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7487A -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7487A
CN111827487A CN202010511005.6A CN202010511005A CN111827487A CN 111827487 A CN111827487 A CN 111827487A CN 202010511005 A CN202010511005 A CN 202010511005A CN 111827487 A CN111827487 A CN 111827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positioning block
screw rod
pie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10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飞
谢荣岭
赵长祜
孙溪东
张平平
刘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Integrated 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Integrated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Integrated 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Integrated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10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7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7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7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04B1/34815Elements not integrated in a skelet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8Structures composed of units comprising at least considerable parts of two sides of a room, e.g. box-like or cell-like units closed or in skeleton form
    • E04B1/34815Elements not integrated in a skeleton
    • E04B1/3483Elements not integrated in a skelet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包括有模块、顶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模块至少有一层;顶部连接件包括顶部连接板和顶部定位块;顶部定位块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的底部;底部连接件包括底部连接板和底部定位块;底部定位块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拉设在顶部连接件与底部连接件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角件结构及体系无法实现四个节点相连,受力性能较差,只适用于单、多层建筑和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集装箱框架结实,很多人就利用旧的集装箱改成临时办公室或者住房,后演变形成模块化建筑。集装箱的连接通常通过角件连接集装箱角件或以此演变的角件使用于模块化建筑有以下不足:1、无法实现四个节点(柱)相连;2、受力性能较差,只适用于单、多层建筑;3、常在梁端部开孔连接,在建筑物场景中应用,不美观,需特殊处理;4、在柱上连接不足,传力不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角件结构及体系无法实现四个节点相连,受力性能较差,只适用于单、多层建筑和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包括有模块、顶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模块至少有一层,包括由立柱和钢梁构成的框架结构、顶部角件和底部角件;所述顶部角件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竖向面板;所述顶部角件设置立柱顶部与钢梁之间;在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在第一底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所述底部角件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和第二竖向面板;所述底部角件设置立柱底部与钢梁之间;在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在第二顶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
所述顶部连接件包括有顶部连接板和顶部定位块;所述顶部连接板盖设在顶部角件的第一连接孔上;所述顶部定位块设置在顶部连接板的板面上、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且顶部定位块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一连接孔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顶部定位块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一连接孔中;所述顶部定位块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一孔道,且第一孔道与第一穿筋孔竖向对应;
所述底部连接件包括有底部连接板和底部定位块;所述底部连接板盖设在底部角件的第二连接孔上;所述底部定位块设置在底部连接板的板面上、对应第二连接孔的位置处,且底部定位块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二连接孔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部定位块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二连接孔中;所述底部定位块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二孔道,且第二孔道与第二穿筋孔竖向对应;在底部定位块的顶部、对应第二孔道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
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拉设在顶部连接件与底部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中、且与底部定位块上的第一固定螺母连接,第一螺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且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在顶部定位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呈长条状或者呈椭圆状。
优选的,当模块有一层时,所述第一螺杆通长穿设在立柱中,第一连接螺母的顶部超出立柱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中;所述第二螺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连接。
优选的,当模块有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时,所述预应力模块体系还包括有中间连接件、第一中间螺杆和第二中间螺杆;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在相邻两层模块的立柱之间,且中间连接件包括有中间连接板和中间定位块;所述中间连接板设置在下层的顶部角件与上层的底部角件之间;所述中间定位块设置在中间连接板的板面上;所述中间定位块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下层的顶部角件的第一连接孔中;所述中间定位块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上层的底部角件的第二连接孔中;所述中间定位块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三孔道,且第三孔道与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均竖向对应;在中间定位块的顶部、对应第三孔道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螺母;所述第一中间螺杆和第二中间螺杆设置在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螺杆的为预应力螺杆,且通长穿设在立柱中;所述第一中间螺杆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中,且与中间定位块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螺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并且第二连接螺母的顶部超出立柱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中;所述第二中间螺杆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二中间螺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或者第二连接螺母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螺杆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通过中间定位块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固定。
优选的,当模块有至少两组,并且至少两组模块水平拼接时;所述中间连接件将至少两组模块水平连接;所述中间定位块在中间连接板上设置的个数与待连接的模块的组数相适应;每个中间定位块设置在对应一组模块中上下相邻的模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的长度为15mm~25mm;所述第三固定螺母的长度为70mm~90mm。
优选的,所述中间定位块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顶面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中间定位块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底面的高度为30mm~40mm。
优选的,所述底部定位块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顶部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底部定位块的底部与底部连接板的顶面平齐;所述顶部定位块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底部的高度为30mm~40mm;所述顶部定位块的顶部与顶部连接板的顶面平齐。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顶部角件、底部角件、顶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中间连接件、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中间螺杆和第二中间螺杆。
步骤二,拼装最底层的模块:将顶部角件焊接连接在立柱的顶部,将底部角件焊接连接在立柱的底部,将钢梁设置在相邻立柱的顶部之间和底部之间;位于立柱顶部的钢梁与顶部角件连接,位于立柱底部的钢梁与底部角件连接。
步骤三,在底部定位块的第一固定螺母上连接第一螺杆。
步骤四,将连接有第一螺杆的底部连接件安装在底部角件的底部,并使第一螺杆穿设在立柱中。
步骤五,将第二中间螺杆与第一螺杆顶部的第一连接螺母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
步骤六,安装中间连接件。
步骤七,对第二中间螺杆和第一螺杆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固定。
步骤八,施工第一中间螺杆:使第一中间螺杆与第三固定螺母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
步骤九,拼装第二层的模块,并使第一中间螺杆穿设在立柱中。
步骤十,将第二中间螺杆与第一中间螺杆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
步骤十一,安装中间连接件。
步骤十二,对第二中间螺杆和第一中间螺杆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固定。
步骤十三,施工第一中间螺杆:使第一中间螺杆与第三固定螺母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
步骤十四,重复步骤九至步骤十三的过程,直至拼装顶层的模块,并使第一中间螺杆穿设在立柱中。
步骤十五,将第二螺杆与第一中间螺杆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连接,并第二螺杆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
步骤十六,安装顶部连接件。
步骤十七,对第二螺杆和第一中间螺杆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二固定螺母固定,至此施工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可实现模块立柱的竖向连接,具有传力明确、受力合理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并且本发明通过对螺栓施加预应力,增强模块间的受力性能,可应用于多高层建筑。
2、本发明中的顶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上均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的设置既可以方便模块定位安装,美观性好又可起到抗剪切作用。
3、本发明的预应力模块体系通过长短不一的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中间螺杆、第二中间螺杆、固定螺母和连接螺母巧妙的实现转化层连接,方便安装。
4、本发明中的角件呈矩形立体结构,整体刚度大,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底部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顶部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底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顶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底部连接件与底部角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顶部连接件与顶部角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中相邻两层模块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块、1.1-立柱、1.2-钢梁、1.3-顶部角件、1.3.1-第一顶板、1.3.2-第一底板、1.3.3-第一竖向面板、1.4-底部角件、1.4.1-第二顶板、1.4.2-第二底板、1.4.3-第二竖向面板、2-顶部连接件、2.1-顶部连接板、2.2-顶部定位块、3-底部连接件、3.1-底部连接板、3.2-底部定位块、4-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第一连接孔、7-第一穿筋孔、8-第二连接孔、9-第二穿筋孔、10-第一孔道、11-第二孔道、12-第一固定螺母、13-第一连接螺母、14-第二固定螺母、15-中间连接件、15.1-中间连接板、15.2-中间定位块、16-第一中间螺杆、17-第二中间螺杆、18-第三孔道、19-第三固定螺母、20-第二连接螺母、21-下梁连接孔、22-上梁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这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包括有模块1、顶部连接件2、底部连接件3、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所述模块1至少有一层,包括由立柱1.1和钢梁1.2构成的框架结构、顶部角件1.3和底部角件1.4;所述顶部角件1.3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顶板1.3.1、第一底板1.3.2和第一竖向面板1.3.3;所述顶部角件1.3设置立柱1.1顶部与钢梁1.2之间;在第一顶板1.3.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在第一底板1.3.2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7;所述底部角件1.4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二顶板1.4.1、第二底板1.4.2和第二竖向面板1.4.3;所述底部角件1.4设置立柱1.1底部与钢梁1.2之间;在第二底板1.4.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8,在第二顶板1.4.1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9;
所述顶部连接件2包括有顶部连接板2.1和顶部定位块2.2;所述顶部连接板2.1盖设在顶部角件1.3的第一连接孔6上;所述顶部定位块2.2设置在顶部连接板2.1的板面上、对应第一连接孔6的位置处,且顶部定位块2.2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一连接孔6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2.1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一连接孔6中;所述顶部定位块2.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一孔道10,且第一孔道10与第一穿筋孔7竖向对应;
所述底部连接件3包括有底部连接板3.1和底部定位块3.2;所述底部连接板3.1盖设在底部角件1.4的第二连接孔8上;所述底部定位块3.2设置在底部连接板3.1的板面上、对应第二连接孔8的位置处,且底部定位块3.2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二连接孔8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3.1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二连接孔8中;所述底部定位块3.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二孔道11,且第二孔道11与第二穿筋孔9竖向对应;在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对应第二孔道11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12;
所述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均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拉设在顶部连接件2与底部连接件3之间;所述第一螺杆4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1.4中、且与底部定位块3.2上的第一固定螺母12连接,第一螺杆4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13;所述第二螺杆5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且通过第二固定螺母14固定在顶部定位块2.2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8均呈长条状或者呈椭圆状。
本实施例中,当模块1有一层时,所述第一螺杆4通长穿设在立柱1.1中,第一连接螺母13的顶部超出立柱1.1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1.3中;所述第二螺杆5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13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模块1有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时,所述预应力模块体系还包括有中间连接件15、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所述中间连接件15连接在相邻两层模块1的立柱1.1之间,且中间连接件15包括有中间连接板15.1和中间定位块15.2;所述中间连接板15.1设置在下层的顶部角件1.3与上层的底部角件1.4之间;所述中间定位块15.2设置在中间连接板15.1的板面上;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下层的顶部角件1.3的第一连接孔6中;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上层的底部角件1.4的第二连接孔8中;所述中间定位块15.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三孔道18,且第三孔道18与第一穿筋孔7、第二穿筋孔9均竖向对应;在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对应第三孔道18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螺母19;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设置在第一螺杆4与第二螺杆5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为预应力螺杆,且通长穿设在立柱1.1中;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1.4中,且与中间定位块15.2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20,并且第二连接螺母20的顶部超出立柱1.1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1.3中;所述第二中间螺杆17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13或者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通过中间定位块15.2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本实施例中,当模块1有至少两组,并且至少两组模块1水平拼接时;所述中间连接件15将至少两组模块1水平连接;所述中间定位块15.2在中间连接板15.1上设置的个数与待连接的模块1的组数相适应;每个中间定位块15.2设置在对应一组模块1中上下相邻的模块1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螺母12和第二固定螺母14的长度为15mm~25mm;所述第三固定螺母19的长度为70mm~9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顶面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底面的高度为30mm~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3.1顶部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底部与底部连接板3.1的顶面平齐;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2.1底部的高度为30mm~40mm;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顶部与顶部连接板2.1的顶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角件1.3在与钢梁1.2连接的第一竖向面板1.3.3上设有上梁连接孔22;所述底部角件1.4在与钢梁1.2连接的第二竖向面板1.4.3上设有下梁连接孔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角件1.4和顶部角件1.3的水平切面尺寸不小于立柱1.1的水平切面尺寸;所述底部角件1.4和顶部角件1.3的竖向切面尺寸不小于钢梁1.2的截面尺寸。
这种预应力模块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顶部角件1.3、底部角件1.4、顶部连接件2、底部连接件3、中间连接件15、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5、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
步骤二,拼装最底层的模块1:将顶部角件1.3焊接连接在立柱1.1的顶部,将底部角件1.4焊接连接在立柱1.1的底部,将钢梁1.2设置在相邻立柱1.1的顶部之间和底部之间;位于立柱1.1顶部的钢梁1.2与顶部角件1.3连接,位于立柱1.1底部的钢梁1.2与底部角件1.4连接。
步骤三,在底部定位块3.2的第一固定螺母12上连接第一螺杆4。
步骤四,将连接有第一螺杆4的底部连接件3安装在底部角件1.4的底部,并使第一螺杆4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五,将第二中间螺杆17与第一螺杆4顶部的第一连接螺母13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六,安装中间连接件15。
步骤七,对第二中间螺杆17和第一螺杆4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步骤八,施工第一中间螺杆16:使第一中间螺杆16与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20。
步骤九,拼装第二层的模块1,并使第一中间螺杆16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十,将第二中间螺杆17与第一中间螺杆16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十一,安装中间连接件15。
步骤十二,对第二中间螺杆17和第一中间螺杆16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步骤十三,施工第一中间螺杆16:使第一中间螺杆16与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20。
步骤十四,重复步骤九至步骤十三的过程,直至拼装顶层的模块1,并使第一中间螺杆16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十五,将第二螺杆5与第一中间螺杆16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并第二螺杆5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十六,安装顶部连接件2。
步骤十七,对第二螺杆5和第一中间螺杆16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二固定螺母14固定,至此施工完毕。

Claims (9)

1.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模块(1)、顶部连接件(2)、底部连接件(3)、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所述模块(1)至少有一层,包括由立柱(1.1)和钢梁(1.2)构成的框架结构、顶部角件(1.3)和底部角件(1.4);所述顶部角件(1.3)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顶板(1.3.1)、第一底板(1.3.2)和第一竖向面板(1.3.3);所述顶部角件(1.3)设置立柱(1.1)顶部与钢梁(1.2)之间;在第一顶板(1.3.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在第一底板(1.3.2)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7);所述底部角件(1.4)呈矩形立体结构,包括有第二顶板(1.4.1)、第二底板(1.4.2)和第二竖向面板(1.4.3);所述底部角件(1.4)设置立柱(1.1)底部与钢梁(1.2)之间;在第二底板(1.4.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8),在第二顶板(1.4.1)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9);
所述顶部连接件(2)包括有顶部连接板(2.1)和顶部定位块(2.2);所述顶部连接板(2.1)盖设在顶部角件(1.3)的第一连接孔(6)上;所述顶部定位块(2.2)设置在顶部连接板(2.1)的板面上、对应第一连接孔(6)的位置处,且顶部定位块(2.2)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一连接孔(6)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2.1)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一连接孔(6)中;所述顶部定位块(2.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一孔道(10),且第一孔道(10)与第一穿筋孔(7)竖向对应;
所述底部连接件(3)包括有底部连接板(3.1)和底部定位块(3.2);所述底部连接板(3.1)盖设在底部角件(1.4)的第二连接孔(8)上;所述底部定位块(3.2)设置在底部连接板(3.1)的板面上、对应第二连接孔(8)的位置处,且底部定位块(3.2)的水平切面形状与第二连接孔(8)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3.1)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第二连接孔(8)中;所述底部定位块(3.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二孔道(11),且第二孔道(11)与第二穿筋孔(9)竖向对应;在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对应第二孔道(11)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12);
所述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均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拉设在顶部连接件(2)与底部连接件(3)之间;所述第一螺杆(4)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1.4)中、且与底部定位块(3.2)上的第一固定螺母(12)连接,第一螺杆(4)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13);所述第二螺杆(5)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且通过第二固定螺母(14)固定在顶部定位块(2.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8)均呈长条状或者呈椭圆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当模块(1)有一层时,所述第一螺杆(4)通长穿设在立柱(1.1)中,第一连接螺母(13)的顶部超出立柱(1.1)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1.3)中;所述第二螺杆(5)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当模块(1)有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时,所述预应力模块体系还包括有中间连接件(15)、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所述中间连接件(15)连接在相邻两层模块(1)的立柱(1.1)之间,且中间连接件(15)包括有中间连接板(15.1)和中间定位块(15.2);所述中间连接板(15.1)设置在下层的顶部角件(1.3)与上层的底部角件(1.4)之间;所述中间定位块(15.2)设置在中间连接板(15.1)的板面上;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的底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下层的顶部角件(1.3)的第一连接孔(6)中;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的顶部,且超出部位插接在上层的底部角件(1.4)的第二连接孔(8)中;所述中间定位块(15.2)中开设有竖向的第三孔道(18),且第三孔道(18)与第一穿筋孔(7)、第二穿筋孔(9)均竖向对应;在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对应第三孔道(18)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螺母(19);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设置在第一螺杆(4)与第二螺杆(5)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为预应力螺杆,且通长穿设在立柱(1.1)中;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下端伸入底部角件(1.4)中,且与中间定位块(15.2)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20),并且第二连接螺母(20)的顶部超出立柱(1.1)的顶部、伸入顶部角件(1.3)中;所述第二中间螺杆(17)为预应力螺杆,且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螺母(13)或者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通过中间定位块(15.2)顶部的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当模块(1)有至少两组,并且至少两组模块(1)水平拼接时;所述中间连接件(15)将至少两组模块(1)水平连接;所述中间定位块(15.2)在中间连接板(15.1)上设置的个数与待连接的模块(1)的组数相适应;每个中间定位块(15.2)设置在对应一组模块(1)中上下相邻的模块(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12)和第二固定螺母(14)的长度为15mm~25mm;所述第三固定螺母(19)的长度为70mm~9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顶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顶面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中间定位块(15.2)的底部超出中间连接板(15.1)底面的高度为30mm~4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顶部超出底部连接板(3.1)顶部的高度为30mm~50mm;所述底部定位块(3.2)的底部与底部连接板(3.1)的顶面平齐;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底部超出顶部连接板(2.1)底部的高度为30mm~40mm;所述顶部定位块(2.2)的顶部与顶部连接板(2.1)的顶面平齐。
9.一种权利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模块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顶部角件(1.3)、底部角件(1.4)、顶部连接件(2)、底部连接件(3)、中间连接件(15)、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5)、第一中间螺杆(16)和第二中间螺杆(17);
步骤二,拼装最底层的模块(1):将顶部角件(1.3)焊接连接在立柱(1.1)的顶部,将底部角件(1.4)焊接连接在立柱(1.1)的底部,将钢梁(1.2)设置在相邻立柱(1.1)的顶部之间和底部之间;位于立柱(1.1)顶部的钢梁(1.2)与顶部角件(1.3)连接,位于立柱(1.1)底部的钢梁(1.2)与底部角件(1.4)连接;
步骤三,在底部定位块(3.2)的第一固定螺母(12)上连接第一螺杆(4);
步骤四,将连接有第一螺杆(4)的底部连接件(3)安装在底部角件(1.4)的底部,并使第一螺杆(4)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五,将第二中间螺杆(17)与第一螺杆(4)顶部的第一连接螺母(13)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六,安装中间连接件(15);
步骤七,对第二中间螺杆(17)和第一螺杆(4)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步骤八,施工第一中间螺杆(16):使第一中间螺杆(16)与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20);
步骤九,拼装第二层的模块(1),并使第一中间螺杆(16)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十,将第二中间螺杆(17)与第一中间螺杆(16)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并使第二中间螺杆(17)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十一,安装中间连接件(15);
步骤十二,对第二中间螺杆(17)和第一中间螺杆(16)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三固定螺母(19)固定;
步骤十三,施工第一中间螺杆(16):使第一中间螺杆(16)与第三固定螺母(19)连接,在第一中间螺杆(16)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螺母(20);
步骤十四,重复步骤九至步骤十三的过程,直至拼装顶层的模块(1),并使第一中间螺杆(16)穿设在立柱(1.1)中;
步骤十五,将第二螺杆(5)与第一中间螺杆(16)顶部的第二连接螺母(20)连接,并第二螺杆(5)的上端超出顶部角件(1.3);
步骤十六,安装顶部连接件(2);
步骤十七,对第二螺杆(5)和第一中间螺杆(16)施加预应力,并用第二固定螺母(14)固定,至此施工完毕。
CN202010511005.6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827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1005.6A CN11182748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1005.6A CN11182748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7487A true CN111827487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8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1005.6A Pending CN11182748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74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944A (zh) * 2022-06-07 2022-08-30 中南大学 钢结构模块建筑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58222U (zh) * 2016-10-28 2017-05-10 福州大学 一种应用于木结构框架的预应力固偏结构
CN208563587U (zh) * 2018-06-11 2019-03-01 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
CN109642424A (zh) * 2016-12-02 2019-04-16 Mrcb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预制的体积建筑模块的连接系统和方法
CN109736444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模块化组装框架
CN110409605A (zh) * 2019-08-02 2019-11-05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柱隼连接的钢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CN210263379U (zh) * 2019-07-09 2020-04-07 捷瑞特(天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主体框架结构及其角柱
KR102101193B1 (ko) * 2019-11-08 2020-04-16 한국토지주택공사 접합블럭이 구성된 모듈러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합부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58222U (zh) * 2016-10-28 2017-05-10 福州大学 一种应用于木结构框架的预应力固偏结构
CN109642424A (zh) * 2016-12-02 2019-04-16 Mrcb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预制的体积建筑模块的连接系统和方法
CN208563587U (zh) * 2018-06-11 2019-03-01 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
CN109736444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模块化组装框架
CN210263379U (zh) * 2019-07-09 2020-04-07 捷瑞特(天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主体框架结构及其角柱
CN110409605A (zh) * 2019-08-02 2019-11-05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柱隼连接的钢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KR102101193B1 (ko) * 2019-11-08 2020-04-16 한국토지주택공사 접합블럭이 구성된 모듈러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합부 구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944A (zh) * 2022-06-07 2022-08-30 中南大学 钢结构模块建筑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6940A (zh) 一种预制建筑单元、拼装式建筑、带屋顶的拼装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CN110042928B (zh) 模块化拼装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905B (zh) 钢木式钢结构复合结构体系
CN111827487A (zh) 一种预应力模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64624B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
CN210562626U (zh) 六边形装配式钢结构模块
CN113931298B (zh) 一种低多层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
CN215858499U (zh) 大跨度装配式预应力无檩鱼腹屋面支撑体系
CN109898644B (zh)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节点
CN221052827U (zh) 地铁出入口外围护结构
CN216516559U (zh) 一种不设柱子的交叉支撑结构楼梯
JP4425143B2 (ja) モジュラー建築ユニットおよび組み立て方法
CN219690802U (zh) 一种快速拼装式桁架墙
CN220908668U (zh) 用于建筑物的悬挑钢桁架结构
JPS58176342A (ja) 建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19909452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
CN217780440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底笼围栏
CN116607631B (zh) 钢结构模块建筑
CN212984172U (zh) 一种用于单层集束原竹建筑的支承结构
CN217538085U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立体车库
CN218933506U (zh) 一种房建墙体抗震机构
CN211774515U (zh) 一种预制建筑单元、拼装式建筑及带屋顶的拼装式建筑
CN211622867U (zh) 一种装配式围墙及其模块化围墙单元
CN219753490U (zh) 一种预应力模块式房屋
CN214884383U (zh) 一种用于框架梁柱拼接的十字型节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