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5602B -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5602B
CN111855602B CN202010747280.8A CN202010747280A CN111855602B CN 111855602 B CN111855602 B CN 111855602B CN 202010747280 A CN202010747280 A CN 202010747280A CN 111855602 B CN111855602 B CN 111855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flow box
reaction
box
nitroge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72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5602A (zh
Inventor
叶春翔
王亚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472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5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5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5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5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3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G01N21/76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of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测定系统,同时优化了其对NOx或VOC的敏感性分析的测定方法,该系统主要由两个平行放置的流动箱,即反应流动箱和参考流动箱。两个流动箱均由高透光的石英玻璃制成。反应流动箱暴露于光照下,参考流动箱外腔体由滤光膜包裹,两个臭氧分析仪和两个二氧化氮分析仪分别检测反应流动箱的臭氧含量和二氧化氮含量,通过检测到的臭氧含量和二氧化氮含量计算臭氧产生速率。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且可靠地测定臭氧产生速率,也可在现有空气质量体系中增加直接测量的臭氧生成速率的标准,为制定空气质量法规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产生速率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最重要痕量气体之一。其中,平流层中臭氧占90%,能够吸收大部分200-320nm的太阳紫外辐射,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在接近地面的对流层,臭氧的升高不仅会导致光化学烟雾等空气污染,而且会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在局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臭氧的升高还能引起温室效应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所以臭氧在大气化学、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中均扮演着关键角色。地面臭氧除少量来自平流层大气,主要由大气中的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在阳光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臭氧前体物,对流层臭氧增加和地面臭氧污染逐渐成为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区域性环境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调查臭氧污染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防治对策。
目前,臭氧产生速率主要由实地环境中测量的过氧自由基的浓度计算和光化学模型模拟输出得到;但是,在一些实地观测研究中,通过测量的过氧自由基的浓度计算得到的臭氧产生速率与通过光化学模拟输出得到的臭氧产生速率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在森林覆盖地区或以大量生物VOC为特征的地区,模型模拟输出结果往往会高于实地测量后的计算结果;而在城市地区,模型模拟输出结果却会低于实地测量后的计算结果,故现有技术难以确定准确的臭氧产生速率。
另外,对流层臭氧的化学形成机制因大气中的前体物(NOx和VOC)的种类及含量不同而变的非常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臭氧产生速率与大气前体物含量的关系呈复杂非线性,成为制约臭氧污染防治的最大挑战。因此,不仅需要检测环境中臭氧浓度值,还需要测量指标来确定臭氧产生的控制机制是否为NOx限制或VOC限制,从而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实施不同的空气质量法规,即NOx或VOC排放法规。在实地研究中调节受控环境箱中VOC和NOx的浓度以控制臭氧生成速率,研究其敏感性,不仅有助于理解臭氧生成的复杂和非线性自由基化学而且也是设计臭氧前体物减排策略的关键。
基于以上,如何准确地测定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如何确定臭氧复杂的化学形成机制与臭氧产生速率的关系,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臭氧产生速率测定存在准确性差、测定结果容易受到实地环境情况的影响等问题,本发明创新地提供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通过对测量方法和产品结构的独特设计,本发明能准确、快速、稳定地得到臭氧产生速率。同时,本发明还进一步应用于研究臭氧形成对NOx或VOC的敏感性的分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该测定系统包括反应流动箱(20)及参考流动箱(30),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均由透明石英玻璃构成且内表面涂敷于透明的特氟龙涂料;
所述反应流动箱(20)暴露于光照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由滤光膜包裹;
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排气管路,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抽气泵(2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3),所述反应流动箱(20)内设置有第一采集管(24),所述第一采集管(24)与第一臭氧分析仪(25)以及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连接;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排气管路,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抽气泵(32)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3),所述参考流动箱(30)内设置有第二采集管(34),所述第二采集管(34)与第二臭氧分析仪(35)以及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
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臭氧含量,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二氧化氮含量;
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臭氧含量,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二氧化氮含量;
所述处理器(40)与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含量、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含量、所述第二臭氧含量以及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含量测定臭氧产生速率。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4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臭氧产生速率:
Figure GDA0004094779280000031
其中,P(OX)表示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O3,Rea表示所述第一臭氧含量,O3,Ref表示所述第二臭氧含量,NO2,Rea表示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含量,NO2,Ref表示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含量,τ表示气体在所述反应流动箱或在所述参考流动箱的平均停留时间。
可选地,还包括:前置反应混合箱(10);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均与前置反应混合箱(10)密封连通;
向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内通入环境气体;以及NOx气体或VOC气体。
可选地,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对称位置设置有多个采样接口,用于连接采样管采集环境气体;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靠下位置设置有连接口,用于通入NOx气体或VOC气体。
可选地,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进口处设置有进样板和气流挡板,所述进样板和气流挡板上开有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圆孔。
可选地,所述反应流动箱(20)为一体成型结构,呈圆柱形。
可选地,所述参考流动箱(30)具有与所述反应流动箱(20)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可选地,所述反应流动箱(20)及所述参考流动箱(30)之间通过支架固定,且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并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滤光膜为滤UV(紫外)膜。
可选地,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和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为紫外光度臭氧分析仪;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和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为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准确且可靠地测定臭氧产生速率,可在现有空气质量体系中增加直接测量的臭氧生成速率的标准,为制定空气质量法规提供依据;其次,通过比较直接测量的臭氧值与观察到的臭氧变化率,可以来量化臭氧输送与臭氧实地化学产生的重要性;再次,臭氧生成速率的测定也有助于确定臭氧产生的控制机制是否为NOx限制或VOC限制;最后,本发明也可以帮助解决从测量和模拟自由基(HO2等)计算得到的臭氧产生速率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高大气化学模式计算,并将模拟结果用于制定基于排放控制策略的空气质量法规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实地环境中研究臭氧形成对NOx或VOC的敏感性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中,
10、前置反应混合箱;11、采样管;12、风扇;
20、反应流动箱;22、第一抽气泵;23、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4、第一采集管;25、第一臭氧分析仪;26、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
30、参考流动箱;32、第二抽气泵;33、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4、第二采集管;35、第二臭氧分析仪;36、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
4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即实地环境中直接测量大气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本发明所涉及的“臭氧产生速率”可理解为“臭氧净产生速率”。具体来说,该测定系统主要包括反应流动箱20及参考流动箱30。
本实施例中,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均由高透光的石英玻璃制作而成,且内表面涂敷于一层透明特氟龙涂料;反应流动箱20暴露于光照下,以模拟大气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参考流动箱30通过滤光膜包围,本发明的滤光膜为滤UV膜。
本实施例的反应流动箱20呈圆柱型,反应流动箱20的进口处设置有进样板和气流挡板,进样板和气流挡板上开有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圆孔;参考流动箱30具有与反应流动箱20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即参考流动箱30也呈圆柱型,本实施例中,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的长度和内径均分别为1200mm和400mm,长度方向上;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的进口处均设置有进样板和气流挡板,本实施例的流动箱的进样板分布有150个沿对称轴均匀分布的直径为12.7mm和6个6.0mm圆孔;同时,本实施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壁效应,保持层流状态,减少径向混合和再循环涡流,气流挡板上也分布有150个直径为16.4mm和6个8.2mm以及1个6.0mm的圆孔。
如图1所示,反应流动箱20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排气管路,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抽气泵2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3,反应流动箱20内设置有第一采集管24,第一采集管24与第一臭氧分析仪25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连接。参考流动箱30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抽气泵32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3,参考流动箱30内设置有第二采集管34,第二采集管34与第二臭氧分析仪35以及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支架固定整套装置,且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并列设置。第一臭氧分析仪25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臭氧含量,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二氧化氮含量,第二臭氧分析仪35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臭氧含量,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二氧化氮含量。处理器40与第一臭氧分析仪25、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第二臭氧分析仪35、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用于根据第一臭氧含量、第一二氧化氮含量、第二臭氧含量以及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含量测定臭氧产生速率。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创新采用了对照设计的反应流动箱和参考流动箱,仅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臭氧产生速率,从而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公开了在实地环境中研究臭氧形成对NOx或VOC的敏感性的测定系统。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该测定系统除了上述测定臭氧生成速率系统的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还包括前置反应混合箱10。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均与前置反应混合箱10密封连通,前置反应混合箱10具有气体入口,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气体入口连接有采样管11,采样管11与实时环境中的大气连通和通入NOx或人为或自然VOC气体;前置反应混合箱10内设置有两个风扇12,两个风扇12关于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中心轴线对称,本实施例中,风扇12为特氟龙风扇,以用于加速前置反应混合箱10内空气的混合。具体地,前置反应混合箱10、反应流动箱20及参考流动箱30之间通过法兰、尼龙固定板以及氟胶密封圈连接并密封。
本实施例在实地采样过程中,两个流动箱内的空气均由位于中心处的1/4”石英管(即第一、二采集管)以相同的速率采集,然后连入臭氧和二氧化氮分析仪器、进行监测。其他剩余气体则由流动箱上的两个PTFE出口连通泵(抽气泵)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以相同的速率抽出室外。此外,两个流动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记录反应流动箱和参考流动箱内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情况。
前置反应混合箱10用于研究臭氧形成对NOx或VOC的敏感性,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对称位置设置有多个采样接口,用于连接采样管采集环境气体,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靠下位置设置有连接口,用于通入NOx气体或VOC气体。具体地,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对称位置各分布有两个采样接口(1/4”,聚四氟),用于连接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箱体正面中心靠下位置分布有一个连接口(1/4”,聚四氟),用于通入NOx和人为或自然VOC气体。整个箱体内放置两个对称的特氟龙磁悬浮风扇用于加速室内空气的混合。实验过程中,前置反应混合箱10与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之间由法兰、尼龙固定板以及氟胶密封圈连接并密封。
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内的O3和NO2可分别由两个相同型号的紫外光度臭氧分析仪(Thermo Scientific,Model 49i)和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器(ThermoScientific,Model 42c)测量。使用2个电磁阀每5min切换测定反应流动箱(或参照流动箱)与外界环境中的O3和NO2浓度值;前0-5min,使用两个电磁阀准确控制同时切换分别测定反应流动箱和参考流动箱内的O3和NO2浓度,后5-10min,同时切换到测定环境中的O3和NO2浓度。ΔO3和ΔNO2由反应流动箱测量值与参考流动箱测量值的差值得出,每5min进行一次臭氧产生速率P(Ox)测量和环境O3和NO2的测量。
与实施例一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一中的测定系统的工作流程或方式,具体为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方法和研究臭氧产生对NOx或VOC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步骤1,向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通入环境空气,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均由石英玻璃制成;反应流动箱20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排气管路,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抽气泵2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3;参考流动箱30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抽气泵32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3。
步骤2,令反应流动箱20暴露于光照下,即反应流动箱20内的环境空气暴露在阳光下,以模拟大气环境中臭氧的形成过程;令参考流动箱30被滤光膜包围,以抑制臭氧的形成过程,在滤光膜(滤UV膜)阻挡下臭氧形成将被抑制,但允许其他过程在参考流动箱30内发生,具体地,该膜可用于阻隔低于400nm的波长并抑制臭氧光解产生OH自由基,以及减少HONO和甲醛光解产生的OH和HO2自由基。随着自由基化学的消除,参考流动箱箱中臭氧的唯一来源是NO、NO2和O3的光化学状态(PSS)之间的转化,参考流动箱中的臭氧总量是以NO2和O3之和的形式保存。在反应流动箱中产生的部分臭氧可与NO反应,并且根据NOx光化学状态(PSS)分配成NO2。同时,两个流动箱中的NO2光解的差异可能导致两个流动箱中臭氧和NO2的分配不同。然而,反应流动箱中的NO2和O3总和减去参考流动箱中NO2和O3总和可以抵消由PSS转化产生的O3差异,并且仅得到与通过自由基化学产生的新臭氧。因此,该系统测定臭氧产生速率,即P(Ox)或P(O3+NO2),是由两个流动箱之间的O3+NO2差值(即ΔO3+ΔNO2)除以流动箱内空气的平均停留时间(τ)计算得出。
步骤3,令反应流动箱20中的气体流过反应流动箱20、第一抽气泵22及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3,同时令参考流动箱30中的气体流过参考流动箱30、第二抽气泵32及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3。
步骤4,采集反应流动箱20中的反应臭氧浓度和二氧化氮浓度,并同时采集参考流动箱30中的参考臭氧浓度和参考二氧化氮浓度。
步骤5,通过差动计算方式处理反应臭氧浓度与参考臭氧浓度、反应二氧化氮浓度与参考二氧化氮浓度,从而得到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即本实施例通过差动模式操作臭氧和二氧化氮监测器对两个室的空气流以及真实的环境大气进行采样,并使得两个室内分别测定的臭氧和二氧化氮信号之间的差之和除以气体在箱中的暴露时间,得到臭氧产生速率。
本实施例步骤5中,通过如下的差动计算方式得到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
Figure GDA0004094779280000091
其中,P(OX)表示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O3,Rea表示反应箱内臭氧浓度,O3,Ref表示参考箱内臭氧浓度,NO2,Rea表示反应箱内二氧化氮浓度,NO2,Ref表示参考二氧化氮浓度,τ表示空气的平均停留时间。
本实施例中,在同一时刻测得的环境O3,Rea-O3,Ref-O3和环境NO2,Rea-NO2,Ref-NO2可由以下公式推导得出:
Figure GDA0004094779280000101
ΔO3,1=O3,Rea-O3,Amb
ΔO3,2=O3,Amb-O3,Ref
ΔO3=ΔO3,1+ΔO3,2=O3,Rea-O3,Ref
ΔNO2,1=NO2,Rea-NO2,Amb
ΔNO2,2=NO2,Amb-NO2,Ref
ΔNO2=ΔNO2,1+ΔNO2,2=NO2,Rea-NO2,Ref
其中,ΔOX表示臭氧在平均停留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OX,Rea表示反应箱内臭氧浓度,OX,Ref表示参考箱内的臭氧浓度,ΔO3表示两个流动箱的臭氧浓度差值,ΔNO2表示两个流动箱的二氧化氮浓度差值,ΔO3,1表示反应流动箱的臭氧气体变化量,O3,Amb表示同一时刻环境当值的臭氧浓度,ΔO3,2表示参考流动箱的臭氧气体变化量,ΔNO2,1表示反应流动箱的二氧化氮气体变化量,NO2,Amb表示同一时刻环境当中的二氧化氮浓度,ΔNO2,2表示参考流动箱的二氧化氮气体变化量。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还包括向前置反应混合箱内通入环境气体和NOx气体或VOC气体的步骤。反应流动箱20和参考流动箱30均与前置反应混合箱10密封连通,以对比通入前后的臭氧产生速率的变化;基于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探究在不同大气环境下臭氧形成对NOx或VOC的敏感性,不仅有助于理解臭氧生成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自由基化学,而且也是设计臭氧前体物减排策略的关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测定系统包括反应流动箱(20)及参考流动箱(30),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均由透明石英玻璃构成且内表面涂敷于透明的特氟龙涂料;
所述反应流动箱(20)暴露于光照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由滤光膜包裹;
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排气管路,所述第一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抽气泵(2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23),所述反应流动箱(20)内设置有第一采集管(24),所述第一采集管(24)与第一臭氧分析仪(25)以及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连接;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排气管路,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抽气泵(32)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3),所述参考流动箱(30)内设置有第二采集管(34),所述第二采集管(34)与第二臭氧分析仪(35)以及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
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臭氧含量,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用于检测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第一二氧化氮含量;
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臭氧含量,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用于检测所述参考流动箱(30)的第二二氧化氮含量;
处理器(40)与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含量、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含量、所述第二臭氧含量以及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含量测定臭氧产生速率;
所述处理器(4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臭氧产生速率:
其中,P(OX)表示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O3,Rea表示所述第一臭氧含量,O3,Ref表示所述第二臭氧含量,NO2,Rea表示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含量,NO2,Ref表示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含量,τ表示气体在所述反应流动箱或在所述参考流动箱的平均停留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反应混合箱(10);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均与前置反应混合箱(10)密封连通;
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内通入环境气体;以及NOx气体或VOC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对称位置设置有多个采样接口,用于连接采样管采集环境气体;所述前置反应混合箱(10)的正面中心靠下位置设置有连接口,用于通入NOx气体或VOC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流动箱(20)的进口处设置有进样板和气流挡板,所述进样板和气流挡板上开有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流动箱(20)为一体成型结构,呈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流动箱(30)具有与所述反应流动箱(20)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流动箱(20)及所述参考流动箱(30)之间通过支架固定,且所述反应流动箱(20)和所述参考流动箱(30)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为滤UV(紫外)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分析仪(25)和所述第二臭氧分析仪(35)为紫外光度臭氧分析仪;所述第一二氧化氮分析仪(26)和所述第二二氧化氮分析仪(36)为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器。
CN202010747280.8A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Active CN111855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7280.8A CN111855602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7280.8A CN111855602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5602A CN111855602A (zh) 2020-10-30
CN111855602B true CN111855602B (zh) 2023-04-25

Family

ID=7294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7280.8A Active CN111855602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5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846B (zh) * 2021-09-13 2022-07-26 四川大学 一种环境空气臭氧生成潜势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14136898B (zh) * 2021-11-05 2023-03-3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精密腔臭氧光化学净生成速率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03165U (zh) * 2015-11-10 2016-03-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结合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臭氧通量的装置
CN207248719U (zh) * 2017-08-01 2018-04-17 北京怡孚和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气体含量检测系统
CN109520932A (zh) * 2019-01-25 2019-03-26 安徽医科大学 一种测量大气Ox和O3的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0487958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扬州大学 城市中相近区域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平均相对浓度的测算与比较方法
CN111458454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大气氧化性指示因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02081D0 (en) * 2000-01-28 2000-03-22 Univ Cambridge Tech Atmospheric content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03165U (zh) * 2015-11-10 2016-03-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结合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臭氧通量的装置
CN207248719U (zh) * 2017-08-01 2018-04-17 北京怡孚和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气体含量检测系统
CN110487958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扬州大学 城市中相近区域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平均相对浓度的测算与比较方法
CN111458454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大气氧化性指示因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520932A (zh) * 2019-01-25 2019-03-26 安徽医科大学 一种测量大气Ox和O3的探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5602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5602B (zh) 一种实地环境中臭氧产生速率的测定系统
Shilling et al. Particle mass yield in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ed by the dark ozonolysis of α-pinene
CN107228923B (zh) 一种标准气态亚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发生系统
CN101162222B (zh) 用于测试新材料降解尾气性能的试验装置
CN206248652U (zh) 实时原位水质监测仪
CN107064117A (zh) 氮氧化物及过氧乙酰基硝酸酯联合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0504360C (zh) 一种基于光催化化学发光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及其检测器件
EP0431025A4 (en) Smog monitor
CN206920410U (zh) 一种标准气态亚硝酸的发生系统
CN106645619A (zh) 一种实时原位水质监测仪及其监测方法
JP2007225549A (ja) オゾン濃度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3134331A (zh) 反应器、快检尾气二次气溶胶生成因子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01244A (zh) 被动型排放通量取样器
CN108120681B (zh) 一种测量ho2的转换效率及ro2干扰大小的装置和方法
CN109754692B (zh) 一种用于模拟大气污染物光化学反应的装置
KR100866642B1 (ko) 대기 중의 이산화탄소 농도 측정방법 및 측정용 카트리지
CN2789760Y (zh) 排放烟气连续监测仪
KR102256275B1 (ko) 광촉매 성능 시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촉매 성능 시험방법
CN212301412U (zh) 基于硝酸化学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标定系统
Zhu et al. Assessment of tubing type on ammonia gas adsorption
CN103383317A (zh) 一种用于大气污染面源源强估算的采样装置及方法
CN209132261U (zh) 一种污水的检测保存装置
CN100549692C (zh) 标准气态甲醛动态染毒装置
Dimmock et al. The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chloride in ambient air with diffusion/denuder tubes
CN217505663U (zh) 同步在线监测大气甲醛浓度和醛基总浓度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