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5885B -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5885B
CN111785885B CN202010718645.4A CN202010718645A CN111785885B CN 111785885 B CN111785885 B CN 111785885B CN 202010718645 A CN202010718645 A CN 202010718645A CN 111785885 B CN111785885 B CN 111785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battery modules
pole
battery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8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5885A (zh
Inventor
李欢飞
杜肖源
常利辉
白红燕
程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86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5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5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5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5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5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2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中间端板、引出支座;模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中间端板;每一组相互对应的两个电池模组及中间端板中:每一个中间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且每一个引出支座上设有第一引出极和第二引出极,第一引出极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正引出极或负引出极连接,第二引出极用于和另一个电池模组的正引出极或负引出极连接。本申请中的该电池组件,中间端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两个电池模组均连接于该中间端板上,可以节省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连接的部件,以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Description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推广,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池和模组越来越趋于标准化。为了提高整车续驶里程,电池组件的带电量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装载更多的标准电池模组。
为了满足整车续驶里程,电池组件内通常由多个模组串并联起来提高带电量,模组数量越多,包含的不提供能量的非电池零部件就越多,对电池到电池组件的能量密度保持率提升就越不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中间端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且两个电池模组均连接于该中间端板上,可以节省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连接的部件,以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中间端板、引出支座、正引出极、负引出极;
模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列;
沿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中间端板;
其中,每一组相互对应的两个电池模组及中间端板中:
每一个所述中间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
且每一个所述引出支座上设有一个所述正引出极和一个所述负引出极,所述正引出极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所述负引出极用于和另一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
本申请中的电池组件,在中间端板的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且设置于引出支座上的正引出极与位于中间端板两侧中的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设置于引出支座上的负引出极与位于中间端板两侧中的另一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这样使两个电池模组均连接在一个中间端板上,在通过中间端板与其他的电池模组连接,可以减小电池组件内部零部件的使用,提高电池组件内部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组件。选用此种电池组件,在同样的面积内,该电池组件提供的能量更多,使电动设备的续航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中引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中沿列方向两个中间端板的局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中中间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中两列电池模组中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组件中两列电池模组中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中间端板;2-电池模组;21-第二列电池模组;22-第二列电池模组;10-引出支座;11-正引出极;12-负引出极;13-第一引出极;14-第二引出极;20-第一连接片;30-第二连接片;40-第一金属桥;50-第二金属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生,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了满足整车的驾驶里程,为了满足整车续驶里程,电池组件内通常由多个模组串并联起来提高带电量。通常,乘用车电池组件内部,垂直车身方向的净空间约为1300mm左右,即使采用目前量产的尺寸较大的“590”系列模组,也需要沿中轴线对称布置两列才能占用该尺寸,也就是说,电池模组2数量越多,包含的不提供能量的非电池零部件就越多,对电池到电池组件的能量密度保持率提升就越不利。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中间端板1、引出支座10、正引出极11、负引出极12;
模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模组2沿第一方向排列;
沿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中间端板1;
其中,每一组相互对应的两个电池模组2及中间端板1中:
每一个所述中间端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10;
且每一个所述引出支座10上设有一个所述正引出极11和一个所述负引出极12,所述正引出极11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所述负引出极12用于和另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
本申请中的电池组件,在中间端板1的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10,且设置于引出支座10上的正引出极11与位于中间端板1两侧中的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设置于引出支座10上的负引出极12与位于中间端板1两侧中的另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这样使两个电池模组2均连接在一个中间端板1上,在通过中间端板1与其他的电池模组2连接,可以减小电池组件内部零部件的使用,提高电池组件内部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一个引出支座10上的正引出极11和负引出极12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区,这样可以使连接于正引出极11上的电池模组2与连接于负引出极12上的电池模组2之间不会出现短路的情况发生,提高电池组件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正引出极11与所述负引出极12沿所述中间端板1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可以有效的提高连接的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另外,第一引出极11和第二引出极12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区,以保证第一引出极11和第二引出极12之间不会产生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如图2-图5所示,电池模组2的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2呈阵列分布,且呈阵列分布的电池模组2包括M行和N列,M大于等于2,N等于2,其中,M的具体数值需要根据电池组件的容量进行选取,N的数值,一般根据电池模组2选用的标准进行确定,而此方案中,电池模组2用于大尺寸大容量的电池,进而N为2,且行的方向即为上述的第一方向;
其中,每行电池模组2中,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中间均设有一个所述中间端板1,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1中,其中,每个中间端板1上朝向另一中间端板1上的引出支座10上均设有第一引出极13和第二引出极14,两个中间端1具有的两个第一引出极13和第二引出极14中,两个第一引出极13设置于两个第二引出极14之间,两个第一引出极13通过第一连接片40电连接,两个第二引出极14通过第二连接片50连接;每一个所述中间端板1中,沿所述电池模组2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引出极13的高度小于第二引出极14的高度。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2以及两列电池模组2之间的中间端板1中,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2包括第一列电池模组21和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且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1朝向彼此的两个引出支座10中: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第二引出极14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第二引出极14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或者,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第二引出极14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第二引出极14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通过引出支座实现了任意相邻两列电池模组2的串联,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2以及两列电池模组2之间的中间端板1中,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2包括第一列电池模组21和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且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端1板朝向彼此的两个引出支座10中: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二引出极14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二引出极14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或者,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一引出极13与第二列电池模组22上的负引出极b连接;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二引出极14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的正引出极a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10的第二引出极14与第一列电池模组21上负引出极b连接。通过引出支座实现了相邻两列电池模组2之间的并联,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一个中间端板1引出支座10上的第一引出极13与该中间端板1两侧电池模组2中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此时,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一引出极13为正引出极11,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二引出极14与该中间端板1两侧电池模组2中另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即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二引出极14为负引出极12;另一个中间端板1引出支座10上的第一引出极13与该中间端板1两侧电池模组2中的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此时,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一引出极13为负引出极12,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二引出极14与该中间端板1两侧电池模组2中的另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即该引出支座10上的第二引出极14为正引出极11;第一金属桥40将两个第一引出极13连接,第二金属桥50将两个第二引出极14连接,即使相邻两行的电池模组2之间连接,以实现电池组件内部电池模组2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模组2为多行时,中间端板1的上设有两个引出支座10,每个引出支座10上均设有第一引出极13和第二引出极14,这样,当多个电池模组2为多行两列时,相邻两行电池模组2之间通过两个中间端板1即可连接,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连接的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非提供能量的部件。
另外,第一引出极13沿电池模组2厚度的方向小于第二引出极14的高度,即两个相邻的中间端板1中,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引出极为第一引出极13,这样,第一金属桥40在将两个第一引出极13连接之后,不会影响到第二金属桥50将两个第二引出极14连接,而且此种连接方式将两个第一引出极13、两个第二引出极14连接后,第二金属桥50位于第一金属桥40的上方,此时,第一金属桥40和第二金属桥50只占有电池模组2厚度方向的空间,以减小第一金属桥40和第二金属桥50占用电池组件内部的空间。
上述记载的方案中,第二金属桥50和第一金属桥40将两个中间端板1连接后,第二金属桥50在电池模组2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电池模组2的厚度,以使电池组件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每个引出支座10上第一引出极13和第二引出极14的高度差相同,以便于第一金属桥40和第二金属桥50将沿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1连接,提高连接的便捷性。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每个中间端板1引出支座10上的正引出极11和负引出极12与电池模组2连接时,正引出极11通第一连接片20与其中一个电池模组2连接,负引出极12通过第二连接片30与另一个电池模组2连接,由于,正引出极11和负引出极12在电池模组2厚度方向的高度不同,第一连接片20在于正引出极11连接时,第一连接片20的一端与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第一连接片20的另一端需要进行折弯才能够与位于引出支座10上的正引出极11连接,而第一连接片20具体折弯形式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折弯即可,只要第一连接片20具有折弯的性能即可。
在具体组装的过程中,每个引出支座10上的第一引出极13和第二引出极14上均设有螺纹孔,在第一连接片20远离电池模组2的一端、第二连接片30远离电池模组2的一端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在第一金属桥40和第二金属桥50上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定位孔,螺栓依次穿过定位孔、安装孔进入到螺纹孔,或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定位孔进入到螺纹孔,以使沿列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1连接,且两个中间端板1两侧的电池模组2同时进行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中间端板、引出支座;
模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列;
沿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中间端板;
其中,每一组相互对应的两个电池模组及中间端板中:
每一个所述中间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出支座;
且每一个所述引出支座上设有第一引出极和第二引出极,所述第一引出极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正引出极或负引出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极用于和另一个电池模组的正引出极或负引出极连接;
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呈阵列分布,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呈多行和多列的方式分布,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其中:
每行电池模组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中间均设有一个所述中间端板;
沿列方向,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中:
每一个中间端板上朝向另一个中间端板上的引出支座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引出极和一个第二引出极;
两个所述中间端板具有的两个第一引出极和两个第二引出极中,两个第一引出极位于两个第二引出极之间;
两个第一引出极通过第一金属桥电连接;
两个第二引出极通过第二金属桥电连接;
每一个所述中间端板中,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引出极的高度小于第二引出极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极和所述第二引出极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极与所述第二引出极沿所述中间端板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端板上设有两个引出支座。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每个所述中间端板上的第一引出极和第二引出极的高度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以及两列电池模组之间的中间端板中,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列电池模组和第二列电池模组,且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朝向彼此的两个引出支座中:
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第二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第二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
或者,
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第二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第二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以及两列电池模组之间的中间端板中,每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列电池模组和第二列电池模组,且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端板朝向彼此的两个引出支座中:
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二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二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
或者,
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一引出极与第二列电池模组上的负引出极连接;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二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的正引出极连接,另一个引出支座的第二引出极与第一列电池模组上负引出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输出极连接片,用于将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于正引出极;
第二输出极连接片,用于将另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于负引出极。
9.一种电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CN202010718645.4A 2020-07-23 2020-07-23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Active CN111785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8645.4A CN111785885B (zh) 2020-07-23 2020-07-23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8645.4A CN111785885B (zh) 2020-07-23 2020-07-23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5885A CN111785885A (zh) 2020-10-16
CN111785885B true CN111785885B (zh) 2022-07-19

Family

ID=7276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8645.4A Active CN111785885B (zh) 2020-07-23 2020-07-23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5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183B (zh) * 2021-05-12 2023-05-05 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9943A (en) * 1932-06-23 1933-10-19 Ernst Kleinmann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tact pieces
JP2000182654A (ja) * 1998-12-15 2000-06-30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187237A1 (en) * 2000-09-08 2002-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205609601U (zh) * 2015-12-31 2016-09-28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06953039A (zh) * 2015-09-29 2017-07-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CN209183610U (zh) * 2018-12-28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0137391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09766537U (zh) * 2019-04-29 2019-12-10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动装置
CN210123775U (zh) * 2019-08-29 2020-03-03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CN111433936A (zh) * 2017-12-08 2020-07-1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连接器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62913B1 (en) * 2011-11-28 2016-04-20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us bar applied to battery module
CN204596866U (zh) * 2015-03-31 2015-08-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件和具有它的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9943A (en) * 1932-06-23 1933-10-19 Ernst Kleinmann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tact pieces
JP2000182654A (ja) * 1998-12-15 2000-06-30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187237A1 (en) * 2000-09-08 2002-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106953039A (zh) * 2015-09-29 2017-07-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CN205609601U (zh) * 2015-12-31 2016-09-28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11433936A (zh) * 2017-12-08 2020-07-1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连接器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10137391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09183610U (zh) * 2018-12-28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09766537U (zh) * 2019-04-29 2019-12-10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动装置
CN210123775U (zh) * 2019-08-29 2020-03-03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5885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502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configuration of alternative orientation
EP2201629B1 (en) Module pack for secondary battery
EP3817090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1350865U (zh)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KR20090095949A (ko)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CN214254660U (zh) 方壳长电芯组及电池模组和电动汽车
CN212542554U (zh) 电池模组、用于电池模组成组的工装及电动汽车
KR20090095951A (ko)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및 절연성 체결부재를 구비하는 중대형전지모듈
CN111785885B (zh) 电池组件及电动设备
CN21573196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828986U (zh) 电池箱
EP4365921A1 (en) Capacitor module and motor inverter
CN215933713U (zh) 电池模组
EP1049185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between battery electrode plates and casing
CN111668435A (zh) 车载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3682446A (zh) 锂离子电池组装配模块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102306719A (zh) 单体电池串联子模块
US20100304197A1 (en) Flexible foil prismatic battery having improved volumetric efficiency
CN219832946U (zh) 一种电池装置、动力设备和储能设备
CN217035898U (zh) 软包电池模块、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CN219696652U (zh) 一种电动大巴动力电池高压回路连接装置
CN217903323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368045U (zh) 一种无模组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pplicant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pplicant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9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