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6411A -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6411A
CN111856411A CN202010734955.5A CN202010734955A CN111856411A CN 111856411 A CN111856411 A CN 111856411A CN 202010734955 A CN202010734955 A CN 202010734955A CN 111856411 A CN111856411 A CN 111856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hreshold
doppler
ran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49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6411B (zh
Inventor
余杰
武自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Priority to CN2020107349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6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6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6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6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6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01S7/292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 G01S7/2923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based on data belonging to a number of consecutive radar periods
    • G01S7/2927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based on data belonging to a number of consecutive radar periods by deriving and controlling a threshold valu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1Auxiliary means for detecting or identifying radar signals or the like, e.g. radar jamm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4Discriminating targets with respect to background clu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本发明方法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对低慢小目标进行有效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隐身舰艇和隐身装甲车辆的不断涌现,现代战争中的预警和制导雷达系统需要在严重的地海杂波、干扰环境下对这些低慢小目标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跟踪处理。针对具有“低慢小”特性微弱目标的雷达检测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低慢小目标因体积小而具有较小的雷达散射截面(RCS),使得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很低;同时,慢速目标的多普勒频率很低,使得常规信号处理手段难以从杂波频谱中分离目标多普勒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对低慢小目标进行有效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剔除异常点,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指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优选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T:
T=βδ+μ
其中,δ和μ分别表示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的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具体包括:
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剔除杂波,具体包括: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21
其中,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2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23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优选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0
y0=mean(y)
其中,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背景提取单元,用于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杂波剔除单元,用于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背景提取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表示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优选地,所述背景提取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T:
T=βδ+μ
其中,δ和μ分别进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杂波剔除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41
其中,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4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43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优选地,所述杂波剔除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0
y0=mean(y)
其中,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实施本发明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案,主要应用于低慢小目标的检测防御系统。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能量积累后的回波距离多普勒图;再通过循环剔除法提取预处理后距离多普勒图中的背景数据,由此得到第一门限阈值并对各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初步检测,可检测出疑似目标点;随后再通过循环剔除杂波确定第二门限阈值,由此剔除孤立杂波,有效检测出目标点,确定目标轨迹。本发明通过研究复杂环境下雷达杂波的分布特性和低慢小目标的回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案,并以实测雷达回波数据验证该检测方案的可行性。本发明方案是低慢小目标检测防御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其他低慢小目标检测方式提供了参考,具备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对一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后的结果图;
图3是对图2进行相参积累后的距离多普勒图;
图4是对图3单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的结果图;
图5是对图3进行两次门限检测后的目标检测结果图;
图6是图5中目标航迹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步骤S1中,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本发明中雷达为脉冲体制雷达。优选地,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后,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具体地,对获取的回波信号R进行脉冲压缩,得到预处理后的回波信号R1,再对回波信号R1进行相参积累,得到积累后信号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即Range-Doppler R-D图。
随后步骤S2中,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对于一组采样数据,背景数据即噪声存在所有单元并且可以近似视为均匀的,而孤立杂波则仅存在于一小部分单元中,目标(若存在)仅存在于个别单元中。因此,可以通过提取背景数据确定第一门限阈值,对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初次检测,检测出疑似目标点。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剔除异常点,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表示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剔除异常点时,其中δ1和μ1分别指步骤S1得到的其中一帧距离多普勒图的标准差和均值,即第一次剔除异常点时针对距离多普勒图中所有单元进行,具体地,将幅值超过T1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利用剩余单元计算标准差δ2和均值μ2,以及第二次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2,再进行第二次剔除异常点操作,直至完成指定的循环次数。本发明中第一循环次数可根据试验情况而设定,例如可设定进行4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其中,异常点是指在提取背景数据过程中幅值明显高于噪声幅值的单元,可能为孤立杂波,可能为目标点。本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杂波较强并且较密集的环境中。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T=βδ+μ
其中,T为第一门限阈值,δ和μ分别表示进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其中,预设参数β可根据雷达回波的信噪比确定,一般取β>9,例如β取11,此时T=11σ+μ。
在对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多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剩余的为仅包含噪声的单元。此时,利用多次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确定疑似目标点的检测门限,即第一门限阈值。
随后在步骤S3中,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在得到第一门限阈值后,通过对步骤S1得到的距离多普勒图中沿距离向的整列数据进行判决,幅值超过第一门限阈值T的单元视为疑似目标点,至此完成了疑似目标点的检测。通常单帧距离多普勒图中检测到的多个疑似目标点,会构成一个连通区域,在后续处理中将其作为一个目标点。
随后步骤S4中,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在初步检测出疑似目标点后,需对多帧距离多普勒图综合剔除假目标,即剔除孤立杂波点,筛选出真实目标点。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剔除杂波,具体包括: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71
其中,Yj表示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7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73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次剔除杂波时,将步骤S3得到的各帧距离多普勒图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标记的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对初始序列y1中所有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计算第一次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1,并将初始序列y1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81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082
的元素剔除,剩余元素用于计算第二次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经过循环指定次数,可认为经筛选后的序列y中的元素是比较纯净的目标点多普勒频率信息。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y0=mean(y)
其中,y0表示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经过多次循环剔除杂波后,剩余元素可反映真实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信息,根据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剩余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信息,对其取平均值作为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最后在步骤S5中,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对未经筛选的初始序列y1,依据|y1-y0|<VT进行判决,其中VT为预设判决门限,根据目标的最大波动速度确定,属于目标的先验信息。根据判决结果,若成立,则判定该元素为目标航迹中的一个点;否则判定该元素为虚警并予以剔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低慢小目标的检测防御系统。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能量积累后的回波距离多普勒图;通过循环剔除法提取预处理后距离多普勒图中的背景数据,由此得到第一门限阈值并对各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初步检测,可检测出疑似目标点;再通过循环剔除杂波确定第二门限阈值,由此剔除孤立杂波,检测出有效目标点,确定目标轨迹。本发明方法是低慢小目标检测防御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其他低慢小目标检测方式提供了参考,具备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下面以一组实测雷达回波数据对上述检测方法作具体说明:
首先,获取雷达回波信号,采用的雷达回波数据共12000个脉冲的回波信号,雷达脉冲重复周期为250us,选择每一帧的积累脉冲数为1000,即相参积累时间0.25s。图2所示为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后的结果,即雷达回波时域图。再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12帧距离多普勒图。
随后,进行第一次检测得到疑似目标点。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次数取4次,通过对上述获取的距离多普勒图进行4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剩余单元为仅包含噪声的单元,由此确定第一门限阈值,将第一门限阈值作为疑似目标点的检测门限,对距离多普勒图中沿距离向的整列数据进行检测,幅值超过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视为疑似目标点,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参数β取11。
参照图4所示,为对第6帧距离多普勒图的第734行数据的幅值以及疑似目标点检测时所采用的各个门限值。其中,T1、T2、T3、T4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进行剔除异常点过程时的门限值,T为第一门限阈值。可以看出,经过四次循环处理后,剩余单元的回波信号都比较低并且比较均匀,因而可以看作是纯噪声。部分单元的幅值超过了门限T,这些单元将被判作疑似目标点进行后续处理。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该行数据中,总共有三个点超过了门限T,并且它们是相连的。另外,在整个第6帧图像中总共检测到了5个疑似目标点,它们构成了一个连通区域,因而后续处理中会将它们看作一个目标点。
随后再进行第二次门限检测。在对各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初步检测后,再对多帧综合剔除假目标。在该实施例中,进行循环剔除杂波的次数取4次,经过4次筛选后剩余元素认为是目标点多普勒频率信息。根据预设判决门限对初始序列进行判决,可检测出目标点。
第二次门限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黑色圆圈表示目标标记的结果,其中(5,27)和(12,12)为两个虚警点。图5中从上至下共6条线,其中第1条和第6条两条虚线表示多帧综合处理时第一次循环中的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01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02
值,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元素将被保留,否则将被剔除。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循环中前述两个虚警点即被剔除了。在后续三次循环处理中,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03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04
的值始终为第3条和第4条两条虚线所示,并且所有目标点都一直被保留着。第2条和第5条两条实线表示随后的判决过程中的y0+VT和y0-VT值。从初始序列中选取所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元素作为最终选取的有效目标点,并由此构成目标的航迹。可以看出,恰好所有的有效目标点被都筛选了出来。由图6目标航迹曲线可以看出,目标近似做匀速运动,并且速度大约为10m/s,目标被准确检测出来。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00、背景提取单元200、第一检测单元300、杂波剔除单元400和第二检测单元500。
其中,数据获取单元100,用于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优选地,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后,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具体地,对获取的回波信号R进行脉冲压缩,得到预处理后的回波信号R1,再对回波信号R1进行相参积累,得到积累后信号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背景提取单元200,用于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背景提取单元20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表示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剔除异常点时,其中δ1和μ1分别指步骤S1得到的距离多普勒图所有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即第一次剔除异常点时针对距离多普勒图中所有单元进行,具体地,将幅值超过T1的单元剔除,利用剩余单元计算标准差δ2和均值μ2,以及第二次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2,再进行第二次剔除异常点操作,直至完成指定的循环次数。本发明中第一循环次数可根据试验情况而设定,一般可取3次至6次,例如可设定进行4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其中,异常点是指在提取背景数据过程中幅值明显高于噪声幅值的单元,可能为孤立杂波,可能为目标点,或者。本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杂波较强并且较密集的环境中。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背景提取单元20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T:
T=βδ+μ
其中,T为第一门限阈值,δ和μ分别表示进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的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其中,预设参数β可根据雷达回波的信噪比确定,一般取β>9,例如β取11,此时T=11σ+μ。
在对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多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剩余的为仅包含噪声的单元。此时,利用多次剔除异常点后的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确定疑似目标点的检测门限,即第一门限阈值。
第一检测单元3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在得到第一门限阈值后,通过对步骤S1得到的距离多普勒图中沿距离向的整列数据进行判决,幅值超过第一门限阈值T的单元视为疑似目标点,至此完成了疑似目标点的检测。通常单帧距离多普勒图中检测到的多个疑似目标点,会构成一个连通区域,在后续处理中将其作为一个目标点。
杂波剔除单元400,用于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杂波剔除单元40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21
其中,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2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23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次剔除杂波时,对初始序列y1中所有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进行,计算第一次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1,并将初始序列y1中不满足
Figure BDA0002604562980000124
的元素剔除,剩余元素用于计算第二次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经过循环指定次数,可认为经筛选后的序列y中的元素是比较纯净的目标点多普勒频率信息。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杂波剔除单元40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0
y0=mean(y)
其中,y0表示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经过多次循环剔除杂波后,剩余元素可反映真实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信息,根据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剩余的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信息,对其取平均值作为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第二检测单元5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对未经筛选的初始序列y1,即初步检测信号中的所有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依据μy1-y0<VT进行判决,其中VT为预设判决门限,根据目标的最大波动速度确定,属于目标的先验信息。根据判决结果,若成立,则判定该元素为目标航迹中的一个点;否则判定该元素为虚警并予以剔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主要适用于低慢小目标的检测防御系统。本发明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能量积累后的回波距离多普勒图;再通过循环剔除法提取预处理后距离多普勒图中的背景数据,由此得到第一门限阈值,并对各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初步检测,可检测出疑似目标点;随后再通过循环剔除杂波确定第二门限阈值,由此剔除孤立杂波,检测出有效目标点,确定目标轨迹。本发明通过研究复杂环境下雷达杂波的分布特性和低慢小目标的回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案,并以实测雷达回波数据验证该检测方案的可行性。本发明方案是低慢小目标检测防御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其他低慢小目标检测方式提供了参考,具备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剔除异常点,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表示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T:
T=βδ+μ
其中,δ和μ分别表示进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具体包括:
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剔除杂波,具体包括: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21
其中,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2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23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0
y0=mean(y)
其中,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6.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雷达回波信号,并得到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脉冲积累后的多帧距离多普勒图;
背景提取单元,用于通过循环剔除异常点,提取每帧所述距离多普勒图的背景数据,并得到第一门限阈值;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门限阈值对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进行检测,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杂波剔除单元,用于通过循环剔除杂波,提取所述初步检测信号中的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和预设判决门限检测所述初步检测信号,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提取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异常点过程的门限值Ti
Ti=3δii
其中,δi和μi分别表示进行上一次循环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i为第一循环次数;
将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Ti的单元作为异常点剔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提取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第一门限阈值T:
T=βδ+μ
其中,δ和μ分别表示进行最后一次剔除异常点后距离多普勒图剩余单元的标准差和均值,β为预设参数;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对应的所述距离多普勒图中幅值超过所述第一门限阈值的单元作为疑似目标点,得到初步检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波剔除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各帧距离多普勒图得到的初步检测信号中所述疑似目标点的多普勒频率单元编号作为初始序列y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循环剔除杂波过程的门限值Yj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31
其中,yj表示上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32
表示yj的平均值,j表示第二循环次数,mean()表示取平均值;
将yj中不满足
Figure FDA0002604562970000041
的元素作为杂波剔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门限目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波剔除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目标多普勒频率单元估计值y0
y0=mean(y)
其中,y表示最后一次剔除杂波后初始序列的剩余元素,mean()表示取平均值;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初始序列中满足|y1-y0|<VT的元素判断为目标点,其中VT表示预设判决门限,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CN202010734955.5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856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955.5A CN11185641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955.5A CN11185641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6411A true CN111856411A (zh) 2020-10-30
CN111856411B CN111856411B (zh) 2023-09-29

Family

ID=7294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4955.5A Active CN11185641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64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1301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圆盘形杂波模拟测量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6224280A (zh) * 2023-05-10 2023-06-06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目标检测方法、装置、雷达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99211A (zh) * 2023-02-02 2023-06-23 上海毫微太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成像背景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990773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广州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门限的低慢小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7274A1 (en) * 2002-04-02 2004-02-12 Hans Driessen Multi-targets detection method applied in particular to surveillance radars with multi-beamforming in elevation
US7193558B1 (en) * 2003-09-03 2007-03-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Radar process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1452075A (zh) * 2008-12-30 2009-06-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平均周期的海上小目标检测方法
CN103064074A (zh) * 2012-12-23 2013-04-24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脉冲多普勒雷达在强杂波背景下的弱目标检测
CN103217673A (zh) * 2013-04-18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均匀Weibull杂波背景下的CFAR检测方法
CN104360336A (zh) * 2014-11-24 2015-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提取雷达目标微动周期的新方法
CN105022057A (zh) * 2015-06-10 2015-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改进Radon变换与多帧联合处理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07861107A (zh) * 2017-10-23 2018-03-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连续波雷达的双门限cfar与点迹凝聚方法
CN109471072A (zh) * 2018-11-07 2019-03-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单脉冲雷达二维cfar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782251A (zh) * 2019-03-14 2019-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海杂波抑制后的低速目标鉴别方法
CN110907929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门限检测的车载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157953A (zh) * 2019-12-18 2020-05-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强地杂波下两级门限恒虚警检测算法
CN111398909A (zh) * 2020-03-09 2020-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倒谱分析的杂波环境无人机检测方法
CN111398911A (zh) * 2020-03-24 2020-07-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Mimo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7274A1 (en) * 2002-04-02 2004-02-12 Hans Driessen Multi-targets detection method applied in particular to surveillance radars with multi-beamforming in elevation
US7193558B1 (en) * 2003-09-03 2007-03-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Radar process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1452075A (zh) * 2008-12-30 2009-06-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平均周期的海上小目标检测方法
CN103064074A (zh) * 2012-12-23 2013-04-24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脉冲多普勒雷达在强杂波背景下的弱目标检测
CN103217673A (zh) * 2013-04-18 2013-07-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均匀Weibull杂波背景下的CFAR检测方法
CN104360336A (zh) * 2014-11-24 2015-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提取雷达目标微动周期的新方法
CN105022057A (zh) * 2015-06-10 2015-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改进Radon变换与多帧联合处理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07861107A (zh) * 2017-10-23 2018-03-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连续波雷达的双门限cfar与点迹凝聚方法
CN109471072A (zh) * 2018-11-07 2019-03-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单脉冲雷达二维cfar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782251A (zh) * 2019-03-14 2019-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海杂波抑制后的低速目标鉴别方法
CN110907929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门限检测的车载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157953A (zh) * 2019-12-18 2020-05-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强地杂波下两级门限恒虚警检测算法
CN111398909A (zh) * 2020-03-09 2020-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倒谱分析的杂波环境无人机检测方法
CN111398911A (zh) * 2020-03-24 2020-07-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Mimo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建军 等: "海杂波下的双门限恒虚警目标检测新方法", 《电子学报》 *
韩东娟 等,: "针对韦布尔分布的循环剔除 TLM-CFAR 检测器", 《光电工程》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1301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圆盘形杂波模拟测量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31301B (zh) * 2020-12-29 2023-06-09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圆盘形杂波模拟测量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6299211A (zh) * 2023-02-02 2023-06-23 上海毫微太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成像背景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99211B (zh) * 2023-02-02 2023-11-07 上海毫微太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成像背景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24280A (zh) * 2023-05-10 2023-06-06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目标检测方法、装置、雷达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0773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广州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门限的低慢小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6411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6411B (zh) 一种双门限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90410B (zh) 一种两坐标雷达对海目标联合检测跟踪方法
CN107861107B (zh) 一种适用于连续波雷达的双门限cfar与点迹凝聚方法
US8094060B2 (en) Method of detecting a target
CN104569948B (zh) 海杂波背景下子带自适应glrt‑ltd检测方法
CN109597065B (zh) 一种用于穿墙雷达检测的虚警抑制方法、装置
CN103995259B (zh) 密集干扰环境下雷达目标自适应滤波融合检测方法
KR101109150B1 (ko) 계산량을 향상시킨 순차통계 일정 오경보율 검파방법
CN113376613B (zh) 用于雷达探测的恒虚警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72961B (zh) 基于低门限的雷达微弱目标检测方法
JP2010181272A (ja) レーダ信号処理装置とその目標判定方法
CN111856420A (zh) 一种多普勒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
JP2018205175A (ja) レーダ装置及びそのレーダ信号処理方法
CN115657005A (zh) 一种基于多普勒雷达多信息融合的无人机识别方法
CN105866748B (zh) 一种基于检测先验的固定窗长恒虚警检测方法
KR102011959B1 (ko) 펄스 압축 과정에서 간섭신호를 탐지하는 레이더 수신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04035084A (zh) 一种用于非均匀杂波背景的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方法
CN110658506B (zh) 一种基于角度聚类和多普勒分析的微多普勒杂波滤除方法
CN112332807A (zh) 一种弱包络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9886132B (zh) 一种云海背景飞机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84415A (zh) 用于处理多普勒距离矩阵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雷达系统
CN113608190B (zh) 基于奇异空间三特征的海面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US9857453B1 (en) High-frequency indicator phase system and method
CN106382978A (zh) 一种对时变舰船激励所产生水声信号自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11830488A (zh) 一种基于gm-apd激光测距系统的回波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