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245A -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245A
CN111869245A CN202080001321.7A CN202080001321A CN111869245A CN 111869245 A CN111869245 A CN 111869245A CN 202080001321 A CN202080001321 A CN 202080001321A CN 111869245 A CN111869245 A CN 111869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irect
direct connec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245B (zh
Inventor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信道拥塞状况;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模式,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Description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直连通信(Sidelink)技术是一种终端通过彼此之间的无线接口进行信息直连的近场通信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之前的监听窗口中进行监听,并选择监听结果为空闲的通信资源进行直连通信传输。然而,该方案需要终端持续的进行信道监听,需要占用大量的终端功耗。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策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取值限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终端通过信道拥塞状况,从两种不同监听资源量的直连通信策略中选择一种直连通信策略,以便后续基于选择的策略,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也就是说,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模式,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新一代的新型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使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以满足应用的需求。车联网通信是目前蜂窝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所需支持的应用之一。
车联网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包括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业务、车对路边设备(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业务和车对人(Vehicle toPedestrian,V2P)。通过支持车载设备间(V2V),车载设备和路边设备间(V2I),车载设备和手持设备间(V2P)的通信,车联网可以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改善交通效率以及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利用已有的蜂窝通信技术支持车联网通信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基站部署,减少设备开销,也更有利于提供具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的服务,满足车联网业务的需求。因此,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Rel-14/15中提供了蜂窝网络对于车联网V2x通信的支持,即C-V2x(CellularBased V2x)。在C-V2x中车载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基站以及核心网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蜂窝网络中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上行/下行通信);也可以直接通过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进行通信(sidelink通信)。与Uu接口通信相比,sidelink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他周边设备直接的通信。
LTE中的V2x sidelink通信只能支持一些基础的安全方面的V2x应用,如交换协作感知消息(Cooperative Awareness Messages,CAM)或分散式环境通知消息(Dec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Notification Message,DENM)等基础安全信息(BasicSafety Message,BSM),进行语音广播通信等。近来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为了支持新的V2x业务,对于V2x技术的性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也称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支持新的V2x通信服务和场景已经被3GPP计划为Rel16的一项重要内容。3GPP SA1(Service Requirement)工作组已经设立了一些新的V2x通信需要满足的业务需求,包括车队管理(VehiclesPlatooning),感知扩展(Extended Sensors),先进驾驶(Advanced Driving),和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总体来说,NR V2x sidelink需要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更短的通信延时,更可靠的通信质量。但是,当前的5GV2x技术主要考虑车载终端之间的通信,对于手持终端等终端形态的需求例如节电考虑不多。
不管是LTEV2x还是5GV2x都依赖于终端的监听来降低临近终端之间的干扰,即避免互相干扰的终端选择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直连传输。终端需要在资源选择之前的监听窗口中持续监听其他用户设备的资源预留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根据资源预留信息和测量值从资源选择窗口中去除那些预计干扰较大的时频资源,并在剩余的时频资源中选择最终的直连传输使用的时频资源。
然而,持续的监听会造成大量的能耗,无法满足在功耗要求较高的终端上的部署要求。同时,在节能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保障直连通信的足够的监听。而本申请后续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功耗的直连数据传输方案。
图1是根据部分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0和基站120。
终端110是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进行sidelink传输的无线通信设备。比如,终端110可以支持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比如,可以支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支持5G技术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例如,终端110可以是车载通信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通信设备。
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
或者,终端110也可以是用户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具体比如,终端11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或者,可以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
基站12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或多代系统。
其中,基站120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公开实施例对基站1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基站120和终端11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可选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0。
若干个基站120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0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0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0的实现形态,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直连通信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执行,比如,该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终端110。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道拥塞状况用于指示信道繁忙比(ChannelBusyRatio,CBR)测量值。信道拥塞状况可以指与第一终端相关联的直连通信信道的拥塞状况。
在步骤202中,根据该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直连通信策略是用于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的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其中,以信道拥塞状况指示信道繁忙比为例,当CBR测量值较低时,说明在终端附近范围内,直连通信的信道被占用的比例较低,大部分信道未被占用,此时,临近终端之间的干扰或者选择相同时频资源进行直连传输的概率较低。即使终端为了节能只在少量资源上监听甚至不进行监听也有较大概率选中适合进行直连通信传输的资源并且不造成系统性能的过分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选择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作为直连通信策略,以在少量资源上进行监听或者不监听的情况选择直连通信资源,以节约终端功耗。
而当CBR测量值较高时,说明在终端附近范围内,直连通信的信道被占用的比例较高,大部分信道被占用,此时,终端需要进行完整的信道监听以确定其他临近终端所预留的时频资源位置,并避开可能的干扰,否则有可能选中干扰较强的时频资源,并且对系统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只能选择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作为直连通信策略,以在大部分或者全部资源上进行监听的情况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以保证能够选择出适合的直连通信资源,避免发生资源碰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根据该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该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或者,
响应于该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其中,在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信道繁忙比CBR测量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是由网络设备测量得到的;
该获取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该第一终端的该直连通信的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时,该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该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时,该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该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拥塞阈值;
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该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测量配置参数,该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CBR测量的时机;
根据CBR测量的时机,进行CBR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部分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该部分资源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或者,
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随机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终端通过信道拥塞状况,从两种不同监听资源量的直连通信策略中选择一种直连通信策略,以便后续基于选择的策略,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也就是说,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模式,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执行,比如,该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终端110。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通信策略是用于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的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策略和/或第二策略;在所述第一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步骤302中,根据该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直连通信策略,选择直连传输的通信资源;
该通信资源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端口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
根据该直连通信策略确定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该传输参数映射关系包括该信道拥塞状况与该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查询该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获取与该信道拥塞状况相对应的该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终端通过信道拥塞状况,从两种不同监听资源量的直连通信策略中选择一种直连通信策略,以便后续基于选择的策略,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也就是说,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模式,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其中,上述图2所示的方案在中,信道拥塞状况可以由第一终端自己进行CBR测量并生成,也可以由第一终端之外的网络设备测量生成。其中,当信道拥塞状况由网络设备生成时,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案步骤如下所示。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直连通信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比如,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终端110或者基站120。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信道拥塞状况测量,是指执行CBR测量,获得CBR测量值,并根据该CBR测量值生成信道拥塞状况。信道拥塞状况可以指与第一终端相关联的直连信道的拥塞状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道拥塞状况也可以由终端执行信道拥塞状况测量后,发送给网络设备。比如,当网络设备是基站时,可以由第一终端之外的第二终端执行信道拥塞状况测量后,将信道拥塞状况上报给基站。
在步骤402中,将该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该第一终端的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该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CBR测量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该将该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包括:
通过第一信令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该将该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包括:
通过第二信令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该第一终端发送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该第一终端发送优先级与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该优先级是该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该第一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参数,该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CBR测量的时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该直连通信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终端通过信道拥塞状况,从两种不同监听资源量的直连通信策略中选择一种直连通信策略,以便后续基于选择的策略,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也就是说,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模式,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直连通信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交互执行,比如,该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终端110,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环境终端的终端110或者或者基站120。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网络设备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执行信道拥塞状况测量,获得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执行CBR测量,获得CBR测量值。
其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或者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是基站时,该基站是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对应的基站,或者,该基站是距离第一终端最近的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时,第二终端是处于第一终端周围指定范围内的终端。
其中,第二终端是用户终端;或者,第二终端是非用户终端,例如,第二终端是V2X系统中的路边设备。
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CBR测量值,或者,信道拥塞状况是基于CBR测量值生成的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处于第一终端周围指定范围内(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预设阈值)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周围的无线环境相同或相近,此时,第二终端处测量得到的CBR测量值作为第一终端处的CBR测量值,或者,第二终端处测量得到的CBR测量值作为第一终端处的CBR测量值的近似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终端上传的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信道繁忙比CBR测量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BR测量值是基于指定的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特定信道的测量值,如直连数据共享信道(Pysical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直连控制信道(Pysical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或者直连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Feedback Channel,PSFCH)中的任意一种;或者,CBR测量值是对基于多个指定的信道的测量值,例如,对一个资源池中的PSSCH和PSCCH一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CBR测量值生成信道拥塞状况,该信道拥塞状况用于指示与CBR测量值相对应的直连通信策略策略。
其中,该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直连通信策略是用于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的策略;该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也称为省电模式,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也称为非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下,第一终端进行直连通信传输时的能耗,相比于在非省电模式下进行直连通信传输时的能耗更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拥塞状况,包括:CBR测量值,以及对于第一终端的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其中,上述对于第一终端的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用于指示该CBR测量值相对应的直连通信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方案中,网络设备将CBR测量值直接添加至信道拥塞状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性方案中,网络设备根据CBR测量值确定直连通信策略,并将确定的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添加至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信道拥塞状况中包含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时,在生成信道拥塞状况的过程中,网络设备根据根据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比如,根据该CBR测量值与测量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当该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时,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
当该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时,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其中,上述确定第一直连通信策略的拥塞阈值,与确定第二直连通信策略的拥塞阈值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拥塞阈值包括第一拥塞阈值和第二拥塞阈值,其中,该第一拥塞阈值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拥塞阈值。当该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第一拥塞阈值时,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当该信道拥塞状况达到第二拥塞阈值时,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以信道拥塞状况是通过对CBR的测量获得的,第一拥塞阈值是第一测量阈值,第二拥塞阈值是第二测量阈值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CBR测量值小于第一测量阈值时,比如,CBR测量值小于0.4时,网络设备认为直连通信资源当前大部分未被占用,此时,第一终端通过在少量资源上进行监听或者不监听,即有很大的几率选择到空闲的直连通信资源进行直连通信传输,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直连通信策略为第一直连通信策略。
相应的,当CBR测量值不小于第二测量阈值时,比如,CBR测量值不小于0.6时,网络设备认为直连通信资源当前大部分未被占用,此时,第一终端通过在少量资源上进行监听或者不监听,则很可能选择不到空闲的直连通信资源,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直连通信策略为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乒乓效应,当第一终端由可以使用节能优化方案的状态(状态1,对应上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进入不能使用节能优化方案的状态(状态2,对应上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时,使用和第一终端由状态2进入状态1时不同的测量阈值。例如第一终端当前处于可以使用节能优化的状态(状态1),那么只有当CBR测量值超过预设阈值1时,第一终端才进入不能使用节能优化的状态(状态2);反之,如果第一终端当前处于不可以使用节能优化的状态(状态2),只有当CBR测量值小于预设阈值2时,第一终端才开始使用节能优化(进入状态1)。其中,预设阈值1大于预设阈值2。
其中,上述方案以第一测量阈值是0.4,第二测量阈值是0.6为例进行介绍。在其它实现方式在中,第一测量阈值和第二测量阈值取0.4和0.6以外的数值,只要第一测量阈值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二测量阈值即可。例如,上述第一测量阈值和第二测量阈值取值均为0.4,或者,均为0.5等等。
其中,当第一测量阈值和第二测量阈值相同时,第一测量阈值和第二测量阈值是同一个测量阈值,也就是说,系统中包含一个测量阈值,该测量阈值即作为第一测量阈值使用,也作为第二测量阈值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拥塞阈值;
或者,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信令配置的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上述拥塞阈值(比如上述第一拥塞阈值和第二拥塞阈值)是由通信协议规定的阈值;例如,该拥塞阈值是出厂前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或者,该拥塞阈值是在系统升级时更新的。
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当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时,上述拥塞阈值是由基站通过静态、半静态或者动态配置给网络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拥塞阈值是与该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相对应的阈值。
信道拥塞状况是通过对CBR的测量获得的,第一拥塞阈值是第一测量阈值,第二拥塞阈值是第二测量阈值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在中,针对不同的优先级,CBR测量值对应的测量阈值可以不一样。通常来说,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越高,CBR的测量阈值也相应设定的更高。这意味这当信道比较拥挤的时候,需要节能的终端只有当传输较高优先级数据时,才使用可能造成更多传输碰撞和干扰的节能优化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中预先通过基站或者通信协议配置有不同优先级对应的拥塞阈值。例如,以位置上报业务和电量上报业务为例,其中,位置上报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为高,而电量上报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为低;以拥塞阈值是单个阈值为例,网络设备中预先配置有位置上报业务对应的拥塞阈值为0.5,而电量上报业务对应的拥塞阈值为0.3;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终端当前的业务是位置上报业务,那么当CBR测量值小于0.5时,第一终端即可以使用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即使用节能优化方案);而如果第一终端当前的业务是为电量上报业务,那么当CBR测量值小于0.3时,第一终端才可以使用第一直连通信策略。
例如,针对一个群组的UE,高优先级业务的UE可以造成碰撞,低优先级业务的UE尽量不要造成碰撞,而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述方案,把低优先级业务的UE控制在不进行节能优化的状态(即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也就是要多监听信道情况,以尽可能的避免冲突,而高优先级的UE则不需要保持第二策略,可以进入节能优化的状态(即第一直连通信策略),继续在少量监听或者不监听的情况下占用资源,这样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优先性(即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及时传输)。
在步骤502中,网络设备将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该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网络设备是基站时,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该信道拥塞状况,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该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时,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信道拥塞状况,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该基站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该信道拥塞状况,该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处于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时,基于节能的考虑,停止进行CBR测量,此时,第一终端自己无法获得信道拥塞状况,需要借助于基站或者第二终端进行CBR测量后,将得到的信道拥塞状况提供给第一终端。其中,第二终端是使用第二直连通信策略的终端,或者,第二终端是不需要节能的终端(比如固定安装的,具有稳定供电系统的路边设备)。
其中,上述步骤501至步骤502为可选步骤。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道拥塞状况由第一终端自行进行信道状况测量,比如CBR测量并生成。
其中,第一终端测量得到CBR测量值并生成信道拥塞状况的过程与上述网络设备测量得到CBR测量值并生成信道拥塞状况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获取预先设置的拥塞阈值;或者,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下行信令获取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获取预先设置的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或者,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上述第一终端中的拥塞阈值是预先设置在第一终端中的;或者,第一终端中的拥塞阈值时接收基站通过下行信令配置的,相应的,基站预先通过下行信令向第一终端配置该拥塞阈值。在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第一终端在中预先通过基站或者通信协议配置有不同优先级对应的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由于节能的需要无法进行CBR测量时,第一终端按照一个默认配置判断是否使用节能方案,其中,该默认配置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预配置的,或者通过基站下行信令配置的。
在一示例性的方案中,当该第一终端处于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时,获取测量配置参数,该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CBR测量的时机;并根据该CBR测量的时机,进行CBR测量;比如,当CBR测量的时机到达时,退出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进行CBR测量。
在一示例性的方案中,当网络设备是基站时,通过下行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参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CBR测量的时机。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该测量配置参数。
例如,当第一终端处于节能状态(即上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时,为第一终端配置一个计时器或者测量周期,第一终端每隔给定时间长度,或者,当计时器到达给定时长时,从节能状态中退出进行CBR测量,并根据该CBR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重新进入节能状态,其中,上述判断是否重新进入节能状态的CBR阈值、测量周期、或者计时器长度,是预配置的,或者是通过基站下行信令配置的。
在步骤503中,第一终端根据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信道拥塞状况中直接包含了直连通信选择策略的指示时,第一终端根据信道拥塞状况中的指示,直接获取直连通信策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比如,当信道拥塞状况中未直接包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而是包含了上述CBR测量值时,第一终端根据该CBR测量值确定上述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时,第一终端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一直连通信策略;
当该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时,第一终端确定该直连通信策略为该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获取预先设置的该拥塞阈值;
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拥塞阈值。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是基站时,通过下行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该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获取预先设置的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或者,
第一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该下行信令获取该优先级与该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是基站时,通过下行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优先级与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在步骤504中,第一终端根据直连通信策略,选择直连传输的通信资源。
其中,该通信资源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端口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部分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所述部分资源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或者,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随机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全部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通过以下方式,根据该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当该直连通信策略是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时,获取资源选择方式;根据该资源选择方式,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选择该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更为省电的第一策略,对应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资源选择方式来选择直连通信资源,相应的,第一终端确定使用第一直连通信策略进行直连通信传输时,首先获取资源选择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直连通信策略是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时,获取资源选择方式的步骤可以包括:
当该直连通信策略是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且该信道拥塞状况中包含该CBR测量值时,第一终端获取与该CBR测量值对应的该资源选择方式;
或者,
第一终端获取该信道拥塞状况中包含的该资源选择方式。
其中,在一示例性的方案中,上述CBR测量值与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的资源选择方式有关,也就是说,当信道拥塞状况中包含CBR测量值时,第一终端根据CBR测量值,查询该CBR测量值与资源选择方式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终端中预先设置有各种资源选择方式分别对应的测量值区间,第一终端获取到包含CBR测量值的信道拥塞状况后,确定该CBR测量值所在的测量值区间,然后再确定的测量值区间对应的资源选择方式。
在另一示例性的方案中,上述信道拥塞状况中直接携带上述资源选择方式,例如,当信道拥塞状况时由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时,该网络设备在生成信道拥塞状况时,根据预设的各种资源选择方式分别对应的测量值区间,确定CBR测量值对应的资源选择方式,并将确定的资源选择方式添加至信道拥塞状况中。
在步骤505中,第一终端根据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由拥塞控制配置来指示,该拥塞控制配置包括不同的CBR测量值和终端的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映射关系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其中,通过限制用户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可以控制终端使用直连时间频率资源的效率和数目,从而达到降低终端直连时的频资源占用,继而减少拥塞的目的。例如:当CBR测量值表明当前信道较为拥挤的时候,可以限制终端只能使用较高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相同的载荷大小使用较高MCS会占用更少的时频资源,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直连传输碰撞的概率),减少终端的重传次数(较少的重传会减少终端之间直连传输碰撞的概率),使用较低的最大发送功率(以减少终端间干扰),或者直接限制终端给定优先级数据直连传输所能占用的直连时频资源比例上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该信道拥塞状况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
根据直连通信策略确定传输参数映射关系,传输参数映射关系包括信道拥塞状况与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查询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获取与信道拥塞状况相对应的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中,包含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的各种资源选择方式分别对应的传输参数子表,相应的,当第一终端确定直连通信策略为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时,还根据对应的资源选择方式,选择对应的传输参数子表,并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比如CBR测量值)在选择的传输参数子表中查询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还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相应的,当网络设备是基站时,网络设备通过下行信令向第一终端发送直连通信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各个直连通信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是预先设置在第一终端中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下行信令对终端使用直连通信策略时的拥塞控制进行独立配置。也可以对终端使用不同直连通信策略时的拥塞控制进行独立的预配置。例如,为基于节能优化(如基于部分监听的资源选择或基于无监听的随机选择)的资源选择配置一组CBR测量值和终端的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范围之间的映射,为不进行节能优化的资源选择配置另一组CBR测量值和终端的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范围之间的映射,终端根据自身直连传输使用的资源选择方法选择合适的一组映射。
在步骤506中,在该目标直连通信资源上,按照该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进行直连通信数据传输。
第一终端在确定出目标直连通信资源,并确定出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后,即可以结合目标直连通信资源和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进行直连通信数据的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终端通过信道拥塞状况,从两种不同监听资源量的直连通信策略中选择一种直连通信策略,以便后续基于选择的策略,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也就是说,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信道拥塞状况来指示终端使用监听资源量不同的直连通信策略,由于监听的资源越少,相应的监听功耗也越低,因此,上述方案能够在尽可能的避免信道碰撞的情况下,降低终端在直连通信传输时的功耗。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该直连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2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该直连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策略选择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直连通信策略是用于选择直连通信的资源的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策略选择模块,用于,
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或者,
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信道繁忙比CBR测量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由网络设备测量得到的;
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阈值获取模块,或者,第二阈值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阈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拥塞阈值;
所述第二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阈值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所述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模块,或者,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CBR测量的时机;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CBR测量的时机,进行CBR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部分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所述部分资源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或者,
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随机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该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策略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取值限制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信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选择直连传输的通信资源;
所述通信资源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端口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取值限制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传输参数映射关系,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查询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相对应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该直连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该直连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信道状况发送模块802,用于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CBR测量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一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阈值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拥塞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应关系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优先级与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所述优先级是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参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CBR测量的时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映射关系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包含如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装置,以及图7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站包含如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装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图2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直连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直连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直连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上述主要以终端和网络设备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实现为上述图2、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
终端900包括通信单元904和处理器902。其中,处理器902也可以为控制器,图9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902”。通信单元904用于支持终端与其它网络实体(例如其它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终端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3,存储器903用于存储终端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9仅仅示出了终端9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终端9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为上述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1000包括通信单元1004和处理器1002。其中,处理器1002也可以为控制器,图10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1002”。通信单元1004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它网络实体(例如其它终端或者基站等)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网络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3,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网络设备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仅仅示出了网络设备10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10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或者基站所用的可执行指令,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所述可执行指令,可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方法中,由第一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58)

1.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或者,
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其中,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信道繁忙比CBR测量得到的。
5.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由网络设备测量得到的;
所述获取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拥塞阈值;
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拥塞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2和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所述拥塞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CBR测量的时机;
根据CBR测量的时机,进行CBR测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第一部分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第二部分资源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或者,
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随机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14.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选择直连传输的通信资源;
所述通信资源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端口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传输参数映射关系,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查询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相对应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20.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将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将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包括:
通过第一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将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包括:
通过第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拥塞阈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优先级与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所述优先级是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CBR测量的时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还包括:
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28.一种直连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拥塞阈值之间的关系,选择直连通信策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选择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未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一直连通信策略;或者,
响应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达到拥塞阈值,选择第二直连通信策略;
其中,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对至少一个指定信道进行信道繁忙比CBR测量得到的。
32.根据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是由网络设备测量得到的;
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
34.根据权利要求32和3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第一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35.根据权利要求32和3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令发送的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阈值获取模块,或者,第二阈值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阈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拥塞阈值;
所述第二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拥塞阈值。
37.根据权利要求29和3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阈值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选择对应的所述拥塞阈值。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模块,或者,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优先级与所述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CBR测量的时机;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CBR测量的时机,进行CBR测量。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包括:
对直连通信资源池中的部分资源进行监听,并根据监听结果从所述部分资源中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或者,
从直连通信资源池中随机选择目标直连通信资源。
41.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策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取值限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选择直连传输的通信资源;
所述通信资源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端口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值限制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传输参数映射关系,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信道拥塞状况与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查询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信道拥塞状况相对应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获取所述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47.一种直连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装置包括:
信道状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包括对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的指示;所述直连通信策略包括第一直连通信策略和/或第二直连通信策略;在所述第一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少于在所述第二直连通信策略下监听的资源。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一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项。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二终端,所述信道状况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信道拥塞状况,所述第二信令包括物理层直连控制信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直连控制信息、以及RRC层直连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阈值发送模块,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拥塞阈值。
52.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应关系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优先级与拥塞阈值的对应关系;所述优先级是所述第一终端待发送直连数据的优先级。
53.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参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参数,所述测量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CBR测量的时机。
54.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是基站,所述装置还包括:
映射关系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直连策略对应的传输参数映射关系。
55.一种直连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根据所述信道拥塞状况,选择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56.一种直连通信中的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根据所述直连通信策略,确定直连数据传输参数取值限制。
57.一种直连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信道拥塞状况;
将所述信道拥塞状况发送给第一终端以用于确定直连通信策略,所述直连通信策略与对直连通信资源的监听和/或选择相关联。
5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01321.7A 2020-06-17 2020-06-17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69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96651 WO2021253298A1 (zh) 2020-06-17 2020-06-17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245A true CN111869245A (zh) 2020-10-30
CN111869245B CN111869245B (zh) 2023-11-21

Family

ID=7296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321.7A Active CN111869245B (zh) 2020-06-17 2020-06-17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4245A1 (zh)
CN (1) CN111869245B (zh)
WO (1) WO20212532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686A1 (en) * 2021-01-19 2022-07-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equipment and resource monitoring method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5119182A (zh) * 2021-03-17 2022-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时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46594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and allocating sidelink resource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0123B1 (en) * 2013-03-11 2014-06-10 Seven Networks, Inc. Mobile device equipped with mobile network congestion recognition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regarding connecting to an operator network
CN108541017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174547A1 (en) * 2016-09-30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Intra- and inter-rat co-existence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te pc5-based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CN109891967A (zh) * 2016-10-26 2019-06-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感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间的直接通信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90200366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signal measurement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US20190208441A1 (en) * 2016-11-03 2019-07-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267226A (zh) * 2018-03-12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313279A1 (en) * 2016-09-29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CN110326312A (zh) * 2019-05-20 2019-10-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29245A1 (en) * 2017-02-06 2020-01-23 Intel Corporation Partial sens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US20200068593A1 (en) * 2016-11-01 2020-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s, for direct d2d communication, on basis of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95869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资源的选择方法、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0999444A (zh) * 2017-07-25 2020-04-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选择载波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CN111052782A (zh) * 2018-02-14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149405A (zh) * 2017-09-27 2020-05-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实现副链路多载波发送的方法
CN11116343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监听方法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0123B1 (en) * 2013-03-11 2014-06-10 Seven Networks, Inc. Mobile device equipped with mobile network congestion recognition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regarding connecting to an operator network
US20190313279A1 (en) * 2016-09-29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US20190174547A1 (en) * 2016-09-30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Intra- and inter-rat co-existence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te pc5-based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CN109891967A (zh) * 2016-10-26 2019-06-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感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间的直接通信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200068593A1 (en) * 2016-11-01 2020-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s, for direct d2d communication, on basis of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90208441A1 (en) * 2016-11-03 2019-07-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00029245A1 (en) * 2017-02-06 2020-01-23 Intel Corporation Partial sens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CN108541017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99444A (zh) * 2017-07-25 2020-04-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选择载波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CN111149405A (zh) * 2017-09-27 2020-05-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实现副链路多载波发送的方法
US20190200366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signal measurement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CN111052782A (zh) * 2018-02-14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267226A (zh) * 2018-03-12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5869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资源的选择方法、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116343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监听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326312A (zh) * 2019-05-20 2019-10-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1803527 \"Sidelink Carrier Selection Criteria for RX\"",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INTEL CORPORATION: "R1-1702142 "Details of congestion control for V2V communic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INTEL CORPORATION: "R1-1702143 "Evaluation of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s for V2V communic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686A1 (en) * 2021-01-19 2022-07-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equipment and resource monitoring method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5119182A (zh) * 2021-03-17 2022-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定时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4245A1 (en) 2023-09-07
WO2021253298A1 (zh) 2021-12-23
CN111869245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908B (zh)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Xia et a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A survey
KR102211930B1 (ko)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Mehaseb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LTE uplink scheduling techniques: An M2M perspective
EP3836687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869245B (zh)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251084B2 (en) Method for multi-rat schedul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in system in which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tilized
US202300189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Saving in Wireless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3883309A1 (en) Terminal wake-up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7490067B2 (ja) 無線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内における節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5474590A (zh) 基础设施设备、无线通信网络及方法
CN110521271B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参数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37390B (zh) 基于免授权上行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43406A1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8453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CN112385291B (zh)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68739B (zh)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65868B (zh) 基于免授权上行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1972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rules based on a status associated with a battery of a device
Yang et al. LTE field performance for IoT applications
Li et al. Access point power saving in solar/battery powered IEEE 802.11 ESS mesh networks
EP3685616B1 (en)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correction when sharing radio resources between mtc and non-mtc
Markkula et al. Shared lte network performance on smart grid and typical traffic schemes
CN113133096B (zh)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iang et al.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ecentralized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s for vehicula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