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0797A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80797A CN111780797A CN202010467050.6A CN202010467050A CN111780797A CN 111780797 A CN111780797 A CN 111780797A CN 202010467050 A CN202010467050 A CN 202010467050A CN 111780797 A CN111780797 A CN 111780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mote sensing
- manned aircraft
- target area
- unmanned aerial
- aerial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8/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D1/00 - G01D15/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和地面方舱;载人飞机上设置有卫星遥感载荷,浮空气球上设置有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无人机上设置有航空飞机遥感载荷,地面方舱设置有信息处理系统;载人飞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连接,浮空气球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无人机和地面方舱连接,无人机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地面方舱连接。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地面方舱和测试环境,以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及其工作场景,能够对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效能进行模拟试验,为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单一的卫星遥感手段受其最大覆盖范围及重访周期的能力限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观测对象全天时全天候的实时监控需求,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为了实现对目标的持续监视和对战场态势的全方位感知,目前通过将单一卫星及卫星星座观测方式调整为天临空多平台多手段协同观测方式,以实现上述持续监视和全方位感知的需求。
天临空多平台多手段协同观测方式基于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实现,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卫星、浮空器、航空飞机和地面服务站,浮空器主要为临近空间飞艇,航空飞机为载人飞机和/或无人机。现有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通过在多个遥感卫星、多个浮空器和多个航空飞机上分别搭载遥感载荷,由遥感卫星、浮空器和航空飞机利用遥感载荷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下传至地面服务站,而后由地面服务站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融合等处理,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向用户播发不同的遥感数据。
由于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结构较为庞大和复杂,系统的建设需要发射多个遥感卫星,配置多个浮空器、多个航空飞机和地面服务站,投入资金巨大。为了保证构建后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使用需求,在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实际构建之前,有必要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效能进行模拟试验,为系统的顺利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但由于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发展较晚,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因此,开发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以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效能进行模拟试验,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和地面方舱;
所述载人飞机上设置有卫星遥感载荷,所述浮空气球上设置有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所述无人机上设置有航空飞机遥感载荷,所述地面方舱设置有信息处理系统;
所述载人飞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所述浮空气球和所述地面方舱连接,所述浮空气球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所述无人机和所述地面方舱连接,所述无人机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所述地面方舱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中,所述卫星遥感载荷包括:光学载荷、SAR载荷、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中,所述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包括:光学相机、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中,航空飞机遥感载荷包括:可见光相机和通信载荷。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利用上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实施,包括如下内容:
选定测试区域;
以测试区域中心点作为基准点,将浮空气球布置在测试区域中心点正上方,并使浮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将无人机布置在测试区域上方且使无人机位于浮空气球下方,将地面方舱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
在测试区域内选择一个目标区域;
利用载人飞机、浮空气球和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方舱;
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接收采集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处理。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中,利用载人飞机、浮空气球和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方舱,包括如下内容:
利用浮空气球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载人飞机和地面方舱,利用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
同时,根据选定的目标区域确定载人飞机的飞行轨迹,使载人飞机每飞行一圈次可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在载人飞机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的同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中,将载人飞机的飞行航迹设计为长圆形,并使测试区域内选定的目标区域处于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一个直线段的正下方,当载人飞机到达目标区域的正上方时,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当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另一个直线段位置飞行时,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
进一步地,在上述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中,当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弧形段飞行时,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地面方舱和空地小闭环测试环境,以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及其工作场景,能够对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效能进行模拟试验,为系统的顺利建设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构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中的一种载人飞机的飞行航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和地面方舱;载人飞机上设置有卫星遥感载荷,浮空气球上设置有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无人机上设置有航空飞机遥感载荷,地面方舱设置有信息处理系统;载人飞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连接,浮空气球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无人机和地面方舱连接,无人机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地面方舱连接。
以下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中,通过设置载人飞机并在载人飞机上搭载卫星遥感载荷,以用于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遥感卫星,通过设置浮空气球并在浮空气球上搭载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以用于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临近空间飞艇,通过设置无人机并在无人机上搭载航空飞机遥感载荷,以用于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航空飞机,通过设置地面方舱并在地面方舱设置信息处理系统,以用于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地面服务站。具体地,该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在使用时,先选定测试区域,以测试区域中心点作为基准点,将浮空气球布置在测试区域中心点正上方,并使浮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将无人机布置在测试区域上方且使无人机位于浮空气球下方,将地面方舱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而后在测试区域内选择一个目标区域,利用浮空气球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载人飞机和地面方舱,利用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同时根据选定的目标区域确定载人飞机的飞行轨迹,使载人飞机每飞行一圈次可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并在载人飞机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的同时完成载人飞机与浮空气球、载人飞机与地面方舱的数据传输交流,以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实时接收浮空气球、无人机和载人飞机传输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等处理,完成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模拟试验。
其中,信息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获取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有效探测范围标准值、区域覆盖率标准值、最大探测范围标准值、用户需求研判分析时间标准值、图像产品服务端到端时延标准值、图像产品智能推送信息关联概率标准值、目标探测发现概率标准值、目标识别概率标准值、目标相对定位精度标准值、目标绝对定位精度标准值、任务最大响应时间标准值、探测目标时间分辨率标准值、平均重访次数标准值和平均重访时长标准值十三个性能参数以对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范围监视能力评估标准、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标准、多平台数据融合能力评估标准和反应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完成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相对应的性能模拟试验。
其中,有效探测范围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整体能够实施探测的对象空间;区域覆盖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能够实施探测的对象空间的最大范围;最大探测范围指的是在设定的一个指定时间段内,模拟试验装置对指定探测区域的覆盖面积同该区域的实际面积之比;用户需求研判分析时间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将用户需求解析为可完成的任务列表所需要的时间;图像产品服务端到端时延指的是图像产品从信息处理系统收到用户请求到到达用户终端所需要的时间;图像产品智能推送信息关联概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为用户推送的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目标探测发现概率标准值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在指定区域内探测到真实目标数量的比例;目标识别概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正确识别目标身份的概率;目标相对定位精度指的是图像内部几何变形(如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放射变形等)的绝对量与整幅图像变形量一致性的评价;目标绝对定位精度指的是从经过几何校正后的遥感图像产品上选定的多个参考目标的坐标位置与其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即图像上像点的地理位置和真实地理位置之间的差异;任务最大响应时间指的是从用户发送成像请求至图像产品生成并送达用户的时间,即任务被完成时刻的时间长度;探测目标时间分辨率指的是连续两次获得指定区域成像信息的时间间隔;平均重访次数指的是地面目标在任务时间内被模拟试验装置覆盖的次数的统计平均值;平均重访时长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对地面目标进行多次连续观测时,相邻两次间的时间间隔的统计平均值。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人飞机上设置的卫星遥感载荷可以包括:光学载荷、SAR载荷(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载荷)、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光学载荷和SAR载荷用于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以采集数据,数据处理载荷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通信载荷用于实现载人飞机与地面方舱和浮空气球间的通信交流。
其中,载人飞机上搭载的光学载荷和SAR载荷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确定。以对附图1所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进行模拟试验为例,该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包括:三个遥感卫星、一个临近空间飞艇、两个航空飞机和一个地面服务站,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中可以在一个载人飞机上同时搭载三个遥感卫星对应的遥感载荷,并将载人飞机上搭载的所有遥感载荷以有线传输方式连接。如此设置,利用一个载人飞机即可模拟多个遥感卫星,既能满足试验要求,又能有效地节省试验成本。当然,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一个载人飞机上搭载一个遥感卫星对应的遥感载荷,利用多个载人飞机模拟多个遥感卫星。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浮空气球上设置的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可以包括:光学相机、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光学载荷用于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以采集数据,数据处理载荷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通信载荷用于实现浮空气球与地面方舱和载人飞机间的通信交流。
其中,浮空气球上搭载的光学相机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确定,可以在一个浮空气球上同时搭载多个临近空间飞艇对应的遥感载荷,也可以在一个浮空气球上搭载一个临近空间飞艇对应的遥感载荷,利用多个浮空气球模拟多个临近空间飞艇;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浮空气球设置为一个。
进一步地,无人机上设置的航空飞机遥感载荷可以包括:可见光相机和通信载荷。可见光相机用于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以采集数据,通信载荷用于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方舱和浮空气球间的通信交流。
其中,无人机上搭载的可见光相机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确定,可以在一个无人机上同时搭载多个航空飞机对应的遥感载荷,也可以在一个无人机上搭载一个航空飞机对应的遥感载荷,利用多个无人机模拟多个航空飞机。由于无人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为了提高试验效率,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一个无人机上搭载一个航空飞机对应的遥感载荷,利用多个无人机模拟多个航空飞机。以对附图1所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进行模拟试验为例,对应的天临空协同遥感模拟试验装置中的无人机设置为两个。可选的,无人机为小型旋翼无人机。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选定测试区域;
以测试区域中心点作为基准点,将浮空气球布置在测试区域中心点正上方,并使浮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将无人机布置在测试区域上方且使无人机位于浮空气球下方,将地面方舱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
在测试区域内选择一个目标区域;
利用载人飞机、浮空气球和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方舱;
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接收采集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处理。
具体地,先选定测试区域,以测试区域中心点作为基准点,将浮空气球布置在测试区域中心点正上方,并使浮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将无人机布置在测试区域上方且使无人机位于浮空气球下方,将地面方舱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而后在测试区域内选择一个目标区域,利用浮空气球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载人飞机和地面方舱,利用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同时根据选定的目标区域确定载人飞机的飞行轨迹,使载人飞机每飞行一圈次可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并在载人飞机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的同时完成载人飞机与浮空气球、载人飞机与地面方舱的数据传输交流,以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实时接收浮空气球、无人机和载人飞机传输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等处理,完成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模拟试验。
其中,信息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获取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有效探测范围标准值、区域覆盖率标准值、最大探测范围标准值、用户需求研判分析时间标准值、图像产品服务端到端时延标准值、图像产品智能推送信息关联概率标准值、目标探测发现概率标准值、目标识别概率标准值、目标相对定位精度标准值、目标绝对定位精度标准值、任务最大响应时间标准值、探测目标时间分辨率标准值、平均重访次数标准值和平均重访时长标准值十三个性能参数以对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的范围监视能力评估标准、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标准、多平台数据融合能力评估标准和反应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完成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相对应的性能模拟试验。
有效探测范围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整体能够实施探测的对象空间;区域覆盖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能够实施探测的对象空间的最大范围;最大探测范围指的是在设定的一个指定时间段内,模拟试验装置对指定探测区域的覆盖面积同该区域的实际面积之比;用户需求研判分析时间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将用户需求解析为可完成的任务列表所需要的时间;图像产品服务端到端时延指的是图像产品从信息处理系统收到用户请求到到达用户终端所需要的时间;图像产品智能推送信息关联概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为用户推送的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目标探测发现概率标准值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在指定区域内探测到真实目标数量的比例;目标识别概率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正确识别目标身份的概率;目标相对定位精度指的是图像内部几何变形(如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放射变形等)的绝对量与整幅图像变形量一致性的评价;目标绝对定位精度指的是从经过几何校正后的遥感图像产品上选定的多个参考目标的坐标位置与其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即图像上像点的地理位置和真实地理位置之间的差异;任务最大响应时间指的是从用户发送成像请求至图像产品生成并送达用户的时间,即任务被完成时刻的时间长度;探测目标时间分辨率指的是连续两次获得指定区域成像信息的时间间隔;平均重访次数指的是地面目标在任务时间内被模拟试验装置覆盖的次数的统计平均值;平均重访时长指的是模拟试验装置对地面目标进行多次连续观测时,相邻两次间的时间间隔的统计平均值。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测试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测试条件确定,测试区域的形状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浮空气球和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测试条件确定,例如浮空气球的高度可以为500m,无人机的高度可以为20~100m;载人飞机的飞行高度和巡航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测试条件确定,例如飞行高度可以为6000m,巡航速度可以为400km/h,地面方舱可以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且距离边界线100m的范围内。
如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人飞机上设置的卫星遥感载荷包括:光学载荷、SAR载荷、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为此,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将载人飞机的飞行航迹设计为长圆形,并使测试区域内选定的目标区域处于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一个直线段的正下方,当载人飞机到达目标区域的正上方时,载人飞机上的光学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当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另一个直线段位置飞行时,载人飞机上的SAR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其中,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另一个直线段位置飞行时,载人飞机进行成像时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搭载的SAR载荷确定,可以使载人飞机进行成像时的具体位置与目标区域位置间的夹角等于SAR载荷的入射角。
可选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将载人飞机的飞行航迹设计为长圆形的基础上,地面方舱可以在载人飞机处于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弧段位置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等处理;如此,能够在载人飞机对目标区域完成一次成像后即可进行数据的处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进一步地,由于载人飞机搭载有多种卫星遥感载荷,为了充分验证不同卫星遥感载荷工作状态下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协同遥感性能,可以在载人飞机的不同飞行圈次进行不同卫星遥感载荷的测试,例如在载人飞机飞行第一圈次时完成SAR载荷与可见光载荷的成像,在第二圈次时完成SAR载荷和红外或高光谱载荷的成像。并且,为了提高测试可靠性,还可以进行载人飞行的多次重复飞行试验以获取更多的测试数据。
可见,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地面方舱和空地小闭环测试环境,以模拟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及其工作场景,能够对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效能进行模拟试验,为系统的顺利建设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构建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载人飞机、浮空气球、无人机和地面方舱;
所述载人飞机上设置有卫星遥感载荷,所述浮空气球上设置有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所述无人机上设置有航空飞机遥感载荷,所述地面方舱设置有信息处理系统;
所述载人飞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所述浮空气球和所述地面方舱连接,所述浮空气球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分别与所述无人机和所述地面方舱连接,所述无人机还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所述地面方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遥感载荷包括:光学载荷、SAR载荷、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艇遥感载荷包括:光学相机、数据处理载荷和通信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航空飞机遥感载荷包括:可见光相机和通信载荷。
5.一种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实施,包括如下内容:
选定测试区域;
以测试区域中心点作为基准点,将浮空气球布置在测试区域中心点正上方,并使浮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将无人机布置在测试区域上方且使无人机位于浮空气球下方,将地面方舱布置在测试区域边界线外侧;
在测试区域内选择一个目标区域;
利用载人飞机、浮空气球和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方舱;
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接收采集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载人飞机、浮空气球和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方舱,包括如下内容:
利用浮空气球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载人飞机和地面方舱,利用无人机上设置的遥感载荷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
同时,根据选定的目标区域确定载人飞机的飞行轨迹,使载人飞机每飞行一圈次可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以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并在载人飞机对目标区域完成成像的同时将数据传输到浮空气球和地面方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载人飞机的飞行航迹设计为长圆形,并使测试区域内选定的目标区域处于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一个直线段的正下方,当载人飞机到达目标区域的正上方时,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当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另一个直线段位置飞行时,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成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载人飞机在长圆形飞行轨迹中的弧形段飞行时,地面方舱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多源融合和图像产品生成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7050.6A CN111780797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7050.6A CN111780797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80797A true CN111780797A (zh) | 2020-10-16 |
CN111780797B CN111780797B (zh) | 2022-04-08 |
Family
ID=7275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67050.6A Active CN111780797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8079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9300A (zh) * | 2020-12-14 | 2021-03-19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一种天临空传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及装置 |
CN112729342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 一种临近空间垂直投放发射机载导航系统地面试验装置 |
CN112925044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基于多浮空器的临近空间协同观测系统及协同观测方法 |
CN115373289A (zh) * | 2022-08-23 | 2022-11-22 |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天临空地协同遥感系统的自动测试装置 |
CN116012787A (zh) * | 2023-01-10 | 2023-04-25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空气球与无人机蜂群的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8652A (zh) * | 2015-01-08 | 2015-04-29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精度测量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方法及测量装置 |
CN105915275A (zh) * | 2016-05-30 | 2016-08-3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广域协同精准遥感平台及其遥感方法 |
CN206318028U (zh) * | 2016-09-29 | 2017-07-11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信息获取系统 |
CN108832986A (zh) * | 2018-05-20 | 2018-11-16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天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管控平台 |
CN109510655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临近空间平台面向任务编队组网分布式协同飞行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5-28 CN CN202010467050.6A patent/CN1117807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8652A (zh) * | 2015-01-08 | 2015-04-29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精度测量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方法及测量装置 |
CN105915275A (zh) * | 2016-05-30 | 2016-08-3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广域协同精准遥感平台及其遥感方法 |
CN206318028U (zh) * | 2016-09-29 | 2017-07-11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信息获取系统 |
CN109510655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临近空间平台面向任务编队组网分布式协同飞行控制方法 |
CN108832986A (zh) * | 2018-05-20 | 2018-11-16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天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管控平台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刘锋: "遥感卫星系统任务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Ⅱ辑》 * |
庞勇等: "基于载人航天平台的林业遥感应用", 《世界林业研究》 * |
彭桂林等: "中国浮空器遥感遥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
王立刚等: "C波段多极化星载SAR系统样机及机载校飞", 《第十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9300A (zh) * | 2020-12-14 | 2021-03-19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一种天临空传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及装置 |
CN112529300B (zh) * | 2020-12-14 | 2023-10-10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一种天临空传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及装置 |
CN112729342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 一种临近空间垂直投放发射机载导航系统地面试验装置 |
CN112729342B (zh) * | 2020-12-29 | 2023-03-10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 一种临近空间垂直投放发射机载导航系统地面试验装置 |
CN112925044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基于多浮空器的临近空间协同观测系统及协同观测方法 |
CN115373289A (zh) * | 2022-08-23 | 2022-11-22 |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天临空地协同遥感系统的自动测试装置 |
CN116012787A (zh) * | 2023-01-10 | 2023-04-25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空气球与无人机蜂群的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80797B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80797B (zh)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
US1149394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map for a flight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US10372122B2 (en) | Flight management system for UAVs | |
KR101793509B1 (ko) | 작물 모니터링을 위하여 무인 비행체의 자동 경로 산정을 통한 원격 관측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
CN111835403B (zh)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及其信息传输方法 | |
CN114499645B (zh) | 一种天临空地协同遥感原型装置及其信息交互方法 | |
CN110189411A (zh) | 一种航空器失事后应急救援搜寻区域可视化方法 | |
US6965342B2 (en) |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nd identifying objects | |
CN106931944A (zh) | 一种无人机实时三维地理测绘系统 | |
CN106813900A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民用机场助航灯光飞行校验方法 | |
CN111486869A (zh) | 一种基于5g的分布式飞行校验系统和方法 | |
CN109035872A (zh) | 气象信息与航迹融合显示系统及方法 | |
CN111006643A (zh) | 一种无人机遥感信息监测方法 | |
CN112130946B (zh) | 一种飞机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351758A (zh) | 一种5g联网无人机快速巡检蜂窝基站方法及系统 | |
CN112066977A (zh) | 一种光电测量网络多目标匹配与编目方法 | |
Glaab et al. | Small unmanned aerial system (UAS) flight testing of enabling vehicle technologies for the UAS traffic management project | |
CN107404349B (zh) | 一种融合ads-b实测信号和视距传输分析的信号覆盖分析方法 | |
CN109194284A (zh) | 光伏电站巡检系统、地面终端及航拍设备 | |
Jin et al.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based traffic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 |
CN111582669B (zh) | 天临空协同遥感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
EP3863322B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 |
AU2018365237B2 (en) | Method for observing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ame | |
Andreev et al. | Flight safety sensor and auto-landing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system | |
CN106444828A (zh) | 一种基于LabView的小型无人机地面站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Jiang Zhijie Inventor after: Cao Lu Inventor after: Guo Pengyu Inventor after: Liu Yong Inventor after: An Lili Inventor after: Xia Ti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Zhijie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