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0695B -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0695B
CN111800695B CN202010616488.6A CN202010616488A CN111800695B CN 111800695 B CN111800695 B CN 111800695B CN 202010616488 A CN202010616488 A CN 202010616488A CN 111800695 B CN111800695 B CN 111800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onnection
address
team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64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0695A (zh
Inventor
刘境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ke Lan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ke Lan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ke Lanx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ke Lan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64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06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0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0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TWS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一连接地址,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组队地址和第二连接地址,所述第一耳机、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连接。可以避免TWS耳机在多次组队后导致的组队错乱和重复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用户体验,目前市面上部分TWS耳机可以做到主、副耳机无缝切换。通常主耳机与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连接,副耳机与主耳机连接,主、副耳机同步出声。当主耳机放进电池仓(或关机)时,副耳机维持智能终端连接,单耳出声。
目前主流做法是在TWS组队连接后,将副耳机的蓝牙地址修改为主耳机的地址,这样智能终端连接转移到副耳机后,副耳机可以转变为主耳机与智能终端继续通信。通常每个蓝牙设备只有一个地址,即TWS耳机在建立组队和智能终端建立连接时,是通过同一个地址来识别的。
这会引入一些问题,一是与该主耳机组队过的所有副耳机,都变成同一个地址,同时回连时会出现TWS组队错乱,例如,左耳A与右耳B组队后,左耳A又与右耳C组队,A、B、C会变成同一地址,则右耳B与右耳C也可以回连组队,如此产生组队错乱,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生产线上难以避免。二是由于TWS组队和智能终端连接使用同一个蓝牙地址,主耳机与智能终端连接后,在等待副耳机的组队连接过程(page scan)中,无法避免被其它智能终端寻呼(page)到,产生重复连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避免TWS耳机在多次组队后导致的组队错乱和重复连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WS耳机,该TWS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一连接地址,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组队地址和第二连接地址,所述第一耳机、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TWS耳机的连接组队方法,该方法包括:
组队步骤,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
连接步骤,第一耳机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者第二耳机通过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TWS耳机的主、副耳机均分别包括两个地址:
一个是主、副耳机组队使用的组队地址,在生产时统一分配,具有唯一性,仅对主、副耳机彼此可见,且组队及连接过程不可修改,因此可在组队后再次建立蓝牙连接时有效识别是否已组队绑定过的地址,避免组队错乱的问题;
另一个是与智能终端连接使用的连接地址,仅对智能终端可见,主耳机连接智能终端后,即可关闭连接地址的连接扫描,防止等待副耳机连接过程中被其他智能终端寻呼到,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重复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TWS耳机与智能终端根据组队地址和连接地址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二的TWS耳机组队地址及其与智能终端连接地址的获取方式示意图。
附图3A为实施例二的TWS耳机在组队前,任意耳机可以互相查询和组队示意图。
附图3B为实施例二的TWS耳机在组队后,其它耳机无法与其组队的示意图。
附图4A为实施例二的TWS组队前、未连接智能终端状态,耳机和智能终端之间互相可以查询和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4B为实施例二的TWS组队后,智能终端只能与主耳机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4C为实施例二的主耳机与智能终端连接后,仅副耳机可以加入组队,其它智能终端无法再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4D为实施例二的TWS组队且连接智能终端后,其他终端无法与其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二主耳机或副耳机在组队和连接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TWS耳机连接组队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如图1所示,该TWS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一连接地址,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组队地址和第二连接地址,所述第一耳机、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连接,组队成TWS耳机,并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连接。
上述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分别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唯一组队标识。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生产时由生产厂商统一分配,对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而言具有唯一性的标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组队通过专用查询方法查询,仅对主、副耳机彼此可见,且在下述组队及连接过程中不可修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后,相互之间为绑定关系,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仅可与彼此组队,而拒绝与其他耳机组队。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后,相互之间为非绑定关系,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可彼此组队,也可单独与其他耳机组队,以具有唯一标识的组队地址进行。
上述第一耳机的第一连接地址和第二耳机的第二连接地址,在未组队时根据规定算法由自身的组队地址生成。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是智能终端与TWS耳机连接的唯一标识,智能终端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地址与第一耳机建立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地址和第二耳机建立连接。第一连接地址和第二连接地址均为可修改的,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组队后,副耳机可以使用主耳机的连接地址,伪装成主耳机,维持与主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智能终端的通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WS耳机,提供了一种连接组队方法,该方法包括:
组队步骤,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
连接步骤,第一耳机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者第二耳机通过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在上述组队步骤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耳机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二组队地址,或者,所述第二耳机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一组队地址。然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专用查询方法,具体可以是通过经典蓝牙使用专用查询接入码(Dedicated Inquiry Access Code,DIAC)进行查询(inquiry)和查询扫描(inquiry scan)的方法。在蓝牙核心规范中规定,通用蓝牙设备(市场上不同厂商生产的蓝牙设备、或者同一厂商生产的不同类型的蓝牙设备)之间通过通用查询接入码来查询,以便互相发现对方的蓝牙地址和名称等信息,同时保留了部分专用查询接入码供厂商自定义使用。参照图2所示,使用专用查询接入码查询的第一耳机E1,可以获得来自第二耳机E2的专用查询接入码的查询响应,而使用通用查询接入码(General Inquiry Acess Code,GIAC)查询的智能终端A,无法获得第二耳机E2的专用查询响应。
由于专用查询接入码个数有限,不同厂商之间不可避免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专用查询方法,在查询组队地址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获取厂商自定义匹配信息,例如在EIR中返回设备名和匹配信息,可以有效识别的允许组队的TWS设备,不但可以解决专用查询接入码重叠的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能提高效率。比较常用的是对于硬件上有区分左、右声道的TWS耳机,生产线上组装时通常需要避免左耳和左耳(或右耳和右耳)组队。按传统做法,首先搜索蓝牙地址建立连接,然后进一步沟通后才能识别声道是否匹配,周围蓝牙设备多时,需要一个个尝试,影响生产速度。所以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的匹配信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专用查询方法,具体也可以是通过使用BLE、NFC等其它无线通信的方法。例如,通过一方进行BLE广播(广播包中包含组队地址和厂商自定义匹配信息),另一方进行BLE扫描获取。
作为上述组队步骤的示例,参照图3A所示,第一耳机E1、第二耳机E2和第三耳机E3,在未组队前,可以互相查询、建立连接,进行组队。参照图3B所示,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组队后,关闭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第三耳机E3无法与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查询和建立连接,所以无法加入组队。
虽然本发明所述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分别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唯一标识,但组队地址的总数并不是无限制的,在耳机的出厂数量过大导致组队地址的分配超范围时,将出现不同耳机的组队地址重复的情况,若此时刚好在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周围出现与其组队地址相同的第三耳机,将存在小概率回连错误的可能。由于在TWS初次组队时,会生成蓝牙配对信息并进行存储,因此,回连错误可以通过配对信息的认证过程识别出来,避免组队地址相同的第三耳机加入组队。
如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WS耳机,第一耳机的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耳机的第二组队地址可以是非绑定关系,在此关系下,当只有其中一只耳机工作时,打开工作耳机的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以接受其他耳机的组队请求。
此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也可以是绑定关系,在此关系下,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绑定步骤,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初次组队时,存储绑定信息,并完成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绑定。在第一组队地址与第二组队地址绑定后,当只有其中一只耳机工作时,关闭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避免被其他耳机查询。
在第一组队地址与第二组队地址是绑定关系时,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还可以进行解绑以及与其他耳机进行重绑操作,因此,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解绑重绑步骤,在所述TWS耳机需要重新绑定时,可通过特定操作方式清除绑定信息,重新打开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特定操作方式包括且不限于恢复耳机出厂设置、组队地址清除等。
在上述连接步骤中,第一耳机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者第二耳机通过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具体为,所述智能终端通过通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一耳机的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耳机的第二连接地址,以在智能终端和第一耳机之间或智能终端和第二耳机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通用查询方法获取的具体方式为,通过经典蓝牙使用通用查询接入码进行查询和查询扫描的方法获取,在蓝牙核心规范中有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继续参照图2所示,使用通用查询接入码查询的智能设备,可以获得来自第一耳机E1(或第二耳机E2)的通用查询接入码的查询响应,而使用专用查询接入码查询的第二耳机E2,无法获得第一耳机E1的通用查询响应。因此,用于TWS连接的组队地址和用于智能终端连接的连接地址,两者可以有效区分、互不干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组队地址和连接地址,可以按一定的间隔做专用查询扫描和通用查询扫描,以便被对应的设备查询发现。专用查询扫描使用经典蓝牙或BLE方式时,与通用查询扫描共用RF和基带等硬件,可以通过分时复用实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专用查询步骤,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获取对方组队地址后,可以建立蓝牙连接。通过上述通用查询步骤,智能终端获取第一耳机的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耳机的第二连接地址)后,也可以建立蓝牙连接。如此完成蓝牙耳机的搜索、组队和连接功能。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重新开机时,优先进行TWS组队连接,之后再由主耳机回连智能终端,避免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同时回连智能终端。
在上述组队步骤和连接步骤中,根据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智能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决定主、副耳机角色。第一耳机、第二耳机的主、副耳机角色,通过以下方式定义:
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之一与智能终端连接时,与智能终端连接的一方作为主耳机,另一方作为副耳机。
下述主耳机的连接地址、副耳机的连接地址指代上述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同样的,主耳机的组队地址、副耳机的组队地址指代第一组队地址或第二组队地址。
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未与智能终端连接且进行组队时,组队的发起方作为主耳机,另一方为副耳机,或者发起方为副耳机,另一方为主耳机;
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未组队时,均打开连接地址和组队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在智能终端可以查询到两个蓝牙设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可以作为单耳机独立使用。
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时,若此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未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则作为副耳机的一方,关闭连接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智能终端查询到。作为主耳机的一方,保持连接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此时,在智能终端中只能查询到一个蓝牙设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作为TWS耳机组队使用。在主耳机完成与智能终端的连接后,关闭主耳机的连接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
作为上述内容的一种示例,参照图4A、4B、4C、4D所示。
在图4A中,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未组队,且未与智能终端连接时,均开启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连接扫描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连接扫描;第一耳机E1、第二耳机E2和智能终端Phone1,三者之间允许互相查询和建立连接。
在图4B中,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通过组队地址完成连接后,第一耳机E1成为主耳机,第二耳机E2成为副耳机,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均关闭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第二耳机E2进一步还关闭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防止第二耳机E2被智能终端Phone1查询和连接,与智能终端Phone1的连接由第一耳机E1实现。
在图4C中,第一耳机E1通过第一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Phone1完成连接,成为主耳机,并关闭其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防止第一耳机E1与其他智能终端Phone2连接;开启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允许被第二耳机E2查询和建立连接。
在图4D中,在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组队后,第一耳机成为主耳机,并与智能终端Phone1连接。此时,关闭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所有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第三耳机E3和智能终端Phone2查询和连接,形成最终连接关系。由于第一耳机E1和第二耳机E2的连接通过组队地址实现,其与智能终端Phone1的连接通过连接地址实现,组队地址始终不变,与可变的连接地址区别开来,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蓝牙地址修改导致回连时组队错乱的问题。进一步,由于第一耳机E1与智能终端Phone1建立连接后,关闭了连接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外部设备Phone2无法再与第一耳机E1建立连接,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等待组队过程中被其它智能设备重复连接的问题。
上述方法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初次组队时,以主耳机的连接地址作为原始连接地址。本实施例中,TWS耳机是通过智能终端与主耳机通信、副耳机与主耳机通信的方式工作的。在TWS耳机组队、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无论是主耳机与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还是将智能终端的连接转移到副耳机,即副耳机转变为主耳机,均需要保证与智能终端通信的原始连接地址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主耳机关机时将其与智能终端的连接转移至副耳机。具体的,副耳机需要获取原始连接地址连接的跳频序列、连接属性、临时密钥等信息,然后使用原始连接地址作为连接地址,以便伪装成主耳机,继续与智能终端通信,实现主副耳的无缝切换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副耳机单独开机时,可使用原始连接地址,通过回连的方式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转变成新主耳机;随后,若主耳机开机,回连上新主耳机后,转变成新副耳机。
参照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包括图中所示:未组队未连接状态、已组队未连接状态(主耳)、已组队未连接状态(副耳)、未组队已连接状态和已组队已连接状态。
State1:未组队未连接
此时未分配主、副耳角色,耳机需要打开连接地址和组队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才能被智能终端或另一只耳机发现和连接。若与另一只耳机连接上,则一方为主耳机(State2),另一方为副耳机(State4)。若与智能终端连接上,则为主耳机(State3)。
State2:已组队未连接(主耳)
作为主耳机,需要打开连接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其它耳机查询和连接,同时又可以被智能终端发现和连接。若与智能终端连接上,则转到Stat5。若与副耳机连接断开,则转到State1。
State3:未组队已连接
作为主耳机,尚未连接副耳机,需要打开组队地址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智能终端连接,同时又可以被其它耳机发现和连接。若与副耳机连接上,则转到State5。若与智能终端连接断开,则转到State1。
State4:已组队未连接(副耳)
作为副耳机,已经无需再建立连接,关闭所有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其它设备连接。若组队中的主耳机与智能终端连接上,则转到State5。若与主耳机连接断开,则转到State1。
State5:已组队已连接
已完成连接,无需再建立连接,关闭所有地址的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避免被其它设备连接。若主耳机与智能终端断开连接,则主耳机转到State2,副耳机转到State4。若主耳机因为充电、关机等原因,将智能终端连接转移到副耳机,则副耳机转变为主耳机,转到State2。
为方便理解,根据上述连接组队方法的内容,其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TWS耳机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开机后,进行查询和连接扫描,判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是否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成功。若组队成功则分配主副角色,并可选的根据主耳机的本地连接地址修改副耳机的本地连接地址,同时关闭主副耳机组队地址的查询和连接扫描,待主耳与智能终端连接成功后再关闭主耳机连接地址的查询和连接扫描;若智能终端先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组队前与其中一方连接成功,则分配主副角色,与智能终端连接一方为主耳机,另一方为副耳机,同时关闭主耳连接地址的查询和连接扫描,待主副耳机组队成功后,可选的根据主耳机的本地连接地址修改副耳机的本地连接地址,并关闭主耳机组队地址的查询,同时关闭副耳机组队地址的查询和连接扫描,且关闭副耳机连接地址的查询和连接扫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二所述连接组队方法。相关说明可以对应上述内容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TWS耳机,该TWS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一连接地址,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组队地址和第二连接地址,所述第一耳机、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组队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连接;
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初次组队时,以主耳机的连接地址作为原始连接地址;副耳机使用原始连接地址作为连接地址,在主耳机关机时将主耳机与智能终端的连接转移至副耳机,由副耳机维持与智能终端的连接;
当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未组队时,均打开第一和第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以及第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当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关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第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第二耳机还进一步关闭第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未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作为主耳机的一方,保持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在主耳机完成与智能终端的连接后,关闭主耳机的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
当所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重新开机时,优先进行TWS组队,之后再由主耳机回连智能终端,避免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同时回连智能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所述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分别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唯一组队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所述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为绑定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所述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为非绑定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所述第一连接地址根据第一组队地址生成,所述第二连接地址根据第二组队地址生成。
6.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的连接组队方法,该方法包括:
组队步骤,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
连接步骤,第一耳机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者第二耳机通过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当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未组队时,均打开第一和第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以及第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
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初次组队时,以主耳机的连接地址作为原始连接地址;副耳机使用原始连接地址作为连接地址,在主耳机关机时将主耳机与智能终端的连接转移至副耳机,由副耳机维持与智能终端的连接;
当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关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第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第二耳机进一步还关闭第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未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则作为主耳机的一方,保持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在主耳机完成与智能终端的连接后,关闭主耳机的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
当所述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重新开机时,优先进行TWS组队,之后再由主耳机回连智能终端,避免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同时回连智能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组队步骤的蓝牙连接建立和所述连接步骤的蓝牙连接建立通过分时复用实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耳机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二组队地址,或者,所述第二耳机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一组队地址,以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具体为,通过经典蓝牙专用查询接入码查询获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在所述通过专用查询方法获取中,还同步获取匹配信息,所述匹配信息包括设备名、功能特性、校验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当只有其中一只耳机工作时,打开工作耳机的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以接受其他耳机的组队请求。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绑定步骤,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初次组队时,存储绑定信息,并完成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的绑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第一组队地址和第二组队地址绑定后,当只有其中一只耳机工作时,关闭组队地址的专用查询扫描,避免被其他耳机查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解绑重绑步骤,在所述TWS耳机需要重新绑定时,可通过特定操作方式清除绑定信息,并重新执行绑定步骤。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耳机通过第一连接地址或者第二耳机通过第二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具体为,所述智能终端通过通用查询方法获取第一耳机的第一连接地址或第二耳机的第二连接地址,以在智能终端和第一耳机之间或智能终端和第二耳机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通用查询方法获取具体为,通过经典蓝牙通用查询接入码查询获取。
17.如权利要求6-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智能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决定主副耳机角色。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耳机、第二耳机的主、副耳机角色,通过以下方式定义:
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未与智能终端连接且进行组队时,组队的发起方作为主耳机,另一方为副耳机,或者发起组队的一方作为副耳机,另一方为主耳机;
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之一与智能终端连接时,与智能终端连接的一方作为主耳机,另一方作为副耳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组队后,关闭副耳机的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由主耳机进行连接地址的通用查询扫描和连接扫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所述副耳机使用原始连接地址作为连接地址,在副耳机单独开机时,使用原始连接地址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
21.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6-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16488.6A 2020-06-30 2020-06-30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00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488.6A CN111800695B (zh) 2020-06-30 2020-06-30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488.6A CN111800695B (zh) 2020-06-30 2020-06-30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695A CN111800695A (zh) 2020-10-20
CN111800695B true CN111800695B (zh) 2021-07-30

Family

ID=72809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6488.6A Active CN111800695B (zh) 2020-06-30 2020-06-30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0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417B (zh) * 2020-10-23 2022-09-30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蓝牙音响回连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367655B (zh) * 2020-11-06 2023-01-10 炬力(珠海)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ws设备组队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422710B (zh) * 2020-11-06 2023-04-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地址管理方法、耳机盒、蓝牙耳机及其系统
CN112291759A (zh) * 2020-11-06 2021-01-29 炬力(珠海)微电子有限公司 Tws设备组队方法、tws设备及tws设备组队系统
WO2023093328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回连方法及装置、信息存储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2186A1 (ko) * 2015-01-27 2016-08-04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기술을 이용하여 디바이스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35165A1 (ja) * 2017-01-17 2018-07-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ペアリング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9348466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盒和蓝牙耳机mac地址交换方法
CN110636403A (zh) * 2019-10-25 2019-12-31 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的配对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809243B (zh) * 2019-10-30 2022-03-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无线耳机配对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11343526B (zh) * 2020-05-18 2020-08-11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音箱组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于无线通信的音箱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695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0695B (zh) Tws耳机及其连接组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43622B (zh) 一种蓝牙音箱同步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21314B (zh) 一种蓝牙手机及蓝牙手机配对绑定的方法
US9191988B2 (en) Smart pairing using bluetooth technology
CN101179749B (zh) 一种支持自动建立和断开无线群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US6879570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personal ad-hoc network (PAN) among bluetooth devices
CN102215052B (zh) 蓝牙无线电设备和用于与电信网络整合的管理应用
WO2014047853A1 (zh) 一种蓝牙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09922540B (zh) 无线收发设备组通信方法、设备组、系统及存储介质
US8825873B2 (en) Using a service discovery request to find available devices
CN105722249B (zh) 一种切换连接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RU2008144581A (ru) Мобильные одноранговые сети
KR102396745B1 (ko) 블루투스 스피커의 링 네트워크
CN105451300B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10602682A (zh) 基于蓝牙BLE和mesh混合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4780499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多设备智能互连方法及系统
KR20210091154A (ko) 블루투스 장치용 확장 연결 방법과 확장 연결 시스템
CN105812906A (zh) 一种播放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
EP4024919A1 (en) Source dev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through bluetooth connec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CN111083746A (zh) 模式可切换的蓝牙设备、蓝牙连接系统和蓝牙连接方法
JP673727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5812185A (zh) 一种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
WO2024016948A1 (zh) 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音频共享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WO200501584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239032A1 (zh) 蓝牙协议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