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9128B - 一种防汛地下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汛地下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9128B
CN111779128B CN202010736885.7A CN202010736885A CN111779128B CN 111779128 B CN111779128 B CN 111779128B CN 202010736885 A CN202010736885 A CN 202010736885A CN 111779128 B CN111779128 B CN 111779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water
drainage
main body
basemen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68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9128A (zh
Inventor
郑鹏
夏叶军
彭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f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f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f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f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68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9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9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9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9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007Base structures; Cell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22Adaptations of pumping plants for lifting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04D13/0358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moving, in their own plane, e.g. rolling or sliding, or moving in parallel planes with or without an additional movement, e.g. both pivoting and rolling or slid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6Light shafts, e.g. for cell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5/00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 G08B5/22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 G08B5/36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using visible light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汛地下室,包括地下室主体、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的挡水机构、排水机构、预警机构;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驱动组件,挡水板滑移设置在地面上,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槽上;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管、排水泵、出水管,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排水泵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出水管设置在排水泵上;预警机构报警灯、水位检测仪,报警灯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本申请通过水位检测仪来控制排水泵启动使得地下室主体内的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加快了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的速度,同时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挡水板上移来挡住水流,以此来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形成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防汛地下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汛地下室。
背景技术
考虑到扩大使用空间和稳定建筑基础等方面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厂房修建了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结构。地下室以其扩大使用空间的作用倍受人们欢迎,但由于其修筑在地下,因此,建筑排水性能将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使用状况以及建筑的整体寿命。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8044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的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个承台和铺设在承台之间的垫层,所述垫层内埋设有若干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至少一排沿着排水管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向外延伸出垫层;垫层包括位于基层的碎石层、铺设在碎石层上方的土工布和铺设在土工布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排水管埋设在碎石层中,所述混凝土层中具有若干条位于排水管上方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与排水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渠与排水管之间通过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漏水管相连接。排水结构通过在地下室的地面垫层内埋设排水管,能够将位于地下室地面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确保地下室无积水,以保证地下室的干燥,从而很好地解决地下室内的排水问题。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地面上会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主管道,排水管内的水流一般会流入排水主管道中,然后经过排水主管道排放到河流中,地下室都会开设有与地面相通的入口,当汛期发生时,地下室位置较低,大量水流会通过地下室入口涌入地下室,但是水流通过排水管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的速度较慢,因此容易导致地下室内形成较多的积水,积水会对地下室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积水对地下室造成的破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汛地下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汛地下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汛地下室,包括地下室主体、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的挡水机构、排水机构、预警机构;
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地下室主体入口的地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挡水板滑移设置在安装槽上且初始位置位于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槽上且与挡水板连接;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管、排水泵、出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并与排水主管道连通,所述排水泵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排水泵上且与排水主管道连通;
所述预警机构包括报警灯、水位检测仪,所述报警灯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所述水位检测仪设置在地下室主体内且与排水泵、报警灯和驱动组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时地下室主体的水流通过排水管排放到排水主管道内,在汛期发生时,水位检测仪来检测地下室主体的水位,当水位达到指定数值时,水位检测仪控制排水泵和驱动组件启动,地下室主体内的水流通过出水管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挡水板上移来挡住水流,降低了水流通过地下室主体入口进入到地下室主体的概率,同时报警灯打开进行预警,提高工作人员对排水设置进行疏通,观察地下室主体内的水位,同时提前对地下室主体内的物品进行转移,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物品的损失,水位检测仪检测到水位下降到指定数值以下后,排水泵关闭,驱动组件带动挡水板回移到安装槽内,以此来便于车辆进入地下室;
通过水位检测仪来检测地下室主体内的水位,水位检测仪来控制排水泵启动使得地下室主体内的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加快了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的速度,同时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挡水板上移来挡住水流,降低了水流流动到地下室主体内的概率,报警灯来提醒工作人员来对排水设施进行疏通,以此来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主体上设有便于车辆进入地下室主体的坡道,所述坡道上设置有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防水板、出水泵、输出管,所述坡道上开设有存水空间,所述防水板设置在存水空间开口处且上表面与坡道齐平并均布开设有腰形通孔,所述出水泵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存水空间连通,所述输出管设置在出水泵上且与排水主管道连通。
水流容易通过坡道流动到地下室主体内形成积水,特别是当汛期水量太大时,水流容易通过防水板流动到坡道上,最后在地下室主体内形成积水,增大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造成破坏的概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过地下室主体入口流动到坡道上,因此水流通过防水板流动到存水空间内,出水泵启动,水流通过输出管流到排水主管道内,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形成技术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主体内底壁上呈倾斜状态且沿倾斜方向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开口处设置有均布设置有腰形过水孔的过水板,所述排水泵与集水槽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集水槽提高了水流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排水泵的排水效率,同时水流通过腰形过水孔流到集水槽内,降低了杂质进入排水泵的概率,降低了排水泵而损坏而维修的概率,提高了排水泵的排水效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主体上设置有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通风井、通风管道、出风风机、进风风机,所述通风井设置在地面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所述通风管道设置在地下室主体内顶壁上且与通风井连通,所述通风井和通风管道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通风井和通风管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通气空间,所述通风管道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通风井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风机和进风风机设置在通风井上且分别位于两个通气空间内。
地下室主体位于地下,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慢,导致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质量较差,因此有必要设置换气机构来提高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质量,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风机启动,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通风管内,从第二出风口输送到外部空气中;外部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通风井内,然后从第一进风口输送到地下室主体内,以此来对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提高了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质量,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同时设置通风井和通风管道只要安装一套机构,然后通过分隔板来分隔成两个通气空间,节省了安装换气机构的时间,省时省力。
优选的,所述通风井远离地下室主体的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通风井上设置有玻璃盖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上均通过插接组件可拆卸设置有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盖板来挡住通风进的端口,降低了水流进入通风井的概率;同时过滤板降低了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地下室主体内和地下室主体内的杂质进入空气中的概率,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杂质对空气的污染,也提高了进入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框、插接块、把手,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插接框上,所述插接框插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上,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设置在插接框上且插接设置在插接槽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插接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插接框将插接框从第二进风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新的插接框卡接安装到第二进风口上,且使得插接块插接安装到插接槽上,以此来更换好过滤板,提高了过滤板对空气中杂质的过滤效果,然后对拆卸下来的过滤板进行清理,以便于下一次继续使用。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上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温度检测仪,所述换热器设置在通风管且和进风风机位于同一通气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仪设置在通风管上且位于换热器和进风风机之间并与安装换热器的通气空间内部连通,所述温度检测仪与换热器电连接。
地下室主体外部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当进入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对人体造成不适感,降低了人体的舒适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检测仪来检测进入通风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因此温度检测仪根据指定数值来控制换热器来对空气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了人体在地下室主体内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主体设置有采光机构,所述采光机构包括安装框、玻璃板、支撑杆、滑移块、锁定组件,地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地下室主体连通的采光口,所述安装框转动设置在地面上且盖住采光口,所述玻璃板设置在安装框上,所述滑移块滑移设置在安装框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滑移块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地面上且来对安装框进行定位。
地下室主体处于地下,因此地下室主体比较黑暗,都会采用采光井来进行采光,一般采光井上都会固定安装有玻璃,但是需要转动玻璃采用采光井进行换气时比较麻烦,降低了地下室主体的换气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锁定组件,转动安装框带动滑移块移动,滑移块移动带动支撑杆转动,以此来打开安装框,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转动,因此滑移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和支撑杆的配合来对安装框进行支撑,从而即能通过采光口来进行换气,提高了地下室主体的换气效率,换气完成后,转动安装框使得安装框来盖住采光口,关闭锁定组件来对安装框进行定位,以此来提高了地下室主体的换气效率。
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把手、固定块、卡接杆、扭簧,所述把手设置在安装框上,所述固定块设置在采光井上且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杆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把手上,所述扭簧套设在转轴上且两端分别与卡接杆和把手连接,所述卡接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卡接设置在卡接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抓住把手来挤压卡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使得卡接杆从固定块上脱离,因此即能打开安装框;安装框盖住采光口后,松开卡接杆,卡接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卡接安装到卡接槽上,以此来对安装框的位置进行定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水位检测仪来控制排水泵启动使得地下室主体内的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加快了水流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的速度,同时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挡水板上移来挡住水流,降低了水流流动到地下室主体内的概率,报警灯来提醒工作人员来对排水设施进行疏通,以此来降低了地下室主体内形成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2.通过将坡道上的水流流动到存水空间内,出水泵启动,水流通过输出管流到排水主管道内,降低了水流通过坡道流动到地下室主体内而形成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3.通过出风风机启动,使得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室主体外部空气中;外部的新鲜空气在第二进风口作用下输送到地下室主体内,以此来对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提高了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质量,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同时设置通风井和通风管道只要安装一套机构,然后通过分隔板来分隔成两个通气空间,节省了安装换气机构的时间,省时省力;
4.通过挤压卡接杆使得卡接杆从固定块上脱离,然后即能转动安装框来打开安装框,同时支撑杆和滑移块配合来对安装框进行支撑,以此来对地下室主体进行换气,提高了地下室主体的换气效率;换气完成后,转动安装框来盖住采光口,然后松开卡接杆,卡接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卡接安装到固定块上来对安装框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挡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地面和坡道侧壁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3是本申请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两个防水板进行了爆炸;
图4是本申请中连接装置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两个防水板进行了爆炸;
图5是本申请中排水机构、连接装置、预警机构和换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地面进行了剖视,对通风井侧壁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6是本申请中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中通风管道和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进气风管和通风管道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8是本申请中采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采光机构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1、挡墙;13、安装槽;14、支撑架;15、集水槽;16、过水板;17、过滤组件;18、存水空间;19、坡道;2、挡水机构;21、挡水板;211、支撑条;22、驱动组件;23、电动推杆;24、驱动块;3、排水机构;31、排水管;32、排水泵;33、出水管;4、预警机构;41、报警灯;42、水位检测仪;5、连接装置;51、连接框;511、移动槽;512、滑移槽;513、插入槽;52、固定组件;53、滑移杆;54、拨块;6、支撑装置;61、支撑块;62、抵压板;63、支撑板;7、连接组件;71、连接块;711、连接槽;72、卡接块;8、换气机构;81、通风井;811、玻璃盖板;812、插接槽;813、第二进风口;814、第二出风口;815、过滤板;82、通风管道;821、进气风管;822、分隔板;823、第一进风口;824、第一出风口;83、出风风机;84、进风风机;85、通气空间;9、采光机构;91、安装框;911、固定框;912、滑道;913、采光口;92、玻璃板;93、支撑杆;94、滑移块;95、锁定组件;96、把手;97、固定块;971、卡接槽;98、卡接杆;99、扭簧;10、温度控制装置;101、换热器;102、温度检测仪;11、插接组件;111、插接框;112、插接块;113、拉手;12、出水机构;121、防水板;122、出水泵;123、输出管;124、输入管;125、防滑凸起;12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汛地下室。
参照图1,防汛地下室,包括地下室主体,地下室主体上设置有挡水机构2、排水机构3、预警机构4。
参照图1和图2,地下室主体入口安装有便于车辆进入地下室主体的坡道19,地面上安装有挡住水流进入地下室主体且呈C形的挡墙1,挡水机构2设置在地下室主体入口处;挡水机构2包括挡水板21、驱动组件22,靠近地下室主体入口的地面上且位于挡墙1的C形开口处开始有安装槽13。
参照图2和图3,挡水板21竖向滑移设置在安装槽13上,挡水板21相对两侧壁上且位于靠近挡水板21顶端一侧一体设置有支撑条211,安装槽13上开设有与支撑条211卡接配合的第一支撑槽,当挡水板21处于初始位置时,挡水板21位于安装槽13内,且挡水板21上表面与支撑条211上表面和地面齐平。
驱动组件22设置在安装槽13内且与挡水板21连接,驱动组件22包括电动推杆23、驱动块24,安装槽1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4,电动推杆2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4上表面上,且电动推杆23活塞杆竖直向上,电动推杆23与安装槽13槽底留有间隙,安装槽13槽底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排水主管道连通的下水孔;驱动块24固定安装电动推杆23的活塞杆上,且驱动块24与挡水板21底端固定连接;挡水板21在电动推杆23的作用下上移可与挡墙1接触,且挡水板21和挡墙1配合来挡住水流流动到坡道19上。
坡道19上设置有出水机构12,出水机构12包括防水板121、出水泵122、输出管123,坡道19上表面上开设有存水空间18,存水空间18开口处开设有第二支撑槽,防水板121通过连接装置5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支撑槽上。
参照图3和图4,连接装置5包括连接框51、固定组件52,连接框51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槽上,连接框5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插入槽513,防水板121长度方向与坡道19上表面的倾斜方向平行,防水板121长度方向的两端卡接安装在插入槽513上,且连接框51和防水板121的上表面均与坡道19齐平。
防水板121沿防水板121宽度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同时相邻两个防水板121抵触在一起,防水板121上表面上开设有供水通过的腰形通孔,防水板121上表面均布固定安装有防滑凸起125。固定组件52设置在连接框51上且来对防水板121进行定位,固定组件52设置有多个且数目与防水板121的数目相同,同时固定组件52与防水板121一一对应设置。固定组件52包括滑移杆53、拨块54,插入槽513相对两侧壁上且位于靠近防水板121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移动槽511,连接框5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移动槽511连通的滑移槽512。
滑移杆53滑移安装移动槽511上,防水板12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开设有固定槽126,且滑移杆53插接安装在固定槽126上;拨块54一体设置在滑移杆53远离防水板121的一端上,且拨块54滑移安装在滑移槽512上;滑移杆53和拨块54的滑移方向相同,滑移杆53的滑移方向与防水板121长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2和图3,出水泵122固定安装在地下室主体上,出水泵122上固定安装有与存水空间18连通的输入管124,输出管123固定安装在出水泵122上且与排水主管道连通。
参照图2和图4,存水空间18上设置有对防水板121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6,支撑装置6包括支撑块61、抵压板62、支撑板63,支撑块61和抵压板62竖向间隔固定安装在存水空间18上且均位于防水板121下方,同时抵压板62位于支撑块61下方。
支撑板6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撑块61上,且支撑板63远离抵压板62的一端倾斜向上,同时支撑板63靠近支撑块61的一端到存水空间18的距离小于远离支撑块61的一端到存水空间18的距离,支撑板63远离支撑块61的一端支撑在防水板121下表面上,支撑板63靠近抵压板62的一端抵压在抵压板62的上表面上,同时转动支撑板63远离支撑块61的一端可将支撑杆93搭靠到存水空间18上。
参照图1和图5,地下室主体内底壁呈倾斜状态,且地下室主体靠近入口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入口一侧的高度,地下室主体内底壁上沿倾斜方向开设有集水槽15,且集水槽15沿垂直于地下室主体倾斜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集水槽15槽口处开设有第三支撑槽,第三支撑槽上卡接安装有过水板16,且过水板16上表面与地下室主体内底壁齐平,过水板16上均布开设有腰形过水孔。
参照图5和图6,过水板16下侧壁上通过连接组件7可拆卸设置过滤组件17,过滤组件17为过滤框,且过滤框位于集水槽15内,连接组件7包括连接块71、卡接块72,连接块71固定安装在过滤框上表面上,且连接块7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块71靠近过水板16的一端连通的连接槽711;卡接块72固定安装在防水板121的下表面上且呈T形,同时卡接块72卡接安装在连接槽711上,过滤框的四个外侧壁分别与集水槽15的四个侧壁相抵触。
排水机构3包括排水管31、排水泵32、出水管33,排水管31固定安装地下室主体上,且排水管31与集水槽15远离地下室主体入口的一端连通,排水泵32安装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集水槽15远离地下室主体入口的一端连通,出水管33固定安装在排水泵32上,且出水管33和排水管31与排水主管道均连通。
预警机构4包括报警灯41、水位检测仪42,报警灯41固定安装在地下室主体上,水位检测仪42固定安装在地下室主体内,且水位检测仪42来检测地下室主体内的水位高低,水位检测仪42与排水泵32、报警灯41和电动推杆23均电连接,水位检测仪42为液位传感器。
参照图5和图7,地下室主体上设置有换气机构8,换气机构8包括通风井81、通风管道82、出风风机83、进风风机84,通风井81固定安装地面上,且通风井81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并呈竖直状态,通风井81顶端呈开口状态,通风井81顶端固定安装有挡住通风井81的玻璃盖板811。地下室主体内顶壁上固定安装有竖直向下的进气风管821,且进气风管821穿过地下室主体与通风井81连通,通风管道82固定安装在进气风管821底端上,通风管道82中心线呈水平状态且呈折线形。
通风井81、进气风管821和通风管道82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的分隔板822,分隔板822两端与通风管道82的上下两内侧壁固定连接,同时分隔板822与玻璃盖板811接触,分隔板822将通风井81、进气风管821和通风管道82内部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通气空间85。通风管道82的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823和第一出风口824,且第一进风口823和第一出风口824分别与两个通气空间85连通,而通风井81相对两侧壁上开设第二进风口813和第二出风口814,且第二进风口813和第二出风口814分别与两个通气空间85连通,同时第一进风口823和第二进风口813位于分隔板822的同一侧,且出风风机83和进风风机84的出布口的方向相反,出风风机83的出风口竖直向上。
出风风机83和进风风机84固定安装在通风井81内侧壁上且分别位于两个通气空间85内,出风风机83和进风风机84均位于第二进风口813下方;第二进风口813和第二出风口814上通过插接组件11可拆卸设置有过滤板815,第二进风口813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812,且第二出风口814相对两侧壁也开设有插接槽812,同时插接槽812与通风井81外侧壁连通。
下面以位于第二进风口813上的插接组件11为例来讲解,插接组件11包括插接框111、插接块112、拉手113,插接框111插接安装在第二进风口813上,且插接框111呈回字形,过滤板815固定安装在插接框111内侧壁上;插接块112一体成型设置在插接框111相对两外侧壁上,且插接块112插接安装在插接槽812上,拉手113固定安装在插接框111靠近通风井81外部一侧的侧壁上。
位于进气风管821内的通气空间85上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0,温度控制装置10包括换热器101、温度检测仪102,换热器101固定安装在位于进气风管821内的通气空间85上,且换热器101位于分隔板822靠近进风风机84一侧,温度检测仪102固定安装在进气风管821的外侧壁上,且温度检测仪102伸至安装换热器101的通气空间85内,温度检测仪102来检测通气空间85内的温度,温度检测仪102为温度控制器。
参照图1和图8,地下室主体上设置有与地面连通的采光机构9,采光机构9包括安装框91、玻璃板92、支撑杆93、滑移块94、锁定组件95,地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采光口913,地面上且位于每个采光口913周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框911,且固定框911呈C形,每个固定框911上均设置有采光机构9。安装框9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框911上,且转轴呈水平状态,同时安装框91抵靠在地面上来挡住采光口913且呈回字形,安装框9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截面呈T形的滑道912,滑道912的长度方向呈水平状态并与转轴的轴线垂直。
玻璃板92固定安装在安装框91内侧壁上,支撑杆93到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框911上,滑移块94滑移安装在滑道912且可沿滑道912长度方向滑移,同时支撑杆93远离固定框911的一端与滑移块94转动连接,且支撑杆93两端的转动方向与转轴方向平行;锁定组件95设置在安装框91上且来对安装框91进行定位。
锁定组件95包括把手96、固定块97、卡接杆98、扭簧99,把手96固定在安装框91上表面上,且把手96位于远离转轴一侧;固定块97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且固定块97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971;卡接杆98通过转杆转动安装在把手96上,且转杆呈水平状态;扭簧99套设在转杆上,且扭簧99的两端分别与转杆和把手96固定连接,卡接杆98靠近固定块97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插入块,插入块在扭簧99的作用下卡接安装在卡接槽971上,同时挤压卡接杆98远离固定块97的一端可带动插入块从卡接槽971上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地下室主体的水流通过过水板16上的腰形过水孔流动到过滤框中,因此水流经过腰形过水孔和过滤框双层过滤,然后水流通过排水管31进入排水主管道中,降低了排水管31堵塞的概率,降低了水流聚集在地下室主体而对地下室主体造成破坏的概率。
在汛期发生时,液位传感器来检测地下室主体的水位,当地下室主体积水而水位达到指定数值后,控制开关控制排水泵32和电动推杆23启动,因此电推杆带动挡水板21上移而和挡墙1配合来挡住水流,降低了水流通过地下室主体入口进入到地下室主体的概率,而排水泵32启动,使得水流通过出水管33流动到排水主管道内,同时控制开关控制报警灯41打开进行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对排水设施进行疏通,对地下室主体物品进行转移,以此来降低了地下室主体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和地下室主体内物品的破坏。
当水流流动到坡道19上,然后水流通过腰形通孔流动到存水空间18内,出水泵122启动,水流通过输出管123流动到排水主管道上,以此来进一步降低了水流流动地下室主体而地下室主体积水的概率,降低了积水对地下室主体的破坏。
拨动拨块54带动滑移杆53从固定槽126上脱离,因此即能拆卸下防水板121,然后转动支撑板63远离支撑块61的一端靠近存水空间18侧壁,以此来对存水空间18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对工作人员进入存水空间18内时支撑板63造成的阻碍,清理完成后,转动支撑板63抵压到抵压板62上,然后将防水板121卡接安装到连接框51上,最后拨动拨块54带动滑移杆53卡接安装到固定槽126上来对防水板121进行定位,以此来对存水空间18进行清理,提高了存水空间18的存水容量,提高了存水空间18的排水效果。
出风风机83和进风风机84启动,使得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二出风口814、第一出风口824输送到地下室主体外部,而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823进入进气风管821内,因此空气通过换热器101进行换热,同时温度控制器通过检测空气的温度来控制换热器101,以此来调节进入地下室主体内空气的温度,以此来提高了地下室主体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了人体在地下室主体内的舒适度。
抓住把手96来挤压卡接杆98,使得插接块112从固定块97上脱离,然后即能转动安装框91,安装框91转动带动滑移块94在滑道912上滑移,滑移块94移动带动支撑杆93转动,安装框91停止转动时,滑移块94在摩擦力作用下和支撑杆93来对安装框91进行支撑;换气完成后,转动安装框91抵压到地面上来盖住采光口913,然后松开卡接杆98,插接块112在扭簧99的作用下卡接安装到固定块97上来对安装框91进行定位,以此来提高了使用采光口913来进行换气的便利性,提高了地下室主体的换气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主体、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的挡水机构(2)、排水机构(3)、预警机构(4);
所述挡水机构(2)包括挡水板(21)、驱动组件(22),靠近所述地下室主体入口的地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挡水板(21)滑移设置在安装槽(13)上且初始位置位于安装槽(13)内,所述驱动组件(22)设置在安装槽(13)上且与挡水板(21)连接;
所述排水机构(3)包括排水管(31)、排水泵(32)、出水管(33),所述排水管(31)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并与排水主管道连通,所述排水泵(32)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33)设置在排水泵(32)上且与排水主管道连通;
所述预警机构(4)包括报警灯(41)、水位检测仪(42),所述报警灯(41)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所述水位检测仪(42)设置在地下室主体内且与排水泵(32)、报警灯(41)和驱动组件(22)电连接;
所述地下室主体上设置有换气机构(8),所述换气机构(8)包括通风井(81)、通风管道(82)、出风风机(83)、进风风机(84),所述通风井(81)设置在地面上且与地下室主体内部连通,所述通风管道(82)设置在地下室主体内顶壁上且与通风井(81)连通,所述通风井(81)和通风管道(82)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分隔板(822),所述分隔板(822)将通风井(81)和通风管道(8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通气空间(85),所述通风管道(82)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823)和第一出风口(824),所述通风井(81)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813)和第二出风口(814),所述出风风机(83)和进风风机(84)设置在通风井(81)上且分别位于两个通气空间(8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主体上设有便于车辆进入地下室主体的坡道(19),所述坡道(19)上设置有出水机构(12),所述出水机构(12)包括防水板(121)、出水泵(122)、输出管(123),所述坡道(19)上开设有存水空间(18),所述防水板(121)设置在存水空间(18)开口处且上表面与坡道(19)齐平并均布开设有腰形通孔,所述出水泵(122)设置在地下室主体上且与存水空间(18)连通,所述输出管(123)设置在出水泵(122)上且与排水主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地下室主体内底壁上呈倾斜状态且沿倾斜方向开设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开口处设置有均布设置有腰形过水孔的过水板(16),所述排水泵(32)与集水槽(15)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81)远离地下室主体的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通风井(81)上设置有玻璃盖板(811),所述第一进风口(823)和第一出风口(824)上均通过插接组件(11)可拆卸设置有过滤板(8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11)包括插接框(111)、插接块(112)、把手(96),所述过滤板(815)设置在插接框(111)上,所述插接框(111)插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823)上,所述第一进风口(823)开设有插接槽(812),所述插接块(112)设置在插接框(111)上且插接设置在插接槽(812)上,所述把手(96)设置在插接框(1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82)上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0),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包括换热器(101)、温度检测仪(102),所述换热器(101)设置在通风管且和进风风机(84)位于同一通气空间(85)内,所述温度检测仪(102)设置在通风管上且位于换热器(101)和进风风机(84)之间并与安装换热器(101)的通气空间(85)内部连通,所述温度检测仪(102)与换热器(10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主体设置有采光机构(9),所述采光机构(9)包括安装框(91)、玻璃板(92)、支撑杆(93)、滑移块(94)、锁定组件(95),地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地下室主体连通的采光口(913),所述安装框(91)转动设置在地面上且盖住采光口(913),所述玻璃板(92)设置在安装框(91)上,所述滑移块(94)滑移设置在安装框(91)上、所述支撑杆(93)转动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滑移块(94)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95)设置在地面上且来对安装框(91)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汛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95)包括把手(96)、固定块(97)、卡接杆(98)、扭簧(99),所述把手(96)设置在安装框(91)上,所述固定块(97)设置在地面上且开设有卡接槽(971),所述卡接杆(98)通过转杆转动设置在把手(96)上,所述扭簧(99)套设在转杆上且两端分别与卡接杆(98)和把手(96)连接,所述卡接杆(98)在扭簧(99)的作用下卡接设置在卡接槽(971)上。
CN202010736885.7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防汛地下室 Active CN111779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885.7A CN111779128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防汛地下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885.7A CN111779128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防汛地下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9128A CN111779128A (zh) 2020-10-16
CN111779128B true CN111779128B (zh) 2021-08-17

Family

ID=7276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6885.7A Active CN111779128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防汛地下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91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092B (zh) * 2021-02-07 2022-06-07 恒元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人防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669828B (zh) * 2021-08-18 2023-03-31 四川省集坤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通风设备
CN113775031A (zh) * 2021-09-10 2021-12-10 朱海龙 消防应急智能防大汛龙吸水防灾救灾设备
CN114908797B (zh) * 2022-04-29 2024-01-30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危旧楼地下室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3665A (en) * 1993-04-09 1994-12-20 The Bilco Company Door assembly with augmented counterbalancing
CN205399626U (zh) * 2015-09-29 2016-07-27 国网浙江临海市供电公司 一种排水系统
CN106245737B (zh) * 2016-08-04 2018-09-07 张春生 一种防雨水流入地下车库内用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JP2018105045A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ポンプシステム、悪臭防止型排水設備、ポンプ
CN207130903U (zh) * 2017-07-21 2018-03-23 刘伟 一种设有防潮通风系统的地下室结构
CN208722768U (zh) * 2018-09-07 2019-04-09 广州日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防止电子开关失效的开关面板
CN209704123U (zh) * 2019-01-08 2019-11-29 深圳市兴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室车库的坡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9128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9128B (zh) 一种防汛地下室
KR102228418B1 (ko) 스카이 어닝
CN112411898B (zh)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及其方法
CN212984167U (zh) 一种防积水地下室
CN108222212B (zh) 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
CN212984168U (zh) 一种防堵塞地下室
CN211592062U (zh) 园林景观墙
CN112551820A (zh) 一种城市雨水分流、净化系统
CN21707942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屋面天沟结构
KR20130058144A (ko) 식생 패널 및 시스템
CN113597918B (zh) 一种建筑物垂直绿化系统
CN113136763B (zh) 一种便于蓄水排污的绿化带
CN21465761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排水系统
CN114352087A (zh) 带有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厂房
CN215104393U (zh) 景观建筑隐藏式排水结构
CN112681479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221074023U (zh) 一种防堵塞分体式排水结构
CN220225631U (zh) 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
CN113638474B (zh) 环保节能型建筑给排水系统
CN218116730U (zh) 一种降低成本的建筑结构
CN218758350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排水装置
CN217105744U (zh) 一种用于建筑的组合式幕墙
CN116180864B (zh) 一种交通道路工程施工预埋式排污装置
CN217027368U (zh) 一种生态草沟结构
CN214902911U (zh) 便携式宠物厕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