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020A -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2020A
CN111852020A CN202010815158.XA CN202010815158A CN111852020A CN 111852020 A CN111852020 A CN 111852020A CN 202010815158 A CN202010815158 A CN 202010815158A CN 111852020 A CN111852020 A CN 111852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op wall
wall
template
tem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51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建波
赵锦设
陈凯
梅显
庄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51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2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Extraordinary structures, e.g. with suspended or cantilever parts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enclosing elevators or stairs;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顶墙,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本发明通过外爬升防护架体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进行装卸模板,以及利用早拆头支撑架体将顶墙模板提前拆除,方便下一楼层继续支模,本方案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核心筒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
在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核心筒通常采用侧墙与顶墙分别施工的工法,侧墙采用内外全爬钢模体系,顶墙采用木模+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该施工工法需要在侧墙施工结束后再进行顶墙施工,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包括:
所述核心筒包括若干层楼层,每一层所述楼层均包括侧墙和顶墙,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
将混凝土向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侧墙;
将混凝土向所述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顶墙;
待所述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从所述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
可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早拆头和支撑架体,所述早拆头包括锁定装置和保留装置;
所述早拆头,用于将所述第一顶板模板和所述第二顶板模板连接;
所述支撑架体,用于与所述早拆头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二顶板模板;
所述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从所述顶墙拆卸,包括:
将连接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与所述第二顶墙模板的所述早拆头中的锁定装置拆卸;
将位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四周的铝框结构拆卸,再将对应所述铝框结构的所述第一顶墙模板拆卸。
可选地,在所述依次拆除所述顶墙内侧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之后,进一步包括:
保留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顶墙模板的所述支撑架体和所述早拆头的保留装置;
当所述顶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的第二阈值强度时,将所述支撑架体拆卸。
可选地,所述内侧墙模板,包括: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
所述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包括:
将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
将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的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墙模板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预设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
所述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包括:
通过对拉螺栓装置将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进行固定,以使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包括:
将外爬升防护架体移动到设定的所述外侧墙的位置;
利用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中的模板装卸机构将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外侧墙上。
可选地,所述将混凝土向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侧墙,包括:
将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合模;
利用对拉螺栓将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
将混凝土向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形成的腔体中浇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包括:若干个内侧墙模板、若干个外侧墙模板、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钢筋架;
若干个所述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所述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顶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早拆头、支撑架体、锁定装置、保留装置和铝框结构;
所述早拆头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和所述第二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早拆头和所述支撑架体;
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保留装置与所述第二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铝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的四周,且与所述锁定装置连接。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
若干个所述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若干个所述第二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的上方;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外侧;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通过对拉螺栓装置进行固定;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外爬升防护架体;
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固定在所述外侧墙上;
所述模板装卸机构位于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首先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顶墙,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该实施例通过外爬升防护架体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进行装卸模板,以及利用早拆头支撑架体将顶墙模板提前拆除,方便下一楼层继续支模,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固定装置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第一侧墙模板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外爬升防护架体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结合图3至图6,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3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
步骤102: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304通过支撑装置306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
步骤103: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305中浇筑,以形成侧墙;
步骤104: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305中浇筑,以形成顶墙;
步骤105: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首先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顶墙,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该方法通过外爬升防护架体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进行装卸模板,以及利用早拆头支撑架体将顶墙模板提前拆除,方便下一楼层继续支模,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可选地,在图1所示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05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包括:
将连接第一顶墙模板303与第二顶墙模板304的早拆头401中的锁定装置403拆卸;
将位于第一顶墙模板303四周的铝框结构405拆卸,再将对应铝框结构的第一顶墙模板303拆卸;
依次拆除顶墙内侧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顶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即可拆除第一顶墙模板,保留第二顶墙模板,有利于将拆除的第一顶墙模板运输到下一楼层进行支模施工,解决了顶墙模板的竖向传递问题,能够提高施工速度。
可选地,在图1所示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中,在依次拆除顶墙内侧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之后,进一步包括:
保留用于支撑第二顶墙模板304的支撑架体402和早拆头401的保留装置404;
当顶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的第二阈值强度时,将支撑架体402拆卸。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拆除之后,保留用于支撑第二顶墙模板的支撑架体和早拆头的保留装置,有利于在顶墙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时,进一步起到支撑顶墙的作用,当顶墙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的混凝土强度后,再将支撑装置拆卸掉,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图1所示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01中的内侧墙模板,包括:第一侧墙模板501和第二侧墙模板502;
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3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包括:
将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其中,一个第一侧墙模板501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
将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的上方;其中,一个第二侧墙模板502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第二预设高度小于第一预设高度;
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包括:
通过对拉螺栓503装置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进行固定,以使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内侧墙,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侧墙模板有利于利用模板对内侧墙的高度进行有效测量和限定,避免因模板的安装导致每一楼层的高度出现偏差,同时,当外侧墙的模板安装完毕后,利用对拉螺栓将内侧墙模板个外侧墙模板固定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模板在侧墙的牢固程度,可以有效避免因模板滑落导致的墙体高度出现偏差的问题。
可选地,在图1所示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01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包括:
将外爬升防护架体601移动到设定的外侧墙的位置;
利用外爬升防护架体601中的模板装卸机构602将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外侧墙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爬升防护架体能够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且外爬升防护架自带操作平台能够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与较传统外墙模板提升方式相比,能够有效节省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并且利用外爬升防护架体的模板装卸机构能够准确高效的进行外侧墙模板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在图1所示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中,步骤103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包括:
将内侧墙模板301和外侧墙模板302合模;
利用对拉螺栓503将内侧墙模板301和外侧墙模板302固定;
将混凝土向内侧墙模板301和外侧墙模板302形成的腔体中浇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内侧墙模板和外侧墙模板进行加固,有利于保证墙体不出现倾斜现象,同时,利用对拉螺杆将内外侧模板加固,与传统的加固方式相比,有利于解决因加固装置不标准导致的形变量误差大,支撑强度不够以及拆模过程中易出现墙面粘连、凹凸不平等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3至图6,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将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并将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的上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内侧墙,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侧墙模板有利于利用模板对内侧墙的高度进行有效测量和限定,以便在下一楼层的内侧墙模板安装时与本楼层预留的第二侧墙模板连接在一起,避免因模板的安装导致每一楼层的高度出现偏差,有利于保证每一楼层的高度不发生变化。
步骤202: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爬升防护架体能够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且外爬升防护架自带操作平台能够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与较传统外墙模板提升方式相比,能够有效节省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并且利用外爬升防护架体的模板装卸机构能够准确高效的进行外侧墙模板的安装和拆卸。
步骤203:通过对拉螺栓503装置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内侧墙模板和外侧墙模板进行加固,有利于保证墙体不出现倾斜现象,同时,利用对拉螺杆将内外侧模板加固,与传统的加固方式相比,有利于解决因加固装置不标准导致的形变量误差大,支撑强度不够以及拆模过程中易出现墙面粘连、凹凸不平等问题。
步骤204: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304通过支撑装置306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早拆头将第一顶墙模板和第二顶墙模块连接在一起,在早拆头下面有设置立杆利于加固第二顶墙模板的稳定性,同时,早拆头的设置有利于第一顶墙模板在顶墙混凝土强度大于50%时即可拆除,每四个立杆通过一个支撑结构进行固定,有利于保持立杆垂直在地面上,提高立杆的稳定性。
步骤205: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305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305中浇筑,以形成顶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内侧墙模板和外侧墙模板进行加固,有利于保证墙体不出现倾斜现象,同时,利用对拉螺杆将内外侧模板加固,与传统的加固方式相比,有利于解决因加固装置不标准导致的形变量误差大,支撑强度不够以及拆模过程中易出现墙面粘连、凹凸不平等问题。
步骤206: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顶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即可拆除第一顶墙模板,保留第二顶墙模板,有利于将拆除的第一顶墙模板运输到下一楼层进行支模施工,解决了顶墙模板的竖向传递问题,能够提高施工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步骤的划分仅是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在实际施工实现过程中,步骤103和步骤104之间,步骤201和步骤202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步骤103和步骤104也可以同时进行。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包括:若干个内侧墙模板301、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304、钢筋架305和支撑装置306;
若干个内侧墙模板3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
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303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304通过支撑装置306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首先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顶墙,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该系统通过外爬升防护架体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进行装卸模板,以及利用早拆头支撑架体将顶墙模板提前拆除,方便下一楼层继续支模,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施工系统,进一步包括早拆头401、支撑架体402、锁定装置403、保留装置404和铝框结构405;
早拆头401与第一顶墙模板303和第二顶墙模板304连接;
支撑装置306包括早拆头401和支撑架体402;
锁定装置403与第一顶墙模板303连接;
保留装置404与第二顶墙模板304连接;
铝框结构405位于第一顶墙模板303的四周,且与锁定装置403连接。
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该施工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侧墙模板501和第二侧墙模板502;
若干个内侧墙模板3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
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
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的上方;
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305的外侧;
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501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502通过对拉螺栓装置503进行固定;
若干个外侧墙模板302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505的外侧。
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该施工系统,进一步包括外爬升防护架体601;
外爬升防护架体601固定在外侧墙上;
模板装卸机构602位于外爬升防护架体601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建筑核心筒的施工系统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混凝土向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侧墙,将混凝土向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顶墙,待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从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该实施例通过外爬升防护架体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进行装卸模板,以及利用早拆头支撑架体将顶墙模板提前拆除,方便下一楼层继续支模,能够加快建筑整体施工进度。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顶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即可拆除第一顶墙模板,保留第二顶墙模板,有利于将拆除的第一顶墙模板运输到下一楼层进行支模施工,解决了顶墙模板的竖向传递问题,能够提高施工速度。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拆除之后,保留用于支撑第二顶墙模板的支撑架体和早拆头的保留装置,有利于在顶墙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时,进一步起到支撑顶墙的作用,当顶墙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的混凝土强度后,再将支撑装置拆卸掉,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内侧墙,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侧墙模板有利于利用模板对内侧墙的高度进行有效测量和限定,避免因模板的安装导致每一楼层的高度出现偏差,同时,当外侧墙的模板安装完毕后,利用对拉螺栓将内侧墙模板个外侧墙模板固定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模板在侧墙的牢固程度,可以有效避免因模板滑落导致的墙体高度出现偏差的问题。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爬升防护架体能够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且外爬升防护架自带操作平台能够携带外侧墙模板整体爬升,与较传统外墙模板提升方式相比,能够有效节省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并且利用外爬升防护架体的模板装卸机构能够准确高效的进行外侧墙模板的安装和拆卸。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内侧墙模板和外侧墙模板进行加固,有利于保证墙体不出现倾斜现象,同时,利用对拉螺杆将内外侧模板加固,与传统的加固方式相比,有利于解决因加固装置不标准导致的形变量误差大,支撑强度不够以及拆模过程中易出现墙面粘连、凹凸不平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包括若干层楼层,每一层所述楼层均包括侧墙和顶墙,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将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顶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
将混凝土向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侧墙;
将混凝土向所述顶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顶墙;
待所述顶墙中的混凝土强度到达第一预设强度时,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从所述顶墙拆卸,并将拆卸下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移动至下一待使用的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早拆头和支撑架体,所述早拆头包括锁定装置和保留装置;
所述早拆头,用于将所述第一顶板模板和所述第二顶板模板连接;
所述支撑架体,用于与所述早拆头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二顶板模板;
所述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从所述顶墙拆卸,包括:
将连接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与所述第二顶墙模板的所述早拆头中的锁定装置拆卸;
将位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四周的铝框结构拆卸,再将对应所述铝框结构的所述第一顶墙模板拆卸;
依次拆除所述顶墙内侧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次拆除所述顶墙内侧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之后,进一步包括:
保留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顶墙模板的所述支撑架体和所述早拆头的保留装置;
当所述顶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的第二阈值强度时,将所述支撑架体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墙模板,包括: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
所述将若干个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包括:
将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
将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的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墙模板沿高度方向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二预设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
所述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包括:
通过对拉螺栓装置将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进行固定,以使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若干个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包括:
将外爬升防护架体移动到设定的所述外侧墙的位置;
利用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中的模板装卸机构将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外侧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混凝土向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中浇筑,以形成所述侧墙,包括:
将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合模;
利用对拉螺栓将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
将混凝土向所述内侧墙模板和所述外侧墙模板形成的腔体中浇筑。
7.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内侧墙模板、若干个外侧墙模板、若干个第一顶墙模板、若干个第二顶墙模板、钢筋架和支撑装置;
若干个所述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内侧,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和若干个所述第二顶墙模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顶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早拆头、支撑架体、锁定装置、保留装置和铝框结构;
所述早拆头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和所述第二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早拆头和所述支撑架体;
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保留装置与所述第二顶墙模板连接;
所述铝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顶墙模板的四周,且与所述锁定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
若干个所述内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
若干个所述第二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内侧且固定于若干个所述第一侧墙模板的上方;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所述钢筋架的外侧;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与若干个第一侧墙模板和/或若干个第二侧墙模板通过对拉螺栓装置进行固定;
若干个所述外侧墙模板固定在所述侧墙所在钢筋架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外爬升防护架体;
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固定在所述外侧墙上;
所述模板装卸机构位于所述外爬升防护架体中。
CN202010815158.XA 2020-08-14 2020-08-14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852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5158.XA CN111852020A (zh) 2020-08-14 2020-08-14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5158.XA CN111852020A (zh) 2020-08-14 2020-08-14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020A true CN111852020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6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5158.XA Pending CN111852020A (zh) 2020-08-14 2020-08-14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202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2486A (en) * 1973-09-15 1977-01-26 Sgb Group Lt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huttering
CN202090591U (zh) * 2010-07-27 2011-12-28 江苏和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式爬升模板
US20140305070A1 (en) * 2012-06-11 2014-10-16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onstructing method for concrete cylinder of construction steel bar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CN207144470U (zh) * 2017-07-19 2018-03-27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早拆装置
CN108589772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管廊顶板的台模系统及早拆模板的早拆方法
CN109441098A (zh) * 2018-11-30 2019-03-08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早拆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53688U (zh) * 2018-11-30 2019-09-06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外钢内铝组合早拆模板体系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2486A (en) * 1973-09-15 1977-01-26 Sgb Group Lt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huttering
CN202090591U (zh) * 2010-07-27 2011-12-28 江苏和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式爬升模板
US20140305070A1 (en) * 2012-06-11 2014-10-16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onstructing method for concrete cylinder of construction steel bar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CN207144470U (zh) * 2017-07-19 2018-03-27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早拆装置
CN108589772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管廊顶板的台模系统及早拆模板的早拆方法
CN109441098A (zh) * 2018-11-30 2019-03-08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早拆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53688U (zh) * 2018-11-30 2019-09-06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外钢内铝组合早拆模板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5843B (zh) 一种圆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施工方法及液压滑模装置
CN108331336B (zh) 楼板同步施工的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1824910B (zh) 电梯井的快速支模施工方法
CN202090591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式爬升模板
CN209482679U (zh) 适用于斜墙施工的筒架支撑式整体钢平台
KR100968068B1 (ko) 다중 수평구조부재 형성방법
CN1769623A (zh) 可升降液压爬升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56167B (zh) 深基坑支撑拆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3741947A (zh) 筒架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桁架层施工方法
CN113737657B (zh) 模块化全封闭墩柱一体化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36688A (zh) 一种用于对圆形筒仓进行体外加固的可升降施工平台
CN103485574A (zh) 一种造粒塔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CN111593676A (zh) 一种薄壁空心墩施工方法
JPH0693726A (ja) 階段と階段室の構築方法及び階段の構築方法並びに階段部材
CN111852020A (zh) 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CN211114971U (zh) 用于预制楼梯间的临时防护爬梯
KR101140884B1 (ko) 건축물의 벽체 시공용 거푸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EP3779097A1 (en) A shuttering panel
CN207003989U (zh) 一种内爬外挂式脚手架
CN111424969B (zh) 双筒壁混凝土筒仓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12761345A (zh) 一种定型化电梯井道的施工方法及操作平台
JP2001107566A (ja) 塔状構築物の構築方法
CN215716443U (zh) 一种用于筒仓仓顶结构的支撑体系
CN217840874U (zh) 外墙构造柱支模工具
CN218563020U (zh) 一种用于核心筒倒浇施工的滑爬模架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