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9062A -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9062A
CN111789062A CN202010608519.3A CN202010608519A CN111789062A CN 111789062 A CN111789062 A CN 111789062A CN 202010608519 A CN202010608519 A CN 202010608519A CN 111789062 A CN111789062 A CN 11178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reef
side plate
juvenile fish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8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9062B (zh
Inventor
陈杭徽
魏子欣
李莹春
张俊波
任崇兰
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085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9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9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9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9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26Carbonates
    • C04B14/28Carbonates of calc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30Oxides other than silica
    • C04B14/308Iron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6/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14Waste materials; Refuse from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 C04B18/141Slags
    • C04B18/142Steelmaking slags, converter sla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3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old phosphate binders
    • C04B28/34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old phosphate binders the phosphate binder being present in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solely as one or more 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4Sea water resi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单元、多个第一礁体以及多个第二礁体,第一礁体和第二礁体不仅具有相同的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还具有相同的第一幼鱼保护部和第二幼鱼保护部,多个第一礁体和多个第二礁体均可拆卸地设置在底座单元上,并且第二礁体对应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礁体上,第一内侧板具有营养物质聚集腔和与营养物质聚集腔连通的多个功能通孔,第一幼鱼保护部具有幼鱼保护网和多根幼鱼保护柱,并且幼鱼保护柱设置在幼鱼保护网内。

Description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以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导致我国近海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可以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来恢复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目前,人工鱼礁事业是一项庞大的海洋建设项目,工程大,耗资大,风险大。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渔民以及社会。目前应该需要在人工鱼礁的设计中考虑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成本低的礁体模型。需要确保礁体投放后能够形成长久稳定的集鱼效应,期望藉此不仅能够仅诱集底层鱼类,也能诱集中上层鱼类。
我国早期设计的单体礁受建造运输及投放设备的限制,礁体构件的尺寸与重量都不宜过大,该类礁体投放后大部分服务于底层鱼类,对中上层鱼类的诱集效果有限。后来学习到大型鱼礁相较于小型鱼礁的集鱼效果更好,故开始注意到由小型鱼礁组合成大型鱼礁的敷设布局的问题会对鱼礁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去人工鱼礁大部分采用棋盘式布局,未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影响中上层鱼类主要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地形波,它影响的高度大但是力度不大;一种是上升流,它影响的高度不大,但力度大。棋盘式布局使得人工鱼礁太分散,面积很广,但是在高度上的影响力不大。现在大部分采用密集型的敷设方式,意思就是将鱼礁设成一堆一堆的布局比较好。目前我国也有许多组合式人工鱼礁能够达到此效果,但多为不同的单体礁组合,这会造成设计和组合难度大,制作成本高,不能广泛适用等问题。本发明设计的可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依靠特有的连接结构,实现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单体礁的拼接,从而组成一个大型鱼礁。该组合式鱼礁底层鱼礁可以服务于底层鱼类,垂向上的鱼礁高度、内侧板结构等可以有效引导上升流,从而诱集中上层鱼类,体现了该发明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上升流的特性。
在稳定性方面,之前的人工鱼礁山一般采用鱼礁单体进行堆积的方式建设,为实现了鱼礁单体的稳定堆积,日本曾设想通过堆放正方体单体鱼礁从而形成人工鱼礁山脉,但日本实际投放大石块,不但堆积效率不高,而且石料开采到运输到投放地的成本也非常高。国内也开展过正方空体框架型鱼礁的堆放,但因为没有用于穿插的特殊结构和受海流影响,正方空体堆放呈散落状态;此前的人工鱼礁因为没有足够的抗翻滚能力,咬合程度差,堆积效率不高,最终使得改善环境、诱集鱼类和整体作用效果受限。因此本发明通过借鉴卯榫结构设计了垂直方向上互补的连接结构,以及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角度相嵌入的连接结构,都能够确保单体礁组合起来后的稳定性。
组合礁体具有普适性,可以因地制宜自由组合。其一,之前设计的人工鱼礁有使用平整的一块混凝土作为底座,这种底座不能适应不平整的海底地形,很容易受到海流影响而倾覆。因此本发明设计的底座是框架结构,有助于投放时垂直水流的经过,提高礁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泄漏泥沙,可以降低礁体的沉降速率;框架结构可以适应于起伏不平的各种海底地形,具有区域普适性。其二,因为整体人工鱼礁的高度需要与水深相匹配,一般来说,礁体高度应该是水深的1/4。该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可以根据不同海域的情况以及水深来决定投放鱼礁的个数以及布局方式,按理来说该鱼礁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海域,具有区域普适性。
综上,目前业内的人工鱼礁技术虽然林林总总,看似已臻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每种技术皆存在着局限性,也就是说,至今还未有一种能够兼具灵活组合性、普适性、稳定性、耐久性、生物多样性以及有利于上升流的人工鱼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具灵活组合性、普适性、稳定性、耐久性、生物多样性以及有利于上升流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单元,包含安装杆;以及礁体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底座单元上,包括多个第一礁体和对应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礁体上多个第二礁体,第一礁体和第二礁体均包含固定组件,其中,固定组件包含支撑柱,第一礁体还包括第一集鱼组件,第一集鱼组件包含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幼鱼保护板,第一内侧板设置在支撑柱上,第一内侧板具有营养物质聚集腔,第一内侧板具有与营养物质聚集腔连通的多个功能通孔,第一幼鱼保护板设置在第一内侧板上,第一幼鱼保护板具有第一幼鱼保护部,第一幼鱼保护部具有幼鱼保护网和多根幼鱼保护柱,幼鱼保护柱设置在幼鱼保护网内,第二礁体还包括第二集鱼组件,第二集鱼组件包含与第一内侧板相同的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幼鱼保护板,第二内侧板设置在支撑柱上,第二幼鱼保护板设置在第二内侧板上,第二幼鱼保护板具有与第一幼鱼保护部相同的第二幼鱼保护部。
优选地,第一内侧板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内侧板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柱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集鱼组件的数量和第二集鱼组件的数量均为4个,4个第一内侧板沿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4个第二内侧板沿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
优选地,每个第一集鱼组件包含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每个第二集鱼组件包含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一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二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
优选地,第一幼鱼保护板还具有矩形的幼鱼保护通孔和嵌套在幼鱼保护通孔内的矩形的保护孔框架,幼鱼保护网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在第一幼鱼保护板的两个相对板面上且遮挡安装在保护孔框架的开口上,幼鱼保护柱的两端均安装在保护孔框架的相对的两条框边上。
优选地,第一内侧板的一端和第二内侧板的一端均安装支撑柱上,多个功能通孔包含第一功能孔、第二功能孔以及第三功能孔,第一功能孔的半径、第二功能孔的半径以及第三功能孔的半径依次递增,并且自第一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或者自第二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
优选地,第一幼鱼保护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上,第一幼鱼保护板的另一端具有卯接部,第二幼鱼保护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上,第二幼鱼保护板的另一端具有与卯接部配合的榫接部,榫接部为燕尾榫。
优选地,安装杆具有榫装部,固定组件还包含分别设置在支撑柱的两端的卯接件和榫接件,榫接件为燕尾榫,卯接件与榫接件或者榫接部相配合。
优选地,安装杆还具有定位部,定位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榫装部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安装杆的两端,定位部位于2个榫装部之间且与2个榫装部均邻接。
优选地,底座单元还包含底座框架和支撑杆,底座框架的形状呈八边形框架结构,安装杆的数量为多个,安装杆的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上,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杆的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上,支撑杆与安装杆垂直。
优选地,底座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单元中的混凝土的成分包括贝壳粉、磷酸镁水泥、橡胶粉以及磁铁矿粉/钢渣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因为本发明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的多个第一礁体和多个第二礁体均可拆卸地设置在底座单元上,并且第二礁体对应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礁体上,第一礁体和第二礁体具有相同的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以及具有相同的第一幼鱼保护部和第二幼鱼保护部,第一内侧板具有营养物质聚集腔和与营养物质聚集腔连通的多个功能通孔,第一幼鱼保护部具有幼鱼保护网和多根幼鱼保护柱,并且幼鱼保护柱设置在幼鱼保护网内,因此,本发明通过可拆卸安装的结构实现了礁体单元的单层或多层安装,实现了灵活组合性和普适性,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的功能孔和营养物质聚集腔的组合结构不仅具有有利于上升流的优点、而且能有效减缓水流冲击提高稳定性,便于吊装,且能够为底栖和小型鱼类提供隐蔽的庇护场所和为水中的藻类等植物提供根系附着的场所,尤其还便于鱼类进入到营养物质聚集腔内聚集,为鱼类提供了产卵、育幼的安全场所,很好地保护了渔业资源,提高了增产效应,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第一幼鱼保护部和第二幼鱼保护部的幼鱼保护柱和幼鱼保护网的组合结构具有有利于幼鱼苗的附着以及隐蔽,能够保护幼鱼幼虾等,提高其成活率,便于幼鱼自由穿梭。
2.因为本发明的第一集鱼组件的数量和第二集鱼组件的数量均为4个,4个第一内侧板沿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4个第二内侧板沿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因此,不仅能够使集鱼组件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集鱼组件对海水的导流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上升流的强度。
3.进一步地,因为每个第一集鱼组件包含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每个第二集鱼组件包含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一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二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因此,这种结构具有能够改变海水的流向,从而更进一步地减缓水流对每个第一集鱼组件和第二集鱼组件的冲击,从而明显地加强集鱼组件的稳定性。
4.因为本发明的多个功能通孔包含第一功能孔、第二功能孔以及第三功能孔,第一功能孔的半径、第二功能孔的半径第三功能孔的半径依次递增,并且自第一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或者自第二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因此,不同大小的第一功能孔、第二功能孔以及第三功能孔能够适于大小不同的各种鱼类进入到营养物质聚集腔内聚集,而且自第一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或者自第二内侧板的一端朝向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能够使得水流的冲击逐渐增大,从而更有利于集鱼组件的稳定性。
5.进一步地,因为第一幼鱼保护板具有卯接部,第二幼鱼保护板具有与卯接部配合的榫接部,该榫接部的形状为燕尾榫,因此,燕尾榫卯连接结构使得第一礁体和第二礁体的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及稳定。
6.进一步地,因为安装杆具有榫装部,固定组件还包含分别设置在支撑柱的两端的卯接件和榫接件,榫接件的形状为燕尾榫,卯接件与榫接件或者榫接部相配合,因此,燕尾榫卯连接结构使得固定组件之间或者固定组件与底座单元的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及稳定。
7.进一步地,因为安装杆还具有定位部,定位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榫装部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安装杆的两端,定位部位于2个榫装部之间且与2个榫装部均邻接,因此,定位部能使固定组件之间稳定定位于安装杆上。
8.因为本发明的底座单元还包含底座框架和支撑杆,底座框架的形状呈八边形框架结构,安装杆的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上,支撑杆的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上,支撑杆与安装杆垂直,因此,镂空的八边形结构不仅使得底座框架能够适应海底的复杂地形并减少海水对其的冲击力,而且辅以支撑杆能很好地从下方将礁体单元与海水冲击隔离,极大地减少了下方水流对礁体单元的冲击,大大增强了礁体单元的稳定性。
9.进一步地,因为底座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单元中的混凝土的成分包括贝壳粉、磷酸镁水泥、橡胶粉以及磁铁矿粉/钢渣粉,因此,底座单元结构牢固、强度大且经久耐,从而不会因海流扰动等因素发生侧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磷酸镁水泥使得整个结构的PH值与海水相近,从而使得结构与海水的相容性好,不易被海水侵蚀,从而使本发明更加耐用,贝壳粉具有成本低,浇筑后材料强度大可达55Mpa以上且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优点,磁铁矿粉中的铁元素补充入海水中,利于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促进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诱集效果增强,为藻类和附着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采用钢渣粉则是利用了废弃物资源的二次利用,有利于资源及成本的节约更有利于环保,含有橡胶粉的结构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同时抗渗水性和抗氯离子扩散性能比基准混凝土好,大大提高了礁体在深海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安装杆的细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礁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礁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卯接件的细节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榫接件的细节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二礁体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二幼鱼保护板的细节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二幼鱼保护板的细节正视图;以及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说明示意图。
图中:100、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1A、礁体单元,1、第一礁体;11、卯接部,12、固定组件,17、支撑柱,13、榫接件,14、卯接件,15、第一幼鱼保护板,15.1、幼鱼保护网,15.2幼鱼保护柱,15.3、幼鱼保护通孔,15.4、保护孔框架,56A、第一集鱼组件,16、第一内侧板,16.1、营养物质聚集腔,16.2、第一功能孔,16.3、第二功能孔,16.4、第三功能孔,2、第二礁体,21、榫接部,78A、第二集鱼组件,22、第二内侧板,23、第二幼鱼保护板,3、底座单元,31、底座框架,32、安装杆,32.1、定位部,32.2、榫装部,3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作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100包括底座单元3和礁体单元1A。
底座单元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的混凝土的成分包括贝壳粉、磷酸镁水泥、橡胶粉以及磁铁矿粉/钢渣粉。
如图3所示,底座单元3包含底座框架31、安装杆32以及支撑杆33。
底座框架31的形状呈八边形且为框架结构。
安装杆32的数量为多个,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31上,具体地,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框架31相对的两条边上,具有定位部32.1和榫装部32.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杆32的数量为2个。
如图3-4所示,定位部32.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位于安装杆32的中部,同一个安装杆32的榫装部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该安装杆32的两端,即定位部32.1位于2个榫装部32.2之间,并且定位部32.1与2个榫装部32.2均于端部邻接,定位部32.1的尺寸为28cm*328cm*20cm。
榫装部32.2的截面呈梯形,呈燕尾榫头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榫装部32.2的较宽面尺寸为28*236cm,较窄面尺寸为20*236cm,厚度为20cm,燕尾榫头结构的角度为11°。
支撑杆33的数量为多个,两端均安装在底座框架31上,支撑杆33与安装杆32垂直且相互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3的数量为2个,表面具有安装槽,安装杆32嵌入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且不突出至安装槽外部,并且两个支撑杆33的间距等于两个安装杆32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3的两端具有相同的“Y”型开叉结构,中部具有正菱形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边长与开叉结构的边长相等。
礁体单元1A可拆卸地设置在底座单元3上,包括第一礁体1和第二礁体2。
第一礁体1和第二礁体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礁体1和多个第二礁体2对应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礁体1和多个第二礁体2以分层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单元3上,每层最多可安装两个第一礁体1和两个第二礁体2,且每层的两个第一礁体1和两个第二礁体2以2行2列的形式安装在底座单元3上,相邻层对应的第一礁体1之间和第二礁体2之间的接触面相互对应。
如图5-9所示,第一礁体1和第二礁体2均包含固定组件12。
固定组件12包含支撑柱17、卯接件14以及榫接件13。
卯接件14安装在支撑柱17的一端,形状为燕尾卯且与榫装部32.2相配合,能够与榫装部32.2形成燕尾榫卯结构,支撑柱17能够通过卯接件14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杆32的榫装部32.2上,在本实施例中,燕尾卯结构角度为11°,深度为22cm,支撑柱17与安装杆32垂直。
榫接件13安装在支撑柱17的另一端,形状为燕尾榫且与卯接件14相配合,能够与其它卯接件14形成燕尾榫卯结构,多个支撑柱17能够通过榫接件13与卯接件14相互可拆卸地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燕尾榫结构角度为11°,长度为22cm。
第一礁体1还包含第一集鱼组件56A,第一集鱼组件56A的数量为4个。
第一集鱼组件56A包含第一内侧板16和第一幼鱼保护板15。
第一内侧板16的一端安装在支撑柱17上,第一内侧板16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柱17的长度方向相同,4个第一集鱼组件56A的4个第一内侧板16沿支撑柱17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即同一支撑柱17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内侧板16之间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侧板16为7cm*90cm*200cm的矩形板,其长度与支撑柱17的长度相同。
第一内侧板16具有营养物质聚集腔16.1和功能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营养物质聚集腔16.1为7cm*80cm*200cm长方体腔,其长度方向与第一内侧板16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在第一内侧板16的两个端面上开口,营养物质聚集腔16.1的一端开口被底座单元3遮挡,从而使得流经营养物质聚集腔16.1的水流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在此沉淀聚集。
功能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均与营养物质聚集腔16.1相连通,多个功能通孔包含第一功能孔16.2、第二功能孔16.3以及第三功能孔1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孔16.2、第二功能孔16.3以及第三功能孔16.4的数量均为5个。
第一功能孔16.2的半径、第二功能孔16.3的半径以及第三功能孔16.4的半径依次递增,并且自第一内侧板16的一端朝向第一内侧板16的另一端依次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孔16.2的半径为6cm,第二功能孔16.3的半径为10cm,第三功能孔16.4的半径为14cm,所有第一功能孔16.2、所有第二功能孔16.3以及所有第三功能孔16.4在第一内侧板16的长度方向上形成3列5行的整齐队列。
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内侧板16的另一端上,每个第一集鱼组件56A均包含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15,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一内侧板16对称,形成“Y”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幼鱼保护板15为14cm*86cm*200cm的矩形板,长度方向与第一内侧板15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一幼鱼保护板15与支撑杆33端部的开叉结构相对应。
如图10-11所示,第一幼鱼保护板15具有第一幼鱼保护部和卯接部11。
第一幼鱼保护部位于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中部,具有幼鱼保护通孔15.3、保护孔框架15.4、幼鱼保护网15.1以及幼鱼保护柱15.2。
幼鱼保护通孔15.3为矩形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幼鱼保护通孔15.3的长边及宽边分别与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长边及宽边对应。
保护孔框架15.4与幼鱼保护通孔15.3的内边缘相配合且嵌套安装在幼鱼保护通孔15.3内,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孔框架15.4的外侧长为174cm,外侧宽为64cm,内侧长为170cm,内侧宽为60cm,保护孔框架15.4的厚度为4cm。
幼鱼保护网15.1的数量为2个,分别遮挡安装在保护孔框架15.4的两侧的开口上,在本实施例中,幼鱼保护网15.1的长为170cm,宽为60cm,网格为4cm*4cm的正方形。
幼鱼保护柱15.2的数量为多根,设置在幼鱼保护网15.1内,并且幼鱼保护柱15.2的两端均安装在保护孔框架15.4的相对的两条框边上,在本实施例中,幼鱼保护柱15.2的数量为20根,半径为2cm且两端分别安装在保护孔框架15.4的两条宽边上。
卯接部11位于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另一端上,为多个沿第一幼鱼保护板1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燕尾卯,在本实施例中,同一第一集鱼组件56A中的卯接部11和第一内侧板16相互平行,卯接部11的燕尾卯结构角度均为7°,深度均为14cm。
第一礁体2还包含第二集鱼组件78A,第二集鱼组件78A的数量为4个。
第二集鱼组件78A包含第二内侧板22和第二幼鱼保护板23。
第二内侧板22与第一内侧板16相同,一端安装在支撑柱17上且长度方向与支撑柱17的长度方向相同,4个第二内侧板22沿支撑柱16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
第二幼鱼保护板23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内侧板22的另一端上,每个第二集鱼组件78A包含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23,两个第二幼鱼保护板23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第二内侧板22对称,形成“Y”型结构。
第二幼鱼保护板23具有第二幼鱼保护部和榫接部21。
第二幼鱼保护部与第一幼鱼保护部相同。
榫接部21位于第二幼鱼保护板23的另一端上,为多个沿第二幼鱼保护板2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燕尾榫,能够与卯接部11对应配合,从而与卯接部11形成燕尾榫卯结构,使得第一礁体1和第二礁体2通过榫接部21、卯接部1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同一第二集鱼组件78A中的榫接部21和第二内侧板22相互平行,榫接部21的燕尾榫结构角度均为7°,长度均为14cm。
以下结合图12对本实施例中的自由组合人工鱼礁100的应用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一礁体1、第二礁体2、底座单元3以分开的形式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并根据不同海域以及水深情况,确定堆积的层数以及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堆积3层,以及每层均安装2个第一礁体1和2个第二礁体2。
然后,使用吊机将组装后形成的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100进行吊装,吊装位置应选择在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100底座框架31的四边(也可选择在第一内侧板16或第二内侧板22上的功能通孔),起吊后在预定位置处投入海中,直接将其放置于海底,无需其他结构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单元,包含安装杆;以及
礁体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单元上,包括多个第一礁体和对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礁体上多个第二礁体,所述第一礁体和所述第二礁体均包含固定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含支撑柱,
所述第一礁体还包括第一集鱼组件,该第一集鱼组件包含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幼鱼保护板,
所述第一内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第一内侧板具有营养物质聚集腔,所述第一内侧板具有与所述营养物质聚集腔连通的多个功能通孔,
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具有第一幼鱼保护部,该第一幼鱼保护部具有幼鱼保护网和多根幼鱼保护柱,
所述幼鱼保护柱设置在所述幼鱼保护网内,
所述第二礁体还包括第二集鱼组件,该第二集鱼组件包含与所述第一内侧板相同的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幼鱼保护板,
所述第二内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板上,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幼鱼保护部相同的第二幼鱼保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支撑柱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集鱼组件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集鱼组件的数量均为4个,
4个所述第一内侧板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
4个所述第二内侧板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均匀设置,形成“X”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集鱼组件包含两个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每个所述第二集鱼组件包含两个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
两个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
两个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的夹角为90°并且关于所述第二内侧板对称,形成“Y”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还具有矩形的幼鱼保护通孔和嵌套在该幼鱼保护通孔内的矩形的保护孔框架,
所述幼鱼保护网的数量为2个,分别遮挡安装在所述保护孔框架的两侧的开口上,
所述幼鱼保护柱的两端均安装在所述保护孔框架的相对的两条框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端均安装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多个功能通孔包含第一功能孔、第二功能孔以及第三功能孔,
所述第一功能孔的半径、所述第二功能孔的半径以及所述第三功能孔的半径依次递增,并且自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或者自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依次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内侧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幼鱼保护板的另一端具有卯接部,
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幼鱼保护板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卯接部配合的榫接部,该榫接部为燕尾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安装杆具有榫装部,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含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的卯接件和榫接件,该榫接件为燕尾榫,
所述卯接件与所述榫接件或者所述榫接部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安装杆还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所述榫装部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杆的两端,
所述定位部位于2个所述榫装部之间且与2个所述榫装部均邻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底座单元还包含底座框架和支撑杆,
所述底座框架的形状呈八边形框架结构,
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为多个,该安装杆的两端均安装在所述底座框架上,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该支撑杆的两端均安装在所述底座框架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杆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底座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底座单元中的混凝土的成分包括贝壳粉、磷酸镁水泥、橡胶粉以及磁铁矿粉。
CN202010608519.3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Active CN111789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8519.3A CN111789062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8519.3A CN111789062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9062A true CN111789062A (zh) 2020-10-20
CN111789062B CN111789062B (zh) 2022-04-26

Family

ID=7280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8519.3A Active CN111789062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90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993A (zh) * 2022-11-07 2023-03-2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耐水型磷酸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13406A (ko) * 2005-07-26 2007-01-31 강명우 어패류용 양식어초
CN203058085U (zh) * 2012-12-13 2013-07-1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伞形幼鱼保护装置
CN104521839A (zh) * 2015-01-05 2015-04-22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5766737A (zh) * 2016-04-06 2016-07-2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人工鱼礁山建设的hut型礁体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206963680U (zh) * 2017-06-12 2018-02-0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开阔海域生态修复型人工鱼礁区
CN107751072A (zh) * 2017-11-21 2018-03-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由保护并促进幼鱼生长的人工鱼礁构建的海洋牧场
CN107950451A (zh) * 2017-12-18 2018-04-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内陆河流人工鱼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7626373U (zh) * 2017-12-18 2018-07-2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CN207754357U (zh) * 2017-12-25 2018-08-24 大连海洋大学 可在缓流区域营造上升流的人工鱼礁
CN209711137U (zh) * 2018-12-13 2019-12-0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一种幼鱼保护礁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13406A (ko) * 2005-07-26 2007-01-31 강명우 어패류용 양식어초
CN203058085U (zh) * 2012-12-13 2013-07-1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伞形幼鱼保护装置
CN104521839A (zh) * 2015-01-05 2015-04-22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5766737A (zh) * 2016-04-06 2016-07-2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人工鱼礁山建设的hut型礁体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206963680U (zh) * 2017-06-12 2018-02-0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开阔海域生态修复型人工鱼礁区
CN107751072A (zh) * 2017-11-21 2018-03-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由保护并促进幼鱼生长的人工鱼礁构建的海洋牧场
CN107950451A (zh) * 2017-12-18 2018-04-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内陆河流人工鱼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7626373U (zh) * 2017-12-18 2018-07-2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CN207754357U (zh) * 2017-12-25 2018-08-24 大连海洋大学 可在缓流区域营造上升流的人工鱼礁
CN209711137U (zh) * 2018-12-13 2019-12-0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一种幼鱼保护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993A (zh) * 2022-11-07 2023-03-2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耐水型磷酸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9062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9019B (zh) 一种藻类鱼类混合型立体生态鱼礁及其投放方法
EP0586623A1 (en) ARTIFICIAL REEF MODULE.
CN111789062B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人工鱼礁
KR100999372B1 (ko) 파이프형 인공 어초
JP4183862B2 (ja) 人工魚礁
JP4851762B2 (ja) 栽培養殖漁業用魚礁
KR101547443B1 (ko) H빔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루프구조체가 설치된 침선어초
CN219514967U (zh) 一种分层式人工鱼礁
JP2008029267A (ja) 魚礁
CN205962342U (zh) 扇贝深海穿耳养殖礁
CN108308079B (zh)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100507154C (zh)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块体
KR101167655B1 (ko) 팔각지붕형 인공어초
CN102318569A (zh) 一种池塘养殖池用双层立体海参栖息笼
CN213961369U (zh) 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
CN115644108A (zh) 组装式人工鱼礁及鱼礁投放方法
KR200392536Y1 (ko) 해중림 조성용 하우스형 인공어초
CN113575476A (zh) 一种亲参原位催产装置及原位催产方法
CN204579517U (zh) 一种围海养殖网箱
CN116171906B (zh) 一种可组装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KR100977706B1 (ko) 팔각형 2단 어초
CN220308131U (zh) 双层塔式八边形中空诱集礁
KR101366667B1 (ko) 장구형상 어초
CN221241302U (zh) 多分格式网箱碎石礁
CN217337027U (zh) 一种滚筒型组合式人工鱼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