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603A -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603A
CN111813603A CN202010686299.6A CN202010686299A CN111813603A CN 111813603 A CN111813603 A CN 111813603A CN 202010686299 A CN202010686299 A CN 202010686299A CN 111813603 A CN111813603 A CN 111813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data
reverse
thin volume
disk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6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603B (zh
Inventor
刘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62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4Disk device
    • G06F3/0676Magnetic disk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所述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在该方法中,无论是存储在内存阶段,还是存储在磁盘阶段,都能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有效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从而确保能够获取精简卷内存储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存储容量足够使用,用户往往会部署多于实际需求的物理存储空间。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部署的容量通常没有充分利用。例如,行业研究组织发现在某些项目中,实际使用容量仅占部署容量的20%-30%。
自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技术应运而生,旨在实现更高的存储容量利用率。自动精简配置是一种卷的容量虚拟化技术,核心是写前分配。精简卷的实现需要使用映射表建立虚拟地址(逻辑地址)和实际地址(物理地址)间的映射关系,这个映射关系叫做精简卷的元数据,元数据大小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由于软件BUG或者磁盘数据损坏导致精简卷元数据损坏,那么精简卷也遭到破坏,数据将无法获取出来。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通过对正向元数据的备份元数据即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从而有效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从而确保能够获取精简卷内存储的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所述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存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包括:
将所述反向元数据按照条目存入所述第一节点中;
利用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提供缓冲。
优选地,所述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包括:
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利用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分别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写入更新后的所述磁盘位置。
优选地,所述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包括:
采用非完全一致的所述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优选地,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包括:
从所述正向元数据中读取出精简卷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
优选地,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逻辑地址顺序存储,将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从磁盘或所述内存中读取所述反向元数据;
按照虚拟机制,基于所述反向元数据重建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精简卷进行数据恢复。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正向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反向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内存备份模块,用于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所述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磁盘备份模块,用于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考虑到正向元数据的备份元数据,即反向元数据,能够在正向元数据损坏时,有效还原出正向元数据。基于此,在本方法中提出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保障精简卷的数据安全。具体的,当获取到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后,首先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在内存中,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在存储反向元数据时,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位置。可见,在本方法中,对于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控制器镜像能够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单节点故障从而导致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丢失;对于磁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存入不同的磁盘位置也可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磁盘故障从而导致反向元数据丢失。即,本方法,无论是存储在内存阶段,还是存储在磁盘阶段,都能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有效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从而确保能够获取精简卷内存储的数据。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相对应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反向元数据落盘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流程图,可应用于多控制器系统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其中,精简卷即自动精简配置所对应设置的虚拟卷。
传统卷在创建的时候便会分配所有的物理空间。但是,若用户创建了卷,实际写入的数据量较少或者实际写入的数据量是缓慢增长的,已经分配的空间还是会被全部被占用,不能和其它卷共享空间。
和传统卷不同,精简卷是一个虚拟的卷,在创建精简卷的时候并不会为用户分配所有的物理容量,仅当用户对精简卷进行写操作的时候才会写前分配,为要写入的地址分配实际的物理空间。如此,自动精简配置可以减少早期物理存储部署,可最大限度提升存储空间利用率。
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用户需要对精简卷进行写操作时,分配要写入的地址对应的物理空间,因而得到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所谓正向元数据即为通常情况下,用于记录与查询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对应关系的数据。
S102、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正向元数据可恢复,从正向元数据的备份元数即反向元数据着手,对正向元数据进行有效保存。
反向元数据即采用与正向元数不同的数据组织结构进行存储的数据,该反向元数据可以还原出正向元数据。
得到正向元数据之后,可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进而得到反向元数据。
具体的,反向元数据获取过程,包括:
步骤一、从正向元数据中读取出精简卷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步骤二、对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反向元数据。
一般来说,正向元数据是按照B+树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的,因此基于B+树结构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其记录的精简卷连接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然后,再采用区别与B+树的数据结构对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反向元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重新组织并非指对映射关系中的物理地址和连接地址进行修改,而是指按照反向元数据对应的数据组织形式对映射关系进行重新保存,以得到反向元数据。例如,可将正向元数据中的映射关系,按照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存储,即可获得线性表形式的反向元数据。
具体的,步骤二可具体为按照逻辑地址顺序存储,将映射关系转换为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得到反向元数据。即反向元数据采用顺序保存逻辑地址方法实现,对反向元数据进行顺序插入。也就是说,以逻辑地址为顺序,以线性表记录的物理地址即为反向元数据。
S103、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控制器之间通过镜像技术,将自身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备份到对端。如此,即便是某个控制器出现故障,其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还可从其他控制器中读取。即,在内存中,通过控制器间镜像完成备份元数据的备份,防止单节点故障导致的反向元数据丢失。
对于具体如何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备份,可以具体采集控制器镜像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优选地,为了减少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次数,同时便于元数据管理,可以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按照预设的粒度进行划分为节点。预设的粒度可以具体为8K粒度或者其他粒度,节点即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粒度。在实际应用中可预先在内存中设置节点,以便基于该节点实现反向元数据划分。
S104、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其中,主控制器即直接从正向元数据中得到反向元数据的控制器,而从控制器即为反向元数据的备份节点,即从控制器中对应的反向元数据是基于控制器镜像从其他控制器中直接获取的。
为了在磁盘中实现对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可具体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即可以将反向元数据写入不同磁盘,也可以将反向元数据写入同一个磁盘的不同位置。
优选地,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在将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时,为了减少磁盘存储次数,可以按照节点方式进行存储,即存储粒度为节点。为了实现以节点为粒度进行反向元数据存储,可预先在内存中预留两个节点。具体的,即内存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反向元数落盘过程,可包括:
步骤一、将反向元数据按照条目存入第一节点中;
步骤二、利用第二节点为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提供缓冲。
也就是说,内存中的第一节点用于存放实际反向元数据,第二节点为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时提供缓冲。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对反向元数据磁盘位置进行更新。即反向元数据落盘过程,包括:
步骤一、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对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步骤二、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分别将反向元数据写入更新后的磁盘位置。
反向元数据在不同阶段,存储在磁盘和内存中,在内存中将元数据划分节点,节点是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基本单位,主要作用是减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次数同时便于元数据管理。内存中使用2个NODE(节点)的大小保存反向元数据(一个NODE一般可设置为8KB),当反向元数据写满一个NODE时候,则将NODE粒度的元数据写入磁盘,另外一个NODE用于继续写入元数据。
优选地,为了保障控制器单一节点故障时,反向元数据的一致性,步骤二可以具体为:采用非完全一致的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对磁盘位置进行更新。具体的,反向元数据磁盘位置的更新采用落盘更新元数据的方式,两个控制器记录的元数据磁盘位置采用非完全一致方案,可使得主控制器比备份控制器记录磁盘反向元数据位置多一个节点大小,当有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候,则备份控制器节点则会感知到当前记录的位置信息比磁盘反向元数据位置信息不一致,从而触发反向元数据的重新写入磁盘,保证控制器单节点故障时反向元数据的一致性。
在按照上述方式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后,便可在出现故障时,基于内存或磁盘中的反向元数据恢复出正向元数据。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一、从磁盘或内存中读取反向元数据;
步骤二、按照虚拟机制,基于反向元数据重建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对精简卷进行数据恢复。
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上述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当出现控制器故障,由于内存在双控之间镜像,反向元数据不会丢失。当由于软件错误导致精简元数据损坏以及磁盘部分元数据损坏等情况发生时,都可以通过保存的反向元数据进行数据恢复,修复的方法即取出保存的虚拟机制,重新建立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完成数据恢复。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考虑到正向元数据的备份元数据,即反向元数据,能够在正向元数据损坏时,有效还原出正向元数据。基于此,在本方法中提出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保障精简卷的数据安全。具体的,当获取到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后,首先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在内存中,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在存储反向元数据时,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位置。可见,在本方法中,对于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控制器镜像能够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单节点故障从而导致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丢失;对于磁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存入不同的磁盘位置也可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磁盘故障从而导致反向元数据丢失。即,本方法,无论是存储在内存阶段,还是存储在磁盘阶段,都能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有效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从而确保能够获取精简卷内存储的数据。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对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从上文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精简卷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表损坏时,利用保存的反向元数据重新构造正向映射表,以完成数据的恢复。反向元数据由磁盘和内存两部分数据组成,内存中将元数据划分节点,节点是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基本单位,主要作用是减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次数同时便于元数据管理。内存中使用2个NODE的大小保存反向元数据(一个NODE一般设置为8KB),当反向元数据写满一个NODE时候,则将NODE粒度的元数据写入磁盘,另外一个NODE用于继续写入元数据。通过双控镜像完成控制器间反向元数据内存部分的备份,这样反向元数据由内存部分和磁盘部分共同组成,内存部分通过多控制器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反向元数据磁盘位置的更新采用落盘更新元数据的方式,两个控制器记录的元数据磁盘位置采用非完全一致方案,主节点比备份节点记录磁盘反向元数据位置多一个节点大小,当有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候,则备份节点则会感知到当前记录的位置信息比磁盘反向元数据位置信息不一致,从而触发元数据的重写写入磁盘,保证控制器单节点故障时反向元数据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关键内容包括:
(1)、反向元数据采用顺序保存逻辑地址方法实现,对反向元数据进行顺序插入;
(2)、精简卷反向元数据分为内存部分和磁盘部分,内存部分采用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实现,通过控制器镜像进行备份;
(3)、将反向元数据的条目按照8K粒度或者其他粒度划分为节点,节点是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粒度,划分节点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元数据写入磁盘的次数同时便于元数据管理;
(4)、内存中预留两个节点,一个存放实际备份元数据,一个为备份元数据写入磁盘时提供缓冲
(5)、反向元数据磁盘位置的更新采用NODE落盘更新的方式;
(6)、控制器记录的元数据磁盘位置采用非完全一致方案,主节点比备份节点记录磁盘反向元数据位置多一个节点大小,用来保证控制器单节点故障时反向元数据的一致性。具体可以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反向元数据落盘示意图。其中,图2中控制器1对应主控制器,控制器2对应从控制器。
(7)、当出现控制器故障,由于内存在双控之间镜像,反向元数据不会丢失。当由于软件错误导致精简元数据损坏以及磁盘部分元数据损坏等情况发生时,都可以通过保存的反向元数据进行数据恢复,修复的方法就是取出保存的虚拟机制,重新建立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完成数据恢复。
实施例二: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下文描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与上文描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正向元数据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反向元数据获取模块102,用于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内存备份模块103,用于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磁盘备份模块104,用于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考虑到正向元数据的备份元数据,即反向元数据,能够在正向元数据损坏时,有效还原出正向元数据。基于此,在本装置中提出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保障精简卷的数据安全。具体的,当获取到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后,首先对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在内存中,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在存储反向元数据时,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位置。可见,在本装置中,对于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控制器镜像能够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单节点故障从而导致内存中的反向元数据丢失;对于磁盘中的反向元数据,通过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其存入不同的磁盘位置也可实现备份,能够避免因磁盘故障从而导致反向元数据丢失。即,本装置,无论是存储在内存阶段,还是存储在磁盘阶段,都能对反向元数据进行有效备份,从而有效保存精简卷的元数据,从而确保能够获取精简卷内存储的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存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磁盘备份模块104,具体用于将反向元数据按照条目存入第一节点中;
利用第二节点为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提供缓冲。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磁盘备份模块104,具体用于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对磁盘位置进行更新;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分别将反向元数据写入更新后的磁盘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磁盘备份模块104,具体用于采用非完全一致的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对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向元数据获取模块102,具体用于从正向元数据中读取出精简卷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对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反向元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向元数据获取模块102,具体用于按照逻辑地址顺序存储,将映射关系转换为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得到反向元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数据恢复模块,用于从磁盘或内存中读取反向元数据;按照虚拟机制,基于反向元数据重建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对精简卷进行数据恢复。
实施例三: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4所示,该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包括:
存储器3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32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3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332,存储器332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应用程序342或数据344。其中,存储器33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332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数据处理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3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332通信,在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301上执行存储器332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30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3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3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3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341。
上文所描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中的步骤可以由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的结构实现。
实施例四: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所述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包括:
将所述反向元数据按照条目存入所述第一节点中;
利用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反向元数据写入磁盘提供缓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包括:
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利用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分别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写入更新后的所述磁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包括:
采用非完全一致的所述节点落盘更新方式,利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从控制器对所述磁盘位置进行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包括:
从所述正向元数据中读取出精简卷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逻辑地址顺序存储,将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线性表的数据组织方式,得到所述反向元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磁盘或所述内存中读取所述反向元数据;
按照虚拟机制,基于所述反向元数据重建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精简卷进行数据恢复。
8.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向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精简卷对应待存储的正向元数据;
反向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正向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反向元数据;
内存备份模块,用于基于控制器镜像技术,对内存中的所述反向元数据进行备份;
磁盘备份模块,用于利用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将所述反向元数据分别写入不同的磁盘位置。
9.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86299.6A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13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6299.6A CN111813603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6299.6A CN111813603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603A true CN111813603A (zh) 2020-10-23
CN111813603B CN111813603B (zh) 2022-06-10

Family

ID=72864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6299.6A Active CN111813603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36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7388A (zh) * 2021-04-13 2021-07-1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写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6956A1 (en) * 2002-06-20 2003-12-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aration File system backup in a logical volume management data storage environment
US20110191563A1 (en) * 2010-02-02 2011-08-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 demand conversion of standard logical volumes to thin-provisioned logical volumes
US20110197024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viding redundancy in a virtualized storage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103415848A (zh) * 2011-05-27 2013-11-27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使用元数据进行应用程序的无缝备份和恢复
CN106648457A (zh) * 2016-09-27 2017-05-10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更新反向映射元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0243A1 (en) * 2016-04-14 2017-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asynchronous mirror copy of thin-provisioned volumes
KR20180087925A (ko) * 2017-01-25 2018-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논리 어드레스와 물리 어드레스 사이에서 해싱 기반 변환을 수행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CN109445713A (zh) * 2018-11-09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卷的存储状态记录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9683828A (zh) * 2019-01-03 2019-04-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的落盘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57588A (zh) * 2018-12-11 2019-06-0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多控存储系统的精简卷元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60474A (zh) * 2019-04-12 2019-07-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精简配置的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47204A (zh) * 2019-05-22 2019-08-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落盘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88257A (zh) * 2019-09-20 2020-01-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闪存阵列的局部元数据修复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6956A1 (en) * 2002-06-20 2003-12-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aration File system backup in a logical volume management data storage environment
US20110191563A1 (en) * 2010-02-02 2011-08-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 demand conversion of standard logical volumes to thin-provisioned logical volumes
US20110197024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viding redundancy in a virtualized storage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103415848A (zh) * 2011-05-27 2013-11-27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使用元数据进行应用程序的无缝备份和恢复
US20170300243A1 (en) * 2016-04-14 2017-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asynchronous mirror copy of thin-provisioned volumes
CN106648457A (zh) * 2016-09-27 2017-05-10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更新反向映射元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087925A (ko) * 2017-01-25 2018-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논리 어드레스와 물리 어드레스 사이에서 해싱 기반 변환을 수행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CN109445713A (zh) * 2018-11-09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卷的存储状态记录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9857588A (zh) * 2018-12-11 2019-06-0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多控存储系统的精简卷元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83828A (zh) * 2019-01-03 2019-04-2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的落盘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60474A (zh) * 2019-04-12 2019-07-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精简配置的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47204A (zh) * 2019-05-22 2019-08-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落盘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88257A (zh) * 2019-09-20 2020-01-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闪存阵列的局部元数据修复方法、装置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JIAN LUO 等: "D2-Tree: A Distributed Double-Layer Namespace Tree Partition Scheme for Metadata Management in Large-Scale Storage Systems", 《2018 IEE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
韩夏 等: "元数据的互操作研究", 《情报科学》 *
马锡坤等: "磁盘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在数据备份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7388A (zh) * 2021-04-13 2021-07-1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元数据写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603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26364B1 (en) Data write-in method and solid-state drive array
US8356148B2 (en) Snapshot metadata management in a storage system
EP3519969B1 (en) Physical media aware spacially coupled journaling and replay
US11301379B2 (en) Access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device
US7089385B1 (en) Tracking in-progress writes through use of multi-column bitmaps
US7337288B2 (en) Instant refresh of a data volume copy
US6938135B1 (en) Incremental backup of a data volume
US719448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the order of a change caused by restoring a primary volume during ongoing replication of the primary volume
US778824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pying a snapshot tree
US20070112895A1 (en) Block-based incremental backup
US8037262B2 (en) Hierarchy of a structure of a volume
CN109902034B (zh) 快照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JP2006268139A (ja) データ複製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システム
US8140886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storage access method volume data set recovery
JP2005018233A (ja) 仮想記憶媒体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をバックアップする方法及び、仮想記憶媒体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のバ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093090B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virtual data copy of a volume being restored
US7165160B2 (en) Computing system with memory mirroring and snapshot reliability
CN111414134A (zh) 面向持久内存文件系统的事务写优化框架的方法及系统
CN114564339A (zh) 一种磁盘镜像文件跨平台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1813603B (zh) 一种精简卷元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2859A (zh) 一种虚拟机合成备份方法及系统
JP4394467B2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先行コピーデータ生成方法
CN105183738A (zh) 一种基于血统和检测点技术的分布式内存文件系统
EP2951729A1 (en) Storing backup data separate from catalog data
US1175542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data backup and metadata aggre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