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11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113A
CN111356113A CN201911228782.3A CN201911228782A CN111356113A CN 111356113 A CN111356113 A CN 111356113A CN 201911228782 A CN201911228782 A CN 201911228782A CN 111356113 A CN111356113 A CN 11135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link
communication
service
vehicle
sign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87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113B (zh
Inventor
潘立德
郭豊旗
曾立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5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从起始用户设备的视角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用于建立与目标用户设备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传送用于建立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第一PC5信令包含目标用户设备的身份识别和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身份识别。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UE的移动性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往来移动通信装置的大量数据的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进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类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按需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提供高数据处理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的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从起始UE(用户设备)的视角公开一种用于建立与目标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含传送用于建立所述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目标UE的身份识别和车辆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服务的身份识别。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为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1的再现。
图6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2的再现。
图7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3-1的再现。
图8是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9.2.1.2-1的再现。
图9是3GPP TS 36.321 V15.3.0的图6.1.3.1a-1的再现。
图10是3GPP TS 36.321 V15.3.0的图6.1.3.1a-2的再现。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5A-15D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19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式。
图2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确切地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被设计成支持例如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本文中被称作3GPP)的联盟提供的标准等一个或多个标准,包含:RAN2#104主席纪要;3GPP TR 23.786 v1.0.0,“关于支持先进V2X服务的EPS和5G系统的架构增强的研究(Study on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EPS and 5G System tosupport advanced V2X services)”;以及TS 36.321 V15.3.0,“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规范(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上文所列标准和文献特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其中一个天线群组包含104和106,另一天线群组包含108和110,且额外天线群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针对每一天线群组仅展示两个天线,但是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经由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T)122传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频率以供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个天线群组和/或其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作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经由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它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作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Node B(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T)或用户设备(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来格式化、译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译码后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译码后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每一数据流的多路复用导频和译码后数据接着基于为所述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正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传送器222接收和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经由MIMO信道传送的调制后符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后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调制后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到相应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将调节后的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至254r调节,且被传送回到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调制后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而参看图3,此图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可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LTE系统或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经由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接收由用户经由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经由输出装置304(例如,监视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所接收的信号递送到控制电路306、且以无线方式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中展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和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如3GPP RAN2#104主席纪要中所提到,3GPP RAN2#104会议作出了关于NR(新RAT/无线电)eV2X(增强型车辆到一切)侧链路通信的以下协议:
协议
1:针对所有RRC_CONNECTED UE、RRC_IDLE UE和RRC_INACTIVE UE(如果支持)支持NR V2X侧链路通信。RRC_INACTIVE中的UE(如果支持)以与RRC_IDLE UE相同的方式,即使用包含在SIB中的小区特定配置来执行V2X侧链路通信。
2:正如在LTE中,NR V2X需要V2X特定SIB。V2X特定SI是否应为支持NR中的V2X侧链路通信的小区的按需SI,有待RAN2进一步研究。
3:对于用于NR V2X侧链路通信的RRC连接建立,用于LTE V2X侧链路通信的RRC连接建立条件(即,无Tx池的情况下包含在SIB中的相关频率)被视为基线。NR中基于LTE基线是否需要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新RRC连接建立条件/需要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什么新RRC连接建立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4:RAN2将支持UE可被配置成同时执行模式-1和模式-2两者的情况,假定RAN1对此不关注。其可适用的情境有待进一步研究。
5:对于越区移交期间的NR V2X侧链路通信,LTE V2X侧链路通信中的越区移交期间的Tx和Rx操作和配置(即,使用HO命令中配置的目标小区的Rx池和异常Tx池)被视为基线。NR V2X侧链路通信基于LTE基线需要越区移交期间的Tx/Rx操作和配置的增强。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6:对于NR V2X侧链路通信中的小区(重新)选择,LTE V2X侧链路通信中的小区重选标准(即,给定载波间V2X SL配置的情况下优先化频率)和配置(即,SL-AnchorCarrierFreqList-V2X)被视为基线。关于针对NR中的V2X侧链路通信的小区(重新)选择,基于LTE基线是否需要新标准/配置/需要什么新标准/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最小化小区(重新)选择期间NR V2X侧链路通信的传送/接收中断取决于UE实施方案。
7:对于NR V2X侧链路通信,需要侧链路UE信息的报告。LTE中的侧链路UE信息报告机制被视为基线。对于NR中的侧链路UE信息,需要包含什么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8:对于NR中的侧链路相关测量和报告,需要CBR测量和报告以及位置报告。用于LTE V2X侧链路通信的CBR测量/报告机制和位置报告机制(NR传信是否对其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被视为基线。RAN2可取决于RAN1进程决定基于LTE基线在NR中的侧链路相关测量和报告机制是否需要任何增强。
9:为了报告用于NR V2X侧链路通信的业务模式,需要UE辅助信息报告(至少针对周期性业务模式)。用于LTE V2X侧链路通信的UE辅助报告机制被视为基线。RAN2基于QoS论述的结论进一步论述基于LTE基线用于NR V2X侧链路通信的UE辅助信息中是否需要新信息/需要什么新信息。
10:RAN2等待关于SL同步设计的RAN1结论,然后致力于NR PC5 RRC中的MIB-SL-V2X设计。
11:在NR中,PC5-C协议堆栈包含至少RRC、RLC、MAC和PHY子层。是否具有PDCP子层取决于是否引入除MIB-SL外的任何新PC5 RRC消息(例如,[103bis#38]的结果)。
关于MAC的协议:
1:RAN2将捕获有条件(即,如果L1控制信息中未使用完全L1 id)的L2包过滤功能。我们是否需要额外过滤功能用于单播和组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2:NR MAC中至少针对NR侧链路广播支持侧链路载波/资源(重新)选择功能。RAN2应考虑到RAN1进程进一步研究LTE操作是否可再用于NR中的侧链路载波/资源(重新)选择功能。
3:至少针对NR侧链路广播支持侧链路HARQ传送(无HARQ反馈)和侧链路进程。RAN2应考虑到RAN1进程进一步论述对侧链路HARQ操作的潜在增强。
4:至少针对NR MAC中的NR侧链路广播支持侧链路特定LCP。RAN2应进一步研究侧链路特定LCP将如何工作。
5:针对NR MAC中的NR侧链路广播、组播和单播支持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
6:针对NR MAC中的NR侧链路广播、组播和单播支持UL/SLTX优先化。必要时(例如归因于对QoS的潜在影响),研究对UL/SL TX优先化的潜在改进。
7:RAN2应额外研究是否以及如何增强NR MAC中的SR程序/配置、MAC PDU格式、HARQ/CSI反馈/程序(用于组播和单播)(如果存在任何层级2RAN2问题),和所配置的SL准予传送。
关于RLC的协议:
8:在NR RLC中针对NR侧链路广播、组播和单播支持RLC SDU的分段与重组。
9:在NR RLC中针对NR侧链路广播、组播和单播支持RLC SDU丢弃功能。
10:如果SBCCH用于NR侧链路(取决于关于同步方面的RAN1决策),则NR TM RLC实体被配置成提交/接收RLC PDU。
11:NR UM RLC实体被配置成针对SL广播、组播和单播的用户包提交/接收RLCPDU。对于广播并不支持RLC AM。
关于PDCP的协议:
12:在NR PDCP中针对NR侧链路广播、组播支持侧链路包复制。对于单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13:在NR PDCP中针对NR侧链路广播、组播和单播支持基于定时器的SDU/PDU丢弃功能。
关于单播的协议
1:对于针对SL单播需要经由侧链路在UE之间交换的AS层级信息,RAN2可将以下视为基线,且将检查AS层级信息是否可商定以及RAN2、SA2和RAN1中的某一进程之后的细节:
-UE ID、UE能力、无线电/载送配置、PHY信息/配置(例如HARQ、CSI)、资源信息/配置和QoS信息
2:可针对RRC配置在gNB和UE之间交换用于SL单播的AS层级信息。RAN2假设UE可向网络提供QoS相关信息,且将检查AS层级信息是否可商定以及RAN2、SA2和RAN1中的某一进程之后的细节。
3:针对SL单播经由侧链路在UE之间经由RRC信令(例如PC5-RRC)交换AS层级信息。除STCH(SL业务信道)之外还将引入新逻辑信道(SCCH:SL控制信道)。SCCH携载PC5-RRC消息。
4:RAN2将考虑SI阶段期间的两个选项。需要关于每一选项的定义、程序和信息的进一步论述。
-选项1:还需要通过PC5-RRC进行AS层连接建立程序。
-选项2:上部层连接建立程序已足够。
5:RAN2将研究一种基于RRM或RLM的AS层级链路管理。RAN2将不考虑一种基于PC5-RRC层级保活(keep alive)消息的管理。需要关于可能的详细选项的进一步论述。
关于组播的协议
6:需要关于组播是否遵循与单播相同的机制的进一步论述,这在上文商定。
7:不研究用以确定群组管理器(即,头端UE)的AS层级机制。关于群组管理器(头端UE)对于AS和AS层级功能性的可见性的车辆成队技术(platooning)有待进一步研究。
协议
1:RAN2假设具有SL的候选RAT应通过上部层与服务类型相关联。
2:RAN2针对给定V2X服务类型假设,其可与:1)仅LTE RAT,2)仅NR RAT相关联,关于3)LTE或NR RAT和4)LTE和NR RAT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询问关于3)和4)的SA2建议/指南。
3:RAN2假设基于Tx属性的方法被视为SL的RAT选择的基线。建议RAN2进一步论述V2X服务类型和RAT映射方法的RAN2影响。
4:RAN2假设RAT选择仅应用于V2X广播,且对于任何V2X单播和组播服务,其仅经由NR传送。我们将询问SA2是否对其具有任何关注/反馈。
5:将向上部层告知Uu/PC5的可用性,且上部层执行Uu/PC5接口选择。可用性暗示什么、AS如何决定Uu/PC5的可用性以及我们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指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3GPP TR 23.786 v1.0.0介绍了用于eV2X通信的以下解决方案:
6.11解决方案#11:用于经由PC5参考点的eV2X通信的针对单播或多播的解决方案
6.11.1功能描述
此解决方案解决关于eV2X群组通信的支持的关键问题#1、关于经由PC5的单播/多播通信的支持的关键问题#9,以及关于针对eV2X的PC5 QoS框架增强的支持的关键问题#4,聚焦于以下方面:
-用于单播通信的识别符,例如L2 ID;
-用以支持单播/多播通信的信令协议;
-QoS支持和AS层配置;
-安全关联;
-用于链路建立和维护的程序。
6.11.2解决方案描述
6.11.2.1用于单播通信的识别符
6.11.2.1.1与用于广播的L2 ID地址空间分开的用于单播和多播的L2 ID地址空间
用于单播/多播通信的必要识别符中的一个为L2 ID。截至TS 23.303[8]中的ProSe设计,用于一对一通信和一对多通信的目的地L2 ID地址空间与AS层机制(即,MAC层版本号)分开。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可能引起对一对一通信的损害的所使用地址的冲突。以类似方式,V2X单播还应使用与用于广播和多播分开的L2 ID。
此分离适用于目的地L2 ID和源L2 ID两者。对于具有广播和单播/多播业务两者的UE,不同L2 ID应与对应的格式一起使用。源L2 ID将由对等UE用作单播通信中的目的地L2 ID。以下条款中描述用于单播/多播的相关L2 ID管理的细节。
UE可针对不同的单播一对一通信链路使用相异的源L2 ID,例如当不同单播链路与不同上部层识别符相关联时。
6.11.2.1.2决定将目的地L2 ID用于单播/多播通信
6.11.2.1.2.1选项A
在TS 23.285[5]中,由UE基于PSID/ITS-AID到L2 ID之间的所配置映射来决定目的地L2 ID。此适于广播业务,但不适用于单播或多播业务。在单播或多播中,将不基于PSID/ITS-AID决定目的地L2 ID。应允许V2X UE具有针对特定服务(PSID/ITS-AID)同时支持的多个单播连接或多播群组。因此,在此情况下,目的地L2 ID信息应来自上部层。这意味着V2X层和上部层之间的接口需要增强以允许此类信息连同数据包一起传递下去。
预期实际V2X应用不理解L2 ID的概念,因为所述应用可针对跨技术或平台构建。因此,UE内的某一中间件层必须将例如站点ID等应用层使用的识别符转译为V2X L2 ID。这意味着此中间件层需要维持应用层目的地识别符与L2 ID的映射。因为此中间件层在SA2的范围外,所以在说明书中其可通常标注为“上部层”,且应记载此“上部层”维持映射并提供用于单播或多播通信的L2 ID的假设。
6.11.2.1.2.2选项B
上述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是V2X层管理此单播链路/多播群组到L2 ID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建立时向单播链路/多播群组分配流识别符。例如L2ID、传送设定、QoS参数等对应的连接属性信息可与其相关联。在此情况下,上部层仅需要使用流识别符来指示目的地且将其与数据包一起传递下去。V2X层将应用包含L2 ID的相关联属性信息用于传送。这将允许再使用例如类似于QoS流的Uu链路处理机制的Uu链路处理机制,且更可扩展。再次,例如站点ID等应用层识别符到此流识别符的转译必须由此中间件层(即,“上部层”)进行。
6.11.2.2用以支持单播/多播通信的信令协议
对于单播或多播通信,需要所涉及UE之间交换的某一控制消息以便建立链路或群组。因此,需要某一信令协议。
在TS 23.303[8]中定义的ProSe一对一通信中,介绍了经由PDCP层运行的PC5信令协议(条款5.1.1.5.2)。尽管其是针对ProSe使用限定的,但所述消息可扩展以便用于V2X通信。详细的协议设计需要基于实际单播操作程序来检视。
另一替代方法是经由PC5运行RRC。因为无论如何经由PDCP使用PC5信令协议,所以RRC协议可用于对其进行替换。尽管PC5操作并非需要所有RRC特征,但可扩展和使用那些选定的V2X相关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等。这样做的优点是用于Uu和PC5的控制信令协议的潜在统一。
因此,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引入用于单播/多播通信管理的经由PC5的信令协议。
6.11.2.3 QoS支持和AS层配置
合乎需要的是,也可经由单播和多播通信支持QoS。
在TS 23.285[5]中,用于V2X通信的QoS模型是基于每包模型,例如PPPP和PPPR。在单播或多播通信的情况下,应论述是否也应支持类似于Uu连接的面向连接的QoS模型的面向连接的QoS模型。
还如关键问题#4“用于eV2X的PC5 QoS框架增强的支持”中论述,预期需要不止现有PPPP和PPPR。
特定地针对单播或多播,归因于所涉及的链路或群组,经由一对对等方之间的相同单播链路发送的大多数包应具有相同QoS特性。这更接近Uu连接模型,而非正常基于广播的业务。因此,此处可再使用QoS管理概念的Uu类型。此允许用于Uu和PC5的通用模型。
此外,可存在可为任选或非后向兼容的不同AS层特征。因此,当设置单播链路时,此配置还可连同QoS属性或作为QoS属性的一部分而协商和配置。
注意:使用解决方案#19(条款6.19)中描述的用于单播的QoS模型。
6.11.2.4安全关联
单播或多播通信可能在链路层处也需要保护。ProSe一对一通信支持安全L2链路建立,如TS 33.303[11]中定义。
然而,在V2X通信上下文内,每一UE具有用于安全保护的对应证书。因此,可能需要增强或调整现有L2安全链路建立协议以便支持此类安全关联的使用。
确切的安全处理应由SA3分析和决定。SA2设计需要在可用时与那些决策对准。
6.11.2.5用于链路建立和维护的程序
TS 23.303[8]已经定义用于经由PC5建立和维护安全L2链路的程序,如条款5.4.5中。这些程序可为了V2X使用而增强和调适,服从上文关于信令协议选择、安全处理等的决策。
但需要用于链路/群组处理的V2X的一些额外考虑因素。对于V2X通信,并非全部UE将支持或使用单播通信。此外,并非全部服务可经由相同信道或RAT运行(例如LTE V2X相对于NR V2X)。在V2X的情况下,不存在类似于ProSe的发现信道(即,PC5-D)的发现信道,且不存在关于来自网络的比如公共安全使用的配置的配置的假设。因此,为了支持链路建立,需要服务宣告以便告知对等方UE的存在和所述UE进行单播通信的能力,例如操作的信道或所支持的服务等。
应使此服务宣告可由对使用服务感兴趣的所有UE访问。举例来说,此宣告可被配置成经由专门的信道发送,类似于处理WAVE服务广告(WSA)的方式,或在来自支持UE的定期消息上捎带。
注意1:服务宣告由上部层处理且在SA2的范围外。
对于层2链路维护,需要保活功能性来检测何时UE不在直接通信范围内,使得其可继续进行隐式层2链路释放。
注意2:由级3来确定如何支持保活功能性。
6.11.3程序
6.11.3.1经由PC5的层2链路的建立
TS 23.303[8]条款5.4.5.2中定义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可以重新用于eV2X单播链路建立,进行以下修改:
-取决于RAN WG的决策,消息可以被转换为RRC信令消息而不是PC5信令消息。
-“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下操作,且图6.11.3.1-1展示程序:
-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由UE-1利用广播机制发送,即,到与应用相关联的广播地址而非UE-2的L2 ID。UE-2的上部识别符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以允许UE-2决定是否响应于请求。此消息的源L2 ID应是UE-1的单播L2 ID。
-应使用UE-2可以理解的默认AS层设定(例如,广播设定)来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UE-2在向UE-1的后续信令中使用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L2ID作为目的地L2 ID,并使用其自身的单播L2 ID作为源L2 ID。UE-1获得UE-2的L2 ID,以用于将来的通信、信令和数据业务。
[标题为“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1再现为图5]
-“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与“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相同地操作,具有以下差异,且图6.11.3.1-2展示所述程序:
-关于请求L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即关于宣告的V2X服务的信息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以允许其它UE决定是否响应于所述请求。
-对使用由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宣告的V2X服务感兴趣的UE可响应于所述请求(图6.11.3.1-2中的UE-2和UE-4)。
-在如上文所描述与其它UE建立层2链路之后,新UE可进入UE-1的近程,即UE-1的直接通信范围。在此情况下,UE-1可起始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因为其从由UE发送的应用层消息感知到新UE。或新UE可起始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因此,UE-1不必保持周期性地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来宣告V2X服务其想要建立与其它UE的用于单播的L2链路。
[标题为“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1-2再现为图6]
层2链路支持非IP业务。将不实行IP地址协商和分配程序。
6.11.3.2用于链路建立的信令消息的内容
TS 24.334[13]中定义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携载的信息需要至少以下更新:
-对于“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
-除起始UE的ID(UE-1的上部层ID)外,用户信息还需要包含目标UE的ID(UE-2的上部层ID)。
注意:级3可决定这些ID可携载于相同IE还是单独IE中,例如站点ID/车辆温度ID仅需要为4个八字节。
-对于“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
-宣告的V2X服务信息需要包含关于请求L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传感器共享等可以是针对V2X服务的情况。
-对于ProSe指定为强制性的IP地址配置应允许将不使用IP的指示,使得接收UE(例如UE-2)将不针对此特定链路开始任何IP配置步骤。
-专用于安全的IE需要由SA3检视,因为用于eV2X的安全机制可不同且需要不同的IE。
-关于链路的额外配置信息,例如当使用RRC消息时,可存在AS层配置。
6.11.3.3用于单播通信的隐私保护的链路识别符更新程序
[标题为“层2链路识别符更新程序”的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1.3.3-1再现为图7]
此程序用于向单播通信中的对等方更新用于此链路的识别符的即将发生的改变。归因于隐私要求,在eV2X使用中,UE应频繁地改变其识别符以便避免可被第三方跟踪。当发生识别符改变时,所有层上(即,从应用层ID到L2 ID)的所有识别符都需要改变。识别符改变发生之前需要此信令,以防止服务中断。
1.UE-1例如归因于上部层识别符改变或定时器而决定识别符的改变,且包含新识别符(包含新上部层识别符、新IP地址/前缀(如果适用)、新L2 ID)以在链路识别符更新请求消息中使用,且在其改变识别符之前发送到UE-2。将要使用的新识别符应加密以保护隐私。
注意1:定时器基于每源L2 ID运行。
2.UE-2以链路识别符更新响应消息进行响应。在接收消息后,UE-1和UE-2可开始使用所述新识别符用于数据业务。UE-1将基于其旧L2 ID接收业务直至其从UE-2接收到链路Id更新响应。
注意2:如果存在来自UE-1的使用相同上部层识别符或L2 ID的多个链路,则UE-1需要经由所述链路中的每一个执行更新程序,且每一链路需要保持针对所述特定链路基于其旧L2 ID接收业务直至其接收到链路Id更新响应。
6.11.3.4用于层2链路的安全方面
因为eV2X应用具有相关联的安全证书,所以单播链路可再使用那些证书以导出安全关联来保护单播链路的信令或数据。
6.11.4对现有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编者注:对现有节点或功能性的影响将增加。
6.11.5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无。
6.11.6结论
条款6.11.1到6.11.4中记载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关键问题#9“用于经由PC5的传感器共享的单播/多播的支持”的所有方面,且应转向规范性阶段。将基于来自其它工作团队的反馈进一步更新以下方面:
-用于单播链路建立和管理的信令消息定义,例如RRC信令是否以及如何用于单播链路;
-基于RAN决策针对广播、组播和单播选择每包QoS模型或基于载送的QoS模型;
-当使用网络调度模式时关于所使用的服务的到基站的信号;
-用于经由PC5的单播通信的潜在安全相关程序更新。
注意:应用层可使针对不同应用(例如,队列应用)使用单播或组播通信机制。
[…]
6.19解决方案#19:用于经由PC5接口的eV2X通信的QoS支持
6.19.1功能描述
6.19.1.1总体描述
此解决方案解决关键问题#4(条款5.4)“用于eV2X的PC5 QoS框架增强的支持”。针对eV2X的QoS要求不同于EPS V2X的QoS要求,且认为TS23.285[5]中先前定义的PPPP/PPPR不满足需求。确切地说,对于eV2X服务存在更多将要考虑的QoS参数。此解决方案提出使用5QI用于经由PC5接口的eV2X通信。这允许用于经由不同链路的eV2X服务的通用QoS模型。
6.19.1.2解决方案描述
TS 22.186[4]中捕获新服务要求。以以下参数指定新性能KPI:
-有效负载(字节);
-传送速率(消息/秒);
-最大端对端等待时间(ms);
-可靠性(%);
-数据速率(Mbps);
-最小所需通信范围(米)。
应注意,相同组的服务要求适用于基于PC5的V2X通信和基于Uu的V2X通信两者。如解决方案#2(条款6.2)中所分析,这些QoS特性可用TS23.501[7]中定义的5QI较好地表示。
因此可能具有用于PC5和Uu的通用QoS模型,即还使用5QIs用于经由PC5的V2X通信,使得应用层可具有指示QoS要求的恒定的方式,而与所使用链路无关。这并不防止AS层实施经由PC5和Uu的不同机制以实现QoS要求。
考虑具有5GS V2X功能的UE,存在三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广播、多播和单播。
UE-PC5-AMBR应用于所有类型的业务,且用于RAN用于覆盖资源管理中的UE PC5传送。
对于单播类型的业务,显然可利用与Uu的QoS模型相同的QoS模型,即单播链路中的每一个可视为载送,且QoS流可与其相关联。5QI中定义的所有QoS特性和数据速率的额外参数可适用。此外,最小所需通信范围可视为特定针对PC5使用的额外参数。
对于广播业务,不存在载送概念。因此,消息中的每一个可根据应用要求具有不同特性。5QI应接着以与PPPP/PPPR的方式类似的方式使用,即,用包中的每一个进行标记。5QI能够表示PC5广播操作所需的所有特性,例如等待时间、优先级、可靠性等。可针对PC5使用定义V2X广播特定5QI(即VQI)的群组。
注意1:用于PC5的5QI可不同于用于Uu的5QI,即使是针对相同V2X服务,例如用于PC5的PDB可比用于Uu的PDB长,因为其是直接链路。用于PC5的5QI称为VQI以便于辨别。
注意2:例如PPPP和PPPR等EPS V2X QoS参数与例如类似于TS23.501[7]中定义的非GBR 5QI的新VQI之间的映射将在规范性阶段定义以用于广播操作。
注意3:工作假设为,NR PC5设计支持V2X 5QI的使用。
注意4:AS层可通过考虑例如由VQI指示的所有其优先级来处理单播、组播和广播业务。
6.19.1.3用于PC5广播使用的V2X 5QI(VQI)值
用于V2X使用的一组新VQI将在规范性阶段中定义,反映TS 22.186[4]中记载的服务要求。
注意1:工作假设为,此版本中不支持非标准化VQI。
注意2:使用每包还是每QoS流QoS模型取决于RAN决策。
6.19.2程序
编者注:此条款描述使用新QoS模型用于PC5通信的程序。其还取决于RAN开发。
6.19.2.1针对经由PC5接口的单播通信的QoS支持
6.19.2.1.0总则
为了实现针对经由PC5接口的eV2X一对一通信的QoS支持,需要支持以下程序。
编者注:以下程序可取决于PC5 QoS模型上的进程而进一步更新。
6.19.2.1.1QoS参数到UE和NG-RAN的提供
PC5 QoS参数和PC5 QoS规则使用针对关键问题#5定义的解决方案提供到UE作为服务授权参数的一部分。PC5 QoS规则用于将V2X服务(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映射到PC5 QoS流。
由PCF从UDR检索的PC5 QoS参数经由AMF提供到NG-RAN。AMF存储此信息作为UE上下文的一部分。对于后续程序(例如,服务请求、越区移交),经由N2提供PC5 QoS参数将遵循按照条款6.6.2的描述。
注意1:UE-PC5-AMBR由UDM提供,且细节将遵循按照解决方案#6的描述。
提供到UE和NG-RAN的PC5 QoS参数可由包含在UE提供的NAS消息中的UE策略容器触发。PCF在需要时向AMF发送用于NG-RAN的经更新PC5 QoS参数。
注意2:由NG-RAN使用的详细PC5 QoS参数将在规范性工作阶段期间识别。
注意3:NG-RAN用用于网络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的静态参数配置以支持PC5 QoS。
6.19.2.1.2UE之间的QoS参数协商
在一对一通信程序建立时协商PC5 QoS参数,因此TS 23.303[8]中定义的一对一通信建立程序得以增强以支持两个UE之间的PC5 QoS参数协商。在PC5 QoS参数协商程序之后,相同QoS在两个方向中使用。
[标题为“经由PC5建立安全层2链路”的3GPP TR 23.786 v1.0.0的图6.19.2.1.2-1再现为图8]
参与一对一通信的UE在链路建立程序期间协商PC5 QoS参数。
1.UE-1向UE-2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触发相互认证。此消息包含所请求的PC5QoS参数。
2.UE-2起始相互认证的程序。UE-2包含响应消息中接受的PC5 QoS参数。
注意:此程序与解决方案#11(条款6.11)对准。
6.19.2.1.3用于eV2X通信的QoS处理
当PC5单播用于eV2X消息的传送时,针对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和UE自主资源选择模式两者应用以下原理:
-条款6.19.1.2中定义的PC5 QoS参数适用于经由PC5的eV2X通信。
-在使用条款6.19.2.1.2中描述的程序建立的PC5 QoS流上发送eV2X消息。
-应用层eV2X消息到PC5 QoS参数的映射是基于PC5 QoS规则。
当使用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时,以下额外原理适用:
-UE将PC5 QoS参数信息提供到gNB以用于资源请求。
-当gNB从UE接收针对PC5资源的请求时,gNB可基于从AMF接收的PC5 QoS参数授权所请求的PC5 QoS参数。
-gNB可使用PC5 QoS参数信息以用于PC5 QoS处理。
当使用自主资源选择模式时,以下额外原理适用:
-UE可基于条款6.19.2.1.1中描述的所提供信息使用PC5 QoS参数用于PC5 QoS处理。
6.19.2.2针对经由PC5接口的广播通信的QoS支持
当PC5广播用于eV2X消息的传送时,针对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和UE自主资源选择模式两者应用以下原理:
-条款6.19.1.2中定义的PC5 QoS参数(例如VQI)适用于经由PC5的eV2X通信。
-应用层在将每一eV2X消息传递到V2X层以供传送时设定每一eV2X消息的PC5 QoS参数。
当使用网络调度的操作模式时,以下额外原理适用:
-UE将反映PC5 QoS参数的PC5 QoS信息提供到gNB以用于资源请求。
-gNB可使用反映PC5 QoS参数的PC5 QoS信息用于QoS处理。
当使用自主资源选择模式时,以下额外原理适用:
-UE可使用PC5 QoS参数用于PC5 QoS处理。
注意:用于广播的每包QoS模型或基于载送的QoS模型的选择是基于RAN决策。
6.19.2.3针对经由PC5接口的群组通信的QoS支持
条款6.21.2(解决方案#21)中描述关于用于经由PC5接口的群组通信的QoS支持的程序。
6.19.3对现有实体和接口的影响
以下是对UE和其它NF的影响:
-UE需要支持用于PC5通信的新QoS模型。
-AMF向NG-RAN提供在关联用于不同程序的N2消息时从PCF提取的用于PC5通信的QoS参数。
-NG-RAN从AMF接收用于PC5通信的QoS参数,且针对网络调度模式强制执行QoS参数。
-UDR存储用于PC5通信的QoS参数。
编者注:PPPP、PPPR到新VQI的映射对于广播业务是否将是必需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6.19.4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编者注:此条款描述用于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6.19.5结论
条款6.19.1到6.19.3中捕获的解决方案应转向规范性阶段。
3GPP TS 36.321 V15.3.0状态:
6.1.3.1a侧链路BSR MAC控制要素
侧链路BSR和截断侧链路BSR MAC控制要素由每报告目标群组的一个目的地索引字段、一个LCG ID字段和一个对应缓冲区大小字段组成。
侧链路BSR MAC控制要素由具有LCID的MAC PDU子标头识别,如表6.2.1-2中指定。它们具有可变的大小。
对于每一包含的群组,字段定义如下(图6.1.3.1a-1和6.1.3.1a-2):
-目的地索引:目的地索引字段识别ProSe目的地或V2X侧链路通信的目的地。此字段的长度是4个位。所述值被设定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destinationInfoList中报告的目的地的索引,或被设定为关联到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v2x-DestinationInfoList中报告的相同目的地的索引当中的一个索引。如果报告多个此类列表,则所述值跨所有列表以与[8]中指定的相同次序循序地编索引。
-LCG ID:逻辑信道群组ID字段识别正报告缓冲区状态的逻辑信道的群组。字段的长度是2个位;
-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小字段识别在用于TTI的所有MAC PDU已经建置之后跨越ProSe目的地的LCG的所有逻辑信道可用的总数据量。数据量是以字节的数目指示。其将包含可用于RLC层中和PDCP层中的传送的所有数据;何种数据将被视为可用于传送的定义分别在[3]和[4]中指定。RLC和MAC标头的大小在缓冲区大小计算中不考虑。此字段的长度是6个位。缓冲区大小字段采取的值在表6.1.3.1-1中展示;
-R:预留位,设定成“0”。
以属于LCG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最高优先级的递减次序包含LCG的缓冲区大小,而无关于目的地索引字段的值。
[标题为“针对偶数N的侧链路BSR和截断侧链路BSR MAC控制要素”的3GPP TS36.321 V15.3.0的图6.1.3.1a-1再现为图9]
[标题为“针对奇数N的侧链路BSR和截断侧链路BSR MAC控制要素”的3GPP TS36.321 V15.3.0的图6.1.3.1a-2再现为图10]
在3GPP RAN2#104主席纪要中,介绍了用于经由PC5参考点的V2X通信的单播(即一对一)或多播(即一对多)解决方案。基于此解决方案,UE-1(即,起始UE)在用于单播链路建立的层2链路建立期间将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传送到UE-2(即,目标UE)。响应于接收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UE-2向UE-1响应直接通信接受。如图11中所示出和下文论述,介绍基于3GPPRAN2#104主席纪要中的解决方案的用于V2X服务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阶段:
I.前导码(图12中示出)
在此阶段中,UE-1可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或模式)。在UE-1对V2X服务感兴趣的情况下,UE-1可请求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用于服务授权。有可能UE-1可被提供或配置有服务授权期间用于V2X服务的PC5 QoS(服务质量)信息(例如PC5 5QI/QoS参数、PC5QoS规则等)。在服务授权完成之后,UE-1可经由例如发现程序或一对多侧链路通信(即,由UE-2在UE-1的近程内传送的V2X消息的接收)感知到UE-2的存在。应注意,5QI(5G QoS识别符)也可称为VQI(V2X QoS识别符)。
II.用于PC5信令的SL LCH配置(图13中示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UE-1中的V2X应用可触发到UE-2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在此情况下,其可将第一RRC(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即SidelinkUEInformation)传送到基站(或gNB)以请求指派传送资源用于PC5控制信令。
在第一RRC消息中,内容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目的地身份识别,其可包含在目的地列表中;
■V2X应用的身份识别(例如ITS-AID);和/或
■由V2X应用提供的服务的身份识别(例如PSID)。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RRC消息,基站可将第二RRC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传送到UE-1以指派RRC配置。
在第二RRC消息中,内容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PC5控制信令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例如SCCH(侧链路控制信道);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或
■用于侧链路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
利用第二RRC消息,UE-1可创建用于PC5控制信令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侧链路逻辑信道可用于将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传送到UE-2。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以是RRC消息或NAS(非接入层)消息。
III.一对一侧链路通信链路建立(图14中示出)
当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用于侧链路传送时,UE-1可将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传送到基站,以用于分配侧链路资源用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侧链路传送。在接收到用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侧链路传送的侧链路资源之后,UE-1可基于侧链路资源执行侧链路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向UE-2指示激活哪一应用的V2X应用的身份识别;
■由V2X应用提供的用于向UE-2指示激活哪一服务的服务的身份识别;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所请求)PC5 5QI;和/或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所请求)PC5 QoS参数/层级/属性。
UE-1可从UE-2接收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有可能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所接受)PC5 5QI;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所接受)PC5 QoS参数/层级/属性。
在交换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和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之后,UE-1和UE-2可执行IP地址配置程序以确定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五元组,(例如,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源端口编号、目的地端口编号和协议ID)。还有可能以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和直接通信接受消息进行IP地址配置程序(即,两个程序组合成一个)。
IV.STCH配置(图15A-15D中示出)
如图15A中示出,在完成一对一侧链路通信链路建立之后,UE-1可将RRC消息(例如UEAssistanceInformation)传送到基站以请求指派传送资源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
在RRC消息中,内容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
■V2X应用的身份识别;
■由V2X应用提供的服务的身份识别;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5QI;和/或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
对于RRC消息,基站可利用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检验QoS流的PC5 5QI和/或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基站可接着响应于接收到RRC消息而将重新配置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消息)传送到UE-1。
侧链路逻辑信道(例如,STCH(侧链路业务信道))的列表可包含在重新配置消息中,且对于每一侧链路逻辑信道,重新配置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侧链路业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基于上述重新配置消息,UE-1可创建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侧链路逻辑信道(例如STCH)。此外,UE-1可使侧链路逻辑信道与对应的侧链路LCG相关联。此外,UE-1可存储QoS流到对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映射。
如图15B中示出,如果UE-1和UE-2由同一基站服务,则UE-1和UE-2可共享由UE-1使用的重新配置消息的内容(因为QoS要求在V2X应用上对于UE-1和UE-2应相同)。UE-1可将用于控制信令的侧链路逻辑信道(例如SCCH)上的PC5-RRC消息传送到UE-2。可基于重新配置消息的内容创建PC5-RRC消息的内容。PC5-RRC消息的内容可由UE-2应用以经由UE-1和UE-2之间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传送V2X应用的用户业务。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列表可包含在PC5-RRC消息中,且对于每一侧链路逻辑信道,PC5-RRC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用户业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基于PC5-RRC消息,UE-2可创建用于V2X应用的至少一侧链路逻辑信道。此外,UE-2可使侧链路逻辑信道与对应的侧链路LCG相关联。此外,UE-2可存储QoS流到对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映射。
图16是从第一UE执行与第二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视角来看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1600。在步骤1605中,第一UE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专用信令,其中所述专用信令包含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侧链路配置。在步骤1610中,第一UE将第二侧链路配置传送到第二UE,其中第二侧链路配置是基于第一侧链路配置而产生且用于第二UE来配置一对一侧链路通信。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执行与第二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UE能够:(i)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专用信令,其中所述专用信令包含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侧链路配置,且(ii)将第二侧链路配置传送到第二UE,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配置是基于第一侧链路配置而产生且用于第二UE来配置一对一侧链路通信。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17是从第二UE执行与第一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视角来看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1700,其中第一UE由第一网络节点服务。在步骤1705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第二侧链路配置,其中第二侧链路配置用于配置一对一侧链路通信。在步骤1710中,第二UE基于第二侧链路配置在一对一侧链路通信上执行侧链路传送和/或侧链路接收。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UE执行与第一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第一UE由第一网络节点服务,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UE能够:(i)从第一UE接收第二侧链路配置,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配置用于配置一对一侧链路通信,且(ii)基于第二侧链路配置在一对一侧链路通信上执行侧链路传送和/或侧链路接收。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16和17中示出以及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第二侧链路配置可基于由第一网络节点提供到第一UE的第一侧链路配置来产生。此外,第一或第二侧链路配置可包含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或可靠性、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的身份识别,和/或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链路配置可通过PC5-RRC消息传送。此外,第二UE由第一基站(例如gNB)或由第二基站(例如gNB)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为起始UE,且第二UE为目标UE。
替代地,如图15C中示出,UE-1可将服务请求消息(例如服务请求、NAS消息)传送到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在服务请求消息中,内容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
■V2X应用的身份识别;
■由V2X应用提供的服务的身份识别;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5QI;和/或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
对于服务请求消息,核心网络可利用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检验QoS流的PC5 5QI和/或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核心网络可指示基站向UE-1提供重新配置消息。响应于接收到服务请求消息,核心网络可将服务接受消息(例如服务接受、NAS消息)传送到UE-1。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响应消息可含有或包含在重新配置消息中。或者,服务响应消息可经由单独RRC消息传送到UE-1。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列表可包含在重新配置消息中,且对于每一侧链路逻辑信道,重新配置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与用于侧链路业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在服务接受消息中,内容可包含: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基于上述重新配置消息和服务接受消息,UE-1可创建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侧链路逻辑信道。此外,UE-1可使侧链路逻辑信道与对应的侧链路LCG相关联。此外,UE-1可存储QoS流到对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映射。
替代地,如图15D中所示,UE-1可将服务请求消息(例如服务请求、NAS消息)传送到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在服务请求消息中,内容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
■V2X应用的身份识别;
■由V2X应用提供的服务的身份识别;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5QI;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属性;和/或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五元组(例如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源端口编号、目的地端口编号和协议ID)。
对于服务请求消息,核心网络可利用核心网络(例如V2X控制功能)检验QoS流的PC5 5QI和/或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属性。核心网络可指示基站向UE-1提供重新配置消息。响应于接收到服务请求消息,核心网络可将服务接受消息(例如服务接受、NAS消息)传送到UE-1。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响应消息可含有或包含在重新配置消息中。或者,服务响应消息可经由单独RRC消息传送到UE-1。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列表可包含在重新配置消息中,且对于每一侧链路逻辑信道,重新配置消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与用于侧链路业务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或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
在服务接受消息中,内容可包含: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身份识别;和/或
■与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相关联的业务流模板(TFT)。
基于上述重新配置消息和服务接受消息,UE-1可创建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侧链路逻辑信道。此外,UE-1可使侧链路逻辑信道与对应的侧链路LCG相关联。此外,UE-1可存储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TFT。
V.eV2X消息传递(在图18中示出)
在UE-1中,来自V2X应用的侧链路业务可以可用于传送到UE-2。在此情况下,UE-1可将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传送到基站以用于分配侧链路资源用于侧链路业务的传送。LTE SL BSR的格式(如3GPP TS 36.321中所论述)可再用于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
在与UE-2的一对一SL通信期间,UE-1可从源gNB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目标gNB的覆盖范围。在此情况下,源gNB必须将UE-1越区移交到目标gNB。为了确保目标gNB可继续提供所需侧链路资源以支持一对一SL通信,源gNB需要将关于一对一SL通信的特定侧链路信息传递到目标gNB。
举例来说,源gNB可传递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其可包含在目的地列表中;
■V2X应用的身份识别;
■由V2X应用提供的服务的身份识别;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5QI,其中存在至少一个QoS流;和/或
■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其中存在至少一个QoS流。
利用来自源gNB的侧链路信息,目标gNB可确定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个侧链路配置,且将侧链路配置提供到源gNB以供包含在发送到UE-1的越区移交命令(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侧链路配置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其可包含在目的地列表中;
■用于侧链路业务传送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其中存在至少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其中存在映射到一个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至少一个QoS流。
或者,源gNB可仅将针对UE-1存储在源gNB中的侧链路配置发送到目标gNB以供在越区移交程序完成之后使用。举例来说,源gNB可将消息发送到目标gNB,其中所述消息包含与UE-1和UE-2之间的一对一SL通信相关联的侧链路配置,且所述侧链路配置可含有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UE-2的身份识别,其可包含在目的地列表中;
■用于侧链路业务传送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其中存在至少一个侧链路逻辑信道;
■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和/或
■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其中存在映射到一个所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至少一个QoS流。
所述消息可以是从源gNB发送到目标gNB的HandoverPreparation Information。侧链路信息可由目标gNB在UE-1从源gNB越区移交到目标gNB之后使用。目标gNB可在必要时修改侧链路逻辑信道配置,且在发送到UE-1的越区移交命令中将经修改的侧链路逻辑信道配置提供到UE-1。图19中示出gNB间越区移交的实例,其中具有信息要素“mobilityControlInfo”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对应于越区移交命令。
图20是从用于处理对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UE的移动性的源gNB的视角来看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000。在步骤2005中,源gNB从UE接收侧链路信息。在步骤2010中,源gNB将第一侧链路配置发送到UE以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在步骤2015中,源gNB将第一消息发送到目标gNB以准备UE的越区移交,其中所述消息包含侧链路信息或第一侧链路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链路信息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UE的身份识别、V2X应用的身份识别、用于V2X应用的服务身份识别、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5QI,以及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QoS流的PC5 QoS参数、层级或属性。
此外,第一侧链路配置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UE的身份识别、用于侧链路业务传送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的身份识别、侧链路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与侧链路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侧链路逻辑信道群组(LCG)的身份识别,以及映射到侧链路逻辑信道的QoS流的身份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HandoverPreparationInformation。此外,源gNB可从目标gNB接收越区移交命令。越区移交命令可包含第二侧链路配置,且第二侧链路配置与第一侧链路配置相同。越区移交命令还可包含第二侧链路配置,且第二侧链路配置不同于第一侧链路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gNB将第二消息发送到UE以将UE越区移交到目标gNB。第二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可根据越区移交命令产生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可包含信息要素“mobilityControlInfo”。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源gNB用于处理对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UE的移动性,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源gNB能够:(i)从UE接收侧链路信息,(ii)将第一侧链路配置发送到UE以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且(iii)将第一消息发送到目标gNB以准备UE的越区移交,其中所述消息包含侧链路信息或第一侧链路配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1是从起始UE(用户设备)建立与目标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视角来看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2100。在步骤2105中,起始UE传送用于建立所述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目标UE的身份识别和V2X(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身份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起始UE可经由发现程序或一对多侧链路通信感知到目标UE的存在。此外,起始UE可经由从目标UE接收到一个或多个V2X消息而感知到目标UE的存在。第一PC5信令可包含提供V2X服务的V2X应用的身份识别、起始UE的身份识别,和/或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PC5 QoS流的所请求PC5 5QI、QoS(服务质量)参数或QoS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信令可传送到与V2X服务或V2X应用相关联的广播地址。第一PC5信令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起始UE可从目标UE接收第二PC5信令,其中第二PC5信令用于完成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建立。第二PC5信令可包含用于V2X应用或V2X服务的PC5 QoS流的所接受PC5 5QI、QoS参数或QoS属性。第二PC5信令可以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返回参考图3和4,在起始UE建立与目标UE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起始UE能够传送用于建立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第一PC5信令包含目标UE的身份识别和V2X(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身份识别。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通过广泛多种形式体现,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特定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通过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不同于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可以实施此设备或可以实践此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跳时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跳时序列而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及技艺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施方案、模拟实施方案,或两者的组合,其可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来设计)、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其可在本文为方便起见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性加以描述。此类功能性被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引起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留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的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内核,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所公开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层级都示例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图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用硬件、用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体现。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式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示例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例如,代码)且将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或者,示例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及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离散组件驻留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的对本公开的偏离。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2月24日提交的第62/784,63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临时专利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起始用户设备建立与目标用户设备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用于建立所述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身份识别和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身份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用户设备经由发现程序或一对多侧链路通信感知到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提供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车辆到一切应用的身份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所述起始用户设备的身份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用于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或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PC5服务质量流的所请求的PC5 5QI、服务质量参数或服务质量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传送到与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或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相关联的广播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为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二PC5信令用于完成所述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建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信令包含用于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或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PC5服务质量流的所接受PC5 5QI、服务质量参数或服务质量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信令为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11.一种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进行以下操作:
传送用于建立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第一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目标通信装置的身份识别和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身份识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通信装置经由发现程序或一对多侧链路通信感知到所述目标通信装置的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提供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车辆到一切应用的身份识别。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所述起始通信装置的身份识别。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包含用于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或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PC5服务质量流的所请求PC5 5QI、服务质量参数或服务质量属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传送到与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或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相关联的广播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5信令为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目标通信装置接收第二PC5信令,其中所述第二PC5信令用于完成所述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建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信令包含用于所述车辆到一切应用或所述车辆到一切服务的PC5服务质量流的所接受PC5 5QI和服务质量参数或服务质量属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起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5信令为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CN201911228782.3A 2018-12-24 2019-12-04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356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84631P 2018-12-24 2018-12-24
US62/784,631 2018-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113A true CN111356113A (zh) 2020-06-30
CN111356113B CN111356113B (zh) 2023-04-07

Family

ID=6877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8782.3A Active CN111356113B (zh) 2018-12-24 2019-12-04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357064B2 (zh)
EP (1) EP3675533B1 (zh)
JP (2) JP2020102842A (zh)
KR (2) KR20200079418A (zh)
CN (1) CN111356113B (zh)
ES (1) ES2870927T3 (zh)
TW (1) TWI7852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708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ue) discover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7064B2 (en) * 2018-12-24 2022-06-0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one-to-one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37130A1 (ja) * 2018-12-26 2020-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11252777B2 (en) * 2019-01-27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with upper layer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procedures
JP2022519765A (ja) * 2019-02-13 2022-03-24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5gにおける接続指向の車両対全て(vtx)通信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KR20210122304A (ko) * 2019-02-14 2021-10-08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차량 관련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링크에 대한 링크 측정
KR102604361B1 (ko) 2019-02-15 2023-11-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 전송을 위한 통신 거리 측정 방법
CN111770468B (zh) * 2019-04-01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CN111615219B (zh) * 2019-04-30 2022-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pc5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536262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988759B (zh) * 2019-05-22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80763A (zh) * 2019-07-10 2022-02-22 苹果公司 用于单播侧链路(sl)通信的无线电链路监测(rlm)
US11026246B2 (en) * 2019-07-23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ioritizing transmission of typ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339018B1 (ko) * 2019-08-02 2021-12-14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582719B2 (en) * 2019-10-03 2023-02-14 Mediatek Inc. Enhancement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WO2021141329A1 (en) * 2020-01-06 2021-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02007435D0 (en) * 2020-05-19 2020-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 relating to qos handling
US11622333B2 (en) * 2020-07-21 202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group selection for direct link or side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broadcast
CN114257967B (zh) * 2020-09-22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广播的单播会话方法和装置
CN114697911A (zh) * 2020-12-26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5250444A (zh) * 2021-04-12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4015498A1 (en) * 2022-07-14 2024-01-18 Innopeak Technology, Inc. Security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4053587A1 (en) * 2022-09-05 2024-03-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and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5740A1 (ko) * 2016-02-06 201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245245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METHOD
CN108029099A (zh) * 2015-09-11 2018-05-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v2x消息传输的基于mbms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74A (zh) * 2017-03-23 2018-10-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侧链路服务的辅助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922360T3 (pl) * 2014-03-21 2019-06-28 Sun Patent Trust Procedura żądania planowania dla łączności D2D
JPWO2017051503A1 (ja) * 2015-09-24 2018-07-1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システム、リレー端末、リモート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70150490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99833A1 (en) 2015-12-11 2017-06-15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trol plane enhancements over sidelink for low power devices
WO2017180258A1 (en) 2016-04-12 2017-10-19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ntinued data transmission during handover operations
WO2017195862A1 (ja) 2016-05-13 2017-11-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EP3273634A1 (en) * 2016-07-18 2018-01-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support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2x transmissions
US10856118B2 (en) * 2016-11-18 2020-12-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24912B2 (en) * 2017-01-06 2021-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through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510822A4 (en) * 2017-09-28 2019-07-31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A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7042056A (zh) 2017-10-26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协商技术
US11457335B2 (en) * 2018-09-06 2022-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identity de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US11357064B2 (en) * 2018-12-24 2022-06-0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one-to-one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099A (zh) * 2015-09-11 2018-05-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v2x消息传输的基于mbms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35740A1 (ko) * 2016-02-06 201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245245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METHOD
CN108633074A (zh) * 2017-03-23 2018-10-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侧链路服务的辅助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Proximity-based services (ProSe)", 《3GPP TS 23.303 V15.1.0》 *
3GPP: "Proximity-services (ProSe) User Equipment (UE) to ProSe function protocol aspects", 《3GPP TS 24.334 V15.2.0》 *
3GPP: "Study on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EPS and 5G System to support advanced V2X services", 《3GPP TR 23.786 V0.10.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708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ue) disco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5291B (zh) 2022-12-01
JP2020102842A (ja) 2020-07-02
KR20210133910A (ko) 2021-11-08
EP3675533B1 (en) 2021-03-31
US20200205209A1 (en) 2020-06-25
US11357064B2 (en) 2022-06-07
KR20200079418A (ko) 2020-07-03
ES2870927T3 (es) 2021-10-28
EP3675533A1 (en) 2020-07-01
CN111356113B (zh) 2023-04-07
KR102401670B1 (ko) 2022-05-25
JP2022095930A (ja) 2022-06-28
TW202025802A (zh) 2020-07-01
US20220264677A1 (en)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611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169872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侧链路逻辑信道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AU2020202776B2 (en) Structure of MAC sub-header for supporting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1148064B (zh) 用于改进无线通信中的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EP37584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85734B (zh) 请求单播传送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52299B (zh) 重新映射以进行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2108308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伝送リソース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3390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1783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KR10226653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전송 리소스를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