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8882A - 鞋底 - Google Patents

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8882A
CN111838882A CN202010361829.XA CN202010361829A CN111838882A CN 111838882 A CN111838882 A CN 111838882A CN 202010361829 A CN202010361829 A CN 202010361829A CN 111838882 A CN111838882 A CN 111838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utsole assembly
assembly
outsole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18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詹多利尼
F·吉拉尔
J-P·罗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lomon SAS
Original Assignee
Salomon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lomon SAS filed Critical Salomon SAS
Publication of CN111838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8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026Composites, e.g. carbon fibre or aramid fibre; the sole, one or more sole layers or sole part being made of a compos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sole or external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鞋(1)的外底组件(33),包括:‑第一层(331),由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一材料构成,第一层基本上在外底组件的整个长度(L33)上延伸,并由上表面(331U)和下表面(331D)界定,‑第二层(332),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二材料构成,第二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底组件后三分之一的区域(ZR1)中,第二层叠置在第一层上,并被布置成使得第二层的任何部分都不面对第一层的下表面定位。第二材料是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其特征为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为20%至60%且比第一材料的滞后性大至少8%。

Description

鞋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步行鞋或运动鞋的鞋底。
背景技术
当以行走或奔跑的方式移动时,使用者会对鞋的缓冲很敏感,这是直接与鞋底的结构有关的特征。因此,鞋的缓冲成为鞋的感觉舒适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证明,对缓冲的感觉主要与鞋底的两个特征有关,即其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能力,以下称为“回弹性”,以及其吸收振动冲击的能力。回弹性对应于返回的能量与施加到材料上的能量之间的比率。其表征了鞋的“回弹力”,即其释放能量以促进推进的能力。相反,根据一些测试,减轻振动力的特性倾向于降低先前的弹性/动力学特征。然而,这个过滤性特征对于减少因鞋的每次撞击地面产生的反复振动而造成的肌肉和骨骼创伤至关重要。因此,这两个组成部分呈负相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大的回弹性与较弱的振动阻尼相关。另外,为了获得鞋的良好缓冲性,有必要在这两个特性之间找到良好的折衷。
为此,一些制造商提供了由具有不同特性的多层材料组成的鞋底。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在文献US4768295中所述,鞋底包括由凝胶类型的粘性材料构成的插入物。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例如文献US4798010中所述,鞋底包括材料层在厚度方向上的叠置,这些层具有不同的硬度。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如文献US2011/0283560中所述,鞋底由具有不同密度的部分组成。文献FR3062992提出了由鞋跟区域中的第一材料和鞋头区域中的第二材料构成的鞋底的另一种构造。在两个区域之间叠置了两层,由第一材料构成的第一层位于由第二材料构成的第二层下面。这种层的叠置确保了鞋的动力学行为的连续性。第一材料具有比第二材料大的吸收弹性能的特征。所用的材料是泡沫橡胶类型的。
这些解决方案中的许多种旨在改善对脚跟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击的吸收。这些构造经常纳入相对致密的材料,例如凝胶或泡沫橡胶,这往往会加重鞋底。此外,通过突出脚后跟处的振动应力的这种衰减,这些鞋底在鞋底的该后部区域中吸收较少的能量,弹性部分位于其前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鞋底。
一个目的特别是提供一种替代现有结构的减震鞋底结构。
一个目的特别是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允许减小渗透到身体中的振动的功率,而不损害回弹性和舒适性。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减轻的减震鞋底。
另一个目的是减少肌肉或骨骼的疲劳和/或损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鞋的外底组件,包括:
第一层,由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一材料构成,第一层基本上在外底组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由上表面和下表面界定,
第二层,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二材料构成,第二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底组件后三分之一的区域中,第二层叠置在第一层上,并被布置成使得第二层的任何部分都不面对第一层的下表面定位。
外底组件的特征在于第二材料是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为20%至60%且比第一材料的滞后性大至少8%。
多孔泡沫的使用使得可以获得相对轻的结构。布置在鞋跟处的粘弹性的第二材料的粘度使得可以降低传递给身体的振动的功率。通过与具有较低滞后性的下层结合,可以在鞋跟处保持良好的回弹性。在测试中已经发现,将粘性越大的材料放置得越靠近脚,减震性能就越会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非必要的方面,这样的鞋的外底组件可以包括以下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以任何技术上可接受的组合来体现:
第一材料的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小于15%。
第二层的材料的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小于35%。
第二层覆盖第一层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在这两层的叠置区域中,在外底组件的最大厚度处,第二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层的厚度。
外底组件在外底组件的前三分之一中面对蹠骨处不包括第二层。
第二层直接固定在第一层上。
第二层复制成型在第一层上。
第二材料是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热塑性橡胶的混合物。
第二材料的组成按以下比例进行:25-75%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25-75%的塑性橡胶。
第二材料的组成按以下比例进行:50-7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30-50%的聚烯烃共聚物。
第一材料的硬度在40至60Asker C之间,第二材料的硬度在30至50Asker C之间。
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密度小于0.3。
在整个后部或中间区域的宽度上,鞋帮在至少一个边缘上与第二层的上表面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有如上所述的外底组件的运动鞋。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根据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示出了如何实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左脚的鞋的正面俯视图。
[图2]图2是图1的向后方看的沿平面P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右脚的鞋的外底组件的仰视图。
[图4]图4是沿图3的IV-IV的剖视图。
[图5]图5是图3的外底组件的俯视图。
[图6]图6是沿图3的VI-VI的剖视图。
[图7]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右脚的鞋的外底组件的仰视图。
[图8]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图9是图7的外底组件的俯视图。
[图10]图10是图7的沿X-X的剖视图。
[图11]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右脚的鞋的外底组件的侧视图。
[图12]图12是用于验证鞋底组件的回弹性的测试的代表图。
[图13a]图13a是示出在胫骨处测量的加速度测定的图。
[图13b]图13b是示出在小腿肌肉处测量的加速度测定的图。
[图14a]图14a是示出图13a的加速度测定的处理的图。
[图14b]图14b是示出图13b的加速度测定的处理的图。
[图15a]图15a是比较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底组件的图14a的加速度测定的处理的图。
[图15b]图15b是比较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底组件的图14b的加速度测定的处理的图。
[图16]图16是表示不同类型的外底组件的特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诸如“竖直”、“上”、“下”、“顶”、“底”、“横向”、“外侧”、“内侧”、“右”、“左”、“水平”、“前”、“后”、“前面”、“后面”、“之前”、“之后”的术语。实际上,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鞋子在使用者的脚上在正常姿势下占据的位置以及使用者的正常前进方向进行解释。将鞋底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配置视为正常姿势。
通常,术语“外侧”和“内侧”应理解为分别朝向外部和朝向内部。因此,一只脚或一只鞋的内侧朝向使用者的另一只脚或另一只鞋的内侧。
术语“纵向”是指对应于X轴的脚跟-脚趾方向,而术语“横向”是指对应于Y轴并因此基本垂直于纵向的外侧-内侧方向。竖直或底/顶方向对应于Z轴。
在说明书中,“鞋”由“底组件”(semelage)和“鞋帮”定义。“底组件”是鞋在脚和地面之间的下部。这是鞋子的底部。“鞋帮”是包裹脚并且可能时也包裹脚踝的一部分的鞋的上部。这是鞋子的顶部。鞋帮与底组件的外围边缘固定。注意,鞋的某些元件既可以同时形成底组件的一部分和鞋帮的一部分。
图1至图6示出了运动鞋1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底组件的构造。示出的左脚的运动鞋1是跑鞋,但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在图1的俯视图中立体地示出该鞋1。其包括鞋帮2,鞋帮支撑在底组件3上。鞋帮2在下面将不会详细描述。它可以是任何鞋帮结构。
在该示例中,底组件3包括地面和脚底之间的层的叠置,如图2所示。从脚开始,第一层是第一清洁层(propreté)31。其通常可移动地安装在鞋的内部。位于第一清洁层31下方的下一层是第一配件32。该第二层32通常固定在鞋帮2的下部外围边缘上。最后,在第一配件32下方有外底组件33。该外底组件33通常以本身已知的任何方式,例如通过胶粘而固定在第一配件32上。该外底组件33用于接触地面。
本发明涉及外底组件33的具体构造。
外底组件33在长度上从后端33R延伸到前端33F,从而限定了底长L33,在宽度上在外侧33L和内侧33M之间延伸,以及在高度上从下表面33D延伸到上表面33U。
根据本发明,外底组件33包括由第一材料构成的第一层331,该第一材料由多孔泡沫组成。第一层331基本上在外底组件的整个长度L33上延伸,也就是说,至少是外底组件总长度的90%。第一层331由上表面331U和下表面331D界定。外底组件33还包括由第二材料构成的第二层332,该第二材料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第二层3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底组件的后三分之一中的区域ZR1中。第二层332叠置在第一层331上。第二层332布置成使得第二层332的任何部分都不面对第一层331的下表面331D定位。换言之,处于叠置区域内的第一层331的下表面331D总是在第二层的下表面332D之下。因此,第一层331的一部分主要是介于第二层332和地面之间。
第二层332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层331上。这可以通过胶合、复制成型、焊接等进行。
通过直接固定在第一层331上,第二层332与第一层形成连续性。在这两层之间不存在中间元件,使得可以获得期望的回弹性和减震特性。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外底组件33还包括耐磨层333,其固定在第一层331上,以便覆盖第一层的下表面331D的大部分。该耐磨层333由此插入在第一层331和地面之间。从图6和图10中可以看出,其可以在底组件的前部33F上升起,从而界定底组件的前端33F。该耐磨层333旨在与地面系统地接触。因此,它确保了鞋子的钩力或“抓地力”。
耐磨层333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层331上。这可以通过胶合、复制成型、焊接等进行。
为了获得传递到身体的振动的良好衰减,第二层332应当位于使用者的脚后跟下方,也就是说位于外底组件33的后三分之一中的ZR1区。然而其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延伸,例如覆盖与外底组件的后三分之二对应的区域ZR2。在外底组件的面向蹠骨的前三分之一中,期望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不具有重叠。实际上,在该区域中,优选寻求动力性以便于跑步者的重新推进或推进。为此,选择具有良好回弹性的材料有利于能量的释放。因此,优选在该区域中没有第二层。实际上,由于第一层的材料比第二层的材料更具弹性,因此这使得能够获得这种动力学效果。
在替代方案中,外底组件33可以包括更多层,其夹在先前的两个层之间。
本发明涉及构成第二层332的材料的选择。
如前所述,缓冲感与两个特性有关:回弹性和振动阻尼。
本发明旨在优化底组件的构造,以便在保持外底组件的回弹性和鞋的舒适感的同时,改善振动阻尼。过滤骨骼和肌肉组织的振动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造成微损伤和疲劳的原因。
为了验证不同的鞋底构造,进行了几次特性测试。
通过图12中所示的常规测试来测量回弹性。该测试包括将给定高度(即23.5cm)的砝码(即5kg)掉到要表征的样品上(这里是外底组件)。然后,测量砝码回弹高度。正是该高度体现了回弹性。或者,根据标准ISO-4662,可以通过更标准的测试来验证回弹性。
底组件的吸收振动冲击的能力的表征是通过对跑步者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得出的。每个跑步者配备三个三轴加速度计:一个放置在左胫骨前内侧面,一个放置在左侧股内侧肌的肌肉腹部,一个放在左侧腓肠肌的肌肉腹部。每个加速度计的竖直轴与骨骼或肌肉的纵向轴基本对齐。然后,跑步者通过在轨道上跑步来测试不同的鞋底组件构造。对于每次与地面的碰撞,通过加速度计测量胫骨(图13a)和肌肉(图13b)(对于股内侧肌)的应力。然后对这些测量进行处理,由此推导出功率谱密度相对应力频率的函数。在图14a中说明了对于胫骨的处理,在图14b中说明了对于股内侧肌的处理。然后,关注有关骨骼或肌肉的共振频率。其是造成微损伤、疲劳和组织损伤的频率。因此,它们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舒适性。对于胫骨,将关注10到30Hz之间的频率。对于肌肉,将关注8到55Hz之间的频率。然后在这些频率范围内计算该曲线的积分。该值越低,则过滤效果越好,因此底组件对振动的吸收越好。然后,比较对于每个被测试的底组件结构算出的这个“积分”值,如对于胫骨的图15a和对于股内侧肌的图15b所示。
为了对被测底组件的缓冲进行比较分析,尤其关注不同被测底组件之间的测量值或计算值的相对差异。绝对值在这项研究中的相关性要低得多,因为其可能会根据各个使用者的固有参数而波动。观察到的变化更为有用,因为使用者保持为同一人时对这些变化不太敏感。在这些测试过程中,将一方面测量上述两种缓冲特征之间的差异,即对于测试的每个底组件的回弹性和对振动冲击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测量对照底组件的两个缓冲特征之间的差异。然后,可以以图的形式重现该比较,如图16所示,其中横坐标是回弹性的变化,纵坐标是振动衰减的变化。为了获得舒适性方面最佳的底组件,特别需要相比对照鞋底更显著的振动衰减,而与对照相比不过多降低回弹性。
图16说明了不同底组件之间的比较研究的结果。零点对应于对照,其是完全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制成的底组件。所测试的底组件具有以下结构:
第一种底组件S1,完全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聚烯烃共聚物(InfuseTM,陶氏化学公司)的混合物制成,
第二种底组件S2,包括如上所述布置的两层,第一层331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聚烯烃共聚物(InfuseTM,陶氏化学公司)的混合物构成,第二层332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热塑性橡胶的混合物构成,
这项比较研究揭示了显著改善使用者感受到的缓冲的底组件构造。这涉及底组件S2,其带来真正的舒适感,以及在振动阻尼和回弹性之间的很好的折衷。
在图15a、15b中观察到这种有益效果,其中,以实线示出的作为底组件S2的应力频率的函数的功率谱密度曲线明显低于以虚线示出的底组件S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因此,该变化也被转换到图16的曲线图的纵坐标上。底组件S2的对应值(纵坐标)明显大于底组件S1的对应值(纵坐标)。
关于对回弹力的影响,可以看到底组件S2的回弹性接近(略微低于)对照(100%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底组件)的回弹性,这不同于底组件S1,其具有更好的回弹性。
为了获得鞋的更好的舒适性,振动阻尼是至关重要的。趋于改善该特性的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通常具有比100%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底组件的回弹性明显更低的回弹性。
这项研究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种底组件结构,其包括如上所述布置的两层,由具有弹性的粘弹性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一层与由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二层结合,这样的底组件结构具有振动阻尼和回弹性之间的出色的折衷。更特别地,这在如下情况下成立:第二材料是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其特征是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比第一材料的滞后性高至少8%。低于8%时,有益效果不明显。
例如与可表现得更致密且更重的凝胶相比,使用多孔泡沫可以减轻结构的重量。此外,这种材料确保良好的固定性。这避免了凝胶可能具有的浮动/下陷现象。
第二材料的组成可以按以下比例进行:50-7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30-50%的聚烯烃共聚物。
第二材料的组成可以按以下比例进行:25-75%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25-75%的塑性橡胶。
第一材料的密度优选为0.15至0.25,这使得不会过多地加重底组件。
第二材料的密度优选为0.15至0.25,这也使得不会过多地加重底组件。
有利地,第一和第二材料的密度小于0.35,优选小于0.3。
第一材料的硬度优选为40至60Asker C,这允许材料在一定的固定性下良好地变形,从而有利于鞋的动力学行为(重新推进,动力性)。
第二材料的硬度优选为30至50Asker C,这允许材料在一定的固定性下良好地变形,从而有利于鞋的动力学行为(重新推进,动力性)。
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第二层,只要其特征是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比第一材料的滞后性高出至少8%。例如,可以使用诸如PORONTM的聚氨酯(PU)泡沫。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材料的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小于15%。该极限使得可以表征具有弹性的粘弹性材料。材料表现出实现良好回弹性的动力学行为。另外,这种材料相对较轻,这改善了鞋的舒适性。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材料是粘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在20%至60%之间。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大于20%的材料是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这种材料提供了底组件的大部分振动阻尼。有利地,第二材料是粘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在20%至35%之间。实际上,超过35%时,材料会变重,与PORONTM的情况一样,这会降低鞋的舒适性。
为了获得关于所需缓冲的良好的底组件性能,在两层的叠置区域中,在外底组件33的最大厚度处,第二层332的厚度e332小于第一层331的厚度e331。具有弹性的粘弹性材料的层的厚度大于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的层的厚度有利于回弹性,并降低了经常由于使用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而使鞋变重的风险。
遵循相同的流程进行了补充测试。对于这些补充测试,使用相同的由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制成的底组件,但使用不同类型的第一清洁层31。在第一配置系列中,第一清洁层由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制成。发现在减震行为方面与底组件S2相似的优点。图16的图表所示的特征包括与1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对照相比的相对值,其与底组件S2的特征基本相同。在第二配置系列中,第一清洁层是由具有弹性的粘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塑聚氨酯(TPU)。对于这个系列,有益效果没有再现。如图16的图表所示,发现了在100%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对照的附近区域中的材料特征,基本上在该对照与底组件S1的特征之间。这些测试强调了具有粘性的尤其是尽可能靠近脚的粘弹性材料层的重要性。
图3至图6示出了用于右脚的底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示例中,第二层332基本上在底组件的后半部上从位于脚弓下方的一部分到底组件的后端33R覆盖第一层331的上表面331U。在宽度上,在鞋跟处,第二层在与鞋帮的界面处在底组件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但是,在此示例中,第二层的宽度随着远离鞋跟区域而逐渐减小。因此,在底组件的后部内侧部分中,第一层的一部分向鞋帮外侧升高。因此,在该内侧部分的宽度上,鞋帮将与第二层332的上表面332U接触,并且在一个边缘或两个边缘上与第一层331的上表面331U接触。例如,对应于截面IV-IV,图4示出了一种构造,其中鞋帮将主要与第二层332U的上表面332U接触,除了在内侧边缘处,这里其将与第一层331的上表面331U接触。在第二层332的前端处,鞋帮将在外侧和内侧边缘处与第一层331的上表面331U接触,并且在宽度的中央部分将与第二层332的上表面332U接触。注意,在底组件的某些区域中,第一层331可包括直至上表面331U的通孔331A。因此,在这些区域中,第一层331不覆盖第二层332的下表面332D,或者换言之,第二层332覆盖通孔331A。无论如何,在该示例中,第二层始终与地面和耐磨层333保持距离。第一层始终存在一部分,该部分将低于第二层的下表面的最低的部分。在此示例中,可以将第二层粘贴至第一层。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第二层332没有被封装在第一层331中。换言之,第二层的一部分没有被第一层侧向地包围。第二层在外底组件33的侧向边缘上局部开口。这样,第二层形成外底组件33的侧向部分。因此,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外底组件时,第二层332可以更容易地横向(局部地)变形,因为由于第二层没有被封装,它没有被第一层形成的边界所保持。用这种结构更好地证明第二层的振动冲击吸收性能。
图7至图10示出了用于右脚的底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示例中,第二层332填充在第一层的上表面331U上开口的凹槽3310。因此,第二层332被第一层331完全包围。在该示例中,第二层可以复制成型在第一层上。
图11示出了用于右脚的底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示例中,在鞋跟处,第一层分成两个部分,即上部分3311和下部分3312。第二层332插设在这两个部分即上部分3311和下部分3312之间。即使这种配置具有较小益处,但其也可以构成有用的替代解决方案,与100%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底组件相比,其具有更好的阻尼性能。
或者,第二层332固定在第一层331的上表面331U或下表面331D上,并且在第二层与第一层接触的表面的相对表面处,第三层将覆盖第二层332。第三层可以由与第一层相同的材料构成。但是,其可以由另一种材料制成。第三层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到第二层。这可以通过胶合、复制成型、焊接等进行。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本发明扩展到所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15)

1.鞋(1)的外底组件(33),包括:
-第一层(331),由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一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层基本上在所述外底组件的整个长度(L33)上延伸,并由上表面(331U)和下表面(331D)界定,
-第二层(332),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多孔泡沫组成的第二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底组件后三分之一的区域(ZR1)中,所述第二层叠置在所述第一层上,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层的任何部分都不面对所述第一层的下表面定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材料是具有粘性的粘弹性材料,其特征为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为20%至60%且比所述第一材料的滞后性大至少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特征为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小于15%。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的材料的特征为根据标准D3574定义的滞后性小于3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覆盖所述第一层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在这两层的重叠区域中,在所述外底组件的最大厚度处,所述第二层的厚度(e332)小于所述第一层的厚度(e33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底组件的前三分之一中面对蹠骨处不存在第二层。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332直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层331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复制成型在所述第一层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是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热塑性橡胶的混合物。
10.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组成按以下比例进行:25-75%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25-75%的塑性橡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组成按以下比例进行:50-7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对30-50%的聚烯烃共聚物。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为40至60Asker C,并且所述第二材料的硬度为30至50Asker C。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密度小于0.3。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或内侧区域的宽度上,鞋帮(2)在至少一个边缘上与所述第二层(332)的上表面(332U)接触。
15.一种运动鞋(1),其配备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底组件(33)。
CN202010361829.XA 2019-04-30 2020-04-30 鞋底 Pending CN1118388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904573 2019-04-30
FR1904573A FR3095576A1 (fr) 2019-04-30 2019-04-30 Semelle de chauss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8882A true CN111838882A (zh) 2020-10-30

Family

ID=6813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829.XA Pending CN111838882A (zh) 2019-04-30 2020-04-30 鞋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33013A1 (zh)
CN (1) CN111838882A (zh)
FR (1) FR30955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0701A (ja) 1984-01-17 1985-08-08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運動シユ−ズ用ミツドソ−ル
JPS6343925Y2 (zh) 1986-04-11 1988-11-16
US20090133288A1 (en) * 2003-04-07 2009-05-28 Gallegos Alvaro Z Footwear with two-plate system
CA2800346A1 (en) 2010-05-18 2011-11-24 Montrail Corporation Multiple response property footwear
JP6679363B2 (ja) * 2015-03-23 2020-04-15 アディダス アーゲー ソールおよびシューズ
MX2018004048A (es) * 2015-10-02 2019-01-24 Nike Innovate Cv Placa para calzado.
US10681959B2 (en) * 2015-12-28 2020-06-16 Asics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ing material, shoe sole member, shoe, and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sports
FR3062992B1 (fr) 2017-02-23 2021-05-14 Guy Sparacca Semelle dynamique de chauss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3013A1 (fr) 2020-11-04
FR3095576A1 (fr)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2601B2 (en) Footwear with flexible cage and wedge
EP1915067B1 (en) Shoe insole
US9271538B2 (en) Microprocessor control of magnetorheological liquid in footwear with bladders and internal flexibility sipes
CA2630817C (en) Devices with internal flexibility sipes, including siped chambers for footwear
US11911333B2 (en) Gradient cushioning gain for footwear sole arrangement
CA2687650C (en) Devices with internal flexibility sipes, including siped chambers for footwear
US9451805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assembly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mbers
US20120233877A1 (en) High-stability multi-density midsole
EP2250919A2 (en) Shoe assembly with non-linear viscous liquid
US20120036740A1 (en) Sole structure with traction elements
CN110650645B (zh) 包括具有被填充的拉胀孔的拉胀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KR19980025330A (ko) 신발용 충격흡수시스템
EP2961594B1 (en) Method of forming midsole of two materials
US20230189922A1 (en) Footwear or orthotic sole with microprocessor control of a structural or support element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JP2000253903A (ja) 防振底構造を有する靴
CN111838882A (zh) 鞋底
Shorten et al. The effects of shoe cushioning on impact force during running
US20240148601A1 (en) Heel clamp for footwear sole arrangement
Damm et al. Human–shoe–surface interaction
EP3965605A1 (en) Flexible arch support for footwear
KR19980025298A (ko) 신발용 충격흡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