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21C -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21C
CN1118821C CN96100471A CN96100471A CN1118821C CN 1118821 C CN1118821 C CN 1118821C CN 96100471 A CN96100471 A CN 96100471A CN 96100471 A CN96100471 A CN 96100471A CN 1118821 C CN1118821 C CN 11188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mode
record
recording
play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0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59A (zh
Inventor
石本顺子
井上祯之
山崎辰男
大西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0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features present on or derived from record carrier or container
    • G11B15/087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features present on or derived from record carrier or container by sensing recorded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12Masking of heads; 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switching of heads between operative and inoperative functions or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functions or for selection between operative heads; Masking of beams, e.g. of light beams
    • G11B15/125Masking of heads; 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switching of heads between operative and inoperative functions or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functions or for selection between operative heads; Masking of beams, e.g. of light beams conditioned by the operating function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1808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 G11B15/1875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adaptations for special effects or 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11B15/467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 G11B15/4675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 G11B15/467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 G11B15/467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using auxiliary signals, i.e. pilot signals
    • G11B15/4678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using auxiliary signals, i.e. pilot signals superimposed on the main signal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52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by using signals recorded on, or derived from,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 G11B20/120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with transverse tracks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5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63Sub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2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 H04N5/782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 H04N5/78263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for recording on track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3Adaptations for reproducing at a rate different from the recording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7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recording the signal in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the bandwidth of each channel being less than the bandwidth of the signal
    • H04N9/7973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recording the signal in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the bandwidth of each channel being less than the bandwidth of the signal by dividing the luminance or colour component signal samples or frequency bands among a plurality of recording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7Regeneration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 H04N9/877Regeneration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by assembling picture element blocks in an intermediate memory

Abstract

在数字信号记录和重放设备中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送速率。在此基础上设定记录方式。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改造已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以产生特殊重放数据。产生记录格式,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磁迹的预定位置。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或记录格式随记录方式而改变。可以改善快速重放期间的重放图像质量。

Description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号记录设备,例如,具有磁迹的、用以把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记录在倾斜磁迹上预定区域内的数字磁带录像机(下文中,称为数字VTR),把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以比特流形式输入进去、把该比特流记录下来的数字视盘机之类等;和用来再生已利用数字信号记录设备记录了的记录媒体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
图50示出典型的用户数字VTR中的磁迹图。图50中,在磁带上形成了倾斜的磁迹。把一条磁迹分成记录数字视频信号的视频区和记录数字音频信号的音频区。
在这种用户数字VTR中,有两种用来记录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称为基带记录方法,其中,记录模拟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为了降低数据速率,把输入信号高效率编码,然后,进行记录。另一种方法称为透明记录方法,其中,记录数字化传送的比特流。
为了记录美国所讨论的高级电视(下文中,称为ATV)信号和欧洲所研究的数字电视广播(下文中,称为DVB)信号,后者,即透明记录方法是适用的。其理由在于,ATV或DVB信号是已经进行了数字化压缩的信号。因此,不需要高效率编码器和解码器。而且,因为ATV或DVB信号是按原样记录的,所以,不出现图像质量的劣化。透明记录方法的缺点在于,在特殊重放方式下,例如,快速重放、静帧或慢放方式下,再生的图像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从按原样记录着比特流的倾斜磁迹上,几乎不能再生出图像来。
1993年10月26~28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1993年国际HDTV讨论会”期间,在“A Recording Method of ATV Dataon a Consumer Digital VCR(一种在用户数字VCR上记录ATV数据的方法)”中,提出了一种用来记录ATV信号的数字VTR。其展现的内容,将作为一种现有技术加以描述。
根据用户数字VTR样机的基本规格,在标准清晰度(SD)方式下,如果记录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速率为25Mbps,且场频为60Hz,则一个图像帧记录在10条磁迹的视频区内。在此情况下,如果ATV信号数据速率的范围是从17到18Mbps,就可以在SD方式下利用透明记录方法来记录ATV信号。
图51A和51B示出在数字VTR中,在正常和快速重放方式下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图中,具有不同方位角的旋转磁头倾斜地、交替地扫描各相邻磁迹。在正常重放方式下,走带速度与记录方式下相同。因此,旋转磁头沿着记录磁迹扫描,如图51A所示。然而,在快速重放方式下,带速与记录方式下不同。因此,旋转磁头扫描时切割几条磁迹,从具有相同方位角的磁迹部分再生数据。图51B示出以5倍带速快速重放的情况。
比特流遵循MPEG2建议(ATV或DVB信号的比特流遵循MPEG2建议)时,只有已帧内编码的块可以独立地解码,而不需要参考其它帧。假定,在磁迹上连续记录着遵循MPEG2的比特流,则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从间断地再生的数据中分离或提取已帧内编码的数据,并且,用来重新构成图像。这时,画面的再生已彼此是不相连接的,块的各小块散布在画面上。而且,因为比特流是可变长编码的,所以,不能保证每一个画面的全部区域周期性地修改。其某一个区可能在一段长时间期间内都没有修改。结果是,快速重放时,图像质量变得不能令人满意,对于用户数字VTR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图52为示出允许快速重放的比特流记录设备的配置方框图。在这里,把由一条磁迹上的视频区分成记录着服务于ATV信号全部比特流的主区,和记录着用于在快速重放方式下构成图像的、比特流重要部分[高优先权(HP)数据]的复制区。在快速重放方式下,因为只有已帧内编码的块是有效的,所以,把已帧内编码的块记录在复制区内。为了进一步减小数据量,从全部已帧内编码的块中,把低频分量提取出来,作为HP数据记录下来。图52中,标号1标出输入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入比特流。2标出输出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出比特流。3标出输出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出HP数据。4标出可变长解码器。5标出计数器。6标出数据提取器。7标出块结束(EOB)附加电路。
遵循MPEG2的比特流通过输入端子1输入,通过输出端子2按原样输出,然后,连续地记录到主区内。还把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比特流送到可变长解码器4上。然后,分析遵循MPEG2的比特流的体系,检出已帧内编码的图像。计数器5产生时序脉冲。数据提取器6从已帧内编码图像的全部块中提取低频分量。EOB附加电路7附加EOB。用这种方法产生HP数据。然后,把HP数据记录到复制区内。
图53为示出由传统数字VTR构成的系统,在正常重放和快速重放期间内的原理图。在正常重放方式下,再生在主区内记录的全部比特流,将其传送到设置在数字VTR之外遵循MPEG2的解码器上。HP数据就废弃了。与此相反,在快速重放方式下,只把HP数据从复制区读出、集中、然后,将其传送到解码器上。主区内记录的比特流就被放弃了。
其次,将描述主区和复制区在每一条磁迹上的位置。图54示出在快速重放方式下旋转磁头扫描轨迹的例子。当带速是正常重放方式下带速的整数倍时,如果实现了锁相,对扫描磁头进行锁相控制,磁头扫描则与相同方位角的磁迹同步。因此,要再生的数据的位置是固定的。图54中,假定,把输出电平等于或大于-6dB的重放信号分量再生出来了,就可以用一个磁头把来自图54中画有交叉阴影线磁迹区的数据再生出来了。图54示出以9倍带速重放的例子。在9倍带速时,可以保证读出图54中画有交叉阴影线区域内的信号。因此,应该把HP数据记录在图54中画有交叉阴影线的磁迹区内。然而,带速为其它倍数时,不能保证把未保证的信号再生出来。因此,必须把记录着HP数据的区域设置成为在几种带速下都能够读出HP数据。
图55示出在磁头与相同方位角的磁迹同步的三种带速下、磁头扫描区的例子。存在着在几种带速下都要扫描的重叠区。从重叠区当中选择复制区,以便保证能够以不同的带速读出HP数据。图55示出4倍、9倍、和17倍带速的情况。以-2倍、-7倍、和-15倍带速扫描时,扫描区是相同的。
在几种带速下,磁头在相同的区域上移动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带速之间,磁头切割磁迹的条数不同。而且,需要从相同方位角的磁迹开始扫描。图56示出在不同带速下,旋转磁头扫描轨迹的例子。图56中,从5倍和9倍带速的重叠区当中选出区1、2和3。在9条磁迹上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HP数据,因此,在5倍和9倍带速下,都能够读出HP数据。
图57示出在5倍带速下旋转磁头扫描轨迹的例子。正如从图可见的那样,HP数据重复记录的磁迹条数与速度倍数(快速重放的带速与记录带速之比)相同,使得与相同方位角的磁迹同步的旋转磁头能够读出HP数据。换句话说,HP数据重复的磁迹条数与最高重放带速的速度倍数相同。这样,确保了在进带和倒带方向上的几种带速下,可以读出双重的HP数据。
图58示出传统数字VTR中磁迹的结构。在这里,一条磁迹由主区和复制区构成。在用户数字VTR中,每一条磁迹上的视频区由135个同步块构成。主区由97个同步块构成,复制区由32个同步块构成。把复制区选为图55中4倍、9倍和17倍带速时要重叠的区。在此情况下,主区的数据速率约为17.46Mbps。至于复制区,因为把相同的数据重复记录了17次,所以,其数据速率约为338.8kb/s。
因为传统的用户数字VTR具有上述结构,并且,特殊的重放数据在复制区内记录了几次,使得用来记录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速率显著低。特别是,在慢速重放方式或快速重放方式下,再生的图像质量不佳。例如,当每秒制作已帧内编码的两个帧时,ATV信号已帧内编码数据的数据速率估计约为3Mbps。在现有技术中,可以记录数据的数据速率不大于340kb/s左右。因此,再生的图像质量显著差。
至于上述DVB数据,记录的数据速率随节目而改变。特别是,允许与当前PAL或SECAM系统所提供相同图像质量的数据速率的范围为从5到5.5Mbps。允许“演播室质量”的数据速率约为9Mbps。当在数字VTR中记录具有多种记录数据速率的记录信号时,出现下列问题。即,假定,在数字VTR中记录以9Mbps接收的节目,因为如上所述,主区内的记录速率为17.46Mbps,所以,8.5Mbps左右在该区内记录不了什么。这样,磁带的使用效率太差。
本发明已成功地解决了上面讨论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提高记录快速重放数据的数据速率,改善在快速重放方式下重放图像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记录媒体上有效地记录多种数据速率记录信号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一种用来从上述记录媒体上再生数据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字信号记录设备,是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把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透明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并且,包括:
用来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识别装置;
用来在传输速率识别结果的基础上、为数字信号记录设备设定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设定装置;
用来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提取装置;
用来通过改造已由数据提取装置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产生特殊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产生记录格式,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磁迹的预定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
其中,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记录数据时,该记录格式发生装置是这样控制的,以使得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
在上述记录设备中,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磁头以对标准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数字信号记录设备,是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把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透明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并且,包括:
用来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识别装置;
用来在传输速率识别结果的基础上、为数字信号记录设备设定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设定装置;
用来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提取装置;
用来通过改造已由数据提取装置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产生特殊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产生记录格式,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磁迹的预定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
其中,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记录数据时,这样来控制该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格式随记录方式而改变。
在上述记录设备中,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磁头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在上述记录设备中,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扫描子码区的磁头还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在上述任一种记录设备中,可以以传送分组的形式产生特殊重放数据。
在上述任一种记录设备中,当产生同步块格式时,可以2个传送分组形成5个同步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字信号重放设备,是一种再生在预定区域内、重复多次地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媒体的,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并且,包括:
用来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在检出记录方式的结果的基础上、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
其中,当记录媒体记录时的移动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带速的
Figure C9610047100131
时,在快速重放期间内,这样来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即,使得记录媒体的驱动速度基本上设定为 [ ± k * ( N + 1 2 ) ] 倍[此处,N为正整数,满足 2 * K ( N + 1 2 ) ≤ M * K (M为每一个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数字信号重放设备,是一种再生在预定区域内、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媒体的,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并且,包括:
用来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检出装置;
用来在检出记录方式的结果的基础上,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以及
用来控制跟踪的跟踪控制装置,使得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磁头以对上述记录方式的预定移动速度扫描子码区。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数字VTR中记录系统的方框电路图;
图2为示出第1实施例中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的配置例子的方框图;
图3为示出第1实施例中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4为示出第1实施例中记录数据控制器电路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5为示出第1实施例中数据合成器电路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6A和6B为示出在用来记录多速率信号的数字VTR中所采用典型旋转磁鼓上相应通道旋转磁头的位置,和如何利用具有上述旋转磁头配置的数字VTR把信号记录到磁带上的示意图;
图7示出用来记录多速率信号的数字VTR的记录方式;
图8A~8D示出在相应记录方式下,记录记录数据的时序;
图9A~9M示出在相应记录方式下,从记录时序设定电路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的时序;
图10A和10B示出在一条磁迹内的视频信号记录区中,遵循SD标准的视频信号的数据格式;
图11示出遵循SD标准的同步块的结构;
图12示出在遵循SD标准的一条磁迹内的记录格式;
图13A和13B示出记录在磁带上的、输入比特流中的传送分组和记录同步块;
图14示出可以以对相应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再生的、每条磁迹上同步块的个数;
图15示出包括对第1实施例中标准记录方式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的配置的、4条磁迹的周期的磁迹格式;
图1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25Mbps记录方式在磁带上的记录格式;
图1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12.5Mbps记录方式在磁带上的记录格式;
图1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8.33Mbps记录方式在磁带上的记录格式;
图1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6.25Mbps记录方式在磁带上的记录格式;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相应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快速重放方式下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特殊重放的重放数据速率;
图21为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数字VTR中,重放系统的方框电路图;
图22示出当以4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3示出当以4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4示出当以6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5示出当以8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6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7示出当以17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8示出当以16.5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29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时,在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与磁迹图之间的关系;
图30A~30G示出当只借助于速度控制,利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已在12.5Mbps、8.33Mbps和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磁带执行快速重放时,通过旋转磁头再生的重放信号的输出图;
图31示出在第2实施例中,可以以相应快速重放速度再生的、每条磁迹上同步块的个数;
图32示出在第2实施例中,标准记录方式下,磁带上的记录图;
图33示出当以4倍带速再生图32所示速率为25Mbps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34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图32所示速率为25Mbps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35示出当以168倍带速再生图32所示速率为6.25Mbps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36示出当以72倍带速再生图32所示速率为6.25Mbps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37示出包括对第2实施例中
Figure C9610047100161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的配置的、4要磁迹的周期的磁迹格式;
图38示出包括对第2实施例中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的配置的、4条磁迹的周期的磁迹格式;
图39示出包括对第2实施例中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的配置的、4条磁迹的周期的磁迹格式;
图40示出根据对图37所示 倍带速记录格式的磁迹格式的记录图;
图41示出根据对图38所示
Figure C9610047100174
倍带速记录格式的磁迹格式的记录图;
图42示出根据对图39所示
Figure C9610047100175
倍带速记录格式的磁迹格式的记录图;
图43示出当以8倍带速再生速率为12.5Mbps的图40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4示出当以12倍带速再生速率为8.33Mbps的图41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5示出当以16倍带速再生速率为6.25Mbps的图42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6示出当以36倍带速再生速率为12.5Mbps的图40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7示出当以54倍带速再生速率为8.33Mbps的图41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8示出当以72倍带速再生速率为6.25Mbps的图42的记录图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49示出在提供了适合于每一种记录方式记录格式的情况下的最高速度倍数,和在最高速度倍数下的重放速率;
图50示出的传统的用户数字VTR中的磁迹图;
图51A和51B示出在传统的数字VTR中,在正常重放和特殊重放下,旋转磁头的磁头扫描轨迹;
图52为示出能够快速重放的传统比特流记录/重放设备的方框电路图;
图53从原理上说明在传统数字VTR中的正常重放和快速重放;
图54示出在快速重放下,旋转磁头的典型扫描轨迹;
图55为用来说明在现有技术中,多种快速重放速度之间重叠区的图;
图56示出在传统数字VTR中,在5倍和9倍带速下,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57示出在传统数字VTR中,在5倍带速重放期间内,两个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图58示出在传统数字VTR中,在磁迹内的配置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数字VTR中记录系统的配置方框图。图1中,标号1标出输入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入传送分组。10标出用来检出传送分组中的传送头部,检出例如比特流中的序列头部和图像头部等头部,并且,把已帧内编码或已场内编码(下文中,称为“已内编码”)的数据分离出来的头部分析电路。11标出用来对输入传送分组执行并联-串联变换,以便得到一比特的比特流的并-串变换电路。12标出用来在头部分析器10所检出头部信息的基础上、把表示已帧内编码或已场内编码的图像(下文中,称为“内图像”)分离出来,并且,产生要以相应的快速重放速度(在根据第1实施例25Mbps记录方式下,4倍和18倍带速)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3标出暂时存储着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的第1存储器;当输出数据时,根据图13B所示的同步块格式,对数据进行变换(以后,将描述其细节)。14标出用来利用由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产生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产生4倍带速特殊重放传送分组的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标出用来利用由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产生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产生18倍带速的特殊重放传送分组的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正如以后将要描述的那样,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4种记录方式。相应的记录方式支持不同的快速重放速度。下文中,低速快速重放数据与4倍带速重放数据有关,而高速快速重放数据与18倍带速重放数据有关。
标号16标出暂时存储着以传送分组形式接收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第2存储器;当输出数据时,根据同步块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变换(见图13A和13B,以下将描述其细节)。17标出暂时存储着以传送分组形式接收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第3存储器;当输出数据时,根据同步块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变换(见图13A和13B,以下将描述其细节)。18标出用来检出输入传送分组的传输速率的速率识别电路。19标出用来在速率识别电路18所提供记录数据速率的基础上为数字VTR设定记录方式,并且,根据所设定的记录方式输出各种控制信号的记录数据控制器。
标号20标出用来把从第1存储器13传送过来的输入传送分组和从第2存储器16及第3存储器17传送过来的各种特殊重放数据,重新排列成为同步块的预定顺序(先根据图13B所示的同步块格式,排列第1存储器13、第2存储器16和第3存储器17中的各种数据;然后,输入到2D中)的数据合成器。21标出第四存储器。22标出用来把SD标准中定义的水平纠错码(C1校验码)和垂直纠错码(C2校验码),附加到存储在第四存储器21中的记录数据上的纠错编码器。23a和23b标出用来把第四存储器21输出的、其上已附加了纠错码的记录数据数字化调制的数字调制器。当把同步块数据送到数字调制器23a和23b中的每一个上时,把ID信息和同步信息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数据上。24a和24b标出记录放大器。25标出旋转磁鼓。26a标出用来把数据记录到磁迹A上,或者从磁迹A再生数据的旋转磁头。26b标出用来把数据记录到磁迹B上,或者从磁迹B再生数据的旋转磁头。27标出用来控制鼓马达28的鼓马达控制器。29标出用来控制主导轴马达30的主导轴马达控制器。
图2为示出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的配置例子的方框图。具有与图52所示现有技术例子中那些相同标号的部件为相同的配置和操作。标号35标出输入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入已帧内编码或已场内编码的数据(下文中,称为“内数据”)。36标出用来输入从记录数据控制器19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子。37a标出用来输出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输出端子。37b标出用来输出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输出端子。4标出用来把输入内数据可变长解码的可变长解码器。5标出计数器。6a标出用来从输入内数据比特流中提取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数据提取器。6b标出用来提取18倍重放数据的数据提取器。7a标出用来把EOB(块结束)码附加到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每一个DCT块终点上的EOB附加电路。7b标出用来把EOB码附加到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每一个DCT块终点上的EOB附加电路。
图3为示出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的例子的方框图。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和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把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的详述略掉。标号40标出用来输入头部分析器10输出的传送头部、序列头部、图像头部等头部信息,和包括量化表的附加信息的输入端子。41标出用来输入来自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输入端子。42标出用来修正通过输入端子40馈送过来的传送头部,并且,输出结果的传送头部的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3标出用来把已由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序列头部、图像头部等头部信息,以及解码4倍带速重放数据所需要的附加信息(量化表信息等)附加到由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产生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上的头部附加电路。44标出用来对从头部附加电路43馈送过来的比特流执行串-并变换、以便产生由8个比特构成一个字节的数据,并且,把数据中的184个字节集中起来以便构成传送分组的数据部分的组装电路。45标出用来把由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馈送过来的传送头部附加到从组装电路44馈送过来的每一个传送分组上的传送头部附加电路。
图4为示出记录数据控制器19的例子的方框图。图4中,标号50标出用来输入来自速率识别电路18的记录数据速率的输入端子。51、52、53和54标出用来输出各种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55标出用来在通过输入端子50接收的记录数据速率信息的基础上为数字VTR设定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6标出用来把用来产生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例如,时序信号等)输出到数据合成器20、纠错编码器22、和数字调制器23a和23b上,并且,把用来控制把记录数据记录到磁带上的记录控制信号输出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记录时序发生器。57标出用来输出用来根据从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传送过来的记录方式信号、控制各种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的编码量控制信号的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
图5为示出数据合成器20的例子的方框图。图5中,标号121、122和123分别标出用来从第一存储器13、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输入数据的输入端子。124标出用来输入同步块信息信号的输入端子,该同步块信息信号用来产生对每一种记录方式都不相同的记录格式,该记录格式从记录数据控制器19输出。126标出用来产生对每一种记录方式预定的记录格式的格式发生电路。127标出用来根据同步块信息信号控制格式发生电路126的格式发生电路控制器。128标出用来把数据输出到第四存储器121上的输出端子。
图6A示出在用来记录多速率比特流的数字VTR中旋转磁鼓25上旋转磁头26a和26b的位置的例子。图6B示出当利用具有位置如图6A所示旋转磁头的数字VTR在磁带上记录数据时,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扫描轨迹。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图6A所示旋转磁鼓25以9000转/分旋转时,把记录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当利用旋转磁头26a和26b记录数据时,图6B所示相邻的旋转磁头26a和26b基本上同时把记录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7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用来记录多速率比特流的数字VTR的记录方式。假定在数字VTR有4种记录方式:25Mbps、12.5Mbps、8.33Mbps和6.25Mbps记录方式的情况下描述第一实施例。
图8A~8D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相应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的时序。图9A~9M示出在相应记录方式下,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输出的控制信号。
图10A和10B示出附加到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上,并且,在SD标准中规定的纠错码的配置。SD标准规定,纠错码由沿着记录方向附加到视频信号上的(85、77、9)Reed-Solomon码(C1校验码)和沿着垂直方向附加的(149、138、12)Reed-Solomon码(C2校验码)构成。附加到音频信号上的纠错码由附加到记录方向上,类似于用于视频信号上的(85、77、9)Reed-Solomon码(C1校验码)和沿着垂直方向附加的(14、9、6)Reed-Solomon码(C3校验码)构成。
图11示出根据SD标准的一个同步块的结构。SD标准规定,同步块中数据的长度为90个字节,如图11所示。把前面的5个字节分配给同步图和ID信号,把后面的8个字节分配给纠错码(C1校验码)。
图12示出在SD标准规定的一条磁迹内的记录格式。根据SD标准,在磁迹上用来记录视频数据的区由149个同步块构成,如图12(或10)所示。把149个同步块中的3个同步块用作VAUX数据的记录区,把11个同步块用作纠错码的记录区(C2校验码)。把前面的5个字节分配给同步图和ID信号,把后面的8个字节分配给纠错码(C1校验码)。因此,在一个同步块中可以记录的数据长度为77个字节。
图13A和13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同步块的格式。图13A示出输入比特流(或数据)中包括的传送分组。图13B示出要在磁带上记录的记录同步块。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比特流包括数字视频信号、数字音频信号、有关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和数据以图13A所示传送分组的形式传送。每一个分组由长度为4个字节的头部和长度为184个字节的数据部分构成。
根据第1实施例,以传送分组为单位对比特流进行检出。把检出的两个传送分组变换成为由5个同步块(一种同步块格式)构成的一个记录数据块,如图13B所示;然后,进行记录。图13B中,H1标出第一个头部,H2标出第二个头部。头部H1是指示在5个同步块(在每一个同步块中的数据区包括长度为77个字节的数据,如图11所示)当中该同步块序号的识别数据。头部H2是例如指示是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识别数据。附加到每一个传送头部上的同步字节可以不录。然而,将在假定记录了每一个传送分组中全部数据的情况下,继续描述。
图14示出当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从磁带上再生已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以每一种设定的快速重放速度可以从一条磁迹上获得其数据的同步块的个数。图14中的数值表示,借助于每一个宽度为10微米的旋转磁头(注意,在SD标准下,磁迹的间距为10微米),以每一种重放速度可以从一条磁迹上再生其数据的同步块的个数。在每一条磁迹(等效于180°)同步块的个数为186个,并且,正如现有技术中那样,获得其输出电平等于或大于-6dB的那部分重放信号的假定下,进行了计算。
图15示出在第1实施例中记录格式的例子。如图所示,以4条磁迹为周期,规定了对比特流(下文中,称为正常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和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下文中,每组4条磁迹称为磁迹格式。图16示出在25Mbps记录方式下,以4条磁迹为周期,数据(在磁迹格式中的数据)在磁带上的配置。图17示出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图15所示磁迹格式中,数据在磁带上的配置。图18示出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图15所示磁迹格式中,数据在磁带上的配置。图19示出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图15所示磁迹格式中,数据在磁带上的配置。在任一种记录方式下,磁迹间的间距均为10微米,遵循SD标准。然而,因为在各种记录格式之间走带速度不同,所以,磁迹的角度不同。
图20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对相应记录方式和与A0~A4及B0区有关的快速重放的快速重放速度、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对快速重放的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和数据速率。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各种记录方式之间,记录在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内的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次数应该不同。
下面,将参看图6A、6B~8D,描述用来记录多速率信号的数字VTR中所采用数据记录方法的一个例子。如前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VTR提供4种记录方式:25Mbps记录方式(下文中,称为“标准记录方式”),12.5Mbps记录方式(下文中,称为
Figure C9610047100251
倍带速记录方式”),8.33Mbps记录方式(下文中,称为
Figure C9610047100261
倍带速记录方式”)和6.25Mbps记录方式(下文中,称为 倍带速记录方式”)。参看图6A,旋转磁头26a和26b并列地安装到旋转磁鼓25上。磁带围绕旋转磁鼓25缠绕基本上180°。在第一实施例中,以9000转/分(固定的)转速驱动旋转磁鼓,而与记录方式无关。
首先,参看图8A,简要描述标准记录方式(25Mbps记录方式)。在标准记录方式下,以SD标准中规定的标准走带速度驱动磁带。如图所示,借助于旋转磁头26a和26b,旋转磁鼓25每转一周,把两个通道的记录信号几乎同时记录到磁带上(见图6B)。图32示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磁带上的记录磁迹图。图32中,磁迹间距为10μm。以后,将描述记录磁迹图的细节。
类似地,将简要描述
Figure C9610047100263
带速记录方式(12.5Mbps记录方式)。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以9000转/分的转速驱动旋转磁鼓25。然而,磁带走带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之半。如果旋转磁鼓25每转一周,数据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记录,则因磁带走带速度减半,使旋转磁头26a重写到旋转磁头26b以前记录的数据上。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磁迹的间距为10μm,而与记录方式无关。因此,在
Figure C9610047100264
倍带速的记录方式下,如图8B所示,旋转磁头26a和26b记录两个通道记录信号的数据,对于这两个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来说,每转两周,一条磁迹的数据基本同时地记录到磁带上(见图6B)。
其次,将描述
Figure C9610047100265
倍带速的记录方式(8.33Mbps记录方式)。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以9000转/分的转速驱动旋转磁鼓25。然而,磁带走带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的
Figure C9610047100271
如果旋转磁鼓25每转一周,数据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记录,则因磁带走带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下的 使旋转磁头26a和26b将重写到以前记录的数据上。因此,在
Figure C9610047100273
倍带速的记录方式下,如图8c所示,旋转磁头26a和26b记录两个通道的记录信号,对于这两个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来说,旋转磁鼓25每转三周,一条磁迹的数据基本同时地记录到磁带上(见图6B)。
其次,将描述
Figure C9610047100274
倍带速的记录方式(6.25Mbps记录方式)。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以9000转/分的转速驱动旋转磁鼓25。然而,磁带走带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的
Figure C9610047100275
如果旋转磁鼓25每转一周,数据以与标准记录方式下相同的方法记录,则因磁带走带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下的
Figure C9610047100276
使旋转磁头26a和26b将重写到以前记录的数据上。因此,在
Figure C9610047100277
倍带速的记录方式下,如图8D所示,旋转磁头26a和26b记录两个通道的记录信号,对于这两个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来说,旋转磁鼓25每转四周,一条磁迹的数据基本同时地记录到磁带上(见图6B)。
其次,将连同图14~20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各记录方式下的记录格式。在下列描述中,以旋转磁头26a记录的磁迹称为A磁迹,以旋转磁头26b记录的磁迹称为B磁迹。图15中,T1标出以通道A的旋转磁头26a记录的第一磁迹。T2标出以通道B的旋转磁头26b记录的第二磁迹。T3标出以通道A的旋转磁头26a记录的第三磁迹。T4标出以通道B的旋转磁头26b记录的第四磁迹。在第一实施例中,以包括第一到第四磁迹的四条磁迹为单位(磁迹格式),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图15中磁迹下所示f0、f1和f2表示作为重放期间用于跟踪控制的基准信号记录磁带上导频信号的种类。在第一实施例中,把正常重放数据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由135个同步块构成的视频区内,不包括视频区内C2校验码和VAUX数据的记录区。
参看图15,A0~A4标出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在磁带上的位置。每一个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A0~A4)的长度为5个同步块。在每一个A磁迹(T1和T3)上规定了5个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把同一数据记录到标以同一标号的区内。
B0标出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在磁带上的位置。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的长度为25个同步块。把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规定到磁迹T2的一个位置上,如图所示。
分配给数据记录区的同步块的个数,以图14所示数据为基础来决定。正如从图14可见的那样,在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从一条磁迹可以得到62个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24个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6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12个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06个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因此,B0区应不多于62个同步块)。在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每条磁迹可以得到10.9个同步块(因此,A0~A4区中的每一个应不多于10.9个同步块)。图15示出,对于相应的特殊重放速度,数据在磁带上的是怎样配置的(根据第一实施例,如图20所示,在以17倍带速重放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以16.5倍带速重放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和以18倍带速重放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期间内,只执行走带控制,不执行相位控制。在分配数据记录区时,没有计入在这些记录方式下得到的同步块的个数。当说明重放系统时,将详述怎样得到在相应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
通过重复记录图15所示的磁迹格式,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下面,将描述对相应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
图16示出第一实施例对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根据第一实施例,当数据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利用B0区内的信息,执行4倍带速的重放。在18倍带速快速重放方式下,再生A0~A4区内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如图20所示,对两种磁迹格式在B0区内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信息。在A0~A4区内,对9条的磁迹格式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信息。换句话说,至于B0区内的数据,是以8条磁迹为周期把相同的数据记录两次。至于A0~A4区内的数据,是以36条磁迹为周期把相同的数据记录18次。图16中,在A0~A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当数据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以后将讨论的伺服系统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的相位,以便实现快速重放。A0~A4区内的数据也可以在8.5倍带速下再生。在此情况下,伺服系统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见图20)。
同样,图17示出第一实施例对1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数据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利用B0区内的信息,进行4倍带速的重放。利用A0~A4区内的信息,进行17倍带速的重放。如图20所示,在不同磁迹之间,在B0区内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不同。在A0~A4区内,对8.5条的磁迹格式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因此,至于B0区,是以4条磁迹为周期记录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0~A4区,是以34条磁迹为周期把相同的数据重复记录17次。图17中,在A0~A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当数据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以下将讨论的伺服系统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的相位,以便实现4倍带速的重放。对于17倍带速的重放,伺服系统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见图20)。
图18示出第一实施例对8.33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数据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利用B0区内的信息,进行6倍带速的重放;利用A0~A4区内的信息,进行16.5倍带速的重放。如图20所示,在不同磁迹之间,在B0区内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不同。在A0~A4区内,对5.5条的磁迹格式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因此,至于B0区,是以4条磁迹为周期记录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如图18所示。至于A0~A4区,是以22条磁迹为周期把相同的数据重复记录11次。图18中,在A0~A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当数据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以下将讨论的伺服系统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的相位,以便实现6倍带速的快速重放。对于16.5倍带速的重放,伺服系统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见图20)。
图19示出第一实施例对6.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数据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利用B0区内的信息,进行8倍带速的重放;利用A0~A4区内的信息,进行18倍带速的重放。如图20所示,在不同磁迹之间,在B0区内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不同;在A0~A4区内,对4.5条的磁迹格式重复地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因此,至于B0区,暂以4条磁迹为周期记录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0~A4区,是以18条磁迹为周期把相同的数据重复记录9次。图19中,在A0~A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顺便说一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任一记录方式下,在A0~A4区内,记录着10个传送分组的特殊重放数据)。
当数据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以下将讨论的伺服系统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的相位,以便实现8倍带速的重放。对于18倍带速的重放,伺服系统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快速重放方式的操作,以后,将连同重放系统详细加以描述(见图20)。
根据图15所示一条磁迹格式的数据配置(记录格式),当数据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时,旋转磁头26a和26b以4倍和18倍带速在磁带上扫描ITI区和子码区(以下,将描述其细节)。基于导频信号f0、f1和f2,在特殊重放方式下,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上。此外,可以从子码区再生包括时间信息、音乐项目号信息的附加信息。在为了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而进行17倍带速重放的期间内,在为了再生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而进行16.5倍带速重放的期间内,或者在为了再生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而进行18倍带速重放的期间内,可以再生记录在子码区内的数据。
其次,将利用图1~20,描述记录系统的操作。把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送到头部分析器10、第一存储器13和速率识别电路18上。头部分析器10从输入传送分组检出传送头部,分析传送头部,从传送分组把节目相关表(PAT)和节目变换表(PMT)分离出来,检出要在数字VTR中记录的节目ID(PID)。把PID信息送到第一存储器13和速率识别电路18上。
基于已检出的PID,头部分析器10提取包括表示要记录的节目的视频数据的传送分组。接着,头部分析器10分析传送分组中的数据;提取头部信息,例如:序列头部、图像头部和片头部;并且,基于头部信息,从传送分组提取内图像数据。同时,把附加到内图像数据上的各种头部信息和附加到头部信息上的附加信息,也提取出来。
序列头部是在作为视频信号的比特流中提供的头部信息,序列头部包括指示是MPEG1还是MPEG2的识别信息、图像的宽高比和图像的传输速率。图像头部是附加到每一帧或每一场的起点上、指示每一帧的起点的头部。此外,附加了表示编码方式的方式信号和一个量化表。根据MPEG2,传送一个数据帧,把一帧(场)的画面分割成多个片,然后,加以传送。因此,片头部指示每一片的起点(关于头部的细节,请参看MPEG2的建议草案)。
把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头部信息和伴随着的附加信息(例如,量化表信息)送到并-串变换器11、第一存储器13、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和速率识别电路18上。把头部分析器10提取的内图像数据送到并-串变换器11上。
速率识别电路18基于从头部分析器10传送过来的要记录节目的PID,从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中提取要记录节目的传送分组。分析在所提取的传送分组中附加到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有关视频及音频数据的数字数据上的头部信息,以便检出数据的传输速率。接着,把要记录节目的数据的记录数据速率送到记录数据控制器19上。在头部分析器10对视频数据进行头部分析的同时,可以把视频数据的传输速率单独地检出来。
把速率识别电路18所检出表示节目的数据的记录数据速率送到记录数据控制器19。参看图4,描述记录数据控制器19的操作。把通过输入端子50接收的记录数据速率送到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接着,从上述四种记录方式当中选择对记录该节目来说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例如,当节目的记录数据速率为5.5Mbps时,选择6.25Mbps记录方式。当数据速率为9.0Mbps时,选择12.5Mbps记录方式。
把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的输出送到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57和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产生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所需要的基准信号、走带速度信息、磁迹识别信号(例如,磁迹号、以4条磁迹为周期记录的导频信号的频率)。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任一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的转速约为9000转/分。响应于记录方式信号,特殊重放数据编码并设定电路57把有关要在B0区和A0~A4区内(见图15)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输出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上。
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在所选记录方式和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送来,并且,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的基础上,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以下,将描述其细节。
在并-串变换器11中,对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内图像数据(下文中,称为内帧。下面的描述涉及逐帧记录已编码数据的情况)进行并-串变换,成为一比特的比特流。把内帧比特流(它是一比特的串行数据)送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上。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的操作将连同图2加以描述。根据MPEG2的图像压缩,对信号以8行×8个像素的块(下文中,称为DCT块)为单位,进行离散余弦变换(下文中,称为DCT);把从DCT形成的数据(DCT系数)量化;利用锯齿波扫描,从该信号功率谱所集中的信号低频分量开始、顺序读出所形成的DCT系数;接着,执行游程长度编码,其中,把“0”游程编码。对已游程长度编码的数据进行两维可变长编码,借此,降低传输数据的速率。
把表示内图像,并且,通过输入端子35接收的串行数据送到可变长解码器4、数据提取器6a和数据提取器6b上。可变长解码器4把输入比特流解码。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可变长解码期间内,并未把输入比特流完全解码(当然,可以全面执行可变长解码),只是检出并输出可变长码字的游程长度和码长。这使电路的尺寸减小。计数器5计数在一个已在游程长度的基础上解码的DCT块中DCT系数的个数,并且,把计数值输出到数据提取器6a和6b上。
基于通过输入端子36、从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57输出的,有关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要传送出去的DCT系数的个数)(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把要记录在B0区内的信号称为4倍带速重放数据。同样,为了方便起见,把要记录在A0~A4区内的信号称为18倍带速重放数据);和从计数器5传送过来的计数值,数据提取器6a提取构成要传送出去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可变长代码字。为了确定提取数据的时序,把从计数器5传送过来的已解码DCT系数的个数、与通过输入端子36接收的编码量控制信息加以比较。这样进行控制,即,使可变长代码字一直传送到DCT系数的个数到达编码量控制信息时。在从可变长解码器4传送过来的编码长度信息的基础上,检出可变长代码字之间的边界。
类似地,数据提取器6b在有关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和从计数器5及可变长解码器4传送过来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构成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可变长代码字。EOB附加电路7a和7b把EOB码附加到所提取数据的每一个DCT块的终点上,接着,把所形成的数据通过输出端子37a和37b输出。可变长解码器4检出每一个DCT块的起点,将其送到计数器5和数据提取器6a及6b上。
在从一种记录方式到另一种记录方式、或者从一个速度倍数到另一个速度倍数时,已提取了数据的DCT系数的个数可以相同或不同。当从一种记录方式到另一种记录方式、或者从一个速度倍数到另一个速度倍数所提取DCT系数的个数不同时,在特殊重放传送分组中要记录的DCT块的个数就不同。如上所述,可以记录特殊重放数据的区的个数是有限的。如果对于每一种特殊重放速度,每一个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是由相同个数的同步块构成的,那么,当所记录每个DCT块的DCT系数的个数增多时,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将随之增多,因而使得在快速重放期间内、快速重放图像数据的修改周期(下文中,称为更新周期)变长。重放图像的质量随所记录每个DCT块DCT系数的个数的增多而提高。与此相反,当所记录每个DCT块的DCT系数的个数减少时,对于一帧的、每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量减少,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减少,使快速重放的更新周期变短。因为所记录DCT系数的个数减少了,所以,重放图像的质量变差。记录方式、对每一种记录方式或每一个速度倍数要提取数据的数量,通过更新周期的长度与图像质量之间的折衷来确定。
把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传送过来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分别送到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和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上。在不同的重放速度之间(4倍和18倍带速),后继的处理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只描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产生。下面,将参看图3描述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的操作。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根据头部分析器10馈送过来的传送头部信息和各种头部信息(包括附加信息)、以及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传送过来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产生4倍带速重放传送分组。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修正通过输入端子40接收的传送头部信息。具体地说,在来自头部分析电路10的内信息的基础上,重写指示传送分组连续性、并且,常驻于运载着内图像的传送分组的传送头部中的头部信息。头部附加电路43把表示序列头部、图像头部、片头部等的头部信息,以及解码特殊重放数据所需要的、并且,包括在头部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标志、量化表信息等),附加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产生的特殊重放的比特流上。
在组装电路44中,把已附加了头部信息的特殊重放数据串-并变换成为一个字节包括8个比特的数据。把通过串-并变换得到的数据分割成184个字节的单元,借此,构成传送分组的数据部分。在串-并变换期间内,在每一个头部信息之前插入“0”数据,以致把每一个头部信息装配到4个字节中,正如MPEG2建议中所规定的那样(每一个头部信息由32个比特构成,并且,当产生传送分组时,必须把传送分组的头部装配到传送分组的4个字节中)。具体地说,当头部信息扩展到5个字节时,在头部之前插入“0”信息,将使头部信息装配到4个字节中。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传送过来的传送头部信息附加到由组装电路44构成的、长度为184个字节的传送分组数据上。接着,把所形成的数据输出。根据从组装电路44传送过来的时序信号,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读出头部信息。把由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产生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输出到第二存储器16。
对如何形成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传送分组,已经作了描述。这同样可用于18倍带速的重放数据。把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传送过来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送到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在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中,头部附加电路43根据从头部分析器10传送过来的头部信息,把头部和附加信息附加上去,此后,如上所述,组装电路44执行串-并变换,以便构成传送分组的数据部分。然后,传送头部附加电路45把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传送过来的已修正传送头部附加上去。最后,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输出到第三存储器17上。
把从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和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传送过来的特殊重放传送分组,分别送到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上。这时,在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中,根据从记录数据控制器19传送过来的编码量信息,把存储空间分配给构成一帧的特殊重放数据。在第二和第三存储器16和17中,把输入数据以传送分组形式存储到存储空间内。这样,构成了组成一帧(或一场)的特殊重放数据。
响应于从数据合成器20传送过来的数据请求信号,以两个特殊重放传送分组为单位,读出分别在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中构成的组成一帧的特殊重放数据,然后,将其变换成图13B所示的5个同步块的数据,并把特殊重放数据送到数据合成器20上。这时,把头部信息H1和H2附加上去,如图13B所示。
把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送到第一存储器13上,并将其存储到那里。响应于从数据合成器20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数据请求信号),从第一存储器13读出输入数据。这时,把以两个传送分组为单位馈送过来的数据,变换成图13B所示对5个同步块的数据。当从第一存储器13输出同步块数据时,以与特殊重放数据相同的方法,把头部信息H1和H2附加上去。
数据合成器20响应于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产生记录数据格式。下面,将描述用来产生记录数据格式的操作。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响应于从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送来的记录方式,把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和磁迹识别信号及用来识别一组四条磁迹之一的磁迹号送到数据合成器20上。数据合成器20基于数据重复的次数,设定对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中每一种的重复次数。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在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输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和记录方式的基础上,把数据产生起始信号输出到数据合成器20和纠错编码器22中的每一个上。图9A~9M示出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在各种记录方式下控制信号的波形。
图9A示出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送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图9B示出对25Mbps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C示出在25Mbps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实际上,送到记录放大器24b上的记录时序信号滞后于送到记录放大器24a上的记录时序信号的时间相应于旋转磁头之间的距离,一般约为5个同步块)。图9D示出在25Mbps记录方式下,相应通道的数据记录时序。如图所示,在25Mbps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一周,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E示出对12.5Mbps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F示出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G示出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相应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两周,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H示出对8.33Mbps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I示出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J示出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相应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三周,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K示出对6.25Mbps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L示出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M示出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相应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四周,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实际上,如上所述,送到记录放大器24b上的记录时序信号滞后于送到记录放大器24a上的记录时序信号的时间相应于旋转磁头之间的距离(一般,约为5个同步块)]。
数据合成器20根据控制信号,产生记录数据格式。首先,当数据产生起始信号输入时,在紧接着就记录的磁迹的磁迹号和在一种磁迹格式中的磁迹识别号的基础上,设定要记录在每一个通道的磁迹上的特殊重放数据的类型和记录特殊重放数据的区。这时,在每一种速度下检查要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如果特殊重放数据已经重复记录了给定的次数,则输出指示应该从包括特殊重放数据的存储器中读出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
具体地说,当18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25Mbps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18次时,把指示应该输出总计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送到第三存储器17上。把从第三存储器17读出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25个同步块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存储器里。同样,当4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25Mbps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两次时,把指示应该输出总计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送到第二存储器16。把从第二存储器16读出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25个同步块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存储器里。当重复的次数不大于给定次数时,利用对每一种速度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的特殊重放数据,来产生记录数据。这同样可用于其它记录方式下。然而,对每一种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
当完成了对每一种特殊重放数据重复次数的检查时,根据磁迹识别信号设定在一条磁迹上的数据配置。磁迹识别信号是用来识别图15所示磁迹T1~T4的识别信号。在第一实施例中,数据基本上同时地记录在两条磁迹上。因此,磁迹识别信号指示磁迹T1~T3中的任一条。首先,设定在由旋转磁头26a记录的一条磁迹上的数据配置。当设定在磁迹上的数据配置时,以同步块为单位,从第一存储器13和数据合成器20读出对每一种带速的特殊重放数据,这样,产生对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然后,将其存储到第四存储器21中。当产生完要利用旋转磁头26a记录的、对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时,以相同方法产生要利用旋转磁头26b记录的对一条磁迹的数据。
把已由数据合成器20产生的、对两条磁迹的记录数据暂时存储到第四存储器21中。然后,由纠错编码器22产生遵循SD标准的纠错码,并将其附加到存储在第四存储器21中每一个记录通道的记录数据上。纠错编码器22(见图10A和10B)把读出控制信号输出到第四存储器21上,使得响应于从记录时序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基本上将同时读出对于两条磁迹的、并且,具有附加了纠错码的数据。响应于读出控制信号,从第四存储器21读出对每一个通道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这时,产生了遵循SD标准的磁迹格式。特别是,为了允许附加同步信号和ID信号,在同步块之间插入长度为5个字节的间隔。而且,保留了ITI区和子码区,并且,在数据之间插入了给定的间隔。然后,输出已重新排序的数据。把第四存储器21的输出送到数字调制器23a和23b上。
数字调制器23a和23b把同步信号和ID信号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的起点上。在第一实施例中,把指示记录方式的识别信号作为ID信号记录下来。对附加了ID信号的数据进行数字调制,并将其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在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磁迹识别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调制。把馈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已调数字数据放大,并且,借助于旋转磁头26a和26b将其记录到磁带上。
接着,将描述伺服系统的操作。把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送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输出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
类似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记录方式和从主导轴马达30输出的、有关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有关磁带的走带速度信息)控制主导轴马达30。对相应记录方式的磁带走带速度示于图7。即,如果假定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走带速度为1;则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431
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432
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走带速度为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在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和有关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的基础上,输出用于驱动主导轴马达30的驱动电压,以便根据特定记录方式,把走带速度设定成上述那样。把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上。
接着,将对用来从根据上述记录格式记录着数据的磁带上再生数据的数字VTR重放系统的配置加以描述。图21为示出本实施例重放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标以与图1中相同标号的部件具有相同配置和操作。图21中,标号60a和60b标出重放放大器。61a和61b标出数字解调器。62标出第五存储器。63标出用来利用C1和C2校验码,校正或检出重放数字信号中误差的纠错解码器。64标出用来对正常重放存储重放数字信号的第六存储器。65标出用来存储特殊重放数据的第七存储器。66标出用来根据从以下将描述的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选择信号,选择第6存储器64的输出或第7存储器65的输出的开关。67标出用来从已数字解调的重放数字信号中检出用来记录数据的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检出器。68标出用来在通过输入端子69接收的方式信号和已检出的记录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用来控制鼓马达28和主导轴马达30的基准信号,并且,把选择信号输出到开关66上的重放系统控制器。69标出输入端子,通过该端子输入方式信号。70标出输出端子。
在描述重放系统的操作以前,将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利用4倍带速重放数据(在B区中记录的数据)快速重放的数字VTR的操作。利用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示于图20,其中,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26a及26b的相位。
图22示出当以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B的磁迹上。如前所述,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两个记录区内)。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22所示。当以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22所示,旋转磁头26b可从子码区再生数据。而且,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内。
图23示出当以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在各种磁迹格式之间是不同的。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23所示。
图24示出当以6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在各种磁迹格式之间是不同的。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24所示。
图25示出当以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在各种磁迹格式之间是不同的。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25所示。
其次,将参看图26~29,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用来执行利用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A0~A4区内的数据)的快速重放的数字VTR的操作。在利用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中,如图20所示,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26a及26b的相位。当再生在其它任何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图26示出当以1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A的磁迹上。如前所述,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18条磁迹上)。可以再生全部18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26所示。当以1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26所示,旋转磁头26a可从子码区再生数据。而且,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内。
下面,将描述用来再生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操作。图30A~30G示出当以快速重放方式(从A0~A4区)从磁带上再生在12.5Mbps、8.33Mbps和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的输出图。图30A示出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图30B示出当以17倍带速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重放信号的输出图。图30C示出当以16.5倍带速再生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重放信号的输出图。图30D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重放信号的输出图。
图30E示出当以17倍带速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通过把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的对旋转磁鼓25旋转两周的重放信号合成而产生的数据。图30F示出当以16.5倍带速再生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通过把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的对旋转磁鼓25旋转两周的重放信号合成而产生的数据。图30G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通过把从旋转磁头26a传送过来的对旋转磁鼓25旋转两周的重放信号合成而产生的数据。正如将从图30E~30G可以看出的那样,如果把磁带的走带速度设定成上述那样,就可以通过把在任一记录方式下记录的、并且,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26a获得的数据合成,再生对一条磁迹上全部同步块地址的数据(要再生的数据没有相同的磁迹地址)。
一般,为了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应该把走带速度设定为±(2*N+1)倍带速。然而,如前所述,当产生特殊重放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到磁带上的预定区域内时,如果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磁迹的条数)为M(条磁迹),(则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格式,M等于17。对于4倍带速重放数据,M等于1),因为特殊重放数据是通过把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26a获得的数据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应该这样来确定N值,使下列条件被满足2*(2*N+1)≤M*2。条件(2*N+1)意味着,旋转磁头26a所扫描一条轨迹的方位角与旋转磁鼓旋转一周以前该旋转磁头26a所扫描轨迹的方位角相反。因此,能够再生由于方位角效应在以前扫描周期内没有再生的数据(见图27)。N标出正整数。
类似地,为了再生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应该把走带速度设定为 ± ( 3 * N + 3 2 ) 倍带速。然而,如前所述,当产生特殊重放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到磁带上的预定区域内时,如果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磁迹的条数)为M(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格式,M等于11),因为特殊重放数据是通过把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26a获得的数据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应该这样来确定N值,即,使下列条件 2 * ( 3 * N + 3 2 ) ≤ M * 3 被满足。条件 ( 3 * N + 3 2 ) 意味着,旋转磁头26a所扫描一条轨迹的方位角,与旋转磁鼓旋转一周以前该旋转磁头26a所扫描轨迹的方位角相反(见图28)。N标为正整数。
类似地,为了再生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应该把走带速度设定为±(4*N+2)倍带速。然而,如前所述,当产生特殊重放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到磁带上的预定区域内时,如果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磁迹的条数)为M(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格式,M等于9),因为特殊重放数据是通过把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26a获得的数据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应该这样来确定N值,即,使下列条件2*(4*N+2)≤M*4被满足。条件(4*N+2)意味着,旋转磁头26a所扫描一条轨迹的方位角,与旋转磁鼓旋转一周以前该旋转磁头26a所扫描轨迹的方位角相反(见图29)。N标出正整数。
一般,根据磁带以标准方式走带速度的
Figure C9610047100483
(k为不小于1的整数)送进,并且,旋转磁鼓每旋转k周在磁带上记录数据一次的系统,当执行快速重放,但只进行速度控制时,应该把走带速度设定为 ± k * ( N + 1 2 ) 倍带速。然而,如前所述,当产生特殊重放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到磁带上的预定区域内时,如果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磁迹的条数)为M,因为特殊重放数据是通过把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获得的数据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应该这样来确定N值,即,使下列条件 2 * [ k * ( N + 1 2 ) ] ≤ M * k 被满足。条件 k * ( N + 1 2 ) 意味着,旋转磁头26所扫描一条轨迹的方位角,与旋转磁鼓旋转一周以前该旋转磁头所扫描轨迹的方位角相反。这里,N标出一个整数。
考虑到上面所描述的内容,将描述再生在12.5、8.33或6.25Mbps记录方式(把数据记录到A0~A4区内)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图27示出当以17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20所示,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下,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不控制旋转磁鼓25的相位。如图所示,当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把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以8.5条磁迹格式为周期的A0~A4区内。当使磁带以17倍带速走带时,获得图30B所示的重放信号。图30E示出通过把图30B中描绘的、在旋转磁鼓25旋转两周期间内所获得的重放信号合成而产生的合成信号。正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假定可以获得不小于-6dB的数据,就能够再生对全部同步块的数据。这意味着,可以再生在A0~A4区中记录的全部数据。图28和图30C及30F示出8.33Mbps记录方式的情况(16.5倍重放速度),图29和图30D及30G示出6.25Mbps记录方式的情况(18倍重放速度)。如图所示,在任一情况下,可以再生在A0~A4区内记录的全部数据(同步块)。
当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可以把快速重放时的跟踪加到ITI区上。然而,例如,对于18倍带速重放,可以在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之一或者在多个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内,检出和控制旋转磁头的跟踪相位。对于4倍带速重放,可以在相邻磁迹A的给定位置上检出和控制旋转磁头26a的跟踪相位。而且,可以这样来安排,即,使得在ITI区内进行跟踪相位的粗调整,在特殊重放区内进行细调整。特别是,在兼容重放(借助于与用于记录的设备兼容的设备的重放)中,这种跟踪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接着,将描述在正常重放方式下重放系统的操作。把利用在磁鼓25上的旋转磁头26a和26b从磁带上再生的信号,利用重放放大器60a和60b放大,然后,将其送到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上。把重放放大器60a的输出还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上。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输入重放数据中的数据,将其变换成重放数字数据,然后,将其数字解调。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数据起点上的ID信号。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数字解调了的重放数字数据送到第5存储器62上。在第5存储器62中,把对一条磁迹的重放数字数据集中起来,构成图10A和10B所示的纠错代码块。当图10A和10B所示纠错代码块的构成结束时,纠错解码器63利用C1校验码和C2校验码,校正或检出重放期间出现的误差。
从第5存储器62读出已利用纠错解码器63校正了误差的重放数字数据,将其送到第6存储器64和第7存储器65。这时,把从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送到第7存储器65,同时,把对正常重放的重放数字数据送到第6存储器64。
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的ID信号送到记录方式检出器67。记录方式检出器67根据再生的ID信号,识别用来记录数据的记录方式。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通过输入端子69接收的方式信号的基础上,识别对数字VTR设定的重放方式。当输入方式信号指示为正常重放方式时,重放系统控制器68根据从ID信号分离出来的记录方式的识别结果,把对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对正常重放,开关66根据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选择信息,选择第6存储器64的输出。在数据读出期间内,根据图13B所示的同步块格式,从存储在第6存储器64中的正常重放数据内删除头部信息H1和H2,借此,恢复传送分组,然后,将其送到开关66。这样,通过开关66提供从第6存储器64传送过来的正常重放数据,并通过输出端子7D将其输出。
接下来,将描述在正常重放方式下伺服系统的操作。重放系统控制器68根据从记录方式检出器67传送过来的已检出记录方式,把对主导轴马达30的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并且,根据已检出的记录方式,输出指示是否应该控制旋转磁鼓25的相位的信号(不用说,当以正常重放方式再生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相位控制是需要的)。把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对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传送过来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在重放期间内,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磁带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a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和从主导轴马达30输出的、有关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有关磁带的走带速度信息)来控制主导轴马达。对相应记录方式的磁带走带速度示于图7。即,假定对25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为1;则对12.5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521
对8.33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为 对6.25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为 在正常重放方式下,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使得走带速度对特定记录方式将为上述值。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还通过基于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和在ITI区内记录的ATF信息,检出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执行相位控制。有关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被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接下来,将描述对快速重放的操作。把利用在磁鼓25上的旋转磁头26a和26b从磁带上断续再生的信号,利用重放放大器60a和60b放大,并将其送到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上。把重放放大器60a和60b的输出还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输入重放信号中的数据,将其变换成重放数字数据,然后,将其数字解调。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起点上的ID信号。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数字解调了的重放数字数据送到第5存储器62。在例如如图30B~30D所示的快速重放方式下,利用旋转磁头26a和26b从每一条磁迹上断续地再生数据。因此,不可能对一条磁迹收集数据,也不可能构成如图10A和10B所示的纠错代码块。因此,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不执行利用C2校验码的纠错。
当把数据送到第5存储器62时,检查从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传送过来的ID信号,以便识别快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并且,把特殊重放数据单独地、暂时存储到第5存储器62中。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再生在B0区内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方式下,利用从重放放大器60b和数字解调器61b传送过来的数据,来执行各种控制。在再生在A0~A4区内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方式下,利用从重放放大器60a和数字解调器61a传送过来的数据,来执行各种控制。
在纠错解码器63上,把利用C1校验码的误差校正加到以一个同步块为单位存储在第5存储器62中的特殊重放数据上,以便校正和检出在快速重放期间已经出现的误差。从第5存储器62连续读出已利用纠错解码器63校正了误差的数据,将其送到第7存储器65。第5存储器62的输出还被送到第6存储器64。然而,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不写入数据。
根据从ID信息中提取出来的磁迹号和同步块号、以及附加到图13A和13B所示输入特殊重放数据上的头部信息H1和H2,把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存储到第7存储器65内预定的地址上。在从记录方式检出器67传送过来的记录方式信号的基础上,决定在用来存储一帧特殊重放数据的第7存储器65中的存储区。在数据读出期间内,以5个同步块为单位读出根据图13B所示同步块格式存储到第7存储器65中的特殊重放数据,甚至是在把头部信息H1和H2删除以后,把特殊重放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送到开关66。从第7存储器65传送过来的特殊重放数据,经过开关66、通过输出端子7D输出。
接下来,将描述在快速重放期间内,伺服系统的操作。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的ID信号送到记录方式检出器67。记录方式检出器67在已再生ID信号的基础上,检出数据的记录方式。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通过输入端子69接收的方式信号的基础上,识别对数字VTR设定的重放方式。当输入方式信号指示为快速重放方式时,重放系统控制器68把指示应该选择第7存储器65的输出的控制信号送到开关66,把各种控制信号输出到伺服系统。
下面,将描述在利用在B0区内存储的数据的快速重放期间内、用来控制伺服系统的方法。如前所述,在利用不论在哪种记录方式下在B0区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中,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提取的、已识别的记录方式的基础上,把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上,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送来的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上。在重放期间内,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在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b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从主导轴马达30送来的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磁带走带速度信息)的基础上,控制主导轴马达。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从鼓马达控制器27传送过来的、旋转磁鼓旋转相位的基础上,通过使磁带上B0区中心的重放输出为最大的跟踪控制,而实现相位控制。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遵循走带速度信息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并以上述方法控制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为了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在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扫描ITI区。通过利用在ITI区内记录的ATF信息、检出旋转相位,可以进行相位控制。把主导轴马达30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上。
接下来,将描述在从磁带上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18倍带速快速重放期间内,伺服系统的操作。描述将包括在从A0~A4区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伺服系统的操作。如图26所示,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设置记录数据,使得可以通过检出在ITI区的跟踪相位误差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
为了充分提高在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沿着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如图20所示,在通过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就能执行快速重放的8.5倍带速重放期间内的数据速率,约为在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相位这二者的方式下数据速率之半。特别是,在具有高记录数据速率的标准记录方式下,假定了每帧的内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大于具有其它数据速率者。即,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快速重放数据的数据速率必须充分大于在其它记录方式下的。为此,第一实施例采用这样的记录格式,根据该格式至少是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沿着快速重放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来设置对快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
接下来,将描述在利用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期间内,用来控制伺服系统的方法。如前所述,在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因此,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提取的记录方式识别结果的基础上,把对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上,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送来的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28,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在重放期间内,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a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从主导轴马达30传送过来的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磁带走带速度信息),控制主导轴马达。在第一实施例中,在25Mbps记录方式下的相位控制中,根据从鼓马达控制器27传送过来的旋转磁鼓的旋转相位信息,检出磁带上的ITI区,把ITI区上的跟踪状态取样,然后,检出跟踪相位误差。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走带速度信息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并以上述方法检出和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把主导轴马达30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接下来,将描述在利用从磁带上再生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期间内,伺服系统的操作。图27~29示出在相应记录方式下,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在快速重放已经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下记录在A0~A4区内的数据时,不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如前所述,通过利用在旋转磁头26a的两个扫描周期内获得的数据,来实现把特殊重放数据合成的方式,见图30A~30G)。
下面,将描述在利用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期间内控制伺服系统的方法。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分离的记录方式识别结果的基础上,把对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并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送来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28,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上。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基准信号、和从主导轴马达30传送过来的有关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磁带走带速度信息),控制主导轴马达30。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基准信号可能与用来控制鼓马达28的信号相同。利用该基准信号决定用来控制磁带走带速度的走带速度。把有关主导轴马达30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上。
因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数字VTR具有上述配置,所以,可以根据同一记录格式(磁迹格式)记录具有不同记录速率的信号。因此,可以以多种记录速率有效地记录输入数据,而不必扩大或使记录系统的电路复杂化。而且,对相应的快速重放速度,可以把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设定得足够高,并能改善快速重放时重放图像的质量。因为每一种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所以,可以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并能提高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还能改善在快速重放期间再生的图像质量。
当在快速重放期间内,再生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前所述,可以简化伺服系统的操作(例如,在再生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中,可以控制跟踪,使得对任一种记录方式在B0区的重放输出为最大。当在快速重放中,执行从A0~A4区的快速重放时,对全部不是25Mbps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只执行磁带的走带控制)。因为在各种记录方式间,共同采用同一种磁迹格式,所以,可以按比例显著地减小重放系统的电路。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充分提高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沿着旋转磁头26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在具有高记录速率的标准记录方式下,预期每一帧的内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大于在其它记录方式下的。即,必须使得在标准记录方式下快速重放期间内重放数据的速率充分大于在其它记录方式下的,以便确保在快速重放时的重放图像质量。因此,第1实施例中,至少是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沿着在快速重放期间旋转磁头26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这使得能够以最高效率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能够提高快速重放时的速率,还能够改善快速重放时的重放图像质量。
在用来以标准方式的
Figure C9610047100591
(k为不小于1的整数)倍的走带速度,每旋转k周在磁带上记录一次数据的数字VTR系统中,当如前所述通过只控制速度执行快速重放时,应该把走带速度设定为 ± k * ( N + 1 2 ) 倍带速。然而,如前所述,当产生特殊重放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到磁带上的预定区域内时,因为特殊重放数据是通过把在两个扫描周期内利用旋转磁头获得的数据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应该这样来确定N值,即,使下列条件 2 * [ k * ( N + 1 2 ) ] ≤M*k被满足,此处,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磁迹的条数)为M。条件 k * ( N + 1 2 ) 意味着,在旋转磁鼓旋转一周以后,旋转磁头扫描一条方位角相反的轨迹。如前所述,条件 2 * [ k * ( N + 1 2 ) ] 根据重复的次数与最大走带速度之间关系,连同现有技术一起决定。顺便说一说,N标为一个正整数。
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旋转磁鼓25在以任一记录方式下特殊重放期间内,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然而,这不应该作为一种限制。在特殊重放方式下,为了使旋转磁头26a和26b的速度与磁带速度互相匹配,可使磁鼓的转速稍有改变。甚至是在此情况下,当把磁带的走带速度大致设定为 ± k * ( N + 1 2 ) 倍带速时,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具体地说,当把磁鼓的转速设定为
Figure C9610047100602
倍转速,把走带速度大致设定为 r + R R * k * ( N + 1 2 ) 倍带速时,在此条件下,旋转磁头26a扫描图27~30所示轨迹,可以获得上述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只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来执行快速重放,使得快速重放的速度可能有少量偏离,如果把走带速度设定为记录带速的 ± k * ( N + 1 2 ) 倍,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12.5Mbps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17倍带速。但是,这并不是强加的限制。只要满足上述条件,走带速度可以是15倍带速、13倍带速或诸如此类等。同样,对于8.33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并不局限于16.5倍带速。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利用13.5倍带速或10.5倍带速之类等,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对于6.25Mbps记录方式,走带速度并不局限于16倍带速。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利用4倍带速或10倍带速之类等。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图15所示记录格式。然而,这并不是强加的限制。在具有用来把从输入数据提取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媒体上预定区域内的记录格式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重放设备、或记录/重放设备(例如,数字VTR或数字视盘机)中,通过改变取决于记录方式的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同时,利用相同的记录格式,可以有效地记录对快速重放的特殊重放数据,并能提高在快速重放中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还能改善快速重放的重放图像质量。
记录数据并不局限于ATV信号或DVB信号。在日本,可以记录根据MPEG2建议而压缩的视频信号、ISOB信号或根据MPEG1建议而压缩的信号。快速重放速度并不局限于图20所示的包括4倍和18倍带速。如果遵循数字信号记录/重放设备所需的重放速度来设定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和快速重放速度,并且,根据相同的磁迹格式来记录输入数据,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为了在以SD标准所阐明的数字VTR中记录以MPEG2建议所阐明的传送分组形式传输的数据,根据第1实施例,把两个传送分组变换成5个同步块。然而,这并不是强加的限制。在形成同步块格式中,可以这样来安排,即把m个输入传送分组变换成n个同步块(m和n表示正整数)。当把通过变换而获得的同步块格式的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时,如果这样来配置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格式,把数据的n个同步块排列到同一磁迹上,就可以把传送分组形式下的数据有效地变换成同步块格式。因为数据的n个同步块在同一条磁迹内完成,所以,当把同步块格式下的数据变换成传送分组中的数据时,通过利用磁迹信息(例如,磁迹识别信号)和同步块号,可以很容易地把n种同步块格式的各个组互相分开。而且,不需要记录n个同步块的识别信息,可以有效地利用数据记录区。而且,一个同步块的长度并不局限于图11所示。
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的位置和这些区的个数,并不局限于前述。磁迹周期的长度并不局限于4。在第一实施例中,把用来再生在25Mbps记录方式(标准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带速设定为4倍带速或18倍带速。这并不是强加的限制。当把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设置在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扫描轨迹上时,可以获得与其它倍数速度相同的效果。当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格式,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可以把较高的快速重放速度设定为8.5倍带速,于是,可以通过只控制走带速度来执行快速重放。
在第一实施例中,把25Mbps记录方式认为是标准记录方式。换句话说,可以把50Mbps记录方式或12.5Mbps记录方式认为是标准记录方式,但是,如果对各种记录方式共同采用同一磁迹格式,并且,只有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就可以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可以满意地改善在相应重放方式下快速重放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第一实施例中,对具有4种记录方式(即,如图7所示,标准的、 倍、 倍和 倍记录方式)的数字VTR进行了描述。利用只具有2或3种上述记录方式的数字VTR或视盘机,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记录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四种记录方式。当在数字信号记录/重放设备中,在重放期间内,把记录媒体的移动速度(在数字视盘机的情况下,为磁头移动速度)控制在上述速度下[即,基本上为 ± k * ( N + 1 2 ) 倍带速,或者,基本上为 ± r + R R * k * ( N + 1 2 ) 倍带速],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中,数字VTR的记录系统具有与图1~5所示相同的配置,并且,可以不加改变地应用第一实施例中记录系统的描述。参看图6A~15所作的在旋转磁鼓上旋转磁头的位置、多速率比特流的记录方法(在记录方式下,记录比特流的记录方法和时序)、纠错码的编码配置、同步块的配置、遵循用来在一条磁迹上记录数据的SD标准的记录格式和同步块的格式的描述,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例。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把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设计成不仅产生要在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在4倍和18倍带速下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还产生:要在1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在8倍和36倍带速下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要在8.33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在12倍和54倍带速下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和要在6.25Mbps记录方式下记录、在16倍和72倍带速下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
图31示出当通过快速重放从磁带上再生在相应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以相应的快速重放速度可以获得的每条磁迹上同步块的个数。以与图14中相同的方法,图31所示数值指示,当利用具有宽度为10微米的旋转磁头(在SD标准下,磁迹的间距为10微米)执行特殊重放时,以相应重放速度可以再生的每条磁迹上同步块的个数。在每条磁迹(相应于180°)同步块的个数为186个,并且,正如现有技术中那样,获得其输出电平超过-6dB的那部分重放信号的假定下,进行了计算。
在第二实施例中,对每一种记录方式要改变记录格式,以便提高在重放期间内取决于上述四种记录方式的效率。
图15示出,允许以4倍和18倍带速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格式。
将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的记录格式。图32示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图15所示以4条磁迹为周期的数据(一种磁迹格式的数据)在磁带上的配置。图33示出当以4倍带速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图34示出当以18倍带速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的扫描轨迹。
Figure C9610047100641
倍记录方式意味着,再生在这种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其再生速度为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的带速之半。 倍记录方式意味着,再生在这种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其再生速变为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的带速之
Figure C9610047100643
倍记录方式意味着,再生在这种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其再生速度为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的带速之
Figure C9610047100645
如果分别以2倍、3倍、或者4倍设定速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在
Figure C9610047100647
倍记录方式下,或者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则扫描轨迹将与当以该设定速度重放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的扫描轨迹大致相同。
图35示出当以16(4×4)倍带速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图36示出当以72(18×4)倍带速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与当以4倍和18倍带速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的情况(示于图33和34)相比较,如图35和36所示,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扫描轨迹稍有偏离。结果,旋转磁头26a和26b不能通过一条轨迹产生全部快速重放数据。旋转磁头26a和26b的偏离起因于这一事实,磁迹的倾斜角取决于走带速度而改变。
当以快速重放方式再生根据图32所示记录格式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同一个快速重放数据重复记录的次数必须增多,利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迹再生全部重放数据。结果,使重放数据的速率降低。当不增多同一个快速重放数据重复记录的次数时,就需要降低再生全部快速重放数据的设定速度。结果,重放数据速率降低(以后,将描述特殊重放数据的速率)。
在第二实施例中,产生适合于每一种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使得如果数据是在
Figure C9610047100653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则以两倍对标准记录方式的速度;如果数据是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则以3倍对标准记录方式的速度;如果数据是在
Figure C9610047100655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则以4倍对标准记录方式的速度通过一条磁头轨迹再生全部快速重放数据,而不降低根据对标准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记录的数据的重放速率。
其次,将描述对相应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之例。图37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661
倍记录方式的磁迹格式。该磁迹格式允许8(4×2)倍带速重放和36(18×2)倍带速重放。图38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662
倍记录方式的磁迹格式。该磁迹格式允许12(4×3)倍带速重放和54(18×3)倍带速重放。图39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663
倍记录方式的磁迹格式。该磁迹格式允许16(4×4)倍带速重放和72(18×4)倍带速重放。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全部记录方式下,一种磁迹格式由4条磁迹构成,通过重复记录上述磁迹格式,把正常重放数据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在磁迹A与B、磁迹T1~T4、导频信号f0~f2之间的判别,与连同图15所描述的相同。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磁迹间隔为10μm,符合SD标准中的规定。然而,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因为走带速度不同,所以,磁迹的倾斜角不同。
图15中,A0~A4指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每一个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A0~A4)的宽度为5个同步块。如图所示,在每一条A磁迹(T1或T3)上设置了5个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把同一数据记录到标以同一标号(A0~A4)的区内。
类似地,图15中的B0指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B0的宽度为25个同步块。把一个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设置到每一条磁迹T2上,如图所示。
图37中,A20~A24指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671
倍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36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每一个36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A20~A24)的宽度为5个同步块。如图所示,在每一条A磁迹(T1或T3)上设置了5个36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把同一数据记录到标以同一标号(A20~24)的区内。
图37中,B20指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672
倍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B20的宽度为25个同步块。如图所示,在每一条磁迹T2上设置了一个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
图38中,A30~A34指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673
倍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5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的位置。每一个5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A30~A34)的宽度为5个同步块。如图所示,在每一条A磁迹(T1或T3)上设置了5个5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把同一数据记录到标以同一标号(A30~A34中的每一个)的区内。
图38中,B30指示在 倍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12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12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B30的宽度为25个同步块。把一个12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设置到每一条磁迹T2上,如图所示。
图39中,B40指示在 倍记录方式下,用来记录16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区域在磁带上的位置。16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B40的宽度为25个同步块。如图所示,在每一条磁迹T2上设置了一个16倍带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
分配给数据记录区的同步块的个数,以图31所示数据为基础来决定。正如从图31可见的那样,在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从一条磁迹可以得到62个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类似地,在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53.14个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12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50.73个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16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49.6个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从一条磁迹可以得到10.94个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类似地,在36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0.63个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5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0.538个在
Figure C9610047100685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在72倍带速重放期间内,可以得到10.48个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同步块。考虑到上述,图15、37、38和39示出,在为每一种特殊重放速度配置的磁带上数据的配置。
如上所述,通过重复图15所示标准记录方式下的磁迹格式、图37所示
Figure C9610047100687
倍记录方式下的磁迹格式、图38所示 倍记录方式下的磁迹格式、或图39所示 倍记录方式下的磁迹格式,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下面,将描述对相应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
图32示出第二实施例对标准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如图32所示,重复地记录了图15所示的磁迹格式。当数据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在4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图15中B0区内记录的数据;在18倍带速重放方式下,再生A0~A4区内记录的数据。至于B0区,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0~A4区,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因此,至于B0区内的数据,如图32所示,是相同的数据以8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两次,至于A0~A4区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36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18次。在A0~A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图40示出第二实施例对
Figure C9610047100691
倍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如图40所示,重复地记录了图37所示的磁迹格式。当数据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在8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B20区内记录的数据,在36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A20~A24区内记录的数据。如图40所示,至于B20区,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20~A24区,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数据。因此,至于B20区内的数据,如图40所示,是相同的数据以8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两次。至于A20~A24区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36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18次。在A20~A2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2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图41示出第二实施例对
Figure C9610047100693
倍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如图41所示,重复地记录了图38所示的磁迹格式。当数据在
Figure C9610047100701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在12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图38中B30区内记录的数据;在54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A30~A34区内记录的数据。如图41所示,至于B30区,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30~A34区,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数据。因此,至于B30区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8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两次。至于A30~A34区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36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18次。在A30~A3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3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图42示出第二实施例对
Figure C9610047100702
倍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如图42所示,重复地记录了图39所示的磁迹格式。当数据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在16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图39中B40区内记录的数据;在72倍带速的快速重放中,再生A40~A44区内记录的数据。如图42所示,至于B40区,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至于A40~A44区,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了相同的数据。因此,至于B40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8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两次。至于A40~A44区内的数据,是相同的数据以36条磁迹为周期记录了18次。在A40~A44区和画有相同型式阴影线的B40区内,记录着相同的特殊重放数据。
根据采用图15所示磁迹格式的数据配置(记录格式),当数据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时,在4倍和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旋转磁头26a和26b在磁带上扫描ITI区和子码区(以后,将连同重放系统描述其细节)。因此,在特殊重放方式下,利用导频信号f0、f1和f2,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上。而且,可以再生记录在子码区内的附加信息,例如时间信息、音乐项目信息。当数据在
Figure C9610047100711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并以8倍或36倍带速再生时,或者在
Figure C9610047100712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并以12倍或54倍带速再生时,和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并以16倍或72倍带速再生时,可以再生记录在子码区内的数据。
其次,将参看图1~42,描述记录系统的操作,把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送到头部分析器10、第一存储器13和速率识别电路18。头部分析器10检出输入传送分组中的传送头部,分析传送头部,从传送分组把节目相关表(PAT)和节目变换表(PMT)提取出来,检出要利用数字VTR记录的节目的PID。把PID信息送到第一存储器13和速率识别电路18。
头部分析器10在已检出的PID的基础上,提取包括表示要记录的节目的视频数据的传送分组。接着,头部分析器10分析已提取的传送分组中的数据;提取头部信息,例如:序列头部、图像头部和片头部;并且,在头部信息的基础上,从传送分组提取内图像数据。这时,把头部信息和附加到头部信息上的附加信号与内图像数据分开。
序列头部是在作为视频信号的比特流中提供的头部信息。序列头部包括MPEG1或MPEG2的识别信息、图像的宽高比和图像数据的传输速率信息。图像头部是附加到每一帧或每一场的起点上、指示每一帧的起点的头部。图像头部还包括表示编码方式的方式信号和一个量化表。根据MPEG2建议,当传送一帧或一场数据时,将其分割成多个片。片头部指示每一片的起点(关于头部的细节,请参看MPEG2的建议草案)。
把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头部信息和伴随着该头部信息的附加信息(例如,量化表信息)送到并-串变换器11、第一存储器13、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和速率识别电路18。把头部分析器10提取的内图像数据送到并-串变换器11。
速率识别电路18根据从头部分析器10输入的PID,从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中提取要记录节目的传送分组。接着,速率识别电路18分析附加到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有关视频及音频数据的数字数据上,并且,包括在所提取的传送分组中的头部信息;检出相应数据的传输速率;把节目(program)记录的数据速率输出到记录数据控制器19。在头部分析器10对视频数据进行头部分析的同时,可以把视频数据的传输速率单独地检出来。
把速率识别电路18检出的、节目的记录数据速率送到记录数据控制器19。将连同图4描述记录数据控制器19的操作。把通过输入端子50接收的记录数据速率送到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上,从四种记录方式当中选择对记录该节目来说是最佳的记录方式,然后,将其输出。例如,当用来记录表示该节目的数据的数据速率为5.5Mbps时,选择 倍记录方式(6.25Mbps记录方式)。当数据速率为9.0Mbps时,选择
Figure C9610047100722
倍记录方式(12.5Mbps记录方式)。
把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的输出送到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57和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产生基准信号、走带速度信息、磁迹识别信号(表示磁迹号的信息、对以4条磁迹为周期的导频信号的频率信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任一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的转速约为9000转/分。响应于记录方式信号,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57把有关要在B0区和A0~A4区内(见图15)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要在B20区和A20~A24区内(见图37)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要在B30区和A30~A34区内(见图38)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或者要在B40区和A40-A44区内(见图39)在
Figure C9610047100733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特殊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送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
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在所选记录方式和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送来,并且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的基础上,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以下,将描述其细节。
在并联-串联变换器11中,对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内图像数据(下文中,称为内帧。下面的描述涉及逐帧记录已编码数据的情况)进行并-串变换,成为一比特的比特流数据。把通过变换成为一比特串行数据而得到的内帧比特流数据送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上。
接下来,将参看图2描述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的操作。遵循MPEG2建议的图像压缩包括,对8行×8个像素的块(下文中,称为DCT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下文中,称为DCT);把通过DCT得到的数据(下文中,称为DCT系数)量化;以称为锯齿波扫描顺序的扫描顺序,从功率谱集中的低频分量开始,顺序读出DCT系数;把系数“0”的游程长度编码(把游程长度数据和系数数据分开)。对已游程长度编码的数据进行两维可变长编码,借此,降低传输速率。
把已通过输入端子35输入的、内图像的串行数据送到可变长解码器4、数据提取器6a和数据提取器6b。可变长解码器4把可变长解码用于输入比特流。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可变长解码时,并未把输入比特流完全解码(当然,可以全面执行可变长解码),只是检出并输出可变长码字的游程长度和可变长码字的码长,以便减小电路的规模。计数器5计数在一个已在游程长度的基础上解码的DCT块中DCT系数的个数,并且,把计数的结果送到数据提取器6a和6b。
下面,将对标准记录方式(见图15和32)、
Figure C9610047100741
倍记录方式(见图37和40)、 倍记录方式(见图38和41)和
Figure C9610047100743
倍记录方式(见图39和42)中每一种的操作,加以描述。首先,将描述在标准记录方式下的操作。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数据提取器6a在通过输入端子36、从特殊重放数据编码量设定电路57接收的,有关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要传送出去的DCT系数的个数)(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把要记录在B0区内的信号称为4倍带速重放数据,并且,为了方便起见,把要记录在A0~A4区内的信号称为18倍带速重放数据);和计数器5计数结果的基础上,提取构成要传送出去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可变长代码字。把通过解码得到的并从计数器5输出的DCT系数的个数,与通过输入端子36输入的编码量控制信息加以比较,控制提取数据的时序,使可变长代码字一直到超过编码量控制信息的瞬间。利用从可变长解码器4输出的编码长度信息,检出可变长代码字的边界。
类似地,数据提取器6b在有关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编码量控制信息和从计数器5及可变长解码器4传送过来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构成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可变长代码字。EOB附加电路7a和7b把EOB码附加到所提取数据的每一个DCT块的终点上,接着,把所形成的数据分别通过输出端子37a和37b输出。可变长解码器4检出每一个DCT块的起点,将其送到计数器5和数据提取器6a及6b。
在不同的记录方式或多种速度之间,已提取了数据的DCT系数的个数可以相同或不同。当从一种记录方式到另一种记录方式时DCT系数的个数不同这一事实意味着,当从一种记录方式到另一种记录方式时,在特殊重放传送分组中要记录的DCT块的个数不同。如前所述,可以记录特殊重放数据的区的个数是有限的。假定对于每一种特殊重放速度,每一个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是由相同个数的同步块构成的,那么,当所记录每个DCT块的DCT系数的个数变多时,就需要更多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因而使得在快速重放期间内,快速重放图像数据的修改周期(下文中,称为更新周期)变长。再生图像的质量随所传送DCT系数的个数的增多而提高。与此相反,当所记录每个DCT块的DCT系数的个数减少时,每帧特殊重放数据的数量变得更少了,所需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的个数减少。这形成对快速重放图像更短的更新周期。然而,因为所记录DCT系数的个数减少了,所以,再生图像的质量变差。所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和每一种快速重放的速度,所提取数据的数量应该通过更新周期与图像质量之间的折衷来确定。
把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输出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分别送到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和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在不同的重放速度之间(4倍和18倍带速),后继的处理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只描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产生。图3将用于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的操作的下列描述。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利用从头部分析器10传送过来的传送头部信息和各种头部信息(包括附加信息),以及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传送过来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产生4倍带速重放传送分组。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修正通过输入端子40接收的传送头部信息。
具体地说,根据从头部分析器10传送过来的内图像信息,重写指示传送分组连续性,并且,在运载着内图像的传送分组的传送头部中提供的头部信息。头部附加电路43把例如,利用头部分析器10检出的序列头部、图像头部、片头部等的头部信息,以及解码特殊重放数据所需要的,并且,在每一个头部中提供的信息(例如,编码方式标志或量化表信息),附加到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传送过来的特殊重放的比特流上。
在组装电路44中,把已附加了头部信息的特殊重放数据并-串变换成为一个字节包括8个比特的数据。把由串-并变换形成的8比特数据分割成184个字节的单元,借此,构成传送分组的数据部分。在串-并变换期间内,在每一个头部信息之间填入“0”数据,以致把每一个头部信息装配到4个字节中。这是因为每一个头部信息由32个比特构成,并且,需要使每一个头部信息由4个字节构成。
具体地说,当头部信息扩展到5个字节时,在头部之前填入“0”数据,将使头部信息装配到4个字节中。传送头部附加电路45把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传送过来的传送头部信息附加到在组装电路44构成的、184个字节的传送分组数据上。从传送头部附加电路45输出所形成的数据。在从组装电路44输出时序信号的基础上,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读出头部信息。把由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产生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送到第二存储器16。
至今,已描述了把4倍带速重放数据组装起来,以便形成传送分组的方法。对18倍带速的重放数据进行同样的处理,把由特殊重放数据发生器12产生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送到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在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中,头部附加电路43根据从头部分析器10传送过来的头部信息,把头部和附加信息附加上去。此后,如上所述,组装电路44执行串-并变换,以便构成传送分组的数据部分。传送头部附加电路45把从传送头部修正电路42传送过来的已修正传送头部附加上去。把最终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输出到第三存储器17。
把从4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4和18倍带速数据发生器15传送过来的特殊重放传送分组,分别送到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上。这时,在从记录数据控制器19传送过来的编码量信息的基础上,在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中,设定对一帧特殊重放数据的存储区。在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中,把输入传送分组存储到上述存储区内。此后,构成一帧(或一场)特殊重放数据。
响应于从数据合成器20传送过来的数据请求信号,两个传送分组、两个传送分组地读出在第二存储器16和第三存储器17中构成的一帧特殊重放数据,将其变换成图13B所示5个同步块的数据,并将其送到数据合成器20上。这时,把头部信息H1和H2附加上去,如图13B所示。
把通过输入端子1接收的传送分组送到并存储到第一存储器13中。响应于从数据合成器20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数据请求信号),从第一存储器13读出数据。把以传送分组为单位输入的数据中的每两个传送分组,变换成图13B所示5个同步块的数据。当从第一存储器13输出同步块数据时,以与特殊重放数据相同的方法,把头部信息H1和H2附加到数据上。
记录数据控制器19响应于从记录时序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形成记录格式。下面,将描述用来产生记录格式的操作。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在从记录方式设定电路55送来的记录方式的基础上,把用来在要记录特殊重放数据的磁迹格式中识别磁迹的识别信号、磁迹号和用来产生取决于记录方式而不同的记录格式的同步块信息信号,送到数据合成器20。此外,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根据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输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和记录方式,把数据产生起始信号传输到数据合成器20和纠错编码器22。
图9A~9M示出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在相应记录方式下的控制信号。将描述对相应记录方式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图9A示出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送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图9B示出对标准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C示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实际上,送到记录放大器24b上的记录时序信号滞后于送到记录放大器24a上的记录时序信号的时间相应于旋转磁头之间的距离(一般,约为5个同步块)。图9D示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每一个通道的数据记录时序。如图所示,在标准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一周,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E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791
倍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F示出在
Figure C9610047100792
倍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G示出在
Figure C9610047100793
倍记录方式下,每一个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794
倍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两周,提供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H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795
倍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I示出在
Figure C9610047100801
倍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J示出在 倍记录方式下,每一个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803
倍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三周,提供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图9K示出对
Figure C9610047100804
倍记录方式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图9L示出在
Figure C9610047100805
倍记录方式下,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数据记录时序信号。图9M示出在 倍记录方式下,每一个通道的记录数据时序。如图所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807
倍记录方式下,旋转磁鼓25每旋转4周,提供控制信号,并把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实际上,如上所述,送到记录放大器24b上的记录时序信号滞后于送到记录放大器24a上的记录时序信号的时间相应于旋转磁头之间的距离(一般,约为5个同步块)。
数据合成器20响应于控制信号,产生记录数据格式。首先,格式化电路控制器127响应于数据产生起始信号,在紧接着就记录的磁迹的磁迹号和在磁迹格式中的磁迹识别的基础上,设定要记录在相应通道的磁迹上的特殊重放数据的类型和记录区。格式化电路126这样产生记录格式,即,使该记录格式在从记录数据控制器19传送到格式化电路控制器127上的同步块信息信号的基础上,使得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配置到磁迹上对每一种记录方式预定的区域内。这时,对每一种重放速度检查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当已经达到预定的重复次数时,就从存储着相应特殊重放数据的存储器中读出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并输出数据请求信号。
具体地说,当18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标准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18次时,把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送到第三存储器17。把从第三存储器17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同样,当4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标准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两次时,把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送到第二存储器16。把从第二存储器16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4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当重复的次数不大于预定次数时,利用对每一种重放速度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的特殊重放数据,来产生记录数据。
同样,当36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Figure C9610047100811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18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三存储器17,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三存储器17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36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同样,当8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Figure C9610047100812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两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二存储器16上,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二存储器16读出的、包括25个同步块的8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当重复的次数不大于预定次数时,利用对每一种重放速度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的特殊重放数据,来产生记录数据。
同样,当54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Figure C9610047100821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18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三存储器17上,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三存储器17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54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同样,当12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两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二存储器16上,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二存储器16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12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如果重复的次数不大于预定次数时,利用对每一种重放速度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的特殊重放数据,来产生记录数据。
同样,当72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Figure C9610047100823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18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三存储器17上,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三存储器17读出的、包括25个同步块的72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同样,当16倍带速重放数据已在
Figure C9610047100831
倍记录方式下重复记录了两次时,把数据请求信号加到第二存储器16上,以便指令输出25个同步块的下一个特殊重放数据。把从第二存储器16读出的、25个同步块的16倍带速重放数据暂时存储在数据合成器20中提供的存储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存储器里。如果重复的次数不大于预定次数时,利用对每一种重放速度存储在数字合成器20中的特殊重放数据,来产生记录数据。
当完成了对特殊重放数据重复次数的检查时,利用磁迹识别信号设定在一条磁迹上的数据配置。磁迹识别信号是用来识别图15所示磁迹T1~T4的识别信号。在第二实施例中,基本上同时记录了对两条磁迹的数据,使得磁迹识别信号用来识别磁迹T1或T3。首先,设定在由旋转磁头26a记录的一条磁迹上的数据配置。当设定在一条磁迹上的数据配置时,以同步块(一个同步块一个同步块地)为单位,从第一存储器13和数据合成器20读出对每一种重放带速的特殊重放数据,产生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将其存储到第四存储器21中。当产生完利用旋转磁头26a记录的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时,接着,以相同方法产生利用旋转磁头26b记录的一条磁迹的数据。
把由数据合成器20产生的、两条磁迹的记录数据暂时存储到第四存储器21中。然后,由纠错编码器22对存储在第四存储器21中每一个通道的记录数据产生遵循SD标准的纠错码,并将其附加到记录数据上(见图10A和10B)。纠错编码器22响应于从记录时序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数据产生起始信号,把读出控制信号送到第四存储器21,使得基本上同时读出两条磁迹的、附加了纠错码的数据。在第四存储器21中,响应于读出控制信号,读出对每一个通道一条磁迹的记录数据。这时,根据SD标准,形成了磁迹格式。特别是为了附加同步信号和ID信号,在同步块之间插入5个字节的间隔,而且,在ITI区、子码区和数据之间插入了长度预定的间隔。然后,输出数据。把第四存储器21的输出,输入到数字调制器23a和23b。
数字调制器23a和23b首先把同步信号和ID信号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的起点上。在第二实施例中,把记录方式识别信号作为ID信号记录下来。对附加了ID信号的数据进行数字调制,并将其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在从记录时序信号发生器56传送过来的磁迹识别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调制。把传送到记录放大器24a和24b上的已调制数字数据放大,并且,借助于旋转磁头26a和26b将其记录到磁带上。
接下来,将描述伺服系统的操作。把从伺服系统基准信号发生器58传送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输入到鼓马达控制器27。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输出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和26b的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产生的驱动电压驱动。把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
同样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记录方式和从主导轴马达30送来的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磁带的走带速度信息),控制主导轴马达。如图7对相应记录方式所述,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即,这样来控制,如果假定对标准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1;则对
Figure C9610047100851
倍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 倍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855
倍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在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的基准信号和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用于驱动主导轴马达30的驱动电压,以便根据记录方式,维持上述走带速度。把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接下来,将对用来再生具有上述记录格式的磁带的数字VTR中重放系统的配置加以描述。图21所示第二实施例重放系统的配置,与连同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在描述重放系统的操作以前,将参看图33和43~45,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用来执行快速重放的数字VTR的操作。在这种快速重放中,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设定的带速再生4倍带速重放数据。在用来再生4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中,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26a及26b的相位。
图33示出当以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上所述,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B的磁迹上。如上所述,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两个记录区内)。如果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就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33所示。当以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33所示,旋转磁头26b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而且,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内。
图43示出当以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61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在
Figure C9610047100862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果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就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3所示。当以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3所示,旋转磁头26b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图44示出当以12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
Figure C9610047100865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4倍带速重放数据。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4所示。当以12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4所示,旋转磁头26b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图45示出当以16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b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
Figure C9610047100871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对两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4倍带速重放数据。当控制旋转磁头26b的相位,使得旋转磁头26b在B0区中心提供最大的重放输出时,可以再生全部4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5所示。当以16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72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5所示,旋转磁头26b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接下来,将参看图34和46~48,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用来执行用来再生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的数字VTR的操作。在用来再生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中,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头26a及26b的相位。
图34示出当以18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A的磁迹上(A0~A4区)。如前所述,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18条磁迹上)。因此,可以再生全部18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34所示。当以18倍带速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24所示,旋转磁头26a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而且,可以把跟踪控制在ITI区内。
图46示出当以36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1/2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A的磁迹上(A20~A24区)。如前所述,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18条磁迹上)。因此,可以再生全部18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6所示。当以36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6所示,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图47示出当以5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82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
Figure C9610047100883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A的磁迹上(A30~A34区)。如前所述,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18条磁迹上)。因此,可以再生全部18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7所示。当以54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84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7所示,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图48示出当以72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85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如图所示,当在
Figure C9610047100886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数据时,如前所述,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在通道A的磁迹上(A40~A44区)。如前所述,对9种磁迹格式,重复记录同一数据(把同一数据记录在18条磁迹上)。因此,可以再生全部18倍带速重放数据,如图48所示。当以72倍带速从磁带再生在
Figure C9610047100887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时,如图48所示,也可以再生子码区内的数据。
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把快速重放期间的跟踪控制到ITI区上。换句话说,在18倍带速重放的情况下,可以在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之一或者在多个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内,检出用于跟踪控制的跟踪相位。在4倍带速重放的情况下,借助于旋转磁头26a,可以在相邻磁迹A的预定位置上,检出用于跟踪控制的跟踪相位。也可以在ITI区内进行跟踪相位的粗调整,在特殊重放区内进行细调整。在存在着磁迹非线性的兼容重放(利用兼容设备的重放)中,上述跟踪控制系统特别有效。
其次,紧接着将描述在正常重放期间内,上述重放系统的操作。把利用在磁鼓25上的旋转磁头26a和26b从磁带上再生的信号,利用重放放大器60a和60b放大,并且,将其送到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上。把重放放大器60a的输出还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数字解调器61a和61b对输入重放数据执行数据检出,将其变换成重放数字数据,然后,将其数字解调。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起点上的ID信号。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数字解调了的重放数字数据送到第5存储器62。在第5存储器62中,把数据的一条磁迹集中起来,构成图10A和10B所示的纠错代码块。当图10A和10B所示纠错代码块的构成结束时,纠错解码器63利用C1校验码和C2校验码,校正或检出重放期间出现的误差。
从第5存储器62读出已在纠错解码器63中校正了误差的重放数字数据,将其送到第6存储器64和第7存储器65上。这时,把从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4倍带速重放数据和18倍带速重放数据)送到第7存储器65,同时,把对正常重放的重放数字数据送到第6存储器64。
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的ID信号送到记录方式检出器67。记录方式检出器67根据再生的ID信号,检出数据的记录方式。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通过输入端子69接收的方式信号的基础上,识别对数字VTR设定的重放方式。当输入方式信号指示为正常重放方式时,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提取出来的已识别的记录方式的基础上,把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础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在正常重放方式下,开关66基于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选择信息,选择第6存储器64的输出。在数据读出期间内,根据图13B所示的同步块格式,从存储在第6存储器64中的正常重放数据内删除头部信息H1和H2,由此,恢复了原始的传送分组,并且,将其送到开关66。把从第6存储器64传送过来的正常重放数据,经过开关66,通过输出端子70输出。
接下来,将描述在正常重放期间内,伺服系统的操作。重放系统控制器68基于从记录方式检出器67传送过来的记录方式检出的结果,把有关主导轴马达的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并且,还输出指示是否应该控制旋转磁鼓25的相位的信号。在正常重放期间内,当然需要执行相位控制,而与记录方式无关。把从重放系统控制器68传送过来的、用来控制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传送过来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旋转磁鼓的旋转相位被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在重放期间内,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被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磁带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a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和从主导轴马达30输出的有关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磁带的走带速度信息)控制主导轴马达。对相应记录方式的磁带走带速度示于图7。即,如果假定对标准记录方式,磁带的走带速度为1,则须控制成:在
Figure C9610047100911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913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走带速度为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走带速度为
Figure C9610047100916
在正常重放期间内,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记录方式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使得走带速度对该记录方式将保持为上述速度。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还利用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和在ITI区内记录的ATF信息,检出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并执行相位控制。主导轴马达的旋转信息被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接下来,将描述快速重放方式下的操作。把利用在磁鼓25上的旋转磁头26a和26b从磁带上断续再生的数据,利用重放放大器60a和60b放大,然后,将其送到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上。重放放大器60a和60b的输出还被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数字解调器61a和61b对输入重放数据进行数据检出,将其变换成重放数字数据,然后,将其数字解调。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附加到每一个同步块起点上的ID信号。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数字解调了的重放数字数据被送到第5存储器62。
当把数据输入到第5存储器62上时,在从数字解调器61a和61b传送过来的ID信号的基础上,把从对快速重放数据记录区读出的数据分离出来,并且,把特殊重放数据单独地、暂时存储到第5存储器62中。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利用在B0区内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情况下,把从重放放大器60b和数字解调器61b传送过来的数据用于进行各种控制。在利用在A0~A4区内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情况下,把从重放放大器60a和数字解调器61a传送过来的数据用于进行各种控制。
纠错解码器63,以一个同步块为单位,对存储在第5存储器62中的特殊重放数据进行基于C1校验码的误差校正。这样,来校正和检出在快速重放期间出现的误差。从第5存储器62连续读出已利用纠错解码器63进行了误差校正的数据,然后,将其送到第7存储器65。第5存储器62的输出还被送到第6存储器64,但在快速重放期间内,该数据不被写入。
在从ID信息中提取出来的磁迹号和同步块号,以及示于图13A和13B、包括在特殊重放数据内的头部信息H1和H2的基础上,把再生的特殊重放数据存储到第7存储器65内预定的地址上。在从记录方式检出器67传送过来的记录方式信号的基础上,决定对一帧特殊重放数据的存储区。在数据读出期间内,以5个同步块为单位读出根据图13B所示同步块格式存储到第7存储器65中的特殊重放数据,从特殊重放数据中把头部信息H1和H2删除,把所形成的数据以传送分组的形式送到开关66。从第7存储器65传送过来的正常重放数据,经过开关66,通过输出端子70输出。
接下来,将描述在快速重放方式下伺服系统的操作。把利用数字解调器61a和61b检出的ID信号送到记录方式检出器67。记录方式检出器67从再生的ID信号检出记录数据的记录方式。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通过输入端子69接收的方式信号的基础上,识别数字VTR的重放方式。当输入方式信号指示为快速重放方式时,重放系统控制器68把指示选择第7存储器65的输出的控制信号送到开关66,把各种控制信号送到伺服系统。
下面,将描述对在标准方式的情况下利用B0区(图15和32),在
Figure C9610047100931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B20区(图37和40),在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B30区(图38和41),或者在
Figure C9610047100933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B40区的快速重放期间内,控制伺服系统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每一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在B0、B20、B30或340区的快速重放期间内,都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而与记录方式无关。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提取的、已识别的记录方式的基础上,把用于控制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送来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被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在重放期间内,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被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b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从主导轴马达30送来的有关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磁带走带速度信息)来控制主导轴马达。在本实施例的相位控制中,根据从鼓马达控制器27传送过来的、有关旋转磁鼓的旋转相位信息,执行相位控制,以便在磁带上B0区的中心得到最大的再生输出。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使之与上述走带速度信息相匹配,还以上述方法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如前所述,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在4倍带速重放期间内,扫描ITI区,因此,可以利用在ITI区内记录的ATF信息检出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用于相位控制。把有关主导轴马达30的旋转信息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接下来,将描述对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A0~A4区(图15和32),在
Figure C9610047100941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A20~A24区(图37和40),在
Figure C9610047100942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A30~A34区(图38和41),或者在
Figure C9610047100943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A40~A44区的快速重放方式下,伺服系统的操作。如图34所示,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设置记录数据,使得可以通过检出在ITI区内的跟踪相位误差来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即,沿着旋转磁头26a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以便保证在18倍带速重放期间内,特殊重放数据有足够的数据速率。
下面,将描述在利用在每一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18倍带速重放数据的快速重放方式期间内,控制伺服系统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利用A0~A4区、A20~A24区、A30~A34区或A40~A44区的快速重放期间内,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和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而与记录方式无关。重放系统控制器68在从ID信号提取的记录方式识别结果的基础上,把对旋转磁鼓25旋转相位的基准信号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把走带速度信息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鼓马达控制器27根据基准信号和从鼓马达28送来的、有关旋转磁头26a及26b的旋转相位信息,控制鼓马达28,使得鼓马达以9000转/分的转速旋转。鼓马达28由通过鼓马达控制器27所加的驱动电压驱动。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被从鼓马达28送到鼓马达控制器27。在重放期间内,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被从鼓马达控制器27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根据有关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信息、记录方式、走带速度信息、从重放放大器60b传送过来的重放信号、从主导轴马达30输出的有关主导轴马达旋转信息(磁带走带速度信息)来控制主导轴马达。在根据第二实施例标准记录方式情况下的相位控制中,在从鼓马达控制器27输出的、旋转磁鼓的旋转相位信息的基础上,检出磁带上的ITI区,把ITI区上的跟踪状态取样,检出跟踪相位误差。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使之与上述走带速度信息相匹配,并以上述方法检出和控制旋转磁鼓25的旋转相位。有关主导轴马达30的旋转信息被从主导轴马达30送到主导轴马达控制器29。
因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数字VTR具有上述配置,所以,可以根据对相应数据速率预定的记录格式(磁迹格式)记录具有不同数据速率的信号。结果是,可以有效地记录所接收的具有不同数据速率的输入数据,而且,可以把对每一种快速重放速度的特殊重放数据的速率设定得足够高,形成改善了的重放图像质量。
在第二实施例中,沿着旋转磁头26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而与记录方式无关,使得对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足够高。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沿着旋转磁头26的扫描轨迹来设置快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能够以最高效率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从而能够提高对快速重放的重放数据速率。因而,能够改善快速重放期间的重放图像质量。
图49示出在利用对4种相应记录方式为适当记录格式而不采用不同记录格式的情况下,在重放期间内能够再生全部快速重放数据的最高速度倍数;和在最高速度倍数下的重放速率(Mbps)。附图示出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来自18倍带速的区域、在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来自36倍带速的区域、在
Figure C9610047100962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来自54倍带速的区域、和在
Figure C9610047100963
倍记录方式的情况下来自72倍带速的区域的重放速率,这里,重放信号是在旋转磁头的一次扫描期间内从5个区获得的。上一行里写的数字值指示可能的最高速度倍数,下一行里写的数字值指示在以最高速度倍数重放期间内的重放速率。当对不同的记录方式未提供单独的记录格式时,在任一记录方式下都采用标准记录方式的记录格式。通过切换对每一种记录方式的格式,可以实现不降低重放速率的重放。
正如从上述可以了解的那样,通过选择适合于信号传送速率的记录格式,能够构成这样一种记录图,即,在旋转磁头一次扫描的期间内可以再生全部快速重放数据而不增加同一数据重复的次数,也不减小所设定的速度倍数,并且,可以在快速重放速度下再生所记录的数据而不减小重放速率。而且,在快速重放期间内,旋转磁头扫描子码区,使得利用子码区内记录的信号能够获得附加功能,例如,查找音乐项目的起点。
在第二实施例中,沿着旋转磁头26在对相应记录方式快速扫描期间内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假定分别以4倍和8倍带速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以8倍和36倍带速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以12倍和54倍带速再生在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以16倍和72倍带速再生在 倍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然而,设定的速度倍数并不局限于上述那些。
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图15、37、38和39所示的记录格式。但是,并不局限于这些格式,如上所述,在具有用来把从输入数据中分离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预定区域内的记录格式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重放设备和记录/重放设备(数字VTR、数字视盘机等)中,通过根据记录方式改变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格式,能够有效地记录对快速重放的特殊重放数据;能够改善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特殊重放数据的重放数据速率;能够改善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的重放质量。
记录数据并不局限于ATV信号或DVB信号。在日本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根据MPEG2建议而压缩的视频信号、ISDB信号或根据MPEG1建议而压缩的信号,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当在以SD标准所阐明的数字VTR中记录以MPEG2建议所阐明的传送分组形式传输的数据时,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传送分组根据5个同步块的格式而被变换。这不应该作为一种限制,而且,一般利用m个传送分组可以产生n行同步块数据(m和n为正数)。
在把通过上述变换而获得的同步块格式的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时,通过这样来构成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格式,即把数据的n个同步块设置到同一磁迹上,就可以把传送分组数据变换成同步块格式。
因为数据的n个同步块在同一条磁迹内完成,所以,当把同步块格式的数据变换成传送分组数据时,为了易于把n种同步块格式的各个组分开,可以利用磁迹信息(例如,磁迹识别信号)和同步块号,并能减小重放系统电路的规模。
而且,不需要记录n个同步块的识别信号。可以有效地利用数据存储区。一个同步块的长度并不局限于图11所示的。
4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18倍带速重放数据记录区和纠错码记录区的位置和这些区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那些。
形成一个周期的磁迹条数并不局限于4条。在第二实施例中,把4倍和/或18倍带速选择为用来再生在标准记录方式下记录的数据的快速重放带速。然而,这并不是限制,而且,如上所述,如果沿着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即使是采用其它速度倍数。
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记录格式的情况下,通过把快速重放速度设定为8.5倍带速,并且,借助于只进行速度控制,也能够执行较高带速的快速重放。
对相应记录方式设定的快速重放带速并不局限于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那些。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对各速度倍数旋转磁头26a和26b的扫描轨迹基本上是相同的;对 倍记录方式、
Figure C9610047100992
倍带速记录方式和
Figure C9610047100993
倍带速记录方式,分别把速度倍数设定为2、3和4。在任一记录方式下,把一个区定义为4倍带速数据区(低速的快速重放区),把5个区定义为18倍带速数据区(高速的快速重放区)。区的个数并不局限于这些值。具体地说,与标准记录方式不同,对于标准记录方式,把快速重放带速设定为4倍或18倍带速,对相应情况设定为1个区(1×25个同步块)或5个区(5×5个同步块);而在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把快速重放速度设定为4倍或18倍带速,对相应情况,可以提供一个区(1×25个同步块)或3个区(3×10个同步块)。
Figure C9610047100995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把快速重放速度设定为6倍或21倍带速,对相应情况,可以提供一个区(1×25个同步块)或2个区(2×13个同步块)。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把快速重放速度设定为8倍或36倍带速,对相应情况,可以提供一个区(1×25个同步块)或3个区(3×10个同步块)。
特殊重放数据区的个数,并不局限于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那些。如果沿着旋转磁头26a和26b也沿其扫描子码区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是足够的,而与记录方式无关。
特殊重放数据区的大小,并不局限于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把25Mbps记录方式认为是标准记录方式。这不应该作为一种限制,并且,可以把50Mbps或12.5Mbps记录方式认为是标准记录方式,如果在不同记录方式之间共同采用同一磁迹格式,对每一种记录方式、改变其特殊重放数据的重复次数进行记录,就可以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对每一种记录方式可以改善其快速重放图像的重放质量。
第二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涉及具有4种记录方式(即,如图7所示的标准记录方式、
Figure C9610047101002
倍带速记录方式、 倍带速记录方式和
Figure C9610047101004
倍带速记录方式)的数字VTR的情况。然而,这不应该作为一种限制,利用具有2或3种上述记录方式的数字VTR,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记录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4种记录方式。
在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透明地记录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接收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中,首先,从输入传送分组中提取各种头部信息,并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送速率。基于传送速率识别的结果,设定对该数字信号记录设备的记录方式。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包括在输入传送分组中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改造已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并将其变换成特殊重放数据。利用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构成记录数据,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磁迹的预定位置上。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数据时,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用来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根据记录方式控制记录媒体的移动速度,还控制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使得从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传送过来的记录数据断续地记录到磁迹单元内。因此,可以在任一记录方式下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可以使对快速重放的重放数据速率最高,可以改善重放图像的质量。
而且,对不同记录方式,共同采用同一磁迹格式。因此,在各种记录方式之间,记录系统和重放系统所执行的控制是相同的。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小电路的规模。
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磁头对标准记录方式在预定的快速重放速度下的扫描轨迹来设置。这样来控制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以使得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产生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内。因此,可以提高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的重放数据速率,并且,可以改善快速重放时重放图像的质量。特别是,在具有高记录速率的标准记录方式下,预期每一帧的内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大于对其它记录方式者。即,与其它记录方式相比,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需要把快速重放期间内重放数据的速率设定得足够高。标准记录方式允许用另一数据速率进行记录。因此,在标准记录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沿着磁头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的扫描轨迹来设置快速重放数据的记录区,可以改善重放图像的质量。
在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透明地记录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接收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或记录媒体中,首先,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送速率。基于传送速率识别的结果,设定对该数字信号记录设备的记录方式。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包括在输入传送分组中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改造已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并将其变换成特殊重放数据。利用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构成记录数据,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磁迹的预定位置上。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数据时,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格式随记录方式而改变。因此,可以在任一记录方式下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区,可以使对快速重放的重放数据速率最高,可以改善重放图像的质量。
通过把特殊重放数据设置到磁头对每一种记录方式以预定的快速重放速度扫描的扫描轨迹上,可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有效地记录特殊重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特殊重放数据区,可以使得在快速重放期间内重放数据速率最高,可以改善重放图像的质量。
通过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使得当产生记录格式时,沿着也扫描子码区的磁头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预定的快速重放速度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特殊重放数据,在快速重放期间内,旋转磁头扫描子码区,利用子码区内记录的信号能够获得附加功能,例如,查找音乐项目的起点。
在利用输入内图像数据、借助于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产生特殊重放数据时,该特殊重放数据以输入传送分组的形式产生。当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以传送分组形式产生的特殊重放数据时,在记录之前将其变换成像输入数据那样的同步块格式,使得数字信号重放设备在执行快速重放时不需要用来产生传送分组的电路,可以共同用于正常重放时的用来把同步块格式变换成传送分组的电路,可以减小单放机等设备的电路规模。
当在以SD标准所阐明的数字VTR中记录以MPEG2建议所阐明的传送分组形式传输的数据时,在记录数据发生装置产生同步块格式时,利用两个输入传送分组产生5行同步块,可以把传送分组有效地变换成同步块格式。
在一种用来再生记录媒体的数字信号的重放设备中,在该记录媒体的预定区域内重复地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并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在重放期间内,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基于记录方式检出的结果,控制记录媒体的移动速度。当利用已以标准记录方式下媒体移动速度的
Figure C9610047101031
倍的移动速度记录了的记录媒体执行快速重放时,这样来控制该记录媒体的移动速度,即使得把该记录媒体的驱动速度设定为 [ ± k * ( N + 1 2 ) ] 倍带速左右[此处,N为正整数,并满足 2 * k * ( N + 1 2 ) ≤ M * k (M表示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结果是,对不同的记录方式,利用同一记录格式,可以实现良好的快速重放。因为利用了同一记录格式,所以,在不同记录方式之间,可以共同使用重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器,使电路的规模显著地减小。有关记录媒体,只执行移动速度的控制,不执行相位控制。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小伺服系统和机械系统中电路的规模。
在一种用来再生记录媒体的数字信号的重放设备中,在该记录媒体的预定区域内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并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在重放期间内,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基于记录方式检出的结果,控制记录媒体的移动速度。这时,这样来控制跟踪,即,使得磁头对该记录方式以预定的速度在快速重放期间内扫描子码区,以便旋转磁头在重放期间内扫描子码区,利用子码区内记录的信号能够获得附加功能,例如,查找音乐项目的起点。

Claims (9)

1.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把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透明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包括:
用来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识别装置;
用来在传输速率识别结果的基础上、为数字信号记录设备设定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设定装置;
用来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提取装置;
用来通过改造已由数据提取装置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产生特殊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产生记录格式,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磁迹的预定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
其中,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记录数据时,这样来控制该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随记录方式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磁头以对标准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3.一种具有至少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把已帧内、或已场内、或已帧间、或已场间编码并以传送分组形式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透明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包括:
用来识别输入传送分组的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识别装置;
用来在传输速率识别结果的基础上、为数字信号记录设备设定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设定装置;
用来从传送分组中提取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提取装置;
用来通过改造已由数据提取装置提取出来的已帧内、或已场内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产生特殊重放数据的特殊重放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产生记录格式,以便把输入传送分组和特殊重放数据记录到磁迹的预定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
其中,当记录数据格式发生装置产生记录数据时,这样来控制该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格式随记录方式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磁头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产生记录格式时,这样来控制记录格式发生装置,即,使得特殊重放数据沿着扫描子码区的磁头还以对每一种记录方式的快速重放速度而扫描的扫描轨迹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可以以传送分组的形式产生特殊重放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产生同步块格式时,2个传送分组可被用于形成5个同步块。
8.一种再生在预定区域内、重复多次地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媒体的、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包括:
用来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在检出记录方式的结果的基础上,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
其中,当记录媒体记录时的移动速度为标准记录方式带速的1/k时,在快速重放期间内,这样来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即,使得记录媒体的驱动速度基本上设定为[±k*(N+1/2)]倍[此处,N为正整数,满足2*K(N+1/2)≤M*K(M为每一个特殊重放数据重复的次数)]。
9.一种再生在预定区域内、记录着从记录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特殊重放数据的记录媒体的、具有包括标准记录方式的多种记录方式的数字信号重放设备,包括:
用来从重放信号中检出记录方式的记录方式检出装置;
用来在检出记录方式的结果的基础上,控制记录媒体移动速度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控制装置;以及
用来控制跟踪的跟踪控制装置,使得在快速重放期间内,磁头以对上述记录方式的预定移动速度扫描子码区。
CN96100471A 1995-01-25 1996-01-25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8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9870/1995 1995-01-25
JP009870/95 1995-01-25
JP987095 1995-01-25
JP017056/95 1995-02-03
JP017056/1995 1995-02-03
JP1705695 1995-02-03
JP226703/1995 1995-09-04
JP226703/95 1995-09-04
JP22670395A JP3226444B2 (ja) 1995-01-25 1995-09-04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59A CN1139259A (zh) 1997-01-01
CN1118821C true CN1118821C (zh) 2003-08-20

Family

ID=2727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04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821C (zh) 1995-01-25 1996-01-25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40306A (zh)
EP (2) EP1113436B1 (zh)
JP (1) JP3226444B2 (zh)
KR (1) KR100209855B1 (zh)
CN (1) CN1118821C (zh)
DE (2) DE6963334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1485A (en) 1994-11-11 2000-10-3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gital signal recording apparatus which utilizes predetermined areas on a magnetic tape for multiple purposes
US5941936A (en) * 1996-10-31 1999-08-24 Taylor Group Of Companies, Inc. One-bit run-length encoding and playback system
US6349012B1 (en) * 1998-02-03 2002-02-19 Hitachi, Ltd. Magneti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483947B1 (en) 1998-03-17 2002-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CA2289958C (en) 1998-11-19 2003-01-21 Tomoyuki Okad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data thereof
JP2001093210A (ja) * 1999-09-20 2001-04-06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4501187B2 (ja) * 1999-10-22 2010-07-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01041435A1 (en) * 1999-12-02 2001-06-0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01041436A1 (en) * 1999-12-03 2001-06-0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370673B2 (ja) * 2000-04-14 2009-1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WO2002005554A1 (fr) * 2000-07-12 2002-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s d'enregistrement et de lecture de donnees, procedes d'enregistrement et de lecture de donnees
US6804655B2 (en) * 2001-02-06 2004-10-12 Cirrus Logic,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bursty-asnychronous data over a synchronous link
US8391482B2 (en) * 2001-05-04 2013-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ignal format that facilitates easy scalability of data streams
JP3867516B2 (ja) * 2001-05-17 2007-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6129300A (ja) * 2004-10-29 2006-05-18 Shinano Kenshi Co Ltd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の特殊再生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の再生装置
JP5023204B2 (ja) * 2010-09-08 2012-09-12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4797B2 (ja) * 1988-01-25 1997-08-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ビデオテープレコーダ
GB2220521B (en) * 1988-06-07 1993-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gital signal recording method a digital video tape recorder and a recorded tape
US5136391A (en) * 1988-11-02 1992-08-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video tape recorder capable of accurate image reproduction during high speed tape motion
US5282049A (en) * 1991-02-08 1994-01-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oving-picture data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es
JPH06150633A (ja) * 1992-10-30 1994-05-31 Sony Corp 磁気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H06150568A (ja) * 1992-11-06 1994-05-31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2855067B2 (ja) * 1992-11-28 1999-02-1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vcrの画像記録方法
US5377051A (en) * 1993-01-13 1994-12-27 Hitachi America, Ltd. Digital video recorder compatible receiver with trick play image enhancement
KR950014860B1 (ko) * 1993-06-04 1995-12-16 대우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기록장치
AU681185B2 (en) * 1993-10-22 1997-08-21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igital video data
JPH09511634A (ja) * 1994-04-12 1997-11-18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トリックモードビデオ信号の記録及び再生
JP3575100B2 (ja) * 1994-11-14 2004-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受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24361A2 (en) 1996-07-31
DE69625532D1 (de) 2003-02-06
DE69625532T2 (de) 2003-11-06
EP1113436A2 (en) 2001-07-04
US5740306A (en) 1998-04-14
DE69633348T2 (de) 2005-09-22
JP3226444B2 (ja) 2001-11-05
KR960030197A (ko) 1996-08-17
KR100209855B1 (ko) 1999-07-15
CN1139259A (zh) 1997-01-01
DE69633348D1 (de) 2004-10-14
EP1113436B1 (en) 2004-09-08
EP0724361B1 (en) 2003-01-02
EP0724361A3 (en) 1998-03-11
JPH08275109A (ja) 1996-10-18
EP1113436A3 (en) 2003-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258C (zh) 数据记录、记录与再现、再现及同步检测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
CN1118821C (zh) 数字信号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CN1184631C (zh) 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编码图像数据的方法
CN1278548C (zh) 盘介质和在其上记录和重放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37822C (zh)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152554C (zh) 信息集合体的编码/译码方法和图象信息的译码方法
CN1174625C (zh) 记录装置及编码装置
CN1113537C (zh) 图像信号编码装置
CN1725844A (zh) 数字媒体流的反向表示
CN101075462A (zh) 记录/再现/编辑装置、方法、程序
CN1879410A (zh) 节目录制装置及节目录制方法
CN1334679A (zh) 广播装置、广播方法、程序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CN1163068C (zh) 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数字信号记录和重放装置
CN1159908C (zh) 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
CN1123231C (zh) 对编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285213C (zh) 数字广播用接收和/或录放装置、记录装置、重放装置
CN1132446A (zh) 用于记录及再现电视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CN1120625C (zh) 数据记录/重放装置和数据记录/重放方法
CN1703750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重放设备和方法、信息录放设备和方法、用于控制记录或重放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
CN1102292A (zh) 图像信号编译码方法和装置及其记录媒体
CN1750627A (zh) 盘介质和在其上记录和重放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778109A (zh)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输出装置、信息记录程序、信息输出程序、记录介质和信息介质
CN1113358C (zh) 在螺旋扫描类型记录装置中的特技播放信号的记录设备和方法
CN1150520C (zh) 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
CN1222723A (zh) 记录/重播装置、方法及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