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1053A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1053A
CN111811053A CN202010724348.0A CN202010724348A CN111811053A CN 111811053 A CN111811053 A CN 111811053A CN 202010724348 A CN202010724348 A CN 202010724348A CN 111811053 A CN111811053 A CN 111811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deflector
preset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43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优霞
刘汉
曹睿
吴俊鸿
张福臣
余杰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7243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1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1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40Damper positions, e.g. open or clo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均位于室内机壳体的上部;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其中,第一出风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边缘和第二出风边缘,第二出风边缘位于第一出风边缘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一出风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吹出的风易发生回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市场上出现了具有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对于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而言,其一般具有上出风口、上进风口、下出风口和下进风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进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出风,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进出风量,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的上出风口流出的气体易发生回流,即由上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会从上进风口流入,这样,不利于使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室内,也不利于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吹出的风易发生回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均位于室内机壳体的上部;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其中,第一出风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边缘和第二出风边缘,第二出风边缘位于第一出风边缘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一出风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沿第一出风边缘至第二出风边缘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导风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与驱动电机连接,以使控制件根据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状态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范围。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内设置有上风道,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第一出风口位于上风道的出口处,挡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风道的入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状态;根据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状态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的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第一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出风口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三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第一出风口还具有第二出风状态,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大于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当检测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在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还具有第三出风状态,第三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在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之间;当检测到第一出风口处于第三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为上述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检测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状态前,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挡风板转动至打开位置,以使换热后的空气经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流出。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边缘处,这样,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引导第一出风口处的空气的流向,并通过第一导风板阻挡空气由第一出风口流入至第一进风口内,从而有效防止了第一出风口内的空气回流至第一进风口内的情况。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吹出的风易发生回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板处于不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机壳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一进风口;20、第一导风板;30、上风道;40、挡风板;50、贯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10和第一导风板20。室内机壳体10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均位于室内机壳体10的上部(具体的,这里的上部是对高度方向而言的)。第一导风板2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处。其中,第一出风口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边缘和第二出风边缘,第二出风边缘位于第一出风边缘远离第一进风口12的一侧,第一出风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0。
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第一导风板2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边缘处,这样能够便于第一导风板20对第一出风口11处的空气流向进行引导,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20有效阻挡空气由第一出风口11流向第一进风口12内,从而有效起到了防止回流的技术效果,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30吹出的风易发生回流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位于室内机壳体10的下部,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间隔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通过第二导风板能够便于对第二出风口处的空气进行引导。采用上下出风口和上下进风口的结构,能够便于增大排风量,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为多个,沿第一出风边缘至第二出风边缘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导风板20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多个第一导风板20能够更好地引导第一出风口11处的气流流动方向,以便于更好地向室内吹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第一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带动第一导风板20运动,提高自动化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与驱动电机连接,以使控制件根据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范围。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控制件能够方便控制驱动电机运动,以便于控制第一导风板20运动至所需的位置,以便于进行有效导风,提高导风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机壳体10内设置有上风道30,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40,第一出风口11位于上风道30的出口处,挡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风道30的入口处。具体的,挡风板40具有挡风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导风板处于挡风位置时,导风板封堵上风道30的入口,以避免空气经上风道30的入口流至上风道30内。当导风板处于避让位置时,导风板避让上风道30的入口,以使空气顺流流入至上风到内。具体的,通过控制导风板的位置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1是否出风,即控制对应的出风模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空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根据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控制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根据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控制第一导风板20在相应的位置区域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风板20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第一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这里的第一导风板20的初始位置是指第一导风板20封堵第一出风口11的位置)。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出风口11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转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三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第一出风口11还具有第二出风状态,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大于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当检测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20在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11还具有第三出风状态,第三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在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之间;当检测到第一出风口11处于第三出风状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更好地根据出风量出风,以便于使经第一出风口11排出的空气更好地流入至室内,这样能够便于更好地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上述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检测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前。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挡风板40转动至打开位置,以使换热后的空气经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30流出。采用这样的设置,在检测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之前,应先检查空调的运行模式,即检查第一出风口11是否出风,当检测到第一出风口11出风厚,再检测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即为检测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量的大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状态对应高风挡,第二出风状态对应低风挡,第三出风状态对应中风挡。一般而言,低风档时,风量小、气流流速低,落地性,较难形成舒适度较高的大循环。而高风档时,风量大、气流流速高,气流易下沉,舒适性较差。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控制防范,能够避免气流回流,提高空调出风均匀性,对上出风道的出风进行导风控制,防回风,提升舒适性,便于气流进行循环,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室内舒适度,使出风更加均匀,并可根据风档定位和控制扫风角度的第一导风板20。
具体的,当挡风板40收起,第一导风板20打开时;可打开上风道30,实现气流向上输送,第一导风板20可上下旋转实现气流上下扫风,控制气流方向,并结合风挡设定,对第一导风板20导风角度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气流被进风口吸回。
具体的,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的高风档时,第一导风板20控制下压角度和上扬角度,最大下压角度控制在第一预设位置处,最大上扬角控制在第二预设位置处,既能防止气流下沉,又能防止回风现象。
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的低风档时,第一导风板20控制下压角度和上扬角度,最大下压角度控制在第二预设位置处,最大上扬角控制在第三预设位置处,既能防止回流,又能最大限度保证气流的大循环,防止气流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的中风档时,导风板位置控制在高、低风档之间即可实现舒适性和防回流功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挡风板40可由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旋转运动,其位于贯流风道上导流壁末端处,其收起时可贴合壳体,打开上风道3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位于上风道30出口处,其可由驱动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旋转,当闭合时(即为初始位置),可覆盖第一出风口11,防止第一风口外漏,保证外观一体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选择上出风,或者系统自动运行上出风模式时,挡风板40旋转打开至上导流壁末端;第一导风板20向上旋转打开;在贯流风机50作用下,气流组织随上风道30向上运动。根据用户风挡设定的不同,控制第一导风板20定格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在不同定格位置点之间进行扫风,避免上出风气流被进风口吸回,影响进风均匀性。
具体的,当用户选择上出风,或者系统自动运行上出风模式时,且为高风裆时,第一导风板20控制下压角度和上扬角度,最大下压角度控制在第一预设位置处,最大上扬角控制在第二预设位置处,气流组织在上出风口处的出风位置及基础流线为图1中第一出风口11处最下方靠近第二出风边缘处的流线,既能防止气流下沉,又能防止回风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选择上出风,或者系统自动运行上出风模式时,且为低风裆时,第一导风板20控制下压角度和上扬角度,最大下压角度控制在第二预设位置处,最大上扬角控制在第三预设位置处,气流组织在上出风口处的出风位置及基础流线如图1中第一出风口11处最上方靠近第一出风边缘处的流线。这样,既能防止回流,又能最大限度保证气流的大循环,防止气流短路。图3中的导风位置1~2代表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转动,图3中的导风位置1~3代表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图3中的导风位置2~3代表第一导风板20在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具体的。当用户选择上出风,或者系统自动运行上出风模式时,且为中风裆时,导风板位置控制在高、低风档之间均可实现舒适性和防回流功能。
优选的,当用户选择非扫风送风模式时,导风板定格在第二预设位置,该状态的制冷工况下冷气不会出现下沉或短路现象,大循环及舒适性最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风挡划分限于3个,也可以是多个,相应的第一导风板20定格数(即为多个不同的预设位置),也不限于3个,可根据实际出风情况调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划分参数除了风挡之外,还可以是风机转速、电机功率等其他参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导风板能够有效防止回流,又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的转动情况最大限度保证气流的大循环,防止气流短路。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壳体(10),所述室内机壳体(10)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均位于所述室内机壳体(10)的上部;
第一导风板(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边缘和第二出风边缘,所述第二出风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出风边缘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风边缘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导风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为多个,沿所述第一出风边缘至所述第二出风边缘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20)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以使所述控制件根据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设置有上风道(30),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40),所述第一出风口(11)位于所述上风道(30)的出口处,所述挡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风道(30)的入口处。
6.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于第一出风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20)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三预设位置,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出风口(11)还具有第二出风状态,所述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
当检测到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20)在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还具有第三出风状态,所述第三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在所述第一出风状态的出风量和所述第二出风状态的出风量之间;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于所述第三出风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20)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之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检测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状态前,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挡风板(40)转动至打开位置,以使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上风道(30)流出。
CN202010724348.0A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811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348.0A CN111811053A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348.0A CN111811053A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1053A true CN111811053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4348.0A Pending CN111811053A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1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984A (zh) * 2021-09-03 2021-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1594B2 (ja) * 2012-01-16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214887A (zh) * 2013-06-04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CN104566862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073260U (zh) * 2016-08-16 2017-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WO2018074718A1 (ko) * 2016-10-21 2018-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7584882U (zh) * 2017-08-01 2018-07-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37351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23786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防回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1594B2 (ja) * 2012-01-16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214887A (zh) * 2013-06-04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CN104566862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073260U (zh) * 2016-08-16 2017-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WO2018074718A1 (ko) * 2016-10-21 2018-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7584882U (zh) * 2017-08-01 2018-07-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37351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23786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防回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984A (zh) * 2021-09-03 2021-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3085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673087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673084A (zh) 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其的空调器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2070810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9933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461829A (zh) 窗式空调器
CN107300265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3229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14000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36310U (zh) 空调器
CN111811053A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1157527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9671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57526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108306U (zh) 空调柜机
CN111140924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29933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99338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27980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891532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机
WO2021143334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