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5900A -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5900A
CN111785900A CN202010532608.4A CN202010532608A CN111785900A CN 111785900 A CN111785900 A CN 111785900A CN 202010532608 A CN202010532608 A CN 202010532608A CN 111785900 A CN111785900 A CN 111785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pring
wiring
rod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2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anglong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anglo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anglong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anglo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26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5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5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590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包括主体、接线柱、导电柱、连接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导电柱通过接线柱与主体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接线柱上,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两个连接机构之间,该便于接线的蓄电池,通过连接机构实现导电柱与接线柱的拆装,通过保护机构对导电柱的拆装顺序进行限制,与现有的蓄电池相比,该蓄电池通过保护机构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不同的厚度,直观的显示出正负极,避免新手的误连接,与传统的连接机构相比,该机构只要简单的推拉即可实现导电柱的拆装,避免了螺栓等零件的使用,使得导电柱的拆装更加便捷,提高了拆装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
现有的蓄电池在接线时,一般都是通过卡子夹在连接线28上,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这样的操作比较麻烦,降低了拆装效率,且现有的蓄电池的正负极区分起来并不直观,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存在安装时正负极接反,或者拆卸时先拆卸正极的情况出现,容易造成短路,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包括主体、接线柱、导电柱、连接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接线柱有两个,两个接线柱分别设置在主体顶部的两端,所述接线柱与主体电连接,所述导电柱有两个,两个导电柱分别与两个接线柱对应设置,所述接线柱中空设置,所述导电柱的一端位于接线柱内,所述导电柱的另一端伸出接线柱外,所述导电柱通过接线柱与主体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接线柱上,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两个连接机构之间;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推动组件、旋转组件、锁定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同一连接机构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块、推杆和移动杆,所述接线柱上设有穿孔,所述推块的一端位于穿孔内,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位于穿孔外,所述推块与导电柱抵靠,所述推杆设置在接线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接线柱顶部,所述移动杆位于导电柱的一侧,所述推块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穿孔滑动连接,所述推外位于穿孔外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推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杆分别位于导电柱的两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轮套设在导电柱上,所述齿条有两个,两个齿条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杆上,两个齿条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两个锁紧单元,两个锁紧单元分别设置在导电柱的两侧,所述接线柱内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底部设置挡环,所述导电柱穿过挡环,所述环形槽顶部设有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设置在滑行槽的两侧,两个锁紧单元与两个挡板对应设置,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卡块、第一弹簧和压块,所述卡块设置在导电柱的一侧,所述卡块位于挡板的下方,所述卡块与挡板抵靠,所述压块位于卡块和挡环之间,所述压块与挡环抵靠,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卡块和压块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压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卡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单元,两个定位单元分别与两个推块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块、卡杆和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接线柱上,所述固定块位于推块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和推块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卡杆穿过固定块和推块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卡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杆远离推块的一端连接;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定位块、挡杆、挡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分别套设在两个接线柱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主体顶部,所述定位块位于两个接线柱之间,所述挡杆穿过定位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挡杆的一端,所述挡块位于第一套环的上方,所述挡板与第一套环抵靠,所述挡杆远离挡块的一端与第二套环的弧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挡杆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位于挡块和定位块之间,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挡块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块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为了使得推块更好的复位,所述接线柱上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有两个,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接线柱的两侧,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杆和第四弹簧,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接线柱的一侧,所述固定杆穿过推杆,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远离接线柱的一端连接。
为了使得卡杆更好的移出推块,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均设有开启单元,所述开启单元包括两个压杆,位于第一套环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环的两端,位于第二套环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环的两端,所述卡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推块的上方,所述限位块与推块抵靠,所述限位块位于压杆的正上方。
为了避免卡杆和固定杆脱落,所述卡杆为T型杆,所述固定杆为T型杆。
为了使得卡杆更好的复位,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使得推块更好的复位,所述第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使得导电柱更容易的插入接线柱,所述导电柱伸入接线柱的一端为锥形。
为了使得导电柱更容易的插入接线柱,所述推块上设有倒角。
为了避免齿轮与齿条脱落,所述齿条的厚度大于导电柱底部与推块的距离。
为了对接线处进行保护,所述导电柱上设有套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接线的蓄电池,通过连接机构实现导电柱与接线柱的拆装,通过保护机构对导电柱的拆装顺序进行限制,与现有的蓄电池相比,该蓄电池通过保护机构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不同的厚度,直观的显示出正负极,避免新手的误连接,与传统的连接机构相比,该机构只要简单的推拉即可实现导电柱的拆装,避免了螺栓等零件的使用,使得导电柱的拆装更加便捷,提高了拆装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的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接线柱,3.导电柱,4.推块,5.推杆,6.移动杆,7.齿条,8.齿轮,9.挡环,10.挡板,11.卡块,12.第一弹簧,13.压块,14.固定块,15.卡杆,16.第二弹簧,17.第一套环,18.第二套环,19.定位块,20.挡杆,21.挡块,22.第三弹簧,23.固定杆,24.第四弹簧,25.压杆,26.限位块,27.套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包括主体1、接线柱2、导电柱3、连接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接线柱2有两个,两个接线柱2分别设置在主体1顶部的两端,所述接线柱2与主体1电连接,所述导电柱3有两个,两个导电柱3分别与两个接线柱2对应设置,所述接线柱2中空设置,所述导电柱3的一端位于接线柱2内,所述导电柱3的另一端伸出接线柱2外,所述导电柱3通过接线柱2与主体1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接线柱2上,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两个连接机构之间;
将连接线28固定在导电柱3上,然后将导电柱3依次插入两个接线柱2内,通过连接机构将接线柱2与导电柱3连接和固定,从而使得主体1内的电可以通过接线柱2传递给导电柱3,然后由导电柱3传递给连接线28,实现通电和充电,通过保护机构实现两个导电柱3的依次拆卸,避免短路,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了操作人员。
如图2-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推动组件、旋转组件、锁定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同一连接机构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块4、推杆5和移动杆6,所述接线柱2上设有穿孔,所述推块4的一端位于穿孔内,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位于穿孔外,所述推块4与导电柱3抵靠,所述推杆5设置在接线柱2的一侧,所述移动杆6设置在接线柱2顶部,所述移动杆6位于导电柱3的一侧,所述推块4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穿孔滑动连接,所述推外位于穿孔外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与移动杆6的一端连接,两个推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杆6分别位于导电柱3的两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条7和齿轮8,所述齿轮8套设在导电柱3上,所述齿条7有两个,两个齿条7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杆6上,两个齿条7分别位于齿轮8的两侧,两个齿条7均与齿轮8啮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两个锁紧单元,两个锁紧单元分别设置在导电柱3的两侧,所述接线柱2内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底部设置挡环9,所述导电柱3穿过挡环9,所述环形槽顶部设有两个挡板10,两个挡板10分别设置在滑行槽的两侧,两个锁紧单元与两个挡板10对应设置,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卡块11、第一弹簧12和压块13,所述卡块11设置在导电柱3的一侧,所述卡块11位于挡板10的下方,所述卡块11与挡板10抵靠,所述压块13位于卡块11和挡环9之间,所述压块13与挡环9抵靠,所述第一弹簧12位于卡块11和压块13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2的一端与压块13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与卡块1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单元,两个定位单元分别与两个推块4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块14、卡杆15和第二弹簧16,所述固定块14设置在接线柱2上,所述固定块14位于推块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14和推块4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卡杆15穿过固定块14和推块4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16套设在卡杆15上,所述第二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块14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卡杆15远离推块4的一端连接;
导电柱3向下移动,驱动固定在导电柱3上的锁紧组件向下移动,导电柱3驱动卡块11向下移动,卡块11驱动第一弹簧1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12驱动压块13向下移动,压块13会先与挡环9抵靠,此时,导电柱3与推块4抵靠,随着卡块11的继续下压,由于挡环9无法移动,第一弹簧12就会被压缩,直到导电柱3移动至接线柱2的底部,此时卡块11从两个挡板10之间的空隙移动至挡板10下方,同时导电柱3将推块4推出接线柱2,推块4向外移动,驱动推杆5移动,推杆5驱动移动杆6移动,移动杆6驱动齿条7移动,齿条7驱动齿轮8旋转,齿轮8驱动导电柱3旋转,导电柱3驱动卡块11旋转,使得卡块11卡在挡板10的下方,从而使得卡块11无法上下移动,即可实现卡块11的限位和固定,这里第一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弹簧12的作用下,第一弹簧12对卡块11和压块13均产生推力,使得卡块11紧贴挡板10,使得压块13紧贴挡环9,从而实现更好的固定和限位效果,从而避免了导电柱3向外脱离,同时第二弹簧16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16的回复力对卡杆15产生向下的推力,受到推块4的阻挡,卡杆15无法向下移动,随着推块4的移动,推块4上的通孔移动至卡杆15处,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卡杆15会穿过推块4,使得推块4无法移动,从而对推块4实现固定,从而使与推块4连接的推杆5和移动杆6无法移动,从而使得齿条7无法移动,从而使得齿轮8无法旋转,从而使得导电柱3无法旋转,从而使得卡块11无法旋转,从而使得卡块11一直卡在挡板10下方,从而使得导电柱3和接线柱2保持连接状态。
为了使得卡杆15更好的复位,所述第二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使得导电柱3更容易的插入接线柱2,所述导电柱3伸入接线柱2的一端为锥形。
为了使得导电柱3更容易的插入接线柱2,所述推块4上设有倒角。
为了避免齿轮8与齿条7脱落,所述齿条7的厚度大于导电柱3底部与推块4的距离。
如图4所示,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套环17、第二套环18、定位块19、挡杆20、挡块21和第三弹簧22,所述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分别套设在两个接线柱2上,所述定位块19设置在主体1顶部,所述定位块19位于两个接线柱2之间,所述挡杆20穿过定位块19,所述挡块21设置在挡杆20的一端,所述挡块21位于第一套环17的上方,所述挡板10与第一套环17抵靠,所述挡杆20远离挡块21的一端与第二套环18的弧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22套设在挡杆20上,所述第三弹簧22的位于挡块21和定位块19之间,所述第三弹簧22的一端与挡块21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2的另一端与定位块19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
这里的第一套环17套设的连接柱为正极,第二弹簧16套设的连接柱为负极,同时第一套环17的高度小于第二套环18的高度,从而可以很直观的区别正负极,从而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在安装时,可以通过区别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确定正负极,避免正负极接错。
这里的保护机构使得装置在拆卸时只能先由负极拆卸,然后再拆卸正极,在安装时只能先由正极安装,然后安装负极。
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套环17位于挡块21的下方,第二套环18与挡杆20抵靠,当需要拆卸时,第一套环17在挡块21的阻挡下,无法向上移动,从而无法驱动第一套环17上的压杆25移动,从而使得压杆25无法驱动限位块26移动,从而使得卡杆15无法移动,从而使得正极处的导电柱3无法脱开,此时,由于第二套环18与挡杆20滑动连接,因此第二套环18可以上下移动,需要先向上移动第二套环18,第二套环18驱动第二套环18上的压杆25向上移动,压杆25驱动限位块26向上移动,限位块26驱动卡杆1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卡杆15脱落推块4,从而推块4可以自由移动,此时的第四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第四弹簧24的回复力驱动推杆5移动,推杆5驱动移动杆6反向移动,移动杆6驱动齿条7反向移动,从而使得齿轮8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导电柱3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卡块11移出挡板10,在第二弹簧16回复力作用下,第二弹簧16驱动卡块11向上弹出,使得导电柱3向外弹出,即可取下负极的导电柱3。
由于第三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套环18移开后,挡杆20在第三弹簧22回复力的作用下,就会向着第二套环18方向移动,挡杆20驱动挡块21移动,使得挡块21从第一套环17上移开,从而可以向上拉动第一套环17,从而使得第一套环17上的开启单元开启正极处的导电柱3,即可取下正极处的导电柱3,然后在安装时,此时第二套环18位于挡杆20上方,第二套环18上的压杆25使得与之对应的限位块26无法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卡杆15无法卡入穿孔,从而使得负极处的导电柱3无法与接线柱2保持固定状态,而正极处的第一套环17受不到挡块21的阻挡,可以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正极处的导电柱3可以与接线柱2连接,安装完正极处的导电柱3之后,拉动挡杆20,使得挡块21再次卡在第一套环17上方,第二套环18受不到挡杆20的阻挡就会落下,从而卡柱挡杆20,使得挡板10保持对第一套环17的卡死状态,同时负极处的卡杆15受不到第二套环18的阻挡,即可与负极的接线柱2连接且固定。
为了使得推块4更好的复位,所述接线柱2上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有两个,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接线柱2的两侧,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杆23和第四弹簧24,所述固定杆23设置在接线柱2的一侧,所述固定杆23穿过推杆5,所述第四弹簧24套设在固定杆23上,所述第四弹簧24的一端与推杆5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4的另一端与固定杆23远离接线柱2的一端连接。
为了使得卡杆15更好的移出推块4,所述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上均设有开启单元,所述开启单元包括两个压杆25,位于第一套环17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25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环17的两端,位于第二套环18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25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环18的两端,所述卡杆15上设有限位块26,所述限位块26位于推块4的上方,所述限位块26与推块4抵靠,所述限位块26位于压杆25的正上方。
为了避免卡杆15和固定杆23脱落,所述卡杆15为T型杆,所述固定杆23为T型杆。
为了使得推块4更好的复位,所述第四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对接线处进行保护,所述导电柱3上设有套壳27。
该装置通过将导电柱3插入接线柱2内,实现电路的连接,通过导电柱3驱动推动组件移动,推动组件驱动旋转,驱动锁定组件旋转,对导电柱3进行限位,避免其脱开,通过定位组件使得导电柱3与接线柱2保持连接状态,通过保护机构对正负极导电柱3的拆装顺序进行规范,避免了短路,保护了操作人员,也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于接线的蓄电池,通过连接机构实现导电柱3与接线柱2的拆装,通过保护机构对导电柱3的拆装顺序进行限制,与现有的蓄电池相比,该蓄电池通过保护机构与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不同的厚度,直观的显示出正负极,避免新手的误连接,与传统的连接机构相比,该机构只要简单的推拉即可实现导电柱3的拆装,避免了螺栓等零件的使用,使得导电柱3的拆装更加便捷,提高了拆装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接线柱(2)、导电柱(3)、连接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接线柱(2)有两个,两个接线柱(2)分别设置在主体(1)顶部的两端,所述接线柱(2)与主体(1)电连接,所述导电柱(3)有两个,两个导电柱(3)分别与两个接线柱(2)对应设置,所述接线柱(2)中空设置,所述导电柱(3)的一端位于接线柱(2)内,所述导电柱(3)的另一端伸出接线柱(2)外,所述导电柱(3)通过接线柱(2)与主体(1)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接线柱(2)上,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两个连接机构之间;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推动组件、旋转组件、锁定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同一连接机构的两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块(4)、推杆(5)和移动杆(6),所述接线柱(2)上设有穿孔,所述推块(4)的一端位于穿孔内,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位于穿孔外,所述推块(4)与导电柱(3)抵靠,所述推杆(5)设置在接线柱(2)的一侧,所述移动杆(6)设置在接线柱(2)顶部,所述移动杆(6)位于导电柱(3)的一侧,所述推块(4)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穿孔滑动连接,所述推外位于穿孔外的一端与推杆(5)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与移动杆(6)的一端连接,两个推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杆(6)分别位于导电柱(3)的两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条(7)和齿轮(8),所述齿轮(8)套设在导电柱(3)上,所述齿条(7)有两个,两个齿条(7)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杆(6)上,两个齿条(7)分别位于齿轮(8)的两侧,两个齿条(7)均与齿轮(8)啮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两个锁紧单元,两个锁紧单元分别设置在导电柱(3)的两侧,所述接线柱(2)内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底部设置挡环(9),所述导电柱(3)穿过挡环(9),所述环形槽顶部设有两个挡板(10),两个挡板(10)分别设置在滑行槽的两侧,两个锁紧单元与两个挡板(10)对应设置,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卡块(11)、第一弹簧(12)和压块(13),所述卡块(11)设置在导电柱(3)的一侧,所述卡块(11)位于挡板(10)的下方,所述卡块(11)与挡板(10)抵靠,所述压块(13)位于卡块(11)和挡环(9)之间,所述压块(13)与挡环(9)抵靠,所述第一弹簧(12)位于卡块(11)和压块(13)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2)的一端与压块(13)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与卡块(1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单元,两个定位单元分别与两个推块(4)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块(14)、卡杆(15)和第二弹簧(16),所述固定块(14)设置在接线柱(2)上,所述固定块(14)位于推块(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14)和推块(4)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卡杆(15)穿过固定块(14)和推块(4)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16)套设在卡杆(15)上,所述第二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块(14)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卡杆(15)远离推块(4)的一端连接;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套环(17)、第二套环(18)、定位块(19)、挡杆(20)、挡块(21)和第三弹簧(22),所述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分别套设在两个接线柱(2)上,所述定位块(19)设置在主体(1)顶部,所述定位块(19)位于两个接线柱(2)之间,所述挡杆(20)穿过定位块(19),所述挡块(21)设置在挡杆(20)的一端,所述挡块(21)位于第一套环(17)的上方,所述挡板(10)与第一套环(17)抵靠,所述挡杆(20)远离挡块(21)的一端与第二套环(18)的弧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22)套设在挡杆(20)上,所述第三弹簧(22)的位于挡块(21)和定位块(19)之间,所述第三弹簧(22)的一端与挡块(21)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2)的另一端与定位块(19)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2)上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有两个,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接线柱(2)的两侧,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杆(23)和第四弹簧(24),所述固定杆(23)设置在接线柱(2)的一侧,所述固定杆(23)穿过推杆(5),所述第四弹簧(24)套设在固定杆(23)上,所述第四弹簧(24)的一端与推杆(5)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4)的另一端与固定杆(23)远离接线柱(2)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17)和第二套环(18)上均设有开启单元,所述开启单元包括两个压杆(25),位于第一套环(17)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25)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环(17)的两端,位于第二套环(18)上的开启单元的两个压杆(25)分别设置在第二套环(18)的两端,所述卡杆(15)上设有限位块(26),所述限位块(26)位于推块(4)的上方,所述限位块(26)与推块(4)抵靠,所述限位块(26)位于压杆(25)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5)为T型杆,所述固定杆(23)为T型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3)伸入接线柱(2)的一端为锥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上设有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7)的厚度大于导电柱(3)底部与推块(4)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3)上设有套壳(27)。
CN202010532608.4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Withdrawn CN111785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2608.4A CN111785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2608.4A CN111785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5900A true CN111785900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5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2608.4A Withdrawn CN111785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59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518A (zh) * 2021-01-18 2021-05-28 孙华祥 一种无人机电池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518A (zh) * 2021-01-18 2021-05-28 孙华祥 一种无人机电池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5900A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CN213304294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蓄电池
CN215575264U (zh) 一种用于线路导通的测试仪
CN214706288U (zh) 一种铜芯电线用接头连接器
CN218867535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连接器
CN209979721U (zh) 一种检测10kV避雷器带电电流的测试仪
CN215221054U (zh) 一种安装后可分离绝缘操作棒的短路接地线
CN213056673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快速脱离的接地结构
CN214589737U (zh) 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
CN114899662A (zh) 用于热电厂节能调度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
CN208272273U (zh) 一种快速防爆充电枪
KR101991279B1 (ko) 충전용 점프케이블
CN218447759U (zh) 一种多通道断路器、电池保护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9535152U (zh) 连接器内导体保护套分离装置
CN212114760U (zh) 一种防继电保护压板误分合隔离夹具
CN217215531U (zh) 一种智能快速应急低压配电接入装置
CN215896282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17588813U (zh) 断路器电操控制器的装配结构
CN218919242U (zh) 一种用于防护的动力电池顶盖
CN216326379U (zh) 一种螺母抱紧装置
CN220628077U (zh) 一种可调分布式电池柜
CN220628784U (zh) 电气设备的排线装置
CN219658655U (zh) 一种熔断器指示触发装置
CN213184622U (zh) 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高压电检修用接地线装置
CN218730739U (zh) 一种用于光伏防孤岛控制系统的智能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