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2015A -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2015A
CN111882015A CN202010751267.XA CN202010751267A CN111882015A CN 111882015 A CN111882015 A CN 111882015A CN 202010751267 A CN202010751267 A CN 202010751267A CN 111882015 A CN111882015 A CN 111882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feiting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product
insu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12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e A Picture Of Hai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e A Picture Of Hai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 A Picture Of Hai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e A Picture Of Hai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8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2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093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being constructed out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markings, e.g. a plurality of barcodes randomly oriented on an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通过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对于线上查验,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对产品进行鉴定,对于线下鉴定,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查询到相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而且,在线下鉴定之前,还可对产品卖家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合法性,由此,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涉及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本申请之发明人于1994年首创发明的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产品“密码防伪标识物(CN2216694Y)”俗称电码防伪或数码防伪,其原理是:为每一件商品设置防伪标识,在防伪标识中暗藏一组具有唯一性的随机密码——个性化的防伪特征信息,将随机密码备案储存到接入互联网的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作为鉴别商品真伪的依据。当消费者购买到贴有电码防伪标识的商品后,只需拨打电话,输入商品上的随机密码,经防伪查询系统查验后,即可获知商品真伪的查验结果,它突破了传统的防伪商品容易被批量防冒及消费者不易识别的局限性。电码防伪属于信息查验类防伪技术,经过20余年的推广,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商品上。它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第一代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并被纳入国家标准GB/T19425-2003。因其密码为暗码,需先买后查,所以查询率很低,统计显示查询率平均仅有0.3%。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假分子发现了其技术漏洞,所以,防伪力度已经很弱了,防伪效果已经很差了。
由本申请之发明人于1998年首创发明的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1074563C)”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US6623041)、俄罗斯发明专利(2202127)、韩国发明专利(0419436)、越南发明专利(3347)等国际专利。它选用随机结构纹理(即个性化的防伪特征)清晰的材料制作“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CN2365711Y)”;并印上具有唯一性的标识序号——编码;将“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CN2365711Y)”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特征信息采集下来,作为防伪特征信息(即鉴别真伪的依据),和标识序号结合在一起记录存储到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微信、传真、互联网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通过标识序号来查询验证“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是否与数据库中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从而获得真伪查验结果。该专利“将古老的虎符防伪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嫁接”,开创了防伪新领域,被“全国防伪办”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评审鉴定会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易于识别、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经过二十余年推广,如今它已成为国内防伪市场上的主导技术产品。该防伪技术应用十分广泛,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第二代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因其标识编码为明码,可先查后买,所以查询率较高,统计显示查询率为1.1%,所以,防伪力度较强,防伪效果较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查询率,以增强防伪力度,本发明人对上述两类防伪技术进行了数十次主动升级与改进,并申请了“物联网纹理防伪手机自动识别系统(CN202939903U)”、“非专用APP自动识别纹理真假的防伪方法(CN108537555A)”、“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CN104794629B)”、“超限防伪方法及产品(CN106096970B)”、“无码防伪方法(CN103810603B)”、“衣物用户大数据干扰采集方法(CN107103346A)”等数十项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其中“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CN104794629B)”被国家级防伪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我国唯一一项“不可复制、易于识别”的防伪技术。该防伪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第三代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但是,这些升级技术产品在推广实践中,仍有不少用户不太相信防伪查验系统所反馈的关于其产品真假的查验结果,以至于不太积极参与查询,导致查询率仍然不高、防伪力度仍然不强。
商品厂商(制造商或销售商),一直以来都梦寐以求地渴望知道其每一件商品,最终于什么时间、销售给了哪一个用户、用户在什么地方、用户的年龄多大、用户是男还是女、用户的微信号码是多少、用户的手机号码是多少、用户的消费习惯有什么特点。这些用户大数据,在时兴大数据的当今世界,是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一种资源和财富。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二维码标签的瓶盖防伪装置(CN204010023U)”,国内某某冰泉牌瓶装矿泉水实施了该专利方案。为了采集用户大数据,水厂不惜付出每瓶水2元人民币的奖金、重奖扫码用户,用以“购买”用户大数据。国内某某牌瓶装白酒也实施了该专利方案。为了采集用户大数据,某酒厂不惜付出每瓶酒5-8元人民币的奖金、重奖扫码用户,用以“购买”用户大数据。如此重奖,收效却依然甚微,统计显示:上述两例平均只有13.8%的商品被扫码领奖。正如俗话所说“钱不是万能的”,重金“购买”用户大数据,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许多高消费群体看不上几元钱的奖金,不愿屈尊扫码领奖。然而,那些高消费群体信息、恰恰是厂家最渴望采集到的优质用户大数据。
综上所述,现行信息查验类防伪技术存在以下四个不足:
1、消费者不太相信防伪查询系统给出的所查商品是真品的查验结果;
2、消费者不太积极进行防伪查询,查询率很低;
3、防伪力度不强,防伪效果差,许多假冒商品因消费者不进行防伪查询而漏网;
4、即使重奖查询者,也难以大幅度提高查询率,难以采集到较多的用户大数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增强查验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查询率,增强防伪力度的防伪方法及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增强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所述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所述查验结果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防伪特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
根据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
对所述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所述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所述鉴定结论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优选的,所述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产品的购买凭证信息和/或用户身份信息和/查验结果编号;
对所述购买凭证信息和/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和/所述查验结果编号进行合法性鉴定。
优选的,所述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对应的受理号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优选的,所述卖家身份信息包括卖家名称、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购买凭证信息包括购物小票、发票、付款凭证、产品品牌、三包卡、溯源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号码、微信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产品信息和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产品信息确定所述产品对应的各鉴定机构;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
将所述目标鉴定机构对应的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地址;
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与所述目标地址距离最近的鉴定机构作为所述目标鉴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机构等级;
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满足所述目标机构等级的鉴定机构作为所述目标鉴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鉴定结论为合格时,统计鉴定信息,并将所述鉴定信息保存至产品数据库。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所述标识物设置于产品包装物上,所述标识物设置有防伪特征和编码,防伪特征信息与所述编码组合为备案信息存储于预设数据库中,以便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利用所述备案信息对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所述标识物与所述产品包装物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所述标识物被无损转移;所述产品包装物上标识物所在区域周围或所述标识物上防伪特征所在区域周围设有刀线,以便用户基于所述刀线获得所述标识物,并提交至鉴定机构以获取鉴定结论。
优选的,所述标识物设有易损区和无损区;其中,所述易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所述标识物被无损转移;所述无损区通过所述易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相连,或所述无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可剥离连接,以便用户获得所述标识物或所述无损区。
优选的,所述刀线设置于所述易损区,所述刀线将所述无损区与所述易损区分开。
优选的,所述编码为含有网址信息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占据所述无损区与所述易损区之间的连接区域。
优选的,所述无损区印刷有与所述编码对应的便于线下鉴定检索的号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装置,包括线上查验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所述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所述查验结果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防伪特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还包括:
线下鉴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根据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对所述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所述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所述鉴定结论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所述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所述查验结果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防伪特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还包括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根据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对所述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所述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所述鉴定结论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通过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对于线上查验,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对产品进行鉴定,对于线下鉴定,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查询到相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而且,在线下鉴定之前,还可对产品卖家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合法性,由此,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当然,下面有关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的仅仅是本申请中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获得的其他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又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增强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可包括:
S101:接收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其中,防伪特征信息由用户终端采集(例如扫描/拍摄/读取等采集方式)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例如锯齿防伪标识物、RFID防伪标识物等信息查询类防伪标识物)获得;
S102: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
S103:将查验结果反馈至用户终端;
以上步骤旨在实现线上产品防伪鉴定,具体而言,生产商在生产产品时,可预先在各个产品上设置唯一的防伪特征信息,如锯齿或纹理二维码等,同时对各个防伪特征信息进行备案并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以便进行后续防伪鉴定。进一步,当用户需要进行产品防伪鉴定时,即可通过用户终端采集目标产品上的防伪特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防伪系统请求进行查验,而防伪查验系统则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接收到的防伪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预设数据库中存在与上述防伪特征信息相匹配的备案信息,则说明目标产品为真品,鉴定合格,反之则鉴定不合格,最后,将查验结果反馈至用户终端即可,可以理解的是,该查验结果为软件识别结果。
此外,生产商还可为每个产品设置防伪责任保险,当防伪特征信息与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相符,即目标真品的防伪查验结果为合格时,可同时将该目标产品的保单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以进一步保证查验结果的真实性,提高用户对真品保险防伪结果的信任度。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包括:将查验结果对应的查验结果编号反馈至用户终端;其中,查验结果编号最好是与查验结果一并反馈至用户终端的。
具体的,在将线上查验结果反馈至用户终端的同时,还可将其对应的查验结果编号一并反馈至用户终端,以便用户终端可基于该查验结果编号实现线下产品鉴定。其中,该查验结果编号是一串随机生成的具有唯一性的号码,其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ID信息、目标产品的编号信息、产品购买时间信息、产品线上鉴定时间信息以及随机数等信息。
S104: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
本步骤旨在实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的接收,该保险理赔鉴定请求即为针对目标产品的线下的属于司法鉴定级别的防伪鉴定请求,可由用户基于相应的用户终端发起,该目标产品即为待鉴定的产品。具体的,当用户需要对某产品进行防伪鉴定时,可向其对应的防伪鉴定系统发送鉴定请求,以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可以理解的是,设计本步骤的目的在于对产品进行线下二次鉴定,即司法鉴定,相当于终审鉴定,因为线上查验结果(相当于初审鉴定)可能不准确,可能导致用户误购假货。
S105:根据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
S106:对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例如真实性)鉴定,当卖家身份信息合法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
以上步骤旨在实现目标产品对应的卖家身份的合法性(尤其是真实性)校验,以保证目标产品来源的合法性。因此,当防伪鉴定系统接收到针对目标产品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时,首先基于该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取该目标产品的卖家身份信息,以便对卖家身份进行合法性校验,只有当卖家身份合法时,也即只有用户供出卖假嫌疑者之后,才可反馈相应的鉴定机构信息至用户终端,其中,该鉴定机构信息即为可进行线下产品防伪鉴定的专业机构的相关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可以包括:(最好于上述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之前)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产品的购买凭证信息和/或用户身份信息和/或查验结果编号;对购买凭证信息和/或用户身份信息和/或查验结果编号进行合法性(例如真实性)鉴定。
为进一步保证目标产品来源的合法性,防伪鉴定机构还可同时获取目标产品的购买凭证信息、用户身份信息、查验结果编号等进行合法性鉴定,当然,该购买凭证信息、用户身份信息和查验结果编号均可基于上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取,换而言之,只有在用户提供的购买凭证等证据能够证明是卖家涉嫌卖假时,才会受理该保险理赔鉴定请求。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卖家身份信息可包括卖家名称、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购买凭证信息包括购物小票、发票、付款凭证、产品品牌、三包卡、溯源码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用户身份信息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号码、微信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信息可以在用户发起鉴定请求时附带其中,由此,防伪鉴定系统即可通过请求解析获得相应信息,也可以是在防伪鉴定系统接收到鉴定请求时向用户终端反馈信息获取请求,以便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再次向其提交该产品信息,可见,各类信息的获取方法并不唯一,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而且,上述各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仅为本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并不唯一,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其他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相关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可包括:将保险理赔鉴定请求对应的受理号反馈至用户终端。
具体的,当防伪鉴定系统接收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还可将其对应的受理号反馈至用户终端,以告知用户该保险理赔鉴定请求已被受理或者查询获得相应的鉴定结论,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该受理号对目标产品的鉴定进程进行查询。
进一步,当产品卖家信息合法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防伪鉴定系统可通过预先建立的数据库查询确定目标产品对应的线下鉴定机构,例如,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其线下鉴定机构,可预先设置对应关系并存储至数据库中,当然,该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由此,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上述鉴定机构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产品信息和用户信息;根据产品信息确定产品对应的各鉴定机构;根据用户信息在各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将目标鉴定机构对应的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
对于一种产品,可能有多家对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即产品与线下鉴定机构为一对多的关系,为便于确定对目标产品进行线下鉴定的鉴定机构,即上述目标鉴定机构,可同时获取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以便根据用户需求在众多线下鉴定机构中确定目标鉴定机构。因此,可同时获取用户终端提交的产品信息和用户信息,先根据产品信息查询获得该目标产品对应的各个线下鉴定机构,再根据用户信息从各个线下鉴定机构中选定目标鉴定机构,以便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其中,该产品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具体内容并不唯一,可以为用户身份信息、产品防伪鉴定需求信息等。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根据用户信息在各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可以包括: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目标地址;在各鉴定机构中查询与目标地址距离最近的鉴定机构作为目标鉴定机构。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为具体的目标鉴定机构的选择方法,即基于地址信息实现。具体的,可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用户的当前地址,即上述目标地址,并选择与其距离最近的鉴定机构作为目标鉴定机构,更加方便用户可及时的将目标产品送至该目标鉴定机构进行防伪鉴定,提高鉴定效率,保证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根据用户信息在各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可以包括:根据用户信息获得用户需求信息;根据用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机构等级;在各鉴定机构中查询满足目标机构等级的鉴定机构作为目标鉴定机构。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较为具体的目标鉴定机构的选择方法,即基于用户实际需求实现。具体而言,由于鉴定机构可能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不同的规模,为提高用户体验以及用户对产品防伪鉴定结论的信任度,可由用户自行选择目标鉴定机构的等级,即上述目标机构等级,由此,即可将满足该目标机构等级的鉴定机构作为上述目标鉴定机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目标鉴定机构的选择方法仅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两种实现方式,并不唯一,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反馈方法,例如,还可将目标产品对应的所有鉴定机构的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以便用户自行选择目标鉴定机构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107:获取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鉴定结论反馈至用户终端。
本步骤旨在实现线下鉴定结论的反馈,当确定目标鉴定机构,将该目标鉴定机构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后,用户即可将目标产品送至该目标鉴定机构进行防伪鉴定,例如可采用邮寄等方法,进一步,当目标鉴定机构完成对目标产品的鉴定获得鉴定结论时,通过产品防伪鉴定系统将该鉴定结论反馈至用户终端即可,可以理解的是,该鉴定结论为人工检测结论,至此,线下产品防伪鉴定完成。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还可包括:当鉴定结论为合格时,统计鉴定信息,并将鉴定信息保存至产品数据库。
本步骤旨在实现鉴定信息的保存,该鉴定信息即为目标鉴定机构对目标产品进行防伪鉴定的相关信息,如鉴定员信息、鉴定时间信息、鉴定结论信息等。更为具体的,当获得鉴定结论时,即可确定目标产品是否为真品,若为真品,则统计其鉴定信息,并将该鉴定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一同保存至产品数据库,以便后期溯源。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通过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对于线上查验,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对产品进行鉴定,对于线下鉴定,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查询到相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而且,在线下鉴定之前,还可对产品卖家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合法性,由此,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为具体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该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基于防伪鉴定系统实现。
具体而言,防伪鉴定系统包括线上查验系统和线下复核系统,其中,线上查验系统用于实现线上产品防伪鉴定,线下复核系统用于实现线下产品防伪鉴定。
一、线上查验系统
1、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产品设置信息查询类的防伪标识;
2、为防伪标识设置(购买)防伪责任保险并赋予保单信息;
3、将保单信息和防伪标识上的防伪特征信息作为备案信息存储到接入互联网的线上查验系统数据库中;
4、消费者使用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向线上查验系统查询验证产品防伪标识中的防伪特征信息是否与备案信息相匹配,以鉴别真伪;
5、当所查防伪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相匹配时,线上查验系统则反馈所查防伪标识对应的产品为真品的鉴别结论信息及其保单信息至消费者的智能终端;
6、当所查防伪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不相符时,线上查验系统则反馈所查防伪标识对应的产品为假冒品的鉴别结论信息至消费者的智能终端。
二、线下复核系统
1、消费者使用智能终端向线下复核系统申请复核鉴定;
2、消费者使用智能终端向复核系统填报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信息、购物信息(商品卖家、购物小票、付款凭证等);
3、复核系统反馈受理信息(鉴定机构名称、地址等受理通知等)到消费者的智能终端;
4、消费者依据受理信息将产品或产品上的防伪标识邮寄到指定的鉴定机构,以进行线下复核鉴定;
5、鉴定机构反馈复核鉴定结论至消费者的智能终端。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通过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对于线上查验,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对产品进行鉴定,对于线下鉴定,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查询到相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而且,在线下鉴定之前,还可对产品卖家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合法性,由此,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的平面示意图。
标识物1设置于产品包装物5上,标识物1设置有防伪特征3(例如随机分布的结构纹理、随机锯齿、随机密码等个性防伪特征)和编码4,防伪特征信息与编码4组合为备案信息存储于预设数据库中,以便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利用备案信息对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标识物1与产品包装物5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标识物1被无损转移;产品包装物5上标识物1所在区域周围或标识物1上防伪特征3所在区域周围设有刀线2(例如模切线/剪切指引线等),以便用户基于刀线2获得标识物1(标识物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并提交至鉴定机构以获取鉴定结论。
具体而言,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1设置于产品包装物5上,以便实现对应产品的真品保险防伪鉴定,该标识物1上设置有防伪特征3和编码4,用以对用户提交的待验证防伪特征信息进行对比验证,编码4具有唯一性,但标识物1上设置编码4的数量并不唯一,可以为多个;进一步,将防伪特征信息和编码4组合成备案信息一同存储至预设数据库,由此,当用户通过用户终端采集标识物1上的防伪特征信息并提交至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后,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即可调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其进行查验,进而获得查验结果,由此,实现线上防伪验证。更进一步地,标识物1与产品包装物5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标识物1被无损转移到假冒产品上;而且,标识物1所在区域周围或防伪特征3所在区域周围设有刀线2,以便用户基于该刀线2获得标识物1,具体可以采用裁剪、撕下等方法,进而将获得的标识物1提交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获取鉴定结论,由此,实现线下防伪鉴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采用锯齿防伪技术CN104794629B)的平面示意图,该标识物1设有易损区6和无损区7(该无损仅仅是指视觉上看不出来破损痕迹或不影响软件识别的破损情况);其中,易损区6与产品包装物5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标识物1被无损转移;无损区7通过易损区与6产品包装物5相连,或无损区7与产品包装物5可剥离连接,以便用户获得标识物1或无损区7。
具体而言,在标识物1上设置易损区6和无损区7,其中,易损区6与产品包装物5不可分离连接,以有效保证标识物1不会被无损转移,进一步保证对应产品的真实性;无损区7与产品包装物5连接,可以通过易损区6建立连接,例如通过强力粘合剂层粘结到产品包装物5上,也可通过可移胶层建立可剥离连接,更加方便获取标识物1或无损区7实现产品的线下防伪鉴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刀线2设置于易损区6,刀线2将易损区6与无损区7隔开。具体的,同样参考图3,将刀线2设置于易损区6与无损区7之间,实现易损区6与无损区7的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采用现行揭开留底透明不干胶材料作为承印材料印制标识物1,在承印材料上印刷一个白底墨层12,在白底墨层12上印刷编码4作为无损区7,这样一来,将标识物1从产品包装物5上揭起后,即使揭开留底层破损了,白底墨层12背景上的编码4锯齿等防伪特征,也照样可以被软件识别,照样可以实现产品的线下防伪鉴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真品保险(采用现行锯齿防伪技术CN104794629B的)防伪标识物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A-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编码4为含有网址信息的二维码,二维码占据易损区6与无损区7之间的连接区域。
具体而言,编码4具体为二维码,该二维码含有网址信息,当然,该网址信息即为线上真品保险防伪系统的网址信息,以便用户基于该网址向线上真品保险防伪系统提交采集的防伪特征信息。进一步,二维码占据易损区6与无损区7之间的连接区域,即二维码的一部分位于易损区6,另一部分位于无损区7,其中,易损区6可通过强力粘合剂层9粘结到产品包装物5上,无损区7可通过可移胶层11与产品包装物5建立可剥离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无损区7印刷有与编码4对应的便于线下鉴定检索的号码8。具体的,参考图4,可在无损区7印刷号码8,该号码8与编码4相对应,用于实现线下鉴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可同时实现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装置,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真品保险防伪装置可包括线上查验模块100,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查验结果反馈至用户终端,其中,防伪特征信息由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还包括线下鉴定模块200,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根据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对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获取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鉴定结论反馈至用户终端。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真品保险防伪装置,通过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产品防伪鉴定,对于线上查验,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对产品进行鉴定,对于线下鉴定,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查询到相应的线下鉴定机构对产品进行鉴定,而且,在线下鉴定之前,还可对产品卖家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合法性,由此,将线上查验和线下鉴定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查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伪鉴定技术的防伪力度和防伪效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系统,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真品保险防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可包括:
存储器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0,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意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意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所述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所述查验结果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防伪特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
根据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
对所述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所述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所述鉴定结论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产品的购买凭证信息和/或用户身份信息和/查验结果编号;
对所述购买凭证信息和/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和/所述查验结果编号进行合法性鉴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对应的受理号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卖家身份信息包括卖家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购买凭证信息包括购物小票、发票、付款凭证、产品品牌、三包卡、溯源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号码、微信号码、电子邮箱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产品信息和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产品信息确定所述产品对应的各鉴定机构;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
将所述目标鉴定机构对应的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地址;
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与所述目标地址距离最近的鉴定机构作为所述目标鉴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获得目标鉴定机构,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机构等级;
在各所述鉴定机构中查询满足所述目标机构等级的鉴定机构作为所述目标鉴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鉴定结论为合格时,统计鉴定信息,并将所述鉴定信息保存至产品数据库。
9.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所述标识物设置于产品包装物上,所述标识物设置有防伪特征和编码,防伪特征信息与所述编码组合为备案信息存储于预设数据库中,以便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利用所述备案信息对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物与所述产品包装物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所述标识物被无损转移;所述产品包装物上标识物所在区域周围或所述标识物上防伪特征所在区域周围设有刀线,以便用户基于所述刀线获得所述标识物,并提交至鉴定机构以获取鉴定结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物设有易损区和无损区;其中,所述易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连接为不可无损分离的整体,以防止所述标识物被无损转移;所述无损区通过所述易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相连,或所述无损区与所述产品包装物可剥离连接,以便用户基于所述刀线获得所述标识物或所述无损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线设置于所述易损区,所述刀线将所述无损区与所述易损区分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为含有网址信息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占据所述无损区与所述易损区之间的连接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标识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区印刷有与所述编码对应的便于线下鉴定检索的号码。
14.一种真品保险防伪装置,包括线上查验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防伪特征信息,利用预设数据库中的备案信息对所述防伪特征信息进行查验获得查验结果,将所述查验结果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防伪特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采集产品上的防伪标识物获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下鉴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提交的保险理赔鉴定请求;根据所述保险理赔鉴定请求获得卖家身份信息;对所述卖家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性鉴定,并将鉴定机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鉴定机构信息对应的鉴定机构对所述产品的鉴定结论,并将所述鉴定结论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15.一种真品保险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真品保险防伪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51267.XA 2020-07-15 2020-07-30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1882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82402 2020-07-15
CN202010678240 2020-07-15
CN202010708015 2020-07-22
CN2020107080159 2020-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2015A true CN111882015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1267.XA Pending CN111882015A (zh) 2020-07-15 2020-07-30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201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778A (zh) * 2018-08-30 2019-01-15 精友国际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交通事故网上诉讼的法官系统
CN109658274A (zh) * 2019-01-27 2019-04-19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 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10705567A (zh) * 2019-09-16 2020-01-17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球鞋鉴定系统及方法
CN111260485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式保险方法及设备、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778A (zh) * 2018-08-30 2019-01-15 精友国际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交通事故网上诉讼的法官系统
CN109658274A (zh) * 2019-01-27 2019-04-19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 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10705567A (zh) * 2019-09-16 2020-01-17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球鞋鉴定系统及方法
CN111260485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式保险方法及设备、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8119B (zh) 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
KR101680542B1 (ko) 블록체인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일회용 상품의 정품확인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897891B (zh) 一种查验商品真伪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31528A (zh) 一种商品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1067517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方法
CN104680385A (zh) 基于nfc识别标签及二维码标签的防伪方法
TW200820111A (en) Method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during transaction
WO2021082607A1 (zh) 基于编码图的商品防窜货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3508414A (zh) 基于电子保单的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及电子保单认领系统
CN105701673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手表防伪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07292636A (zh) 一种基于天然生物信息的商品防伪验证系统
CN105719385B (zh) 纸币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75079C (zh) 使用手机实现购物前随时随地鉴真的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05654322A (zh) 一种验证物品真假的方法
CN108764942A (zh) 一种交易信息返控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09784448A (zh) 一种基于可变二维码的防伪防窜方法及系统
CN104715379A (zh) 基于射频识别标签及二维码标签的防伪方法
CN112116865A (zh) 一种产品保险保真防伪方法及标识物
AU2009200899A1 (en) Computer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 validation instruction message
CN104240093A (zh) 一种二维码防伪方法
CN103996122A (zh) 一种商品防伪系统和方法
CN112308188A (zh) 一种保险保真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1882015A (zh) 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标识物、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8985431A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检测鉴定注册商标的商品真品的方法
CN114463017A (zh) 基于动态示踪码交易结算、阻击排查假货混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