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9857A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69857A CN111769857A CN201910254188.5A CN201910254188A CN111769857A CN 111769857 A CN111769857 A CN 111769857A CN 201910254188 A CN201910254188 A CN 201910254188A CN 111769857 A CN111769857 A CN 1117698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domain
- parameter
- parameters
- terminal device
- capab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5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5000019580 granularit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频域参数用于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该频域单元是终端设备反馈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每个能力参数组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配置频域单元粒度,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能够支持更小粒度的PMI反馈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更小粒度的频域单元,以获得更加精确的PMI反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因此,成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网络设备为了提高下行传输性能,可以通过发送参考信号的方式来获得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基于所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并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下行信道测量,并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物理上行资源上报CSI。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接收参考信号以进行信道测量和上报。
然而,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测量和上报时,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来确定CSI。因此,网络设备在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用于信道测量的相关参数时,需要结合终端设备的能力来配置。若网络设备配置的参数不合适,终端设备可能没有能力处理而不上报CSI。网络设备也就无法获得实时的信道状态,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内配置CSI测量配置参数,从而获得终端设备反馈的CSI,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力参数。
应理解,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因此,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频域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频域参数来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以及第二频域单元的粒度(以下简称第二粒度)与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以下简称第一粒度)的比值R’。这里,第二频域单元可以是指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第一频域单元可以是指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
在终端设备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较小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以便终端设备在更小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上进行信道测量和PMI上报,以获得更加精确的PMI;而在超出终端设备能力的范围时,网络设备可以选择较大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以便终端设备在更大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上进行信道测量和PMI估计,以保证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参数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以内,避免因配置参数错误而无法获得终端设备的反馈。因此,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道状态,采用与信道状态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再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性能,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与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和一端口数。
也就是说,每个能力参数组中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和端口数为终端设备的能力参数的一种组合。当网络设备基于某一个能力参数组配置CSI测量配置参数时,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空域向量的个数以及一个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均不超出该能力参数组中各项参数的取值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与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且所述频域参数和所述空域参数与一端口数相关联。
也就是说,每个能力参数组中的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与所对应的端口数为终端设备的能力参数的一种组合。也就是说,每个能力参数组中包含的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与这个能力参数组所对应的端口数相关联。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端口数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包含有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的能力参数组对应,以构成端口数、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的多种组合。
当网络设备基于某一种组合中的参数配置CSI测量配置参数时,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空域向量的个数以及一个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均不超出该能力参数组中各项参数的取值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每个第二能力参数组包括一端口数、一参考信号资源数和一端口总和;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相关联,且同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同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
也就是说,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相关联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本实施例通过两个不同能力参数的组合来指示相关联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相关联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一空域参数、一端口数、一参考信号资源数和一端口总和。
可选地,两个相关联的第二能力参数组可以通过端口数关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N为正整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由于第二频域单元与第一频域单元可通过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来计算。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最大个数,确定上报带宽中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粒度比R的最大取值,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R为正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以及当前协议中默认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的指示,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对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的取值定义为1或2,因此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了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R为2,也就间接地指示了R的取值为1还是2。由此可以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结合终端设备所支持的R值,可以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N0为预设门限;在N≤N0时和N>N0时所述终端设备分别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可选取值是预定义的。
由于在N≤N0时和N>N0时终端设备分别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可选值可以由协议预定义,因此终端设备可直接通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可选值和N与N0的大小关系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N的取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支持传输层间独立、传输层组间独立还是多个传输层共用;其中,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C个传输层属于至少一个传输层组,每个传输层组包括所述C个传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C为正整数。
对于高阶码本,由于可能存在空域向量在传输层间独立、传输层组间独立和传输层间共用这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实现方式,以便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实现方式来为终端设备配置需要上报的空域向量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第一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即,当空域向量在传输层间独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上报一个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配置一个需要上报的空域向量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组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组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组中的第一传输层组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即,当空域向量在传输层组间独立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组上报一个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组配置一个需要上报的空域向量个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CSI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触发CSI上报;该终端设备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满足预设条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延系数且第二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发送CSI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资源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位置至用于传输所述CSI报告的物理上行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用于确定所述CSI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位置至用于传输所述CSI报告的物理上行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应理解,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CSI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满足预设条件;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延系数,且在第二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接收CSI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资源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位置至用于传输所述CSI报告的物理上行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用于确定所述CSI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位置至用于传输所述CSI报告的物理上行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应理解,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因此,通过对时延系数Z2和Z2’的扩展,使得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不同配置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不同的时延系数确定对下行控制信息所触发的CSI上报的处理方式。这与type II码本可以更好地吻合。终端设备在基于type II码本进行PMI测量和上报时,就可能有更多的处理时间,从而有利于获得精确的PMI反馈,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时延系数为Z2个符号,所述第二时延系数为Z2’个符号;Z2和Z2’的取值为:
其中,μ为索引,每个索引用于指示一参数集,所述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的类型,且μ在不同取值下均满足αμ≥1,βμ≥1。
可以看到,时延系数Z2和Z2’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的不同取值,对时延系数分别通过不同的系数来进一步增大,以便配合终端设备在不同配置值下的不同运算量。因此也更加灵活与合理。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CSI上报为子带CSI上报;或
所述PMI上报采用的码本为类型II码本;或
为所述CSI上报配置了多个参考信号资源;或
用于所述CSI上报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或等于4。
也就是说,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并不限于在基于type II码本上报PMI的情况下使用,当下行控制信息所触发的CSI上报满足上文所列举的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时,均可以根据上表来确定时延系数Z2和Z2’。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终端设备取消发送所述CSI报告。相对应地,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网络设备取消接收所述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且用于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没有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下行控制信息对CSI上报的触发,而不发送CSI报告。网络设备也就不在该物理上行资源上接收CSI。
终端设备取消CSI的发送可以节电。并且由于没有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或HARQ信息,终端设备取消发送CSI报告并不会涉及到额外的速率匹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终端设备取消发送所述CSI报告。
相对应地,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网络设备取消接收所述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仅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用于该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如PUSCH,没有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下行控制信息对CSI上报的触发,而不发送CSI报告。网络设备也就不在该物理上行资源上接收CSI。
终端设备取消CSI的发送可以节点。并且没有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或HARQ信息,终端设备取消发送CSI报告并不会涉及到额外的速率匹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或者,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相对应地,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或者,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未更新的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一个或多个CSI上报,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或者,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或者,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由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一时延系数的关系以及第二时间间隔与第二时延系数的关系,也可以确定该终端设备上报的CSI报告是否是更新的CSI报告。
可选地,该CSI报告中携带预定义值,该预定义值用于指示该CSI报告是未更新的CSI报告。
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该CSI报告中携带的预定义值确定该CSI报告是否是未更新的CSI报告,更加方便。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为2;该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终端设备根据该网络设备配置的R’确定同时占用的CSI处理单元的数量,每个CSI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基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上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的信道测量;其中,第二粒度是为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预配置的粒度,第一粒度是为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的粒度,R’≤R。
应理解,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为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其中,第二粒度是为信道质量指示CQI上报预配置的粒度,第一粒度是为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的粒度,R’≤R。
应理解,第六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因此,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R为2这一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多种可能的R’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不同的R’值确定相应数量的CSI处理单元来进行PMI测量和上报。因此,网络设备所配置的R’值能够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内。在网络设备配置的R’值为2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为PMI测量和上报配置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利于准确快速地获得PMI来上报。因此,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中同时占用的CSI处理单元的数量由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确定。
终端设备同时占用的CSI处理单元的数量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和CSI上报中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乘积确定。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十二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
图2是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子带和上报带宽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和接收CSI报告的方法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可以配置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另外,各通信设备还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因此,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术语作简单说明。
1、上报带宽(reporting band):在NR中,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子带(subband)(即,下文中所述的CQI子带)。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如高层信令,指示BWP中需要上报CSI的子带的数量和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报带宽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在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通过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CSI上报配置(CSI-ReportConfig)中的上报带宽(csi-ReportingBand)字段所配置的带宽。该信息元素csi-ReportingBand可用于指示BWP中需要上报CSI的一组连续或非连续的子带。该信息元素csi-ReportingBand例如可以是位图。每个比特可对应BWP中的一个子带。该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可用于指示所对应的子带是否需要上报CSI。例如,当指示比特置“1”时,所对应的子带需要上报CSI;当指示比特置“0”时,所对应的子带不需要上报CSI。
图2示出了BWP、子带和上报带宽的一例。如图2中所示,图中每个黑色方框是一个子带,带有阴影的子带是需要上报CSI的子带。该BWP中的多个子带与位图中的多个比特对应。每个比特的取值指示了所对应的子带是否需要上报CSI。该BWP中多个需要上报CSI的子带可以称为上报带宽。
应理解,这里所列举的指示比特的值所表达的含义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其中,上述子带可以是指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上报所基于的子带,或者说,CQI上报所基于的频域单元。终端设备可以在该上报带宽上接收参考信号,以进行信道测量和上报CQI。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用于配置上报带宽的信令以及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信令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用于指示上报带宽的信令、用于指示待上报的子带的信令以及具体的指示方式均不作限定。
此外,上报带宽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2、频域单元:频域资源的单位,可表示不同的频域资源粒度。频域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子带、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功能,可以定义不同类型的频域单元。具体地,PMI上报所基于的子带,或者说,与PMI上报对应的子带,可以称为第一频域单元。CQI上报所基于的子带,或者说,与CQI上报对应的子带,可以称为第二频域单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域单元和PMI子带交替使用,第二频域单元和CQI子带交替使用,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这里,与CQI上报对应的频域单元,具体可以是指,基于该频域单元上报CQI,且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基于多个频域单元上报的CQI确定传输信号所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
与PMI上报对应的频域单元,具体可以是指,基于该频域单元上报PMI,且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PMI确定在该频域单元上传输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一频域单元和第二频域单元可以具有相同的粒度,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粒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CQI上报所基于的第二频域单元的粒度可以是预配置的。PMI上报所基于的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也可以预先确定。下文中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将为CQI上报预配置的频域单元粒度记作第二粒度,将为PMI上报预先确定的频域单元粒度记作第一粒度。
可选地,第一粒度小于第二粒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包含的RB个数来区分不同的粒度。例如,第一粒度小于第二粒度,具体可以是指第一粒度中包含的RB个数小于第二粒度中包含的RB个数。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粒度,或者说,通过信令配置第二粒度。该第二粒度例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CSI上报配置(CSI-ReportConfig)来配置。该第二粒度具体可以是该CSI上报配置中的子带粒度(subband size)字段来指示。换句话说,该第二粒度可以是预配置的CQI子带粒度。
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下文中为方便说明,将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记作粒度比。并且为了便于区分,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粒度比记作R’。后文中涉及的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粒度比记作R。
上述第一粒度可以根据预配置的第二粒度以及预配置的粒度比R’确定。例如,第一粒度包含的RB数记作N1,第二粒度包含的RB数记作N2,则N1=N2/R’。当R为1时,第一粒度和第二粒度是相同的粒度;当R大于1时,第一粒度小于第二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2。即,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为2。或者说,第二粒度包含的RB个数是第一粒度包含的RB个数的两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二频域单元的粒度(即,第二粒度)为预配置的,但实际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报带宽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第二频域单元的粒度都等于预配置的第二粒度。这主要是因为BWP的起始位置与子带划分的参考点不同。具体来说,NR中,每个载频上,在频域上按照12个连续子载波为单位划分成RB,RB的划分是“点A(point A)”作为公共参考点的。具体而言,公共资源块(common resource block,CRB)编号可以从0开始,例如记作CRB#0。CRB#0中的子载波0在频域的中点可对应point A,point A可以是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QI子带的划分可以以CRB#0为参考点。
另一方面,在同一个载频上,可以配置最多4个BWP,每个BWP可以是由多个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组成,每个BWP中的PRB都分别可以从0开始编号。BWP被划分成若干个CQI子带(即,第二频域单元),每个CQI子带是由一组连续的PRB组成的,CQI子带的划分是以CRB#0为参考点的。因此,在BWP内的第一个CQI子带和最后一个CQI子带的尺寸并不一定等于预配置的CQI子带粒度,即,上文所述的第二粒度。
应理解,上述PRB与RB在用于表示物理资源时可以表示相同的含义。
参看图2,CQI子带划分的参考点是图中的CRB#0。BWP的起始位置则根据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信令来确定。BWP的起始位置可能与某一RB的起始点对齐,也可能与任意RB的起始点都不对齐;BWP的结束位置可能与某一RB的结束点对齐,也可能与任意RB的起始点都不对齐。图中示出了BWP的起始位置与RB的起始点不对齐且BWP的结束位置与RB的结束点不对齐的一例。
具体地,BWP中的首个CQI子带包括个RB,BWP中的末个CQI子带包括个RB。其中,表示每个CQI子带中包含的PRB个数,表示BWP中的首个CQI子带的起始PRB,表示BWP中包含的RB数。处于BWP边缘的CQI子带的尺寸并不一定是预配置的CQI子带粒度。其中,mod表示取余,例如(A mod B)表示取A除以B所得的余数。
若处于上报带宽边缘的CQI子带正好是BWP的首个子带或末个子带,那么待上报CQI的子带可能是不完整的CQI子带。其粒度可能小于预配置的CQI子带粒度。如图中所示,上报带宽中的首个CQI子带仅占了正常CQI子带的一部分RB,末个CQI子带也仅占了正常CQI子带的一部分RB。应理解,上文所述的预配置的CQI子带粒度可以是为CQI上报配置的CQI子带粒度,即,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配置的第二粒度的一例。上文所述的CQI子带可以是为CQI上报配置的CQI子带,即,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一例。由上文描述可知,第二频域单元的粒度并不一定是预配置的第二粒度。
如前所述,第一粒度可以根据预配置的第二粒度以及预配置的粒度比R’确定。为了获得终端设备更为精准的PMI反馈,R’可以设计为大于1的值,如R’为2。
但由于处于上报带宽边缘的CQI子带粒度不一定是预配置的第二粒度,处于上报带宽边缘的CQI子带(以下简称边缘CQI子带)可能包含奇数个PRB,例如,3个或5个PRB,甚至1个PRB。若按照预配置的粒度比R’为2来对边缘CQI子带做划分,可能会导致导频密度变小,甚至为零。
例如,预配置的导频密度为1,即每个PRB中仅有一个RE承载参考信号。当边缘CQI子带仅包含1个PRB时,若按照这个PRB中的子载波个数分成两部分,即,前6个子载波组成一个PMI子带,后6个子载波组成一个PMI子带,那么这两个PMI子带中有一个PMI子带没有传输参考信号,终端设备无法基于这个子带做信道测量,以估计PMI。
因此可以对边缘CQI子带单独处理。对边缘CQI子带的处理存在多种实现方式。假设上报带宽中的CQI子带数为NSB,由CQI子带划分得到的PMI子带数为N。N和NSB均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边缘CQI子带直接作为PMI子带来处理,也就是说,对边缘CQI子带不参与划分。R’=1时,PMI子带数N=NSB×R’;R’=2时,PMI子带数N=NSB×R’-a,a表示边缘CQI子带的数量。例如图2中示出的边缘CQI子带数为2,即,a=2。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粒度比对边缘CQI子带做划分,PMI子带数N=NSB×R’。
进一步地,由于在类型II(type II)码本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CQI子带的数量NSB和粒度比R’的乘积小于或等于13时,即,NSB×R’≤13时,实际配置的PMI子带数N3=NSB×R’;当CQI子带的数量NSB和粒度比R的乘积大于13时,即,NSB×R’>13时,实际配置的PMI子带数N为2、3、5的幂次方的乘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补零或者裁剪等方式将实际处理的频域维度数量变成2α3β5γ。其中,α、β、γ为任意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例如,用于指示上报带宽的位图中“1”的个数为14,而R’=2,则实际处理的PMI子带数应为一个大于14×2=28的数值。并且PMI子带数为2α3β5γ的整数,则PMI子带数可以选择30。
按照上文所述的对边缘CQI子带的处理方式,若对边缘CQI子带不作划分,则N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2,3,4,5,6,7,8,9,10,11,12,13,15,16,18,20,24,25,27,30,32,36,40};若对边缘CQI子带做划分,则N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2,3,4,5,6,7,8,9,10,11,12,13,15,16,18,20,24,25,27,30,32,36}。
3、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MI可以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其中,该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各个频域单元(如,PMI子带)的信道矩阵确定的、与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信道矩阵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信道估计等方式或者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但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信道矩阵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上文所述,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或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方式获得,或者,也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mposition,EVD)的方式获得。具体地,可以将下行信道分解成若干个相互正交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可以用一个特征向量表示。并可以从这些子信道中选择最优的子信道,并通过相互正交的多个空域向量(spatial domainvector)去拟合这些最优的子信道。
因此,空域向量的个数越大,意味着SVD或EVD的维度越大,也就会增大终端设备计算的复杂度。
下文中会对空域向量做详细说明,这里暂且省略对空域向量的相关描述。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PMI反馈,当前协议支持更小粒度的PMI反馈。即,上文所述的第一粒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粒度。如N1=N2/R’,R’≥1。
以R’=2为例。此情况下,PMI子带的粒度为CQI子带的粒度的一半。也就是说,需要做SVD或EVD的运算次数可能会翻倍。
若R’=1,则PMI子带的粒度可以与CQI子带的粒度相同。以PMI子带数为16为例。假设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的密度为1。即,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使用1个PRB中的1个RE来承载。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PRB上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矩阵。终端设备通常会先计算16个PRB内分别估计得到的16个下行信道矩阵。终端设备可以将对该16个下行信道矩阵求平均后做SVD,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计算该16个下行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并对协方差矩阵做EVD。可以看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一次SVD或EVD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但若R’=2,PMI子带的粒度为CQI子带的粒度的一半。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的16个PRB可以分成两部分,每部分8个RB。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部分的RB上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矩阵后,分别进行SVD或EVD。也就是说,在其他配置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SVD或EVD的运算量增加了一倍左右。
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确定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对其不作详细说明。
4、空域向量(spatial domain vector):也可以称为空域波束、波束向量等。空域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可以表示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基于空域向量中各个元素所表示的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将各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做线性叠加,可以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信号较强的区域。
空域向量例如可以是从空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该空域向量集合例如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中的各向量组成。因此,被选择用作拟合最优的子信道的空域向量可以是DFT向量。空域向量的例如可以是NR协议TS 38.214版本15(release 15,R15)中类型II(type II)码本中定义的DFT向量。
5、信道质量指示(CQI):可用于指示信道质量。CQI例如可通过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来表征。CQI可用于确定调制编码方式(MCS)。在下行传输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反馈的CQI确定与信道质量对应的MCS,以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例如,网络设备可根据预先定义的CQI和MCS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反馈的CQI相对应的MCS。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用于表征CQI的SNR、SINR以及所列举的CQI与MCS的对应关系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CQI的具体内容和指示方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于CQI与MCS的关系也不做限定。
6、参考信号与参考信号资源:参考信号可用于信道测量、信道估计或者波束质量监测等。参考信号资源可用于配置参考信号的传输属性,例如,时频资源位置、端口映射关系、功率因子以及扰码等,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发送端设备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发送参考信号,接收端设备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和探测参考信号(SRS)。与此对应地,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SI-RS资源(CSI-RS resource)和SRS资源(SRSresource)。
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参考信号以及相应的参考信号资源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参考信号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7、CSI上报配置(CSI ReportConfig):可用于配置信道测量的资源(resourceForChannelMeasurement)。CSI上报配置中可以绑定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这个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如,CSI-RS资源集(CSI-RSresource set),这个CSI-RS resource set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CSI-RS资源。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多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以进行信道测量。终端设备可以在CSI报告中上报一组测量结果,这一组测量结果可以是基于上述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并且终端设备基于这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的结果最优。
因此,在终端设备信道测量的过程中,参考信号资源的个数、每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端口数都会影响终端设备做CSI估计的复杂度。
此外,在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令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时域行为(time domainbehavior)参数来指示不同的时域行为。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时域行为例如可以包括周期(periodic)、半持续(semi-persistent,SP)和非周期(aperiodic,AP)。
8、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简称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端所识别的虚拟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每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对应,因此,每个天线端口(或简称端口)可以称为一个参考信号端口。
9、时延系数:为了保证终端设备具有足够的时间来估计和计算CSI,在Release 15(R 15)的NR协议中定义了如下两个参数Z和Z’。其中Z的取值是与CSI类型和子载波间隔相关,且Z的取值可以是预设的。Z可以表示从包含触发CSI报告的下行控制信息(如DCI)的PDCCH的末个符号的结束位置到用于承载CSI报告的物理上行信道的首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最小符号个数。Z’可以表示从当前CSI测量所使用的测量参考资源的末个符号的结束位置到用于承载CSI报告的物理上行信道的首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最小符号个数。与之对应地,本申请中定义了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其中,第一时间间隔表示从包含触发CSI报告的下行控制信息(如DCI)的PDCCH的末个符号的结束位置到用于承载CSI报告的物理上行信道的首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符号个数;第二时间间隔表示从当前CSI测量所使用的测量参考资源的末个符号的结束位置到用于承载CSI报告的物理上行信道的首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之间的符号个数。图3示出了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测量资源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非零功率CSI-RS资源(non zero powe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NZP CSI-RS resource),用于干扰测量的CSI-干扰测量资源(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CSI-IM resource),以及用于干扰测量的NZP-CSI-RS资源。
当第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Z个符号且第二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Z’个符号时,终端设备可以将估计的CSI通过物理上行资源上报给网络设备。
当第一时间间隔小于Z个符号或者第二时间间隔小于Z’个符号时,且当下行控制信息仅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没有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时,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下行控制信息的触发,不作任何处理。终端设备取消CSI的发送可以节电。并且由于没有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或HARQ信息,也不会涉及到额外的速率匹配。
当第二时间间隔小于Z’个符号时,且当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或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时,终端设备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或,在CSI报告中携带预定义值,以指示该终端设备没有上报更新的CSI报告。
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更新的CSI报告例如可以取自从上报缓存中所存储的之前上报的CSI报告。终端设备也可以在CSI报告中携带预定义值,如携带一个超范围的CSI结果,譬如若PMI的取值范围为0~15,终端设备可以上报16,则网络设备基于该超范围的CSI结果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没有上报更新的CSI报告。
当CSI上报与上行数据复用在同一个物理上行资源时,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若是直接丢弃CSI上报,会造成UE和基站额外复杂度。因为该物理上行资源的分配是根据终端设备同时有CSI上报和上行数据时的负载确定的。若终端设备丢弃CSI上报,那么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需要重新做速率匹配。
关于Z和Z’的具体使用可以参考NR协议。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实际上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频域粒度、PMI码本类型、上报内容都会影响CSI估计的复杂度,在Rel-15中,定义了三类不同级别的(Z,Z’)。如下文表1中所示,其中(Z1,Z'1)用于低时延CSI测量时,终端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响应当前CSI上报触发信令,具体条件如下:上报类型为宽带CSI,PMI为Type I或者没有PMI上报,当前CSI上报只绑定了1个CSI-RSresource,并且这个用于信道测量的CSI-RS resource最多只有4个端口;(Z3,Z'3)用于波束管理测量时,即上报内容设定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indicator,CRI)-接收功率(receiving power,RSRP)('cri-RSRP')或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索引(index)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sb-Index-RSRP'),终端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响应当前CSI上报触发信令,其中表格中Xi表示终端设备波束上报的时延,具体取值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确定,KBi表示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时延,同样具体取值由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确定;(Z2,Z'2)用于高时延CSI计算,即除了波束管理测量配置和低时延CSI配置外的其他配置条件下,终端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响应当前CSI上报触发信令。
表1
其中,μ为索引。每个索引用于指示一参数集,所述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的类型。
应理解,表1中的取值仅为示例,而不应构成对本申请相关取值的限制。
如前所述,为了提高PMI反馈的精度,PMI子带的粒度可能会减小。因此终端设备做PMI估计时的运算量可能增加一倍左右。这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是非常挑战的。如果终端设备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更小粒度的PMI估计,则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干脆不做PMI上报。因此,网络设备无法获得实时的信道状态,无法根据最新的信道状态来确定用作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从而影响数据传输性能,影响系统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以期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内为终端设备配置CSI测量资源配置参数以进行PMI估计。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之前,先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如下文所述的配置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第二,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各术语及英文缩略语,如下行控制信息(DCI)、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无线资源控制(RRC)、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探测参考信号(S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SS/PBCH)、同步信号块(SSB)、传输配置指示(TCI)等,均为方便描述而给出的示例性举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已有或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它能够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术语的可能。
第三,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不同的粒度、不同类型或者说不同功能的频域单元等。
第四,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预先获取”可包括由网络设备信令指示或者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五,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七,“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八,下文提供的实施例以基于类型II(type II)码本进行信道测量和PMI反馈为例,说明了终端设备上报能力参数和网络设备根据能力参数配置CSI测量配置参数的具体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并不限于在基于type II码本进行信道测量和PMI反馈的场景下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可能的信道测量和PMI反馈的场景。
第九,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区分和理解,将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和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够支持的粒度比用R’和R区分,将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和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用NSB和NSB’区分。但这仅为便于理解而区分。在NR协议中,可以用相同的字母R表示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和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支持的粒度比,也可以由相同的字母NSB表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和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当然,其他能力参数也可用相似的方法来处理。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处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可具有无线通信连接关系,该两个通信装置中的一个通信装置可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配置于该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两个通信装置中的另一个通信装置可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配置于该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图4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地,图4具体示出了下行信号或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如图所示,图4中示出的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30。下面结合附图对方法200做详细说明。
在步骤21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
其中,频域参数是终端设备在频域维度的能力参数。换句话说,频域参数是终端设备的一项能力参数。
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能力参数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支持的多项能力参数的一种组合。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CSI上报时,所配置的各项参数需要满足上述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中的至少一个能力参数组。这里,所配置的各项参数满足能力参数组,可以是指,网络设备配置的各项参数均分别在能力参数组中所对应的能力参数的取值范围内。
例如,能力参数组包括:频域参数N、空域参数L和端口数P,网络设备配置的参数包括:频域参数N0、空域参数L0和端口数P0,则N0≤N,L0≤L,且P0≤P。
下面对上述能力参数作进一步的说明。
1、频域参数: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这里所述的第一频域单元也就是上文所说的PMI子带。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每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和PMI反馈。终端设备反馈的PMI可用于确定与每个第一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为N。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PMI上报的第一频域单元数应该小于或等于N。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频域参数时,可以直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以从预定义的第一频域单元数的可选值的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值,并将该一个或多个值或该一个或多个值分别对应的索引通过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网络设备。
上述预定义的第一频域单元数的可选值的集合中的取值例如可以是第一频域单元数量N3。第一频域单元数量N3可以由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数NSB和粒度比R’的乘积确定。如,N3=NSB×R’。
可选地,该第一频域单元数量的可选值可以是下文所列举的集合或下文所列举的集合的子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可以是: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已经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的上报,因此默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中虽然未包括1至19的取值,但默认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至19的取值。由于在粒度比大于1时,如粒度比为2时,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最大可以取到38(即,19×2),但并不是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大于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大于19,因此,上文示出的子集中包括从20至38共19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也可以是: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NSB×R’≤13时,终端设备需要处理相应数量的第一频域单元,因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3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中虽然未包括1至13的取值,但默认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至13的取值。由于NSB×R’>13时,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最大可以取到38,但并不是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大于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大于13,因此上文示出的子集中包括从14至38共25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可选地,该第一频域单元数量的可选值可以是下文所列举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
{1,2,3,4,5,6,7,8,9,10,11,12,13,15,16,18,20,24,25,27,30,32,36,4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二频域单元的数量NSB和粒度比R’的乘积小于或等于13时,即,NSB×R’≤13时,实际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量为N3=NSB×R’;当第二频域单元的数量NSB和粒度比R的乘积大于13时,即,NSB×R’>13时,实际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量为N3为2、3、5的幂次方的乘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补零或者裁剪等方式将实际处理的频域维度数量变成2α3β5γ。其中,α、β、γ为任意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因此,若粒度比R’为2,上报带宽中包含的第二频域单元数最大为19,如果对处于上报带宽边缘的两个第二频域单元不作划分,则该上报带宽可以划分为共36个第一频域单元,可选择的N3值可以为36。如果对处于上报带宽边缘的两个第二频域单元做划分,则该上报带宽可以划分为共38个第一频域单元,可选择的N3值可以为40。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可以是:
{1,2,3,4,5,6,7,8,9,10,11,12,13,15,16,18,20,24,25,27,30,32,36}。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还可以是:{20,24,25,27,30,32,36}。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已经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的上报,因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中虽然未包括1至19的取值,但默认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至19的取值。由于在粒度比大于1时,如粒度比为2时,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最大可以取到38(即,19×2),但并不是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大于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大于19,因此,上文示出的子集中包括从20至36共7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还可以是:{15,16,18,20,24,25,27,30,32,36}。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NSB×R’≤13时,终端设备需要处理相应数量的第一频域单元,因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3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中虽然未包括1至13的取值,但默认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至13的取值。由于NSB×R’>13时,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最大可以取到38,但并不是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大于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大于13,因此上文示出的子集中包括从15至36共10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上文列举的子集例如可应用于对上报带宽边缘的两个第二频域单元不作划分的场景。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也可以是:{20,24,25,27,30,32,36,40}。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已经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的上报,因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9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包括从20至40共8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1至19范围内的取值在该子集中虽未体现,但默认所有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1至19范围内的取值。
该集合的子集例如还可以是:{15,16,18,20,24,25,27,30,32,36,40}。
由于在当前协议中NSB×R’≤13时,终端设备需要处理相应数量的第一频域单元,因此终端设备至少需要支持13个第一频域单元。上文示出的子集包括从15至40共11个值。终端设备上报的频域参数N可以是该子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1至14范围内的取值在该子集中虽未体现,但默认所有终端设备都能够支持1至14范围内的取值。
上文列举的子集例如可应用于对上报带宽边缘的两个第二频域单元作划分的场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频域参数时,也可以指示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以及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数。
如前所述,第一频域单元数可以由N3=NSB×R’确定。因此通过上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粒度R也可以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N。
当终端设备上报能够支持的粒度比R的取值时,可以基于第二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来确定。例如,当前NR协议中定义的第二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为19,则可以根据19与R的乘积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R值。例如,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可以大于19,则可以上报R=2;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小于或等于19,则可以上报R=1。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频域参数时,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由于当前协议中所定义的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为1或2,因此当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了是否支持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为2,也就隐式地指示了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的值。
当终端设备上报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时,也可以基于第二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来确定。基于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粒度比R,确定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的具体方法在上文已经举例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
如前所述,第一频域单元数可以由N3=NSB×R’确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数,以便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R值和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确定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N。
2、空域参数: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该空域向量可用于码本生成。如前所述,在码本生成的过程中,可通过多个空域向量来拟合最优的子信道。
若空域参数为L,L为正整数。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L。因此,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空域向量的上报个数应该小于或等于L。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空域向量的上报个数(或者说,空域向量个数)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空域参数。
此外,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可以是传输层间独立的,也可以是传输层组间独立的,还可以是多个传输层共用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C个传输层属于至少一个传输层组,每个传输层组包括该C个传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C为正整数。
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是传输层组间独立,则每个传输层组可以独立地选择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多个传输层组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的数量可能不同。终端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层组分别上报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假设传输层组数为2,则终端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层组上报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其中,和分别与传输层组1和传输层组2对应。和均为正整数。与传输层组1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组1中的各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与传输层组2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组2中的各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
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是传输层间独立,则每个传输层可以独立地选择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多个传输层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的数量可能不同。终端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层分别上报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假设传输层数为4,则终端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层上报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其中,和分别与传输层组1和传输层组2对应,和均为正整数。与传输层1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1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与传输层2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2中的各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与传输层3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3中的各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与传输层4对应的空域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4中的各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
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也可以是传输层间共用的,则多个传输层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是相同的。终端设备可以针对多个传输层可以仅上报一个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此情况下,终端设备针对每个传输层生成码本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均为所上报的空域参数。
3、参考信号资源数: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carrior component,CC,也可以称为载波单元)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个数。这里所说的“所有载波”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所有载波。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参考信号资源。这里所说的“同时”具体可以是指: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多个非周期CSI上报,而基于这些非周期CSI上报所绑定的处于所有载波上的多个参考信号资源的CSI测量也被“同时”触发了。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如DCI,同时触发多个非周期CSI上报时,UE将被触发在该多个非周期CSI上报的CSI上报配置中所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进行CSI测量。如前所述,每个CSI上报配置绑定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因此,通过用于配置多个非周期CSI上报的CSI上报配置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资源。终端设备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同时基于上述CSI上报配置所配置的多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因此,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具体可以是指,一组可以被同时触发的CSI上报所绑定的处于所有载波上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数量。
若参考信号资源数记作Q,Q为正整数。也就是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个数为Q。则表示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基于Q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因此,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内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数应该小于或等于该参考信号资源数Q。
4、端口数:基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而定义。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这里所说的“所有载波”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所有载波。这里所说的“同时”具体可以是指: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多个非周期CSI上报,而基于这些非周期CSI上报所绑定的处于所有载波上的多个具有多个端口数量的参考信号资源的CSI测量也被“同时”触发了。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具体可以是指,网络设备通过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如DCI,同时触发多个非周期CSI上报时,UE将被触发在该多个非周期CSI上报的CSI上报配置中所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中,由每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确定的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的最大值。
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参考信号资源。每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可以配置一个参考信号端口数。由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确定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的最大值。该端口数也可用于确定后续码本生成的最大端口数。也就是说,码本所支持的最大端口数不超过该端口数。因此,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的任意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小于或等于该最大值。
若端口数记作P,P为正整数。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为P。则表示该终端设备基于所有载波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时,基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不超过P。因此,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的任意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都应该小于或等于P。
进一步地,若参考信号资源数记作Q,端口数记作P。也就是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个数为Q,且该Q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最大端口数为P。则表示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最多能够基于Q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且该Q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任意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都不超过端口数P。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基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能够接收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的最大值为P。终端设备在后续码本生成时所支持的最大端口数不超过P。因此,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数应该小于或等于Q,且在所配置的任意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应该小于或等于P。
5、端口总和: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能够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或者,更具体地说,端口总和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
这里所说的“所有载波”具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所有载波。这里所说的“同时”具体可以是指: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多个非周期CSI上报,而基于这些非周期CSI上报所绑定的处于所有载波上的多个具有多个端口数的参考信号资源的CSI测量也被“同时”触发了。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能够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具体可以是指,网络设备通过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如DCI,同时触发多个非周期CSI上报时,UE将被触发在该多个非周期CSI上报,而这些非周期CSI上报的CSI上报配置中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中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端口的总和即是上述端口总和。
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参考信号资源。每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可以配置一个参考信号端口数。由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所有载波上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所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确定参考信号端口数的总和。
若端口总和记作S,S为正整数。也就是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为S;或者更具体地说,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中的端口数之和为S。则表示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基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同时接收的参考信号端口数不超过S。
进一步地,若端口数为P,参考信号资源数为Q,端口总和为S。也就是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个数为Q,且基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接收的参考信号端口数最大为P,基于该Q个参考信号资源能够接收的参考信号的端口数最大为S。
应理解,上文为了便于理解,对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能力参数做了详细说明,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关于上述能力参数的相关说明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NR协议TS38.306中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此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对上述能力参数的定义作出修改的可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多项相关联的参数。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及其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这里所说的关联也就是指参数之间可以组合使用。例如,与某一频域参数相关联的参数和端口数,可以是指该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端口数的一种组合。
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上报能力参数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终端设备可以将多项关联的能力参数通过能力参数组或能力参数集合的形式上报,例如,{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端口总和},或{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或{频域参数,空域参数}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能力参数组或能力参数集合并非一特定概念,多个关联的能力参数就可以视为一个能力参数组或能力参数集合。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多项关联的能力参数携带在同一信令的不同字段中上报。例如,在码本参数中上报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在支持的CSI-RS资源列表中上报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中的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还可以将多项关联的能力参数携带在不同的信令中上报。
当终端设备仅上报一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其他能力参数时,可以认为该终端设备仅上报了一个能力参数组。当然,终端设备在上报该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其他能力参数时,并不一定要以能力参数组的形式来上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后文中会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上报多项相关联的能力参数的具体形式。为了简洁,这里暂且省略对该内容的详细说明。
在步骤220中,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在步骤220中,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该高层信令例如可以是RRC消息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来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上述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230中,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力参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所指示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其他能力参数,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SI测量资源配置参数。例如,确定码本生成时的空域参数L,上报带宽(csi-ReportingBand),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CSI上报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其中,这些参考资源资源的数量、最大端口数以及总的端口数满足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一个频域参数及其对应的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以及端口总和中的一项或多项称为一个能力参数组。一个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频域参数和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空域参数、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以及端口总和。
应理解,能力参数组仅为方便说明而定义,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在上报这些参数时,并不一定会有能力参数组的形式来上报。
具体地,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指示一个能力参数组时,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能力参数组中的各参数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参数。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各项参数应该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能力参数组中所上报的值。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能力参数组中的频域参数,确定在上报带宽中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数和粒度比R’的取值;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能力参数组中的空域参数,确定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的上报数量;再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能力参数组中的端口数,确定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能够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还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能力参数组中的端口总和,确定在通过CSI上报配置所绑定的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中能够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的总和。
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指示多个能力参数组时,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多个能力参数组中的各参数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参数。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各项参数只要小于或等于多个能力参数组中的一个能力参数组中的对应的值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能力参数组中可能有些能力参数是重复使用的,但这并不影响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和配置相应的参数。例如,频域参数为40时,相关联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可以分别为4和12,也可以分别为2和24。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两个能力参数组{40,4,12}和{40,2,24}来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并配置相应的参数。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能力参数的具体取值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详细说明终端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其他能力参数的几种可能的形式,以及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配置参数的规则。
应理解,下文列举的能力参数组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另外,为便于理解,下文中示出的频域参数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示出,但这并不代表终端设备一定上报了第一频域单元个数,也有可能通过上文所列举的其他方式来上报来间接地指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个数的最大值。
作为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该频域参数关联的一空域参数和一端口数。每个能力参数组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PMI时能够同时支持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和端口数的一种组合。该能力参数组例如可以以{频域参数N,空域参数L,端口数P}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40,4,12},{20,4,24},和{40,2,24}。
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不支持基于32端口的Type II码本的PMI反馈。因此,网络设备不会触发终端设备进行任何绑定参考信号端口数为32的基于Type II码本的CSI上报。当网络设备在一个CSI上报配置中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大于20,L=4,那么这个CSI上报关联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不超过12个;当网络设备在一个CSI上报配置中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为任意值(应理解,目前NR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数的最大值为40),L=2,那么这个CSI上报关联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不超过24个;当基站在一个CSI上报配置中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小于或等于20,L=4,那么这个CSI上报关联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不超过24个。
上文列举的能力组参数示出了空域参数在多个传输层间共用或者说,传输层数为1的情况。如前所述,当传输层数大于2时,空域向量可以在传输层间共用,也可以在传输层间独立,还可以在传输层组间独立。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是支持传输层间共用、传输层间独立还是传输层组间独立。
若空域参数在传输层间独立或者传输层组间独立,则上文列举的能力参数组还可以进一步扩展。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38,{4,4,4,4},12}和{19,{4,4,2,2},24}。
其中,{4,4,4,4}表示终端设备针对传输层1、2、3、4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均为4。{4,4,2,2}表示终端设备针对传输层1和2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4,针对传输层3和4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2。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38,{4,4},12},{19,{4,2},24}。
其中,{4,4}表示终端设备针对传输层组1和传输层组2中的各传输层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均为4。{4,2}表示终端设备针对传输层组1中的各传输层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4,针对传输层组2中的各传输层码本生成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最大个数为2。
进一步地,该能力参数组还可以以{频域参数N,空域参数总数Lsum,端口数P}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其中,空域参数总数Lsum可以基于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例如,若空域向量是传输层间独立的,则若空域向量是传输层间独立的,则其中,C表示传输层数,G表示传输层组数,表示针对第i个传输层生成码本时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表示针对第i个传输层组中的各传输层码本生成时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C、G、和均为正整数。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上报{38,8,12}和{19,6,24}。
根据该能力参数结合,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大于19时,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端口数不能大于12。若按照传输层组间独立的方式来生成码本,8表示多个传输层组上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之和。假设传输层1和2属于传输层组1,传输层3和4属于传输层组2,则终端设备支持的用于生成针对传输层组1中的各传输层的码本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终端设备支持的用于生成针对传输层组2中的各传输层的码本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由于目前NR协议中确定的空域参数的取值为4和2,因此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1、2、3、4生成码本时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4、4、4、4。当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频域单元数小于或等于19时,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最大端口数不能大于24,而终端设备在针对传输层1、2、3、4生成码本时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为4、4、2、2,或者,2、2、4、4。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以传输层数为4、传输层组数为2为例,示出了空域向量在传输层间共用、空域向量在传输层间独立以及空域向量在传输层组间独立的情况下能力参数组可能的形式。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传输层数、传输层组数不作限定。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与一频域参数以及与该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且该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与一端口数相关联。每个能力参数组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PMI时能够同时支持的频域参数、空域参数和端口数的一种组合。
该能力参数组例如可以以{频域参数Np,空域参数Lp}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其中,下角标p表示所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数的索引例如可以是0,1,2,3,4,5,各索引分别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数为4,8,12,16,24,32。为便于理解,下文的示例基于该索引与端口数的对应关系来描述。应理解,这里所列举的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与参考信号端口数的对应关系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N0=38,L0=4},和{N1=38,L1=4},和{N3=20,L3=4},和{N4=20,L4=2}
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当测量4个端口或8个端口的参考信号时,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数量为19个,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可以为1或2,空域参数最大可以配置为4。
当测量基于12个端口或16个端口的参考信号时,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与2(即,R的最大取值)的乘积最大可以配置为20,例如,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数为19时,R可以为1;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数为9时,R可以为1或2。当测量基于12个端口的参考信号时,空域参数最大可以配置为4;当测量基于16个端口的参考信号时,空域参数最大可以配置为2。
并且,网络设备可以确定UE不支持基于24个端口或者32个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Type II码本的PMI测量上报。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空域参数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传输层间独立、传输层组间独立的多个值。具体可以如上文实施例所示,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和与该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每个第二能力参数组包括一端口数、一参考信号资源数和一端口总和,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相关联,且同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同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应理解,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相关联。与同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相关联的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能力参数可以部分重复,但至少有一项是不同的。
具体地,第一能力参数组例如可以以{频域参数Np,空域参数Lp}的形式或者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第二能力参数组可以以{端口数P,参考信号资源数Q,端口总和S}的形式或者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其中,下角标p表示所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N0=38,L0=4},和/或,{N1=38,L1=2},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4,16,64},和/或,{8,4,30}。
如前所述,参考信号端口数的索引0,1,2,3,4,5分别对应端口数4,8,12,16,24,32。因此,索引0和1分别对应端口数4和8,也就是上文列举的两个第二参数组中的端口数。故,上文列举的两个第一参数组和两个第二参数组可以通过端口数与索引的对应关系关联起来。
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能力参数组和第二能力参数组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文所列举。例如,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参数组和第二能力参数组也可以以相关联的形式示出,例如:{{N0=38,L0=4},{4,16,64}},和{{N1=38,L1=2},{8,4,30}}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能力参数组和第二能力参数组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终端设备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是支持传输层间共用、传输层间独立还是传输层组间独立。
若空域参数在传输层间独立或者传输层组间独立,则上文列举的能力参数组还可以进一步扩展。
如,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N0=38,{4,4,4,4}}和{N1=38,{2,2,2,2}},以及,{4,16,64}和{8,4,30},
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组,网络在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以及参考信号资源中的端口数中的一项或多项时,需要保证在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范围内。即,每一项配置值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上报的相应项的取值。
例如,根据网络设备触发的CSI上报配置中相关参数(例如上报带宽配置的子带个数和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确定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为24,针对传输层1、2、3、4配置的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个数为4,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为8,则该CSI上报配置超出了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该CSI上报配置是一组错误的配置参数。
又例如,根据网络设备触发的CSI上报配置中相关参数(例如上报带宽配置的子带个数和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确定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为15,针对传输层1、2、3、4配置的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个数为4,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为4,则该CSI上报配置未超除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该CSI上报配置是可以配置给终端设备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参考信号端口数的索引p,可以作为终端设备上报信息的一部分上报给网络设备,也可以采用默认规则上报能力参数,而不需要额外将参考信号端口数的索引p上报给网络设备。例如,这里的参考信号端口数的索引p所指示的端口数是终端设备上报能力参数组中所有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所有端口数P中最大的那个端口数P所对应的索引。如,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Np=38,Lp=2}和{Np=19,Lp=4},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参数组可以包括:{4,16,64},{8,4,30}和{16,4,64}。
可以看到,第二能力参数组中指示的端口数4,8和16中,16为最大的端口数,即p应该为3,即为端口数为16对应的索引。也就是说,端口数小于或等于16时,第一能力参数组中的频域参数和空域参数都可以使用。或者说,该终端设备上报的两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中任意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和该终端设备上报的三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都可以组合使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六种组合:{{38,2},{4,16,64}};{{38,2},{8,4,30}};{{38,2},{16,4,64}};{{19,4},{4,16,64}};{{19,4},{8,4,30}};{{19,4},{16,4,64}}。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六种组合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并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上文示例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能力参数组和第二能力参数组的形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粒度比,空域向量个数、参考信号资源以及参考信号资源中的端口数中的一项或多项时,需要保证在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范围内。即,每一项配置值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上报的相应项的取值。
例如,根据网络设备触发的CSI上报配置中相关参数(例如上报带宽配置的子带个数和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确定的第一频域单元数为24,空域向量个数为4,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为8,则由于空域向量个数超出了空域参数的范围2,该CSI上报配置超出了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是一个错误的配置参数。
又例如,根据网络设备触发的CSI上报配置中相关参数(例如上报带宽配置的子带个数和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确定的第一频域单元数为24,空域向量个数为4,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为4,则由于终端设备没有上报端口数为4时所关联的能力参数,这意味着终端设备能够支持所有可能的第一频域单元个数和空域向量个数的配置。即,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第一频域单元数为24,空域向量个数为4,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为4。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频域参数时,具体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N0为预设门限。且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N≤N0时同时支持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以及N>N0时同时支持的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其中,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支持的一空域参数和一端口数。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来指示频域参数时,协议可预定义在N满足N≤N0时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值,以及N不满足N≤N0(或者说,N满足N>N0)时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多个可选值。
可选地,预设门限N0为19。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N≤19时,协议可以预定义N的多个可选值;当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N>19时,协议可以预定义N的多个可选值。上文步骤210中列举了N≤19时和N>19时终端设备分别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的多个可选值,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说明。
与不同的N值对应,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指示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例如,对N≤19的情况,指示一组或多组相关联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对N>19的情况,指示一组或多组相关联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能力参数组例如可以以{空域参数L,端口数P}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示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在指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N≤N0时,还可进一步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高复杂PMI反馈,以及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个数N>N0时,还可进一步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高复杂PMI反馈。其中,高复杂PMI反馈,是基于高维度空间的反馈。例如,所对应的能力参数可以包括{6,16},{4,16}和{4,32}。如此一来,也就将终端设备在不同频域参数的取值情况下所支持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上报给了网络设备。
应理解,基于N与N0的关系可以确定N的可选取值,与所支持的空域参数和端口数可以构成多种可能的组合。
还应理解,上文列举的高复杂PMI反馈所支持的能力参数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还应理解,上文列举的预设门限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指示信息在用于指示频域参数时,具体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进一步指示能够同时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以及空域参数。
如前所述,N3=NSB×R。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报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以及粒度比的方式来间接地指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与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不同取值相对应,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指示每个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取值相关联的空域参数。该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可通过{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SB’,空域参数L}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来指示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及其关联的空域参数。为便于与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个数NSB区分,这里将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够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以NSB’表示。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指示与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和空域参数对应的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在指示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取值相关联的空域参数时,可以通过{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SBp’,空域参数Lp}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来关联端口数。下角标p的作用与上文实施例所述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进一步通过{端口数P,参考信号资源数Q,端口总和S}的形式或与之等价的形式来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和端口总和。通过下角标p来关联端口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的具体方法在上文实施例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如,终端设备上报支持R=2,并上报{NSB0’=19,L0=4},{NSB1’=19,L1=4},{NSB2’=10,L2=4}和{NSB3’=10,L3=2}。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参数,网络设备在配置终端设备做Type II码本的PMI测量上报时,当测量基于4个端口或者8个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时,在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最大为19个,R’可以配置为1或者2,空域向量的个数最大可以配置为4;当测量基于12个端口或者16个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时,在上报带宽中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最大为10,R’可以配置为1或者2,空域向量的个数在基于12个端口的CSI-RS测量时,最大可以配置为4,在基于16端口测量时,最大只能配置为2。并且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不支持基于24个端口或者32个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Type II码本的PMI测量上报。
基于上文列举的多个实施例可以看到,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频域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频域参数来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以及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在终端设备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较小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以便终端设备在更小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上进行信道测量和PMI上报,以获得更加精确的PMI;而在超出终端设备能力的范围时,网络设备可以选择较大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以便终端设备在更大粒度的第一频域单元上进行信道测量和PMI估计,以保证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参数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以内,避免因配置参数错误而无法获得终端设备的反馈。因此,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道状态,采用与信道状态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再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性能,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
上文实施例从PMI反馈的精度考虑,通过上报能力参数方便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上报带宽中的第一频域单元。事实上,PMI估计还需要足够的预留时间,如果预留时间太短无法完成信道测量,也就无法反馈PMI。网络设备也无法获得终端设备的PMI反馈。
因此,本申请另提供了一种方法,以期为PMI估计预留足够的时间。
图5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3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300中的各步骤。
在步骤310中,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一个或多个CSI上报。相对应地,在步骤310中,网络设备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以触发一个或多个CSI上报。
具体地,该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传输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该下行控制信息可一次触发一个或多个CSI上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触发一个或多个CSI上报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320中,终端设备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该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该CSI上报为子带CSI上报;或
PMI上报采用的码本为类型II码本;或
为该CSI上报配置了多个参考信号资源;或
用于该CSI上报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或等于4。
也就是说,当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满足上文列举的预设条件中的某一项时,均可认为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满足预设条件。
在步骤330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延系数且第二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发送CSI报告。相对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延系数且第二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接收该CSI报告。
其中,第一时延系数为Z2个符号,所述第二时延系数为Z2’个符号;Z2和Z2’的取值为如下文表2中所示。
其中,μ为索引,每个索引用于指示一参数集,所述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的类型,且μ在不同取值下均满足αμ≥1,βμ≥1。
可选地,当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R’=1时,αμ=βμ=1;当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R’=2时,αμ>1,βμ>1。如,αμ=1.6,βμ=1.8。
可选地,当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R’=1时,αμ=βμ=1;当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R’=2且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NSB与R’的乘积(即,NSB×R’)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如20)时,即,αμ=βμ=1;当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2当第二粒度与第一粒度的比值R=2且第二频域单元的个数Nsb与R’的乘积(即,NSB×R’)大于该第二预设门限时,αμ>1,βμ>1。如,αμ=1.6,βμ=1.8。
上文中为便于与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够支持的粒度比R区分,将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记作R’。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αμ和βμ在不同情况下的取值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表2中关于Z2和Z2’的取值可以替换前文表1中的Z2和Z2’的取值,与Z1和Z1’以及Z3和Z3’构成新的表格(表3)如下。
表3
可以看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延系数Z2和Z2’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的不同取值,对时延系数分别通过不同的系数来进一步增大,以便配合终端设备在不同配置值下的不同运算量。因此也更加灵活与合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
该终端设备取消发送该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且用于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没有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下行控制信息对CSI上报的触发,而不发送CSI报告。
终端设备取消CSI的发送可以节电。并且由于没有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或HARQ信息,终端设备取消发送CSI报告并不会涉及到额外的速率匹配。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二时间间隔小于该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没有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该终端设备取消发送该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仅触发了一个CSI上报,且用于该CSI上报的物理上行资源,如PUSCH,没有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下行控制信息对CSI上报的触发,而不发送CSI报告。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一时间间隔小于该第一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或者,在该第二时间间隔小于该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确定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或该下行控制信息触发的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传输块复用;该终端设备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一个或多个CSI上报,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或者,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下行控制信息触发了多个CSI上报,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或者,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而CSI上报的上行传输资源被HARQ信息或上行数据复用,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未更新的CSI报告。
可选地,该CSI报告中携带预定义值,该预定义值用于指示该CSI报告是未更新的CSI报告。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延系数或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延系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做限定。
基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时延系数Z2和Z2’的扩展,使得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不同配置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不同的时延系数确定对下行控制信息所触发的CSI上报的处理方式。这与type II码本可以更好地吻合。终端设备在基于type II码本进行PMI测量和上报时,就可能有更多的处理时间,从而有利于获得精确的PMI反馈,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图6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400可以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30。下面详细说明方法400中的各步骤。
在步骤410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
为了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处理CSI的能力,并且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CSI处理能力做相应的调度,NR协议中定义了CSI处理单元(CSI processingunit,CPU)。同时也定义了不同的配置下,每个CSI上报占用CSI处理单元的数量。当终端设备基于type II码本进行PMI测量和上报时,每个CSI上报配置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包含K个参考信号资源(现有协议规定,基于type II码本进行PMI测量和上报时,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包含1个参考资源,即K=1)。当这个CSI上报配置被触发时,该上报配置占用K个CSI处理单元。但若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1,该CSI上报配置所占用的CSI处理单元可能翻倍,例如占用R’×K个CSI处理单元。
例如,当UE被触发了一个CSI上报,这个CSI上报绑定了1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如,CSI-RSresource set)用于信道测量,这个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包含了1个(即,K=1)参考信号资源(如,CSI-RS resource),若R’=1,那么这个CSI上报将占用1个CSI处理单元;若R’=2,那么这个CSI上报将占用2个CSI处理单元。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是否支持R为2。
在上文方法200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已经说明,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可理解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的参数,或者说,可用于指示频域参数的参数。应理解,终端设备上报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也可通过上报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R值来实现,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上报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应理解,在上文方法200中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或者,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粒度比R。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指示信息。
在步骤420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
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所上报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进而为终端设备配置粒度比R’。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可以是小于或等于R的值。例如,若终端设备支持R为2,则R’为1或2;若终端设备不支持R为2,则R’为1。
在步骤430中,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该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粒度比R’。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消息,来携带该第三指示信息。本申请对于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信令不作限定。
在步骤440中,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确定CSI处理单元。
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便可以确定需要为终端设备进行CSI处理分配多少个CSI处理单元。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CSI上报配置中所绑定的参考信号资源集中包含的参考信号资源数以及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来确定所需的CSI处理单元个数。由于上文步骤410中已经详细说明了CSI处理单元个数与参考信号资源数和R’的关系,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R为2这一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多种可能的粒度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不同的粒度比确定不同数量的CSI处理单元来进行PMI测量和上报。因此,网络设备所配置的粒度比能够在终端设备的能力范围内。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粒度比R’为2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为PMI测量和上报配置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利于准确快速地获得PMI来上报。因此,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上文所示出的方法200、方法300和方法400的实施例可以结合使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方法300中的步骤可以是在方法200中的步骤230之后执行;又例如,方法400中的步骤410也可以是在方法200中的步骤210,且步骤420至步骤440也可以在方法200中的步骤210之后执行
以上,结合图4至图6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7至图9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00和收发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方法300或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200、图5中的方法300或图6中的方法4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200、图5中的方法300或图6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2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1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3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2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10和步骤33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10和步骤42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8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8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方法300或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200、图5中的方法300或图6中的方法4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200、图5中的方法300或图6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2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5中的方法3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生成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触发CSI上报,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10和步骤33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生成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粒度比,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10和步骤42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为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7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7中的收发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4、图5或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也可称为分布式单元(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7中的收发单元110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7中的处理单元120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9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图4、图5或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图9所示出的基站3000仅为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架构,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其他架构的网络设备。例如,包含CU、DU和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的具体架构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力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与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和一端口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与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且所述频域参数和所述空域参数与一端口数相关联。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每个第二能力参数组包括一端口数、一参考信号资源数和一端口总和;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相关联,且同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同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N为正整数。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粒度比R的最大取值,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R为正数。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的指示,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的指示;其中,N0为预设门限;在N≤N0时和N>N0时所述终端设备分别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可选取值是预定义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支持传输层间独立、传输层组间独立还是多个传输层共用;其中,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C个传输层属于至少一个传输层组,每个传输层组包括所述C个传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C为正整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第一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组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组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组中的第一传输层组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
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端口总和,每个频域参数及其相关联的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多项参数的一种组合;其中,所述频域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基于的频域单元;所述空域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所述空域向量用于码本生成;所述端口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最大端口数;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数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参考信号资源数的最大个数;所述端口总和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同时支持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中同时支持的端口数之和;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力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以及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和一端口数。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参数组,每个能力参数组包括与一频域参数以及与所述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一空域参数,且所述频域参数和所述空域参数与一端口数相关联。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参数以及与每个频域参数相关联的以下一项或多项能力参数:端口数、空域参数、参考信号资源数和端口总和,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能力参数组,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包括一频域参数和一空域参数,每个第二能力参数组包括一端口数、一参考信号资源数和一端口总和;每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相关联,且同一个第一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同一个第二能力参数组中的多项能力参数相关联。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N为正整数。
20.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粒度比R的最大取值,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R为正数。
21.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粒度比R为2的指示,所述粒度比R表示预配置的第二频域单元粒度与所述第一频域单元的粒度的比值。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
23.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频域参数的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N是否满足N≤N0的指示;其中,N0为预设门限;在N≤N0时和N>N0时所述终端设备分别支持的第一频域单元的最大个数的可选取值是预定义的。
24.如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支持传输层间独立、传输层组间独立还是多个传输层共用;其中,当传输层数C大于2时,C个传输层属于至少一个传输层组,每个传输层组包括所述C个传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层,C为正整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中的第一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层数C大于2时且用于码本生成的空域向量满足传输层组间独立时,所述空域参数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组一一对应的空域参数;所述多个传输层组中的第一传输层组对应的空域参数表示针对所述第一传输层组中的每个传输层生成所述PMI时能够支持的空域向量的最大个数。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35127.8A CN114928386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201910254188.5A CN111769857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PCT/CN2020/081528 WO2020200059A1 (zh) | 2019-03-30 | 2020-03-27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20782106.7A EP3937391A4 (en) | 2019-03-30 | 2020-03-27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TERMINAL DEVICE CAPACITY |
JP2021558000A JP7283705B2 (ja) | 2019-03-30 | 2020-03-27 | 端末デバイスの能力を報告する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KR1020247020632A KR20240099513A (ko) | 2019-03-30 | 2020-03-27 | 단말 디바이스 능력을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
KR1020217034954A KR20210142724A (ko) | 2019-03-30 | 2020-03-27 | 단말 디바이스 능력을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
US17/490,786 US12069705B2 (en) | 2019-03-30 | 2021-09-30 | Method for reporting terminal device cap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4188.5A CN111769857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35127.8A Division CN114928386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69857A true CN111769857A (zh) | 2020-10-13 |
CN111769857B CN111769857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26649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35127.8A Active CN114928386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201910254188.5A Active CN111769857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35127.8A Active CN114928386B (zh) | 2019-03-30 | 2019-03-30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69705B2 (zh) |
EP (1) | EP3937391A4 (zh) |
JP (1) | JP7283705B2 (zh) |
KR (2) | KR20210142724A (zh) |
CN (2) | CN114928386B (zh) |
WO (1) | WO2020200059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7669A1 (zh) * | 2021-01-05 | 2022-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5016729A (zh) * | 2022-05-19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存储信息的存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5333587A (zh) * | 2021-05-10 | 2022-11-11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类型ⅱ端口选择码本的反馈、接收方法及装置 |
WO2023051336A1 (zh) * | 2021-09-30 | 2023-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093352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130349A1 (en) * | 2022-01-07 | 2023-07-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ment for panel information reporting |
WO2023184451A1 (zh) * | 2022-03-31 | 2023-10-0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非码本的pusch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WO2024066983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24087120A1 (zh) * | 2022-10-27 | 2024-05-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0021A (zh) * | 2018-09-27 | 2022-07-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测量配置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756420B (zh) * | 2019-03-27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4022961A4 (en) * | 2019-08-30 | 2023-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CESSING OF EXTENSIONS TO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MESSAGE |
CN116582884A (zh) * | 2022-01-30 | 2023-08-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8523891A (zh) * | 2023-02-17 | 2024-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能力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26099A1 (ko) * | 2015-02-05 | 2016-08-11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si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7466446A (zh) * | 2015-04-10 | 2017-12-1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7534540A (zh) * | 2015-04-10 | 2018-01-0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8282255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取值的确定、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基站 |
CN108616346A (zh) * | 2018-01-12 | 2018-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能力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433B (zh) * | 2008-03-25 | 2013-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时隙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713165B2 (en) * | 2012-05-11 | 2017-07-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005325A1 (zh) * | 2012-07-06 | 2014-0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虚拟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6688190B (zh) * | 2015-09-03 | 2018-07-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10448408B2 (en) * | 2016-08-04 | 2019-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
WO2018059478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
EP3639400B1 (en) | 2017-06-14 | 2022-03-16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provide a csi report |
EP3761520B1 (en) * | 2017-11-17 | 2021-05-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Variable coherence adaptive antenna array |
US11490334B2 (en) * | 2018-09-19 | 2022-11-01 | Ofinno, Llc | Power sav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9
- 2019-03-30 CN CN202210535127.8A patent/CN11492838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30 CN CN201910254188.5A patent/CN111769857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7 KR KR1020217034954A patent/KR20210142724A/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27 EP EP20782106.7A patent/EP393739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27 KR KR1020247020632A patent/KR20240099513A/ko unknown
- 2020-03-27 WO PCT/CN2020/081528 patent/WO2020200059A1/zh unknown
- 2020-03-27 JP JP2021558000A patent/JP728370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30 US US17/490,786 patent/US1206970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26099A1 (ko) * | 2015-02-05 | 2016-08-11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si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7466446A (zh) * | 2015-04-10 | 2017-12-1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7534540A (zh) * | 2015-04-10 | 2018-01-0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8282255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取值的确定、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基站 |
CN108616346A (zh) * | 2018-01-12 | 2018-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能力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7669A1 (zh) * | 2021-01-05 | 2022-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5699952A (zh) * | 2021-01-05 | 2023-0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5699952B (zh) * | 2021-01-05 | 2024-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333587A (zh) * | 2021-05-10 | 2022-11-11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类型ⅱ端口选择码本的反馈、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15333587B (zh) * | 2021-05-10 | 2024-03-19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类型ⅱ端口选择码本的反馈、接收方法及装置 |
WO2023051336A1 (zh) * | 2021-09-30 | 2023-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093352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130349A1 (en) * | 2022-01-07 | 2023-07-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ment for panel information reporting |
WO2023184451A1 (zh) * | 2022-03-31 | 2023-10-0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非码本的pusch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5016729A (zh) * | 2022-05-19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存储信息的存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4066983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24087120A1 (zh) * | 2022-10-27 | 2024-05-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37391A1 (en) | 2022-01-12 |
US20220022193A1 (en) | 2022-01-20 |
JP2022528402A (ja) | 2022-06-10 |
CN114928386A (zh) | 2022-08-19 |
EP3937391A4 (en) | 2022-05-04 |
US12069705B2 (en) | 2024-08-20 |
CN114928386B (zh) | 2024-08-27 |
KR20210142724A (ko) | 2021-11-25 |
JP7283705B2 (ja) | 2023-05-30 |
CN111769857B (zh) | 2022-05-24 |
KR20240099513A (ko) | 2024-06-28 |
WO2020200059A1 (zh) | 2020-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69857B (zh) | 一种上报终端设备能力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385042B (zh) | 干扰测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11140569B2 (en) | Method and radio node for handling CSI reporting | |
US11750250B2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2689969B (zh) | 生成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510267B (zh) | 波束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0831047B (zh) | 波束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817798B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19062217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 |
US20220173851A1 (en)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6800311A (zh) |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 |
JP2023533428A (ja) | 複数のダウンリンクリソースに関する拡張csi報告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4007262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727642B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
US20220014251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0999633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4210378A1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97003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