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270A -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270A
CN111813270A CN202010876259.8A CN202010876259A CN111813270A CN 111813270 A CN111813270 A CN 111813270A CN 202010876259 A CN202010876259 A CN 202010876259A CN 111813270 A CN111813270 A CN 111813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rigger signal
scanning
control protoco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62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270B (zh
Inventor
孟昭晖
孙伟
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62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0A/zh
Priority to US17/324,259 priority patent/US1154391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06F3/041661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using detection at multiple resolutions, e.g. coarse and fine scanning; using detection within a limited area, e.g. object tracking windo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触控响应速度及报点率。所述触控侦测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初始触发信号。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位置信息,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根据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位置信息。其中,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当前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用于触控信号侦测。

Description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作为一种简单、自然、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显示领域。采用触控技术的显示装置即触控显示装置。
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触控传感器(例如触控电极)。根据触控传感器在触控显示面板(Touch Panel)中所处的位置,触摸显示面板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面板(Out Of Cell Touch Panel)、外置式触控面板(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嵌入式触控面板(In Cell Touch Panel)。其中,嵌入式触控面板多将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进行触控和显示驱动(也即触控和显示是同时间轴的)。因此,嵌入式触控面板具备低成本、轻薄化等优点。
目前,由于时间轴以及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限制,内嵌式触控面板的触控响应时长较长(大于30ms)。这样,当进行快速划线、书写、画圆等操作时,容易给用户带来触控显示图像跟随性差、图像效果不佳等不良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用于提高触控响应速度以及报点率,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侦测方法。该触控侦测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初始触发信号。在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根据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在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侦测方法中,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可以获得初始触发信号。然后,根据该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起点位置,同时触发第一控制协议切换至第二控制协议。这样根据第二控制协议,以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并对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可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进一步地,根据当前触发信号确定本次触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同时将本次确定的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以此类推,通过对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扫描,可以分别获取各扫描过程中对应的当前触发信号。如此,根据每一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对应的触点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下一个待扫描的目标扫描区域,同时将本次确定的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由于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因此,在切换至第二控制协议之后,第二控制协议下的单次扫描时间、以及后续相关数据处理的时间均能够相对于第一控制协议有效缩短。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在经初始触发信号触发后,便可以由一个触控响应速度较慢的协议切换至另一个触控响应速度较快的协议,并且在任务结束之前一直处于后一个协议下执行触控报点。这样,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直通过全屏扫描获取每个触摸报点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次数的扫描及报点,也即能够有效提高触控响应速度以及报点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悬停事件包括触控笔悬停或手势悬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触发信号响应于触摸事件或悬停事件生成。其中,触摸事件包括触控笔触摸或手指触摸。悬停事件包括触控笔悬停或手势悬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包括:以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N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N+1个目标扫描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判断在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内的扫描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切换第二控制协议为第一控制协议,并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下一个初始触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帧时间包括至少一个扫描时段以及位于至少一个扫描时段之后的修正时段。每个扫描时段中进行扫描的次数为多次。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确定本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否,则修正下一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相同。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是否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如果否,在修正时段,继续根据当前的第一控制协议或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以修正本帧时间内的扫描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帧时间内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是否小于应报次数。如果是,则在修正时段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修正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侦测装置。该触控侦测装置用于实施如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该触控侦测装置包括多个触控传感器、以及与多个触控传感器分别连接的处理器。多个触控传感器被配置为:根据不同事件生成对应触发信号。其中,触发信号包括初始触发信号和当前触发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的多个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并在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多个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以及,在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和多个信号采集单元。微控制单元与多个信号采集单元分别连接。信号采集单元还与至少一个触控传感器连接。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或者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以及,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信号采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获取初始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初始触发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或者,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对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获取当前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当前触发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采集单元与触控传感器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有源前端电路和模数转换器。其中,有源前端电路与模数转换器、至少一个触控传感器、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与微控制单元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侦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侦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过程的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过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控制协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控制协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目前,触控面板主要是电容式的触控面板。电容式的触控面板通常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摸电极、以及与各触摸电极分别连接的触控芯片。触摸电极与地之间或是触摸电极与触摸电极之间可以形成电容。这样当手指或者触控笔接触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中对应触碰位置的电容会发生变化。
相关技术中,触控芯片通过侦测各触摸电极的电容变化,可以确定出触点的位置信息,并将该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至主机端,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图像生成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从而实现相关的触控功能。也就是说,每个触点位置信息的确定,都需要执行至少一次的全屏扫描。由此,触控过程中需要扫描、处理以及传输的数据量较大,触控响应时长较长。尤其是对于内嵌式触控面板(触控和显示同时间轴设置)来说,每帧时间内用于触控检测的时间相对更短,使得报点率较低,从而难以获得较佳的触控效果。
基于此,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装置或者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所述自发光型触控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触控显示装置或者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LED)触控显示装置等。
此外,依据触控结构设置方式的不同,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外挂式(Out OfCell)触控显示装置或者内嵌式显示装置。在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内嵌式显示装置还可以为外置式(On cell)触控显示装置、或者嵌入式(In Cell)触控显示装置。
示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嵌入式(In Cell)触控显示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液晶显示面板2具有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BB。
请参阅图3,液晶显示面板2包括阵列基板21、对盒基板23、液晶层22以及玻璃盖板24。其中,液晶层22位于阵列基板21、对盒基板23之间。玻璃盖板24位于对盒基板23的远离液晶层22的一侧。
阵列基板21包括第一衬底212、以及设置在第一衬底212一侧的多个亚像素PX。如图2所示,上述多个亚像素PX设置于显示区AA。可选的,各亚像素PX呈阵列状分布于显示区AA内。每个亚像素PX包括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该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电极217。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3。需要说明地是,图3中仅示意性的表现出了其中的一个薄膜晶体管213。
薄膜晶体管213包括栅极2131、栅绝缘层2132、有源层2133、源极2134和漏极2135。根据栅极2131与有源层213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薄膜晶体管213可以为顶栅型、底栅型或者双栅型薄膜晶体管。
示例的,薄膜晶体管213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此时,栅极2131位于有源层2133的靠近第一衬底212的一侧。栅极2131与有源层2133之间设有栅绝缘层2132。源极2134和漏极2135位于有源层2133的远离第一衬底212的一侧,并分别与有源层2133连接。
示例的,像素电极217与亚像素PX电路中薄膜晶体管213的漏极2135连接。
阵列基板21还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213与像素电极217之间的公共电极215、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217与液晶层22之间的平坦化层218。像素电极217和公共电极215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14。公共电极215与薄膜晶体管21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16。容易理解地是,像素电极217通过第一绝缘层214、公共电极215和第二绝缘层216中的对应过孔与薄膜晶体管213中的漏极2135连接。
值得一提地是,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设置方式外,公共电极215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示例的,像素电极217和公共电极215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217和公共电极215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示例的,对盒基板23包括公共电极215。
对盒基板23包括第二衬底233、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233的靠近液晶层22一侧的彩色滤光层23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23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231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图中未示出)、绿色光阻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图中未示出)。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21上的像素电极217一一正对。对盒基板2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33上的黑矩阵图案232。黑矩阵图案23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可选的,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还包括设置在阵列基板21远离液晶层22一侧的第一偏光片211、以及设置在对盒基板23远离液晶层22一侧的第二偏光片234。
液晶显示面板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偏光片234的远离液晶层22的一侧玻璃盖板24。
请参阅图3,除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设置于阵列基板21的背离液晶层22的一侧,配置为液晶显示面板2的光源。
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侦测装置3、图像生成器4以及屏驱动板(TCON)5等。其中,触控侦测装置3与液晶显示面板2和图像生成器4分别连接。图像生成器4还与屏驱动板5连接。屏驱动板5还与液晶显示面板2连接。触控侦测装置3配置为:采集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确定触点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图像生成器4。这样,图像生成器4对接收到的上述触点的位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生成对应的图像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屏驱动板5。屏驱动板5根据该图像信息向液晶显示面板2传输对应数据信号(例如数据电压Vdata),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2显示对应图像。
示例的,用户通过触控笔(例如主动触控笔或者被动触控笔等)、或者手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屏幕,即触控屏上进行画图。在用户画图时,触控侦测装置3实时采集由触控笔或者手指触发生成的触控信号,并根据该触控信号确定触点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图像生成器4。图像生成器4根据接收到的触点的位置信息生成触点图像信息,并将该触点图像信息与背景图像信息进行整合,生成对应的触控图像信息。图像生成器4继续将该触控图像信息传输至屏驱动板5。屏驱动板5根据接收到的触控图像信息,生成对应的数据信号(例如数据电压Vdata),并将该数据信号传输至液晶显示面板2。液晶显示面板2显示对应触控图像。
相关技术中的触控侦测装置3确定每一个触点的位置信息,均需要执行至少一次的全屏扫描。这样,扫描、处理以及传输数据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从触控笔或者手指接触触控屏至触控屏显示出对应触控图像的时间较长。这样,给用户带来的直观效果就是:线条跟随性较差。
请参阅图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侦测装置3包括多个触控传感器31、以及与多个触控传感器31分别连接的处理器32。
多个触控传感器31被配置为:根据不同事件生成对应触发信号。处理器3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并在接收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处理器32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以及,在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容易理解地是,上述第一控制协议与第二控制协议不同。在遵循第一控制协议的情况下,处理器32通过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可以采集初始触发信号;并根据采集到的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和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同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至第二控制协议。在遵循第二控制协议的情况下,处理器32通过对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可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并根据采集到的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和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
上述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并且,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处理器32在上一次扫描完成后确定的起点或者触点。因此,遵循第二控制协议时执行1次报点对应的扫描、以及后续处理、传输的数据量,小于遵循第一控制协议时执行1次报点对应的扫描、以及后续处理、传输的数据量。这样,相对于第一触控协议,触控显示装置根据第二控制协议的触控响应时间能够有效的缩短,从而有效提升其报点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装置3优先遵循第一控制协议,即触控响应速度略慢但扫描区域较广的控制协议,扫描获取初始触发信号。并在获取初始触发信号后,将控制协议切换至第二控制协议,即触控响应速度较快但扫描区域较小的控制协议,然后遵循第二控制协议扫描获取当前触发信号。如此,在获得初始触发信号之后,触控侦测装置3对触摸过程中起点以及后续各触点的上报速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也即其报点率能够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触控效果,例如提高触控画图过程中线条的跟随性。
上述触发信号包括初始触发信号或当前触发信号等。触发信号可以有多种生成方式。例如:响应于触摸事件生成、或者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触摸事件包括触控笔触摸或者手指触摸等。触摸是指触控笔或者手指触摸到触控屏的状态。悬停事件包括触控笔悬停或手势悬停。悬停是指触控笔或者手指靠近触控屏至一定距离内、且未触摸到触控屏时所处的状态。
值得一提地是,由于悬停事件发生于触摸事件之前,使得响应于悬停事件的触发信号要先于响应于触摸事件的触发信号生成。所以,在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的情况下,触控侦测装置3能够更早的获取到初始触发信号,将当次任务中上报起点的时间对应提前,也即可以视为预判了触摸事件的起点,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例如进一步提高触控画图过程中线条的跟随性。
需要说明地是,触控笔或者手指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处于什么样的范围定义为悬停事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容易理解地是,若上述距离范围定义的过大,则获取到的初始触发信号的信噪比会降低,从而导致预判的准确性降低。
示例的,为了保证获得的起点位置的准确性,可以定义触控笔或者手指与触控屏之间的处于一个较小的距离范围时的状态为悬停事件。该较小的距离范围例如为: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
触控传感器31的功能如上所述,其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示例的,触控传感器31具体可以为触控电极等具有信号感应功能的器件。示例的,请参阅图3,液晶显示面板2中的公共电极215复用为触控电极,即触控传感器31。需要说明地是,在公共电极215复用为触控电极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2中的公共电极层为图案化的膜层。也即公共电极层包括分布于触控屏中的多个公共电极215,且每个公共电极215对应至少一个像素电极217。如此,能够保证公共电极215复用为触控电极进行触发信号采集时,处理器3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准确的确定出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
处理器32的功能如上所述,其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上述处理器32包括微控制单元322和多个信号采集单元321。
微控制单元322与多个信号采集单321元分别连接。信号采集单元321还与至少一个触控传感器31连接。微控制单元32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或者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以及,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信号采集单元321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获取初始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初始触发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或者,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对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获取当前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当前触发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
信号采集单元321的功能如上所述,其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信号采集单元321包括有源前端电路3211和模数转换器3212。有源前端电路3211与模数转换器3212、至少一个触控传感器31、微控制单元322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3212与微控制单元322连接。
此处,有源前端电路3211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获取初始触发信号(为模拟信号),以及将该初始触发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器3212;或者,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对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获取对应的当前触发信号(为模拟信号),以及将该当前触发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器3212。需要说明地是,有源前端电路3211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有源前端电路3211可以为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电路。这样,能够利于降低噪声对初始触发信号或者当前触发信号的干扰,提高信噪比;以及,降低微控制单元322的数据处理难度。
模数转换器3212配置为:将由有源前端电路3211出接收的相关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
需要说明地是,信号采集单元321与触控传感器31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8,同一个信号采集单元321与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连接。可选的,同一个信号采集单元321通过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 Board,简称MUX)33与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7,信号采集单元321与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连接。
容易理解地是,在信号采集单元321与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连接的情况下,信号采集单元321能够对任一个基准扫描区域、或者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同步扫描。这样,能够进一步地缩短单次扫描的时间,提高触控响应速度,提升报点率。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侦测方法。该触控侦测方法能够适用于上述触控侦测装置3。请参阅图9,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包括S100~S300。
S100,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初始触发信号。
第一控制协议预存在处理器32的微控制单元322中。请参阅图11,微控制单元322优先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信号采集单元32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可以对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获取初始触发信号。
此处,初始触发信号将作为确定当次触控任务起点的位置信息的依据,也即,初始触发信号配置为触发当次的触控任务。基准扫描区域具体的位置和面积根据第一控制协议确定。容易理解地是,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以便于及时准确地获取到初始触发信号。可选的,第一控制协议可以为相关技术中的控制协议,基准扫描区域面积等于触控屏的面积。
S200,在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
微控制单元322中还预存储有第二控制协议。
请继续参阅图11,信号采集单元321在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后,将其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微控制单元322根据该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至图像生成器4,同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至第二控制协议。
如上述一些实施例所示,初始触发信号可以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或者响应于触摸事件生成。在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能够通过预判并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将当次任务中后续所有报点的时间提前,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例如进一步提升触控画图过程中线条的跟随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触控体验。
需要说明地是,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显示与该上报的起点可以用于显示对应的图像,也可以不用于显示图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初始触发信号可以响应于触摸事件生成的情况下,图像生成器4对接收到的起点的位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生成对应的图像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屏驱动板5。屏驱动板5根据该图像信息向液晶显示面板2传输对应数据信号(例如数据电压Vdata)。液晶显示面板2显示对应图像。也就是,上报的起点用于显示对应的图像。可选的,在初始触发信号可以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的情况下,上报的起点不用于显示图像。
S300,根据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在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请继续参阅图11,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微控制单元322以上述确定的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并向对应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信号采集单元321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对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获取对应初始触发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微控制单元322根据该初始触发信号,确定第1个触点的位置信息。
一方面,微控制单元322将第1个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至图像生成器4,以便于对应图像的显示。另一方面,微控制单元322以第1个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2个目标扫描区域;并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向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信号采集单元321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对第2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获取对应当前触发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微控制单元322根据该当前触发信号,确定第2个触点的位置信息。以此类推,通过对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扫描,获取对应的当前触发信号。根据该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进行对应图像显示;并以该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下一个待扫描的目标扫描区域。如此循环,直至任务结束。
目标扫描区域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由第二控制协议确定。示例的,微控制单元322以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
如上所述,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也就是,相对于第一控制协议,根据第二控制协议,每次扫描的区域缩小,从而扫描的数据量减少。这样,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处理器32后续处理、传输的数据量也相应减少,从而每次报点的响应时长有效缩短,报点率得到提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侦测方法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获得初始触发信号。根据该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起点位置的同时,触发第一控制协议切换至第二控制协议。根据第二控制协议,以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并对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采集当前触发信号。进一步地,根据当前触发信号确定本次触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同时将本次确定的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以此类推,通过对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扫描,获取对应的当前触发信号。进一步地,根据该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对应的触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下一个待扫描的目标扫描区域,同时将本次确定的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如此循环,直至任务结束。而且,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使得第二控制协议下的单次扫描时间、以及后续相关数据处理的时间能够有效缩短。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在经初始触发信号触发后,便可以由一个触控响应速度较慢的协议切换至另一个触控响应速度较快的协议,并且在任务结束之前一直处于后一个协议下执行触控报点。这样,请参阅图11和图12,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直通过全屏扫描获取每个触摸报点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次数的扫描及报点,也即能够有效提高触控响应速度以及报点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每次触点的上报,处理器32遵从第二控制协议,采集和处理的信号对应为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因此,相较于通过全屏扫描进行报点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显著减少处理器32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对应触控显示装置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S400。
S400,判断在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内的扫描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切换第二控制协议为第一控制协议,并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下一个初始触发信号。
请参阅图11,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微控制单元322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对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进行扫描,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在未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之前,微控制单元322将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对该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持续扫描。若在小于等于第一阈值的时长内,微控制单元322接收到了当前触发信号,则判定当次任务未结束,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和报点。若微控制单元322在小于等于第一阈值的时长内,未接收到当前触发信号,则判定任务结束。此时,微控制单元322将第二控制协议切换至第一控制协议,以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在基准扫描区域内采集下一次任务的初始触发信号。
此处,第一阈值为一个时长数值。容易理解地是,微控制器322中预存储有第一阈值,以便于根据该第一阈值判定任务是否结束。第一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第一阈值=80ms。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包括:以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N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N+1个目标扫描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地是,目标扫描区域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以起点为圆心,确定一个圆形区域作为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圆心,确定一个圆形区域作为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N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圆心,确定一个圆形区域作为第N+1个目标扫描区域。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可以相同。
可选的,以起点为中心,确定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中心,确定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以在第N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中心,确定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第N+1个目标扫描区域。每个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可以相同。
此外,上述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为4mm×4mm~5mm×5mm。此时,该目标扫描区域内包括的触控传感器31的数量为10×10~13×13。
可选的,目标扫描区域内包括的触控传感器31的数量为10×10=100。触控显示装置,例如电脑的整个显示区AA内设置有4032个触控传感器31。此时,触控侦测装置3每次报点前扫描、以及后续处理、传输的信号量为全屏信号量的1/40。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侦测装置3的报点率能够提升40倍。
可选的,目标扫描区域内包括的触控传感器31的数量为10×10=100。触控显示装置,例如手机的整个显示区AA内设置有568个触控传感器31。此时,触控侦测装置3每次报点前扫描、以及后续处理、传输的信号量为全屏信号量的1/5。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侦测装置3的报点率能够提升5倍。
可见,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侦测装置3的报点率能够提升5~40倍。
容易理解地是,报点率的大小除与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有关外,还与相关硬件,例如有源前端电路3211的制程能力(包括响应速度)有关。
示例的,有源前端电路3211的响应速度为80μs~100μs。即在目标扫描区域足够小的情况下,有源前端电路3211至少需要80μs~100μs完成一次扫描。示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为60Hz。一帧时间包括33个小时区。也就是,每个小时区的时长约为505ms。根据上述源前端电路3211的响应速度,触控侦测装置3在1个小时区能够完成5~6次扫描以及报点。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在1个小时区内仅能够完成1次扫描以及报点。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报点率,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的报点率能够提升至其5~6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帧时间包括至少一个扫描时段和位于至少一个扫描时段之后的修正时段。上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确定本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否,则修正下一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
在扫描时段内,触控侦测装置3按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进行触控报点。需要说明地是,一帧时间内的扫描时段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一帧时间内包括3个扫描时段。
在上述修正时段内,微控制单元322以本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为判断标准,判断后续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是否需要修正。若上述信噪比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该信噪比达到标准,后续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保持不变。若上述信噪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该信噪比未达到标准,修正后续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例如,将后续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适当调低,以保证后续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达到标准。
此处,第二阈值为一个信噪比数值。该信噪比数值作为判断当次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达到标准,以保证良好的触控效果。容易理解地是,微控制单元322中预存储有第二阈值。第二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通过在修正时段将触发信号的信噪比与第二阈值的对比,能够在所述信噪比低于第二阈值时,通过调低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提高后续帧时间内触发信号的信噪比,从而保证触控显示装置良好的触控效果。
容易理解地是,经过上述修正之后,后续一帧时间内的至少一个扫描时段进行扫描的总次数、与修正之前一帧时间内的至少一个扫描时段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可能会产生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每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相同,以有效保证触控显示装置报点率的稳定性。这样,上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是否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如果否,在修正时段,继续根据当前的第一控制协议或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以修正本帧时间内的扫描次数。
微控制单元322还配置为: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是否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示例的,经过判断,微控制单元322确定出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相比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减少了2次。此时,微控制单元322根据当前控制协议,控制对应的信号采集单元321在该修正时段内继续执行对应2次扫描,以保证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如此,便能够在触发信号信噪比达标的同时,有效保证每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相同,从而保持报点率的稳定性,保证良好的触控效果。
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丢包事件,导致实报次数低于应报次数,影响报点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的本帧时间内,控侦测方法还包括: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是否小于应报次数。如果是,则在修正时段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修正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
微控制单元322还配置为:在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是否小于应报次数。示例的,在修正时段,微控制单元322将实报次数与应报次数的对比,判断出本帧时间内是否发生了丢包事件,实报次数比应报次数少了2次。此时,微控制单元322控制对应的信号采集单元321,在该修正时段内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2次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使本帧时间内最终的实报次数等于应报次数。
如此,便能够通过每帧时间内修正时段的修正,保持实报次数的稳定,也即保持报点率稳定,从而有效保证触控效果的稳定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下面以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地是,以下各具体实施例均以触控显示装置为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且该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为60HZ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3-图14,其中,Panel代表触控显示面板,例如为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2。垂直同步信号(VerticalSynchronization,简称VSYNC)的相邻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为一帧时间。水平同步脉冲(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pulse,简称HSYNC)中的1个脉冲宽度对应为1个显示时段,每相邻两个脉冲宽度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为1个触控时段。如图13-14所示,每一帧时间包括33个小时区。其中,冠以字母D编号的16个小时区配置为显示时段,冠以字母B、P、或F编号的共计17个小时区配置为触控时段。且显示时段与触控时段相互间隔设置。
在上述17个触控时段中:编号1B的小时区配置为执行第一次握手的时段,以通知触控显示装置内的相关器件,例如触控侦测装置3启动触控笔触控功能。另外,编号分别为1P、2P、3P、4P、5P、6P、7P和8P的8个小时区为主控笔触控小时区,配置为实现主控笔触控模式下的触控功能的时段。具体的:编号为1P的小时区配置为确认触控笔型号、笔环、以及Aware接口的时段。编号为2P的小时区配置为确认标头、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为3P的小时区配置为确认压力、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分别为4P、5P、6P和8P的4个小时区配置为执行对应触发信号的扫描以及报点的时段,即上述的扫描时段ST。编号分别为4P的小时区还可以配置为确认压力、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分别为5P的小时区还可以配置为确认悬空/接触状态、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分别为6P的小时区还可以配置为确认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为7P的小时区配置为确认悬空/接触状态、压力、和奇偶校验位的时段。编号分别为8P的小时区还可以配置为确认悬空/接触状态、奇偶校验位的时段。此外,编号为2B的小时区配置为确定噪声信号,以便于提高后续触控过程的触控效果,例如:根据噪声信号修正后续相关触控数据,从而保证良好的触控效果。编号分别为1F、2F、3F、4F、5F、6F和7F的7个小时区为手指触控小时区,配置为实现手指触控模式下的触控功能的时段。
示例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侦测方法应用于触控笔触控模式。前述触控显示装置在触控笔触控模式,例如主动笔触控模式下的触控侦测方法如下所述。
根据图13所示的第一控制协议,微控制单元322向对应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信号控制单元32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在扫描时段ST(包括编号分别为4P、5P、6P和8P的4个小时区)内对整个触控屏区域(即上述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采集初始触发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初始触发信号传输至信号控制单元321。示例的,信号控制单元321在编号为6P的小时区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此时,微控制单元322根据该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至图像生成器4,同时切换第一控制协议至第二控制协议。可选的,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触摸事件生成。图像生成器4对接收到的起点的位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生成对应的图像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屏驱动板5。屏驱动板5根据该图像信息向液晶显示面板2传输对应数据信号(例如数据电压Vdata)。液晶显示面板2显示对应图像。可选的,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上报的起点不用于显示图像。
此处,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在1个扫描时段ST内触控侦测装置3能够完成1次全屏扫描。另外,需要说明地是,在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之前,微控制单元322将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对整个触控屏进行持续扫描,直至采集到初始触发信号为止。
进一步地,根据图14所示的第二控制协议,微控制单元322以上述起点为中心确定一个对应的正方形区域作为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示例的,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内设置有(10×10)个,即100个触控传感器31。微控制单元322向对应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其在后续相邻的1个扫描时段ST,即编号为8P的小时区对该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获取对应当前触发信号。信号采集单元321将采集到的当前触发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单元322。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322根据该当前触发信号,确定第1个触点的位置信息。其后,一方面,微控制单元322将第1个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至图像生成器4,以便于对应图像的显示。另一方面,微控制单元322以第2个触点为中心确定一个对应的正方形区域作为第2个目标扫描区域。可选的,第2个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等于第1个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322向对应信号采集单元32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其在后续时段对该第2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获取下一个对应当前触发信号。此处,所述后续时段包括本帧时间编号为8P的小时区的剩余时长、以及其后续帧时间内的各扫描时段ST。以此类推,微控制单元322根据采集到的每一个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
然后,一方面,以该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下一个待扫描的目标扫描区域,并控制对应信号采集单元321在相应扫描时段ST内,对该下一个待扫描的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触控传感器31处的信号进行扫描。另一方面,将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上报,以进行对应图像显示。
此处,在一个小时区内触控侦测装置3能够完成6次目标扫描区域的扫描。
需要说明地是,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在未采集到当前触发信号之前,微控制单元322将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对当前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持续扫描。若在80ms内,微控制单元322接收到了当前触发信号,则判定当次任务未结束,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和报点。若微控制单元322在80ms内,未接收到当前触发信号,则判定任务结束。此时,微控制单元322将第二控制协议切换至第一控制协议,以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在基准扫描区域内采集下一次任务的初始触发信号。
由上可见,请继续参阅图13,在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在一帧时间的4个扫描时段ST内可以完成4次报点,即报点率为240Hz。而在本申请中,第一控制协议仅配置为获取初始触发信号,在获取到初始触发信号后便切换至报点率更高的第二控制协议。请参阅图14,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触控显示装置在一帧时间的4个扫描时段ST内可以完成24次报点,即报点率为1440Hz。相较于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触控侦测方法,采用本申请中的触控侦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的报点率可以提高约5倍。
通常,报点率达到1000Hz便能够保证良好的触控效果。而根据第二控制协议,在一帧时间内设置3个扫描时段ST,报点率便可以达到1060Hz。在此情况下,可选的,将每帧时间内的编号分别为4P、5P和6P的3个小时区设置为扫描时段ST;将每帧时间内的编号为8P的小时区设置为修正时段XT。在该修正时段XT内,触控侦测装置3执行对应操作以进一步保证和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笔触控性能。
可选的,在编号为8P的小时区内,微控制单元322配置为:确定本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否,则修正下一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ST中的扫描次数。例如,在信噪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每个扫描时段ST中的扫描次数由6次调整为5次,以使后续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达到标准。
显然,经过上述调整之后,后续每帧时间内的各扫描时段ST内的扫描总次数由18次变为15次。
可选的,在编号为8P的小时区内,微控制单元322还可以配置为:判断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是否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即18次。如果否,在编号为8P的小时区内,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3次扫描,以保证每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相同。
可选的,在编号为8P的小时区内,微控制单元322还可以配置为: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是否小于应报次数,即18次。如果是,则在该小时区内继续根据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修正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例如,微控制单元322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为16次,即比应报次数少2次。则在该小时区内微控制单元322根据第二控制协议,控制信号采集单元321继续进行2次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保证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等于18次。
需要说明地是,上述初始触发信号和当前触发信号的扫描在扫描时段ST、或者修正时段内完成。对应的起点或者触点上报可以在扫描时段ST、修正时段XT、或者显示时段内完成。起点或者触点的上报可以在每次扫描后进行实时上报,也可以在当帧时间内的所有扫描完成后进行统一上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处理器32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32执行如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公开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初始触发信号;
在采集到所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所述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所述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当前触发信号;在采集到所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所述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所述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触发信号响应于悬停事件生成;所述悬停事件包括触控笔悬停或手势悬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触发信号响应于触摸事件或悬停事件生成;其中,所述触摸事件包括触控笔触摸或手指触摸;所述悬停事件包括触控笔悬停或手势悬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包括:
以所述起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
以在所述第一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二个目标扫描区域;
以在第N个目标扫描区域内确定的触点为几何中心点,确定第N+1个目标扫描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
判断在所述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内的扫描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如果是,则切换所述第二控制协议为所述第一控制协议,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协议对所述基准扫描区域进行扫描,以采集下一个初始触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帧时间包括至少一个扫描时段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扫描时段之后的修正时段;每个所述扫描时段中进行扫描的次数为多次;
所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修正时段,确定本帧时间内采集到的触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所述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如果否,则修正下一帧时间内每个扫描时段中的扫描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相同;
所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已完成扫描的次数是否等于前一帧时间内进行扫描的总次数;
如果否,在所述修正时段,继续根据当前的所述第一控制协议或所述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以修正本帧时间内的扫描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帧时间内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所述触控侦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修正时段,判断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是否小于应报次数;
如果是,则在所述修正时段继续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协议进行扫描并上报对应触点的位置信息,以修正本帧时间内上报位置信息的实报次数。
9.一种触控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侦测方法;所述触控侦测装置包括:多个触控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多个触控传感器分别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多个触控传感器被配置为:根据不同事件生成对应的触发信号;其中,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所述初始触发信号和所述当前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协议对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所述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并在采集到所述初始触发信号后,根据所述初始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切换所述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协议,逐一确定目标扫描区域并对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所述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以及,在采集到所述当前触发信号后,根据所述当前触发信号确定并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扫描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基准扫描区域的面积,且所述当前的目标扫描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为前一次扫描后所确定的起点或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和多个信号采集单元;其中,
所述微控制单元与多个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分别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协议向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或者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协议向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初始触发信号上报起点的位置信息,并切换所述第一控制协议为第二控制协议;以及,根据所述当前触发信号上报触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号采集单元还与至少一个所述触控传感器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基准扫描区域内的多个所述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获取所述初始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所述初始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或者,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扫描区域内的多个所述触控传感器进行扫描,获取所述当前触发信号,以及将获取的所述当前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与所述触控传感器一一对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有源前端电路和模数转换器;其中,
所述有源前端电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至少一个所述触控传感器、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侦测装置。
CN202010876259.8A 2020-08-25 2020-08-25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13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6259.8A CN111813270B (zh) 2020-08-25 2020-08-25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US17/324,259 US11543915B2 (en) 2020-08-25 2021-05-19 Touch detection method, touch detection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6259.8A CN111813270B (zh) 2020-08-25 2020-08-25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270A true CN111813270A (zh) 2020-10-23
CN111813270B CN111813270B (zh) 2024-01-23

Family

ID=7285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6259.8A Active CN111813270B (zh) 2020-08-25 2020-08-25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3915B2 (zh)
CN (1) CN1118132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9389A (zh) * 2022-03-04 2022-05-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组件及其执行方法、显示装置
CN115933952A (zh) * 2021-08-28 2023-04-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采样率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301415A (zh) * 2022-07-28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提高触控响应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839B (zh) * 2020-11-20 2022-09-23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的光标悬浮方法和触控装置
US11640802B2 (en) * 2021-05-20 2023-05-02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4871A (zh) * 2010-07-16 2013-06-12 感知像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局部改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中的信噪比的技术
CN103543857A (zh) * 2012-07-10 2014-01-2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KR20140140935A (ko) * 2013-05-30 2014-1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160378208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Apple Inc. Method for stylus touch-down and lift-off noise mitigation
CN10938826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其操作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3827B2 (en) * 2009-07-28 2014-05-1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Predictive touch surface scanning
US8797287B2 (en) * 2011-10-28 2014-08-05 Atm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scan of touch-sensitive area for passive or active touch or proximity input
US9235289B2 (en) * 2012-07-30 2016-01-12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Touch motion detection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JP2014067287A (ja) * 2012-09-26 2014-04-17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US9817535B2 (en) * 2016-03-07 2017-11-14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spatially correlated noise in data from capacitive sensors
US10705647B2 (en) * 2016-12-30 2020-07-07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selectivel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of touch driving signal
CN107037927B (zh) * 2017-04-17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4871A (zh) * 2010-07-16 2013-06-12 感知像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局部改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中的信噪比的技术
CN103543857A (zh) * 2012-07-10 2014-01-2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KR20140140935A (ko) * 2013-05-30 2014-1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160378208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Apple Inc. Method for stylus touch-down and lift-off noise mitigation
CN10938826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其操作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3952A (zh) * 2021-08-28 2023-04-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采样率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33952B (zh) * 2021-08-28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采样率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489389A (zh) * 2022-03-04 2022-05-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组件及其执行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89389B (zh) * 2022-03-04 2023-07-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组件及其执行方法、显示装置
CN116301415A (zh) * 2022-07-28 2023-06-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提高触控响应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3915B2 (en) 2023-01-03
CN111813270B (zh) 2024-01-23
US20220066591A1 (en)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3270B (zh) 触控侦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US10955964B2 (en) Active pen an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CN1086648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KR101567339B1 (ko) 터치 패널,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터치 검출 및 디스플레이 방법
US10282014B2 (en) Operating multiple functions in a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736937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101641690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I475445B (zh) 用於使用陰影及反射模式的觸碰感應之方法及觸控面板系統
KR20180045944A (ko) 터치센서를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에 대한 터치감지방법
WO2016165522A1 (zh) 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
JP2013076795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424383B1 (ko) 좌표 입력 장치
US20140002410A1 (en) Fully addressable transmitter electrode control
KR101733728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JPWO2019087332A1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WO2013161246A1 (ja)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JP5303785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KR20190047985A (ko) 포스 센서 및 지문 센서가 표시패널에 결합된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동하는 방법
JPWO2014041717A1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08303A (ja) 像検知/表示装置
TWI735068B (zh) 觸控檢測方法、驅動器及觸控顯示裝置
JP4826174B2 (ja) 表示装置
KR20160094541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11240529A (zh) 触控扫描方法及装置、芯片、存储介质、显示装置
CN114047835A (zh) 动态重新扫描以减少着陆伪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