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332A -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6332A
CN111866332A CN202010325524.3A CN202010325524A CN111866332A CN 111866332 A CN111866332 A CN 111866332A CN 202010325524 A CN202010325524 A CN 202010325524A CN 111866332 A CN111866332 A CN 111866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ement
amount
moved
moving
select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55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平达哉
出冈大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66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并且特别地涉及与伴随有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相对应的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安装有用于检测手指的接触的触摸操作构件的电子装置。这样的电子装置根据针对触摸操作构件的触摸操作来控制对象的选择或移动。日本特开2011-48525公开了如下的技术,该技术用于考虑到进行触摸操作的拇指的运动范围在左右方向上比在上下方向上更小这一事实,使通过使拇指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操作引起的对象的移动量大于通过使拇指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操作引起的移动量。日本特开2017-59201公开了用于基于手指针对触摸操作构件的接近方向和接触面积来判断移动操作的操作方向的技术。
根据电子装置的形状等,存在可以容易地进行移动操作的方向和不能容易地进行移动操作的方向。例如,当用户在握持电子装置的同时进行移动操作的情况下,尽管在容易维持握持的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由于手指针对触摸操作构件的接触面积几乎不会减少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但在握持力容易减小的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由于接触面积容易减少因而可能难以进行。
然而,利用日本特开2011-48525所公开的技术,在不考虑上述的接触面积的情况下,考虑到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对象的移动量根据手指的运动范围而增大。另外,未考虑从对象不移动的状态起直到对象的移动开始为止的移动操作量和操作感之间的关系。此外,未考虑在与日本特开2011-48525中所公开的输入单元不同的装置中可以容易进行操作的方向。在日本特开2017-59201中,未考虑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的方向和不能容易地进行操作的方向。如上所述,传统技术在针对各方向的移动操作的操作感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降低了进行针对各方向的移动操作的难度并且提高了移动操作的操作感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程序,其中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程序,其中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根据实施例的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3A和3B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AF-ON(AF开启)按钮的构造的图;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测距点的图;
图5A~5I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测距区(ranging zone)的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AF框的移动的图;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滑动响应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9A~9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操作示例的图;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11E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AF-ON按钮的滑动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A和1B是作为本发明可应用于的摄像设备(其是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以下称为照相机)100的主体的外观图。具体地,图1A是从第一面(正面)侧观看照相机100、并且示出拍摄镜头单元已移除的状态的图。图1B是从第二面(背面)观看照相机100的图。第一面是作为被摄体侧的面(摄像方向侧的面)的照相机正面。第二面是作为第一面的背侧(相对侧)的面和查看取景器16的拍摄者侧的面的照相机背面。
如图1A所示,照相机100设置有第一握持部101,该第一握持部101向前方突出,使得照相机100的用户在横向地保持照相机100的同时进行拍摄时,可以以稳定方式抓握并操纵照相机100。另外,照相机100设置有第二握持部102,该第二握持部102向前方突出,使得照相机100的用户在纵向地保持照相机100的同时进行拍摄时,可以以稳定方式抓握并操纵照相机100。第一握持部101平行于照相机100的正面的第一边(图1A中的左右两个纵向边中的左侧的边),并且第二握持部102平行于正面的与第一边邻接的第二边(图1A中的上下两个横向边中的下侧的边)。快门按钮103和105是用于发出拍摄指示的操作构件。主电子拨盘104和106是转动操作构件,并且通过转动主电子拨盘104和106,可以改变诸如快门速度和光圈等的设置值。快门按钮103和105以及主电子拨盘104和106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快门按钮103和主电子拨盘104可以主要用于横向保持的拍摄,并且快门按钮105和主电子拨盘106可以主要用于纵向保持的拍摄。
在图1B中,显示单元28显示图像和各种类型的信息。显示单元28被设置成叠加在能够接受触摸操作的(能够进行触摸检测的)触摸面板70a上或者与该触摸面板70a一体化。AF-ON按钮1和2是用于设置焦点调整位置或开始AF的操作构件,并且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在本实施例中,AF-ON按钮1和2是能够接受触摸操作和按下操作的触摸操作构件(在本实施例中为红外传感器)。这种采用光学系统的操作构件将被称为光学跟踪指针(opticaltracking pointer(OTP))。在横向地保持照相机100(在照相机100保持于横向位置的状态下)并且查看取景器16的同时,用户可以使用正握持第一握持部101的右手的拇指来针对AF-ON按钮1在任何二维方向上进行触摸操作或滑动操作。另外,在纵向地保持照相机100并且查看取景器16的同时,用户可以使用正握持第二握持部102的右手的拇指来针对AF-ON按钮2在任何二维方向上进行触摸操作或滑动操作。纵向地保持照相机100是指照相机100保持于与横向位置相差90度的纵向位置的状态。通过针对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进行滑动操作,操作照相机100的用户可以移动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测距点框(AF所使用的AF框的位置、焦点调整位置、焦点检测位置)。另外,通过针对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的按下操作,用户可以基于测距点框的位置而立即开始AF。AF-ON按钮1可以主要用于横向地保持的拍摄,并且AF-ON按钮2可以主要用于纵向地保持的拍摄。
将说明AF-ON按钮1和2的配置。如图1B所示,AF-ON按钮1和2布置在照相机100的背面。另外,AF-ON按钮2布置在如下的位置,其中与照相机100的背面中的其它顶点相比,该位置更靠近由平行于第一握持部101的边(第一边)和平行于第二握持部102的边(第二边)形成的顶点。此外,AF-ON按钮2布置在与AF-ON按钮1相比、更靠近由平行于第一握持部101的边和平行于第二握持部102的边形成的顶点的位置。照相机100的背面中的平行于第一握持部101的边(第一边)是图1B中的左右两个纵向边中的右侧的边。照相机100的背面中的平行于第二握持部102的边(第二边)是图1B中的上下两个横向边中的下侧的边。在这种情况下,在照相机100的背面被视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上述顶点是多边形的顶点(虚拟顶点)。如果照相机100的背面是完美多边形,则上述顶点可以是多边形的顶点(照相机100的实际顶点)。第一边是图1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右侧的边(纵向边),第二边是图1B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边(横向边),并且由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的上述的顶点是图1B中的右下顶点。此外,AF-ON按钮2布置在如下的位置,其中与平行于第一握持部101的边(第一边)中的、存在AF-ON按钮1的侧的端部(换句话说,上端部)相比,该位置更靠近相对侧的端部(下端部)。另外,上述的快门按钮103布置在握持第一握持部101的右手的食指可以操作(可以按下)快门按钮103的位置,并且上述的快门按钮105布置在握持第二握持部102的右手的食指可以操作快门按钮105的位置。此外,AF-ON按钮1布置在比AF-ON按钮2更靠近快门按钮103的位置,并且AF-ON按钮2布置在比AF-ON按钮1更靠近快门按钮105的位置。
应当注意,AF-ON按钮1和2是不同于触摸面板70a且未配备有显示功能的操作构件。另外,尽管以下将说明要移动表示通过针对AF-ON按钮1和2的操作所选择的测距位置的指示器(AF框)的示例,但没有特别限制响应于针对AF-ON按钮1和2的操作而执行的功能。例如,通过针对AF-ON按钮1和2的滑动操作所要移动的指示器可以是任何指示器,只要该指示器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并且可被移动即可。例如,指示器可以是诸如鼠标光标等的指点光标、或表示多个选项(诸如菜单画面上所显示的多个项等)中的所选择选项的光标。通过针对AF-ON按钮1的滑动操作和针对AF-ON按钮2的滑动操作,可以移动不同的指示器。通过针对AF-ON按钮1和2的按下操作所要执行的功能可以是与通过针对AF-ON按钮1和2的滑动操作所要执行的功能有关的其它功能。
模式切换开关60是用于在各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电源开关72是用于将照相机100的电源切换成接通和断开的操作构件。副电子拨盘73是用于移动选择框和滚动图像等的转动操作构件。八向键74a和74b分别是如下的操作构件,这些操作构件可以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方向上被推倒,并且使得能够进行与八向键74a和74b被推倒的方向相对应的处理。八向键74a可以主要用于横向保持的拍摄,并且八向键74b可以主要用于纵向保持的拍摄。设置(SET)按钮75是主要用于确定所选择的项等的操作构件。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切换开关77是用于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LV按钮78是用于将实时取景(以下称为LV)切换成开启和关闭的操作构件。在LV被切换成开启时,进入LV模式,其中在该LV模式中,(后面要说明的)镜12移动(镜上升)到镜12从光轴退避的退避位置,被摄体光被引导至(后面要说明的)摄像单元22,并且进行LV图像的摄像。在LV模式中,可以通过LV图像确认被摄体图像。在LV被切换成关闭时,进入OVF模式,其中在该OVF模式中,镜12移动(镜下降)到光轴上且反射被摄体光,被摄体光被引导至取景器16,并且被摄体的光学图像(光学被摄体图像)变得从取景器16可见。重放按钮79是用于在拍摄模式(拍摄画面)和重放模式(重放画面)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通过在拍摄模式中按下重放按钮79,可以转变到重放模式,并且可以将(后面参考图2要说明的)记录介质200内所记录的图像中的最新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Q按钮76是用于配置快速设置的操作构件,并且通过在拍摄画面上按下Q按钮76,已作为设置值的列表显示的设置项变得可选择,并且通过选择设置项,可以转变到各个设置项的设置画面。模式切换开关60、电源开关72、副电子拨盘73、八向键74a和74b、设置按钮75、Q按钮76、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切换开关77、LV按钮78和重放按钮79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菜单按钮81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用于配置照相机100的各种设置的操作构件。在推按菜单按钮81时,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使得能够配置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使用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菜单画面连同副电子拨盘73、八向键74a和74b、设置按钮75、以及主电子拨盘104和106来直观地配置各种设置。取景器16是用于检查通过镜头单元获得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焦点和构图的查看型(目镜型)取景器。INFO按钮82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且能够将照相机100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
图2是示出照相机100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镜头单元150是安装有可更换的拍摄镜头的镜头单元。尽管透镜155通常由诸如调焦透镜组或变焦透镜组等的多个透镜构成,但在图2中,仅用一个透镜简化示出透镜155。通信端子6是镜头单元150与照相机100进行通信所使用的通信端子,并且通信端子10是照相机100与镜头单元150进行通信所使用的通信端子。镜头单元150经由通信端子6和10与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通信。此外,镜头单元150通过使用内部镜头系统控制电路154经由光阑驱动电路152控制光阑151并经由AF驱动电路153使透镜155的位置移位,来进行聚焦。镜头单元150经由使得能够安装镜头单元150的安装部而安装到包括显示单元28的主体侧。作为镜头单元150,可以安装诸如定焦镜头或变焦镜头等的各种类型的镜头单元。
AE传感器17测量经由镜头单元150和快速返回镜12在聚焦屏13上形成图像的被摄体(被摄体光)的亮度。
焦点检测单元11是用于对经由快速返回镜12入射的图像(被摄体光)进行摄像并将散焦量信息输出至系统控制单元50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传感器。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散焦量信息来控制镜头单元150以进行相位差AF。AF的方法不限于相位差AF,而可以是对比度AF。另外,可以不是使用焦点检测单元11而是基于在摄像单元22的摄像面上检测到的散焦量来进行相位差AF(摄像面相位差AF)。
在曝光、实时取景拍摄和运动图像拍摄期间,在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下,快速返回镜12(以下称为镜12)由致动器(未示出)上升和下降。镜12是用于使从透镜155入射的光束在取景器16侧和摄像单元22侧之间切换的镜。尽管镜12通常被布置成将光束引导(反射)到取景器16(镜下降),但在进行拍摄和实时取景显示时,镜12上翻以将光束引导到摄像单元22,并且从光束的内部退避(镜上升)。另外,镜12被配置为半透半反镜,使得光可以部分地透过其中央部,并且镜12使得光束的一部分透过并入射到焦点检测单元11以进行焦点检测。
通过经由五棱镜14和取景器16观察聚焦屏13上所形成的图像,用户可以检查通过镜头单元150获得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焦点状态和构图。
焦平面快门21(快门21)用于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控制摄像单元22的曝光时间。
摄像单元22是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气信号的、由诸如CCD或CMOS等的器件构成的摄像元件(图像传感器)。A/D转换器23用于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针对来自A/D转换器23的数据或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数据进行预定处理(像素插值、诸如缩小等的调整大小处理和颜色转换处理)。另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图像处理单元24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进行曝光控制和测距控制。因此,进行通过镜头(TTL)方式的自动调焦(AF)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和闪光之前的预发光(EF)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使用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并且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进行TTL方式的自动白平衡(AWB)处理。
存储器32存储由摄像单元22获得并由A/D转换器23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以及要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以及预定时间的运动图像和音频的存储容量。存储器32可以是诸如存储卡等的可附接/可拆卸的记录介质,或者可以是内部存储器。
显示单元28是用于显示图像的背面监视器,并且如图1B所示设置在照相机100的背面上。D/A转换器19将存储器32中所存储的图像显示所用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供给至显示单元28。显示单元28可以是液晶系统显示器或采用诸如有机EL等的其它方式的显示器,只要该显示器显示图像即可。
取景器内部显示单元41经由取景器内部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2显示表示当前正进行自动调焦的测距点的框(AF框)、以及表示照相机的设置状态的图标等。经由取景器外部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4在取景器外部显示单元43上显示照相机100的包括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各种设置值。
姿势检测单元55是用于检测由于照相机100的角度引起的姿势的传感器。基于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姿势,可以判断摄像单元22所拍摄到的图像是在横向地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拍摄到的图像还是在纵向地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拍摄到的图像。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将根据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姿势的姿势信息添加到摄像单元22所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文件,以及记录该图像的旋转版本等。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等作为姿势检测单元55。还可以使用构成姿势检测单元55的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来检测照相机100的运动(平摇、俯仰、抬起和是否静止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由系统控制单元50电可擦除且可记录的存储器,并且例如使用EEPROM。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存储有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所用的常数和程序等。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是指用于执行本实施例中后面所述的各种流程图的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具有至少一个内置处理器(包括电路)并且控制整个照相机100。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执行前面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来实现(后面要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各个处理。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所用的常数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取的程序等展开到系统存储器52上。另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通过控制存储器32、D/A转换器19和显示单元28等来进行显示控制。
系统计时器53是用于测量各种控制中所使用的时间和用于测量根据内部时钟的时间的时间测量单元。模式切换开关60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模式切换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等中的任何模式。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包括P模式(程序AE)和M模式(手动)。可选地,在使用模式切换开关60暂时切换到菜单画面之后,可以使用其它操作构件来切换到菜单画面中所包括的模式中的任何模式。以同样的方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也可以包括多个模式。在M模式中,用户可以设置光圈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并且可以按期望曝光进行拍摄。
第一快门开关62在照相机100上所设置的快门按钮103和105的操作期间通过所谓的半按下(拍摄准备指示)而接通,并且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根据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诸如自动调焦(AF)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自动白平衡(AWB)处理和闪光之前的预发光(EF)处理等的操作。另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进行使用AE传感器17的测光。
第二快门开关64在快门按钮103和105的操作完成时通过所谓的全按下(拍摄指示)而接通,并且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根据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从读取来自摄像单元22的信号起直到将图像作为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为止的拍摄处理的一系列操作。
电源控制单元83由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和用于在要通电的块之间切换的切换电路等构成,并且检测是否安装了电池、电池的类型和剩余电池电量。另外,电源控制单元83基于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来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在所需的时间段内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各个单元供给所需电压。电源开关72是用于将照相机100的电源切换成接通和断开的开关。
电源单元30由诸如碱性电池或锂电池等的一次电池、诸如NiCd电池、NiMH电池或Li电池等的二次电池、或者AC适配器等构成。记录介质I/F 18是与作为存储卡或硬盘等的记录介质200的接口。记录介质200是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诸如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并且由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构成。
如上所述,照相机100具有能够检测针对显示单元28(触摸面板70a)进行的接触的触摸面板70a作为一个操作单元70。触摸面板70a和显示单元28可以是一体地构造成的。例如,触摸面板70a被配置成使得光的透过率不会妨碍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且被安装到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的上层。随后,触摸面板70a上的输入坐标和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坐标彼此相关联。因此,可以配置使得用户能够感觉到仿佛可以直接操作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画面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检测针对触摸面板70a的以下触摸操作或触摸面板70a的以下状态。
·利用先前未与触摸面板70a触摸的手指或触笔对触摸面板70a的新触摸。换句话说,触摸的开始(以下称为触及)
·利用手指或触笔正在触摸触摸面板70a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持续)
·手指或触笔在与触摸面板70a触摸的同时正在移动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移动)
·先前与触摸面板70a触摸的手指或触笔从触摸面板70a分离的状态。换句话说,触摸的结束(以下称为触摸停止)
·没有什么正在触摸触摸面板70a的状态(以下称为未触摸)
在检测到触及时,同时检测到触摸持续。通常,在触及之后,除非检测到触摸停止,否则连续检测到触摸持续。检测到触摸移动也是检测到触摸持续的状态。即使在检测到触摸持续时,除非触摸位置移动,否则没有检测到触摸移动。在针对先前处于触摸的所有手指或触笔检测到触摸停止之后,发生未触摸。
经由内部总线向系统控制单元50通知上述的操作和状态以及手指或触笔触摸触摸面板70a的位置坐标,并且基于所通知的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触摸面板70a进行了哪种操作。关于触摸移动,可以基于位置坐标的变化,针对触摸面板70a上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各自判断手指或触笔在触摸面板70a上移动的移动方向。另外,在触摸面板70a上从触及起的一定距离的触摸移动之后进行触摸停止的情况下,假定画出了行程(stroke)。将涉及画出快速行程的操作称为轻拂(flick)。轻拂是在保持手指与触摸面板70a触摸的同时使手指在触摸面板70a上快速地移动了一定距离、然后松开手指的操作,或者换句话说,是手指快速地追踪触摸面板70a仿佛在触摸面板70a上轻拂一样的操作。在检测到按预定速度以上进行预定距离以上的触摸移动之后检测到触摸停止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进行了轻拂。另外,假定在检测到按低于预定速度的速度进行预定距离以上的触摸移动的情况下,进行了拖动(drag)。作为触摸面板70a,可以使用采用包括以下的各种方式中的任何方式的触摸面板: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表面声波方式、红外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图像识别方式和光学传感器方式。可以采用在与触摸面板进行接触时检测到触摸的方式和在手指或触笔接近触摸面板时检测到触摸的方式中的任何方式。
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基于来自AF-ON按钮1和2的通知(输出信息)来检测针对AF-ON按钮1和2的触摸操作或按下操作。基于AF-ON按钮1和2的输出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在包括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方向这八个方向中计算在AF-ON按钮1和2上的手指等的移动方向(以下称为移动方向)。另外,基于AF-ON按钮1和2的输出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AF-ON按钮1和2上的手指等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构成的二维方向上的移动量(以下称为移动量(x,y))。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检测对AF-ON按钮1和2的以下操作或者AF-ON按钮1和2的以下状态。对于AF-ON按钮1和AF-ON按钮2各自,系统控制单元50分别计算移动方向和移动量(x,y),或者检测以下的操作或状态。
·利用先前未与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触摸的手指等对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的新触摸。换句话说,触摸的开始(以下称为触及)
·利用手指等正在触摸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持续)
·手指等在与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触摸的同时正在移动(以下称为触摸移动)
·先前与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触摸的手指等从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分离的状态。换句话说,触摸的结束(以下称为触摸停止)
·没有什么正在触摸AF-ON按钮1或AF-ON按钮2的状态(以下称为未触摸)
在检测到触及时,同时检测到触摸持续。通常,在触及之后,除非检测到触摸停止,否则连续检测到触摸持续。检测到触摸移动也是检测到触摸持续的状态。即使在检测到触摸持续时,在移动量(x,y)为0时,没有检测到触摸移动。在针对先前处于触摸的所有手指等检测到触摸停止之后,发生未触摸。
根据上述的操作或状态或者移动方向和移动量(x,y),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AF-ON按钮1和2进行了哪种操作(触摸操作)。对于触摸移动,将包括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方向这八个方向或者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构成的二维方向上的移动检测为在AF-ON按钮1和2上的手指等的移动。在检测到在八个方向中的任何方向上的移动或者二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者或其中之一上的移动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了滑动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假定AF-ON按钮1和2是红外方式的触摸传感器。可选地,可以使用采用包括以下的其它方式的触摸传感器作为AF-ON按钮1和2:电阻膜方式、表面声波方式、电容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图像识别方式和光学传感器方式。
将参考图3A和3B来说明AF-ON按钮1的构造。由于AF-ON按钮2的构造与AF-ON按钮1的构造相同,因此将省略对该构造的说明。
盖310是AF-ON按钮1的外盖。窗口311是AF-ON按钮1的外盖的一部分,并且透过从光投射单元312投射的光。盖310与照相机100的外盖301相比进一步向外突出,并且是可按下的。光投射单元312是照射指向窗口311的光的诸如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装置。从光投射单元312发射的光期望是作为非可见光的光(红外光)。在手指300触摸窗口311的表面(AF-ON按钮1的操作面)的情况下,从光投射单元312照射的光被触摸的手指300的表面反射,并且反射光被光接收单元313接收(进行摄像)。光接收单元313是图像传感器。基于光接收单元313所拍摄的图像,可以检测是否存在操作体(手指300)不与AF-ON按钮1的操作面接触的状态、操作体是否触摸了AF-ON按钮1、以及正触摸的操作体是否在维持触摸的同时正在移动(是否正进行滑动操作)等。盖310使用弹性构件314被安装在接触面316上,并且在手指300推按窗口311的表面并按下盖310时,盖310变得与开关315接触以进行按下检测。因此,检测到AF-ON按钮1的按下。
将说明面部检测功能。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面部检测对象的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单元24。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图像处理单元24对图像数据应用水平方向带通滤波器。另外,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图像处理单元24对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应用垂直方向带通滤波器。由于水平方向带通滤波器和垂直方向带通滤波器,因此从图像数据中检测到边缘分量。
随后,系统控制单元50对所检测到的边缘分量进行模式匹配,并提取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候选组。另外,在所提取的眼睛候选组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例如,两只眼之间的距离或两只眼的倾斜度)的候选判断为一对眼睛,并将所提取的眼睛候选组缩窄到包括一对眼睛的眼睛候选组。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缩窄后的眼睛候选组与同该眼睛候选组相对应的其它面部部位(鼻子、嘴和耳朵)相关联,并且通过应用预先设置的非面部条件过滤器来检测面部。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面部检测的结果来输出上述的面部信息并结束处理。此时,将诸如面部数量等的特征值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如上所述,通过对LV图像或正在再现和显示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可以提取图像的特征值并且可以检测被摄体信息(可以进行用于检测特定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面部作为特定被摄体的示例,但可以检测并选择诸如瞳孔、手、躯干、特定个人、动态身体和字符等的其它被摄体作为AF等的对象。
图3A是手指300触摸了AF-ON按钮1的操作面但未按下AF-ON按钮1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B是手指300按下了AF-ON按钮1的操作面以按下AF-ON按钮1并且检测到AF-ON按钮1的按下的状态的示意图。通过在图3B所示的按下状态下将手指300从AF-ON按钮1的操作面分离,AF-ON按钮1通过弹性构件314的力恢复到图3A所示的AF-ON按钮1未与开关315接触的状态。尽管已经说明了弹性构件314安装在接触面316上的示例,但弹性构件314可以安装在外壳301而不是接触面316上。另外,AF-ON按钮1不限于具有图3A和3B所示的构造的按钮,并且可以具有其它构造,只要可以检测到操作面的按下和对操作面的触摸操作即可。
将说明在OVF模式中可以选择的AF框。在OVF模式中,作为AF框选择模式(测距区域选择模式),用户可以从设置菜单预先选择和设置至少包括以下选择模式的多个选择模式中的任何模式。
·单点AF(任意选择):用户从191个测距点中选择在调焦(AF)时要使用的单个测距点(焦点调整区域)的选择模式。焦点调整区域具有与在后面要说明的区AF中相比更窄的范围。
·区(zone)AF(任意区选择):将多个测距点分类成9个测距区(焦点调整区域)并且用户选择这些测距区中的任何测距区的选择模式。使用所选择的区中所包括的所有测距点来进行自动选择AF。在自动选择AF中,进行AF,使得在对象测距点处进行测距的被摄体中,被判断为要自动聚焦的被摄体的被摄体变得聚焦。尽管基本上进行AF、使得最近距离处的被摄体变得聚焦,但还可以考虑诸如画面上的位置、被摄体大小和被摄体距离等的条件。与在单点AF中相比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被摄体,并且在拍摄存在运动的被摄体时,可以更容易地使该被摄体聚焦。此外,由于要聚焦的区缩窄,因此可以避免构图中的非意图位置处的被摄体无意中变得聚焦的情形。
·自动选择AF:使用所有测距点来进行上述的自动选择AF的模式。在用户不必选择AF区域的情况下,从所有测距点中自动确定AF中所要使用的测距点。
将参考图4A和4B来说明在单点AF中可以选择的测距点。图4A是取景器内部显示单元41上的可选择测距点和所选择测距点的显示示例。用户可以从测距点组410中选择任一测距点。所选择测距点被显示为AF框400。AF框400实际上以叠加在被摄体的光学图像上的形式可见。在测距点组410中,未选择的测距点可被配置成不显示。焦点检测单元11能够在与测距点组410中所包括的测距点的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进行焦点检测和AF。测距点组410被分类成左侧测距点组411、中央测距点组412和右侧测距点组413。在左侧测距点组411和右侧测距点组413中,按9行7列的矩阵分别配置有63个测距点。在中央测距点组412中,按13行5列的矩阵配置有65个测距点。在单点AF中,在以左侧测距点组411、中央测距点组412和右侧测距点组413中所包括的总共191个测距点作为可选择候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任一测距点作为在AF中要使用的AF框。图4A表示选择了中央测距点组412中所包括的第7行第3列测距点(中央测距点)作为AF框400的显示示例。图4B表示选择了中央测距点组412中所包括的第6行第4列测距点(中央测距点)作为AF框400的显示示例。图4B所示的状态可以通过将AF框400从图4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方进行一次移动(后面要说明的所选择位置移动量的一个单位将被称为一次移动)和向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来创建。另外,图4B所示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将AF框400从图4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来创建。
将参考图5A~5I来说明在区AF中可以选择的测距区。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4A和4B中的元素相同的元素。在区AF中,可以以图5A~5I中分别示出的九个测距区作为可选择候选来选择一个区。图5A表示如下示例:在测距点组410中,选择中央测距区(包括由中央测距点组412中所包括的第4~10行和第1~5列构成的测距点组的区)以显示区AF框500。
图5B表示如下示例:在测距点组410中,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上方测距区(包括由中央测距点组412中所包括的第1~7行和第1~5列构成的测距点组的区)。以同样的方式,图5C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下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下方测距区的示例。图5D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左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左方测距区域的示例。图5E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左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或者向左方进行一次移动和向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左上方测距区的示例。图5F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左下方进行一次移动或者向左方进行一次移动和向下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左下方测距区的示例。图5G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右方测距区域的示例。图5H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或者向右方进行一次移动和向上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右上方测距区的示例。图5I表示通过将区AF框50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下方进行一次移动或者向右方进行一次移动和向下方进行一次移动来选择右下方测距区的示例。
将说明在LV模式中可以选择的AF框。在LV模式中,作为AF框选择模式(测距区域选择模式、AF方式),用户可以从设置菜单预先选择和设置至少包括以下选择模式的多个选择模式中的任何模式。假定LV模式在运动图像的拍摄待机状态(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以及在运动图像的记录期间也有效。
·面部+跟踪优先AF(面部+跟踪AF):在从LV图像中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将该面部作为AF对象而自动跟踪并进行AF、但在未检测到面部的情况下通过自动选择AF而确定AF位置并进行AF的选择模式。在从LV图像中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最初在通过自动选择所确定的面部上显示AF框(面部跟踪框),并且可以通过对八向键74a和74b或AF-ON按钮的左右操作将跟踪对象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面部。另外,通过触摸显示单元28,可以选择面部或除面部以外的被摄体作为跟踪对象,以进行跟踪并进入AF。
·实时单点AF(任意选择):用户从按65行87列配置的5655个测距点中选择在调焦(AF)时要使用的单个测距点的选择模式。对于所选择的测距点,通过摄像面相位差AF或对比度AF来进行焦点检测和AF。
将参考图6A来说明实时单点AF中的AF框的移动。图6A表示在LV模式中设置实时单点AF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示例。以叠加在LV图像601上的方式显示各种设置信息、触摸图标和AF框600。AF框600是如下的指示器,该指示器表示LV图像上的所选择位置,并且可以根据使用八向键74a和74b的方向指示操作或者针对AF-ON按钮的滑动操作而移动。AF框600从移动之前的AF框600的位置起相对移动了通过将针对这些操作构件的操作的x方向分量和y方向分量各自的操作量乘以所指定的系数而获得的量,从而到达例如AF框600’的位置。
将参考图6B来说明面部+跟踪AF中的AF框的移动。图6B表示在LV模式中设置面部+跟踪AF、并且同时从LV图像中检测多个面部且正跟踪单个面部的情况下的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示例。以叠加在LV图像601上的方式显示各种设置信息、触摸图标和AF框610(在这种情况下,也为面部框、跟踪框或面部跟踪框)。从LV图像601中检测到包括面部621、面部622和面部623的三个面部,并且在图示示例中,将面部621作为AF对象来选择并跟踪。AF框610可以根据使用八向键74a和74b的向左或向右的方向指示操作、或者针对AF-ON按钮的向左或向右滑动操作而移动到所检测到的其它面部。例如,根据利用针对AF-ON按钮的向右滑动操作的移动量1(最小单位移动量)的移动指示,AF框可以移动到选择改变之前的当前正选择的面部621的右侧的面部中的离面部621最近的面部、或者换句话说面部622。一旦AF框移动到面部622,隐藏AF框610并且显示AF框610’。此时,AF框在不通过除面部以外的位置的情况下,从选择改变之前的面部621移动到面部622。后面将提供通过针对用于切换选择的AF-ON按钮的向左或向右滑动操作引起的面部选择的变化的详情。
图7示出针对AF-ON按钮的滑动响应处理的流程图。滑动响应处理是与在不按下AF-ON按钮的情况下触摸操作面并进行触摸移动的滑动操作相对应的功能(例如,AF框的移动)的执行处理。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部署在系统存储器52上并执行该程序时,实现该处理。在照相机100以拍摄模式启动时,开始图7所示的处理。尽管在照相机100以拍摄模式启动时、还并行地进行其它处理(例如,与对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其它操作构件的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和与对AF-ON按钮的按下相对应的处理),但将省略对这些其它处理的说明。另外,尽管将参考图7、图8、图9A~9C、图10A和10B来说明对针对AF-ON按钮1的滑动操作的响应处理,但将以同样的方式处理AF-ON按钮2。然而,假定在检测到针对AF-ON按钮1的触摸持续时,不进行针对AF-ON按钮2的滑动响应处理。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针对AF-ON按钮1和AF-ON按钮2的操作的争用而导致的故障(优先针对AF-ON按钮1的滑动操作)。
在S7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针对AF-ON按钮1的触及。在进行了触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703,否则,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702。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在此时判断为进行了触及之后的处理是在未检测到AF-ON按钮1的按下的状态下进行的处理。
在S7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满足了滑动响应处理的结束条件(例如,电源断开或转变到重放模式)。在满足了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结束滑动响应处理,否则,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701并重复该处理。
在S7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初始化与滑动操作有关的各种变量。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用0初始化内部变量N。该N表示采样次数,并且在对移动量求平均时使用。每当N达到5时,获取通过对从五次采样获得的移动量求平均所计算出的移动量(触摸移动量、滑动量)。另外,在S7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变量i初始化为0。该i表示触摸之后的平均化的移动量的获取次数。另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变量Dsum初始化为0。Dsum是通过一次滑动操作的移动距离(操作量)的一个或多个获取时间段(获取时间段为后面要说明的50msec)中的累计值,并且是具有方向分量的二维坐标值。如后面将说明的,Dsum是即使在进行触摸停止之前(换句话说,在触摸期间)也可以初始化的变量(换句话说,Dsum不一定表示触及之后的触摸的移动距离的总累计量)。
在S7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在从AF-ON按钮1读出移动量的检测值之前的等待(Wait)处理。假定等待时间段为10msec(10毫秒)。
在S7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从AF-ON按钮1获取X方向(横方向)上的移动量的检测值(单位不是距离的计数值)Cx。以同样的方式,在S7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从AF-ON按钮1获取Y方向(纵方向)上的移动量的检测值(单位不是距离的计数值)Cy。
在S7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S705中获取到的X方向上的计数值Cx存储在阵列Cxn的第N个Cxn[N]中。在S708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S706中获取到的Y方向上的计数值Cy存储在阵列Cyn的第N个Cyn[N]中。在S7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表示采样次数的变量N递增。
在S71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从AF-ON按钮1的触摸停止。在进行了从AF-ON按钮1的触摸停止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716,否则(在针对AF-ON按钮1的触摸在进行中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711。
在S7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变量N是否为5,或者换句话说,采样次数是否达到5。N=5的情况是对于初始采样在进行触及之后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以及对于后续采样在先前获取平均化的移动量之后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在本实施例中,基于S704中的等待时间为10msec,并且基于不希望响应于针对AF-ON按钮1的滑动操作而延迟AF框的移动以被用户可识别(或者,换句话说,不希望使得用户感到响应性差)这一事实,采用N=5。换句话说,平均化的距离的获取频度是每50msec。
在S7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计数值Cxn[0]~Cxn[N-1]的平均值(Cxave)和计数值Cyn[0]~Cyn[N-1]的平均值(Cyave)。
在S7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来自AF-On按钮1的5个最新输出值的平均计数值Cxave和Cyave转换成以微米(μm)为单位的距离Xave和Yave。特别地,将Cxave和Cyave分别乘以所指定的系数以获得Xave和Yave[μm]。通过进行平均化然后将平均值转换成距离,防止了噪声等的影响导致AF框的移动量相对于手指的实际移动量是极不自然的移动量的情形。另外,在S7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变量i递增。
在S7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移动判断处理。后面将参考图8来说明移动判断处理。
在S71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变量N初始化为0,并且随后进入S704以进行平均化的移动量的下次获取所用的采样。
在S71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与S712中所进行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与S712的不同之处是N不一定为5。在S716中,不同于S712,作为平均化的移动量的获取间隔的变量N×10msec可以短于50msec。
在S717中,系统控制单元50以与S713相同的方式将Cxave和Cyave转换成Xave和Yave[μm],并且使i递增。
在S718中,系统控制单元50以与S714同样的方式进行移动判断处理。后面将参考图8来说明移动判断处理。
图8是移动判断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表示前面所述的图7所示的S714和S718的处理的详情。另外,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部署在系统存储器52上并执行该程序时,实现该处理。
在S8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前面所述的图7所示的S713或S717中计算出的(Xave,Yave)[μm]代入变量di。变量di表示具有当前获取(未进行触摸停止的情况、最近的50msec)的滑动操作的方向分量的移动量。
在S8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当前操作模式是否是OVF模式。在当前操作模式是OVF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3,否则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0。
在S8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S801中代入的移动量di与移动量的累计值Dsum(具有方向分量的二维坐标值)相加。
在S8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测距区域选择模式是否设置为单点AF。在测距区域选择模式设置为单点AF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5,否则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11。
在S8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当前获取(未进行触摸停止的情况、最近的50msec)的滑动操作的移动速度(操作速度)。具体地,系统控制单元50使用移动速度Vdi=|di|/50[msec]来进行计算,其中
Figure BDA0002463078110000241
应当注意,由于|di|自身表示每一定时间(50msec)的移动量,因此|di|与移动速度成比例。因此,代替除以时间(50msec),可以采用与(后面要说明的)S806中所使用的阈值的比较作为|di|和阈值(供与|di|进行比较用的阈值)之间的比较处理。
在S8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当前获取的滑动操作的移动速度Vdi是否超过阈值TH_V。在移动速度Vdi超过阈值TH_V的情况下(在移动速度Vdi高于阈值TH_V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7,否则(在移动速度Vdi等于或低于阈值TH_V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8。
在S8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如下设置与供后面在S809中说明的判断用椭圆有关的参数。
Thx=Thx1
Thy=Thy1
(Thy1<Thx1)
THx1和Thy1是预先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值,并且满足表示为Thx1>Thy1的关系。设置这些参数以满足该关系,使得如后面将说明的,考虑到手指在纵方向上的移动比手指在横方向上的移动更难进行这一事实,可以以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短的移动量开始AF框的移动。尽管Thx和Thy是根据条件而不同的变量,但在任何情况下,Thx是定义以原点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的横宽的值,并且Thy是定义以原点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的纵宽的值。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Thx>Thy,因此判断用椭圆的横宽=长轴=2Thx并且判断用椭圆的纵宽=短轴=2Thy。
在S808中,系统控制单元50如下设置与供后面在S809中说明的判断用椭圆有关的参数。
Thx=Thx2
Thy=Thy2
(Thy2<Thx2)
(Thx1<Thx2,Thy1<Thy2)
Thx2和Thy2是预先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值,并且满足Thy2<Thx2的关系。设置这些参数以满足该关系,使得如后面将说明的,考虑到手指在纵方向上的移动比手指在横方向上的移动更难进行这一事实,可以以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短的移动量开始AF框的移动。
另外,满足表示为Thx1<Thx2和Thy1<Thy2的关系。换句话说,由(Thx2,Thy2)定义的椭圆大于由(Thx1,Thy1)定义的椭圆。因此,使用由(Thx2,Thy2)定义的大椭圆的判断与使用由(Thx1,Thy1)定义的小椭圆的判断相比,直到AF框开始移动为止,需要更长的移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手指的移动速度慢时进行使用大椭圆的判断,因此与手指的移动速度快的情况相比,直到开始AF框的移动为止,有意地需要更长的移动距离。因此,在用户正缓慢地移动手指以小心地移动AF框时,可以防止AF框的移动以过高的频度发生、以及AF框的距离移动过大等的情形,并且可以细微地调整AF框的位置。换句话说,实现了可靠的增量式移动(一次一个移动量)。
在S8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移动量的累计值Dsum(Xave的累计值Dsumx和Yave的累计值Dsumy)是否到达AF框的移动可行性的判断用椭圆的边缘或外侧。判断用椭圆是通过以下的表达式1定义的椭圆。
Dsumx2/Thx+Dsumy2/Thy=1...表达式1
换句话说,在S8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满足以下的表达式2。
Dsumx2/Thx+Dsumy2/Thy≥1...表达式2
在判断为满足表达式2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步骤S810。在不满足表达式2的情况下、或者换句话说在移动量的累计值Dsum在AF框的移动可行性的判断用椭圆的内侧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在不移动AF框(不移动所选择位置)的情况下结束移动判断处理。
在S810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AF框的移动处理)。后面将参考图10A来说明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
根据S809的判断,在移动方向为正横向的情况下,是否要移动AF框的阈值为Thx,并且在手指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Thx的情况下,正横向地(与操作方向平行地)移动AF框,但在手指的移动量小于Thx的情况下,不移动AF框。另外,在移动方向为正上方的情况下,是否要移动AF框的阈值为Thy,并且在手指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Thy的情况下,正上方地(与操作方向平行地)移动AF框,但在手指的移动量小于Thy的情况下,不移动AF框。
在S8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测距区域选择模式是否设置为区AF。在测距区域选择模式设置为区AF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12,否则(例如,在测距区域选择模式设置为自动选择AF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结束移动判断处理。
在S8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如下设置与后面在S809中说明的判断用椭圆有关的参数。
Thx=Thx3
Thy=Thy3
(Thy3<Thx3)
(Thx1<Thx2<Thx3,Thy1<Thy2<Thy3)
Thx3和Thy3是预先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值,并且满足Thy3<Thx3的关系。设置这些参数以满足该关系,使得如后面将说明的,考虑到手指在纵方向上的移动比手指在横方向上的移动更难进行这一事实,可以以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短的移动量开始AF框的移动。
另外,满足表示为Thx1<Thx2<Thx3和Thy1<Thy2<Thy3的关系。换句话说,由(Thx3,Thy3)定义的椭圆大于由(Thx1,Thy1)定义的椭圆和由(Thx2,Thy2)定义的椭圆。因此,与使用由(Thx1,Thy1)和(Thx2,Thy2)定义的小椭圆的判断相比,对于使用由(Thx3,Thy3)定义的大椭圆的判断,直到AF框开始移动为止,需要甚至更长的移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测距区域选择模式为区AF时进行使用由(Thx3,Thy3)定义的大椭圆的判断,因此直到开始AF框的移动为止,需要更长的移动距离。在区AF有效时的可选择位置(可选择区)的数量(9个)小于单点AF有效的情况(191个)。另外,即使当区AF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移动量最大也是两个移动量单位(例如,从图5D中的左端的区向图5G中的右端的区移动的情况)。因此,在区AF中,几乎没有要求使所选择位置快速地移动大的距离。另一方面,在手指的移动量短的状态下、所选择位置的移动以过高频度发生的情况下,用户在选择期望的所选择位置(区)时的难度增加成为主要问题。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诸如区AF等的仅存在有限数量的可选择位置的情况下、直到开始所选择位置的移动为止需要甚至更长的移动距离,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所选择位置的细微调整。换句话说,实现了可靠的增量式移动(一次一个移动量)。
应当注意,区AF中的AF框的每移动量1(一次移动)的移动量(移动距离)根据正选择的AF框而不同并且不是恒定的。例如,在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左进行一次移动的情况下,如图5D所示,在取景器内部显示单元41上进行与七个测距点相对应的距离的移动。另一方面,在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向上进行一次移动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在取景器内部显示单元41上进行与三个测距点相对应的距离的移动。因此,Thx2和Thx3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使用Thx2的情况下的单位移动量D2(对应于一个测距点)和在使用Thx3的情况下的单位移动量D3(在区AF中为不确定)之间的关系不成比例。换句话说,Thx2:Thx3≠D2:D3。同样的说明适用于Thy2:Thy3。
在S82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当前操作模式是否为LV模式。在当前操作模式为LV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1,否则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4。
在S82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AF方式(AF框选择模式)是否设置为面部+跟踪AF。在AF方式设置为面部+跟踪AF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3,否则(例如,在AF方式设置为图6A所示的实时单点AF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2。
在S822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2(AF框的移动处理)。后面将参考图10B来说明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2。
在S82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选择了从LV中检测到的面部的状态(例如,图6B所示的状态)是否有效。在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已选择面部的状态无效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22。在系统控制单元50在S823中判断为已选择面部的状态有效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5。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S805~S810的处理中,忽略di中的y分量,并且仅使用x分量(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来进行这些处理。在移动(改变)面部的选择的情况下,存在紧邻的面部在短距离处的情况(诸如合影等)以及紧邻的面部在长距离处的情况(如图6B所示的情况那样)。因此,采用用于选择与滑动操作的移动量成比例的距离处的面部的算法,这使得用于选择紧邻的面部的滑动操作的操作量根据面部之间的距离而改变,并且防止了实现稳定的操作感。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在选择面部的状态下,进行S805~S810的处理,其中每当操作量的累计值Dsum超过判断用椭圆时,所选择位置移动一个位置。因此,不论面部之间的距离如何,用于选择紧邻的面部的滑动操作的操作量都或多或少变为恒定量,并且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感。应当注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进行将操作量与大小根据滑动操作的移动速度而不同的判断用椭圆进行比较的处理,因此也可以容易地进行涉及缓慢移动的滑动操作的细微调整。然而,该结构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在选择面部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涉及将操作量与不论滑动操作的移动速度如何大小都相同的判断用椭圆进行比较的处理。
在S824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其它操作模式中的与针对AF-ON按钮1的滑动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尽管菜单画面上的选择光标移动操作等是该处理的示例,但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对该处理的说明。
图9A~9C示出在单点AF中进行针对AF-ON按钮1或2的一次触摸操作(从触及起直到触摸停止为止的操作)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应当注意,参考图9A~9C所述的各触摸位置是虚拟平面上的触摸位置,该触摸位置也是以通过AF-ON按钮1或2开始了触摸的检测的时间点作为位置P0的、基于通过AF-ON按钮1或2所检测到的手指的移动量的相对触摸位置。
在图9A中,进行从位置P0到位置P2的滑动操作(移动速度>阈值TH_V)。在从该操作开始起经过50msec之前,触摸位置从位置P0起移动了移动量d1到达位置P1,并且离开以位置P0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AF框在由角度θ1确定的方向上移动了移动量1。尽管后面将提供详情,但此时,由于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因此移动量di的累计值Dsum被重置为0并且判断用椭圆的中心位置被重置为位置P1(累计值Dsum和判断用椭圆的坐标系被重置)。
以同样的方式,在图9A中,在从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50msec时间段期间,触摸位置从位置P1起移动了移动量d2到达位置P2,并且离开以位置P1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即使在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AF框也在由角度θ2确定的方向上移动了移动量1。即使此时,累计值Dsum也被重置为0,并且判断用椭圆的中心位置被重置为位置P2(累计值Dsum和判断用椭圆的坐标系被重置)。
在图9B中,进行从位置P0到位置P4的滑动操作(移动速度>阈值TH_V)。在从该操作开始起经过50msec之前,触摸位置从位置P0起移动了移动量d1到达位置P1。尽管图9B中的移动量d1等于图9A中的移动量d1,但图9B中的移动量d1的触摸位置的移动方向不同于图9A中的移动方向,并且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的触摸位置P1在判断用椭圆e1的内侧。因此,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不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不移动AF框。以这种方式,由于使用椭圆来判断是否要移动AF框,因此即使触摸位置的移动量di相同,AF框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方向可以移动或者可以不移动。另外,即使跨触摸位置的移动量的多个获取时间段(各获取时间段为50msec)、通过一次滑动操作(换句话说,持续时间为100msec或更长的滑动操作)来进行滑动距离相同的滑动,AF框的移动量也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方向而不同。例如,在平行于X轴进行操作量(通过一次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的总移动距离)为距离M的向右滑动操作的情况下,AF框的位置向右移动了第一移动量(例如,3)。另一方面,在平行于Y轴进行操作量与上述的距离M相同的向上滑动操作的情况下,AF框的位置向上移动了比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例如,5)。
另外,在图9B中,在从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50msec时间段期间,触摸位置从位置P1移动了移动量d2到达位置P2,并且离开以位置P0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在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第一次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AF框移动了移动量1。AF框的移动方向由在如下的线段(该图中的虚线)和Y轴之间形成的角度θ1确定,该线段将位置P0连接至位置P2并且表示通过对移动量d1和d2进行累计所获得的累计值Dsum。此时,累计值Dsum被重置为0,并且判断用椭圆的中心位置被重置为位置P2(累计值Dsum和判断用椭圆的坐标系被重置)。
以同样的方式,在图9B中,尽管在经过150msec之前、触摸位置从位置P2起移动了移动量d3到达位置P3,但由于触摸位置未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在经过了150msec的时间点不移动AF框。另外,由于在经过200msec之前触摸位置从位置P3起移动了移动量d4到达位置P4、并且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在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AF框移动了移动量1。AF框的移动方向由在如下的线段(该图中的虚线)和Y轴之间形成的角度θ2确定,该线段将位置P2连接至位置P4并且表示通过累计移动量d3和d4所获得的累计值Dsum。此时,累计值Dsum被重置为0,并且判断用椭圆的中心位置被重置为位置P4(累计值Dsum和判断用椭圆的坐标系被重置)。
在图9C中,进行从位置P0起直到位置P5为止的滑动操作。在该操作开始起经过50msec之前,触摸位置以高于阈值TH_V的移动速度从位置P0起移动了移动量d1到达位置P1。以同样的方式,在从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50msec时间段期间,触摸位置以高于阈值TH_V的移动速度从位置P1起移动了移动量d2到达位置P2。因此,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和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以与图9A和9B同样的方式,使用由Thx=Thx1和Thy=Thy1表示的判断用椭圆e1来判断是否要移动AF框,并且AF框分别移动了移动量1。
随后,由于触摸位置以低于阈值TH_V的移动速度移动,因此使用由Thx=Thx2和Thy=Thy2表示的判断用椭圆e2来判断是否要移动AF框。具体地,在从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15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期间,由于触摸位置从位置P2起移动了移动量d3到达位置P3、但未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2,因此在经过了150msec的时间点不移动AF框。以同样的方式,在从经过了15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50msec时间段期间,由于触摸位置从位置P3起移动了移动量d4到达位置P4、但未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2,因此在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不移动AF框。另外,在从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了250msec的时间点为止的50msec时间段期间,触摸位置从位置P4起移动了移动量d5到达位置P5,并且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2。因此,在经过了250msec的时间点,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AF框移动了移动量1。AF框的移动方向由在如下的线段(该图中的虚线)和Y轴之间形成的角度θ3确定,该线段将位置P2连接至位置P5并且表示通过累计移动量d3~d5所获得的累计值Dsum。此时,累计值Dsum被重置为0,并且判断用椭圆的中心位置被重置为位置P5(累计值Dsum和判断用椭圆的坐标系被重置)。
在始终要使用判断用椭圆e1的情况下,由于触摸位置(位置P4)离开以位置P2为中心的判断用椭圆e1,因此在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AF框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大于判断用椭圆e1的判断用椭圆e2来防止这样的移动的发生。因此,有意地降低AF框的移动响应性,以使得能够容易地进行AF框的细微调整。
在图9C中,移动量d2使得触摸位置从判断用椭圆e1离开了宽的余量(从位置P1起直到位置P2为止的距离等于或大于从位置P1起直到判断用椭圆e1边缘为止的距离的两倍)。然而,在位置P2的定时的AF框的移动量是移动量1。以这种方式,不论手指在移动量di的一个获取时间段(50msec)期间移动多少(不论手指在超过判断用椭圆之后的移动量如何),由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引起的AF框的一次移动的移动量都是固定的。换句话说,手指的移动量和AF框的移动量不具有比例关系。因此,现在可以采用诸如以下等的使用方法:针对诸如在移动量di的一个获取时间段(50msec)内完成的滑动操作等的各快速滑动操作,使AF框移动一个测距点(例如,迅速连续的三个快速滑动操作使AF框移动三个测距点)。结果,可以以快速且可靠的方式使AF框一次移动一个测距点。甚至可以由偏好将手指滑动与用户期望移动AF框的量相对应的次数的用户将AF框一次移动一个测距点。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跨移动量di的两个或更多个获取时间段(100msec以上)的单次滑动操作来使AF框连续移动大距离。通过按特定速度进行长的滑动操作,可以针对每50msec使AF框移动一个测距点,并且可以通过单次滑动操作使AF框移动大距离。
应当注意,可以使用除椭圆以外的形状来设置诸如图9C所示等的各速度阈值。例如,可以使用大小在不同的移动速度之间有所不同的圆来设置阈值,使得不论滑动操作的方向如何,都使用相同的阈值。
应当注意,即使在面部+跟踪AF中选择面部的状态下,也以与单点AF同样的方式使用判断用椭圆e1或判断用椭圆e2来判断是否要移动AF框。在区AF的情况下,使用通过Thx=Thx3和Thy=Thy3表示的判断用椭圆来判断是否要移动AF框。在区AF的情况下,判断用椭圆不会根据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切换。
图10A示出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的流程图。该处理表示前面所述的图8所示的S810的处理的详情。另外,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部署在系统存储器52上并执行该程序时,实现该处理。
在S10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由移动量的累计值Dsum(具有方向分量的二维坐标值)的矢量方向形成的角度θ。在图9A的情况下,在从该操作开始起经过50msec的时间点,以移动量d1作为累计值Dsum,计算由累计值Dsum形成的角度θ1(从位置P0向着位置P1的方向相对于Y方向(垂直方向)的角度),并将累计值Dsum重置为0。另外,在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以移动量d2作为累计值Dsum,计算由累计值Dsum形成的角度θ2。在图9B的情况下,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不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在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以移动量d1和移动量d2的总和(虚线)作为累计值Dsum,计算由累计值Dsum形成的角度θ1,并将累计值Dsum重置为0。另外,在经过了150msec的时间点不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并且在经过了200msec的时间点,以移动量d3和移动量d4的总和(虚线)作为累计值Dsum,计算由累计值Dsum形成的角度θ2。在图9C的情况下,同样地,在经过了50msec的时间点、经过了100msec的时间点和经过了250msec的时间点,计算角度θ1、角度θ2和角度θ3。
在S10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在S1001中计算出的角度θ来确定AF框(所选择位置)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所述,该角度θ被转换成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这八个方向中的任何方向。应当注意,没有特别限制移动方向的候选的数量和朝向。
-22.5°(337.5°)<θ≤22.5°...移动方向:上
22.5°<θ≤67.5°...移动方向:右上
67.5°<θ≤112.5°...移动方向:右
112.5°<θ≤157.5°...移动方向:右下
157.5°<θ≤202.5°...移动方向:下
202.5°<θ≤247.5°...移动方向:左下
247.5°<θ≤292.5°...移动方向:左
292.5°<θ≤337.5°...移动方向:左上
在S10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固定值1设置为AF框的移动量。应当注意,AF框的移动量不必为1,并且用户能够指定(设置)其它移动量。
在S10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AF框沿在S1002中确定的移动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这八个方向中的任何方向)移动在S1003中设置的移动量1。例如,在使AF框从图4A所示的状态起向右上方移动了移动量1的情况下,创建图4B所示的状态。应当注意,在AF框在构成测距点组的行或列的端部的情况下,AF框不会沿导致AF框超过端部的方向移动(AF框抵接端部)。
在S10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移动量的累计值Dsum重置为0。
图10B示出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2的流程图。该处理表示前面所述的图8所示的S822的处理的详情。另外,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部署在系统存储器52上并执行该程序时,实现该处理。
在S10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考虑到实时取景图像的宽高比和大小的情况下,将移动量di或换句话说移动量(X=Xave,Y=Yave)[μm]转换成实时取景图像(LV图像)的坐标系的相对移动量(X’,Y’)。
在S10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将AF框的移动量(X’,Y’)乘以系数值来确定AF框的移动量。具体地,通过将在S1011中获得的值X’乘以系数Kx来确定最终值X’,并且通过将在S1011中获得的值Y’乘以系数Ky来确定最终值Y’。应当注意,在采用系数值1的情况下,无需进行S1012的处理,并且系数值Kx和Ky可以是任何值,只要该值为实数值即可。
在S10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AF框相对移动了在S1012中确定的移动量(X’,Y’)。右上滑动操作导致进行诸如参考图6A所进行的移动等的AF框的移动(所选择位置的移动)。
在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2中,即使当滑动操作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在图8的S809中所述的椭圆的阈值时,也与滑动操作的移动距离成比例地进行AF框的移动(所选择位置的移动)。例如,在LV模式中,在AF框选择模式(指定模式)是不依赖于是否检测到面部的实时单点AF(任意选择)的情况下,根据滑动操作来进行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2。因此,在实时单点AF(任意选择)中,在平行于X轴进行向右滑动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滑动操作的移动距离的累计值不超过椭圆的判断阈值(由于滑动操作平行于X轴,因此为距离THx1),也进行AF框的移动(所选择位置的移动)。另一方面,在LV模式中,在AF框选择模式(指定模式)是选择从LV图像中检测到的面部的面部+跟踪优先AF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并选择了面部,则在S823中判断为“是”,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S805。另外,在进行S805~S808的处理之后,当在S809中判断为超过了椭圆的判断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与滑动操作相对应的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因此,在面部+跟踪优先AF中,在平行于X轴进行向右滑动操作的情况下,除非移动距离的累计值超过椭圆的判断阈值(由于滑动操作平行于X轴,因此为THx1或Thx2),否则不进行AF框的移动,但一旦超过椭圆的判断阈值,AF框移动。换句话说,作为选择对象的被摄体(面部)改变。应当注意,可以在AF框选择模式中进行与上述的面部+跟踪优先AF同样的处理,其中在AF框选择模式中能够选择在LV模式中可选择的其它类型的被摄体(例如,瞳孔)。换句话说,在S809中判断为超过椭圆的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滑动操作相对应的所选择位置移动处理1。
将参考图11A~图11E来说明AF-ON按钮的滑动操作中的问题的示例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判断中使用椭圆(以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小的移动量开始AF框的移动)的效果的示例。
图11A示出如下的情形:用户用右手1100抓握第一握持部101,将照相机100保持于横向位置,并且操作AF-ON按钮1。图11B示出如下的情形:用户用右手1100抓握第二握持部102,将照相机100保持于纵向位置,并且操作AF-ON按钮2。图11C示出如下的情形:用户用右手1100抓握第一握持部101、将照相机100保持于纵向位置,并且操作AF-ON按钮1。在图11A~图11C中的任何图中,用户利用右手1100的拇指1101操作AF-ON按钮。
图11D示出进行针对AF-ON按钮的横向滑动操作(横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具体为向右滑动操作)的情形。状态1141表示横向滑动操作的开始状态,状态1142表示横向滑动操作期间的状态,并且状态1143表示横向滑动操作的结束状态。如状态1141~1143所示,横向滑动操作是仿佛以指关节的根部作为弧的中心画出弧的操作。横向滑动操作相对容易进行(例如,可以容易地维持对AF-ON按钮的接触压力或接触部分),并且在横向滑动操作中容易检测到拇指1101的大移动量。特别地,在基于诸如OTP等的手指的图像模式之间的差来判断手指的移动的装置的情况下,在可以容易地维持对AF-ON按钮的接触压力或接触部分的横向滑动操作期间,可以以稳定方式更容易地检测人的指纹的特征值,并且容易地检测横向滑动操作。
图11E示出进行针对AF-ON按钮的纵向滑动操作(纵方向的滑动操作,具体为向上滑动操作)的情形。在图11E中,上侧的图是在从背面侧(相对于AF-ON按钮的操作面的正面侧)观看AF-ON按钮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并且下侧的图是在从侧面侧观看AF-ON按钮的情况下的示意图。状态1151表示纵向滑动操作的开始状态,状态1152表示纵向滑动操作期间的状态,并且状态1153表示纵向滑动操作的结束状态。如状态1151~1153所示,纵向滑动操作是涉及使指关节弯曲和拉伸的操作。纵向滑动操作相对难以进行(例如,难以维持对AF-ON按钮的接触压力或接触部分),并且在横向滑动操作中,难以检测到拇指1101的大移动量。特别地,在基于诸如OTP等的手指的图像模式之间的差来判断手指的移动的装置的情况下,在难以维持对AF-ON按钮的接触压力或接触部分的纵向滑动操作期间,难以以以稳定方式检测人的指纹的特征值,并且难以检测到横向滑动操作。在图11E中,在拇指1101的指尖附近的部分变得接触AF-ON按钮时,纵向滑动操作开始(状态1151的侧视图)。另外,在对AF-ON按钮的接触部分改变以使自身远离拇指1101的指尖时,纵向滑动操作结束(状态1152和1153的侧视图)。
因此,在针对横向滑动操作和纵向滑动操作、用于开始AF框的移动的移动量(手指的移动量:阈值)被设置成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纵向滑动操作不太容易移动AF框,并且AF框给用户带来难以进行纵向滑动操作的感觉。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如S809所述,使用在横方向上为长的椭圆作为阈值,使得AF框的移动以在纵方向上与在横方向上相比更小的移动量开始,并且AF框可以通过手指的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小的移动量而移动了相同量。例如,尽管在图9A和9B中进行AF框的相同移动量2的移动,但在移动量的垂直分量更大的图9A中AF框以较小移动量(手指的移动距离)移动了两个测距点。因此,用户可以以相同的操作感在各种方向上进行滑动操作。应当注意,AF框的移动仅需通过在纵方向上比在横方向上小的移动量开始,并且与本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本发明不限于使用椭圆的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不限于安装有AF-ON按钮的电子装置,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设备,只要该设备检测到操作体(手指或触笔)的移动并且移动指示器(所选择位置)即可。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以下情况:根据通过手指(操作体)触摸笔记本式PC的触摸板的滑动操作,使笔记本式PC的显示器上所显示的诸如指点光标或项选择光标等的指示器相对移动。另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以下情况:在摄像设备中,根据通过手指(操作体)针对触摸面板方式的背面显示器的触摸操作的滑动操作,使表示光学取景器或电子取景器中所显示的测距点选择位置的指示器移动。本发明不限于触摸操作,并且也可应用于以下情况:根据针对作为指示倾斜时的距离的构件的操纵杆、以及转动拨盘等的操作来使指示器相对移动。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仅可以安装少量操作构件的诸如可穿戴装置等的装置。此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如下的装置,这些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检测诸如空间手势等的用户的手(操作体)的运动,并且使投影仪等上所显示的指示器根据该运动而移动。
应当注意,以上作为系统控制单元50所要进行的控制而描述的各种控制可以由一个硬件执行,或者多个硬件(例如,多个处理器或电路)可以通过共享处理来控制整个设备。
另外,尽管已经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例,并且不构成从本发明的范围的偏离的各种模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仅表示本发明的示例,并且本实施例也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组合。
此外,尽管在以上呈现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摄像设备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可以应用于能够检测移动操作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个人计算机、PDA、移动电话终端、移动图像查看器、打印机设备、数字相框、音乐播放器、游戏装置和电子书阅读器等。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视频播放器、(包括投影设备的)显示设备、平板终端、智能电话、AI扬声器、家用电器和车载设备等。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针对各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的难度,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移动操作的操作感。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9)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
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以及
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是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操作体在所述操作体与操作面触摸的状态下移动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存在涉及从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轴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短轴的椭圆的中心向所述椭圆的外部的移动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所选择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一次操作中的所述操作量的一个或多个获取时间段期间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所选择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一次操作中的所述操作量的一个或多个获取时间段期间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不管直到包括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时间点的获取时间段为止的累计值中的、超过所述阈值的部分的量如何,都使所述所选择位置移动预定移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移动量是最小单位的移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移动量是用户在所述移动操作之前预先指定的移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所选择位置是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多个项中的要选择的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所选择位置是要用于调整摄像单元要拍摄的图像的焦点的多个焦点调整位置中的所选择焦点调整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相对于操作构件的操作面的移动操作,所述操作构件布置在抓握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装置的握持部的手的拇指能够操作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摄像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用于进行利用所述摄像单元拍摄的指示的快门按钮、以及操作构件,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面的移动操作,以及
所述操作构件布置在用右手的食指能够按下所述快门按钮的状态下用右手保持所述电子装置的情况下、用右手的拇指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面进行所述移动操作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构件是还能够进行与所述移动操作不同的按下操作的操作构件。
15.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
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程序,其中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
如果在第一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如果在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移动操作,则在所述操作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
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
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以及
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是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操作体在所述操作体与操作面触摸的状态下移动的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存在涉及从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轴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短轴的椭圆的中心向所述椭圆的外部的移动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所选择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一次操作中的所述操作量的一个或多个获取时间段期间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所选择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一次操作中的所述操作量的一个或多个获取时间段期间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不管直到包括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时间点的获取时间段为止的累计值中的、超过所述阈值的部分的量如何,都使所述所选择位置移动预定移动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所选择位置是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多个项中的要选择的项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所选择位置是要用于调整摄像单元要拍摄的图像的焦点的多个焦点调整位置中的所选择焦点调整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相对于操作构件的操作面的移动操作,所述操作构件布置在抓握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装置的握持部的手的拇指能够操作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摄像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用于进行利用所述摄像单元拍摄的指示的快门按钮、以及操作构件,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面的移动操作,以及
所述操作构件布置在用右手的食指能够按下所述快门按钮的状态下用右手保持所述电子装置的情况下、用右手的拇指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面进行所述移动操作的位置。
28.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
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
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2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程序,其中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涉及操作体的移动的移动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移动操作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所选择位置,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行控制,使得:
在画出以指关节的根部为中心的弧的第一方向上进行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量,以及
在指关节弯曲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所述特定操作量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所选择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移动比所述第一移动量大的第二移动量。
CN202010325524.3A 2019-04-26 2020-04-23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1866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5174 2019-04-26
JP2019085174A JP2020181447A (ja) 2019-04-26 2019-04-26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6332A true CN111866332A (zh) 2020-10-30

Family

ID=7047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5524.3A Pending CN111866332A (zh) 2019-04-26 2020-04-23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41627A1 (zh)
EP (1) EP3731070A1 (zh)
JP (1) JP2020181447A (zh)
KR (1) KR20200125470A (zh)
CN (1) CN111866332A (zh)
BR (1) BR102020008205A2 (zh)
RU (1) RU2754988C1 (zh)
SG (1) SG10202003572X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75133A (ja) * 2020-04-28 2021-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04049A (ja) * 2021-06-25 202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3738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Dae-Suk Chu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esenting items in a menu
US20100295781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Rachid Alameh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Consecutive Gestures
US20110211073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bject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using gesture recognition
US20120124516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Based on Gestures
US20130346921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Google Inc. Light field lockscreen
US20200154057A1 (en) * 2016-09-07 2020-05-14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an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2662A (ja) * 2008-10-27 2010-05-0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携帯端末
JP5552772B2 (ja) 2009-08-26 2014-07-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357811B2 (ja) * 2010-03-10 2013-12-04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92567B1 (ko) * 2012-02-24 2018-08-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에서 콘텐츠 이동 방법 및 장치
JP6106973B2 (ja) * 2012-07-11 2017-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282161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Honda Motor Co., Ltd. Gesture-based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349269B1 (ko) * 2015-07-27 2022-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텐츠의 이동 방법 및 전자장치
JP6630164B2 (ja) 2015-09-17 2020-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3738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Dae-Suk Chu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esenting items in a menu
US20100295781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Rachid Alameh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Consecutive Gestures
US20110211073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bject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using gesture recognition
US20120124516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Based on Gestures
US20130346921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Google Inc. Light field lockscreen
US20200154057A1 (en) * 2016-09-07 2020-05-14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an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41627A1 (en) 2020-10-29
JP2020181447A (ja) 2020-11-05
EP3731070A1 (en) 2020-10-28
BR102020008205A2 (pt) 2020-11-03
SG10202003572XA (en) 2020-11-27
KR20200125470A (ko) 2020-11-04
RU2754988C1 (ru)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04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can execute fun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line of sight of us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2203217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2523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a movement operation of an operating bod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7310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2300188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displays a plurality of display items on a displa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JP7327988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7529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442244B2 (en) Imaging device
US114121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2458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689807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an operation of moving a focal point detection region
US115262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1126949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ine item movement adjustment
US1152626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enlarging or reducing display object,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186636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012619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317567B2 (ja) 電子機器
JP7277247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30283897A1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an operation of moving a focal point detection region
US1153819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calibration of a line of sight input,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calibration of a line of sight input,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US1174357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moving execution posi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 related to shoot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17352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xecuting processing based on move operation
JP2021085979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1061531A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1152744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