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9583A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99583A CN111799583A CN201910279097.7A CN201910279097A CN111799583A CN 111799583 A CN111799583 A CN 111799583A CN 201910279097 A CN201910279097 A CN 201910279097A CN 111799583 A CN111799583 A CN 111799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outer ring
- ring
- extension
- plug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导电本体、绝缘本体以及环状导电端子。导电本体具有安装孔。绝缘本体套设于导电本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开孔,且安装孔对准开孔。环状导电端子设置于安装孔内,其中环状导电端子包括导电内环,且导电内环包括多个导电部。这些导电部呈环状排列,且每一个导电部具有至少二个导电触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子装置大多通过电源供应器取得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一般而言,电源供应器包含插头连接器,用以插接至电子装置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部,且插接部内设有音叉式板状端子,相应地,插座连接器具有对接空间,用以收容插接部,其中对接空间内设有对接端子,用以与音叉式板状端子相配合。在将插头连接器的插接部插入插座连接器的对接空间后,音叉式板状端子接触对接端子,用以传输电流。
进一步而言,音叉式板状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型态为单点接触,因音叉式板状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音叉式板状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音叉式板状端子与对接端子,则容易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能避免产生过热现象。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其包括导电本体、绝缘本体以及环状导电端子。导电本体具有安装孔。绝缘本体套设于导电本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开孔,且安装孔对准开孔。环状导电端子设置于安装孔内,其中环状导电端子包括导电内环,且导电内环包括多个导电部。这些导电部呈环状排列,且每一个导电部具有至少二个导电触点。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设有环状导电端子,且环状导电端子具有多个导电触点。在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后,环状导电端子的这些导电触点与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相接触。因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型态为多点接触,使得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在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的情况下,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则可避免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环状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插头连接器
110:导电本体
111:安装孔
112:内壁面
113:底面
114:开口
115:限位凸部
120:绝缘本体
121:开孔
130:环状导电端子
131:导电内环
132:第一导电外环
133:第二导电外环
134:狭缝
135:沟槽
135a:第一端
135b:第二端
1301:导电触点
1311:导电部
1311a:第一延伸段
1311b:第二延伸段
1311c:第三延伸段
1311d:第四延伸段
1311e:第一转折
1311f:第二转折
1311g:凹陷
1311h:第三转折
140:套筒
D1:第一内环内径
D2:第二内环内径
D3:第一外环外径
D4:第二外环外径
R: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的环状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可为电源供应器的一部分,用以与电子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相配合,据以传输电流。具体而言,插头连接器100包括导电本体110、绝缘本体120以及环状导电端子130,其中绝缘本体120套设于导电本体110,且环状导电端子130设置于导电本体110内。另一方面,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套筒140,套设于绝缘本体120,且绝缘本体120位于套筒140与导电本体110之间。
进一步而言,导电本体110具有安装孔111,用以收容环状导电端子130。另一方面,绝缘本体120具有开孔121,且安装孔111对准于开孔121。因此,在将插头连接器100插入电子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后,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可经由绝缘本体120的开孔121穿入导电本体110的安装孔111,并与设置于安装孔111内的环状导电端子130接触。因导电本体110接触环状导电端子130,来自于外部电源的电流可经由导电本体110、环状导电端子130以及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传输至电子装置的蓄电单元,例如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导电端子130包括多个导电触点1301,在将插头连接器100插入电子装置的插座连接器后,环状导电端子130的这些导电触点1301与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相接触。因环状导电端子130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型态为多点接触,使得环状导电端子130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环状导电端子130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在环状导电端子130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的情况下,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环状导电端子130与对接端子,则可避免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据此,插头连接器100可应用于高功率的电源供应器。
请参考图3,环状导电端子130包括导电内环131,且导电内环131包括多个导电部1311。这些导电部1311呈环状排列,且每一个导电部1311包括至少二个导电触点1301。需说明的是,在每一个导电部1311中,这些导电触点1301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而增加。另一方面,环状导电端子130还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其中导电内环131位于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之间,且每一个导电部1311连接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
进一步而言,环状导电端子130并非完全封闭的环状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的能力。更进一步而言,环状导电端子130具有狭缝134,其中狭缝134贯穿第一导电外环132、导电内环131以及第二导电外环133的一侧,且狭缝134位于相邻的其中二个导电部1311之间。换句话说,狭缝134用以将相邻的其中二个导电部1311分隔开来,且能够作为环状导电端子130受压变形时的缓冲空间。
另一方面,呈环状排列的这些导电部1311沿第一导电外环132或第二导电外环133的环绕方向间隔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内环131还具有多个沟槽135,其中这些沟槽135呈环状排列,且相邻的二个导电部1311由一个沟槽135分隔开来。狭缝134与相邻的二个导电部1311位于相邻的其中二个沟槽135之间,且相邻的二个导电部1311由狭缝134分隔开来。换句话说,狭缝134与这些沟槽135沿第一导电外环132或第二导电外环133的环绕方向间隔排列。
沟槽135并未贯穿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其中每一个沟槽135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5a与第二端135b,每一个沟槽135的第一端135a位于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端135b之间,且每一个沟槽135的第二端135b位于第二导电外环133与第一端135a之间。进一步来说,每一个沟槽135的第一端135a邻近第一导电外环132,并与第一导电外环132保持距离。每一个沟槽135的第二端135b邻近第二导电外环133,并与第二导电外环133保持距离。
请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导电部1311概呈W形结构,其中每一个导电部1311具有依序相连的第一延伸段1311a、第二延伸段1311b、第三延伸段1311c以及第四延伸段1311d,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一延伸段1311a连接第一导电外环132,且自第一导电外环132斜向地延伸至第二延伸段1311b。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一延伸段1311a与第二延伸段1311b之间(即第一延伸段1311a与第二延伸段1311b相交处)具有第一转折1311e。另一方面,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四延伸段1311d连接第二导电外环133,且自第二导电外环133斜向地延伸至第三延伸段1311c。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四延伸段1311d与第三延伸段1311c之间(即第四延伸段1311d与第三延伸段1311c相交处)具有第二转折1311f。
承接上述,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一转折1311e与第二转折1311f分别构成此二导电触点1301。以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作为参考基准,每一个导电部1311具有二个凹陷1311g,且此二导电触点1301分别为此二凹陷1311g的低点。基于这些导电触点1301的设计,在将插头连接器100插入插座连接器后,这些导电触点1301能确实地抵触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
进一步而言,在每一个导电部1311中,靠近第一导电外环132的导电触点1301可视为第一导电触点,且靠近第二导电外环133的导电触点1301可视为第二导电触点。这些导电部1311的这些第一导电触点沿周向排列,并界定出导电内环131的第一内环内径D1。这些导电部1311的这些第二导电触点沿周向排列,并界定出导电内环131的第二内环内径D2。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外环132具有第一外环外径D3,且第二导电外环133具有第二外环外径D4。第一内环内径D1与第二内环内径D2皆小于第一外环外径D3与第二外环外径D4。基于导电内环131的内径设计,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可顺利地插入导电内环131,并确实地与导电内环131的这些导电触点1301接触。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本体110的安装孔111具有内壁面112、连接内壁面112的底面113、相对于底面113的开口114以及凸出于内壁面112的限位凸部115,其中第一导电外环132与第二导电外环133抵接内壁面112,且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一转折1311e与第二转折1311f皆与内壁面112分离开来。另一方面,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二延伸段1311b与第三延伸段1311c之间(即第二延伸段1311b与第三延伸段1311c相交处)具有第三转折1311h,且第三转折1311h位于第一转折1311e与第二转折1311f之间。
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第二延伸段1311b自第一转折1311e斜向地延伸,且第三延伸段1311c自第二转折1311f斜向地延伸,以在第三转折1311h相交会。相较于每一个导电部1311的此二凹陷1311g而言,第三转折1311h可视为凸出区段,并抵接安装孔111的内壁面112。因第一导电外环132、第二导电外环133以及这些第三转折1311h皆抵接安装孔111的内壁面112,导电本体110与环状导电端子1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导电本体110与环状导电端子130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在导电本体110与环状导电端子130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的情况下,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导电本体110与环状导电端子130,则可避免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
请参考图5,开口114对准绝缘本体120的开孔121,且限位凸部115邻近开口114。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外环132面向底面113,且第二导电外环133面向限位凸部115。第一导电外环132可接触或不接触底面113,且第二导电外环133可接触或不接触限位凸部115。进一步来说,限位凸部115可用以阻止环状导电端子130经由开口114自安装孔111滑脱而出,其中限位凸部115可用以让安装孔111中邻近开口114处的内径缩减,且例如是让安装孔111中邻近开口114处的内径小于第二导电外环133的外径。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设有环状导电端子,且环状导电端子具有多个导电触点。在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后,环状导电端子的这些导电触点与插座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相接触。因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型态为多点接触,使得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在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的情况下,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环状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则可避免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其次,因导电本体与环状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型态为多点接触,使得导电本体与环状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导电本体与环状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在导电本体与环状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的情况下,若有大电流通过相接触的导电本体与环状导电端子,则可避免因过分的能量耗损而产生过热现象。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本体,具有安装孔;
绝缘本体,套设于所述导电本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开孔,且所述安装孔对准所述开孔:以及
环状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其中所述环状导电端子包括导电内环,且所述导电内环包括多个导电部,所述多个导电部呈环状排列,且每一所述导电部具有至少二个导电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导电端子还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导电外环与第二导电外环,所述导电内环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外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外环之间,且每一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外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外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二导电触点包括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所述多个导电部的所述多个第一导电触点沿周向排列,并界定出所述导电内环的第一内环内径,所述多个导电部的所述多个第二导电触点沿周向排列,并界定出所述导电内环的第二内环内径,所述第一内环内径与第二内环内径皆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外环的第一外环内径与所述第二导电外环的第二外环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具有内壁面、连接所述内壁面的底面、相对于所述底面的开口以及凸出于所述内壁面的限位凸部,且所述限位凸部邻近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导电外环面向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二导电外环面向所述限位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导电端子具有狭缝,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外环、所述导电内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外环的一侧,且所述狭缝将相邻的二所述导电部分隔开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内环具有多个沟槽,所述多个沟槽呈环状排列,且相邻的二所述导电部由一所述沟槽分隔开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外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且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外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具有依序相连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第三延伸段以及第四延伸段,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外环,且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四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外环,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具有第一转折,且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四延伸段与所述第三延伸段之间具有第二转折,其中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转折构成所述二导电触点的其一,且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二转折构成所述二导电触点的另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具有内壁面,且所述第一导电外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外环抵接所述内壁面,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一转折与所述第二转折与所述内壁面分离开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三延伸段之间具有第三转折,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三转折位于所述第一转折与所述第二转折之间,且每一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第三转折抵接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内壁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9097.7A CN111799583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插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9097.7A CN111799583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插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9583A true CN111799583A (zh) | 2020-10-20 |
Family
ID=72805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9097.7A Withdrawn CN111799583A (zh) | 2019-04-09 | 2019-04-09 | 插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99583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67455U (zh) * | 2009-11-20 | 2010-12-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176568A (zh) * | 2011-03-03 | 2011-09-07 | 易登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208315832U (zh) * | 2018-04-11 | 2019-01-01 | 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9313061U (zh) * | 2018-10-26 | 2019-08-27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高功率电源连接器的插座结构 |
-
2019
- 2019-04-09 CN CN201910279097.7A patent/CN11179958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67455U (zh) * | 2009-11-20 | 2010-12-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176568A (zh) * | 2011-03-03 | 2011-09-07 | 易登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208315832U (zh) * | 2018-04-11 | 2019-01-01 | 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9313061U (zh) * | 2018-10-26 | 2019-08-27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高功率电源连接器的插座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6285B (zh) | 插頭連接器 | |
US8337256B1 (en) | Pogo-pin connector | |
US9537276B1 (en) | Power adapter with replaceable plug structure | |
US20190190187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8496281B (zh) | 自闭式接触套筒 | |
US9419390B2 (en) | USB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USB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 |
US9490567B2 (en) | Connector | |
US10141688B2 (en) | Plug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engagement element and seal | |
US10270196B2 (en) | High current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 |
JP2010067510A (ja) | コネクタ | |
US11715897B2 (en) | Power connector socket | |
JP2019220324A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端子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 |
US755319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1016437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ng assembly | |
JP2019129148A (ja) | コネクタ | |
ATE373882T1 (de) | Koaxialsteckverbinder und antennenanordnung mit einer schalterfunktion | |
US10886656B2 (en) | Automotive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automotiv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JP2018006012A (ja) |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JP3138156U (ja) | Rf通信用マイクロ波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 |
US11394153B2 (en) | Connector and terminal | |
CN111799583A (zh) | 插头连接器 | |
KR20220025047A (ko) | 전기 플러그 커넥터 | |
US20240022012A1 (en) | Crown spring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3972690B (zh) | 一种集束连接器 | |
JP5357563B2 (ja) | 高電圧対応多極プラグコネクタ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