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8591B - 光插座及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插座及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8591B
CN111868591B CN201980017597.1A CN201980017597A CN111868591B CN 111868591 B CN111868591 B CN 111868591B CN 201980017597 A CN201980017597 A CN 201980017597A CN 111868591 B CN111868591 B CN 111868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reflection
receptacle
opt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75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8591A (zh
Inventor
今亚耶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68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8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06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86Optical modules with optical power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插座具有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及衰减部。衰减部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部及多个第二反射部。多个第一反射部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反射。第二反射部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以外的部位反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在与第一光学面和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Description

光插座及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插座及光模块。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面发射激光器(例如,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等发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元件(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发送用、以及接收用或发送接收用的光耦合元件(以下,也称作“光插座”)。
另外,在光速通信用的光模块中,从安全对策的观点来看,需要使从发送用的光插座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因此有时使用使从发送用的光插座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的滤光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有时在光学面上实施使从发送用的光插座射出的光衰减的衰减涂层。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具有光插座主体及滤光器(例如,光衰减滤光器)。光插座主体具有:在其下表面以等间隔排列成1列的透镜面、和配置于透镜面的相反侧的光学面。滤光器配置在光学面上的一部分。在透镜面侧配置有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及多个受光元件的光电转换装置,且在光学面侧配置有多个光传输体的状态下,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插座中,在从发光元件射出并向光传输体入射的光的光路上配置有滤光器,因此能够使从发送侧的光插座射出的光的光量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6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滤光器的光插座中,通常使用充分大的滤光器,以免产生不能入射到滤光器的光。但是,在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中,当想要仅在作为发送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配置滤光器的情况下,若滤光器过大,则有时滤光器还会被配置到作为接收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另外,对于实施了衰减涂层的光学面,有时在该衰减涂层上产生龟裂,从而无法使光衰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滤光器或衰减涂层等其他的部件而能够使从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光衰减的光插座。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插座的光模块。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光插座用于在配置于光电转换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之间时,将发光元件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在基板上配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发光元件,该光插座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光学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的内部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射出;以及衰减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并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以外的部位反射,所述衰减部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以及多个第二反射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以外的部位反射,所述第一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反射部,在与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反射部,沿着包含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的平面延伸。
另外,本发明的光模块具有:光电转换装置,该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基板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的光插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插座不使用其他的部件,而能够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衰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2A~图2D是表示光插座的结构的图。
图3A、图3B是表示衰减部的结构的图。
图4A~图4C是表示衰减部的结构的另一图。
图5A~图5C是用于说明第一反射部中的反射的光路图。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第二反射部中的反射的光路图。
图7A~图7C是用于说明第二反射部中的反射的另一光路图。
图8A~图8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衰减部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插座及光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光模块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100的剖面图。图1中,为了表示光插座140内的光路而省略了光插座140的剖面的剖面线。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多个第一光学面141的排列方向称作“X方向”,将排列有多个第一光学面141的面上的、与X轴垂直的方向称作“Y方向”,而且将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Z方向”。另外,将包含沿着X方向的轴及沿着Y方向的轴的平面称作“XY平面”,将包含沿着X方向的轴及沿着Z方向的轴的平面称作“XZ平面”,而且将包含沿着Y方向的轴及沿着Z方向的轴的平面称作“YZ平面”。此外,图1是光模块100的YZ平面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光电转换装置120、光插座140。将光传输体160连接到光插座140来使用光模块100。
光电转换装置120包括基板121、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元件122。在基板121上配置有光电转换元件122及光插座140。在基板121上形成有与后述的光插座140的定位用凹部146对应的基板侧凸部123。通过将该基板侧凸部123嵌入定位用凹部146,能够将光插座140相对于在基板121上所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122而定位于规定的位置。不特别地限定基板121的材料。基板121的例子包括:玻璃复合基板、环氧玻璃基板。
光电转换元件122是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配置在基板121上。在光模块100是发送用的光模块的情况下,光电转换元件122是发光元件,在光模块100是接收用的光模块的情况下,光电转换元件122是受光元件。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是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因此光电转换装置120具有四个发光元件及四个受光元件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发光元件例如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受光元件例如是光电探测器。
光插座140以与光电转换元件122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基板121上。光插座140在配置于光电转换元件122与光传输体160之间的状态下,将光电转换元件122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光学耦合。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100中,光插座140使从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并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并且使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并向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受光元件射出。
不特别地限定光传输体160的种类。光传输体160的种类的例子包括光纤、光波导。光传输体160通过套管161与光插座140连接。在套管161中形成有与后述的光插座140的定位用凸部147对应的套管侧凹部162。通过将定位用凸部147嵌入于该套管侧凹部162,能够将光传输体160的端面相对于光插座140而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60是光纤。另外,光纤既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式。
(光插座的结构)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40的结构的图。图2A是光插座140的俯视图,图2B是仰视图,图2C是主视图,图2D是左视图。
如图2A~图2D所示,光插座14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光插座140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141、衰减部142及多个第二光学面143。衰减部142包括后述的多个第一反射部151及多个第二反射部152。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具有发送用的功能及接收用的功能,因此光插座140还具有使由第二光学面143入射的光向第一光学面141反射的反射面144。
使用对于在光通信中使用的波长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光插座140。光插座14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醚酰亚胺(PEI)或环状烯烃树脂等透明的树脂。另外,例如可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光插座140。
第一光学面141是使从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至光插座140的内部,或者使由第二光学面143入射并由反射面144反射后的光向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受光元件射出的光学面。第一光学面141以能够与每一个光电转换元件122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光插座140的下表面。多个(8个)第一光学面141在与第一光学面141和衰减部142之间的光的光轴(Z方向)、以及衰减部142和第二光学面143之间的光的光轴(Y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排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8个)第一光学面141在收容部145的底面配置成一列。图2B的纸面右侧的四个第一光学面141是发送用的第一光学面141,图2B的纸面左侧的四个第一光学面141是接收用的第一光学面141。
不特别地限定第一光学面141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41的形状是向光电转换元件122呈凸状的凸透镜面。另外,第一光学面14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优选第一光学面141的中心轴与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发光面或受光面(以及基板121的表面)垂直。另外,优选第一光学面141的中心轴与从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或者向作为光电转换元件122的受光元件入射的光的光轴一致。
衰减部142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143反射,并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部位反射。衰减部142整体以随着从光插座140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60(正面)的方式倾斜。衰减部142配置于从发光元件射出并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所到达的位置。关于衰减部142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第二光学面143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并由衰减部142反射后的光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或者使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至光插座140的内部的光学面。多个第二光学面143以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分别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光插座140的正面。第二光学面143在与第一光学面141和衰减部142之间的光的光轴(Z方向)、以及衰减部142和第二光学面143之间的光的光轴(Y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第二光学面143配置成一列。图2C的纸面右侧的四个第二光学面143是发送用的第二光学面143,图2C的纸面左侧的四个第二光学面143是接收用的第二光学面143。
不特别地限定第二光学面143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面143的形状是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呈凸状的凸透镜面。优选第二光学面143的中心轴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的中心轴一致。
在第二光学面143的排列方向(X方向)上,以夹着多个第二光学面143的方式配置有定位用凸部147、147。定位用凸部147如上述那样嵌入于在光传输体160的套管161上形成的套管侧凹部162。定位用凸部147与套管侧凹部162一起将光传输体160的端面相对于第二光学面143而固定于所希望的位置。对于定位用凸部147的形状及大小,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凸部147是大致圆柱形状的凸部。
在第一光学面141的排列方向(X方向)上,以夹着多个第一光学面141的方式配置有定位用凹部146、146。如上述那样在基板121上形成的基板侧凸部123嵌入于定位用凹部146。定位用凹部146与基板侧凸部123一起将第一光学面141相对于光电转换元件122而固定于所希望的位置。对于定位用凹部146的形状及大小,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凹部146是大致圆柱形状的凹部。
反射面144使由第二光学面143入射的光向第一光学面141反射。反射面144以随着从光插座140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60(正面侧)的方式倾斜。不特别地限定反射面144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44相对于向反射面144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倾斜角度为45°。不特别地限定反射面144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44的形状为平面。由第二光学面143入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光以比临界角大的入射角入射至反射面144。在反射面144的旁边配置有衰减部142。
接着,对衰减部14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及图4是用于表示衰减部142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A是衰减部142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B是衰减部142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A是表示沿着X方向观察到的衰减部14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B是图3A中以虚线表示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C是用于说明光的衰减率的图。
衰减部142具有多个第一反射部151、多个第二反射部152。第一反射部151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143反射的反射面。第二反射部152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部位反射的反射部。
如图3A、图3B及图4A、图4B所示,第一反射部151沿着包含第一光学面141和衰减部142之间的光的光轴(X方向)以及衰减部142和第二光学面143之间的光的光轴(Y方向)的平面(XY平面)延伸。第一反射部151以随着从光插座140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60(正面)的方式倾斜。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只要能够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43反射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151相对于向第一反射部15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倾斜角度θ1为45°。在该情况下,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以比临界角大的入射角入射至第一反射部151。不特别地限定第一反射部151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151的形状为平面。不特别地限定第一反射部151的数量。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数量及面积,可根据所期望的衰减率来设定。
如图3A、图3B及图4A、图4B所示,第二反射部152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部位反射。第二反射部152以随着从光插座140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60(正面)的方式倾斜。第二反射部152沿着包含第一光学面141和衰减部142之间的光的光轴(X方向)以及衰减部142和第二光学面143之间的光的光轴(Y方向)的平面(XY平面)延伸。
对于第二反射部152的结构,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二反射部152可以是凸条,也可以是凹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部152是具有作为平面的第一分割反射面153、作为平面的第二分割反射面154、以及作为将第一分割反射面153和第二分割反射面154连接的棱线155的凸条。
如图4B所示,第一分割反射面153及第二分割反射面154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倾斜。对于第一分割反射面153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θ2,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优选第一分割反射面153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θ2满足32°≤θ2≤42°。在θ2满足上述的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到达第一分割反射面153的光以可靠地朝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内反射。另一方面,在θ2超过42°的情况下,有可能反射至第一分割反射面153的光向第二分割反射面154反射,并入射至第二光学面143。
同样地,对于第二分割反射面154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θ3,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优选第二分割反射面154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θ3满足32°≤θ3≤42°。在θ3满足上述的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到达第二分割反射面154的光以可靠地朝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内反射。在θ3超过42°的情况下,有可能反射至第一分割反射面153的光向第二分割反射面154反射,并入射至第二光学面143。
对于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行进的方向,只要朝向第二光学面143以外的区域即可,不特别地限定。对于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行进的方向,该光既可以向光插座140的底面行进,也可以向光插座140的顶面行进,还可以向光插座的正面行进。从安全对策的观点来看,优选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行进的方向朝向光插座140的正面。通过将上述的倾斜角度θ2及倾斜角度θ3增加至反射光照不到另一个分割反射面的上限值,能够使光到达更远离第二光学面143的位置。
棱线155将第一分割反射面153和第二分割反射面15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棱线155是在YZ平面中与第一反射部151平行的直线。
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是在第一光学面141的排列方向(X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既可以相邻,也可以间隔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相邻。
如图4C所示,多个第一反射部151及多个第二反射部152位于照射到衰减部142的光的照射点S中。光的衰减率取决于照射点S中的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的面积比。即,光的衰减率取决于俯视衰减部142时的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的面积比。例如,在照射点S中的第一反射部151与第二反射部152的面积比为1:1的情况下,光的衰减率为50%,在该面积比为3:1的情况下,光的衰减率为25%。
对于照射点S中的第一反射部151及第二反射部152的数量,可基于上述的衰减率来适当设定。
图5A~图5C是从发光元件射出并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的光路图。图5A是YZ平面中的光路图,图5B是俯视时的光路图,图5C是从正面观察时的光路图。此外,图5A~图5C中,示意性地仅表示了第一光学面141、第二光学面143及第一反射部151。
如图5A~图5C所示,从发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122)射出的光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至光插座140。接下来,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到达衰减部142的第一反射部15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151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角度θ1为45°,因此到达第一反射部151的光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以45°的角度进行内反射,并向第二光学面143行进。
图6A~图6C及图7A~图7C是由发光元件射出并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的光路图。图6A是YZ平面中的光路图,图6B是俯视时的光路图,图6C是从正面观察时的光路图。此外,图6A~图6C中,示意性地仅表示了第一光学面141、第二光学面143、第二反射部152。图7A是从倾斜角度观察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的光路图,图7B是用包含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的光轴、以及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平面切断后的光插座140的立体图,图7C是从法线方向观察该剖面时的光路图。此外,图7B和图7C中,为了表示光插座140内的光路而省略了光插座140的剖面线。
如图6A~图6C及图7A~图7C所示,从发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122)射出的光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至光插座140。接下来,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到达衰减部142的第二反射部1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分割反射面153)。
到达第二反射部152的光向光插座140的正面侧反射。具体而言,在俯视光插座140时,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以避开第二光学面143的方式在X方向偏移地行进。然后,从配置有第二光学面143的光插座140的正面向外部射出。
另外,在从侧面观察光插座140时,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以避开第二光学面143的方式在Z方向偏移地行进。更具体地,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朝比第二光学面143更靠顶面侧的方向行进。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具有使从发光元件射出并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衰减的衰减部。因此,能够不配置使光衰减的衰减器且不进行衰减涂层等的二次加工地,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衰减。另外,能够防止用于配置其他的部件的粘接剂或衰减涂层导致的裂纹的产生。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那样,即使在光插座是发送接收用的光插座的情况下,也仅在作为发送侧而发挥功能的区域设置衰减部即可,因此加工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衰减部142的第二反射部152是凸条,但第二反射部152的形状不限于此。图8A~图8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插座140的衰减部242、342、442的立体图。如图8A所示,衰减部242的第二反射部252也可以是凹条。在该情况下,第二反射部252具有:第一分割反射面253、第二分割反射面254、以及将第一分割反射面253和第二分割反射面254连接的谷线255。另外,如图8B所示,衰减部342的第二反射部352中,也可以在第一分割反射面353和第二分割反射面354之间配置第一反射部151。另外,如图8C所示,第二反射部452也可以形成为,第一分割反射面453及第二分割反射面454的大小随着从一个端部(例如下侧的端部)靠近另一个端部(例如上侧的端部)而逐渐变化。
[实施方式2]
(光模块的结构)
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500与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还具有对是否从发光元件适当地射出了光进行检测的机构。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100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对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500的剖面图。图9中,为了表示光插座540内的光路而省略了光插座540的剖面的剖面线。
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500具有光源转换装置520、光插座540。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转换装置520包括基板121、发送或接收用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元件122、以及监视光用的检测元件522。在基板121上,除了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均为光电转换元件122)及光插座540以外,还配置有多个检测元件522。检测元件522例如是光电探测器。检测元件522的数量与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四个发光元件,因此检测元件522的数量也是四个。另外,四个检测元件522与四个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地排列。
(光插座的结构)
光插座540除了具有第一光学面141、衰减部142及第二光学面143以外,还具有光分离部564及第三光学面565。
光分离部564将由第一反射部151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优选为剩余部分)分离为朝向第三光学面565(或检测元件522)的光和朝向第二光学面143(或光传输体160的端面)的光。
对于光分离部564的结构,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分离部564具有:使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多个分割透射面、以及使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的另一部分向第三光学面565反射的多个分割反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透射面是与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的光轴垂直的平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反射面是相对于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的光轴倾斜的平面。
第三光学面565以与检测元件522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光插座540的下表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光学面565是向检测元件522呈凸状的凸透镜面。第三光学面565使由光分离部564的分割反射面分离出的光会聚并向检测元件522射出。由此,能够使光高效地耦合到检测元件522。优选第三光学面565的中心轴与检测元件522的受光面(基板121)垂直。
(效果)
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50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100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光插座140、540在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100、500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光模块100、500也可以在发送专用的光模块中使用。在该情况下,光模块作为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22仅包括发光元件。并且,在光电转换元件122是1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在第一反射部151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角度θ1为45°时,优选第一分割反射面153及第二分割反射面154相对于第一反射部151的倾斜角度θ2和θ3分别满足7°<θ2<42°、7°<θ3<42°。此外,在光电转换元件是1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即便不使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按实施方式1的程度在X方向偏移,也不会到达第二光学面143。由此,在光电转换元件是1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θ2和θ3的下限值小于实施方式1中的θ2和θ3。
在俯视光插座540时,对于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的光路,可以通过在光插座540中适当地设置用于调整光路的方向转换调节机构来进行调整。使由第二反射部152反射后的光(也称作“L2”)朝向与由第一反射部151反射后的光(也称作“L1”)不同的方向,从而能够适当地设置仅对反射光L2有效的方向转换调节机构,因此能够以使反射光L2不到达检测元件522或光传输体160的方式进行调整。方向转换调节机构的例子包括:在光插座540的各面中的反射光L2的到达区域中形成的、与反射光L1的到达区域不同的倾斜面、涂层面。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3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043174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插座及光模块在使用了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500 光模块
120、520 光电转换装置
121 基板
122 光电转换元件
123 基板侧凸部
140、540 光插座
141 第一光学面
142、242、342、442 衰减部
143 第二光学面
144 反射面
151 第一反射部
152 第二反射部
153、253、353、453 第一分割反射面
154、254、354、454 第二分割反射面
155 棱线
160 光传输体
161 套管
162 套管侧凹部
255 谷线
522 检测元件
564 光分离部
565 第三光学面
θ1 第一反射部的倾斜角度
θ2 第一分割反射面的倾斜角度
θ3 第二分割反射面的倾斜角度

Claims (4)

1.一种光插座,其用于在配置于光电转换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之间时,使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分别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在基板上配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发光元件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受光元件,该光插座的特征在于,具有:
两个以上的第一光学面,用于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或使在所述光插座的内部行进后的光向所述受光元件射出;
两个以上的第二光学面,用于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的内部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的光入射;以及
衰减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并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以外的区域反射,
所述衰减部包括:
多个第一反射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以及
多个第二反射部,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向配置有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所述光插座的正面中的、所述第二光学面以外的区域反射,
所述第一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反射部,在与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所述第一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反射部,沿着包含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的平面延伸,
所述第一光学面及所述第二光学面分别在与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光的光轴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插座,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部是具有沿着所述平面的棱线的凸条,或者具有沿着所述平面的谷线的凹条。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插座,其中,还具有:
光分离部,将由所述第一反射部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分离为朝向所述第二光学面的光和朝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检测元件的光,该检测元件用于监视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以及
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光学面,使由所述光分离部分离出的光向所述检测元件射出。
4.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电转换装置,该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基板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受光元件;以及
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插座。
CN201980017597.1A 2018-03-09 2019-03-07 光插座及光模块 Active CN111868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174 2018-03-09
JP2018043174A JP7150449B2 (ja) 2018-03-09 2018-03-09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PCT/JP2019/009108 WO2019172376A1 (ja) 2018-03-09 2019-03-07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591A CN111868591A (zh) 2020-10-30
CN111868591B true CN111868591B (zh) 2022-11-15

Family

ID=6784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7597.1A Active CN111868591B (zh) 2018-03-09 2019-03-07 光插座及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8878B2 (zh)
JP (1) JP7150449B2 (zh)
CN (1) CN111868591B (zh)
WO (1) WO2019172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8483B (zh) * 2015-03-24 2018-07-01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具有紋理表面的光學阻障物
WO2021103958A1 (zh) * 2019-11-25 2021-06-03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JP2021085931A (ja) * 2019-11-26 2021-06-03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US11493707B2 (en) * 2021-03-31 2022-11-08 Enplas Corporatio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9161U (zh) * 2013-04-03 2013-08-2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器件及具有该光学器件的光模块
CN203149147U (zh) * 2013-04-03 2013-08-2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器件及光模块
WO2016121615A1 (ja) * 2015-01-28 2016-08-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07209334A (zh) * 2015-01-28 2017-09-2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光插座和光模块
CN108780197A (zh) * 2016-03-03 2018-11-09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光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3065A (en) * 1984-06-27 1988-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head device with diffraction grating for separating a light beam incident on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from a light beam reflected therefrom
JP2823156B2 (ja) * 1985-07-23 1998-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246279A (ja) * 2003-02-17 2004-09-02 Seiko Epso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通信装置、光電気混載集積回路、回路基板、電子機器
US6959133B2 (en) * 2004-01-06 2005-10-2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coupl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WO2006031198A1 (en) * 2004-09-15 2006-03-23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ensor
CN102667565B (zh) * 2009-12-22 2015-05-13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阵列以及具备该透镜阵列的光学模块
JP5988130B2 (ja) 2012-01-30 2016-09-0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フィルム担持基板およびフィルム貼着用治具
US9470857B2 (en) * 2014-06-13 2016-10-1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module with beam splitter on reflecting surface
CN104505708A (zh) 2014-12-16 2015-04-08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组件
TWI628483B (zh) * 2015-03-24 2018-07-01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具有紋理表面的光學阻障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9161U (zh) * 2013-04-03 2013-08-2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器件及具有该光学器件的光模块
CN203149147U (zh) * 2013-04-03 2013-08-2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器件及光模块
WO2016121615A1 (ja) * 2015-01-28 2016-08-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07209334A (zh) * 2015-01-28 2017-09-2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光插座和光模块
CN108780197A (zh) * 2016-03-03 2018-11-09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光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0449B2 (ja) 2022-10-11
US11428878B2 (en) 2022-08-30
JP2019159015A (ja) 2019-09-19
CN111868591A (zh) 2020-10-30
WO2019172376A1 (ja) 2019-09-12
US20200409000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8591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08780197B (zh) 光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10892303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US9971106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CN107209334B (zh) 光插座和光模块
US10365444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CN115144979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3448025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08700720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08474915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2639563B (zh) 光模块
CN112946833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0832372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US20210181439A1 (en) Optical receptacle,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transmitter
CN113281855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WO2020196247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13281856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3508323B (zh) 光插座和光模块
CN113316732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CN113448024A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