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安装类型多为壁挂式或吊顶式,其安装位置都高于人的活动区域,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热空气密度低于冷空气,热空气会上仰并聚集在空调的周边,造成空调周边温度高于其他区域而出现空调热聚集现象。当变频空调制热发生热聚集时,由于室内机的进风口温度较高,导致冷凝温度升高,当冷凝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时,空调以当前频率运行,然而,空调的当前运行频率较低,实际输出的制热量较小,从而影响了空调的制热效果,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现有的空调器还存在因制热过程中存在热聚集现象而导致空调制热效果较差、用户体验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包括: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基于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进风口温度,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以降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空调的室内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对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可以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进而提升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的,所述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的步骤,包括: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目标空调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当所述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且所述内部温度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不变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空调器的蒸发器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时,容易发生热聚集现象,通过检测目标空调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并在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且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不变时,进一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可以避免对于热聚集现象的误判,提升热聚集现象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的步骤,包括: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单独的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进风口温度和室内的环境温度,可以得到空调室内机所在位置与人们活动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反映空调制热出现热聚集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目标空调的遥控器或线控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能真实反映人们感受,提升了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进风口温度,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以降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进风口温度得到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所述室内机的内风机档位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档位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大于零时,基于所述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零时,控制所述压缩机按照目标冷凝温度运行,以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目标空调不存在热聚集现象,控制压缩机按照当前频率运行,当目标空调存在热聚集现象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从而保证目标空调满足制热需求。
优选的,所述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大于零时,基于所述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所述热聚集温差与所述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小于等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根据所述热聚集温差及所述目标冷凝温度得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将所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所述目标冷凝温度达到所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所述热聚集温差与所述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大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将所述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所述目标冷凝温度达到所述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可以使目标空调中的冷媒的循环速度加快,进而使目标空调加速达到新目标冷凝温度,减小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通过将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既保证了制热效果,又防止了制热高压保护。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所述内风机的档位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时,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最大档位运行,以及控制所述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最大扫风角度运行;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差,且大于第二温差时,获取所述室内机的当前档位及当前扫风角度,并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所述当前档位运行,以及控制所述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所述当前扫风角度运行;当所述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温差时,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预设档位运行,以及控制所述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预设扫风角度运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较高时,加速目标空调周围的空气流通,减小热聚集程度,提升用户使用目标空调制热的温度体验。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差的取值范围为3~8℃,所述第二温差的取值范围为1~5℃,所述第二温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值,更加精确地确定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提升了对目标空调防热聚集控制的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所述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所述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进风口温度,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以降低所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可以与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目标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频率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风机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空调的控制器,参见如图1所示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2~步骤S104:
步骤S102: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空调制热产生的热空气密度低于冷空气,热空气上仰聚集在空调的周边,容易造成空调周边温度高于室内其他区域的环境温度,为了检测目标空调是否出现热聚集现象,可以获取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以便根据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判断目标空调是否存在热聚集现象。上述目标空调可以是任意需要进行防热聚集控制的空调。
步骤S104:基于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对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以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
基于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的大小,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及对室内机进行进行出风控制,可以在目标空调出现热聚集现象时,使室内空气加速循环,将目标空调周围的热空气吹入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环境的内部,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使空调周围的热空气均匀分布于室内环境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室内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对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可以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进而提升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提升确定空调是否存在热聚集现象的准确性,本实施例提供了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的实施方式,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2)执行:
步骤(1):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蒸发器的内部温度。
在目标空调(可以是变频空调)的制热过程中,随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升高,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提升,室内蒸发器的温度上升。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目标空调蒸发器的中部温度,以根据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判断目标空调是否达到了制热温度要求。参见如图2所示的目标空调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蒸发器的中部位置,以检测蒸发器的内部温度。
步骤(2):当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且内部温度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不变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当目标空调蒸发器的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时,目标空调认为目前已满足制热需求,目标空调将控制压缩机按照当前的频率运行,使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在至少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不变,诸如可以控制目标空调按照当前运行频率维持运行10分钟。当目标空调按照当前频率稳定运行预设时间后,利用温度传感器判断当前是否存在热聚集现象,可以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如图2所示,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风机的进风口,以检测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的准确性,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是设置于目标空调的遥控器或线控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上述遥控器可以是能够与空调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上述线控器可以是能够与目标空调的控制器进行有线通信的装置。空调用的遥控器或者线控器一般处在人的活动区域,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能真实反映人们感受,因此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中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并将检测环境温度发送至目标空调的控制器,能够计算出实际使用场景中,空调室内机所在位置与人们活动区域的温度差异,反映空调制热出现热聚集程度,从而对制热运行的目标冷凝温度做一定的修正控制,确保制热效果。
为了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对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的实施方式,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3执行:
步骤1:根据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得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
当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为防止目标空调出现热聚集,造成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下降,通过计算目标空调的进风温度Ta1与线控器(遥控器)检测得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a2的差值,得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ΔT=Ta1-Ta2。
步骤2:基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当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零时,控制压缩机按照目标冷凝温度运行,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变。当目标空调的进风温度Ta1小于等于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Ta2时,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零,目标空调不存在热聚集现象,获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按照当前频率运行,以保证目标空调的稳定运行。
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时,基于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当目标空调的进风温度Ta1大于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Ta2时,热聚集温差大于零,目标空调存在热聚集现象,根据该热聚集温差值的大小可以进一步判断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a1~步骤a2执行:
步骤a1: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小于等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根据热聚集温差及目标冷凝温度得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将第二目标冷凝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目标冷凝温度达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
当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ΔT>0,且Tm0+ΔT≤TA时,将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叠加到目标冷凝温度上,以提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其中,Tm0为目标冷凝温度(初始目标冷凝温度),TA为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值,诸如可以是52~60℃,优选58℃),令第二目标冷凝温度Tm=Tm0+ΔT,将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将此差值叠加到新的目标冷凝温度上,从而提高目标冷凝温度,压缩机可以继续升频提高制热效果。由于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大于目标冷凝温度(初始目标冷凝温度)Tm0,当确定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后,控制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运行,即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逐步增大,使冷凝器温度逐步提升,直至达到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即第二目标冷凝温度),以提升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减小热聚集程度。
步骤a2: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大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将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目标冷凝温度达到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
当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ΔT>0,且Tm0+ΔT>TA时,为了防止目标冷凝温度提高后造成系统压力过高,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应不大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若叠加后的计算值大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则目标冷凝温度按制热限频温度取值,即令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TA,并控制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运行,即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逐步增大,使冷凝器温度逐步提升,直至达到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即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由于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是按照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取值的,既保证了制热效果,又防止了制热高压保护。
在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机风量变化、室内外环境温度变化、频率的变化,在空调运行到目标冷凝温度之前,可能会有目标冷凝温度过高的情况,为防止冷凝温度过高出现高压保护停机,因此空调系统还预设有制热限频温度、降频温度、停机温度等。当制热冷凝温度达到上述值时,分别控制压缩限频、降频和停机,其中,目标冷凝温度≤限频温度<降频温度<停机温度。
步骤3:基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室内机的内风机档位及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进行控制。
当热聚集温差ΔT大于等于第一温差T0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最大档位运行,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最大扫风角度运行。通过判断ΔT与预设最大温差T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值,诸如可以是3~8℃,优选8℃)的大小,若ΔT≥T0表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较严重,为加速空调周边空气流动,通过提高目标空调的风量、风速及扫风角度的办法,从而减少热聚集程度,控制内风机按最高档运行,并使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提高至最大扫风角度。
当热聚集温差ΔT小于第一温差T0,且大于第二温差T1时,获取室内机的当前档位(即内风机的当前档位)及当前扫风角度(即扫风机构的当前扫风角度),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当前档位运行,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当前扫风角度运行。当热聚集温差ΔT介于第一温差T0和第二温差T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值,诸如可以是1~5℃,优选3℃,第二温差小于第一温差)之间时,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适中,控制目标空调的内风机风档和扫风角度保持在当前档位运行,即当ΔT从小于T1增长趋向于T0过程中(内风机的当前档位为预设档位,扫风机构的当前扫风角度为预设扫风角度),内风机的当前档位仍保持预设档位运行,扫风机构的当前扫风角度仍保持预设扫风角度运行,当ΔT从大于T0减少趋向于T1过程中(内风机的当前档位为最大档位,扫风机构的当前扫风角度为最大扫风角度),内风机的风档仍保持为最高风档运行,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仍保持为最大扫风角度运行。
当热聚集温差ΔT小于等于第二温差T1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预设档位,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预设扫风角度运行。通过判断ΔT与预设第二温差T1的大小,若ΔT≤T1表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较轻,控制目标空调的内风机恢复到预设档位运行,以及控制目标空调的扫风机构恢复至预设扫风角度运行,该预设档位及预设扫风角度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制热温度自适应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可以缓解变频空调制热运行中,热聚集程度较高导致的制热量下降的问题,提升了空调制热的舒适性,同时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安全。
实施例二: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对空调器进行防热聚集控制的实例,参见如图3所示的压缩机频率控制流程图,对压缩机频率的控制方式可参照如下步骤S302~步骤S312执行:
步骤S302:在变频空调制热过程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当内部温度Tem等于目标冷凝温度Tm0(也可以称为初始目标冷凝温度,取值范围可以是45~51℃,优选48℃)时,控制压缩机按照目标冷凝温度维持运行10min。
步骤S304:获取空调的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并计算得到热聚集温差ΔT。
步骤S306:当ΔT>0,且Tm0+ΔT≤TA时,令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Tm0+ΔT,控制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运行。
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逐步增大,使冷凝器温度逐步提升,直至达到新的目标冷凝温度。
步骤S308:当ΔT>0,且Tm0+ΔT>TA时,令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TA,控制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运行。
步骤S310:当ΔT≤0时,令新的目标冷凝温度Tm=Tm0,控制压缩机按照当前的目标冷凝温度Tm运行。
步骤S312:当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冷凝温度维持运行10min时,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304,直至空调制热结束。
在对制热空调的防热聚集过程中,除了对压缩机频率进行控制,还需要对外风机的风挡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参见如图4所示的外风机控制流程图,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S402~步骤S412执行:
步骤S402:在变频空调制热过程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当内部温度Tem等于目标冷凝温度Tm0时,控制压缩机按照目标冷凝温度维持运行10min。
步骤S404:获取空调的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并计算得到热聚集温差ΔT。
步骤S406:当ΔT≥T0时,控制内风机按最高档运行,控制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开至最大扫风角度。
步骤S408:当T1<ΔT<T0时,控制内风机档位及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按照当前状态运行。
当ΔT介于T0和T1之间时候,热聚集程度相对较小,风档和扫风角度保持在当前控制,即ΔT从小于T1增长趋向于T0过程中,风档和扫风角度仍保持为预设风挡和预设扫风角度,ΔT从大于T0减少趋向于T1过程中,风档和扫风角度仍保持为最高风档(最高档位)和最大扫风角度。
步骤S410:当ΔT≤T1,控制内风机档位恢复至预设档位运行,控制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按照预设扫风角度运行。
步骤S412:当控制内风机维持运行10min后,控制内风机档位恢复至预设档位运行,以及控制扫风机构的扫风角度按照预设扫风角度运行,并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404,直至空调制热结束。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聚热控制方法,通过对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和外风机风挡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可以实时检测空调器是否存在热聚集,并在热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时,降低空调器的热聚集程度,进而提升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空调制热的体验。
实施例三: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目标空调的控制器,参见如图5所示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51,用于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获取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控制模块52,用于基于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对目标空调的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目标空调的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以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目标空调的室内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及进风口温度,对压缩机进行控制,以及对室内机进行出风控制,可以降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程度,进而提升目标空调的制热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51,进一步用于在目标空调的制热过程中,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当内部温度达到目标冷凝温度,且内部温度在预设时间内保持不变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及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51,进一步用于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所在室内的环境温度,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目标空调的进风口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目标空调的遥控器或线控器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根据环境温度和进风口温度得到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基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基于目标空调的热聚集温差对室内机的内风机档位及扫风角度进行控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时,基于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当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零时,控制压缩机按照目标冷凝温度运行,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小于等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根据热聚集温差及目标冷凝温度得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将第二目标冷凝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目标冷凝温度达到第二目标冷凝温度;当热聚集温差大于零,且热聚集温差与目标冷凝温度之和大于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时,将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作为新的目标冷凝温度,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以使目标冷凝温度达到预设的制热限频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52,进一步用于当热聚集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最大档位运行,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最大扫风角度运行;当热聚集温差小于第一温差,且大于第二温差时,获取室内机的当前档位及当前扫风角度,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当前档位运行,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当前扫风角度运行;当热聚集温差小于等于第二温差时,控制室内机的内风机按照预设档位运行,以及控制室内机的扫风机构按照预设扫风角度运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温差的取值范围为3~8℃,第二温差的取值范围为1~5℃,第二温差小于第一温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装置,可以缓解变频空调制热运行中,热聚集程度较高导致的制热量下降的问题,提升了空调制热的舒适性,同时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安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四: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度来指令控制装置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防热聚集控制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