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4413A -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4413A
CN111854413A CN202010698204.2A CN202010698204A CN111854413A CN 111854413 A CN111854413 A CN 111854413A CN 202010698204 A CN202010698204 A CN 202010698204A CN 111854413 A CN111854413 A CN 111854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ubstrate
heat dissipation
heat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82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4413B (zh
Inventor
高冬生
高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rade Huay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rade Hua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rade Huay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rade Hua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82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4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4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10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tubes or passages containing heated fluids, e.g. acting as radiative elements; Closed-loop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该耐压散热装置包括基底和散热管道。基底内开设有固定槽以将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散热管道固定于固定槽内;散热管道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与外界间接接触,第二散热部由保温耐压层包裹。本发明提供的耐压散热装置,一方面包括基底和散热管道,基底上开设有固定槽,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另一方面,散热管道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散热管的外部至少部分被保温耐压层包裹。基底的固定槽和保温耐压层共同作用保护散热管,进而延长散热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煤泥是选煤厂在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及低热值等特性,因此较难实现工业应用,除了小部分应用于民用外,剩余大部分均用于煤泥锅炉燃烧发电、或堆积为废物,若要将其利用需要借助相应的干燥设备实现干燥。
现有技术中的干燥装置有采用管道加热干燥,但是其加热管道直接铺设于水泥地面以下,水泥地面厚度较薄,承受压力有限,无法承受重型器械在地面上进行操作,如运输或者翻转泥料,在实际泥料晾晒过程中长久使用会造成对加热管道的破坏,影响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由于现有技术中对加热管道采用通铺的方式,加热管道出现问题时,问题排查困难,且不便单独更换加热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泥料干燥用耐压散热装置和铺设方法。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延长该耐压散热装置使用寿命。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耐压散热装置的压力承受度。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包括:
基底,其内开设有固定槽以将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以及
散热管道,固定于固定槽内;其中,
散热管道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
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与外界间接接触,第二散热部由保温耐压层包裹。
优选地,保温耐压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散热管的外径长度。
优选地,保温耐压层为弹性泡沫板。
优选地,保温耐压层为多层结构;
自散热管的外部至固定槽内侧,每层保温耐压层的弹力依次减小。
优选地,保温耐压层的顶部端部凸出于散热管的外边缘。
优选地,耐压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撑层;
支撑层铺设于基底的顶部以至少覆盖固定槽。
优选地,散热管的内径为25~30mm。
优选地,保温耐压层的厚度为15~2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的铺设方法,该铺设方法包括:
对基底进行开槽得到固定槽,固定槽将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
在固定槽内安装散热管道;其中,
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与外界间接接触,第二散热部由保温耐压层包裹。
优选地,上述铺设方法还包括:
在基底的顶部铺设一层支撑层,支撑层至少覆盖固定槽。
本发明提供的耐压散热装置,一方面包括基底和散热管道,基底上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将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另一方面,散热管道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散热管的外部至少部分被保温耐压层包裹,保温耐压层既起到保温作用,防止散热管内的加热介质的热量不被有效利用,又起到缓冲减压作用,对散热管起到保护功能。基底的固定槽和保温耐压层共同作用保护散热管,进而延长散热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固定槽将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高度和横截面宽度可以任意留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管道直接铺设于水泥地面以下,水泥地面厚度较薄,承受压力有限,本发明中的耐压散热装置可以达到更好的承压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的铺设方法,该铺设方法直接将散热管道固定于固定槽内,使散热管道的最高点低于基底100的顶面,使得耐压散热装置顶部的器械压力均被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承受,更好的保护散热管道。该铺设方法适用范围广,且可以延长散热管道的使用寿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泥料干燥用耐压散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耐压散热装置用于泥料干燥系统10’内的示意图;
图中:10,耐压散热装置;100,基底;110,第一基底;120,第二基底;101,固定槽;200,散热管道;210,散热管;211,第一散热部;212,第二散热部;220,保温耐压层;300,支撑层;10’,泥料干燥系统;100’,干燥房;110’,隔离板;200’,泥料干燥区;300’,第一干燥单元;310’,集热板;400’,第二干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散热装置10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耐压散热装置10用于干燥煤泥等泥料,其一般设置于泥料的底部,用于加热并干燥煤泥。耐压散热装置10一般性地可包括基底100和散热管道200。
具体地,基底100内开设有固定槽101,基底100用于固定整个耐压散热装置10,固定槽101将基底100分为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10顶部压力。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高度和横截面宽度可以任意留存,以达到更好的承压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根据生产和使用的需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横截面的宽度可以任意调节,以支撑耐压散热装置10。
散热管道200固定于上述固定槽101内,其中,散热管道200包括散热管210和保温耐压层220;散热管210包括第一散热部211和第二散热部212,第一散热部211与外界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二散热部212由保温耐压层220包裹。外界环境可以但不限于是待干燥泥料。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211可以与待干燥泥料直接接触。第一散热部211与待干燥泥料直接接触,一方面可以加速导热,减少空气层传热,提高导热速度;另一方面第一散热部211起到支撑待干燥泥料的作用。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211还可以与待干燥泥料之间形成间隙,其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导热板。第一散热部211和导热板之间形成间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导热板的缓压段,对导热板在承受待干燥泥料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延长导热板的使用寿命,提到整个泥料干燥系统的稳定性。
散热管210内通有加热介质,通常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水、水蒸气、石墨烯加热板等加热介质。散热管210内的加热介质通过散热管210向泥料干燥区散发热量,进而对待干燥泥料进行干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保温耐压层220的厚度小于等于散热管210的外径长度。保温耐压层220为弹性泡沫板。保温耐压层220既起到保温作用,防止散热管210内的加热介质的热量不被有效利用,又起到缓冲减压作用,对散热管210起到保护功能,延长散热管2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保温耐压层220为多层结构,自散热管210的外部至固定槽101内侧,每层保温耐压层220的弹力依次减小。多层结构可以使保温耐压层220的缓冲压力逐渐越来越小,进而使外界压力对散热管210的压力冲击作用达到最小,更好的保护散热管210。
再进一步地,保温耐压层220的顶部端部凸出于散热管210的外边缘。保温耐压层220从散热管210的顶部对散热管210进行压力缓冲保护。
再次参照图1,耐压散热装置10还包括支撑层300,支撑层300铺设于基底100的顶部以至少覆盖固定槽101。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层300可以完全覆盖于基底100的顶部,也可以仅仅覆盖住固定槽101,支撑层300可以保证基底100上部的泥料在干燥过程的重压不会对固定槽101内的散热管道200进行破坏。
在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管210的内径为25~30mm;保温耐压层220的厚度为15~25mm。在既保证散热管道200的散热量的同时,也要保证保温耐压层220的保温效果。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管210为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导热材料。优选地,该散热管210为非金属导热材料,非金属导热材料为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AlN、SiC、Al2O3、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等填充的聚醚类塑料和聚邻苯二甲酰胺塑料。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铝合金和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10的铺设方法,该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对基底100进行开槽得到固定槽101,固定槽101将基底100分为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
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10顶部压力;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高度和底部横截面宽度可以任意留存,以达到更好高的承压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根据生产和使用的需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横截面的宽度可以任意调节,以支撑耐压散热装置10。
步骤2:在固定槽101内安装散热管道200。
散热管道200固定于上述固定槽101内;其中,散热管道200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220;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211和第二散热部212,第一散热部211与外界待干燥泥料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二散热部212由保温耐压层220包裹。外界环境可以但不限于是待干燥泥料。
进一步地,该铺设方法还包括:在基底100的顶部铺设一层支撑层300,支撑层300至少覆盖固定槽101。
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层300可以完全覆盖于基底100的顶部,也可以仅仅覆盖住固定槽101,支撑层300可以保证基底100上部的泥料在干燥过程的重压不会对固定槽101内的散热管道200进行破坏。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耐压散热装置用于泥料干燥系统10’内的示意图。泥料干燥系统10’一般性地可包括干燥房100’,该干燥房100’由隔离板110’围挡形成,隔离板110’将四周围起来,形成半封闭的空间,在该干燥房100’内完成对煤泥等泥料的干燥。进一步地,该泥料干燥系统10’还包括泥料干燥区200’、第一干燥单元300’和第二干燥单元400’。
具体地,泥料干燥区200’设于上述干燥房100’内侧的底部,用于放置待干燥泥料,待干燥泥料在泥料干燥区200’内完成干燥。
第一干燥单元300’设于干燥房100’顶端且与隔离板110’形成封闭空间,向干燥房100’内输入热能。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干燥单元300’包括多个集热板310’,多个集热板310’无缝连接安装于干燥房100’的顶部;每个集热板310’形成椭圆设置,其弯曲方向朝向干燥房100’设置。集热板310’安装后,第一干燥单元300’从侧面看成波浪状分布于干燥房100’的顶部,在安装过程中,为了增加集热板310’的稳固性,可以采用横梁进行加固。集热板310’从外界收集热量,该热能为太阳能、光能等。热量通过集热板310’进行收集后进而将热量传输至干燥房100’内,提升干燥房100’的温度,使泥料内部水分吸收热量后进行挥发,进而对待干燥泥料进行干燥。
请继续参照图2,第二干燥单元400’设于泥料干燥区200’的底面,且第二干燥单元400’位于干燥房100’内侧的底部,向待干燥泥料输入热能进行干燥。进一步地,第二干燥单元400’包括多个耐压散热装置10’,多个耐压散热装置10’均匀分布于泥料干燥区200’的底面,通过向每个耐压散热装置10内输送热能以通过散热管道200传输热能干燥待干燥泥料。
散热管道200设于固定槽101内,其周围被固定槽101保护,则在泥料干燥过程中,泥料干燥区200’上面可以使用重型器械,如挖掘机或者圆盘耙,即使在长时间作业情况下,散热管道200也不会因为重型器械的长时间压迫而遭到损坏。
本发明提供的耐压散热装置10,一方面包括基底100和散热管道200,基底100上开设有固定槽101,固定槽101将基底100分为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10顶部压力;另一方面,散热管道200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220,散热管的外部至少部分被保温耐压层220包裹,保温耐压层220既起到保温作用,防止散热管内的加热介质的热量不被有效利用,又起到缓冲减压作用,对散热管起到保护功能。基底100的固定槽101和保温耐压层220共同作用保护散热管,进而延长散热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固定槽101将基底100分为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共同承受耐压散热装置10顶部压力。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高度和横截面宽度可以任意留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管道直接铺设于水泥地面以下,水泥地面厚度较薄,承受压力有限,本发明中的耐压散热装置10可以达到更好的承压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压散热装置10的铺设方法,该铺设方法直接将散热管道200固定于固定槽101内,使散热管道200的最高点低于基底100的顶面,使得耐压散热装置10顶部的器械压力均被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承受,更好的保护散热管道200。该铺设方法适用范围广,且可以延长散热管道200的使用寿命。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其内开设有固定槽以将所述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共同承受所述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以及
散热管道,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其中,
所述散热管道包括散热管和保温耐压层;
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外界间接接触,所述第二散热部由所述保温耐压层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耐压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耐压层为弹性泡沫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耐压层为多层结构;
自所述散热管的外部至所述固定槽内侧,每层所述保温耐压层的弹力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耐压层的顶部端部凸出于所述散热管的外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撑层;
所述支撑层铺设于所述基底的顶部以至少覆盖所述固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25~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耐压层的厚度为15~25mm。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耐压散热装置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方法包括:
对所述基底进行开槽得到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将所述基底分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共同承受所述耐压散热装置顶部压力;
在所述固定槽内安装所述散热管道;其中,
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外界间接接触,所述第二散热部由所述保温耐压层包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压散热装置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底的顶部铺设一层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至少覆盖所述固定槽。
CN202010698204.2A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Active CN111854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204.2A CN11185441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204.2A CN11185441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413A true CN111854413A (zh) 2020-10-30
CN111854413B CN111854413B (zh) 2021-12-21

Family

ID=7300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8204.2A Active CN11185441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44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82763U (zh) * 2014-11-26 2015-04-22 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暖垫层结构
CN207569961U (zh) * 2017-12-16 2018-07-03 左小鹏 一种含发泡水泥隔热层的地暖体系
CN209082905U (zh) * 2018-09-20 2019-07-09 江西中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下楼层均无供暖的地面结构
KR20190088257A (ko) * 2018-01-18 2019-07-26 고현익 난방시공용 블록패널
CN212673930U (zh) * 2020-07-20 2021-03-09 中贸华易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82763U (zh) * 2014-11-26 2015-04-22 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暖垫层结构
CN207569961U (zh) * 2017-12-16 2018-07-03 左小鹏 一种含发泡水泥隔热层的地暖体系
KR20190088257A (ko) * 2018-01-18 2019-07-26 고현익 난방시공용 블록패널
CN209082905U (zh) * 2018-09-20 2019-07-09 江西中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下楼层均无供暖的地面结构
CN212673930U (zh) * 2020-07-20 2021-03-09 中贸华易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413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25489A1 (en) Heat spreader with high heat flux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US7675163B2 (en) Carbon nanotubes for active direct and indirect cooling of electronics device
EA006968B1 (ru) Термо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материал,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2010060164A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ヒートシンク
AU2008304869A1 (en) Solar cell unit
US20110110041A1 (en) Heat dissp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796484B (zh) 电子装置
US20090139698A1 (en) Carbon-based waterlock with attached heat-exchanger for cool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212673930U (zh)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
JP2008091884A (ja) 電気的オペレーティング手段のための冷却装置
US20080197483A1 (en) Lidless semiconductor cooling
CN101640998A (zh) 电子元件及电脑的液冷散热方法及其散热装置
CN110494018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854413B (zh) 一种耐压散热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CN1024468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05977888A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的母线槽
EP2994557B1 (en) Aluminium electrolysis cell comprising sidewal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207427692U (zh) 多通道铝制散热器
KR20120007596A (ko) 집어등용 엘이디 조명모듈
TWM511068U (zh) 展熱裝置
JP2008199039A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伝熱シートの使用方法
CN207099532U (zh) 一种含有石墨烯涂料层的散热器
CN207219285U (zh) 一种具有热管及翅片结构的散热系统的工业交换机
CN203243662U (zh) 散热系统
CN214371638U (zh) 一种干燥机防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