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7826A - 电动撑杆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撑杆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7826A
CN111827826A CN201910298754.2A CN201910298754A CN111827826A CN 111827826 A CN111827826 A CN 111827826A CN 201910298754 A CN201910298754 A CN 201910298754A CN 111827826 A CN111827826 A CN 111827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leeve
fixedly connected
assembly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8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帅
陈进
陈建就
欧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87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7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7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7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05F15/61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 E05F15/62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using screw-and-n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撑杆,包括套管组件、外导管、内导管、驱动装置及密封组件。套管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可伸缩的第二端;外导管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套管组件内;内导管一端设于外导管内,另一端伸出外导管,并密封且固定地连接于套管组件的第二端;驱动装置与内导管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内导管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从而带动套管组件的第二端做伸缩运动;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外导管;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外导管及内导管;通过两个密封件的密封使得导管内的气体排出速度慢,从而使得尾门平缓关闭,有效地避免了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与撑杆内壁发生碰撞产生异响,且还能防尘防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

Description

电动撑杆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撑杆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当代人们出行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汽车上的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电动汽车尾门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传统的电动汽车尾门通常是采用机械弹簧进行辅助支撑的,在自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会经常有机械弹簧碰撞而产生异响,影响电动汽车尾门的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动汽车尾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产生异响,影响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避免电动汽车尾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产生异响,方便使用的电动撑杆及汽车。
一种电动撑杆,包括:
套管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可伸缩的第二端;
外导管,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套管组件内,且一端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一端;
内导管,位于所述套管组件内,所述内导管一端设于所述外导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导管,并密封且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二端;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套管组件内,且与所述内导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二端做伸缩运动;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导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内导管伸入所述外导管的部分与所述外导管之间。
通过设置上述的电动撑杆,套管组件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车身及尾门上,尾门需要打开时,驱动装置运行后驱动内导管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套管组件伸长,进而将尾门撑起来;尾门需要关闭时,关闭驱动装置,尾门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而由于外导管与内导管是密封起来的,因此外导管与内导管内部和外界的气流交换速度变成非常缓慢,使得仅在尾门重力作用下内导管在外导杆内的滑动比较缓慢,从而使得套管组件的收缩比较缓慢,进而使得尾门平缓的关闭。
相较于传统的设置弹簧辅助支撑以使尾门平缓关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撑杆有效地避免了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与撑杆内壁发生碰撞产生异响,从而不会对用户产生滋扰,不会影响电动汽车尾门的使用。此外,密封组件的设置也有效地防止了灰尘及水分进入到外导管及内导管内,避免了灰尘及水分对电动撑杆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密封圈,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外导管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内导管的外壁,且相对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套管组件内,且位于所述外导管与所述第一端之间;
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及所述内导管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减速器、螺杆及螺母;
所述减速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螺杆与所述内导管同轴设置,且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器,以随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转动而绕所述螺杆的中轴线转动;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且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外导管,用于随所述螺杆的转动而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导管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螺杆与所述内导管之间,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内导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导管内壁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螺母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导向部,以使所述螺母随所述螺杆的转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外套管及内套管,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所述内套管沿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从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
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外导管位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与所述外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内导管位于所述内套管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撑杆还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外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所述连接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套管,且所述连接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套管,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导管及所述连接壳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并使所述外导管与所述连接壳相对固定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连接件及密封垫,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壳及所述外导管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外导管与所述连接壳相对固定地连接;
所述密封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位于所述外导管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
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尾门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连接于所述车身及所述尾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的电动撑杆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动撑杆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动撑杆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撑杆10,包括套管组件、外导管14、内导管16、驱动装置18及密封组件。
套管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可伸缩的第二端。外导管14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套管组件内,且一端相对固定地连接于套管组件的第一端。内导管16位于套管组件内,内导管16一端可滑动地设于外导管14内,另一端伸出外导管14,并密封且固定地连接于套管组件的第二端。
驱动装置18设置于套管组件内,且与内导管1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8用于驱动内导管16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从而带动套管组件的第二端做伸缩运动。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11及第二密封件13,第一密封件11设置于外导管14靠近套管组件第一端的一端,用于密封外导管14;第二密封件13设置于内导管16与外导管14之间,且设置于内导管16伸入外导管14的部分与外导管14之间,用于密封外导管14及内导管1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
通过设置上述的电动撑杆,套管组件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车身及尾门上,尾门需要打开时,驱动装置18运行后可驱动内导管16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套管组件伸长,进而将尾门撑起来;尾门需要关闭时,关闭驱动装置18,尾门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而由于外导管14与内导管16是密封起来的,因此外导管14与内导管16内部和外界的气流交换速度变成非常缓慢,使得仅在尾门重力作用下内导管16在外导杆内的滑动比较缓慢,从而使得套管组件的收缩比较缓慢,进而使得尾门平缓的关闭。
相较于传统的设置弹簧辅助支撑以使尾门平缓关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撑杆有效地避免了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与撑杆内壁发生碰撞产生异响,从而不会对用户产生滋扰,不会影响电动汽车尾门的使用。此外,密封组件的设置也有效地防止了灰尘及水分进入到外导管14及内导管16内,避免了灰尘及水分对电动撑杆的影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封并不是防止气体流通,而是指防止灰尘及水分进入,且使得气流交换速度减缓。同时,内导管16一端密封且固定连接于套管组件的第二端,管作为一种细长中空的结构,其一端与另一结构密封且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较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122及内套管124,外套管122及内套管124均沿第一方向且同轴设置,内套管124且沿第一方向滑设于外套管122内,以在第一方向进行伸缩,外导管14位于外套管122内,内导管16位于内套管124内,且内外套管122及内外导管14均同轴设置。如此,防止了外界的灰尘与水分进入到内外导管14中。
进一步地,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座126及第二固定座128,第一固定座126相对固定地连接于外套管122的一端,该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内套管124从外套管122远离第一固定座126的一端伸出,第二固定座128固定连接于内套管124远离第一固定座126的一端。如此,实现了套管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伸缩。
具体地,第一固定座126固定连接于尾门,第二固定座128固定连接于汽车车身。由于内套管124是套设于外套管122内的,尾门在打开时,电动撑杆整体式倾斜的,且靠近尾门的一端较高,因此外套管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尾门上,外套管122的高度高于内套管124,不易进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确保不易进水的前提下,也可以是第一固定座126固定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第二固定座128固定连接在尾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26、第二固定座128均为连接球头,连接球头为汽车尾门撑杆的常用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做赘述。进一步地,外套管122及内套管124均为塑料套管。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管122的管径略大于内套管124的外径,内套管124的外壁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条1242,多个支撑条1242沿内套管124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内套管124在外套管122内滑动时,支撑条1242抵接于外套管122。如此,使得内套管124在滑动时不会直接与外套管122接触,避免了内套管124外壁被刮花,同时也在伸缩时使得内外套管122不会发生偏移,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套管122的管径只是略大于内套管124的外径,而支撑条1242是抵接在外套管122上的,因此支撑条1242也只是略微突出于内套管124的外壁。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撑杆还包括连接壳15,连接壳15设置于外套管122内,且位于外套管122连接第一固定座126的一端。进一步地,连接壳15固定连接于外套管122,且连接壳15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126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固定座126相对固定地连接与外套管122。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1设置于外导管14与连接壳15之间,用于密封外导管的一端并使外导管14与连接壳16相对固定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8包括驱动件182及传动组件184,驱动件182设置于套管组件内,且位于外导管14与套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传动组件184分别与驱动件182的输出端及内导管固定连接,用于使驱动件驱动内导管沿第一方向滑动。进一步地,驱动件182设置于外套管122内。
实际应用中,驱动件182设置于连接壳15内,而连接壳15是位于外套管122连接第一固定座126的一端,也就是说驱动件182位于外套管122内的连接第一固定座126的一端。具体地,连接壳15为金属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84包括减速器1842、螺杆1844及螺母1846,减速器1842连接于驱动件182的输出端,且减速器1842位于连接壳15内;螺杆1844与内导管16同轴设置,且螺杆18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减速器1842,以随驱动件182输出端的转动而绕螺杆1844的中轴线转动,螺母1846螺纹连接于螺杆1844,且沿第一方向限位于外导管14,用于随螺杆1844的转动而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螺母1846固定连接于内导管16靠近驱动件182的一端。如此,驱动件182驱使螺杆1844转动,随着螺杆1844的转动,螺母1846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驱使内导管16沿第一方向滑动。
结合图1及上述结构对驱动装置18带动套管组件的第二端做伸缩运动进行解释:驱动件182为驱动电机,假设驱动电机沿一方向转动时会驱动内导管16向上滑动,从而使得内套管124向上滑动,进而套管组件伸长;驱动电机沿另一方向转动时会使得内导管16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内套管124向下滑动,进而套管组件缩短。而上述实施例中仅描述尾门下降时是通过尾门的重力作用,同时撑杆内部密封导致气流速度缓慢,使得尾门平缓关闭,并未限位驱动装置18不能使得套管组件的第二端缩回,只是在该撑杆应用于汽车尾门上时,使尾门平缓下降通常是关闭驱动电机后进行的。
进一步地,外导管14内壁设有导向部,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螺母1846沿第一方向限位于导向部,以使螺母1846随螺杆1844的转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螺母1846是限位于外导管14,对于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螺杆1844转动时会给螺母1846带来一个转矩,如果没有设置限位,由于螺母1846与内导管16固定连接,而内导管16与第二固定座128固定连接,因此这个转矩会直接传递到第二固定座128,第二固定座128长时间受这个转矩的影响的话,可能存在松动的风险;而在外导管14设置限位之后,驱动件182是相对外导管14固定的,而限位设置在外导管14上,因此对外导管14的影响较小,不会存在固定座松动的风险。
具体地,导向部限位螺母1846可以在外导管14内壁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条,在螺母1846上开设与限位条相匹配的限位槽。当然,限位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还可以是在螺母1846上设置限位条,在外导管14内壁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只要能实现螺母1846的限位即可。
在一些是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84还包括轴承1849座1848及轴承1849,轴承1849座1848位于连接壳15内,且与连接壳15固定连接,轴承1849设置于轴承1849座1848,螺杆1844支撑于轴承1849,以使螺杆1844绕其中轴线可转动。实际应用中,轴承1849座1848相邻减速器1842设置,第一密封件11位于轴承1849座1848远离减速器1842的一侧,用于配合轴承1849座1848将轴承1849固定于轴承1849座1848上。单独的轴承1849座1848仅仅是用于支撑轴承1849,而并非固定轴承1849。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82为电机,电机设置于连接壳15内,螺杆1844与减速器1842之间通过花键配合,轴承1849座1848通过滚槽机与连接壳15压点连接。
同时需要进行解释的是,连接壳15是一个两端都有敞口的结构,且一端是通过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126而实现封闭,上述的电机及减速器1842是位于轴承1849座1848与第一固定座126之间,而轴承1849座1848与第一固定座126均是固定连接于连接壳15的,也就是说电机与减速器1842是通过轴承1849座1848与第一固定座126夹持固定在连接壳15内。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1包括连接件及密封垫114,连接件分别与连接壳15及外导管14固定连接,用于使外导管14与连接壳15相对固定地连接,密封垫114固定连接于连接件,密封件位于外导管14内,且位于外导管14靠近驱动件182的一端,用于密封外导管14。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112及第二连接部116,第一连接部112固定连接于外导管14,且位于外导管14内,第二连接部116固定连接于连接壳15,且部分位于连接壳15内,另一部分伸出连接壳15,伸入到外导管14内,密封垫114则位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16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2及第二连接部116固定连接。如此,实现了外导管14与连接壳15相对固定地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32及第二固定部136与外导管14及连接壳15均采用滚槽机进行压点连接。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3包括第一固定件及密封圈134,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外导管14远离驱动件182的一端,用于固定密封圈134,密封圈134套设于内导管16的外壁,且相对内导管16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132及第二固定部136,结合图4进行解释,第一固定部132、密封圈134及第二固定部136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外导管14内的一端,且第一固定部132及第二固定部136将密封圈134夹持固定。
而密封圈134是起主要密封作用的,因此密封圈134是在内导管16沿第一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始终贴合在内导管16的外壁。当然,在密封内外导管14的同时,也在内导管16滑动过程中使得内外导管14不会发生偏移,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
具体地,外导管14远离驱动件182的一端向管内延伸有抵接部,第一固定部132一端抵接与抵接部,而第二固定部136通过滚槽机与外导管14压点连接。如此,将密封圈134夹持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二固定部136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7,第三密封件17设置于螺杆1844与内导管16之间,且固定连接于螺杆1844远离减速器1842的一端,用于密封内导管16。进一步地,第三密封件17包括第三固定部172、密封阀174及第四固定部176,结合图4进行解释,螺杆1844远离减速器1842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第三固定部172、密封阀174及第四固定部176从左至右依次布设于容置槽内,且容置槽刚好将三者夹持在内,以避免内导管16滑动时发生脱落。其中,密封阀174主要其密封作用,与密封圈134相同,密封阀174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进行说明,内套管124外壁设置有支撑条1242,以在内套管124滑动时起支撑与导向作用;第二密封件13及第三密封件17也同样起到了导向作用,同时,螺杆1844螺母1846配合,螺杆1844转动使得螺母1846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存在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此,多个结构配合对撑杆的伸缩进行导向,提高了撑杆的稳定性及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四密封件(图未示),第四密封件设置于内套管124的靠近第二固定座128的一端,且外套管122的靠近第二固定座128的一端可抵接于第四密封件。如此,内套管124收回在外套管122内部时,外套管122与第四密封件相抵接,进一步地提高了防水防尘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五密封件19,第五密封件19设置于外套管122与第一固定座126之间,用于防尘防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座126是固定连接于连接壳15的,而连接壳15是与外套管122固定连接的,且第一固定座126是部分伸入到外套管122内的,因此第一固定座126与外套管122之间会存在一点间隙,而第五密封件19就是设置在这个间隙中。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主要起密封作用的结构通常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以保证其密封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采用其他的可以应用于管道密封的材料。同时,内外导管14是金属管,优选为不锈钢管。其他结构的材料可根据实际需求,例如强度要求、光滑度要求或其他要求进行确定。
基于上述的电动撑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尾门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动撑杆,电动撑杆连接于车身与尾门之间。电动撑杆具体应用与连接情况上述实施例中已进行说明,故不在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汽车的电动撑杆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撑杆伸长是通过电机配合螺杆螺母,将螺杆转动转换成撑杆的伸长;而撑杆的收缩是在尾门的重力作用下,同时设置密封组件使得导管内部与外界气体交流缓慢,从而是的撑杆平缓的下降,相较于原本的弹簧,有效地避免了升降过程中产生异响的情况;
2)内外套管及密封组件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外界的灰尘与水分进入到导管内,避免了灰尘及水分对电动撑杆的影响;
3)多个结构配合对撑杆的伸缩进行导向,提高了电动撑杆的稳定性及强度;
4)螺母限位于外导管,提高了产品的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可伸缩的第二端;
外导管,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套管组件内,且一端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一端;
内导管,位于所述套管组件内,所述内导管一端设于所述外导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导管,并密封且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二端;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套管组件内,且与所述内导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可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套管组件的第二端做伸缩运动;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导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内导管伸入所述外导管的部分与所述外导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密封圈,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外导管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内导管的外壁,且相对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套管组件内,且位于所述外导管与所述第一端之间;
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及所述内导管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减速器、螺杆及螺母;
所述减速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螺杆与所述内导管同轴设置,且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器,以随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转动而绕所述螺杆的中轴线转动;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且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外导管,用于随所述螺杆的转动而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导管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螺杆与所述内导管之间,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内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管内壁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螺母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导向部,以使所述螺母随所述螺杆的转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外套管及内套管,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所述内套管沿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从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
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外导管位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与所述外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内导管位于所述内套管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撑杆还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外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所述连接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套管,且所述连接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外套管,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内;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外导管及所述连接壳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并使所述外导管与所述连接壳相对固定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连接件及密封垫,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壳及所述外导管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外导管与所述连接壳相对固定地连接;
所述密封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且位于所述外导管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外导管。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尾门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连接于所述车身及所述尾门之间。
CN201910298754.2A 2019-04-15 2019-04-15 电动撑杆及汽车 Pending CN111827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8754.2A CN111827826A (zh) 2019-04-15 2019-04-15 电动撑杆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8754.2A CN111827826A (zh) 2019-04-15 2019-04-15 电动撑杆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7826A true CN111827826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8754.2A Pending CN111827826A (zh) 2019-04-15 2019-04-15 电动撑杆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782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19801U1 (de) * 1997-11-07 1999-03-18 Aumüller Aumatic GmbH, 86167 Augsburg Linearantrieb
CN2913727Y (zh) * 2005-11-21 2007-06-20 刘文成 空气减震器
WO2008003449A1 (de) * 2006-07-07 2008-01-10 Iwn Armaturen Dipl.-Ing. Wolfgang Niemann - Automationsarmaturen - E.K. Drehantrieb für schwenkbare türflügel,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türen
EP3037289A1 (en) * 2014-12-23 2016-06-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Co.Kg, Hallstadt Braking device for braking a movement of a first vehicle part and a second vehicle part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CN107035265A (zh) * 2017-05-31 2017-08-11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结构
CN206707500U (zh) * 2017-04-22 2017-12-05 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力的电动气弹簧装置
CN208502519U (zh) * 2018-05-30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簧导向结构、电动尾门撑杆及汽车
CN208502522U (zh) * 2018-05-28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电动撑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19801U1 (de) * 1997-11-07 1999-03-18 Aumüller Aumatic GmbH, 86167 Augsburg Linearantrieb
CN2913727Y (zh) * 2005-11-21 2007-06-20 刘文成 空气减震器
WO2008003449A1 (de) * 2006-07-07 2008-01-10 Iwn Armaturen Dipl.-Ing. Wolfgang Niemann - Automationsarmaturen - E.K. Drehantrieb für schwenkbare türflügel,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türen
EP3037289A1 (en) * 2014-12-23 2016-06-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Co.Kg, Hallstadt Braking device for braking a movement of a first vehicle part and a second vehicle part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CN206707500U (zh) * 2017-04-22 2017-12-05 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力的电动气弹簧装置
CN107035265A (zh) * 2017-05-31 2017-08-11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结构
CN208502522U (zh) * 2018-05-28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电动撑杆
CN208502519U (zh) * 2018-05-30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簧导向结构、电动尾门撑杆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7902A1 (zh) 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
CN105696894A (zh) 汽车后备箱直线式电动尾门撑杆
CN106795953A (zh) 伸缩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CN102494095B (zh) 一种防水多级伸缩杆
CN101135232A (zh) 侧窗的遮阳卷帘
US20140352893A1 (en) Shifting Roll Awning with Drive Mechanism
JP2017521608A (ja) 自動車の閉鎖部材用のばね駆動装置
CN107795770A (zh) 一种伸缩气管
CN111827826A (zh) 电动撑杆及汽车
CN108590420B (zh) 电动撑杆
CN108134479B (zh) 一种新型电动推杆
US10385603B2 (en) Window lift mechanism
CN207454968U (zh) 一种伸缩气管
CN109985867A (zh) 一种大行程管道清洗机器人专用作业机械臂
CN211623059U (zh) 一种双向传动式支撑装置
US11536354B2 (en) Power tailgate actuator assembly including bellows
CN210396342U (zh) 一种自动伸缩罩
CN109732588B (zh) 一种可螺旋变形的软体机器人
KR102182843B1 (ko) 캐노피방우시스템 및 전기자동차
CN111305687A (zh) 一种双向传动式支撑装置
CN214498738U (zh) 汽车用智能型电动尾门弹簧
CN208441685U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
CN206636402U (zh) 一种电动支撑杆
CN216553508U (zh) 一种低成本轻量化的电动撑杆结构
CN218581420U (zh) 剪刀门驱动机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