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160B -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160B
CN111813160B CN202010730648.XA CN202010730648A CN111813160B CN 111813160 B CN111813160 B CN 111813160B CN 202010730648 A CN202010730648 A CN 202010730648A CN 111813160 B CN111813160 B CN 111813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lead
module
temperatu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06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160A (zh
Inventor
郑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xian Yuantong Hongsh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w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w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w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06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01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23/13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G05D23/1393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by varying the mixing ratio of two fluid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system universality, reconfigurability, modularit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05B19/4185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y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struc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涉及室内供暖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包括锅炉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锅炉通过导线与总控开关电性输入连接,且总控开关与流量计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流量计通过导线与压力调节阀电性输出连接,且压力调节阀通过导线与微控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该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通过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电度表之间的配合,使得流量计处的信息能够依次通过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传到第一电动调节阀处,能够对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再将调控信息反馈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对系统进行监视。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供暖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集中供热的健康发展为节约城市的一次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热费收缴困难和供热计量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供热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实现分户计量及按热量收费是供热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既有采暖系统进行分户计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户计量与常规供暖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实现了单户循环和分户控制,促进了几十年来单位采暖包烧制的转变,杜绝了“搭车”采暖和包烧旧体制与常暖“大锅饭”导致的热费收缴率低又年年递减的老大难,分户热计量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按热量收费的条件,不仅解决了供暖收费难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供热管理的监控系统必不可少。
但是现有的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流程较为简单,在对用户数据反馈方面明显不足,而且对于水温的调节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只能单一的进行供暖,为使用者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流程较为简单,在对用户数据反馈方面明显不足,而且对于水温的调节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只能单一的进行供暖,为使用者带来麻烦等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包括锅炉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锅炉通过导线与总控开关电性输入连接,且总控开关与流量计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流量计通过导线与压力调节阀电性输出连接,且压力调节阀通过导线与微控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微控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触发开关电性输入连接,且触发开关通过导线与补水泵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补水泵通过导线与电度表电性输出连接,且电度表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第一温度计电性输入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电性输入连接,所述第一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一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一冷水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第二温度计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第二热水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二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第二冷水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冷水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配送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电性输入连接,且水循环模块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循环泵电性输出连接,且循环泵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动调节阀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通过导线与断电保护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导线与物联网主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且物联网主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终端显示器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导线与用户端电性输出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度表和压力调节阀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电度表和压力调节阀均通过导线与流量计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度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模块之间电性串联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与水循环模块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中控模块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和水循环模块,且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电度表电性输入连接,并且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电性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温度计、第一热水控制模块、第一冷水控制模块、第二温度计、第二热水控制模块、第二冷水控制模块、配送模块,且第一冷水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电性并联连接,并且第一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水循环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循环泵、第二电动调节阀、断电保护模块,且微控制器、循环泵、第二电动调节阀、断电保护模块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第一电动调节阀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且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第一电动调节阀之间均通过导线与电度表电性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人体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是否存在人体感应信号;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的温度信息;
所述中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
接收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的人体感应信号及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在确定房屋中不存在人体感应信号且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房屋供热中断请求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将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并发送反馈指令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
接收物联网主控制模块返回的反馈指令,并执行所述反馈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返回的反馈指令时,自动执行房屋供热中断指令;
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执行;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发送的温度信息;
自定义设置在预设时间后的温度,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
可选的,所述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报警模块;
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用于计算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并判断所述锅炉的热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热效率,在确定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小于预设热效率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的步骤包括:
计算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如公式(1)所示:
Figure GDA0003058775130000041
其中,Mc为煤炭的摩尔质量,pc为燃烧的煤炭的物质的量,k为煤炭的标准燃烧热值,Q1为煤炭燃烧时化学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Q2为煤炭燃烧时机械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
根据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η,如公式(2)所示;
Figure GDA0003058775130000042
其中,y为所述锅炉工作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Q3为主蒸汽热量,Q4为所述锅炉排污水带走的热量,f为主蒸汽焓值,n为所述锅炉给水焓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通过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电度表之间的配合,使得流量计处的信息能够依次通过压力调节阀、微控控制器、触发开关、补水泵传到第一电动调节阀处,能够对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再将调控信息反馈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对系统进行监控。
2.该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温度计、第一热水控制模块、第一冷水控制模块、第二温度计、第二热水控制模块、第二冷水控制模块、配送模块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温度计能够测量初始水温,然后通过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反馈的信息通过第一热水控制模块和第一冷水控制模块进行调节水的温度,再通过第二温度计进行第二次水温的测量,若是合适则直接通过配送模块配送到用户端,若是不合适再经过第二热水控制模块和第二冷水控制模块的调节将水温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再通过配送模块配送到用户端。
3.该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和终端显示器之间的配合,使得配送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处的信息能够通过终端显示器告知使用者,从而实现室内供热系统的监控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温度控制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循环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中:1、锅炉;2、总控开关;3、流量计;4、压力调节阀;5、微控控制器;6、触发开关;7、补水泵;8、第一电动调节阀;9、电度表;10、中控模块;11、温度控制模块;12、第一温度计;13、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4、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5、第二温度计;16、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7、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8、配送模块;19、水循环模块;20、微控制器;21、循环泵;22、第二电动调节阀;23、断电保护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5、终端显示器;26、用户端;27、人体红外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9、无线通讯模块;30、用户终端;31、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包括锅炉1和温度控制模块11,锅炉1通过导线与总控开关2电性输入连接,且总控开关2与流量计3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流量计3通过导线与压力调节阀4电性输出连接,且压力调节阀4通过导线与微控控制器5电性输出连接,微控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触发开关6电性输入连接,且触发开关6通过导线与补水泵7电性输出连接,补水泵7通过导线与电度表9电性输出连接,且电度表9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10电性输出连接,电度表9和压力调节阀4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电度表9和压力调节阀4均通过导线与流量计3电性串联连接,使得流量计3处的信息能够同时传到电度表9和压力调节阀4上,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第一温度计12电性输入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10电性输入连接,电度表9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模块11之间电性串联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11与水循环模块19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使得电度表9处的信息能够同时传送到温度控制模块11与水循环模块19上,压力调节阀4、微控控制器5、触发开关6、补水泵7、第一电动调节阀8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且压力调节阀4、微控控制器5、触发开关6、补水泵7、第一电动调节阀8之间均通过导线与电度表9电性并联连接,使得流量计3处的信息能够依次通过压力调节阀4、微控控制器5、触发开关6、补水泵7传到第一电动调节阀8处,能够对系统进行宏观调控,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电性输出连接,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与第二温度计15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温度计15通过导线与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电性输出连接,第二温度计15通过导线与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通过导线与配送模块18电性输出连接,温度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温度计12、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第二温度计15、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配送模块18,且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电性并联连接,并且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电性串联连接,使得第一温度计12能够测量初始水温,然后通过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反馈的信息通过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和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进行调节水的温度,再通过第二温度计15进行第二次水温的测量,若是合适则直接通过配送模块18配送到用户端26,若是不合适再经过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和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的调节将水温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再通过配送模块18配送到用户端26,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19电性输入连接,且水循环模块19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20电性输出连接,中控模块10包括温度控制模块11和水循环模块19,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电度表9电性输入连接,并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19电性并联连接,温度控制模块11和水循环模块19内部的处理模块共同组成了中控模块10,使得中控模块10内部能够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对问题同意处理,然后再传给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进行反馈,微控制器20通过导线与循环泵21电性输出连接,且循环泵21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动调节阀22电性输出连接,第二电动调节阀22通过导线与断电保护模块23电性输出连接,水循环模块19包括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断电保护模块23,且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断电保护模块23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使得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能够对水进行循环,保证水的流动,从而能够同时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保证用户端26处的水温能够保证室内供暖,同时断电保护模块23能够保护电路,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电性输出连接,且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通过导线与终端显示器25电性输出连接,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用户端26电性输出连接。
综上,该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使用时,首先通过总控开关2能够对锅炉1的水进行倒流,流量计3能够计算锅炉1流出的热水的量,压力调节阀4、微控控制器5、触发开关6、补水泵7、第一电动调节阀8能够对系统内流动的热水进行第一宏观的调控同时将信息反馈给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再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中控模块10进行围观调控,中控模块10内部的温度控制模块11和水循环模块19,能够将水的水温进行调控同时水循环模块19能够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温度控制模块11内部的第一温度计12能够测量初始水温,然后通过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反馈的信息通过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和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进行调节水的温度,再通过第二温度计15进行第二次水温的测量,若是合适则直接通过配送模块18配送到用户端26,若是不合适再经过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和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的调节将水温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再通过配送模块18配送到用户端26,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能够对水进行循环,保证水的流动,从而能够同时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保证用户端26处的水温能够保证室内供暖,同时断电保护模块23能够保护电路,然后再将信息配送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能够对信息进行监控同时反馈到终端显示器25,从而实现室内供热系统的监控工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人体红外传感器27,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是否存在人体感应信号;
温度传感器28,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的温度信息;
所述中控模块10,分别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连接,用于:
接收人体红外传感器27检测的人体感应信号及温度传感器28检测的温度信息,在确定房屋中不存在人体感应信号且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9发送房屋供热中断请求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将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发送至用户终端30,用户终端30接收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并发送反馈指令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接收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返回的反馈指令,并执行所述反馈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返回的反馈指令时,自动执行房屋供热中断指令;
接收温度传感器28检测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执行;
所述用户终端30用于: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温度信息;
自定义设置在预设时间后的温度,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每个住户的房屋内分别设置一个人体红外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中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连接,用于接收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27的人体感应信号及温度传感器28检测的温度信息,在确定房屋中没人且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9发送房屋供热中断请求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将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发送至用户终端30,用户终端30接收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并发送反馈指令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中控模块收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的反馈指令并执行,当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的反馈指令时,则自动执行房屋供热终端指令;中控模块10还用于将房间内的温度信息至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所述用户终端30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温度信息,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在预设时间后的温度,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所述中控模块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执行。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可以检测到房屋内是否有人以及房屋内的温度值,当用户有急事出门而忘记关闭供热系统时,通过用户终端30可以及时的提醒用户,给用户很好的体验感,且当用户没有看到提醒时,供热系统在预设时间内自动关闭,节省了资源;同时,用户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28测得的当前温度值来设置预设时间后的温度值,使用户在下班回到家后就可以生活在自己设置的温度下,增强了该系统的智能性。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报警模块31;
所述中控模块10,与所述报警模块31连接,用于计算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并判断所述锅炉的热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热效率,在确定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小于预设热效率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31发出报警提示;
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的步骤包括:
计算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如公式(1)所示:
Figure GDA0003058775130000111
其中,Mc为煤炭的摩尔质量,pc为燃烧的煤炭的物质的量,k为煤炭的标准燃烧热值,Q1为煤炭燃烧时化学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Q2为煤炭燃烧时机械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
根据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η,如公式(2)所示;
Figure GDA0003058775130000112
其中,y为所述锅炉1工作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Q3为主蒸汽热量,Q4为所述锅炉1排污水带走的热量,f为主蒸汽焓值,n为所述锅炉给水焓值。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保证锅炉1的热效率,所述中控模块10用于计算所述锅炉1的热效率,并判断所述锅炉1的热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热效率,在确定所述锅炉1的热效率小于预设热效率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31发出报警提示,其中,化学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是指锅炉排烟系统中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所带走的热量,机械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是指飞灰和灰渣中还有未燃尽的煤炭所损失的热量。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计算锅炉1的热效率是考虑锅炉1排污水带走的热量、煤炭燃烧时化学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煤炭燃烧时机械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等因素,使得计算出的锅炉1的热效率更加准确,提高判断锅炉1的热效率与预设热效率大小的准确性,便于在锅炉1的热效率小于预设热效率时,报警模块31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应及时查看锅炉内的部件是否发生损坏,在锅炉内的部件发生损坏时,及时维修,减少损失,保证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包括锅炉(1)和温度控制模块(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模块(31);所述锅炉(1)通过导线与总控开关(2)电性输入连接,且总控开关(2)与流量计(3)通过导线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流量计(3)通过导线与压力调节阀(4)电性输出连接,且压力调节阀(4)通过导线与微控控制器(5)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微控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触发开关(6)电性输入连接,且触发开关(6)通过导线与补水泵(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补水泵(7)通过导线与电度表(9)电性输出连接,且电度表(9)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10)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第一温度计(12)电性输入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中控模块(10)电性输入连接,所述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与第二温度计(15)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温度计(15)通过导线与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二温度计(15)通过导线与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电性输出连接,且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通过导线与配送模块(18)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19)电性输入连接,且水循环模块(19)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20)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微控制器(20)通过导线与循环泵(21)电性输出连接,且循环泵(21)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动调节阀(22)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22)通过导线与断电保护模块(23)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电性输出连接,且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通过导线与终端显示器(25)电性输出连接,所述中控模块(10)通过导线与用户端(26)电性输出连接;
第一电动调节阀(8)、所述压力调节阀(4)、所述微控控制器(5)、所述触发开关(6)、所述补水泵(7)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且所述压力调节阀(4)、所述微控控制器(5)、所述触发开关(6)、所述补水泵(7)、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8)之间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度表(9)电性并联连接;
所述中控模块(10),与所述报警模块(31)连接,用于计算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并判断所述锅炉的热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热效率,在确定所述锅炉的热效率小于预设热效率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31)发出报警提示;
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的步骤包括:
计算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如公式(1)所示:
Figure FDA0003058775120000021
其中,Mc为煤炭的摩尔质量,pc为燃烧的煤炭的物质的量,k为煤炭的标准燃烧热值,Q1为煤炭燃烧时化学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Q2为煤炭燃烧时机械未完全燃烧时损失的热量;
根据锅炉中煤炭的燃烧效率η0计算所述锅炉热效率η,如公式(2)所示;
Figure FDA0003058775120000022
其中,y为所述锅炉(1)工作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Q3为主蒸汽热量,Q4为所述锅炉(1)排污水带走的热量,f为主蒸汽焓值,n为所述锅炉给水焓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度表(9)和压力调节阀(4)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且电度表(9)和压力调节阀(4)均通过导线与流量计(3)电性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度表(9)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模块(11)之间电性串联连接,且温度控制模块(11)与水循环模块(19)之间通过导线电性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10)包括温度控制模块(11)和水循环模块(19),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电度表(9)电性输入连接,并且温度控制模块(11)通过导线与水循环模块(19)电性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温度计(12)、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第二温度计(15)、第二热水控制模块(16)、第二冷水控制模块(17)、配送模块(18),且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与第一热水控制模块(13)电性并联连接,并且第一温度计(12)通过导线与第一冷水控制模块(14)电性串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模块(19)包括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断电保护模块(23),且微控制器(20)、循环泵(21)、第二电动调节阀(22)、断电保护模块(23)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体红外传感器(27),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是否存在人体感应信号;
温度传感器(28),设置在房屋中,用于检测房屋中的温度信息;
所述中控模块(10),分别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连接,用于:
接收人体红外传感器(27)检测的人体感应信号及温度传感器(28)检测的温度信息,在确定房屋中不存在人体感应信号且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9)发送房屋供热中断请求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将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发送至用户终端(30),用户终端(30)接收所述房屋供热中断请求并发送反馈指令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接收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返回的反馈指令,并执行所述反馈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返回的反馈指令时,自动执行房屋供热中断指令;
接收温度传感器(28)检测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执行;
所述用户终端(30)用于:
接收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发送的温度信息;
自定义设置在预设时间后的温度,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主控制模块(24)。
CN202010730648.X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Active CN111813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0648.XA CN111813160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0648.XA CN111813160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160A CN111813160A (zh) 2020-10-23
CN111813160B true CN111813160B (zh) 2021-08-03

Family

ID=7286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0648.XA Active CN111813160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3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2757B (zh) * 2022-11-11 2023-02-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co2浓度监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64391U (zh) * 2014-06-16 2014-11-26 北京金博众科技有限公司 热水供热系统出水水温恒温装置
CN204143182U (zh) * 2014-08-21 2015-02-04 济南蓝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理系统
CN106931501A (zh) * 2017-04-21 2017-07-07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地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6496527U (zh) * 2017-02-09 2017-09-15 北京开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供热锅炉控制系统
CN209672445U (zh) * 2019-03-13 2019-11-22 山东小鸭集团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壁挂炉的集中采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64391U (zh) * 2014-06-16 2014-11-26 北京金博众科技有限公司 热水供热系统出水水温恒温装置
CN204143182U (zh) * 2014-08-21 2015-02-04 济南蓝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理系统
CN206496527U (zh) * 2017-02-09 2017-09-15 北京开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供热锅炉控制系统
CN106931501A (zh) * 2017-04-21 2017-07-07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地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72445U (zh) * 2019-03-13 2019-11-22 山东小鸭集团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壁挂炉的集中采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160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5064B (zh) 一种基于热电阻和热电偶的时段蓄热锅炉控制方法
CN109269087A (zh) 燃气热水炉及其监控调节方法、采暖系统
CN111813160B (zh) 一种室内供热管理的控制系统
CN102679411A (zh) 人工智能比例调节燃气灶
CN109974147A (zh) 加湿装置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10486947B (zh) 一种双风机燃气热水器
CN109595824A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09857372U (zh) 一种新型容积式燃气热水炉
CN216769810U (zh) 一种低功耗用水控制终端及热水系统
CN209944765U (zh) 一种燃气具多气源自适应控制系统
CN208519967U (zh) 燃电热水器
WO2023024877A1 (zh) 热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6959309U (zh) 一种具有自发电的热水循环系统
CN105318393A (zh) 一种基于室内温度的智能供热系统
CN207778803U (zh) 一种全自动导热油电锅炉控制装置
CN109307306A (zh) 一种分布式供热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09297190A (zh) 一种蓄热电锅炉及其控制系统
CN207035465U (zh) 一种自发电燃气热水器
CN210267472U (zh) 一种智能型电采暖炉热水调节控制系统
JP2003269736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07515053U (zh) 通用型暖气调节系统
CN210463612U (zh) 壁挂炉出水温度控制设备和壁挂炉
CN110307652A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207350860U (zh) 一种带混水阀的太阳能联动燃气快速热水器
TW201330440A (zh) 電力監控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8

Address after: No. 46, Renmin Road, Yuzhou Town, Yu Coun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Patentee after: Yuxian Yuantong Hongsheng Thermal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5 No.19, No.210 and No.212, North District, 2nd floor, No.62 Jianzhong Road,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us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nw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