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2916A -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2916A CN111832916A CN202010611783.2A CN202010611783A CN111832916A CN 111832916 A CN111832916 A CN 111832916A CN 202010611783 A CN202010611783 A CN 202010611783A CN 111832916 A CN111832916 A CN 1118329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train
- time interval
- interval
- cro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06Q10/06375—Predic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outcome or impact based on a proposed ch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所述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全面并且准确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跨线运行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线路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列车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仅适用于单线运行模式,依赖于特定的画图工具,无法综合考虑车站配线、信号布置、运营组织等因素对跨线运营能力的影响。
因此,如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列车跨线运行间隔成为了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如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列车跨线运行间隔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所述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和所述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还包括第五时间间隔和第六时间间隔;
所述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五时间间隔等于所述第三时间间隔与所述第四时间间隔之和;所述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所述第六时间间隔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之和。
可选地,所述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可选地,所述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列车正常运行在所述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
基于所述占用时间以及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反应时间,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可选地,所述任一跨线方案包括所述跨线列车的跨线方向与跨线路径;所述跨线方向是基于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的运行方向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之后还包括:
基于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确定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行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装置,包括:
方案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间隔分析单元,用于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所述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和所述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根据运行线路与配线确定跨线方案,分析跨线方案中跨线列车在不同线路上跨线运行时与前后列车的相互影响情况确定表征跨线运行能力的跨线运行间隔,不依赖于特定的画图工具,使用便捷,能够全面并且准确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跨线运行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线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方式多为单线运营,存在线路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建设成本高且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弊端,多线路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列车跨线运行间隔的分析尚无明确的计算指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具体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两条不同线路。每条线路均可以包括上行线路轨道和下行线路轨道。
在每条上行线路轨道或者下行线路轨道上,若干列车按照作业顺序以特定的运行间隔运行。配线为两条不同线路轨道之间的连接轨道。
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跨线列车行驶经过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一条配线,从第一线路跨线运行至第二线路。
由于两条不同线路之间的配线可以有若干条,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存在若干个跨线方案。
例如,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线运行示意图,如图2所示,某轨道交通5号线和4号线之间实行跨线运行,5号线下行线路轨道为轨1,4号线下行线路轨道为轨2,4号线上行线路轨道为轨3,5号线上行线路轨道为轨4。
站台ZA1为列车行驶在轨1上的停靠站台,站台ZA2为列车行驶在轨2上的停靠站台,站台ZB1为列车行驶在轨3上的停靠站台,站台ZB2为列车行驶在轨4上的停靠站台。其中,5号线与4号线之间存在4条配线,分别为配线1、配线2、配线3和配线4;共有8个道岔,分别为岔1至岔8。JZ1-JZ9为5号线与4号线之间的区间标记点。
通过对5号线、4号线,以及5号线和4号线之间的配线分析,可以确定跨线列车在5号线和4号线之间的2个跨线方案,如表1所示:
表1跨线方案
步骤120,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具体地,对于任一跨线方案,跨线列车行驶经过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一条配线,从第一线路跨线运行至第二线路,脱离第一线路上的列车运行序列,插入第二线路上的列车运行序列。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的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第一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之前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之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之前列车的时间间隔,第四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之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其中,脱离位置为跨线前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上的行驶位置,插入位置为跨线后跨线列车在第二线路上的行驶位置。
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体现了第一线路发往跨线区段的发车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体现了从跨线区段发往第二线路区间的发车间隔。上述时间间隔可以作为轨道交通运营方制定列车运行计划的依据。
例如,对于跨线方案1,假设轨3上列车车次依次为A1、A2、A3,轨4上列车依次为B1、B2。列车A2为跨线列车,从轨3跨线运行至轨4,即从A1和A3两车之间脱离,插入B1和B2两车之间。对应地,第一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A2与轨3上脱离位置之前列车A1的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A2与轨3上脱离位置之后列车A3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A2与轨4上插入位置之前列车B1的时间间隔,第四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A2与轨4上插入位置之后列车B2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根据运行线路与配线确定跨线方案,分析跨线方案中跨线列车在不同线路上跨线运行时与前后列车的相互影响情况确定表征跨线运行能力的跨线运行间隔,不依赖于特定的画图工具,使用便捷,能够全面并且准确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跨线运行能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还包括第五时间间隔和第六时间间隔;
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五时间间隔等于第三时间间隔与第四时间间隔之和;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六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二时间间隔之和。
具体地,任一跨线方案中,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体现了第二线路上发往跨线区段的发车间隔;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体现了从跨线区段发往第一线路区间的发车间隔。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跨线方案1,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轨4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B1和B2的时间间隔,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轨3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A1和A3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对于跨线前的运行间隔,需要分析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以及第五时间间隔;对于跨线后的运行间隔,需要分析第三时间间隔、第四时间间隔以及第六时间间隔。
上述时间间隔的约束条件为第五时间间隔等于第三时间间隔与第四时间间隔之和;第六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二时间间隔之和。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跨线方案1,若使用符号H(跨线前线路-跨线后线路,间隔前列车:间隔后列车)表示时间间隔,则第一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A1:A2),第二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A2:A3),第三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B1:A2),第四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A2:B2),第五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B1:B2),第六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H(3-4,A1:A3),则根据上述时间间隔的约束条件,各时间间隔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H(3-4,B1:B2)=H(3-4,B1:A2)+H(3-4,A2:B2)
H(3-4,A1:A3)=H(3-4,A1:A2)+H(3-4,A2:A3)
相应地,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分析跨线列车在5号线和4号线之间的2个跨线方案,需要分析的跨线运行间隔如表2所示:
表2跨线运行间隔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20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具体地,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可以根据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
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可以根据线路设置、信号设置等确定。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列车正常运行在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
基于占用时间以及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反应时间,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具体地,根据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列车正常运行在该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列车在一个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是指列车从进入该行驶区段直至出清的运行时间。出清即整个列车完全驶出该行驶区段。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列车可以为行驶在该线路上的两列相邻列车中的前一列车,也可以为后一列车,需要根据特定的场景进行判断。
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反应时间包括在列车正常行驶在该行驶区段内的设备反应时间,也包括该行驶区段内线路上的控制设备和信号传感设备的反应时间。前后两车的运行间隔为列车在该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和设备反应时间之和。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跨线方案1,确定跨线运行间隔的过程如下:
第一时间间隔H(3-4,A1:A2)为轨3上列车A1和列车A2的间隔。列车A1为前车,列车A2为后车。前车A1出清JZ5后,后车A2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1,P1是以JZ4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1点至JZ5。占用时间为A1从P1运行至出清JZ5的时间。占用时间为55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一时间间隔H(3-4,A1:A2)为68s。
第二时间间隔H(3-4,A2:A3)为轨3上列车A2列车A3的间隔。列车A2为前车,列车A3为后车。前车A2出清JZ8后,后车A3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1,P1是以JZ4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1点至JZ8。占用时间为A2从P1运行至出清JZ8的时间。占用时间为69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二时间间隔H(3-4,A2:A3)为82s。
第三时间间隔H(3-4,B1:A2)为轨4列车B1和列车A2的间隔。前车为列车B1,后车为列车A2。前车B1出清JZ7后,后车A2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1。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1至JZ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P1至JZ7包含了站台ZB2,列车A2在站台ZB2停靠所需要的站停时间也属于占用时间。列车A2从P1运行至站台ZB2的时间为69s,站台ZB2的站停时间为30s,列车A2从站台ZB2运行至出清JZ7的时间为22s,占用时间总计为121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三时间间隔H(3-4,B1:A2)为134s。
第四时间间隔H(3-4,A2:B2)为轨4上列车A2和列车B2的间隔。列车A2为前车,列车B2为后车。前车A2出清JZ7后,后车B2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2,P2是以JZ8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2点至JZ7。列车B2从P2运行至站台ZB2的时间为55s,站台ZB2的站停时间为30s,列车B2从站台ZB2运行至出清JZ7的时间为22s,占用时间总计为107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四时间间隔H(3-4,A2:B2)为120s。
跨线前,第五时间间隔等于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之和,即H(3-4,B1:B2)=H(3-4,B1:A2)+H(3-4,A2:B2),第五时间间隔H(3-4,B1:B2)为254s。
跨线后,第六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之和,即H(3-4,A1:A3)=H(3-4,A1:A2)+H(3-4,A2:A3),第六时间间隔H(3-4,A1:A3)为150s。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跨线方案2,确定跨线运行间隔的过程如下:
第一时间间隔H(1-2,A1:A2)为轨1上列车A1和列车A2的间隔。列车A1为前车,列车A2为后车。前车A1出清JZ2后,后车A2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3,P3是以JZ1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3点至JZ2。占用时间为A1从P3运行至出清JZ2的时间。列车A1从P3运行至站台ZA1的时间为55s,站台ZA1的站停时间为30s,列车A1从站台ZA1运行至出清JZ3的时间为20s,占用时间总计为105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三时间间隔H(1-2,A1:A2)为118s。
第二时间间隔H(1-2,A2:A3)为轨1上列车A2列车A3的间隔。列车A2为前车,列车A3为后车。前车A2出清JZ3后,后车A3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3,P3是以JZ1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3点至JZ3。占用时间为A3从P3运行至出清JZ3的时间。列车A2从P3运行至站台ZA1的时间为55s,站台ZA1的站停时间为30s,列车A2从站台ZA1运行至出清JZ3的时间为33s,占用时间总计为118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三时间间隔H(1-2,A2:A3)为131s。
第三时间间隔H(1-2,B1:A2)为轨2列车B1和列车A2的间隔。前车为列车B1,后车为列车A2。前车B1出清JZ3后,后车A2最近可从站台ZA1发车。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站台ZA1至JZ3。占用时间为A2从站台ZA1运行至出清JZ3的时间。占用时间为33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三时间间隔H(1-2,B1:A2)为46s。
第四时间间隔H(1-2,A2:B2)为轨2上列车A2和列车B2的间隔。列车A2为前车,列车B2为后车。前车A2出清JZ3后,后车B2最近可接近的位置为P4,P4是以JZ9为安全防护点反推的一次常用制动的降速点。前后两车不可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为P4点至JZ9。占用时间为B2从P4运行至出清JZ7的时间。占用时间为25s,设备反应时间为13s,则第四时间间隔H(1-2,A2:B2)为38s。
跨线前,第五时间间隔等于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之和,即H(1-2,B1:B2)=H(1-2,B1:A2)+H(1-2,A2:B2),第五时间间隔H(1-2,B1:B2)为84s。
跨线后,第六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之和,即H(1-2,A1:A3)=H(1-2,A1:A2)+H(1-2,A2:A3),第六时间间隔H(1-2,A1:A3)为249s。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任一跨线方案包括跨线列车的跨线方向与跨线路径;跨线方向是基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的运行方向确定的。
具体地,城市轨道交通中,若两条线路的运行方向相同的线路轨道之间存在配线连接,则具备相互跨线运行的条件。跨线方向是基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的运行方向确定的,具体为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相同的运行方向。跨线路径是跨线列车从第一线路的上行线路轨道或下行线路轨道经配线行驶至第二线路的同一方向的上行线路轨道或下行线路轨道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任一跨线方案可以用跨线列车的跨线方向与跨线路径来表示。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某轨道交通5号线和4号线之间实行跨线运行,5号线下行线路轨道为轨1,4号线下行线路轨道为轨2,4号线上行线路轨道为轨3,5号线上行线路轨道为轨4。
轨1和轨2的运行方向一致,从两轨之间配线来看,跨线方向为列车从轨1跨线运行到轨2。轨3和轨4的运行方向一致,从两轨之间配线来看,跨线方向为列车从轨3跨线到轨4。
跨线方向确定后,需在相同的跨线方向上选取便捷的跨线路径。应选取与非跨线运行列车的相互干扰少且操作方便的跨线路径。
在上行方向上,列车从轨3跨线运行到轨4的跨线路径为:列车从轨3区间经岔3和岔4运行直至轨4的站台ZB2。在下行方向上,列车从轨1跨线运行到轨2的跨线路径为:列车从轨1站台ZA1经岔1和岔2运行直至轨2的下行区间。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20之后还包括:
基于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行图。
具体地,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可以作为轨道交通运营方制定列车运行计划的依据。
根据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编制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行图。
跨线前第一线路上跨线列车与前后两车的时间间隔、跨线前第二线路上两列车的时间间隔、跨线后第一线路上两列车的时间间隔、跨线后第二线路上跨线列车与前后两车的时间间隔,均不可小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线运行间隔计算值,否则将出现运营列车在行驶区间停车或者降速等候前车的情况。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方案确定单元310,用于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间隔分析单元320,用于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具体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两条不同线路。每条线路可以包括上行和下行线路轨道。在每条上行线路轨道或者下行线路轨道上,若干列车按照作业顺序以特定的运行间隔运行。配线为两条不同线路轨道之间的连接轨道。
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跨线列车行驶经过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一条配线,从第一线路跨线运行至第二线路。方案确定单元310根据两条不同线路之间的若干条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对于任一跨线方案,跨线列车行驶经过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一条配线,从第一线路跨线运行至第二线路,脱离第一线路上的列车运行序列,插入第二线路上的列车运行序列。在此过程中,间隔分析单元320确定的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第一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之前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之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之前列车的时间间隔,第四时间间隔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之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装置,根据运行线路与配线确定跨线方案,分析跨线方案中跨线列车在不同线路上跨线运行时与前后列车的相互影响情况确定表征跨线运行能力的跨线运行间隔,不依赖于特定的画图工具,使用便捷,能够全面并且准确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的跨线运行能力。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还包括第五时间间隔和第六时间间隔;
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五时间间隔等于第三时间间隔与第四时间间隔之和;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六时间间隔等于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二时间间隔之和。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间隔分析单元320具体包括:
间隔分析子单元,用于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间隔分析子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列车正常运行在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
基于占用时间以及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反应时间,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任一跨线方案包括跨线列车的跨线方向与跨线路径;跨线方向是基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的运行方向确定的。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间隔分析单元320之后还包括:
运行图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确定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行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0、存储器(memory)430和通信总线440,其中,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6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410可以调用存储器430中的逻辑命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30中的逻辑命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命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跨线列车与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和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跨线列车与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命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所述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和所述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还包括第五时间间隔和第六时间间隔;
所述第五时间间隔为跨线前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五时间间隔等于所述第三时间间隔与所述第四时间间隔之和;所述第六时间间隔为跨线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所述第六时间间隔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跨线方案中同一线路上前后列车不能同时占用的行驶区段,确定列车正常运行在所述行驶区段的占用时间;
基于所述占用时间以及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反应时间,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跨线方案包括所述跨线列车的跨线方向与跨线路径;所述跨线方向是基于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的运行方向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之后还包括:
基于每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确定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跨线运行图。
7.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案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配线,确定跨线列车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之间的若干个跨线方案;
间隔分析单元,用于基于任一跨线方案,确定所述任一跨线方案的跨线运行间隔;
所述跨线运行间隔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以及第四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前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一线路上脱离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和所述第四时间间隔分别为跨线后所述跨线列车与所述第二线路上插入位置前后列车的时间间隔。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步骤。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1783.2A CN111832916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1783.2A CN111832916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2916A true CN111832916A (zh) | 2020-10-27 |
CN111832916B CN111832916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7289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11783.2A Active CN111832916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3291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188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743718A (zh) * | 2021-07-27 | 2021-12-03 | 深圳技术大学 | 开行跨线列车的运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18996A (ja) * | 2005-02-10 | 2006-08-24 | Hitachi Ltd | 分散型列車運行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6697001A (zh) * | 2016-12-21 | 2017-05-24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跨线路条件的列车移动授权处理方法 |
US20180339722A1 (en) * | 2015-11-25 | 2018-11-29 | Coordem Transport Tech.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grade of automation of train operation |
CN109572753A (zh) * | 2018-12-13 | 2019-04-05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互联互通中跨线列车vobc配置文件处理方法 |
CN110920695A (zh) * | 2019-12-02 | 2020-03-27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互联互通的车辆配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
CN111273662A (zh) * | 2020-02-05 | 2020-06-1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10611783.2A patent/CN1118329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18996A (ja) * | 2005-02-10 | 2006-08-24 | Hitachi Ltd | 分散型列車運行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20180339722A1 (en) * | 2015-11-25 | 2018-11-29 | Coordem Transport Tech.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grade of automation of train operation |
CN106697001A (zh) * | 2016-12-21 | 2017-05-24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跨线路条件的列车移动授权处理方法 |
CN109572753A (zh) * | 2018-12-13 | 2019-04-05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互联互通中跨线列车vobc配置文件处理方法 |
CN110920695A (zh) * | 2019-12-02 | 2020-03-27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互联互通的车辆配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
CN111273662A (zh) * | 2020-02-05 | 2020-06-1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188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743718A (zh) * | 2021-07-27 | 2021-12-03 | 深圳技术大学 | 开行跨线列车的运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743718B (zh) * | 2021-07-27 | 2024-03-29 | 深圳技术大学 | 开行跨线列车的运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2916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43870B (zh) | 一种非正常事件下高铁路网图定能力保持方法 | |
CN111832916A (zh) |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间隔分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KR101582283B1 (ko) | 전철 네트워크의 승객 이동경로 추정 방법 | |
CN112208590B (zh) | 基于静态进路表的列车进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178697B (zh) | 一种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 |
Jiang et al. | A simula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rain and passenger delays in large-scale rail transit networks | |
CN112381277B (zh) | 衔接多线路的方向别高速铁路枢纽站的到发线分配方法 | |
CN102826106A (zh) | 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判断区间列车安全防护位置的方法 | |
CN107533797A (zh) | 到达时刻预测装置、到达时刻预测系统以及程序 | |
EP4220505A1 (en) | System for designing train operation organization plan for rail transit | |
CN112373521A (zh) | 多线路多交路列车时刻表自动编制检测调整系统及方法 | |
Wang et al. | A graph theory-based approach to route location in railway interlocking | |
CN116709233B (zh) | 追溯乘客乘车路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945007B (zh) | 一种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现场验证系统 | |
CN110920695A (zh) | 基于互联互通的车辆配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12907116B (zh) | 一种游乐项目的多辆无轨车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13743729A (zh) | 轨道交通能力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435433A (zh) | 一种验证自动触发进路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 |
Lindbergh | ATO on Citybanan to increase capacity and punctuality | |
CN106205119A (zh) | 一种分析公交运营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 |
Jong et al.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il transit capacity models in Taiwan | |
Koning |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RTMS level 2 fixed block and ERTMS level 3 moving block signalling systems using simulation techniques | |
CN115520250B (zh) | 一种用于有轨电车列车前后追踪关系的计算方法 | |
CN118372866B (zh) | 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3689724B (zh) |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