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6320A -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6320A
CN111816320A CN202010321292.4A CN202010321292A CN111816320A CN 111816320 A CN111816320 A CN 111816320A CN 202010321292 A CN202010321292 A CN 202010321292A CN 111816320 A CN111816320 A CN 111816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user
patient
block chain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12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亮
崔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12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6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6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8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e.g. fl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该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包括: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时,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不会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因此不会知道用户的活动轨迹,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提高了用户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以及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始料未及,从疫情的发现到现在,经历了春运等大型的人员流动潮,潜在大量与病患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握手、近距离交谈、同处密封空间等)的人员。因此必须加强社区、企业和个人的联防联控,尤其是对与病患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防扩散、防输入,因此,获取与病患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的活动轨迹对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公民的活动轨迹涉及个人隐私和安全,通常的做法是行政管辖区域的派出所采用电话询问、社区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登记,再层层上报的形式。但是流动人员途径的城市之间信息互不相通,这种形式获取的活动轨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不可靠。目前政府部门发布了一些系统会通过公布病患在某段时间内的活动轨迹来供公民参考,鼓励公民如有出现与病患密切接触的情况及时上报个人信息并展开隔离观察的工作。这样导致的问题,一是病患的活动轨迹被全民公开,甚至可能通过其活动轨迹被分析出其家庭地址、工作单位等,一定程度上泄露公民隐私;二是公民看到政府部门发布的病患的活动轨迹后,却因为担心隔离而选择瞒报,这对疫情控制是非常不利。因此,在不泄露公民隐私的前提下提高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提高了用户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以及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
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可选地,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对应所述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所述测试ID。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网络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具体包括:
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所述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第一节点端在确认所述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所述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ID。
可选地,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具体包括:
若至少一个所述地理位置与所述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
可选地,所述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所述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所述身份ID;以及,
基于所述身份ID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端。
可选地,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一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查看。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第三节点端查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端发送所述病患的人数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所述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包括:测试端和区块链网络;其中,
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
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可选地,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所述区块链网络,还用于:
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对应所述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所述测试ID。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节点端,用于:
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所述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第一节点端在确认所述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所述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ID。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网络,具体用于:
若至少一个所述地理位置与所述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网络,具体用于:
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之后,所述区块链网络,还用于:
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所述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所述身份ID;以及,
基于所述身份ID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端。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所述第二节点端,用于:
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一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查看。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三节点端查看之后,
所述第三节点端,用于发送所述病患的人数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用于发布所述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由以上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采用区块链进行病患接触者匹配时,区块链网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由此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看到的仅是测试ID,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去过几次,停留了多久等信息,因此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信息,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提高用户自愿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另外确认为接触者的用户,以及病患途径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信息只有相关部门能够获取,便于对病患和病患接触者的有效管理,利于疫情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是是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文件的保护范围。
首先,参照图1所示,介绍本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统架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中,可以包括测试端100、区块链网络110,第一节点端120、第二节点端130,第三节点端140。测试端100是面向测试用户的界面,接受测试匹配的公民可以通过测试端100提交其途径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接收到参与测试匹配的匹配结果,匹配结果仅显示“是”或者“不是”,不会引起用户的恐慌。测试端100还可以接收到该匹配系统公布的有关疫情的最新进展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新增病例多少”等字样。其中公布的最新疫情并不会公布病患途径的活动轨迹,病患的相关身份信息,提高用户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需要说明的是,测试端100并不会获取区块链网络上数据和交易的详细信息,只有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才能获取到数据和交易的详细信息。第一节点端120、第二节点端130和第三节点端140均是该匹配系统的节点方所使用的界面,区别在于不同的使用主体,使得不同的主体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保护用户和病患的隐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节点端可以查看区块链网络发布的所有内容,使用主体也可以通过节点端在区块链网络上发布相应的内容。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节点端120的使用主体是公安机关,第二节点端130的使用主体是医疗部门,第三节点端140的使用主体是疾控中心或者卫健委,当然由于地图软件公司也是该匹配系统的节点方,当出现新增病例时,地图软件公司通过第四节点端(未示出)将确诊病患的活动轨迹上传至该匹配系统,方便后续的测试匹配。区块链网络110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病患的活动轨迹,还可以包括病患接触者的活动轨迹,在此不做限定。区块链网络110 作为“传输媒介”,将各类匹配、汇总和提问等操作在节点端和测试端之间进行传输,因为各类操作经历过区块链网络,所以操作数据在区块链网络中有存证,可以保证公开透明,确保操作数据的准确性。而区块链网络可以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不会造成用户个人隐私的泄露。图1所示的一个测试端100仅作为示例,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与区块链网络110对接的可以是多个测试端100,方便所有的公民参与测试匹配。另外图1所示的三个节点端仅作为示例,也可以是多于三个节点端以便不同的使用主体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此不作为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病患是为已确诊感染人员和疑似感染人员,因此接触者进行测试匹配时是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与所有上述病患活动轨迹中的每一个活动地点进行测试匹配。
本说明书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可以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时,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不会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因此不会知道用户的活动轨迹,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提高了用户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以及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说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其各个步骤。
实施例一
参照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应当理解的是,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 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该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
用户在测试端提交的地理位置可以是用户的活动轨迹所途径的一个地理位置或者多个地理位置,也可以是用户途径的全部地理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用户可以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时间段上报地理位置,如在某日上报其地理位置为某动车车厢;在几日后上报的地理位置为某动车车厢和某超市。需要说明的是测试端100的功能可以是上报用户的地理位置,当然也可以是查询该匹配系统公布的疫情进展,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新增病例多少人数”等字样,并不体现病患的活动轨迹。上述测试端可以是设置在用户的操作终端上的比如手机APP或者公众号等形式,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使用的测试端是面向普通公民进行测试匹配以及查看疫情进展的端口,并不作为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
步骤20:区块链网络将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
测试端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发送至区块链网络,相应地区块链网络监测到该操作后将上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备接下来的测试匹配。如果用户提交的是多个地理位置时,区块链网络可以将多个地理位置打散后分别作为不同测试ID的测试内容,比如上传的地理位置包括某大厦、某居民楼、某大厦,其实某大厦是用户的工作单位,某居民楼是用户的家庭住址。区块链网络将上述地理位置打散为某大厦和某居民楼,然后将某大厦作为一个测试ID的测试内容,将某居民楼作为另一个测试ID的测试内容,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并不会看出用户的活动轨迹,接下来将每一个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分别进行测试匹配。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仅是看到测试ID,但是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的活动轨迹,可以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
步骤30: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可以看出,区块链网络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来与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测试匹配,作为测试用户的用户只需要提交用户途径的地理位置,并且用户看不到病患的活动轨迹,保护了公民隐私的前提下提高了用户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和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
如果匹配结果为是病患接触者,则有关机构可以通过该测试端的 IP地址、手机的MAC地址,微信登录号或者支付宝登录号等确认用户的身份。下文将公开一种可选的方法来确认用户真实的自然人身份。
应理解的是,数据库可以设置在相关机构管辖的服务器上,以确保数据安全,设置数据库的目的是用于存放病患的活动轨迹,还可以存放用户有关的真实身份信息、身份ID、测试ID、测试内容等的映射表,下面将详细地描述。
可以看出,该匹配方法是基于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通过大数据收集病患数据并与用户有关的测试ID进行数据碰撞,获得可能与病患有过密切接触的公民。另外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好的管理,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匹配,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的活动轨迹,并且用户也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对公民的隐私数据进行更好的保护,避免公民存在的担忧,精准高效地锁定与病患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参照图3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其中步骤10: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还包括:
步骤40:区块链网络为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区块链网络为每一位用户生成对应的身份ID,每一位用户的真实身份对应一个身份ID。用户真实身份可以是对应用户的微信号、手机号等区块链网络在用户登录时可以获取到,也可以是后面提到的用户提交的用户注册信息中包括的自然人身份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等在公安机关的内部系统中唯一的自然人身份认证,提高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该身份ID可以是一连串数字,或者字符数字的排列组合,只要区别开用户的真实身份,并且将用户的真实身份隐藏。
步骤50:对应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测试ID。
区块链网络将用户的身份ID生成多个测试ID,目的是将用户的身份ID隐藏,采用测试ID进行测试匹配,如果是同一身份ID上传多个地理位置,可能通过对其活动轨迹的分析确定出该人员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但是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后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仅看到的是测试ID,不会获取其停留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其反复停留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其中步骤40:区块链网络为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具体包括:
步骤400: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在进行测试匹配之前,用户首先提交用户注册申请,身份信息至少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以便测试匹配后及时确认病患接触者的真实身份,为后续的隔离观察或者治疗等措施做准备。
步骤410:第一节点端在确认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公民以测试用户的角色在测试端进行测试匹配,不以节点方的角色接入该匹配系统。公安机关在第一节点端收到用户提交的用户注册信息后基于身份信息核实是否存在该用户的自然人身份。若存在该自然人身份,则对该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这就意味着整个匹配系统内除了使用第一节点端的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节点不会知道该用户的真实身份。
步骤420:区块链网络基于身份信息生成用户的身份ID。
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区块链网络分发给该用户一个身份ID,区块链网络再通过密码学技术将该身份ID对应生成多个不同的测试 ID,用户每次进行测试匹配所提交的地理位置,可以作为不同测试ID 的测试内容进行匹配。除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节点方不会知道测试 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的真实身份,确保公民隐私的安全。
参见图5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其中步骤30:将测试ID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步骤300:若至少一个地理位置与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用户为接触者。
用户上报的地理位置可以是当前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是最近一段时间所途径的多个地理位置,只要用户的一个地理位置和病患活动轨迹中的一个活动地点相同,则该用户被确认为接触者。
参见图5所示,步骤300:确认用户为接触者之后,该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还包括:
步骤60:区块链网络公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查看。
公民每次提交地理位置进行测试匹配后可以收到的匹配结果为“是”或者“不是”,答案简单明了,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多心理负担。同时作为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均可以查看该匹配结果,第一节点端的使用主体为公安机关同样看到该匹配结果,当区块链网络返回的匹配结果为“不是”时,用户的该次测试匹配结束,不必深究该身份ID 所对应的真实身份具体是谁。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可以由国家或者地区疫情控制相关参与机构例如公安机关、疾控中心或者卫健委、地方医疗部门、地图软件公司等作为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只有节点方才能看到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内病患的详细信息比如身份信息以及活动轨迹,其中公安机构可以获取进行测试匹配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他节点方是看不到测试匹配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其提交的地理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0: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查看之后,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还包括:
步骤70:区块链网络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身份ID;
步骤80:基于身份ID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90:将用户的身份信息通知第一节点端。
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出,区块链网络利用密码学技术可以对一个具有真实身份的用户分配一个身份ID,然后对应该身份ID生成多个测试ID。因此当区块链网络第一节点端的公安机关查看到的匹配结果为“是”时,同样区块链网络可以通过密码学技术对多个测试ID所对应的身份ID进行解密,进而得到该身份ID背后的真实身份,真实身份可以是一个真实的身份证证件号以及姓名,因此公安机关能够快速并精准地确认该用户的真实身份,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对该公民进行相应的措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还包括:
第二节点端将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第一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查看。
第二节点端的使用主体可以是地方医疗部门,在地方医疗部门发现有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时,第一时间将该人员的自然人身份信息登记至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内,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特性,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内的节点方比如第一节点端、第二节点端、第三节点端等均可在第一时间收到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备进行相应的措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端将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第三节点端查看之后,方法,还包括:
第三节点端发送病患的人数至区块链网络;
区块链网络发布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测试端查看。
第二节点端的使用主体是疾控中心或者卫健委,第二节点端同步收到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的身份信息时,第一时间通过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的通知页面,发布官方消息:“某年某月某日出现几例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并提示公民通过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提供的“测试匹配”进行测试匹配。此时进行“测试匹配”的用户,由于不充当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仅以“测试用户”的身份参与“测试匹配”,不会看到区块链系统中的任何数据,也看不到任何“测试匹配”的过程,仅能看到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公告页面发出的通知,“测试匹配”的登录界面,以及最终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返回的显示“是”或者“否”的匹配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网络在不泄露病患在某段时间的活动轨迹的情况下,仅通过公布某年某月某日新增几例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鼓励公民进行“测试匹配”,极大程度地保护了病患的隐私。
该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不公开病患活动轨迹的情况下进行通报,消除了公民担心自己是否与病患有过密切接触不会主动进行测试匹配,还可以通过社区推广,要求全部住户进行测试匹配,确保无遗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到的第四节点端的使用主体为地图软件公司,由于地图软件公司也作为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参与到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中,当新增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时,或者第一时间从疾控中心或者卫健委同步获取的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的身份信息后,地图软件公司将所述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过去某段时间内的活动轨迹上传至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方便接下来用户进行“测试匹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区块链进行病患接触者匹配时,区块链网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 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由此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看到的仅是测试ID,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去过几次,停留了多久等信息,因此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信息,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提高用户自愿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另外确认为接触者的用户,以及病患途径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信息只有相关部门能够获取,便于对病患和病患接触者的有效管理,利于疫情的控制。
实施例二
参照图6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20,包括:测试200和区块链网络210;其中,
测试端200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210;
区块链网络210将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
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端200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210之前,区块链网络210,还用于:
为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对应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测试ID。
可理解地,区块链网络210,具体用于:
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第一节点端在确认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区块链网络基于身份信息生成用户的身份ID。
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210,具体用于:
若至少一个地理位置与活动轨迹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用户为接触者。
参见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20还包括第一节点端220,区块链网络210,具体用于:
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200查看。
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210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 200查看之后,区块链网络210,还用于:
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身份ID;以及,
基于身份ID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将用户的身份信息通知第一节点端220。
参见图7所示,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20还包括第二节点端230 和第三节点端240,区块链网络210将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第二节点端230,用于:
将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210,以供第一节点端220和第三节点端240查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端230将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第三节点端240查看之后,
第三节点端240,用于发送病患的人数至区块链网络210;
区块链网络210,用于发布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测试端200查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区块链进行病患接触者匹配时,区块链网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 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由此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看到的仅是测试ID,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去过几次,停留了多久等信息,因此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信息,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提高用户自愿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另外确认为接触者的用户,以及病患途径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信息只有相关部门能够获取,便于对病患和病患接触者的有效管理,利于疫情的控制。
实施例三
图8是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 8,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 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区块链共识装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各执行主体所对应的方法步骤。
上述如本说明书图2和图5所示实施例揭示的装置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电子设备还可执行图2和图5的方法,并实现相应装置在图2 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说明书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区块链进行病患接触者匹配时,区块链网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 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由此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看到的仅是测试ID,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去过几次,停留了多久等信息,因此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信息,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提高用户自愿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另外确认为接触者的用户,以及病患途径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信息只有相关部门能够获取,便于对病患和病患接触者的有效管理,利于疫情的控制。
实施例四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2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区块链进行病患接触者匹配时,区块链网络将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然后将测试ID 对应的地理位置与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由此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方看到的仅是测试ID,并不知晓测试ID具体的测试内容,更不会知晓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去过几次,停留了多久等信息,因此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信息,用户作为区块链网络的测试用户不会看到病患的活动轨迹,提高用户自愿参与测试匹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病患接触者的排查率。另外确认为接触者的用户,以及病患途径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信息只有相关部门能够获取,便于对病患和病患接触者的有效管理,利于疫情的控制。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Claims (16)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
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对应所述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所述测试I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区块链网络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具体包括:
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所述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第一节点端在确认所述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所述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I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具体包括:
若至少一个所述地理位置与所述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查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区块链网络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所述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所述身份ID;以及,
基于所述身份ID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一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查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第三节点端查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端发送所述病患的人数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所述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9.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系统,包括:测试端和区块链网络;其中,
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地理位置作为测试ID的测试内容;以及,
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所述测试端发送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所述区块链网络,还用于:
为所述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ID;以及,
对应所述身份ID通过密码学技术生成多个所述测试ID。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一节点端,其中:
测试端发送用户注册信息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以进行用户注册申请,所述用户注册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
第一节点端在确认所述身份信息正确的条件下对所述用户注册申请进行私钥签名;
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ID。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所述区块链网络,具体用于:
若至少一个所述地理位置与所述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确认所述用户为接触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所述区块链网络,具体用于:
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区块链网络发布匹配结果,至少供测试端查看之后,所述区块链网络,还用于:
通过密码学技术基于多个所述测试ID对应地解密出所述身份ID;以及,
基于所述身份ID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通知所述第一节点端。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二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所述区块链网络将所述测试ID对应的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病患的活动轨迹进行测试匹配之前,所述第二节点端,用于:
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一节点端和第三节点端查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二节点端将所述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第三节点端查看之后,
所述第三节点端,用于发送所述病患的人数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所述区块链网络,用于发布所述病患的新增人数以及测试匹配提示信息,以供所述测试端查看。
CN202010321292.4A 2020-04-22 2020-04-22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816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292.4A CN111816320A (zh) 2020-04-22 2020-04-22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292.4A CN111816320A (zh) 2020-04-22 2020-04-22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320A true CN111816320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4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1292.4A Pending CN111816320A (zh) 2020-04-22 2020-04-22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632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1944A (zh) * 2017-07-27 2017-11-24 北京太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
CN108074629A (zh) * 2016-11-14 2018-05-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方法、用户客户端
US20180308566A1 (en) * 2016-08-02 2018-10-25 Invarya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ve and preventative treatment guidance for secure storag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CN111027525A (zh) * 2020-03-09 2020-04-1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潜在被感染者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08566A1 (en) * 2016-08-02 2018-10-25 Invarya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ve and preventative treatment guidance for secure storag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CN108074629A (zh) * 2016-11-14 2018-05-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方法、用户客户端
CN107391944A (zh) * 2017-07-27 2017-11-24 北京太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
CN111027525A (zh) * 2020-03-09 2020-04-1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潜在被感染者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晓琳;刘炳辉;: "以强胜快:危机治理中的国家治理体系――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 中州学刊, no. 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chrane Public Health Group et al.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technologies in epidemics: a rapid review
Rivest et al. The PACT protocol specification
JP5204736B2 (ja) 感染症患者行動履歴収集・分析システム
Lo et al. Ethic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manual and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for COVID-19
Lu et al. Comparing perspectives around human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contact tracing
Choudhury et al. Covidchain: An anonymity preserving blockchain based framework for protection against covid-19
Wang et al. Privacy risk and preservation in contact tracing of COVID‐19
Bernard et al. COVID-19 and the rise of participatory SIGIN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ise in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through mobile applications
Bantjes et al.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individuals seeking HIV testing: a study protocol to explore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care systems
Thomas et al. Values and preference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Indonesia in relation to rapid COVID‐19 antigen self‐tes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Roth et al.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cell phone diaries to measure HIV risk behavior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Rudolph et al. Privacy, confidentiality,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s for conducting geographic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ies among persons who use drugs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Huang et al. COVID-19 Information-Tracking solutions: 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eople’s adoption intention
Oliva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Wang et al. Privacy risk and preservation for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apps
Yang et al. Tracing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nd privacy rights during COVID-19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Kim Uncertain future of privacy protection under the Korean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 governance amid the COVID-19 pandemic
CN111816320A (zh) 基于区块链的病患接触者匹配方法及系统
Kelly et al. Changing policies concerning student privacy and ethics in online education
Kariuki et al. Challenges in contact tracing by mining mobile phone location data for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governance in South Africa
Trestian et al. Privatt-a closer look at people’s data privacy attitudes in times of covid-19
Park et al. In favor of an immigration data protection law in indonesia and its utilization for contact tracing
Winner From Historical Cell-Site Location Information to IMSI-Catchers: Why Triggerfish Devices Do Not Trigger Fourth Amendment Protection
Alam et al. Point of care HIV testing with oral fluid among returnee migrants in a rural area of Bangladesh
Rimpiläinen et al. Global examples of COVID-19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Flash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