220的第三子像素330、第三像素单元230的第二子像素32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发光颜色相同。透光区30是指能够透光的区域,该区域无发光单元,能够透光,保证显示面板的透光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区20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或十字形,其中,平行四边形优选为菱形或矩形。
可理解的,发光区的形状与子像素的形状相关。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像素单元200中的子像素30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和第四子像素340,第一子像素310和第四子像素340以透光区30中心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二子像素320和第三子像素330以透光区30中心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更进一步地,子像素300的形状为三角形或L形。可理解的,当子像素300形状为三角形,发光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当子像素300的形状为L形,发光区的形状为十字形。
发光区20的面积可以根据子像素300的面积进行确定,无特别限定。且本发明的发光区20由相邻的像素单元中处于邻位的子像素300组合而成,且同一个发光区内的子像素300的发光颜色相同,因此可以在不增加制备难度的基础上,相对缩小发光区的面积,预留出足够多的透光区,进而实现高分辨透明显示。
各像素单元200中子像素300的发光颜色无特别限定,可以为常用显示单元的颜色组合,例如红、蓝、绿组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和第四子像素340中有一个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为红色、一个为蓝色、两个为绿色,且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上述颜色组合可以使得每个像素单元形成两个显示单元,即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公用发光区,增加单位面积显示单元数目,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像素单元200中的子像素300的数量为三个,三分别为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和第三子像素330,第三子像素330的形状与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共同组成的形状相同。可理解的,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共同组成的形状是指沿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相邻的边拼接而成的形状。
更进一步地,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的形状为L形。更进一步地,第三子像素330的面积为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的面积之和。
在一实施例中,像素单元200的三个子像素300中,有一个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为红色、一个为绿色、一个为蓝色。更进一步地,第三子像素330的发光颜色为蓝色,以增大蓝光发光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子像素300通过像素界定层进行分离,故根据制备方法等的不同,相邻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像素界定层的厚度)有所差异,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像素单元排列结构10中,各像素单元200中的所有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以保证透光区30的面积,且使像素单元200围绕中心点设置,以保证发光的均一性,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200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区20,且同一个发光区20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可以大幅度缩小各子像素的尺寸,进而可以预留足够的透光区,实现透明显示。此外,由于同一个发光区20内的子像素300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可以将颜色相同的多个子像素结合在一起同时印刷,进而可以成倍地增大墨水的沉积区域,同时还可以保证墨水不会因子像素面积过小而发生溢出,从而在相同的设备精度下,实现高分辨透明显示。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像素排列结构。像素排列结构的结构及其他特征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脑显示屏、手机屏、广告牌、游戏屏等。
可理解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基板3000、像素电极2111、像素界定层2112和透明电极2113等。其中,像素排列结构设置在基板上,像素排列结构各发光区20中的子像素300为发光单元,其至少包括一层光发射层,其还可以包括其他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包括但不限于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光发射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中一种或多种,根据发光元件的不同,光发射层可以为有机发光层或者量子点发光层。
基板3000上还可以设置驱动TFT 3001,用于驱动发光元件,该驱动TFT3001包括但不限于多晶硅TFT、金属氧化物TFT。在基板3000和像素界定层2112之间还可以形成平坦层2114,用于平坦驱动电路造成的凹凸不平表面。
且基板3000为本领域常用基板,如玻璃刚性基板或PI柔性衬底等;像素电极2111可以为Al、Ag、Au或它们的合金,或ITO/Ag/ITO等叠层导电反射薄膜;像素电极的厚度为40-200nm。
像素界定层2112层叠在基板3000上,且限定出与上述像素排列结构对应的各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可理解的,发光区20对应像素排列结构中的发光区,透光区30对应上述像素排列结构的透光区。具体地,像素界定层2112在基板上形成若干个像素坑,每一个像素坑对应像素排列结构的各发光区中一个子像素,且用于设置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的像素坑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对应像素排列结构中的透光区30。利用像素坑的排列方式,形成具有上述排列结构的各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
此外,像素电极2111设于基板3000的发光区20上,且像素电极2111的部分边缘区域被像素界定层2112覆盖。像素排列结构的子像素300设于基板3000的发光区20上并覆盖像素电极2111,透明电极2113设于像素排列结构的子像素300和基板3000的透光区30上,像素电极2111可以为Al、Ag、Au或其合金,或ITO/Ag/ITO等叠层导电反射薄膜,像素电极的厚度可以为40-200nm。可理解的,透光区30无像素电极和发光功能的子像素。
其中,像素界定层2112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在一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2112包括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和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且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靠近基板3000设置。在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和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上形成像素坑,子像素位于像素坑内,像素坑的侧壁的底部为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顶部为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如此子像素300至少部分与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接触。优选构成子像素300的各功能层总厚度大于亲液性像素界定层的厚度,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子像素300的发光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构成子像素300的各功能层干燥成膜前的攀爬高度,保证了膜层界面的均一性。
其中,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可以由二氧化硅和氮化硅等对溶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溶液有吸引性的材料制备而成,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可以由氟化聚酰亚胺、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硅氧烷等对溶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溶液有排斥性的材料制备而成,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且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和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可以通过蒸镀工艺等制备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区20的像素界定层2112包括第一像素bank和第二像素bank,第一像素bank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像素bank位于第一开口内,并将第一开口分成两个第二开口,且第一像素bank的厚度大于第二像素bank的厚度,且两个像素电极2111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开口设置,子像素设置在第一开口内,且覆盖两个像素电极。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bank由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和疏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b层叠而成,且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靠近基板,第二像素bank由亲液性像素界定层2112a形成。
透明电极2113可以为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导电金属薄膜、导电石墨烯薄膜或导电碳纳米管薄膜。在一实施例中,透明电极2113为导电石墨烯薄膜,且透明电极2113的厚度为5nm-30nm,以保证透光性。透明电极2113可以采用掩模版(open mask)制备,以简化工艺。透明电极也可采用精细mask制备,其不覆盖透光区,工艺相对复杂,但透光区透光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可以具有对应像素电极,以驱动各种颜色的有机发光单元发光,但透光区不覆盖有像素电极。另外,透光区中也可以覆盖透明像素界定层,仅需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透光性即可,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基板。
可以通过黄光制程在基板上制作驱动电路阵列。
S102:在基板的各发光区内制作图案化的像素电极。
还可以在形成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的发光区内形成平坦化层。通过形成平坦层可以覆盖驱动电路造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有利于后续各层的形成。该平坦层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并利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而成,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S103:在基板的发光区内制作像素界定层,并限定出若干个像素坑,以形成与上述像素排列结构对应的发光区和透光区。
其中,像素排列结构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一像素bank和第二像素bank,第一像素bank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像素bank位于第一开口内,并将第一开口分成两个第二开口,且第一像素bank的厚度大于第二像素bank的厚度,且两个像素电极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开口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bank由亲液性像素界定层和疏液性像素界定层层叠而成,且亲液性像素界定层靠近基板,第二像素bank由亲液性像素界定层形成。
S104:在像素界定层上的各像素坑内形成子像素的各功能层。
即在像素界定层上的各发光区内形成具有上述像素排列结构的各子像素,具体地,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沉积各功能层,在一实施例中,各功能层层叠在第一像素bank内,并覆盖第二像素bank。
由于上述像素排列结构中,构成同一个发光区的若干个子像素的颜色相同,这样若干个子像素可以一同印刷,不仅可以成倍的增大了墨水的沉积区域,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各子像素的尺寸的同时保证墨水不会因子像素面积过小而溢出,从而在相同的设备精度下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S105:在各子像素及基板的各透光区形成透明电极。
可以采用pen mask整面沉积透明电极,以简化制备工艺。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100,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图1中X方向和Y方向,X和Y相互垂直),形成阵列结构;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各像素单元200包括四个子像素300,四个子像素300中第一子像素310和第四子像素340发绿光,第二子像素320发红光,第三子像素330发蓝光。且像素单元200内设置有透光区30,四个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其中,像素单元200呈矩形,子像素300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发光区20呈菱形,透光区30呈菱形,透光区30占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总面积的50%。
通过上述像素排列结构10和可以使每个红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每个蓝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该像素排列结构10可以使红光发光区和蓝光发光区作为共用发光区,如此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显示单元的数目,提高分辨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100,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图1中X方向和Y方向,X和Y具有一定夹角),形成阵列结构;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各像素单元200包括四个子像素300,四个子像素300中第一子像素310和第四子像素340发绿光,第二子像素320发红光,第三子像素330发蓝光。且像素单元200内设置有透光区30,四个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其中,像素单元200呈平行四边形,子像素300呈三角形,发光区20呈平行四边形,透光区30呈平行四边形,透光区30占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总面积的50%。
通过上述像素排列结构10和可以使每个红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每个蓝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该像素排列结构10可以使红光发光区和蓝光发光区作为共用发光区,如此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显示单元的数目,提高分辨率。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100,重复单元100沿E方向和F方向(如图2中E方向和F方向相互垂直)排列,形成阵列结构;重复单元沿E方向和F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各像素单元200包括四个子像素300,四个子像素中第一子像素310和第四子像素340发绿光,第二子像素320发红光,第三子像素330发蓝光。四个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其中,像素单元200呈正方形,子像素300呈等腰三角形,发光区20呈正方形,透光区30呈正方形,透光区30占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总面积的50%。
通过上述像素排列结构10,可以使得在行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两行发光区中,第一行为两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区交替设置,且相邻的发光区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域,第二行为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区,且第二行的发光区对应第一行的第一间隔区域设置。同理,在列方向(Y方向)上,相邻的两列发光区中,第一列为两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区交替设置,且相邻的发光区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二列为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区,且第二行的发光区对应第一行的第二间隔设置。可理解是,上述第一行、第二行、第一列和第二列仅表示相邻的两行和列,即可以奇数行、奇数列,也可以为偶数行、偶数列。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100,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沿X方向和Y方向)排列,形成阵列结构;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200,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各像素单元200包括四个子像素300,四个子像素中第一子像素310和第四子像素340发绿光,第二子像素320发红光,第三子像素330发蓝光。四个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其中,像素单元200呈正方形,子像素300呈L形,发光区20呈十字形,透光区30呈正方形,透光区30占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总面积的50%。
通过上述像素排列结构10和可以使每个红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每个蓝光发光区被四个绿光发光区围绕,该排列方式可以使红光发光区和蓝光发光区作为共用发光区,如此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显示单元的数目,提高分辨率。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排列结构1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100,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沿X方向和Y方向)排列,形成阵列结构;重复单元10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分别为第一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220、第三像素单元23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第一像素单元210和第四像素单元240呈中心对称,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像素单元210、第四像素单元240的对称中心与第二像素单元220和第三像素单元230的对称中心重合。
各像素单元200包括三个子像素300,三个子像素300中第一子像素310发绿光,第二子像素320发红光,第三子像素330发蓝光。三个子像素300围绕透光区30设置,每个像素单元200中的一子像素300与相邻的其他所有像素单元的处于邻位的各一个子像素300组合成一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区20。
其中,像素单元200呈正方形,第一子像素310和第二子像素320为L形,第三子像素330的形状与两个呈L形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拼接后的形状相同,且第三子像素330的面积为第一子像素310的两倍,发光区20呈十字形,透光区30呈正方形,透光区30占发光区20和透光区30总面积的50%。
通过上述像素排列结构10,可以使得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行发光区中,第一行为两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区交替设置,第二行为蓝光发光区,扩大蓝光发光区的沉积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呈多边形的重复单元,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围绕所述重复单元的中心点设置的2n个像素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若干个子像素,所述若干个子像素中至少有三种发光颜色,且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不相同;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有透光区,且所述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围绕所述透光区设置;
所述像素排列结构中,相邻重复单元以边对边的方式设置,以使各重复单元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具有相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汇聚在一起,形成规则形状的发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呈平行四边形,所述重复单元包括沿呈夹角的两个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且所述重复单元沿所述呈夹角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呈矩形,所述重复单元包括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划分为2×2的四个像素单元;且所述重复单元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以形成阵列结构的像素排列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的形状为菱形或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四子像素以所述透光区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以所述透光区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的形状为三角形或L形,所述L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共同组成的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为L形,所述L形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像素排列结构。
CN201910807512.1A 2019-08-29 2019-08-29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111883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7512.1A CN111883559B (zh) 2019-08-29 2019-08-29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PCT/CN2020/112159 WO2021037213A1 (zh) 2019-08-29 2020-08-28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7512.1A CN111883559B (zh) 2019-08-29 2019-08-29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59A true CN111883559A (zh) 2020-11-03
CN111883559B CN111883559B (zh) 2022-06-10

Family

ID=7315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7512.1A Active CN111883559B (zh) 2019-08-29 2019-08-29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559B (zh)
WO (1) WO202103721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7131A (zh) * 2022-06-23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具有其的透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TWI786953B (zh) * 2020-12-22 2022-12-1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顯示裝置
WO2023092678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82332A (zh) * 2023-08-02 2023-09-01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亚像素排列结构及模组
US11985841B2 (en) 2020-12-07 2024-05-14 Oti Lumionics Inc. Patterning a conductive deposited layer using a nucleation inhibiting coating and an underlying metallic coat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1525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of color pixels for full color OLED
JP2010230797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576690A (zh) * 2013-10-18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469747A (zh) * 2015-08-21 2017-03-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6653799A (zh) * 2016-10-31 2017-05-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所述像素结构的oled显示面板
CN108281464A (zh) * 2018-01-02 2018-07-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1525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of color pixels for full color OLED
JP2010230797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576690A (zh) * 2013-10-18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469747A (zh) * 2015-08-21 2017-03-0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6653799A (zh) * 2016-10-31 2017-05-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所述像素结构的oled显示面板
CN108281464A (zh) * 2018-01-02 2018-07-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5841B2 (en) 2020-12-07 2024-05-14 Oti Lumionics Inc. Patterning a conductive deposited layer using a nucleation inhibiting coating and an underlying metallic coating
TWI786953B (zh) * 2020-12-22 2022-12-1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顯示裝置
WO2023092678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17131A (zh) * 2022-06-23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具有其的透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16682332A (zh) * 2023-08-02 2023-09-01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亚像素排列结构及模组
CN116682332B (zh) * 2023-08-02 2023-11-14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亚像素排列结构及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59B (zh) 2022-06-10
WO2021037213A1 (zh)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3559B (zh)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1883560B (zh) 像素排列结构及包含该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面板
KR10169871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70055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4121514B2 (ja)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EP2011153B1 (en) Optoelectron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305294B2 (en) Tile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flexible substrates
KR101881852B1 (ko) 표시장치
US20220028900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s,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2022032861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8212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09004951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7230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024676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528107A (ja) アレイ基板、製造方法、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JP2011526719A (ja) 発光装置
US20070262707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987431B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6390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99003A1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85737A (ja)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6133865U (zh)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面板
KR2017012048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12407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1560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