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5118A -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5118A
CN111865118A CN202010886864.3A CN202010886864A CN111865118A CN 111865118 A CN111865118 A CN 111865118A CN 202010886864 A CN202010886864 A CN 202010886864A CN 111865118 A CN111865118 A CN 111865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circuit
power supply
main contro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6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文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ke Gu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ke Gu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ke Gu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oke Gu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68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51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5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5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包括主功率模块、主控模块以及多路输出模块,主功率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市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满足在复杂场景内多种电源电压要求,输出的电源电压无法进行调节,实用性低,额外继电器导致的成本投入大和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实际的工程场景中需要使用多种用电设备,对于不同的用电设备,其所需要的电源输出电压是不同的,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开关电源往往只能提供一种电源电压,无法满足在复杂场景内多种电源电压要求,并且输出的电源电压无法进行调节,实用性低;现有技术中,普通开关电源要实现直流控制交流需要额外增加继电器,以及为继电器供电的开关电源,这无疑在本就局促的空间既增加了成本投入也增加了空间的占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满足在复杂场景内多种电源电压要求,输出的电源电压无法进行调节,实用性低,额外继电器导致的成本投入大和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包括主功率模块、主控模块以及多路输出模块,主功率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市电。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电路和主控供电电路,主控电路分别与主功率模块电性和主控供电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还包括主控电压反馈回路,主控电压反馈回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还包括辅助电源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多路输出模块包括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均与主功率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主功率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输入子模块、36V主输出子模块以及主输出端口,36V主输出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输入子模块电性连接有市电,。
进一步地,输入子模块包括输入端口和保险丝,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有市电,36V主输出子模块包括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倍压开关、第二整流电路以及谐振电路,输入端口、保险丝、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谐振电路、第二整流电路以及主输出端口依次电性连接,倍压开关设置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谐振电路的输入端和谐振电路的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第二整流电路与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输入端口为交流输入端口,主输出端口为直流主输出端口。
进一步地,第一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第二整流电路为全波整流电路。
进一步地,谐振电路为半桥谐振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多路输出模块提供多种电源电压,满足了复杂场景的要求,并且能够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提高了实用性,主功率模块不用额外增加继电器和给继电器供电的电源来做直流启动,减小了成本投入和降低了空间占用。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多路输出电源结构框图;
图2是主控电路原理图;
图3是主控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4是主控电压反馈回路原理图;
图5是辅助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6是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原理图;
图7是24V输出电路原理图;
图8是5V/12V切换输出电路原理图;
图9是主功率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公开的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发明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发明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应当理解,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包括主功率模块、主控模块以及多路输出模块,主功率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市电,主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和多路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外部设备。
作为优选,主控模块包括主控电路和主控供电电路,主控电路分别与主功率模块电性和主控供电电路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主控电路的主控芯片U2的具体型号为L6599,通过L6599直接驱动MOS管,可以低成本的实现大功率电源的控制,主控芯片U2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22与节点RFmin连接,主控芯片U2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C11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2管脚通过并联设置的电阻R88和电容C5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3管脚主控芯片U2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C10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4管脚通过节点REmin和电阻R89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5管脚通过节点STBY和电容C13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6管脚通过节点ISEN、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5、电阻R18以及电容C4与节点HB连接,主控芯片U2的第6管脚通过并联设置的电阻R23和电容C9接地,二极管D5和电阻R18的公共点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9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7管脚通过节点LINE和并联设置的电阻R26和电容C14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8管脚和第10管脚均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10管脚和第12管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主控芯片U2的第11管脚与节点LVG连接,主控芯片U2的第12管脚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ZD1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12管脚通过电解电容C8接地,主控芯片U2的第12管脚通过串联设置的R6和R19与节点ACLN连接,主控芯片U2的第12管脚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4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门极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ZD2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7和电阻R21与节点J2_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8与节点TR3_4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与节点U1_P4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5的门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解电容C12接地,节点TR3_4通过串联设置的二极管D8A和电解电容C44接地,二极管D8A和电解电容C44的公共点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9与三极管Q10的门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门极通过串联的正向设置的二极管ZD9和正向设置的二极管D29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27与第一端口FS的第1端连接,第一端口FS的第1端和第2端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45和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28,第一端口FS的第2端接地;
如图3所示,主控供电电路包括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主控供电控制端口CN3和光电耦合器U1,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1端与节点J2_P1连接,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2端接地,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3端与节点+310V连接,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4端接地,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4端和第5端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C3,主控供电输入端口J2的第5端与主控供电控制端口CN3的第4端连接,主控供电控制端口CN3的第3端通过电阻R13与光电耦合器U1的光电侧的输入端连接,主控供电控制端口CN3的第2端通过电阻R15与光电耦合器U1的光电侧的输出端连接,主控供电控制端口CN3的第1端与节点VO+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光电侧的输出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1的控制侧的输入端与节点U1_P4连接,光电耦合器U1的控制侧的输出端与节点U1_P3连接,使用光电耦合器U1控制主控芯片U2的供电,在无辅助电源的情况下,直接采用交流电压对电解电容C3进行充电,达到主控芯片U2的工作电压之后,通过辅助绕组对主控芯片U2进行供电,从而实现启动过程。
作为优选,主控模块还包括主控电压反馈回路,主控电压反馈回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主控电压反馈回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控制侧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91与节点RFmin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控制侧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92与节点STBY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控制侧的输出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3的光电侧的输入端通过串联设置的电阻R30、二极管ZD4和ZD3与节点VO+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光电侧的输入端通过R31与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光电侧的输出端通过反向设置的稳压二极管U4接地,光电耦合器U3的光电侧的输出端通过串联设置的电阻R29、电容C15、电阻R33以及滑动变阻器RV37与节点VO+连接,电容C15和电阻R33的公共点通过并联设置的电阻R32和电容C16接地,电容C15和电阻R33的公共点与稳压二极管U4的第3端连接,节点REmin用于最小振荡频率设定,提供一个2V基准电压和一个接地的电阻来设定最小振荡频率,根据输出电压大小调整振荡频率,确定最大工作频率与软启动端,接有R-C回路,用于启动时的振荡频率调整,达到软件启动功能,减少启动浪涌电流。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主控模块还包括辅助电源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辅助电源启动之后,会有电压到节点J2_P1的位置,此时三极管Q5后级并无电压,通过电阻R11以及光电耦合器U1控制节点U1_P4和U1_P3导通之后,稳压管ZD2稳压实现15V的稳压,三极管Q5对二极管D4就会输出15V,从而控制主控芯片U2的供电电压。
作为优选,多路输出模块包括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均与主功率模块电性连接;
如图6所示,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和第一输出端口CN6,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1管脚通过串联设置的电阻R36、电容C18和节点U5_FB2与第2管脚连接,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3管脚通过节点U5_IS和电容C21接地,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4管脚电阻R44与节点U5_VREF接地,节点U5_VREF通过电容C26接地,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4管脚通过电容电容C25接地,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5管脚接地,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7管脚与节点U5_VCC连接,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8管脚与节点U5_VREF连接,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第6管脚通过电阻R40、R45以及R55接地,电阻R40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2,电阻R45和R55的公共点通过电阻R49与节点U5_IS连接,电阻R45和R55的公共点通过电阻R52接地,电阻R45和R55的公共点与MOS管Q42的源极连接,电阻R40和R45的公共点与MOS管Q42的栅极连接,MOS管Q42的漏极通过电感LF2与节点VO+连接,MOS管Q42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42和电解电容C38接地,二极管D42和电解电容C38的公共点通过串联设置的二极管D18、ZD8、ZD7、电阻R61以及电解电容C32接地,电阻R61和电解电容C32的公共点通过节点U5_VCC和电容C22接地,节点U5_VCC通过电阻R60和方向设置的二极管D14与节点VO+连接,二极管D42和电解电容C38的公共点通过电感L3、节点+42V与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1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1端与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4端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C42,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1端与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4端之间连接有串联设置的滑动变阻器RV42、电阻R39、节点U5_FB以及R38,滑动变阻器RV42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54与电阻R39连接,滑动变阻器RV42的控制端与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1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CN6的第4端接地,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输出的是37V-42V的可调的电压,输出电流为5A-8A,输出电压较高,输出电流较大,对纹波的要求比较高,后级设置派型滤波从而实现80mv以内的纹波,并且通过MOS管Q42作为电位器对第一输出电压进行37-42V的区间的调节,第一输出控制芯片U5的具体型号为UC3842,U5采用的是二极管以及电阻作为启动,然后通过稳压管钳位电压,从而作为U5的供电,作为简单的供电方式,减少了成本投入和降低了空间占用;
如图7所示,24V输出电路包括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以及第二输出端口CN5,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C31、电阻R58以及节点U6_FB与第2管脚连接,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5管脚接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6管脚与节点U6_OUT连接,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7管脚通过节点U6_VCC和电容C30接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8管脚与节点U6_VREF连接,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3管脚通过电阻R41和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13与变压器T3的第3端连接,电阻R41通过并联设置的电阻R50和R51接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C24接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3管脚通过电阻R42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门极与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4管脚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节点U6_VREF和电容C20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7与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4管脚连接,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第4管脚通过电容C23接地,变压器T3的第3端和第4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43和R48,变压器T3的第2端与节点T3_P2连接,变压器T3的第1端与变压器T2的第2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1端通过电阻R37、R34与MOS管Q24的栅极连接,MOS管Q24的漏极与节点VO+连接,MOS管Q24的源极接与变压器T2的第2端连接,MOS管Q2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35和反向设置的二极管ZD6,电阻R37和R34的公共点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11与变压器T2的第2端连接,电阻R37两端并联有电容C17,变压器T2的第3端通过并联设置的电阻R46和电容C19与节点U6_OUT连接,变压器T2的第4端接地,节点T3_P2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23接地,节点T3_P2通过电感LF3、L2以及节点+24V与第二输出端口CN5的第1端连接,电感LF3和L2的公共点通过电解电容C36接地,第二输出端口CN5的第1端通过串联设置的二极管D30、D31、电阻R57、节点U6_VCC以及电解电容C29接地,节点VO+通过二极管D17和电阻R62与节点U6_VCC连接,第二输出端口CN5的第1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V24、电阻R59、节点U6_FB以及电阻R56接地,滑动变阻器RV24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53,第二输出端口CN5的第1端通过并联设置的电容C41和电阻R68接地,第二输出端口CN5的第4端接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的具体型号为UC3842,第二输出电压为24V,输出电流为8A-10A,功率较大,采用BUCK电路和变压器T2作为驱动变压器来驱动高端的MOS管Q24,通过采样变压器驱动送到第二输出控制芯片U6上,从而实现过流保护,并通过Q24对24V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进行小幅度的校正调节;
如图8所示,5V/12V切换输出电路包括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和第三输出端口CN7,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1管脚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5管脚通过节点VO+和电解电容C37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5管脚通过电容C33与第4管脚连接,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3管脚通过电感LF4和节点+12V/5V与第三输出端口CN7的第1端连接,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3管脚通过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19-D22、D24以及D26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2管脚通过电容C39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2管脚通过电阻R74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第2管脚通过电阻R73与切换开关CN8的第2端,切换开关CN8的第1端和第2端之间连接有并联的电阻R71和R72,切换开关CN8的第1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V12与节点+12V/5V连接,第三输出端口CN7的第1端和第3端之间连接有电解电容C43,第三输出端口CN7的第3端接地,第三输出控制芯片IC5的具体型号为XL4016,通过切换开关CN8实现5V与12V的切换。
作为优选,主功率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输入子模块、36V主输出子模块以及主输出端口,36V主输出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输入子模块电性连接有市电,使用输入子模块连接市电,并使用36V主输出子模块进行交流与直流的转换,最后将直流电压通过主输出端口输入至外部设备,为外部设备提供工作电压。
作为优选,输入子模块包括输入端口和保险丝,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有市电,36V主输出子模块包括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倍压开关、第二整流电路以及谐振电路,输入端口、保险丝、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谐振电路、第二整流电路以及主输出端口依次电性连接,倍压开关设置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谐振电路的输入端和谐振电路的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第二整流电路与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谐振电路以及第二整流电路对输入的市电进行滤波、第一次整流、电能变换以及第二次滤波整流等,实现交流电AC转化为直流电DC,通过倍压开关CN2的开关与闭合来切换110VAC和220VAC的输入,从而实现低压时可以实现倍压,由于电压比较高,所以后面的电路可以不用采用继电器的方式,直接采用热敏电阻来控制输出,虽然存在一定的功耗,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节省了成本空间,简化了设计;
如图9所示,输入端口为交流输入端口,主输出端口为直流主输出端口,第一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BD1、热敏电阻RT1和RT2、电解电容CE1和CE2、电阻R4C和R4B,谐振电路为半桥谐振电路,包括MOS管Q1和Q2、三极管Q3和Q4、电容CBB1和CBB2、电阻R5、R8、R10、R14、R16和R17、变压器T1-1以及稳压管D4和D6,EMI滤波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X1、滤波电感LF1以及电阻R2A和R3A,第二整流电路为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解电容C27、C28、C34、C35和C40、电感L1、电阻R67以及二极管LED1和D25,输入端口CN1的第1端通过保险丝F1与滤波电感LF1的第4端连接,输入端口CN1的第4端与滤波电感LF1的第1端连接,滤波电感LF1的第1端和第4端之间设置有滤波电容CX1,滤波电感LF1的第2端和第3端之间连接有串联设置的电阻R2A和R3A,电阻R2A和R3A的公共点与节点ACLN连接,滤波电感LF1的第3端与整流桥BD1的第1端连接,滤波电感LF1的第2端与整流桥BD1的第3端连接,整流桥BD1的第4端接地,整流桥BD1的第4端与并联设置的热敏电阻RT1和RT2的一端连接,并联设置的热敏电阻RT1和RT2的另一端通过节点+310V和串联设置的电解电容CE1和CE2接地,电解电容CE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C,电解电容CE2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B,串联设置的电解电容CE1和CE2的公共点通过倍压开关CN2与整流桥BD1的第1端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节点+310V与电解电容CE1的公共点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和节点Mid,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8以及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1分别与电阻R10和三极管Q4的门极连接,电阻R10远离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节点HVG连接,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4,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6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通过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2分别与电阻R17和三极管Q3的门极连接,电阻R17远离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节点LVG连接,MOS管Q1的漏极通过串联设置的电容CBB1和CBB2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1的一次侧的第7端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1的一次侧的第9端分别与电容CBB1与CBB2的公共点以及节点HB连接,变压器T1-1的一次侧的第3端与节点TR3_4连接,变压器T1-1的一次侧的第5端接地,变压器T1-1的二次侧的第13端通过稳压二极管D3与节点V0+连接,变压器T1-1的二次侧的第15端接地,变压器T1-1的二次侧的第11端通过稳压二极管D6与节点V0+连接,变压器T1-1的二次侧的第14端接地,节点V0+通过并联设置的电解电容C27、C28和C34接地,节点V0+通过串联设置的电阻R67和二极管LED1接地,节点V0+与主输出端口CN4的第2端连接,节点V0+通过电感L1与主输出端口CN4的第1端连接,主输出端口CN4的第1端通过并联设置的电解电容C35、C40和反向的二极管D25接地,主输出端口CN4的第4端接地,节点+310V通过串联的电阻R7、R9和R12与节点LINE连接,主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为36V,同时可以通过电位器对输出进行微调,可以实现小范围的输出电压控制,而且36V这一路的回路有二极管对应感性负载器件可以启动抑制反向电动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若涉及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若涉及到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率模块、主控模块以及多路输出模块,所述主功率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主功率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市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电路和主控供电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主功率模块电性和主控供电电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主控电压反馈回路,所述主控电压反馈回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辅助电源电路,所述辅助电源电路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模块包括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所述37V-42V升压可调输出电路、24V输出电路以及5V/12V切换输出电路均与主功率模块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输入子模块、36V主输出子模块以及主输出端口,所述36V主输出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和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子模块电性连接有市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子模块包括输入端口和保险丝,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有市电,所述36V主输出子模块包括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倍压开关、第二整流电路以及谐振电路,所述输入端口、保险丝、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谐振电路、第二整流电路以及主输出端口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倍压开关设置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入端和谐振电路的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整流电路与多路输出模块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为交流输入端口,所述主输出端口为直流主输出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为全波整流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路为半桥谐振电路。
CN202010886864.3A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Pending CN1118651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6864.3A CN111865118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6864.3A CN111865118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5118A true CN111865118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6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6864.3A Pending CN111865118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51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489A (zh) * 2021-01-15 2021-06-18 高贤虎 一种多输出可充足充电多用电源电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10884U (zh) * 2011-08-26 2012-05-02 上海新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led照明的多路恒流驱动电源
CN102548089A (zh) * 2010-12-16 2012-07-04 杭州奥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
US20120274291A1 (en) * 2009-11-21 2012-11-01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Multi-path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circuit
CN10418420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的控制方法及笔记本
CN104578847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深圳市西凡谨顿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106160498A (zh) * 2016-08-31 2016-11-23 重庆佩特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变桨距控制器的双反馈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106685203A (zh) * 2016-12-21 2017-05-1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过流关机保护的Buck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74291A1 (en) * 2009-11-21 2012-11-01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Multi-path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circuit
CN102548089A (zh) * 2010-12-16 2012-07-04 杭州奥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
CN202210884U (zh) * 2011-08-26 2012-05-02 上海新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led照明的多路恒流驱动电源
CN10418420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的控制方法及笔记本
CN104578847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深圳市西凡谨顿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106160498A (zh) * 2016-08-31 2016-11-23 重庆佩特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变桨距控制器的双反馈多路输出开关电源
CN106685203A (zh) * 2016-12-21 2017-05-1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过流关机保护的Buck变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489A (zh) * 2021-01-15 2021-06-18 高贤虎 一种多输出可充足充电多用电源电路
CN112994489B (zh) * 2021-01-15 2023-05-23 珠海思创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可充足充电多用电源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1883B2 (en)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7176040B (zh) 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汽车
WO2022007696A1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照明电路及照明灯具
WO2023071081A1 (zh) Led调光电路、调光器和照明装置
CN110166721B (zh) 交错式pfc恒流直驱电路、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US20220385087A1 (en) Apparatus for single stage on-board charger with an integrated pulsating buffer control
CN111865118A (zh)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US20050088865A1 (en) High power switching converter
CN113224941A (zh) 一种待机电压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
AU2004316178A1 (en) Electronic controller for high power gas discharge lamp
CN211018367U (zh) 一种pd充电协议的可降功率电源电路
KR102353592B1 (ko) 고전력 전기기기의 급격한 부하변동에 따른 빛떨림 현상 방지기능이 구비된 led 조명기기용 구동회로
CN211630471U (zh) 一种智能调光调色温电路
KR20120114852A (ko) 인버터 및 충전 회로 통합 모듈
CN210958897U (zh) 一种调光控制电路
CN210518941U (zh) 一种恒流恒压led驱动电路
CN115226266A (zh) 一种驱动电路及灯具
CN113645735A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208638756U (zh) 一种宽电压输入的led恒压驱动器
CN209914105U (zh) 一种调光调色温驱动电源
CN112822820A (zh) 一种led筒灯驱动控制器
CN113163549A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启动方法及其电路
CN109348570B (zh) 一种调光驱动电路、调光控制器和led灯具
CN213693501U (zh) 电源电路和电源适配器
CN219718078U (zh)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