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945A -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2945A
CN111852945A CN202010264543.XA CN202010264543A CN111852945A CN 111852945 A CN111852945 A CN 111852945A CN 202010264543 A CN202010264543 A CN 202010264543A CN 111852945 A CN111852945 A CN 111852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pump
housing
fluid
inner peripheral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45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52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5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9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流量的离心泵,不会产生在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76)上通过(流过)的流动,不会产生损失而喷出流量不会降低。离心泵(10)具备在上方形成流体导入流路(84)并在下方形成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叶片壳体(68)、和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以便从流体导入流路(84)导入的流体到达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内周侧开口部(76),其中,形成流体导入流路(84)的导入路形成部(21)形成有引导导向面(23),该引导导向面(23)将从流体导入流路(84)导入的流体向到达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16)的内周侧开口部(76)引导。

Description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该离心泵例如用于使在空调器、冷冻机等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在发热的器件、设备等的冷却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冷却水等流体在闭合回路内循环。
背景技术
图10是现有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现有的离心泵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现有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
此外,本说明书中,“上侧”、“上部”、“上方”、“下侧”、“下部”、“下方”等示出上下方向的词语、“左侧”、“左方”、“右侧”、“右方”等示出左右方向的词语等方向词语在各附图中示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等方向,并示出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并非示出绝对位置关系。
并且,图10~图12中,为便于说明,省略以位于转子磁体12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下侧主体壳体138的转子磁体收纳部146的外周并使旋转叶片部件102旋转的线圈部、其它驱动用的构成部件的图示。
如图10所示,现有的离心泵100具备旋转叶片部件102。该旋转叶片部件102在圆管状的轴承部104的上部具备沿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地延长的多片叶轮部件106。
并且,叶轮部件106由沿轴承部104的下部外周方向延长的基端部分108、沿外周方向从该基端部分108向上方扩径的扩径部110、以及从该扩径部110起沿外周方向延长的外侧叶片部112构成。
再者,旋转叶片部件102在基端部分108的外周设有由环状的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体122。
此外,转子磁体122与叶轮部件106之间成为利用卡定环101来防止转子磁体122相对于叶轮部件106无法转动并防止脱落的构造。并且,叶轮部件106与转子磁体122一起构成为绕轴部件154旋转。
另外,如图10所示,现有的离心泵100具备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02的主体壳体124。主体壳体124具备上侧主体壳体126,上侧主体壳体126由顶壁128、和从顶壁128的外周向下方延长的侧周壁130构成。
如图10、图11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126的侧周壁130,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吸入侧接头部件(吸入侧导管)132。由此,构成为吸入侧接头部件132与主体壳体124内连通。
并且,如图10、图11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126的侧周壁130,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分离中心角度90°(俯视时在直角方向上)并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喷出侧接头部件(喷出侧导管)136。由此,构成为喷出侧接头部件136与主体壳体124内连通。
再者,如图10所示,主体壳体124具备下侧主体壳体(转子壳体)138。而且,在上侧主体壳体126的侧周壁130的下端141的内壁,以密封状态固定有下侧主体壳体138的外周凸缘142。由此,在主体壳体124内,形成有由上侧主体壳体126和下侧主体壳体138围起的内部空间S1。
如图10所示,该下侧主体壳体138具备从下侧主体壳体138的外周凸缘142向内周侧延伸的叶片收纳部144、和从该叶片收纳部144向下方延伸的转子磁体收纳部146。另外,在该转子磁体收纳部146的下方形成有有底筒状的轴固定部件收纳部148。
而且,在轴固定部件收纳部148,例如通过压入等嵌合有轴固定部件150。在形成于该轴固定部件150的轴孔152,以被轴支承的方式固定有轴部件154的下端部156。
并且,在该旋转叶片部件102的轴承部104内,以使旋转叶片部件102能够旋转的方式插通有轴部件154。
另外,主体壳体124具备叶片壳体158。在该叶片壳体158的吸入侧接头部件132侧,该叶片壳体158的外周凸缘160以密封状态固定于上侧主体壳体126的侧周壁130的下方。
即,以夹在上侧主体壳体126的侧周壁130的下端141的内壁与下侧主体壳体138的外周凸缘142之间的方式,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叶片壳体158的外周凸缘160。
另一方面,如图11、图12所示,叶片壳体158在喷出侧接头部件136侧,在其侧周壁162形成有开口部,并且该侧周壁162的开口部的周围与喷出侧接头部件136一起以密封状态固定于主体壳体124的侧周壁130。
此外,如图11所示,喷出侧接头部件136与主体壳体12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连通。
并且,如图10所示,叶片壳体158具备从外周凸缘160向上方延伸的侧周壁162、和从侧周壁162起沿叶轮部件106的外侧叶片部112向水平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部164。
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在叶片壳体158与下侧主体壳体138的叶片收纳部144之间收纳叶轮部件106。
并且,如图10、图12所示,由叶片壳体158分隔由上侧主体壳体126和下侧主体壳体138形成的内部空间S1,在上方形成有流体导入流路174,并在下方形成有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02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再者,现有的离心泵100具备线圈部,该线圈部以位于转子磁体12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下侧主体壳体138的转子磁体收纳部146的外周,并使旋转叶片部件102旋转,但对此未图示。
在像这样构成的现有的离心泵100中,通过使电流流向未图示的线圈部的线圈,来使线圈产生励磁。由此作用于旋转叶片部件102的转子磁体122,如图11的箭头C所示,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叶片部件102能够绕插通在轴承部104内的轴部件154旋转。
由此,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从由叶片壳体158和上侧主体壳体126形成的流体导入流路174起通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而且,通过内周侧开口部164a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158和下侧主体壳体13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并且,利用旋转叶片部件102的叶轮部件106的旋转力,被导入到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流体从主体壳体12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经由喷出侧接头部件136而喷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9-0479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在利用流体的循环进行设备的冷却的冷却系统中使用的离心泵而言,近年来,伴随设备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发热量增加,从而需求小型的尺寸且高流量的离心泵。
这样,为了实现离心泵的小型化,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收纳构成部件。
为此,离心泵的流路的形状变得复杂,因流体的流动损失的影响,导致流量降低。
因此,需要使离心泵内部的构造变得最佳,同时不改变离心泵的尺寸就能在离心泵的性能方面提高流量。
然而,在现有的离心泵100中,如图10、图12所示,在流体导入流路174中,在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越过内周侧开口部164a的相反侧的延长部分164b与上侧主体壳体126的抵接壁部126a之间,形成有滞留空间部分125。
因此,如图12的箭头M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以环绕(绕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的周围的方式通过,之后如图10、图12的箭头E所示地流向滞留空间部分125。
并且,有时也如图10、图12的箭头D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通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之后如图10、图12的箭头E所示地流向滞留空间部分125。
而且,在临时滞留在滞留空间部分125后,如图10、图12的箭头F所示,从滞留空间部分125起通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
之后,通过内周侧开口部164a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158和下侧主体壳体13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因此,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在内周侧开口部164a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内浸入的流动,从而产生损失,流量降低。
并且,在现有的离心泵100中,如图11所示,利用旋转叶片部件102的叶轮部件106的旋转力,被导入到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流体如图11的箭头G所示地从主体壳体12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经由喷出侧接头部件136而喷出。
然而,在现有的离心泵100中,如图11所示,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分离中心角度90°(俯视时在直角方向上)并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喷出侧接头部件136。
因此,如图11所示,喷出侧接头部件136的靠旋转部收纳空间S2侧的开口位于旋转叶片部件102的旋转方向的切线U的法线V上。
因此,不会从主体壳体12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经由喷出侧接头部件136高效地喷出流体,从而流量降低。
鉴于这样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流量的离心泵,其能够使离心泵内部的构造变得最佳,同时流路构造不复杂,不改变离心泵的尺寸就能以小型的尺寸且简单地在离心泵的性能方面提高流量。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流量的离心泵,其防止如现有的离心泵100那样流体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在内周侧开口部164a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流量的离心泵,其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100那样旋转叶片部件102的叶轮部件106的旋转力无法高效地传递到流体、阻碍流体的流动而产生损失,并且从主体壳体12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高效地喷出流体,从而流量不会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课题及目的而发明出的,本发明的离心泵具备:
旋转叶片部件,其具备叶轮部件;以及
主体壳体,其收纳上述旋转叶片部件,
上述主体壳体具备:
上侧主体壳体;
下侧主体壳体,其固定于上述上侧主体壳体;
叶片壳体,其分隔由上述上侧主体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在上方形成有流体导入流路,并且在下方形成有收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部收纳空间;以及
内周侧开口部,其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以便从上述流体导入流路导入的流体到达旋转部收纳空间,
上述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流体导入流路的叶片壳体的导入路形成部形成有引导导向面,该引导导向面将从上述流体导入流路导入的流体向到达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内周侧开口部引导。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被引导导向面引导,从而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
而且,通过内周侧开口部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并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难以因流体的流动被阻碍而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那样存在滞留空间部分,从而流体也不会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起在内周侧开口部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导向面具备圆筒形状引导部,该圆筒形状引导部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内周端部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起被引导导向面引导,该引导导向面由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的圆筒形状引导部构成。
由此,被圆筒形状引导部引导后的流体的流动具有朝向叶轮部件的方向性,从而流体难以向旋转部收纳空间S2内的其它空间扩散,进一步高效地将流体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
因此,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形状引导部的靠叶轮部件方向的端部比叶轮部件的上端的位置更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经由比叶轮部件的上端的位置更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的圆筒形状引导部而朝向叶轮部件。
由此,被圆筒形状引导部引导后的流体的流动具有朝向叶轮部件的方向性,从而流体难以向旋转部收纳空间S2内的其它空间扩散,进一步高效地将流体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
因此,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形状引导部的靠叶轮部件方向的端部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至不与叶轮部件接触的位置。
由此,向能够最高效地将旋转力施加给流体的旋转叶轮部件(外叶片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与叶轮部件的中心轴并行的方向的中心)导入流体。
因此,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导向面形成锥形倾斜面,该锥形倾斜面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内周端部倾斜。
通过像这样构成,经由作为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内周端部倾斜的锥形倾斜面的引导导向面,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起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并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之后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导向面的内周开口部的直径D1与上述叶轮部件的叶片内周端的直径D2的关系设定为D1>D2的关系。
由此,当向由叶片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导入时,不仅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中心轴附近,还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叶轮部件。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中,具有供导入的流体触碰的触碰端部,
上述触碰端部形成为位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开口端部。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触碰到触碰端部,之后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那样流体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起在内周侧开口部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的延长部的内周侧开口部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壳体的侧周壁形成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容易沿叶片壳体的侧周壁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喷出流体。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从上述旋转部收纳空间喷出流体的喷出口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沿侧周壁部分的切线方向P形成。
通过像这样构成,被叶轮部件施加了旋转力的流体进一步容易从旋转部收纳空间S2向喷出口喷出。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上述叶片壳体的侧周壁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在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上游侧具备大致直线引导面。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在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上游侧具备大致直线引导面,所以流体容易沿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喷出。
具体而言,例如即使在半径R1和R2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流体也容易沿半径R2的部分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喷出。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侧周壁形成有用于固定吸入侧接头部件的开口部,并且上述吸入侧接头部件内部的空间形成吸入口。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侧周壁形成有用于固定喷出侧接头部件的开口部,并且上述喷出侧接头部件内部的空间形成喷出口。
并且,本发明的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使用了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用于冷却被冷却物体的热介质循环路径的冷却系统中,在热介质循环路径中配设有离心泵。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叶片壳体的流体导入流路的导入路形成部形成有引导导向面,该引导导向面将从流体导入流路导入的流体向到达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内周侧开口部引导。
因此,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被引导导向面引导,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
而且,通过内周侧开口部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并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难以因流体的流动被阻碍而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那样存在滞留空间部分,从而流体也不会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起在内周侧开口部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离心泵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5说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3相同的图1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冷却系统300的实施例的简图。
图10是现有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现有的离心泵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现有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叶轮部件16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中:
10—离心泵,11—卡定环,12—旋转叶片部件,12a—下端部,14—轴承部,14a—上端部,16—叶轮部件,16a—上端的位置,16b—上端部,16c—凹部,16d—叶片内周端,18—基端部分,20—扩径部,21—导入路形成部,22—外侧叶片部,22a—倾斜部,22b—平坦部,S4—空间,23—引导导向面,23a—内周开口部,23b—锥形倾斜面,25—圆筒形状引导部,25a—端部,25b—端部,27—大致直线引导面,29—锥形倾斜面,32—转子磁体,34—主体壳体,36—上侧主体壳体,36a—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b—触碰端部,38—顶壁,40—侧周壁,42—吸入侧接头部件,42a—吸入口,46—喷出侧接头部件,46a—喷出口,48—下侧主体壳体(转子壳体),50—推力垫圈,51—下端,52—外周凸缘,54—叶片收纳部,56—转子磁体收纳部,58—轴固定部件收纳部,60—轴固定部件,60a—上端部,62—轴孔,64—轴部件(旋转轴),66—下端部,68—叶片壳体,68a—侧周壁部分,70—外周凸缘,70a—控制侧壁部,72—侧周壁,74—延长部,74a—内周侧开口部,74b—延长部分,74c—底面,76—内周侧开口部,76a—开口端部,84—流体导入流路,100—离心泵,101—卡定环,102—旋转叶片部件,104—轴承部,106—叶轮部件,108—基端部分,110—扩径部,112—外侧叶片部,122—转子磁体,124—主体壳体,125—滞留空间部分,126—上侧主体壳体,126a—抵接壁部,128—顶壁,130—侧周壁,132—吸入侧接头部件,136—喷出侧接头部件,138—下侧主体壳体(转子壳体),141—下端,142—外周凸缘,144—叶片收纳部,146—转子磁体收纳部,148—轴固定部件收纳部,150—轴固定部件,152—轴孔,154—轴部件,156—下端部,158—叶片壳体,160—外周凸缘,162—侧周壁,164—延长部,174—流体导入流路,230—推力垫圈,300—冷却系统,302—热介质循环路径,302a、302b、302c—热介质循环路径,304—散热器,306—换热器,308—被冷却物体,C—箭头,D—箭头,D1—直径,D2—直径,E—箭头,F—箭头,G—箭头,H—箭头,I—箭头,J—箭头,K—旋转方向,M—箭头,O—中心,P—切线方向,Q—箭头,R—半径,R1—半径,R2—半径,S1—内部空间,S2—旋转部收纳空间,S3—控制空间,S4—空间,T1—内径,T2—内径,U—切线,V—法线,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泵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离心泵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5说明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3相同的图1的离心泵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1中,符号10整体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旋转叶片部件12。该旋转叶片部件12在圆管状的轴承部14的上部具备沿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地延长的多片叶轮部件16。
此外,该叶轮部件16的片数根据离心泵10的用途、需要的泵能力来选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叶轮部件16由沿轴承部14的下部外周方向延长的基端部分18、沿外周方向从该基端部分18向上方扩径的扩径部20、以及从该扩径部20起沿外周方向延长的外侧叶片部22构成。
通过将叶轮部件16的形状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利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所产生的外侧叶片部22的作用来提高喷出能力。
并且,旋转叶片部件12在基端部分18的外周设有由环状的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体32。
此外,转子磁体32与叶轮部件16之间成为利用卡定环11来防止转子磁体32相对于叶轮部件16无法转动并防止脱落的构造。并且,叶轮部件16与转子磁体32一起构成为绕轴部件64旋转。
并且,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主体壳体34。主体壳体34具备上侧主体壳体36,上侧主体壳体36由顶壁38、和从顶壁38的外周向下方延长的侧周壁40构成。
而且,如图1、图2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形成有用于固定吸入侧接头部件42的开口部,并且吸入侧接头部件42内部的空间成为吸入口42a。如图2所示,在该开口部,例如通过焊接、硬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吸入侧接头部件42。由此,吸入侧接头部件42的吸入口42a构成为与主体壳体34内连通。
如图2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形成有用于固定喷出侧接头部件(喷出侧导管)46的开口部,并且喷出侧接头部件46内部的空间成为喷出口46a。
如图2所示,在该开口部,例如通过焊接、硬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喷出侧接头部件46。由此,喷出侧接头部件46的喷出口46a构成为与主体壳体34内连通。
并且,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34具备下侧主体壳体(转子壳体)48。而且,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下端51的内壁,例如通过焊接、硬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由此,在主体壳体34内形成有由上侧主体壳体36和下侧主体壳体48围起的内部空间S1。
如图1所示,该下侧主体壳体48具备水平地从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向内周侧延伸的叶片收纳部54、和从该叶片收纳部54向下方延伸的转子磁体收纳部56。另外,在该转子磁体收纳部56的下方形成有有底筒状的轴固定部件收纳部58。
而且,在轴固定部件收纳部58,例如通过压入等嵌合有轴固定部件60。在形成于该轴固定部件60的轴孔62,例如通过压入等以被轴支承的方式固定有轴部件64的下端部66。
即,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轴部件64的上端部未被轴支承,轴部件64经由轴固定部件60固定于主体壳体34的轴固定部件收纳部58。即,轴部件64成为在轴部件64的轴向上靠转子磁体32侧的端部处固定的所谓的“悬臂支撑形式”。
因此,由于没有轴部件64倾斜地固定的情况,所以泵的工作效率不会降低,组装中不需要细心的注意,也不要求精密性。
并且,在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叶轮部件16的轴承部14在轴向上靠流体导入流路84侧的端部、即轴承部14的上端部14a从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向上方突出设置,并露出于流体导入流路84。
因此,由于是所谓的“悬臂支撑形式”,所以不会如现有的所谓的“两端支撑形式”那样在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存在轴固定部。
由此,不会因流体遇到轴固定部而使流体的流动产生压力损失,泵效率也不会降低,而且也不会产生异响等噪声,耐久性、静音性优异,能够保持所期望目的的泵性能。
并且,通过像这样构成,旋转叶片部件12旋转,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后的流体从由叶片壳体68和上侧主体壳体36形成的流体导入流路84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
此时,流体沿叶轮部件16的上端部14a进行旋转运动,并因该旋转而成为旋转流(整流)。
因而,构成为容易经由作为流入孔的内周侧开口部76顺畅地流入到内部空间S1、旋转部收纳空间S2,其结果,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因此,流体的流动不会产生压力损失,泵效率也不会降低,而且也不会产生异响等噪声,耐久性、静音性优异,能够保持所期望目的的泵性能。
并且,在该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轴承部14内,以使旋转叶片部件12能够旋转的方式插通有轴部件64。
另外,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34具备叶片壳体68。在该叶片壳体68的吸入侧接头部件42侧,该叶片壳体68的外周凸缘70以密封状态固定于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下方。
即,以夹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下端51的内壁与下侧主体壳体48的外周凸缘52之间的方式,例如通过焊接、硬钎焊、熔敷等以密封状态固定有叶片壳体68的外周凸缘7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叶片壳体68的喷出侧接头部件46侧,在其侧周壁72形成有开口部,并且该侧周壁72的开口部的周围与喷出侧接头部件46一起以密封状态固定于主体壳体34的侧周壁40。
此外,如图2所示,喷出侧接头部件46与主体壳体3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连通。
并且,如图1所示,叶片壳体68具备从外周凸缘70向上方延伸的侧周壁72、和从侧周壁72起以沿叶轮部件16的外侧叶片部22的形状向水平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部74。
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在叶片壳体68与下侧主体壳体48的叶片收纳部54之间收纳叶轮部件16。
并且,如图1、图2所示,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外径形成为比上侧主体壳体36的侧周壁40的内径小。
另外,上侧主体壳体36的顶壁38的一部分从中心轴起遍及侧周壁72向上部鼓出。该鼓出的部分形成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而且,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高度形成为比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的高度小。
由此,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下表面与下侧主体壳体48之间形成有与吸入口42a连通的间隙。
由此,由叶片壳体68分隔由上侧主体壳体36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内部空间S1,在上方形成有流体导入流路84,并在下方形成有收纳旋转叶片部件12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泵10具备线圈部,该线圈部以位于转子磁体3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下侧主体壳体48的转子磁体收纳部56的外周,并使旋转叶片部件12旋转,但对此未图示。
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如下工作。
首先,通过使电流流向未图示的线圈部的线圈,来使线圈产生励磁,由此作用于旋转叶片部件12的转子磁体32,如图2的箭头H所示,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叶片部件12能够绕插通在轴承部14内的轴部件64旋转。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12旋转,如图1、图4的箭头I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的流体从由叶片壳体68和上侧主体壳体36形成的流体导入流路84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
而且,通过内周侧开口部76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
并且,如图2的箭头J所示,利用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旋转力,被导入到旋转部收纳空间S2的流体从主体壳体34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经由喷出侧接头部件46的喷出口46a而喷出。
然而,在这样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为了防止由旋转叶片部件12与轴部件64的旋转滑动引起的磨损、接触声音,如图1所示,在旋转叶片部件12的下端部12a与轴固定部件60的上端部60a之间的轴部件64的周围夹装有推力垫圈50。
即,通过夹装推力垫圈50,来缓和旋转叶片部件12(轴承部14)与轴部件64这两个部件间的动摩擦。通过像这样缓和动摩擦,来防止因旋转叶片部件12(轴承部14)与轴部件64之间的磨损而产生异物、接触声音。
另外,推力垫圈50也有缓和旋转叶片部件12所产生的推力方向(即,朝向作为旋转轴的轴部件(旋转轴)64的方向)的力,并且有防止旋转叶片部件12(轴承部14)与作为旋转轴的轴部件64之间的磨损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离心泵100中,如图10、图11所示,在流体导入流路174中,在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越过内周侧开口部164a的相反侧的延长部分164b与上侧主体壳体126的抵接壁部126a之间,形成有滞留空间部分125。
因此,如图12的箭头M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174以环绕(绕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的周围的方式通过,之后如图10、图12的箭头E所示地流向滞留空间部分125。
并且,有时也如图10、图12的箭头D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174通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之后如图10、图12的箭头E所示地流向滞留空间部分125。
而且,在临时滞留在滞留空间部分125后,如图10、图11的箭头F所示,从滞留空间部分125通过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
因此,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在内周侧开口部164a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内浸入的流动,从而产生损失,流量降低。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具备以下结构。
即,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1、图3~图4所示,形成叶片壳体68的流体导入流路84的导入路形成部21形成有引导导向面23,该引导导向面23将从流体导入流路84导入的流体向到达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内周侧开口部76引导。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图1、图4的箭头I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的吸入口42a吸入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被引导导向面23引导,从而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
而且,通过内周侧开口部76后的流体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并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
由此,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难以因流体的流动被阻碍而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100那样存在滞留空间部分125,从而也不会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在内周侧开口部164a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158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
具体而言,在该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1~图4所示,引导导向面23具备圆筒形状引导部25,该圆筒形状引导部25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向叶轮部件16的方向延长。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被引导导向面23引导,该引导导向面23由向叶轮部件16的方向延长的圆筒形状引导部25构成。
由此,被圆筒形状引导部25引导的流体的流动具有朝向叶轮部件16的方向性,从而流体难以向旋转部收纳空间S2内的其它空间扩散,进一步高效地将流体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
因此,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在该情况下,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靠叶轮部件16的方向的端部25a比叶轮部件16的上端的位置16a更向叶轮部件16的方向延长。
而且,在将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底面74c与叶轮部件16的上端部16b之间的距离设为H1、并将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底面74c与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靠叶轮部件16的方向的端部25a之间的距离设为H2的情况下,优选为H1≤H2。
在该情况下,如图1、图4的放大图所示,叶轮部件16的靠叶片壳体68侧的端面具有随着趋向中心轴而远离叶片壳体68的底面74c的倾斜部22a。
并且,叶轮部件16的外侧叶片部22具备与外周缘相连的平坦部22b、和与平坦部22b连接并随着趋向中心轴而高度变小的倾斜部22a。
再者,如图4所示,在叶轮部件16的倾斜部22a与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底面74c之间形成有空间S4。
而且,圆筒形状引导部25朝向该空间S4突出。此处,平坦部22b与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底面74c之间的距离为上述的H1。
此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叶轮部件16的倾斜部22a除能够设为图4所示的由锥形的倾斜面构成的倾斜部22a以外,还能够适当变更成台阶状的倾斜部22a、以及组合上述由锥形的倾斜面构成的倾斜部22a和台阶状的倾斜部22a而成的形状等。
并且,当然能够如图13的(B)所示地仅由平坦部22b构成而不形成叶轮部件16的倾斜部22a。
此外,内周侧开口部76以到达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16的轴部件64附近的方式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在该情况下,“轴部件64附近”是指内周侧开口部76开口形成为包括到空间S4、倾斜部22a、平坦部22b的内周侧部分为止,还包括内周侧开口部76与轴部件64同轴地开口形成的情况、内周侧开口部76不与轴部件64同轴而偏置地形成的情况中任一种。
这样,通过设定为H1≤H2,如图4的箭头I所示,通过内周侧开口部76后的流体经由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端部25a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并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从而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此外,在该情况下,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靠叶轮部件16的方向的端部25a优选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至不与叶轮部件16接触的位置。
即,由于圆筒形状引导部25朝向形成在叶轮部件16的倾斜部22a与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底面74c之间的空间S4突出,所以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靠叶轮部件16的方向的端部25a能够比叶轮部件16的上端的位置16a更向叶轮部件16的方向延长,并且能够不与叶轮部件16接触。
由此,向能够最高效地将旋转力施加给流体的旋转叶轮部件16(外叶片部22)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与叶轮部件16的中心轴并行的方向的中心)导入流体。
因此,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旋转力高效地传递到流体,能够增加喷出流量。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在将引导导向面23的内周开口部23a的直径设为D1(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内周的直径设为D1)、并将形成于叶轮部件16的内径侧的凹部16c的叶片内周端16d的直径设为D2的情况下,优选设定为D1>D2的关系。
由此,当向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导入时,不仅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中心轴附近,还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叶轮部件16。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1~图4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中,具有供导入后的流体触碰的触碰端部36b。并且,触碰端部36b优选形成为位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开口端部76a。
此外,触碰端部36b是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中与流经流体导入流路84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对置的壁面。
此外,图1~图4中,触碰端部36b沿铅垂方向形成,但没有任何限定,能够适当变更成朝向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倾斜的锥形等。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图1、图4的放大图所示,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起触碰到触碰端部36b,之后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离心泵100那样从吸入侧接头部件132吸入后的流体因惯性产生从流体导入流路174起在内周侧开口部164a上通过(流过)而不向叶片壳体158的延长部164的内周侧开口部164a内浸入的流动,从而难以产生压力损失,喷出流量不会降低。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2所示,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优选形成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方向K上喷出口46a侧的内径较大。
即,如图2所示,从中心O至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为止的半径R优选形成为从喷出口46a的旋转方向K的上游侧的半径R1逐渐变大至喷出口46a的旋转方向K的下游侧的半径R2。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容易沿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46a喷出流体。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2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从旋转部收纳空间S2喷出流体的喷出口46a优选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方向K上沿侧周壁部分68a的切线方向P形成。
通过像这样构成,被叶轮部件16施加了旋转力的流体进一步容易从旋转部收纳空间S2向喷出口46a喷出。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2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优选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方向K上在喷出口侧46a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上游侧具备大致直线引导面27。
例如,如该实施例所示,如图2所示,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优选构成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方向K上,半径R1的部分与R2的部分通过大致直线引导面27连接。
此外,该大致直线引导面27的形状是在下文中说明的起到容易从喷出口46a喷出流体的效果的形状即可,例如能够适当变更成弯曲的直线形状、圆弧形状等。
通过像这样构成,流体容易沿喷出口侧46a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46a喷出。
具体而言,例如即使在半径R1和R2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流体也容易沿半径R2的部分的内壁流动,从而容易从喷出口46a喷出。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离心泵10中,如图2所示,优选在叶片壳体68的侧周壁72的喷出口46a和作为固定部分的外周凸缘70且在叶轮部件16的旋转方向K的下游侧,形成有沿径向延长的流动控制侧壁部70a。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图2所示地形成有由流动控制侧壁部70a围起并存积流体的流动控制空间S3。
而且,利用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的旋转,流体如箭头Q所示地被引导到流动控制侧壁部70a,从而叶片壳体68内的一侧的流体压力上升,进而流量增加的效果、和上述的进一步高效地向喷出口46a的方向引导流体的效果优异。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中,与导入后的流体触碰的触碰端部36b也可以将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的内径T1设为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径T2大致相同的大小。
然而,如图5所示,在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与导入后的流体触碰的触碰端部36b也可以使上侧主体壳体36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36a的内径T1形成为比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径T2大。
(实施例2)
图6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离心泵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如图6所示,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靠叶轮部件16的方向的端部25a呈台状,并且导入侧的圆筒形状引导部25的端部25b的长度形成为较短。
(实施例3)
图7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离心泵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引导导向面23形成有锥形倾斜面29,该锥形倾斜面29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倾斜。
此外,锥形倾斜面29的倾斜开始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7所示,能够在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相当于触碰端部36b的位置与内周侧开口部76之间适当地变更。
并且,锥形倾斜面29的倾斜开始位置也能够偏置,以便锥形倾斜面29的长度在吸入侧接头部件42侧(导入侧)较长。
通过像这样构成,经由作为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倾斜的锥形倾斜面29的引导导向面23,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起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并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之后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
此外,在该情况下,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与锥形倾斜面29所成的倾斜角度α没有特别限定。
然而,如上所述,经由作为锥形倾斜面29的引导导向面23,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并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为此,倾斜角度α例如为比叶轮部件16的上端部分的倾斜角度大的角度,设定为5°~50°,优选设定为15°~45°。
通过像这样构成,经由作为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倾斜的锥形倾斜面29的引导导向面23,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后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并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之后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
(实施例4)
图8示出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其它实施例,是与图1相同的离心泵的U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离心泵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对同一构成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离心泵10中,如图8所示,引导导向面23形成有锥形倾斜面23b,该锥形倾斜面23b阶段性地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倾斜。
这样,引导导向面23也可以形成有锥形倾斜面23b,该锥形倾斜面23b阶段性地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68的内周侧开口部76的内周端部倾斜。
在该情况下,作为阶段性地倾斜的锥形倾斜面23b,如图8所示,有呈台阶状阶段性地倾斜的锥形倾斜面23b,虽未图示,但多个锥形倾斜面23b的倾斜角度逐渐地倾斜形成等,对此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锥形倾斜面23b的倾斜开始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锥形倾斜面23b的倾斜开始位置能够在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相当于触碰端部36b的位置与内周侧开口部76之间适当地变更。
并且,锥形倾斜面29的倾斜开始位置也能够偏置,以便锥形倾斜面29的长度在吸入侧接头部件42侧(导入侧)较长。
由此,经由阶段性地倾斜的锥形倾斜面23b,从吸入侧接头部件42吸入的流体从流体导入流路84进一步高效地通过叶片壳体68的延长部74的内周侧开口部76,并被导入到由叶片壳体68和下侧主体壳体48形成的旋转部收纳空间S2,之后进一步高效地被导入到旋转叶片部件12的叶轮部件16。
(实施例5)
图9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离心泵的冷却系统300的实施例的简图。
在该实施例的冷却系统300中使用的离心泵10的结构与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离心泵1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
该实施例的冷却系统300构成为,如图9所示,在具备用于冷却被冷却物体的热介质循环路径302的冷却系统300中,在热介质循环路径302中配设有离心泵10。
即,该实施例的冷却系统300在热介质循环路径302中具备离心泵10,对于热介质而言,利用该离心泵10经由热介质循环路径302a将例如水等热介质输送到散热器304。
在散热器304中,例如利用风扇等的空冷、水冷等来冷却热介质,但对此未图示。
而且,通过该散热器304而变冷的热介质经由热介质循环路径302b、302c被输送到换热器306。在该换热器306附设有要被冷却的被冷却物体308,被冷却物体308的热量被热介质换热,被冷却物体308被冷却,并且热介质被加热。
再者,热介质因通过换热器306而被加热,该被加热后的热介质经由热介质循环路径302a、302b再次向离心泵10循环。
此外,构成为反复进行这样的循环冷却循环。
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提供例如在用于利用流体的循环来辅助发热部件、设备等的冷却的系统中的情况下耐久性、工作性优异、不会产生异响并且静音性优异的冷却系统。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壳体34、上侧主体壳体36、下侧主体壳体48、叶片壳体68、旋转叶片部件12、推力垫圈50、轴部件64等的材质既可以由金属制成也可以由树脂制成,根据用途来适当地选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所谓的“悬臂支撑形式”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如现有所谓的“两端支撑形式”那样应用于在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存在轴固定部的离心泵10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该离心泵例如用于使在空调器、冷冻机等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在发热的器件、设备等的冷却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冷却水等流体在闭合回路内循环。

Claims (13)

1.一种离心泵,具备:
旋转叶片部件,其具备叶轮部件;以及
主体壳体,其收纳上述旋转叶片部件,
上述主体壳体具备:
上侧主体壳体;
下侧主体壳体,其固定于上述上侧主体壳体;
叶片壳体,其分隔由上述上侧主体壳体和下侧主体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在上方形成有流体导入流路,并且在下方形成有收纳旋转叶片部件的旋转部收纳空间;以及
内周侧开口部,其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以便从上述流体导入流路导入的流体到达旋转部收纳空间,
上述离心泵的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流体导入流路的叶片壳体的导入路形成部形成有引导导向面,该引导导向面将从上述流体导入流路导入的流体向到达旋转叶片部件的叶轮部件的内周侧开口部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导向面具备圆筒形状引导部,该圆筒形状引导部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内周端部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形状引导部的靠叶轮部件方向的端部比叶轮部件的上端的位置更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形状引导部的靠叶轮部件方向的端部向叶轮部件方向延长至不与叶轮部件接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导向面形成锥形倾斜面,该锥形倾斜面朝向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内周端部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导向面的内周开口部的直径D1与上述叶轮部件的叶片内周端的直径D2的关系设定为D1>D2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流体导入流路形成部分,具有供导入的流体触碰的触碰端部,
上述触碰端部形成为位于开口形成于叶片壳体的内周侧开口部的开口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壳体的侧周壁形成为,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从上述旋转部收纳空间喷出流体的喷出口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沿侧周壁部分的切线方向P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水平方向的剖视中,上述叶片壳体的侧周壁在叶轮部件的旋转方向K上在喷出口侧的内径较大的部分的上游侧具备大致直线引导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侧周壁形成有用于固定吸入侧接头部件的开口部,并且上述吸入侧接头部件内部的空间形成吸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侧主体壳体的侧周壁形成有用于固定喷出侧接头部件的开口部,并且上述喷出侧接头部件内部的空间形成喷出口。
13.一种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用于冷却被冷却物体的热介质循环路径的冷却系统中,在热介质循环路径中配设有离心泵。
CN202010264543.XA 2019-04-25 2020-04-07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Pending CN111852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4468A JP2020180579A (ja) 2019-04-25 2019-04-25 遠心ポンプ、および、遠心ポンプ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
JP2019-084468 2019-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945A true CN111852945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8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4543.XA Pending CN111852945A (zh) 2019-04-25 2020-04-07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80579A (zh)
CN (1) CN11185294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9991A (ja) * 1996-02-02 1997-08-12 Japan Servo Co Ltd 自吸式ポンプのカバー
US20060099089A1 (en) * 2004-11-11 2006-05-11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Liquid-cooled pump
US20070115634A1 (en) * 2002-09-13 2007-05-24 Oliver Laing Device for the local cooling or heating of an object
US20070274828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mp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CN105805018A (zh) * 2015-01-17 2016-07-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离心泵
CN107642500A (zh) * 2017-10-24 2018-01-30 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流系统的小型低比转速对流泵
CN108350887A (zh) * 2015-12-03 2018-07-31 萨乐锐伊塔洛工业有限公司 车辆冷却回路的冷却泵的包括转子体的转子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01995A (ko) * 1995-06-29 1997-01-24 배순훈 온수순환펌프
JP2005226548A (ja) * 2004-02-13 2005-08-25 Daikin Ind Ltd ドレン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US10436217B2 (en) * 2014-03-14 2019-10-08 Apple Inc. Method to reduce entrance losses to increase fan inlet flow and reduce acoustic noise
EP3182873B1 (en) * 2014-08-22 2020-03-11 LG Electronics Inc. Pump and dishwasher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32131B1 (ko) * 2015-10-26 2018-02-26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보일러용 펌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9991A (ja) * 1996-02-02 1997-08-12 Japan Servo Co Ltd 自吸式ポンプのカバー
US20070115634A1 (en) * 2002-09-13 2007-05-24 Oliver Laing Device for the local cooling or heating of an object
US20060099089A1 (en) * 2004-11-11 2006-05-11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Liquid-cooled pump
US20070274828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mp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CN105805018A (zh) * 2015-01-17 2016-07-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离心泵
CN108350887A (zh) * 2015-12-03 2018-07-31 萨乐锐伊塔洛工业有限公司 车辆冷却回路的冷却泵的包括转子体的转子组
CN107642500A (zh) * 2017-10-24 2018-01-30 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流系统的小型低比转速对流泵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江林 等: "《石油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 31 May 2008,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臧爱清: "《轮机概论》", 31 August 2017,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80579A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830B (zh) 潜水式马达泵、马达泵及串联机械密封
EP3401549B1 (en) Turbo compressor
US7887285B2 (en) Pump and fluid supplying apparatus
JP6178309B2 (ja) 電動圧縮機
EP3348839B1 (en) Turbo compressor
JP2019535948A (ja) 分離された冷却気路を備えたターボ圧縮機
JP6011571B2 (ja) 電動ターボ式圧縮機
JP2002250300A (ja) 電動冷媒ポンプ
JP6213500B2 (ja) 電動ターボ式圧縮機
JP6195722B2 (ja)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
JP2009281278A (ja) 遠心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3161284A (ja) 薄型渦流ポンプとこれ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
JP6381451B2 (ja) 遠心ポンプ
CN109477486B (zh) 电动机集成型流体机械
WO2016059772A1 (ja) 圧縮機
KR101246337B1 (ko) 축 냉각장치
CN111852945A (zh) 离心泵以及使用了离心泵的冷却系统
US20070044312A1 (en) Bearing sleeve fixing mechanis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a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WO2018131088A1 (ja) 圧縮機
JPH0893684A (ja) 遠心送風機
JP6681788B2 (ja) モータ一体型流体機械
JP2009515085A (ja) 流体ポンプ
JP4770207B2 (ja) 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体供給装置
JP4158269B2 (ja) 外部駆動形ラインポンプ
CN218151510U (zh) 多级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