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9630507U介绍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其主要依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上肢发力锻炼,进而带动全身的血液循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但其使用时若要调节上肢的锻炼强度,需要从两侧分别调节互为独立的定位螺杆,以使患者上肢作用在旋转盘上的所需力度发生变化,由于两侧的定位螺杆调节精度不能达到一致,因此即会导致用户两只手部发力有差异,不便于锻炼,且旋转盘靠齿条挤压弹簧,来获得一定的阻力,当患者锻炼途中手部意外脱离旋转盘时,弹簧失去外加作用力即会快速回复,进而带动旋转盘快速转动,此时当用户上肢或其他部位仍在旋转盘附近时,即会被旋转盘击打造成伤害。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具备保证了对上肢锻炼强度调节的一致性、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一般的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其在使用时不能够使得双手锻炼强度一致、患者锻炼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保证了对上肢锻炼强度调节的一致性、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等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滑套,所述滑套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滚动齿轮,所述滑套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对称的顶块,所述滑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和顶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上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限位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转动连接有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上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套筒的下部活动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顶柱的上部表面开设有曲槽,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左部和右部均转动连接有曲柄齿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曲柄齿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缓冲筒内腔中的缓冲柄。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上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通过朝一定方向转动调节螺杆,即可使得其上两侧的顶块相向或者背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左部和右部均开设有与顶柱匹配的滑槽,顶柱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突出的边缘,滑槽即对顶柱的运动加以限制,防止顶柱被驱动套筒带动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套筒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曲槽中的凸柱,通过驱动套筒转动,可使得顶柱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曲槽设置为闭合环状,对应的其可在驱动套筒转动时,使得自身发生上下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缓冲筒的内腔设置有非牛顿流体,其可在缓冲柄有快速运动的趋势时,对其进行减速。
优选的,所述缓冲柄的下端部分均匀开设有槽孔,便于流体经过。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通过用户转动调节螺杆,即可使得其上两侧的顶块同步向中部给进,并使得挤压弹簧被压缩,以提升锻炼强度,配合在滑套之间设置限位杆,使得挡板不会受挤压弹簧的挤压,带动滚动齿轮向内移动,进而可使得压板处于一定高度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对上肢锻炼强度调节的一致性。
2、该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通过将驱动柄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上端,使得用户在面朝设备主体进行锻炼时,视野不受遮挡,锻炼情绪不受压抑,再配合双手转动两侧的驱动套筒,即能够使得对应的顶柱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压板间歇挤压连杆,期间由于手部发力,使得弹簧杆和挤压弹簧均受到压缩,进而对上肢达到了一定强度的锻炼,且使得全身血液得到循环,从而加快了心血管患者的康复进度。
3、该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通过用户手部驱动驱动套筒转动后,其上的驱动齿轮会同步带动曲柄齿杆转动,使得缓冲柄被带动于缓冲筒中上下移动,期间当用户意外脱手时,受弹簧杆和挤压弹簧的影响,顶柱会存在快速上移带动驱动套筒转动复位的趋势,但受缓冲筒内部非牛顿流体影响,这一快速运动受到阻碍,继而保证了驱动套筒上端的驱动柄以较慢的速度转动复位,从而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压板等连接部分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筒和缓冲柄的正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套筒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
图中:1、设备主体;2、滑杆;3、滑套;4、滚动齿轮;5、连杆;6、活动块;7、弹簧杆;8、调节螺杆;9、顶块;10、挡板;11、挤压弹簧;12、限位板;13、驱动套筒;14、驱动齿轮;15、顶柱;16、压板;17、曲槽;18、曲柄齿杆;19、缓冲筒;20、缓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与滚动齿轮4匹配的齿牙,设备主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滑杆2,滑杆2上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滑套3,滑套3之间设置有限位杆,滑套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滚动齿轮4,滑套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杆5,连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活动块6,活动块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杆7,设备主体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8,调节螺杆8上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通过朝一定方向转动调节螺杆8,即可使得其上两侧的顶块9相向或者背向运动,调节螺杆8上螺纹连接有对称的顶块9,通过用户转动调节螺杆8,即可使得其上两侧的顶块9同步向中部给进,并使得挤压弹簧11被压缩,以提升锻炼强度,配合在滑套3之间设置限位杆,使得挡板10不会受挤压弹簧11的挤压,带动滚动齿轮4向内移动,进而可使得压板16处于一定高度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对上肢锻炼强度调节的一致性。
滑套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和顶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1,设备主体1的内腔上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左部和右部均开设有与顶柱15匹配的滑槽,顶柱15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突出的边缘,滑槽即对顶柱15的运动加以限制,防止顶柱15被驱动套筒13带动转动,设备主体1的顶部限位板12的左侧和右侧均转动连接有驱动套筒13,驱动套筒13的上端设置有驱动柄,方便患者依靠手部捏持,驱动套筒13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曲槽17中的凸柱,通过驱动套筒13转动,可使得顶柱1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通过将驱动柄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使得用户在面朝设备主体1进行锻炼时,视野不受遮挡,锻炼情绪不受压抑,再配合双手转动两侧的驱动套筒13,即能够使得对应的顶柱15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压板16间歇挤压连杆5,期间由于手部发力,使得弹簧杆7和挤压弹簧11均受到压缩,进而对上肢达到了一定强度的锻炼,且使得全身血液得到循环,从而加快了心血管患者的康复进度。
驱动套筒13上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14,驱动套筒13的下部活动连接有顶柱15,顶柱15之间固定连接有压板16,顶柱15的上部表面开设有曲槽17,曲槽17设置为闭合环状,对应的其可在驱动套筒13转动时,使得自身发生上下往复运动,设备主体1的内腔左部和右部均转动连接有曲柄齿杆18,设备主体1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19,缓冲筒19的内腔设置有非牛顿流体,其可在缓冲柄20有快速运动的趋势时,对其进行减速,曲柄齿杆18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缓冲筒19内腔中的缓冲柄20,缓冲柄20的下端部分均匀开设有槽孔,便于流体经过,通过用户手部驱动驱动套筒13转动后,其上的驱动齿轮14会同步带动曲柄齿杆18转动,使得缓冲柄20被带动于缓冲筒19中上下移动,期间当用户意外脱手时,受弹簧杆7和挤压弹簧11的影响,顶柱15会存在快速上移带动驱动套筒13转动复位的趋势,但受缓冲筒19内部非牛顿流体影响,这一快速运动受到阻碍,继而保证了驱动套筒13上端的驱动柄以较慢的速度转动复位,从而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该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上肢临床锻炼装置,通过用户朝一定方向转动调节螺杆8,即可使得其上两侧的顶块9同步向中部给进一定距离,并使得挤压弹簧11被压缩,以提升锻炼强度,配合在滑套3之间设置限位杆,使得挡板10不会受挤压弹簧11的挤压作用,带动滚动齿轮4向中部移动,进而可使得压板16及顶柱15处于一定高度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对上肢锻炼强度调节的一致性,通过将驱动柄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端,使得用户在面朝设备主体1进行锻炼时,视野不受遮挡,锻炼情绪不受压抑,有助于提高锻炼的热情,再配合双手同步转动两侧的驱动柄,使得驱动套筒13转动,利用驱动套筒13内腔的凸柱和曲槽17的配合,即能够使得对应的顶柱15向下运动,带动压板16挤压活动块6,使得连杆5偏转,期间由于转动驱动柄时需要手部发力,继而使得弹簧杆7和挤压弹簧11均受到压缩,进而对上肢达到了一定强度的锻炼,且使得全身血液得到循环,从而加快了心血管患者的康复进度,当用户手部驱动驱动套筒13转动后,其上的驱动齿轮14会同步带动曲柄齿杆18转动,使得缓冲柄20被带动于缓冲筒19中上下移动,期间当用户意外脱手时,受弹簧杆7和挤压弹簧11的影响,顶柱15会存在快速上移带动驱动套筒13转动复位的趋势,但受缓冲筒19内部非牛顿流体影响,这一快速运动受到阻碍,继而保证了驱动套筒13上端的驱动柄以较慢的速度转动复位,从而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