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9026A - 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9026A
CN111799026A CN202010249802.1A CN202010249802A CN111799026A CN 111799026 A CN111799026 A CN 111799026A CN 202010249802 A CN202010249802 A CN 202010249802A CN 111799026 A CN111799026 A CN 111799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
sensor
negative
wire
sid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98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良和
村山知之
杉山雄太
江岛弘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99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9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efects, e.g. breaks or lea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efects, e.g. breaks or leaks
    • H01B7/328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efects, e.g. breaks or leaks comprising violation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 G01D3/08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with provision for safeguarding the apparatus, e.g.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on, against breakdow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03Power cables including electrical control or communication wi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具备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电线的根数的构造的传感器装置、具备上述多个传感器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传感器装置具备从第一传感器延伸出的第一一对连接端子和从第二传感器延伸出的第二一对连接端子,第一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负侧的第一负侧连接端子与第二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负侧的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相互电连接。

Description

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了一种为了提高冗余度、检测的精度而具备多个传感器(例如磁传感器)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具有电缆和设于上述电缆的端部的上述传感器部。
上述传感器部具备多个磁传感器,该多个磁传感器具有检测来自上述被检测部件的磁场的磁检测元件、处理从上述磁检测元件输出的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具有一并地覆盖上述磁检测元件和上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覆盖体的板状的检测部,上述各检测部在上述传感器部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对置方向上层叠。
并且,磁传感器具有检测部和从检测部延伸出的一对连接端子。而且,附带传感器的电缆具有与多个磁传感器的一对连接端子分别电连接的多对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7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中,每增加一个磁传感器,需要增加两根电缆。因此,在具备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需求减少电线的根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具备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电线的根数的构造的传感器装置、具备上述多个传感器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作为目的,提供下述的[1]~[7]的传感器装置、[8]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9]的复合电缆。
[1]一种传感器装置,具备: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其从第一传感器11延伸出;和第二一对连接端子121、122,其从第二传感器12延伸出,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中作为负侧的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上述第二一对连接端子121、122中作为负侧的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电连接。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上述第二传感器12配置为,在包含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的面内与上述第一传感器11对置,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和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邻接地配置。
[3]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还具备将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电连接的连接部件13。
[4]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中作为正侧的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和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邻接地配置。
[5]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还具备跨接部件14,该跨接部件跨过上述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而将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连接。
[6]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上述第二传感器12层叠在上述第一传感器11上,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面接触并一体化。
[7]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还具备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中作为正侧的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与上述第二一对连接端子121、122中作为正侧的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之间,使上述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与上述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不电接触。
[8]一种附带传感器的电缆100,是具备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100,包含与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连接的一个电线。
[9]一种复合电缆2,是能够与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传感器装置连接的电缆,具备:一个电线,其与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连接;和一对大直径电线,其外径比上述一个电线的外径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在具备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电线的根数的构造的传感器装置、具备上述多个传感器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的结构的一例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的局部简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的局部简图。
图5的(a)、(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复合电缆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6的(a)、(b)、(c)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复合电缆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符号的说明
1—传感器部,10—电路基板,11—第一传感器,110—第一检测部,110a—第一磁检测元件,110b—一端,111—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a—前端部,111b—上表面,111c—下表面,112—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a—前端部,112b—上表面,112c—下表面,12—第二传感器,120—第二检测部,120a—第二磁检测元件,120b—一端,121—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a—前端部,121b—上表面,121c—下表面,122—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a—前端部,122b—上表面,122c—下表面,13—连接部件,14—跨接部件,141—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中间部,15—绝缘层,2—复合电缆,20—虚设线,21—第一电线,211—第一中心导体,212—第一绝缘体,22—第二电线,221—第二中心导体,222—第二绝缘体,23—第三电线,231—第三中心导体,232—第三绝缘体,24—第四电线,241—第四中心导体,242—第四绝缘体,25—多芯电线,26—内部护套,27—集合体,28—带部件,29—外部护套,3—壳体,100—附带传感器的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作为在实施本发明的方面优选的具体例来示出,也有具体地示例出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技术事项的部分,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该具体的方式。并且,各附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不一定与实际的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的尺寸比一致。
并且,以下的说明中,“一方”及“另一方”是指电气上相互不同,例如,在将正侧称作“一侧”时将负侧称作“另一侧”,并且在将负侧称作“一侧”时也将正侧称作“另一侧”。再者,也将正侧彼此或者负侧彼此称作“同一侧”,并且也将正侧与负侧的关系彼此称作“不同侧”。
(附带传感器的电缆的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100构成为具有:复合电缆2;设于复合电缆2的端部2a的传感器部1;以及一并地覆盖该传感器部1和复合电缆2的端部2a的由树脂模制体构成的壳体3。传感器部1是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的一例。
此外,图1是抽取地示出从图2所示的复合电缆2除去一对第一电线21后的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并且剖视地示出壳体3的剖视图。并且,图1所示的复合电缆2是从大致与图2的A-A’截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部件。
(传感器部1)
如图1所示,传感器部1具备:具备电路图案(未图示)的电路基板10;和软钎焊于电路基板10上的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此外,以下,为便于说明,举出传感器部1具备两个传感器的情况的例子来说明,但传感器的个数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是根据电流的强弱来传递信号的类型。
第一传感器11具备第一检测部110和从该第一检测部110延伸出的第一一对(两个)连接端子111、112。第一一对连接端子111、112分别构成为包括正侧的连接端子(以下也称作“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和负侧的连接端子(以下也称作“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是一个第一连接端子的一例。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是另一个第一连接端子的一例。
第一检测部110具有检测来自作为被检测部件的磁编码器(未图示)的磁场的第一磁检测元件110a和处理从该第一磁检测元件110a输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未图示)。
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及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分别从第一检测部110的一端110b延伸出,形成为相互大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的前端部(与第一检测部110相反一侧的端部)111a,通过电阻焊而电连接有对应的第二中心导体221(参照图2)。
第二传感器12具备第二检测部120和从该第二检测部120延伸出的第二一对(两个)连接端子121、122。第二一对连接端子121、122分别构成为包括正侧的连接端子(以下也称作“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和负侧的连接端子(以下也称作“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是一个第二连接端子的一例。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是另一个第二连接端子的一例。
与第一检测部110相同,第二检测部120具有检测来自磁编码器的磁场的第二磁检测元件120a、和处理从该第二磁检测元件120a输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处理电路(未图示)。
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分别从第二检测部120的一端120b延伸出,形成为相互大致平行。并且,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配置为与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及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大致平行,并且大致朝向同一方向。
并且,在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的前端部(与第二检测部120相反一侧的端部)121a,通过电阻焊而电连接有对应的第四中心导体241(参照图2)。
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配置为,在包含相互大致平行的连接端子111~122的面(即与电路基板10平行的面)内,在与各连接端子111~122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以负侧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以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
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由连接部件13电连接。具体而言,在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的前端部112a以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的前端部122a,通过电阻焊而电连接有连接部件13。连接部件13例如由铜、铁、铝等金属形成。
并且,在连接部件13,通过电阻焊而电连接有对应的第三中心导体231(参照图2)。即,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一同经由连接部件13而与第三中心导体231电连接。换言之,与第三中心导体231连接的电路分支成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
通过具有以上的电连接的结构,能够将与一根电线(第三电线23)连接的第一检测部110的负侧以及第二检测部120的负侧例如作为接地端(GND)而共用化。这样一来,通过计测流向第一检测部110的正侧以及第二检测部120的正侧的电流,不设置四根电线就能够分别检测第一检测部110及第二检测部120的信号值。
此外,图1中,为便于说明,将第一检测部110及第二检测部120描绘成圆形,但实际的第一检测部110及第二120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在俯视时大致呈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被倒角的形状)的板状。
(复合电缆2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2。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2的结构的一例的横剖视图。如图2所示,复合电缆2具备:一对(两根)第一电线21;一根第二电线22;一根多芯电线25;覆盖将上述四根电线21、22、25扭绞而成的集合体27的周围的带部件28;以及包覆在该带部件28的外周的外部护套29。
多芯电线25通过由内部护套26包覆相互绞合后的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的外周而构成。第一电线是大直径电线的一例。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是小直径电线的一例。并且,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是“一个电线”的一例。
此外,此处,举出复合电缆2具有合计四根电线的结构的例子来说明,但电线的根数不限定于四根,也可以是五根以上。
〔第一电线21〕
第一电线21例如用作用于向搭载于车辆的车轮(未图示)等的EPB用电动马达(未图示)供给驱动电流的电源线。第一电线21通过在绞合铜等导电性良好的线材而成的第一中心导体211的周围,包覆例如由交联聚乙烯等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一绝缘体212来构成。
作为第一中心导体211所使用的线材,能够使用直径0.05mm以上且0.30mm以下的线材。在使用直径不足0.05mm的线材的情况下,有无法得到充足的机械式强度且耐折弯性降低的担忧,并且在使用直径比0.30mm大的线材的情况下,有复合电缆2的挠性降低的担忧。
第一中心导体211的外径以及第一绝缘体212的厚度根据要求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适当地设定即可。例如,在使用第一电线21作为用于向EPB用电动马达供给驱动电流的电源线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一中心导体211的外径设定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以及第四电线2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以及第四电线24具有同一结构及形状。因此,集中地说明上述第二电线22~第四电线24。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例如用作搭载于车轮等的ABS传感器(未图示)用的信号线。
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通过在绞合铜等导电性良好的线材而成的第二中心导体221、第三中心导体231、第四中心导体241的周围,分别包覆由交联聚乙烯等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二绝缘体222、第三绝缘体232、第四绝缘体242而构成。作为第二中心导体221、第三中心导体231、第四中心导体241所使用的线材,与第一中心导体211所使用的线材相同,能够使用直径0.05mm以上且0.30mm以下的线材。
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的外径比第一电线21的外径小。换言之,第一电线21的外径比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的外径大。并且,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的外径相同。此处“相同”并非仅指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括些许误差。
具体而言,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具有1.0mm以上且1.8mm以下的外径。并且,第二中心导体221、第三中心导体231、第四中心导体241具有0.4mm以上且1.0mm以下的外径。
〔多芯电线25〕
多芯电线25在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相互接触并绞合的状态下、即在形成有双绞线的状态下一并地由内部护套26包覆。内部护套26例如由热塑性聚氨酯等聚氨酯系树脂形成。此外,多芯电线25的外径比第一电线21的外径大。
考虑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的外径,将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的扭绞间距(以下也称作“第一扭绞间距”。)设定为不会对上述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施加不必要的负荷的程度为好。此处,将第一扭绞间距约设为30mm,但第一扭绞间距不限定于该值。此外,第一扭绞间距是指,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中的任一个电线在多芯电线25的周向上处于相同位置时沿多芯电线25的长度方向的间隔。
〔集合体27〕
集合体27是指,使两根第一电线21、一根第二电线22以及一根多芯电线25(一根第三电线23及一根第四电线)绞合而构成的电线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线22和多芯电线25分别配置于隔着通过一对第一电线21的中心轴O1、O2的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一侧和另一侧。换言之,在图2所示的横向剖视中,第二电线22配置于连结一对第一电线21的中心(参照“O1”及“O2”)而成的中心线的一侧,多芯电线25配置于上述中心线的另一侧。
集合体27的外径例如为5mm~9mm左右。考虑集合体27的外径,将集合体27中的两根第一电线21、第二电线22以及多芯电线25的扭绞间距(以下也称作“第二扭绞间距”。)设定为不会对上述电线施加不必要的负荷的程度为好。例如,第二扭绞间距可以设定为约50mm。此外,第二扭绞间距是指,构成集合体27的任意电线(第一电线21、第二电线22或者多芯电线25)在集合体27的周向上处于相同位置时沿集合体27的长度方向的间隔。
〔带部件28〕
在集合体27的周围呈螺旋状地卷绕有带部件28。带部件28与两根第一电线21、一根第二电线22、以及一根多芯电线25都接触。带部件28起到以下作用:使外部护套29不会进入集合体27侧以提高复合电缆2的加工性,并且带部件28配置在集合体27与外部护套29之间,减少在折弯时集合体27与外部护套29之间的摩擦。
带部件28以其宽度方向(与带部件28的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呈螺旋状地卷绕于集合体27。带部件28重叠的宽度例如为带部件28的宽度的1/4以上且1/2以下。
带部件28的宽度为在卷绕带部件28时不会使带部件28产生褶皱的程度的宽度即可,集合体27整体的外径越小,优选使用宽度越窄的带部件28。具体而言,在集合体27的外径为5mm~9mm的情况下,带部件28的宽度为20mm~50mm左右即可。
可以考虑带部件28的宽度以及重叠宽度(带部件28的卷绕角度)等,来适当地调整带部件28的卷绕间距、即带部件28在周向上处于相同位置时沿长度方向的间隔(例如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的间隔)。此外,带部件28并非一定呈螺旋状地卷绕于集合体27,例如,也可以纵向卷绕(纵包)。
〔外部护套29〕
在带部件28的外周设有覆盖带部件28的周围的外部护套29。外部护套29例如由热塑性聚氨酯等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构成。
〔屏蔽层〕
也可以根据第一电线21的用途等,在带部件28与外部护套29之间、或者外部护套29的外周设置屏蔽层(未图示)。屏蔽层例如编织导线来形成。
〔夹杂件〕
也可以在形成于第一电线21与第二电线22之间、以及第一电线21与多芯电线25之间的间隙S内,配置有沿复合电缆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状(纤维状)的多个夹杂件(未图示),通过将上述夹杂件与第一电线21、第二电线22以及多芯电线25一起绞合,来构成集合体27。通过设置多个夹杂件,能够使在集合体27的外周卷绕带部件28后的截面形状更接近圆形。
作为夹杂件,能够使用丙纶线、短纤纱(人造短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尼龙纤维、或者纤维系塑料等纤维状体、纸或棉线。此外,夹杂件也可以还配置在由两根第一电线21和多芯电线25围起的谷间T内、由两根第一电线21和第二电线22围起的谷间U内。
(壳体3)
壳体3是一并地覆盖传感器部1和复合电缆2的端部2a的例如大致呈圆柱状的形状的部件。壳体3的形状不限定于大致呈圆柱状,例如也可以呈长方体状。作为壳体3,例如能够使用由PA(聚酰胺)、尼龙(注册商标)、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构成的部件。并且,也可以在壳体3的外周还设置绕紧外周来固定的固定部件(未图示)。
<传感器部1的变形例1>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100的局部简图。此外,图3中,仅提取地示出复合电缆2的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省略了第一电线21、外部护套29的记载。并且,图3中,也省略了壳体3的记载。
如图3所示,也可以设置跨过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而将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电连接的跨接部件14,来代替连接部件13。
在该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可以配置为正侧及负侧的方向相互一致。换言之,也可以将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配置为,在包括相互大致平行的连接端子111~122在内的面(与电路基板10平行的面)内,在与各连接端子111~122正交的方向上,正侧和负侧相互交替地排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和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邻接地配置,但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和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也可以相互邻接地配置。
如图3所示,跨接部件14例如构成为一体具有:与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1;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42;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1与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大致呈半圆筒状的中间部143。中间部143配置为跨过位于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之间的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
跨接部件14与第三中心导体231电连接。换言之,第三中心导体231经由跨接部件14而与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电连接。根据以上的结构,也能够使与第三中心导体231连接的电路分支成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
<传感器部1的变形例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传感器部1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此外,图4中,与图3相同,省略了第一电线21、外部护套29、壳体3的记载,并且还省略了电路基板10的记载。
如图4所示,第一传感器11层叠在第二传感器12上。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11在与各连接端子111、112、121、12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以下,也称作“厚度方向”。)上层叠在第二传感器12上。
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相互面接触。具体而言,将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的下表面112c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的上表面122b焊,从而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一体化。
在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与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之间设有绝缘层15。这为了使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与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相互不电接触。具体而言,绝缘层15配置为,与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的下表面111c以及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的上表面121b分别接触。绝缘层15例如由交联聚乙烯等绝缘性树脂构成。绝缘层15是绝缘部件的一例。
一体后的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以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与第三中心导体231电连接。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描述了第三中心导体231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的下表面122c接触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的上表面112b、侧面接触。
第二中心导体221通过电阻焊与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例如上表面111b)电连接。并且,第四中心导体241通过电阻焊而与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例如下表面121c)电连接。
根据以上的结构,也能够使与第三中心导体231连接的电路分支成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以及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并且,将与一根电线(第三电线23)连接的第一检测部110的负侧以及第二检测部120的负侧进行共用化,并计测流向第一检测部110的正侧以及第二检测部120的正侧的电流,从而能够分别检测第一检测部110及第二检测部120的信号值。
在上述的例子中,举出第一传感器11层叠在第二传感器12上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第二传感器12层叠在第一传感器11上的结构。
<复合电缆2的变形例1>
设于附带传感器的电缆100的复合电缆2具备与上述的传感器部1对应的电线、即与第一传感器11及第二传感器12连接的三个电线即可,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结构。以下,参照图5的(a)、(b)及图6的(a)、(b)、(c)来说明复合电缆2的变形例。
图5的(a)、(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复合电缆2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如图5的(a)所示,在多芯电线25中,也可以不设置内部护套26。具体而言,也可以在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相互接触地绞合而形成的双绞线的状态下设置。
第二电线22并不一定限于与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分离地配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5的(b)所示地与第三电线23及第四电线24接触地绞合。
具体而言,也可以在使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以及第四电线24相互绞合后的状态下一并地由内部护套26包覆。此时,也可以在多芯电线25内的周向上均匀地配置上述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以及第四电线24。即,也可以配置为,分别连结第二电线22的中心(参照“O2”)、第三电线23的中心(参照“O3”)、以及第四电线24的中心(参照“O4”)并包围的形状大致呈正三角形。
<复合电缆2的变形例2>
并且,也可以如图6的(a)所示,省略图5的(b)的结构中的内部护套26。
再者,也可以如图6的(b)所示,在多芯电线25中还设置虚设线20。虚设线20例如可以使用由难以受到损伤的树脂形成的线。虚设线20的直径与第二电线22、第三电线23、第四电线24的直径大致相等。通过设置虚设线20,能够提高多芯电线25内的电线的配置平衡。并且,也可以如图6的(c)所示,从图6的(b)所示的结构中省略内部护套26。
(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在具备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电线的根数的构造的传感器装置、具备上述多个传感器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并且,应留意的是,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特征组合不是用于解决发明的课题的方案所必需的。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与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进行连接并电气地一体化,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是将第一正侧连接端子111与第二正侧连接端子121进行连接并电气地一体、从第一负侧连接端子112和第二负侧连接端子122分别测定信号的结构。并且,复合电缆2也可以并不一定具备一对第一电线21。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设置两个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传感器的个数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例如,在设置三个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需要六根小直径电线(能够相当于第二电线22~第四电线24的电线),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正侧及负侧的任一侧进行共用化,从而能够将小直径电线减少到四根。
同样,在设置四个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需要八根小直径电线,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小直径电线减少为五根。综上所述,在设置N个(N=2,…的自然数)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需要2N根小直径电线,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到(N+1)根。
并且,在设置三个以上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连接部件13、跨接部件14以及层叠构造。

Claims (9)

1.一种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一对连接端子,其从第一传感器延伸出;和
第二一对连接端子,其从第二传感器延伸出,
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负侧的第一负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负侧的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相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传感器配置为,在包含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的面内与上述第一传感器对置,
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和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相互邻接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电连接的连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正侧的第一正侧连接端子和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相互邻接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跨接部件,该跨接部件跨过上述第一正侧连接端子而将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传感器层叠在上述第一传感器上,
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相互面接触并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正侧的第一正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一对连接端子中作为正侧的第二正侧连接端子之间,使上述第一正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正侧连接端子不电接触。
8.一种附带传感器的电缆,是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装置的附带传感器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包含与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连接的一个电线。
9.一种复合电缆,是能够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装置连接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个电线,其与上述第一负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二负侧连接端子连接;和一对大直径电线,其外径比上述一个电线的外径大。
CN202010249802.1A 2019-04-03 2020-04-01 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Pending CN1117990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1248 2019-04-03
JP2019071248A JP7293818B2 (ja) 2019-04-03 2019-04-03 センサ装置、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及び複合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9026A true CN111799026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66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9802.1A Pending CN111799026A (zh) 2019-04-03 2020-04-01 传感器装置、附带传感器的电缆以及复合电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262217B2 (zh)
JP (2) JP7293818B2 (zh)
CN (1) CN1117990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9422B2 (ja) * 2019-03-07 2023-05-23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複合ケーブル及び複合ハーネス
JP2021002508A (ja) * 2019-06-25 2021-01-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複合ケーブ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433A (en) * 1973-10-12 1975-01-07 Carborundum Co Baseline compensator for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
JP2008506890A (ja) * 2004-07-19 2008-03-06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操作部材の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センサ
CN107402094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传感器单元、集磁模块以及传感器装置
JP2017227560A (ja) * 2016-06-23 2017-12-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
CN207165260U (zh) * 2016-06-14 2018-03-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缆以及线束
CN207236775U (zh) * 2017-01-13 2018-04-17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命体征监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117A (en) * 1975-08-28 1977-03-29 Opcon, Inc. Unbiased modulated photo sensing systems
JP2005114489A (ja) * 2003-10-06 2005-04-2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磁気方位検出装置
US7154077B2 (en) * 2004-02-13 2006-12-26 Ophir Optronics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incident power and energy
US20080238417A1 (en) 2007-03-29 2008-10-02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substance detection sensor and magnetic substance detecting apparatus
JP5362188B2 (ja) * 2007-03-29 2013-12-1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磁性体検出センサ
JP2012088182A (ja) * 2010-10-20 2012-05-10 Alps Electric Co Ltd 磁気検出装置
JP5626298B2 (ja) * 2012-09-18 2014-1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位置検出装置
EP3125290A1 (en) 2015-07-31 2017-02-01 Nxp B.V.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433A (en) * 1973-10-12 1975-01-07 Carborundum Co Baseline compensator for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
JP2008506890A (ja) * 2004-07-19 2008-03-06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操作部材の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センサ
CN107402094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传感器单元、集磁模块以及传感器装置
CN207165260U (zh) * 2016-06-14 2018-03-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缆以及线束
JP2017227560A (ja) * 2016-06-23 2017-12-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
CN207236775U (zh) * 2017-01-13 2018-04-17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命体征监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3818B2 (ja) 2023-06-20
US11262217B2 (en) 2022-03-01
US11846527B2 (en) 2023-12-19
US20200318994A1 (en) 2020-10-08
JP7485135B2 (ja) 2024-05-16
JP2020169886A (ja) 2020-10-15
JP2023094621A (ja) 2023-07-05
US20220146284A1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110B (zh) 旋转检测装置及带传感器电缆
JP7485135B2 (ja) センサ装置、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及び複合ケーブル
US11378417B2 (en) Rotation detection device
US9640302B2 (en) Cable with molded resin
JP2023041823A (ja) 複合ケーブル及び複合ハーネス
CN110553670A (zh) 磁检测传感器、旋转检测传感器以及附带传感器的电缆
CN111292879A (zh) 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
US20220219627A1 (en) Harness with sensor
JP7228100B2 (ja) センサ装置、センサ付き多芯電線、複合ケーブル、及びセンサ付き多芯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21086780A (ja) ケーブル及びハーネス
JP6757525B2 (ja)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
JP7439677B2 (ja) 回転検出装置
JP7173242B2 (ja) 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
JP6941284B2 (ja)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付きケーブル
JP2007253678A (ja) 複合配線材
JP2018106857A (ja) 複合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Bomeiliche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