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83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7833A
CN111817833A CN202010273202.9A CN202010273202A CN111817833A CN 111817833 A CN111817833 A CN 111817833A CN 202010273202 A CN202010273202 A CN 202010273202A CN 111817833 A CN111817833 A CN 11181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layer
user equipment
new
identity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3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7833B (zh
Inventor
潘立德
郭豊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1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7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从第一用户设备的角度公开一种用于改变与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侧链路单播链路的侧链路标识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方法中,方法包含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方法还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用户设备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方法还包含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另外,方法包含第一用户设备继续使用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4月12日提交的第62/833,61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从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角度公开一种用于改变与第二UE相关联的侧链路单播链路的侧链路标识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所述第一UE与所述第二UE建立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所述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所述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在所述第一UE与所述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含所述第一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二UE,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含所述第一UE从所述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另外,所述方法包含所述第一UE继续使用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来从所述第二UE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所述第二UE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式。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称为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1的再现。
图6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2的再现。
图7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3-1的再现。
图8是3GPP TS 36.300 V15.3.0的图6-3的再现。
图9是TS 23.303 V15.1.0的图5.1.1.5.3-1的再现。
图1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来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以被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由命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协会提供的标准,包含:TR 23.786V1.0.0,“对支持高级V2X服务的EPS和5G系统的架构增强的研究”;TS36.300V15.3.0,“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和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E-UTRAN)”;总体说明”;以及TS 23.303V15.1.0,“基于接近度的服务(ProSe)”。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档特此明确地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ccess network,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一个包含104和106,另一个包含108和110,并且还有一个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以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ccess terminal,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频率进行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个天线群组和/或所述天线群组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称为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用于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而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传送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对随机分散在其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进行传送的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的干扰更少。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还可以称为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网络节点、网络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来格式化、译码和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译码后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译码后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收器系统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所述数据流的复用后导频和译码后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以及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个传送器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传送的调制后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后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调制后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到相应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调节后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定期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在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送器254a至254r调节,及被发送回发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调制后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便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向图3,此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例如键盘或小键盘的输入装置302输入的信号,且可以通过例如监视器或扬声器的输出装置304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所接收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以及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大体上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R 23.786V1.0.0如下引入用于增强型车联网(enhanced Vehicle toEverything,eV2X)通信的以下解决方案:
6.11解决方案#11: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eV2X通信的单播或多播解决方案
6.11.1功能描述
此解决方案解决关于eV2X群组通信的支持的关键问题#1、关于通过PC5的单播/多播通信的支持的关键问题#9,以及关于针对eV2X的PC5 QoS框架增强的支持的关键问题#4,聚焦于以下方面:
-用于单播通信的标识符,例如L2 ID;
-用于支持单播/多播通信的信令协议;
-QoS支持和AS层配置;
-安全关联;
-用于链路建立和维护的程序。
6.11.2解决方案描述
6.11.2.1用于单播通信的标识符
6.11.2.1.1与用于广播的L2 ID地址空间分开的用于单播和多播的L2 ID地址空间
用于单播/多播通信的必要标识符中的一个为L2 ID。截至TS 23.303[8]中的ProSe设计,用于一对一通信和一对多通信的目的地L2 ID地址空间与AS层机制(即,MAC层版本号)分开。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可能引起对一对一通信的损害的所使用地址的冲突。以类似方式,V2X单播还应使用与用于广播和多播的L2 ID分开的L2 ID。
此分离适用于目的地L2 ID和源L2 ID两者。对于具有广播和单播/多播业务两者的UE,不同L2 ID应与对应的格式一起使用。源L2 ID将由对等UE用作单播通信中的目的地L2 ID。以下条款中描述用于单播/多播的相关L2 ID管理的细节。
UE可以针对不同的单播一对一通信链路使用不同源L2 ID,例如当不同单播链路与不同上层标识符相关联时。
6.11.2.1.2决定将目的地L2 ID用于单播/多播通信
6.11.2.1.2.1选项A
在TS 23.285[5]中,由UE基于PSID/ITS-AID到L2 ID之间的所配置映射来决定目的地L2 ID。此适于广播业务,但不适用于单播或多播业务。在单播或多播中,将不会基于PSID/ITS-AID决定目的地L2 ID。应允许V2X UE具有针对特定服务(PSID/ITS-AID)同时支持的多个单播连接或多播群组。因此,在此情况下,目的地L2 ID信息应来自上层。这意味着V2X层和上层之间的接口需要增强以允许此类信息连同数据包一起传递下去。
预期实际V2X应用不理解L2 ID的概念,因为所述应用可以针对跨技术或平台构建。因此,UE内的某一中间件层必须将例如站点ID等应用层使用的标识符转译为V2X L2ID。这意味着此中间件层需要维持应用层目的地标识符与L2 ID的映射。因为此中间件层在SA2的范围外,所以在说明书中其可通常标注为“上层”,且应记载此“上层”维持映射并提供用于单播或多播通信的L2 ID的假设。
6.11.2.1.2.2选项B
上述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是V2X层管理此单播链路/多播群组到L2 ID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建立时向单播链路/多播群组分配流标识符。例如L2 ID、传送设定、QoS参数等对应的连接简档信息可以与其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上层仅需要使用流标识符来指示目的地并将其与数据包一起传递下去。V2X层将应用包含L2 ID的相关联简档信息用于传送。这将允许再使用例如类似于QoS流的Uu链路处理机制的Uu链路处理机制,且更可扩展。再次,例如站点ID等应用层标识符到此流标识符的转译必须由此中间件层,即“上层”进行。
6.11.2.2用于支持单播/多播通信的信令协议
对于单播或多播通信,需要在所涉及的UE之间交换一些控制消息以便建立链路或群组。因此,需要某一信令协议。
在TS 23.303[8]中定义的ProSe一对一通信中,介绍了通过PDCP层运行的PC5信令协议(条款5.1.1.5.2)。尽管其针对ProSe使用定义,但所述消息可以扩展以便用于V2X通信。详细的协议设计需要基于实际单播操作程序来检视。
另一替代方法是通过PC5运行RRC。由于PC5信令协议无论如何都在PDCP上使用,因此RRC协议可以用于替代PC5信令协议。尽管PC5操作并非需要所有RRC特征,但可以扩展和使用那些选定的V2X相关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等。这样做的优点是用于Uu和PC5的控制信令协议的潜在统一。
因此,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引入用于单播/多播通信管理的通过PC5的信令协议。
6.11.2.3QoS支持和AS层配置
合乎需要的是,也可以通过单播和多播通信支持QoS。
在TS 23.285[5]中,用于V2X通信的QoS模型是基于每包模型,例如PPPP和PPPR。在单播或多播通信的情况下,应论述是否也应支持与Uu连接类似的面向连接的QoS模型。
还如关键问题#4“用于eV2X的PC5 QoS架构增强的支持”中论述,预期需要不止现有PPPP和PPPR。
特定地针对单播或多播,归因于所涉及的链路或群组,通过一对对等体之间的相同单播链路发送的大多数包应具有相同QoS特性。这更接近Uu连接模型,而非正常基于广播的业务。因此,此处可以再使用QoS管理概念的Uu类型。此允许用于Uu和PC5的通用模型。
此外,可以存在可以为任选或非后向兼容的不同AS层特征。因此,当设置单播链路时,此配置还可以连同QoS简档或作为QoS简档的一部分而协商和配置。
注:使用解决方案#19(条款6.19)中描述的用于单播的QoS模型。
6.11.2.4安全关联
单播或多播通信可能在链路层处也需要保护。ProSe一对一通信支持安全L2链路建立,如TS 33.303[11]中所定义。
然而,在V2X通信上下文内,每一UE具有用于安全保护的对应证书。因此,可能需要增强或调整现有L2安全链路建立协议以便支持此类安全关联的使用。
应由SA3分析并决定准确的安全处理。当可用时,SA2设计需要与那些决策对准。
6.11.2.5用于链路建立和维护的程序
TS 23.303[8]已定义用于安全L2链路通过PC5的建立和维护的程序,如在条款5.4.5中。受制于上文关于信令协议选择、安全处理等的决策,这些程序可以得到增强并适用于V2X使用。
但需要用于链路/群组处理的V2X的一些额外考虑因素。对于V2X通信,并非全部UE将支持或使用单播通信。另外,并非全部服务可以通过相同信道或RAT运行(例如LTE V2X相对于NR V2X)。在V2X的情况下,不存在类似于ProSe的发现信道(即,PC5-D)的发现信道,且不存在关于来自网络的配置,例如公共安全使用的配置的假设。因此,为了支持链路建立,需要服务宣告以便告知对等体UE的存在和所述UE进行单播通信的能力,例如操作的信道或所支持的服务等。
应使此服务宣告可由对使用服务感兴趣的所有UE访问。举例来说,此宣告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专门的信道发送,类似于处理WAVE服务广告(WAVE Service Advertisement,WSA)的方式,或在来自支持UE的定期消息上捎带。
注1:服务宣告由上层处理且在SA2的范围外。
对于层2链路维护,需要保活功能性来检测何时UE不在直接通信范围内,使得其可继续进行隐式层2链路释放。
注2:由级3来确定如何支持保活功能性。
6.11.3程序
6.11.3.1层2链路通过PC5的建立
TS 23.303[8]条款5.4.5.2中定义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可以重新用于eV2X单播链路建立,进行以下修改:
-取决于RAN WG的决策,消息可以被转换为RRC信令消息而不是PC5信令消息。
-“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下操作,且图6.11.3.1-1展示程序:
-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以由UE-1以广播机制发送,即,发送到与应用相关联的广播地址,而不是UE-2的L2 ID。UE-2的上部标识符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以允许UE-2决定是否对请求作出响应。此消息的源L2 ID应是UE-1的单播L2 ID。
-应使用UE-2可以理解的默认AS层设置,例如广播设置来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UE-2在向UE-1的后续信令中使用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L2 ID作为目的地L2 ID,并使用其自身的单播L2 ID作为源L2 ID。UE-1获得UE-2的L2 ID,以用于将来的通信、信令和数据业务。
[标题为“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R 23.786V1.0.0的图6.11.3.1-1再现为图5]
-“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与“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相同地操作且具有以下差异,且图6.11.3.1-2示出所述程序:
-关于请求L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即,关于宣告的V2X服务的信息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以允许其它UE决定是否对请求作出响应。
-对使用由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宣告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可以对所述请求作出响应(图6.11.3.1-2中的UE-2和UE-4)。
-在如上文所描述与其它UE建立层2链路之后,新UE可以进入UE-1的近程,即UE-1的直接通信范围。在此情况下,UE-1可以起始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因为其从由UE发送的应用层消息感知到新UE。或新UE可以起始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因此,UE-1不必保持周期性地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来宣告V2X服务其想要与其它UE建立单播L2链路。
[标题为“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2再现为图6]
层2链路支持非IP业务。将不执行IP地址协商和分配程序。
6.11.3.2用于链路建立的信令消息的内容
TS 24.334[13]中定义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携载的信息需要至少以下更新:
-对于“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
-除起始UE的ID(UE-1的上层ID)外,用户信息还需要包含目标UE的ID(UE-2的上层ID)。
注:级3可以决定这些ID可以携载于相同IE还是单独IE中,例如站点ID/车辆温度ID仅需要为4个八位字节。
-对于“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
-宣告的V2X服务信息需要包含关于请求L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传感器共享等可以是针对V2X服务的情况。
-对于ProSe指定为必选的IP地址配置应允许将不使用IP,使得接收UE(例如,UE-2)将不针对此特定链路起始任何IP配置程序的指示。
-专用于安全性的IE需要由SA3检查,因为用于eV2X的安全机制可以不同且需要不同IE。
-关于链路的额外配置信息,例如当使用RRC消息时,可以存在AS层配置。
6.11.3.3用于单播通信的隐私保护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标题为“层2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3GPP TR 23.786V1.0.0的图6.11.3.3-1再现为图7]
此程序用于在单播通信中更新用于此链路的标识符的即将改变的对等体。由于隐私要求,在eV2X使用中,UE应经常改变其标识符,以免被第三方跟踪。当发生标识符改变时,所有层,即从应用层ID到L2 ID上的所有标识符都需要改变。标识符改变发生之前需要此信令,以防止服务中断。
1.UE-1例如归因于上层标识符改变或定时器而决定标识符的改变,且包含新标识符(包含新上层标识符、新IP地址/前缀(如果适用)、新L2 ID)以在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中使用,且在其改变标识符之前发送到UE-2。将要使用的新标识符应加密以保护隐私。
注1:定时器基于每源L2 ID运行。
2.UE-2以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进行响应。在接收消息后,UE-1和UE-2可以开始将所述新标识符用于数据业务。UE-1应在其旧L2 ID上接收业务直至其从UE-2接收到链路Id更新响应。
注2:如果来自UE-1的多个链路使用相同上层标识符或L2 ID,则UE-1需要在每个链路上执行更新程序,并且对于每个链路,需要在其旧L2 ID上保持接收所述特定链路的业务,直到UE-1接收到链路ID更新响应。
6.11.3.4用于层2链路的安全方面
因为eV2X应用具有相关联的安全证书,所以单播链路可以再使用那些证书以导出安全关联来保护单播链路的信令或数据。
6.11.4对现有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编者注:对现有节点或功能性的影响将增加。
6.11.5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无。
6.11.6结论
条款6.11.1到6.11.4中记载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关键问题#9“用于通过PC5的传感器共享的单播/多播的支持”的所有方面,且应转向规范性阶段。将基于来自其它工作团队的反馈进一步更新以下方面:
-用于单播链路建立和管理的信令消息定义,例如RRC信令是否以及如何用于单播链路;
-基于RAN决策针对广播、组播和单播选择每包QoS模型或基于载送的QoS模型;
-当使用网络调度模式时关于所使用的服务的到基站的信号;
-用于通过PC5的单播通信的潜在安全相关程序更新。
注意:应用层可以针对不同应用,例如,队列应用使用单播或组播通信机制。
[…]
3GPP TS 36.300V15.3.0如下引入侧链路无线电承载与侧链路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
6层2
层2分成以下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和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此小节在服务和功能方面给出层2子层的高级描述。以下三个图描绘了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侧链路的PDCP/RLC/MAC架构,其中:
-对等通信的服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以子层之间的接口处的圆圈标记。物理层与MAC子层之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MAC子层与RLC子层之间的SAP提供逻辑信道。
-相同传输信道(即,传输块)上的若干逻辑信道(即,无线电承载)的多路复用通过MAC子层执行;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当都未配置CA和DC时,在不存在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
-在侧链路中,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
[…]
[标题为“侧链路的层2结构”的3GPP TS 36.300V15.3.0的图6-3再现为图8]
如下引入3GPP TS 23.303 V15.1.0:
5.1.1.5.2 PC5信令协议
解释:
-在TS 36.300[17]中指定PDCP/RLC/MAC/PHY功能性。
-PC5信令协议用于通过PC5的控制面信令(例如,如本说明书中的其它地方所描述,通过PC5建立、维护和释放安全层2链路、TMGI监视请求、小区ID通知请求等)。
-在PDCP标头中的SDU类型字段(3个位)用于区分IP、ARP和PC5信令协议。一对一通信不支持ARP。
-在单播目的地层2ID上发送PC5信令协议消息。
[标题为“PC5信令协议栈”的TS 23.303 V15.1.0的图5.1.1.5.3-1再现为图9]
在3GPP TR 23.786中,引入用于更新L2ID(即,用于单播通信的隐私保护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程序。此程序用于在单播通信中更新用于此链路的标识符的即将改变的对等体。由于隐私要求,在eV2X使用中,UE应经常改变其标识符,以免被第三方跟踪。当发生标识符改变时,所有层,即从应用层ID到L2 ID上的所有标识符都需要改变。标识符改变发生之前需要此信令,以防止服务中断。
存在执行单播通信的两个UE(UE-1和UE-2)。UE-1可以执行用于与UE-2更新其L2ID的程序。UE-1可以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UE-2。在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UE-1的新L2ID。考虑到UE-2,UE-1的L2ID被视为从UE-2传送到UE-1的包的目的地ID。因此,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后,UE-2知晓UE-1的目的地L2ID改变。
一般来说,UE的下层不应将非预期的侧链路包(侧链路数据帧)传递到UE的上层。因此,UE的侧链路标识(SL ID)和/或对等UE的侧链路标识可以由UE用于滤出不希望的侧链路包,以用于NR V2X中的单播。每个侧链路标识可以是下层标识。每个下层标识可以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每个层1标识可能可以从层2标识导出。每个侧链路包(或侧链路数据帧)可能可以包含用户业务(在STCH上)、PC5-S信令(在STCH上)或PC5-RRC信令(在SCCH上)。
根据在TR23.786[1]中的章节6.11.3.3中指定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后,UE-1和UE-2可以开始将新标识符用于数据业务,并且UE-1应在其旧的下层ID上接收业务,直到其从UE-2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实际上,UE-2不具有信息来知晓UE-1从UE-2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时的准确时序。图10说明用于具有潜在下层行为的单播侧链路通信的延长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实例。
由于在对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进行解码之后,由UE-2中的上层将新的UE-1下层ID传递到下层,因此一旦上层(例如,图10中的T1)通知新的UE-1下层ID,UE-2的下层通常可以开始使用新的UE-1下层ID。如图10中所示,UE-1可以在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之后继续将数据传送到UE-2。因此,用旧的UE-1下层ID传送的数据帧2将由UE-2的下层过滤出并丢弃。应该指定UE-2确定何时开始使用新的下层标识符的某种方式。
如果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确认模式(AM)被配置成用于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侧链路逻辑信道,则UE-2开始使用新的UE-1下层ID的另一潜在时序是当上层通知下层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时(即,针对此消息接收到RLC确认或PDCP确认)(例如,图10中的T4)。替代地,如果配置RLC UM(非确认模式),则可以基于用于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HARQ进程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上层可能推迟通知下层UE-1下层ID改变,直到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当向下层通知UE-1下层ID改变时,UE-2随后可以开始使用新的UE-1下层ID。
图11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用于改变与侧链路单播链路的第一UE相关联的侧链路标识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100。在步骤1105中,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1110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在步骤1115中,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第二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在步骤1120中,如果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则第二UE开始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一UE接收侧链路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可为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第二下层标识可为第二UE的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第二UE可以在侧链路数据帧中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以及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传送侧链路数据帧。源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第二UE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源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相关联RLC确认或PDCP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AM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相关联的HARQ反馈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UM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i)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ii)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iii)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将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及(iv)如果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则开始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一UE接收侧链路数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然而,在以上解决方案中,如图10中所示,仍可能有某些数据帧(例如,数据帧3)被过滤掉。因此,另一解决方案可以是在由上层(在图10的T1中)通知UE-1下层ID改变之后,UE-2继续使用旧的UE-1下层ID来从UE-1接收数据帧,直到接收到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
图12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用于改变与侧链路单播链路的第一UE相关联的侧链路标识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200。在步骤1205中,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1210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在步骤1215中,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第二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在步骤1220中,第二UE继续使用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一UE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前,第二UE可以将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在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第二UE还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第一下层标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可以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随后可以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来与第一UE通信。(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第二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之后,或在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第二UE可以在侧链路数据帧中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将侧链路数据帧传送到第一UE。源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之后,第二UE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源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相关联RLC确认或PDCP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AM 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或者,可以基于相关联的HARQ反馈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UM 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i)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ii)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iii)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将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及(iv)继续使用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一UE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第一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考虑到在接收到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第一)数据帧(例如,由于数据优先级或重新传送)之后,仍可以接收具有旧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另一替代方案是在从通知下层UE-1L2 ID改变(在图10的T1中)的时间开始的时间段期间,UE-2使用旧的UE-1下层ID和新的UE-1下层ID进行数据帧滤波。在此时间段时间,UE-2将接受具有旧的UE-1下层ID或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所述时间段可以由定时器控制。所述时间段可以设定成默认值(即,在UE中预配置),可以由UE-2自主地确定(即,取决于UE实施方案),可以由UE-1配置(经由例如,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可以由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核心网络、V2X控制功能等)配置,或可以提供于系统信息中(由例如基站的网络节点广播)。或者,所述时间段可以由上层(例如,V2X层、NAS层或应用层)指示。上层可以指示所述时间段的开始。上层可以指示所述时间段的结束。在此时间段之后,UE-2接受具有(仅)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换句话说,从所述时间段的结束开始,UE-2接受具有(仅)新UE-1下层ID的数据帧。
图13是从第二UE的角度的用于改变与侧链路单播链路的第一UE相关联的侧链路标识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300。在步骤1305中,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1310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在步骤1315中,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第二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在步骤1320中,在从上层接收到第一下层标识改变的通知之后的时间段期间,第二UE使用第一下层标识和新的第一下层标识两者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段之后,第二UE可以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第二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段期间,第二UE可以将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在所述时间段期间,第二UE还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另外,在所述时间段之后,第二UE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源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上层接收到第一下层标识改变的通知之后,第二UE可以在侧链路数据帧中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将侧链路数据帧传送到第一UE。在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第二UE还可以在侧链路数据帧中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将侧链路数据帧传送到第一UE。源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相关联RLC确认或PDCP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AM 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基于相关联的HARQ反馈确认来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传送。可以在与UMRL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上传送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UE能够(i)与第一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ii)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iii)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及(iv)在从上层接收到第一下层标识改变的通知之后的时间段期间,使用第一下层标识和新的第一下层标识两者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14中,说明用于具有潜在下层行为的单播侧链路通信的延长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另一实例。根据3GPP TR 23.786,UE-1应在其旧的下层ID上接收业务,直到UE-1从UE-2(即,图14中的T2)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如果在已确认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UE-2开始使用新的UE-1下层标识来将侧链路数据帧传送到第一UE,则将过滤出来自UE-2的数据帧3并且因此将其舍弃,如图14中所示。应考虑避免舍弃UE-1中的有效数据帧的某种方式。
在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UE-1可以继续使用旧的UE-1下层ID(以及新的UE-1下层ID)来从UE-2接收数据帧,直到从UE-2接收到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
图15是从第一UE的角度的用于改变与第二UE相关联的侧链路单播链路的侧链路标识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500。在步骤1505中,第一UE与第二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1510中,第一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在步骤1515中,第一UE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在步骤1520中,第一UE继续使用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二UE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前,第一UE可以将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后,第一UE可以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第一下层标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可以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随后可以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来与第二UE通信。(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第二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前,第一UE可以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第一UE还可以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从第二UE接收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此外,在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之后,第一UE可以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UE能够(i)与第二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ii)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iii)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以及(iv)继续使用第一下层标识来从第二UE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第二UE接收到具有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考虑到在接收到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第一)数据帧之后,仍可以接收具有旧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另一替代方案是在从UE-1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UE-1(或传输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的时间开始的时间段期间,UE-1使用旧的UE-1下层ID和新的UE-1下层ID进行数据帧滤波。在此时间段时间,UE-1将接受具有旧的UE-1下层ID或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所述时间段可以由定时器控制。所述时间段可以被设定成默认值(即,在UE中预配置),可以由UE-2自主地确定(即,取决于UE实施方案),可以由网络节点配置(例如,基站、核心网络、V2X控制功能等),或可以提供于系统信息(由例如基站的网络节点广播)中。或者,所述时间段可以由上层(例如,V2X层、NAS层或应用层)指示。上层可以指示时间段的开始。上层可以指示时间段的结束。在此时间段之后,UE-1接受(仅)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换句话说,从所述时间段的结束开始,UE-1接受(仅)具有新的UE-1下层ID的数据帧。
图16是从第一UE的角度的用于改变与第二UE相关联的侧链路单播链路的侧链路标识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600。在步骤1605中,第一UE与第二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1610中,第一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在步骤1615中,第一UE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在步骤1620中,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的时间段期间,第一UE使用第一下层标识和新的第一下层标识两者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段之后,第一UE可以使用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第二下层标识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段期间,第一UE可以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在所述时间段期间,第一UE还可以将新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此外,在所述时间段之后,第一UE可以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第一UE可以在侧链路数据帧中将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第二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将侧链路数据帧传送到第二UE。源可以是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第二UE的层2标识。或者,源可以是从第一UE的(新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一UE的层1标识,并且目的地可以是从第二UE的层2标识导出的第二UE的层1标识。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UE能够(i)与第二UE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第一UE的第一下层标识和第二UE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侧链路单播链路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进行通信,(ii)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第一UE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iii)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以及(iv)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的时间段期间,使用第一下层标识和新的第一下层标识两者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通过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以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以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之外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或结构和功能来实施此种设备或实践此种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及技艺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以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进行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这两者的组合)、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以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其功能性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及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引起对本公开的范围的偏离。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留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或任何其它此种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具体次序或层次都是样本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主张各种步骤的目前元件呈样本次序,且其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展示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实施。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除式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例如,代码)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以与处理器一体化。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作为离散组件而驻留在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和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第二用户设备改变与侧链路单播链路的第一用户设备相关联的侧链路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
继续使用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来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前,将所述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所述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5.一种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改变与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侧链路单播链路的侧链路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以及
继续使用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来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前,将所述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并且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后,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所述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9.一种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并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以及
继续使用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来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侧链路数据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在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前,将所述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并且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在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或已确认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的成功传送之后,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源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所述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13.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并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侧链路单播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下层标识用于通过所述侧链路单播链路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新的第一下层标识或用于导出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信息;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以及
继续使用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来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侧链路数据,直到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链路数据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在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前,将所述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并且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在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具有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的第一侧链路数据帧之后,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用作目的地以过滤接收到的侧链路数据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标识、所述新的第一下层标识和/或所述第二下层标识的下层标识是层2标识或层1标识。
CN202010273202.9A 2019-04-12 2020-04-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817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33619P 2019-04-12 2019-04-12
US62/833,619 2019-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833A true CN111817833A (zh) 2020-10-23
CN111817833B CN111817833B (zh) 2023-04-18

Family

ID=7027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3202.9A Active CN111817833B (zh) 2019-04-12 2020-04-09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2809B2 (zh)
EP (1) EP3723442B8 (zh)
JP (1) JP6894998B2 (zh)
KR (1) KR102345731B1 (zh)
CN (1) CN111817833B (zh)
ES (1) ES2903227T3 (zh)
TW (1) TWI739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8116B1 (en) * 2018-08-03 202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CN111615219B (zh) * 2019-04-30 2022-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pc5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812481B2 (en) * 2020-03-06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 2 relay unicast link setup
WO2022109900A1 (en) * 2020-11-26 2022-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e-to-one broad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11765573B2 (en) * 2021-03-16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2X ID management for persistent connection
CN117377024A (zh) * 2022-06-30 2024-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标识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528453A (zh) * 2022-07-29 2024-02-06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更新方法、装置及车联网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6402A (zh) * 2018-10-12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标识更新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9009010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2170B2 (en) * 2012-03-26 2019-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ging association I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2454397B1 (ko) * 2016-05-11 2022-10-14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새로운 라디오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EP3255950A1 (en) * 2016-06-06 2017-12-13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on d2d relay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11370B2 (en) * 2017-05-05 2019-12-17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US11638132B2 (en) * 2018-06-22 2023-04-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ocedures enabling privacy for WTRUs using PC5 communication
US11343865B2 (en) * 2019-02-12 2022-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cast link management vi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9010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9496402A (zh) * 2018-10-12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标识更新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DIGITAL: "S2-1901749 "TS 23.287 Unicast for V2X communication over PC5 reference point"", 《3GPP TSG_SA\WG2_ARCH》 *
LG ELECTRONICS: "S2-1904432 "TS 23.287 Procedure for PC5 unicast"", 《3GPP TSG_SA WG2 MEETING #132,S2-19044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3442A1 (en) 2020-10-14
KR20200120873A (ko) 2020-10-22
JP2020174350A (ja) 2020-10-22
EP3723442B8 (en) 2022-02-23
TW202038667A (zh) 2020-10-16
CN111817833B (zh) 2023-04-18
TWI739383B (zh) 2021-09-11
ES2903227T3 (es) 2022-03-31
EP3723442B1 (en) 2021-12-15
JP6894998B2 (ja) 2021-06-30
US20200329513A1 (en) 2020-10-15
KR102345731B1 (ko) 2021-12-31
US11632809B2 (en)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783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JP697026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伝送リソース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7584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74946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接続を改善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7428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radio bearer (slrb) configuration of unicas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5611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390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8492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98329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確立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21010456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 대한 무효 rrc 재구성 메시지를 핸들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03882A (zh) 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TWI727914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側鏈路識別符變更的方法和設備
US116381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998524A (zh)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