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6330A -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6330A
CN111836330A CN201910325246.9A CN201910325246A CN111836330A CN 111836330 A CN111836330 A CN 111836330A CN 201910325246 A CN201910325246 A CN 201910325246A CN 111836330 A CN111836330 A CN 111836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ime domain
data
time
domain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52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6330B (zh
Inventor
祝慧颖
董朋朋
窦圣跃
李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52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63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350 priority patent/WO2020216145A1/zh
Priority to EP20795050.2A priority patent/EP3952461A4/en
Publication of CN111836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330A/zh
Priority to US17/506,103 priority patent/US2022003899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6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25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using a measured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as a link met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在节点需要向自己的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该节点与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并且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发送该数据的信道质量相关,可以提高该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协作通信场景中,源节点的数据可以通过一个或若干个协作转发节点接收并进行处理转发到目标节点,目标节点再通过合并技术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可以获得分集增益,从而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或增加系统的覆盖范围。一个或若干个协作转发节点还可以将自己需要发送给目标节点的数据分别通过自己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链路发送给目标节点。在目前协作转发节点发送数据时,协作转发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域资源是预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协作转发节点自己不能决定数据的发送时间,数据发送的可靠性低。并且,当多个协作转发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同一个数据块时,多个协作转发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该数据块的时间是相同的,会造成同一个数据块的冗余传输,造成协作转发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通信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实现了不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进而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应用于第一节点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以执行主体为第一节点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在节点需要向自己的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该节点与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实现了不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进而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并且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发送该数据的信道质量相关,可以提高该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存在对应关系。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来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使得确定的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较为准确,并且便于实现。降低了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的复杂度,节省资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发送时间,包括: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时域偏移值;该第一节点根据该时域偏移值和该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发送时间。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以及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使得确定的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较为准确。提高确定发送时间的灵活性。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存在对应关系,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发送时间,包括: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第一时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该发送时间。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用于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之间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来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便于实现。降低了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的复杂度,节省资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发送时间,包括: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定时器的时长,该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该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间启动该定时器,根据该定时器的时长确定该发送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可选的,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为该发送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时,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可以在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之前检测是否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该数据,如果确定其他节点没有发送该数据,第一节点才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可以避免同一个数据块的冗余传输的现象,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RRC、MAC 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等。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RRC、MAC 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等。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三节点的该数据,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信噪比SNR、该SNR的值域区间、信干噪比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信道质量指示CQI、该CQI的值域区间、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控制节点,也可以是应用于控制节点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以执行主体为控制节点为例,该方法包括:
控制节点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该控制节点为源节点,或者为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或者为网络侧集中控制器。
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控制节点可以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间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配置信息后,结合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确定该发送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了第一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包括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条件。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或者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不发送该数据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该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参数。该信道质量参数可以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NR、该S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CQI、该CQ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是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高层信令,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令。高层信令可以包括无RRC、MAC 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设备运行时,使得该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装置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和/或第四方面提供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适用于本申请的又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者未来的演进网络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还可以是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可支持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快速接入到通信网络之中。无线通信网络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用户业务需求的增加以及对需求的多样性,移动用户对更高性能的无线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
无线网络按照网络规模和覆盖范围可以分为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area network,WP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MAN)、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network,WWAN)等。以蓝牙技术为代表的无线个域网因覆盖范围受限,相互通信范围之外的设备需要通过中继节点的转发、经过多跳实现。以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其覆盖不佳也是困扰不少用户的问题,传统的WiFi网络发展为现有的无线网状(WiFi mesh network)网络,需要利用多跳技术和对等网络来解决覆盖问题。无线城域网中无线网状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无线城域网解决方案,支持多点对多点的网状结构,采用移动跳接式路由技术,来避免星型网络单点故障的问题。所以,上述的各种网络均需要通过中继节点的转发技术来实现多跳从而扩大覆盖范围。
此外,无线广域网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为代表,为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持续演进,同时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5G)系统也应运而生。在有些覆盖受限的场景,如密集城区、高频小站、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V2X)等,需要通过在发送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引入中继节点进行数据的接收和转发,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当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端受限于体积和方便携带等因素,无法安装多天线,为更好对抗多径衰落,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协作通信技术。从信号传输的角度,协作通信技术核心思想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下,让相距较近的单天线移动用户按照一定的方式共享彼此的天线,从而以相互协作共享的方式进行通信。在利用中继节点进行协作通信时,中继节点为移动用户提供额外的天线形成空间分集来传输信息。中继节点的转发技术与协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协作转发技术既包含了中继又包含了分集技术,可以抵抗信道衰落,提高无线链路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同时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增加系统鲁棒性。所以协作转发技术在有些覆盖受限的场景,源节点的原始信息数据可以通过一个或若干个协作转发节点接收并进行处理转发,目标节点再通过合并技术将接收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合并可以获得分集增益,从而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或增加系统的覆盖范围。
无论是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还是无线广域网均需要利用中继节点的协作转发技术解决覆盖问题。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说明利用中继节点进行协作转发数据。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以及目标节点1和目标节点2。其中,源节点可以看作是发送数据的节点,例如,源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等。目标节点可以看作是接收数据的节点,目标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等。源节点分别和目标节点1以及目标节点2之间存在多条传输路径。中继节点(或者也可以称为协作转发节点)可以是中继设备,主要负责接收并转发无线信号,可以向其它中继设备、终端设备设备或网络设备转发数据,或接收来自其它中继设备、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中继站、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的,源节点可以通过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与目标节点1进行通信,通过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与目标节点2进行通信。在图1所示的架构中,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可以视为源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对于中继节点1而言,目标节点1为中继节点1的候选下一跳节点。对于中继节点2而言,目标节点1和目标节点2为中继节点2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或者,中继节点2为目标节点1和目标节点2的候选上一跳节点。类似的,对于目标节点2而言,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为目标节点2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例如,源节点向目标节点1发送数据时,可以先将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1和/或中继节点2,然后中继节点1和/或中继节点2可以将该数据转发给目标节点1。或者,源节点向目标节点2发送数据时,可以先将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2和/或中继节点3,然后中继节点2和/或中继节点3可以分别将该数据转发给目标节点2。针对一个源节点和一个目标节点,存在多条候选传输路径。例如,图1所示的例子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1之间存在的两条候选传输路径,第一条候选传输路径为:源节点→中继节点1→目标节点1,第二条候选传输路径为:源节点→中继节点2→目标节点1。
应理解,图1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适用于本申请的网络架构产生限制。例如,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更多跳的中继节点,如图2所示的,图2所示的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数据传输可以经过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11、中继节点12和中继节点13可以视为源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和中继节点23这三个中继节点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11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或者,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12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或者,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13的候选下一跳节点。类似的,中继节点31、中继节点32和中继节点33这三个中继节点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21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或者,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22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或者,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23的候选下一跳节点。换句话说,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和中继节点23这三个中继节点均可以视为中继节点31、中继节点32以及中继节点33这三个中继节点中任意一个中继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任意一条或者多条候选路径传输至目标节点。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针对一个源节点和一个目标节点,存在多条候选传输路径。在多条候选传输路径上,除了目标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可以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候选下一跳节点。
图1和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中继节点主要负责接收并转发信息或者数据等。例如,中继节点可以向下一跳的中继节点、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或者,接收来自其上一跳的中继节点、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图1和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中继节点转发的数据可以上行数据、下行数据、侧行链路(side link)的数据等。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分别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或者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均为网络设备。或者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均为终端设备。或者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分别为中继节点和终端设备。或者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分别为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等。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中继站、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本申请中对于源节点、目标节点、中继节点具体结构和形式不作限制。
应理解,图1和图2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适用于本申请的网络架构产生限制。例如,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中继节点或者更多跳的中继节点,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目前,对于中继节点协作转发的场景中,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的同一个数据块可能经过多个中继节点共同转发。结合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说明。源节点需要向目标节点1发送数据时,将同一个数据块向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发送,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接收到该数据块时,会分别向目标节点1发送该数据块。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向目标节点发送该数据块的时域资源在时域上相同,该时域资源是提前配置或者预定义的。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会在该时域资源上向目标节点发送该数据,意味着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会在同一时间(同一时刻)开始向目标节点发送该数据块,即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开始发送该数据块的发送时刻(发送时间)是相同的。开始发送该数据块的时间为该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因此,很容易造成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同时向目标节点转发相同的数据块,造成同一个数据块的冗余传输。并且,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不能自行确定发送数据的时域资源,数据发送的可靠性低,会造成中继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每个节点可以根据信道质量自行确定自己的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刻,提高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实现了不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进而避免了中继节点的功率浪费,并且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多种通信场景中。例如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车辆对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高频传输、工业场景、机器人协作等场景。其网络架构可以如图1或者图2所示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可以上行数据、下行数据、侧行链路(sidelink)的数据等。
下面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200的示意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应用在图1和图2所示的场景中,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节点作为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对方法进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应用于第一节点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第一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或者,还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
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的方法200可以包括S210至S220。下面结合图3详细说明方法200中的各个步骤。
S210,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S220,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在S210中,第一节点需要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时,第一节点需要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发送时间也可以称为发送时刻。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第一节点可以是源节点,也可以是中继节点。例如,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节点为目标节点1。或者,第一节点可以是源节点,第二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或者中继节点3中的任意一个。又例如,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如果第一节点是中继节点11、中继节点12或者中继节点13中的任意一个,则第二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或者中继节点23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可以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该数据是第一节点自身需要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则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这种情况可以对应于第一节点为源节点的情况。第二种,如果该数据是第一节点接收到的其他节点(例如第一节点候选上一跳节点)发送给目标节点的数据,并且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为该数据的多条候选传输路径中之一,这种情况可以对应于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情况。例如,该数据可以是第三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数据,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结合图2所示的例子,如果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21,则第三节点为中继节点11、中继节点12、中继节点13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节点为中继节点31、中继节点32、中继节点33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节点确定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时,可以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理解为开始发送该数据的时间或者时刻。该数据可以在符号、时隙、微时隙、迷你时隙、子帧、半帧、或帧等时域资源上开始发送,或者该数据也可以在某绝对时间开始发送。其中,符号也称为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是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其中SC-FDMA又称为带有转换预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transform precoding,OFDM with TP)。绝对时间可以理解为数据的发送时刻,例如,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为第T毫秒等。
在S210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即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相关。由于不同的节点对应的信道质量通常不同,则不同节点确定的开始发送数据(例如不同的节点发送同一个数据块)的发送时间也不同,从而实现了不同节点对于数据(例如同一个数据块)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在S220中,在确定了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后,第一节点便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在节点需要向自己的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该节点与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实现了不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进而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并且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发送该数据的信道质量相关,可以提高该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应理解,在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除了根据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之外,还可以根据其他条件,例如,第一节点的负载能力或负载水平、第一节点的数据传输能力或数据传输水平等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还应理解,第一节点确定该信道质量的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可以由第一节点自己进行测量得到,或者,也可以由第二节点进行测量并反馈给第一节点,或者也可以由第二节点或第一节点进行测量并通过其它节点转发给第一节点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可以预定义或者配置信道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预定义或者配置信道质量参数的取值区间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信道质量参数值用于表征信道质量,信道质量参数的取值区间用于表征该信道质量参数值所在的值域范围。在上述的S210中,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并结合该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可选的,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本申请中的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CE)、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等。控制节点可以是源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或者,控制节点还可以是网络侧集中控制器。网络侧集中控制器负责控制网络中所有节点或者部分节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等。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信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信道质量参数的取值区间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时间。对于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部分节点或者全部节点,即存在多个第一节点的情况,该多个第一节点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第一节点也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信道质量参数的取值区间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数据发送时间。进一步的,这多个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可以是同一个数据块。
表1所示为信道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表1中,信道质量用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表征。发送时间用绝对时间来表征,绝对时间的单位为毫秒(ms)。
表1
CQI索引(index) 发送时间(单位:毫秒(ms))
15 13
14 17
13 20
12 25
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先获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确定该CQI对应表1中的某个CQI索引,再由表1所示的CQI索引与发送时间之前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时间。
表2所示为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表2中,信道质量利用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来表征。发送时间用绝对时间来表征,绝对时间的单位为毫秒(ms)。
表2
SNR的取值区间 发送时间(单位:毫秒(ms))
[25,∞) 12
[20,25) 16
[15,20) 20
[10,15) 25
例如,第一节点先获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SNR,确定该SNR对应表2中的某个SNR取值区间,再由该SNR的取值区间和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时间。
应理解,表1和表2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信道质量与发送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任何限制。例如,该信道质量还可以利用其他信道质量参数来表征等。例如,该信道质量还可以用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等表征。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还应理解,信道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即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对应不同的发送时间。可选的,质量参数值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即多个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也可以对应同一个发送时间。类似的,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
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来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使得确定的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较为准确,并且便于实现。降低了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的复杂度,节省资源。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以图4为例,在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该方法200中的S210: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包括S211和S212。
S211,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时域偏移值;
S212,该第一节点根据该时域偏移值和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发送时间。
图4中所示的S220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S22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时域偏移也可以称为时间偏移量)。其中,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RRC、MAC 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等。控制节点可以源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或者,控制节点还可以是网络侧集中控制器。
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用于该第二节点的至少一个候选上一跳节点确定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即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所公用。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用于第一节点以及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确定发送数据(包括同一个数据块)的发送时间的时域资源。可选的,第一节点以及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可以在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包括的部分或者全部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例如,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11、中继节点12和中继节点13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和中继节点23中的任意一个,则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用于中继节点11、中继节点12和中继节点1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节点确定向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和中继节点23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数据的时域资源。例如,中继节点11可以根据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向中继节点21、中继节点22和中继节点2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送数据的时域资源。进一步的,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时域偏移值可以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开始的符号个数,或者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开始时间长度。可选的,时域偏移值的单位还可以是时隙、微时隙、迷你时隙、子帧、半帧、或帧等。
在S211中,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并结合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时域偏移值。如果信道质量越好,时域偏移值越小,则第一节点根据时域偏移值,结合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在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基础上加上该时域偏移值,便可以得到该发送时间。可选的,如果信道质量越好,时域偏移值越大,则第一节点根据时域偏移值,结合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还可以在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基础上减去该时域偏移值,便可以得到该发送时间。信道质量越好,第一节点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就越早。在S212中,第一节点根据该时域偏移值和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数据的该发送时间。其中,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
下面结合表3所示的例子进行说明。表3所示的例子为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其中,时域偏移值以符号的个数表示。信道质量利用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表征。
表3
CQI索引(index) 时域偏移值(单位:符号)
15 0
13 1
11 2
9 3
如表3所示的。信道质量越好,时域偏移值越小。可选的,第一节点可以先获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确定该CQI对应表1中的某个CQI索引,再由表3所示的CQI索引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时域偏移值。假设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索引为15,根据CQI索引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时域偏移值为0。即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偏移量为0,则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就是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如果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索引为13,根据CQI索引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时域偏移值为2。即该数据的该发送时间就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开始向后推2个符号后的下一个符号。或者,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就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开始,等待2个符号后的下一个符号。或者,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就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开始,等待2个符号后的第3个符号,即该数据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等待2个符号后开始发送。
可选的,表3所示的为信道质量参数值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预定义或者预配置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4所示的,表4所示的为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时域偏移值以符号的个数表示,信道质量参数值利用CQI表征。
表4
CQI索引的取值区间 时域偏移值(单位:符号)
(13,15] 0
(11,13] 1
(9,11] 2
(7,9] 3
如表4所示的,第一节点可以先获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确定该CQI索引,然后确定该CQI索引对应表4中的某个CQI索引的取值区间,再由该CQI索引的取值区间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时域偏移值。确定时域偏移值之后,结合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确定数据的发送时间。
应理解,表3和表4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任何限制。例如,该信道质量还可以利用其他参数来表征,可选的,信道质量还可以用SNR,SINR、RSRP等表征。又例如,该时域偏移值还可以利用其他时间单位来表征,可选的,该时域偏移值的时间单位还可以是时隙、微时隙、迷你时隙、子帧、半帧、或帧等。又例如,该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范围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又例如,该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信道质量参数值与等待的具体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等待的具体时长是从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算起。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还应理解,质量参数值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即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对应不同的时域偏移值。可选的,质量参数值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即多个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也可以对应同一个时域偏移值。类似的,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
在上述时域偏移值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值。如果信道质量越好,时域偏移值越大,则可以在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减去时域偏移值,便可以确定该发送时间。如果信道质量越好,时域偏移值越小,则可以在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的基础上加上该时域偏移值,便可以确定该发送时间。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以及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使得确定的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较为准确。提高确定发送时间的灵活性。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存在对应关系。以图5为例,在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该方法200中的S210: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包括S213。
S213,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第一时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该发送时间。
图5中所示的S220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S22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存在对应关系。这里的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节点用于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可选地,可以预先为需要发送数据的节点配置或者定义一组时域资源。这里的需要发送数据的节点可以为处于同一跳的上的所有或部分节点。例如,这些节点包括第一节点以及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进一步的,这些处于同一跳的上的所有或部分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可以为同一数据块。并定义时域资源与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定义时域资源与信道质量参数值所处的值域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不同,或者,不同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等。不同的时域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不同。例如,如表4所示,表4所示为时域资源的索引与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时域资源索引(index)唯一对应一个时域资源。表5所示的例子中,信道质量利用CQI来表征。
表5
Figure BDA0002035985380000131
Figure BDA0002035985380000141
表5中,不同的时域资源索引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即CQI索引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可选的,不同的CQI索引还可以对应一个时域资源索引,即CQI索引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先获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CQI,确定该CQI对应表5中的某个CQI索引,再由表5所示的CQI索引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对应关系确定时域资源索引,然后根据该时域资源索引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则该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该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即第一节点在第一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例如开始符号)开始发送该数据。或者,该发送时间也可以为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该时域偏移值可以和信道质量相关,或者,该时域偏移值也可是预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
可选的,该对应关系还可以为信道质量参数值所处的值域区间的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如表6所示,表6所示为时域资源的索引与信道质量参数值所处的取值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时域资源索引(index)唯一对应一个时域资源。表6所示的例子中,信道质量利用SNR来表征。
表6
SNR的取值区间 时域资源索引(index)
[25,∞) 0
[20,25) 1
[15,20) 2
[10,15) 3
表6中,不同的时域资源索引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SNR的取值区间不同,对应的时域资源索引不同。即不同的SNR的取值区间对应不同时域资源。可选的,在第一节点确定了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NR后,确定该SNR对应表6中的某个SNR取值区间,再由该SNR的取值区间和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SNR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则该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该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即第一节点在第一时域资源的开始时间(例如开始符号)开始发送该数据。或者,该发送时间也可以为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
应理解,表5和表6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信道质量与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质量参数值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即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对应不同的时域资源索引。可选的,质量参数值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即多个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也可以对应同一个时域资源索引。类似的,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时域资源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用于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之间对应关系,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来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便于实现。降低了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的复杂度,节省资源。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以图6所示通信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以及目标节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可以视为源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可以确定自己与目标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假设:信道质量利用CQI表征,中继节点1与目标节点之间的CQI的值为CQI1,中继节点2与目标节点之间的CQI的值为CQI2,中继节点3与目标节点之间的CQI的值为CQI3。则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分别可以确定发送数据(例如同一个数据块)的发送时间。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分别可以根据CQI与发送时间存在对应关系、或者根据CQI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CQI和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之间对应关系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从而在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开始发送数据。由于CQI1、CQI2以及CQI3的值通常是不同的。则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以及中继节点3开始发送数据(例如同一个数据块)的时间的也是不同的。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便在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发送数据。对于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根据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时间的情况,可以预先为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预配置或者预定义一个公用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这样就实现了不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差异化。提高了节点发送数据的可靠性和效率。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图7为例,在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该方法200中的S210: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包括S214和S215。
S214,该第一节点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定时器的时长,该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S215,该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间启动该定时器,根据该定时器的时长确定该发送时间。
图7中所示的S220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S22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选的,可以预先为第一节点配置定时器。信道质量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例如,信道质量越好,定时器的时长的越短。可以预先为第一节点以及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中部分节点或者全部节点均配置定时器。其中,定时器的启动时间为第一时间。可选的,该第一时间可以为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即该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启动时刻)可以为上述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应理解,定时器的启动时间也可以为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该时域偏移值可以和信道质量相关,或者,该时域偏移值也可是预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或者,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还可以为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即该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启动时刻)可以为上述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应理解,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还可以为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该时域偏移值可以和信道质量相关,或者,该时域偏移值也可是预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或者,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还可以为其他时间,例如,第一节点对应的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还可以是第一节点自己生成需要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为第一节点接收到需要转发的数据的时间等。本申请对于第一时间不作限制。不同节点对应的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S214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结合信道质量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节点对应的定时器的时长。在S215中,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间启动定时器,并根据定时器的时长确定该发送时间。例如,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定时器的时长和该第一时间确定该发送时间。其中,定时器的超时时间(超时时刻)可以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或者,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或者,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通过定时器的超时时间确定。例如,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定期器的超时时间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等。在第一节点启动定时器后,在定时器的超时时间,第一节点可以在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时域资源上开始发送该数据,可选的,该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时域资源可以为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
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可以为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加定时器的时长,或者,定时器的超时时间为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加定时器的时长再加一个时间偏移值,或者,定时器的超时时间为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加定时器的时长再减一个时间偏移值等。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可选地,上述时间偏移值可以与该信道质量相关。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预定义或者配置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信道质量参数的取值区间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定时器的时长,根据定时器的时长确定该发送时间。
应理解,信道质量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即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对应不同的时域偏移值。可选的,信道质量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即多个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值也可以对应同一个定时器的时长值。类似的,信道质量参数值的取值区间与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
通过为第一节点配置定时器,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定时器的启动时间,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使得确定的该数据的发送时间较为准确。提高确定发送时间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的各种方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可选的,第一节点确定的该发送时间晚于或者等于该第一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例中,以图8为例,在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该方法200还包括S219。
S219,该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
图8中所示的S210和S220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S210和S22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S219中,第一节点在确定了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后,可以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这里的测量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监听(monitor)、感知(sensing)、或检测等。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的测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值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测量、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测量、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信息检测或其他指示信号测量等。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
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用于第一节点确定上述第二时域资源。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可以被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所公用。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可以理解为用于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节点中的至少一个节点确定数据测量的时域资源。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也可以为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该时域偏移值可以和信道质量相关。该时域偏移值也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可选的,该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也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
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可以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也可以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时域偏移值,该时域偏移值也可以和信道质量相关,或者,该时域偏移值也可是为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与该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可选的,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也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
在S219中,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进行测量,确定是否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相同的数据。
应理解,上述的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和第一参考时域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上述的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和第一参考时域资源可以为同一时域资源。或者,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和第一参考时域资源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和第一参考时域资源起始时间不同和/或结束时间不同。
可选的,在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时,则执行S220: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其中,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等。这里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如果第一节点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信息,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不发送该数据时,证明与该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并没有发送该数据或者发送该数据的质量不满足预定义或配置的门限,则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第一节点可以在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之前检测是否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该数据,如果确定其他节点没有发送该数据,第一节点才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可以避免同一个数据块的冗余传输的现象,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应理解,对于S219,可以通过为第一节点配置定时器,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定时器的启动时间,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第一节点可以在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启动时刻)开始在第二时域资源进行测量,在定时器运行期间,如果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节点可以停止、重置或者删除该定时器。即最终只有定时器超时的节点会发送该数据。
应理解,上述的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条件。例如,第一条件还可包括:第一节点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P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等。本申请对于第一条件包括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制。
还应理解,如果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是来自于第三节点。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则除了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之外,第一节点还可以对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译码。只有该数据译码正确,并且,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第一节点才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或者,即使该数据来自于第三节点,第一节点也可以不对该数据进行译码,只要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就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转发该数据。
还应理解,图8所示的S210可以包括上述的S211和212。或者,S210可以包括上述的S213。或者,S210也可以包括上述的S214和215。具体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于S211和212、S213、S214和215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可以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NR、该S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CQI、该CQ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
具体而言,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可以利用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信道质量参数来表征。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可以利用RSSI和RSRP来表征。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可以利用SINR或者SINR所处的值域区间来表征。
应理解,本申请中,除了利用上述的信道质量参数来表征信道质量之外,还可以利用其他表征信道质量参数来表征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以图9为例,该方法包括S310、319和S320。
S310,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S319,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之前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可以为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可以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
S320,在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节点确定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其中,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不发送该数据等。
具体而言,对于S310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于S210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S319,第一节点确定了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后,便可以在该发送时间前在第二时域资源进行测量。这里的第二时域资源和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S219中对于第二时域资源和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在赘述。如果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一条件,证明与该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中至少有一个节点在发送该数据,则在S320中,该第一节点确定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第一条件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S219中对于第一条件的描述。例如,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大于第二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大于第三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ACK信息,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发送该数据等。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由于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与自己的下一跳候选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节点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并且,第一节点可以在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之前检测是否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该数据,如果有其他节点发送该数据,第一节点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可以避免同一个数据块的冗余传输的现象,避免了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
对于S319,也可以通过为第一节点配置定时器,利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定时器的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定时器的启动时间,确定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对于该定时器的启动时间、超时时间和发送时间等的描述可以参考S214和215中对于定时器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第一节点可以在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开始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在定时器运行期间,如果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节点可以停止、重置或者删除该定时器。并且,第一节点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应理解,如果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是来自于第三节点。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第一节点还可以对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该数据译码错误,即使检测到没有其他节点发送该数据,第一节点也不向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即该数据译码错误和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该数据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任意一个,则该第一节点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或者,即使该数据来自于第三节点,第一节点也可以不对该数据进行译码。即只要满足有其他节点也在发送该数据,则该第一节点不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可以是控制节点,控制节点用于控制上述的第一节点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发送等。该控制节点还可以用于控制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或者和第一节点不处于同一跳的节点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发送等。
下面结合图10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400的示意流程图,该方法400可以应用在图1和图2所示的场景中,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控制节点作为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对方法进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执行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应用于控制节点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控制节点可以是源节点,或者,控制节点也可是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或者,控制节点也可是该网络侧集中控制器。例如,该控制节点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为中继节点,或者,也可以为终端设备。
如图10所示,图10中示出的方法400可以包括S410至S420。下面结合图10详细说明方法400中的各个步骤。
S410,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该控制节点为源节点,或者为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或者为网络侧集中控制器。
S420,第一节点根据该配置信息,结合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
具体而言,在第一节点确定向第二节点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时,控制节点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控制节点可以是源节点,也可是第一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也可是该网络侧集中控制器。在S410中,控制节点可以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
在S420中,第一节点根据该配置信息,结合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对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数据的发送时间等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S210中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在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控制节点可以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间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配置信息后,结合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确定该发送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了第一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信道质量,并结合该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关于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文中对于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配置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用于第一节点以及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其他节点确定发送数据的时域资源。在S420中,第一节点便可以根据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发送时间。关于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域偏移值和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等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S212和S213中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这里的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节点用于发送该数据的时域资源。在S420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发送时间。对于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时域资源和S42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S213中的相关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配置信息包括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控制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定时器,并可以配置定时器的启动时间。例如,定时器的启动时间为第一时间。可选的,该第一时间可以为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等。在S420中,该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信道质量,结合该配置信息,确定定时器的时长,并根据定时器的启动时间,确定该发送时间。例如,定时器的超时时间(超时时刻)可以为该数据的发送时间等。关于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和发送时间的关系可以参考上述的S214和S215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定时器的启动时间、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和发送时间的关系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包括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其中,第二参考时域资源可以理解为用于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处于同一跳的节点中的至少一个节点确定数据测量的时域资源。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确定出第二时域资源,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可选的,该第二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可选的,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为该发送时间。关于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和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的S219中相关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配置信息还包括上述的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即第二时域资源或者也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条件。可选的,如果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时,该第一节点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如果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的测量结果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节点不发送该数据。其中,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或者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不发送该数据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控制节点可以将第一节点在发送时间发送该数据需要满足的第一条件通知给第一节点。可选的,该第一条件也可以是第一节点自行确定的。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条件中包括的阈值。例如,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阈值、第二阈值或者第三阈值中的至少一个等。
应理解,上述的配置信息包括的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条件。例如,第一条件还可包括:第一节点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P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等。上述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阈值等。本申请对于配置信息包括的具体条件和阈值等不作限制。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该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参数。例如,该信道质量参数可以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NR、该S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CQI、该CQ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应理解,配置信息中除了包括上述的用于表征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参数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表征该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参数,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可以是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高层信令,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令。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RRC、MAC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等。本申请对于配置信息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发送的方法,控制节点通过配置信息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间相关内容通知给第一节点。例如,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第一节点根据配置信息,结合该信道质量,确定该发送时间。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确定该发送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节点。而不应该对节点的本身和数量等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方法200、方法300和方法400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数据发送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通信装置(也可以称为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部分相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
图11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5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节点(控制节点或者中继节点),也可以是终端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还可以是节点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第一节点或者控制节点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所述处理器5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或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501也可以存有指令和/或数据503,所述指令和/或数据503可以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第一节点或者控制节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5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单元。例如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电路或接口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5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5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在处理器中。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5和/或天线506。所述处理器5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通信装置(例如终端或者网络设备)进行控制。所述收发器5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500(例如,集成电路、无线设备、电路模块,网络设备,终端、中继节点等)包括处理单元501和收发单元505。
处理单元501,根据该通信装置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通信装置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收发单元505,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在该通信装置需要向自己的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该通信装置与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通信装置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实现了不同通信装置数据的发送时刻的差异化,进而避免了通信装置的功率浪费,并且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发送该数据的信道质量相关,可以提高该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可选地,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存在对应关系。
可选地,该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时域偏移值;根据该时域偏移值和该参考时域资源,确定该发送时间。
可选地,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存在对应关系,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该第一时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该发送时间。
可选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根据该信道质量,确定定时器的时长,该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第一时间启动该定时器,根据该定时器的时长确定该发送时间。
可选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该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者等于该发送时间。
可选地,收发单元505具体用于: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时,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可选地,该第一参考时域资源为预定义的或者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
可选地,该第二参考时域资源为预定义的或者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
可选地,收发单元505还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三节点的该数据,通信装置500为该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可选地,该信道质量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信噪比SNR、该SNR的值域区间、信干噪比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信道质量指示CQI、该CQI的值域区间、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
应理解,通信装置500装置各单元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3至图5和图7至图9中任意一个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中的相关实施例的第一节点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500(例如,集成电路、无线设备、电路模块,网络设备,终端等)可包括处理单元501和,收发单元505。
处理单元501,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收发单元505,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间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配置信息后,结合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确定该发送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了第一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和该发送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该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包括该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该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包括定时器的时长和该信道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包括上述的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可选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参考时域资源的时域信息。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条件,第一条件包括: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RSRQ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检测到NACK信息或者在该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到指示信号指示其它节点不发送该数据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该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参数。该信道质量参数可以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NR、该S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SINR、该SINR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CQI、该CQ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SI、该RSSI的值域区间、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的RSRP或该RSRP的值域区间。
可选的,该配置信息可以是该装置向第一节点发送的高层信令,还可以是由控制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物理层信令。高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无RRC、MAC CE、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包括DCI。
应理解,通信装置500各单元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方法400中的相关实施例的控制节点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虽然在以上的实施例描述中,通信装置以网络设备、终端、或者节点为例来描述,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5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设备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图12提供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适用于图1、图2、或图6所示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12仅示出了终端的主要部件。如图12所示,终端6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用户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析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用户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被进一步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2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2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600的收发单元61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600的处理单元612。如图12所示,终端600包括收发单元611和处理单元61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61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61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61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可选的,上述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一个单元,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多个单元。上述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在一个地理位置,也可以分散在多个地理位置。
如图13所示的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设备)700。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终端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者控制节点,也可以是中继节点或者控制节点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控制节点的操作。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2(处理单元)。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收发模块701(收发单元)和存储模块703(存储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节点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节点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控制节点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所述控制节点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控制节点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700中各个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至图5以及图7至图10描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该通信装置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通信装置700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收发模块701用于在该发送时间开始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通信装置与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该数据的发送时间。实现了通信装置灵活的确定数据发送的时间,进而避免了通信装置的功率浪费,并且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该数据的发送时间与发送该数据的信道质量相关,可以提高该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应理解,通信装置700装置各单元还可以执行图3至图5和图7至图9中任意一个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中的相关实施例的第一节点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相关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对于第一节点执行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702用于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该第一节点为该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收发模块701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开始向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时间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节点,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确定该发送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了第一节点的功率浪费和信道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效率。
应理解,通信装置700装置各单元还可以执行前文中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方法400中的相关实施例的控制节点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相关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对于控制节点执行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节点,和/或,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节点。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上述控制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至方法400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发送的方法的指令。该可读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第一节点和该控制节点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第一节点或者控制节点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计算机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内的芯片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单元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来实现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单元的各自的功能,以支持该系统芯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对于使用单数表示的元素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多个”,而并非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有特别说明。“一些”或“某些”是指“一个或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确定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候选上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发送时间开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质量和所述发送时间存在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与时域偏移值存在对应关系,所述时域偏移值指示第一参考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与所述发送时间之间的时域偏移;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所述发送时间,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所述时域偏移值;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时域偏移值和所述参考时域资源,确定所述发送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与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第一时域资源存在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所述发送时间,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时间为所述发送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所述发送时间,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定时器的时长,所述定时器的时长和所述信道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间启动所述定时器,根据所述定时器的时长确定所述发送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在第二时域资源上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早于或等于所述发送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发送时间开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发送时间开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时域资源为预定义的或者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时域资源为预定义的或者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三节点的所述数据,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三节点的候选下一跳节点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为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信噪比SNR、所述SNR的值域区间、信干噪比SINR、所述SINR的值域区间、信道质量指示CQI、所述CQI的值域区间、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所述RSSI的值域区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所述RSRP的值域区间。
13.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装置。
CN201910325246.9A 2019-04-22 2019-04-22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1836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5246.9A CN111836330B (zh) 2019-04-22 2019-04-22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0/085350 WO2020216145A1 (zh) 2019-04-22 2020-04-17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20795050.2A EP3952461A4 (en) 2019-04-22 2020-04-1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7/506,103 US20220038991A1 (en) 2019-04-22 2021-10-20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5246.9A CN111836330B (zh) 2019-04-22 2019-04-22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6330A true CN111836330A (zh) 2020-10-27
CN111836330B CN111836330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91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5246.9A Active CN111836330B (zh) 2019-04-22 2019-04-22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8991A1 (zh)
EP (1) EP3952461A4 (zh)
CN (1) CN111836330B (zh)
WO (1) WO20202161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108A (zh) * 2020-12-02 2021-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02534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133B (zh) * 2021-03-11 2022-10-14 宸芯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4016143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协作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299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频资源协商方法及系统、节点设备
CN103415056A (zh) * 2013-08-08 2013-11-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按需路由方法
CN106230545A (zh) * 2015-07-31 2016-12-1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273031A1 (en) * 2015-11-13 2017-09-21 Apple Inc.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Link-Budget-Limited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8576B1 (ko) * 2004-12-31 2011-12-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랜 서비스에서 무선단말의 세션 관리 방법
KR101467844B1 (ko) * 2007-11-14 201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JP6082994B2 (ja) * 2013-08-26 2017-02-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伝送ルート決定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847848B2 (en) * 2014-05-09 2017-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D2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5049356B (zh) * 2015-06-17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监控网络中基于业务服务质量的数据多跳路由采集方法
CN105610485B (zh) * 2015-12-21 2019-01-08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携能传输方法
US10171150B1 (en) * 2017-06-26 2019-01-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beamforming weigh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299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频资源协商方法及系统、节点设备
CN103415056A (zh) * 2013-08-08 2013-11-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按需路由方法
CN106230545A (zh) * 2015-07-31 2016-12-1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273031A1 (en) * 2015-11-13 2017-09-21 Apple Inc.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Link-Budget-Limited Devic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108A (zh) * 2020-12-02 2021-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512108B (zh) * 2020-12-02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02534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6145A1 (zh) 2020-10-29
US20220038991A1 (en) 2022-02-03
CN111836330B (zh) 2023-04-07
EP3952461A1 (en) 2022-02-09
EP3952461A4 (en)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6330B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972156B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装置、芯片及存储介质
US1163759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make an optimum compromise between the accuracy of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the overhead
CN11016918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829145B1 (en) Dynamic resource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that results from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1848719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apparatus
CN110839264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6147A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8609B (zh) 确定定时提前ta参考时刻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674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4375034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
CN111512685A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2329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84443A (zh) 辅助小区链路恢复请求传输
CN103384185A (zh)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906793A (zh) 在观察到达时间差定位中纠正离开时间的方法
CN116158169A (zh) 用于基于收到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的定位的交叉链路干扰(cli)测量
CN11186548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26461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devic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by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by wireless base station
WO2023065261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duc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witching interruptions
CN104541567A (zh) 用于减少由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引起的干扰的动态资源选择
US202200457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69810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