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9658A -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9658A
CN111769658A CN202010424864.1A CN202010424864A CN111769658A CN 111769658 A CN111769658 A CN 111769658A CN 202010424864 A CN202010424864 A CN 202010424864A CN 111769658 A CN111769658 A CN 111769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permanent magnet
plane
torque ripp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48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9658B (zh
Inventor
吴立建
王嗣翔
闻汇
周翔
李华阳
钟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0104248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9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9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9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06Disassembling, repairing or modify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该永磁体具有:顶面、基底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过渡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基底面相互平行,所述顶面在所述永磁体的横截面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长度,两个所述侧面相互平行且等长,两个所述过渡面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和两个所述侧面,所述永磁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过渡面形成为:在平滑的曲面上切割出一过渡平面。该永磁体采用在过渡面上过渡平面的方式,大幅减小了使用其的永磁电机中的转矩波动,减少永磁体用量,提高了转矩平稳度,增加了磁通密度,提高电机效率,减少振动噪声。该电机具有上述相同效果。

Description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中永磁体作为一个主要的励磁部件,其结构形状将影响到电机的性能。
目前永磁电机中永磁体外形主要有瓦片性,矩形,面包形等形状。其中,面包形的永磁体的应用较为广泛,面包形的永磁体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
而面包形的永磁体在某些应用场合,仍然存在转矩波动过大(即转矩脉动值过大)的情况,原因在于齿槽转矩和磁阻转矩脉动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永磁体的转矩脉动值过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永磁体,其具有:顶面、基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顶面在所述永磁体的横截面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长度;
所述第一侧面经由第一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一过渡面包括与所述顶面邻接的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二过渡曲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二过渡曲面之间的至少一个过渡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面包括多个所述过渡平面,多个所述过渡平面彼此邻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面仅包括一个所述过渡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经由第二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相对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经由第二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相对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不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二过渡曲面在所述横截面上形成的曲线选自正弦函数、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变形函数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过渡平面平行于虚拟平面;
所述虚拟平面为: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交线和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过渡平面不平行于虚拟平面;
所述虚拟平面为: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交线和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一种如上所述的永磁体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以第一过渡平面的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顶面的宽度和第一侧面的高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利用所述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顶面的宽度、侧面的高度以及第一过渡平面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顶面的长度设为a,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设为b,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a和b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随c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
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变化曲线所代表的a、b、c的值作为所述永磁体的a、b、c值。
一种如上所述的永磁体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以倾斜角度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设置位置的、转矩脉动值随倾斜角度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变化曲线所对应的设置位置作为所述永磁体的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
以设置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倾斜角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二变化曲线所对应的倾斜角度作为所述永磁体的过渡平面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所述过渡平面所在的直线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值设为a,纵坐标值设为b;
将a设为固定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c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b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代表的c作为所述永磁体的c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b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c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代表的b作为所述永磁体的b值。
优选地,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所述过渡平面所在的直线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值设为a,纵坐标值设为b;
将b设为固定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c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a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代表的c作为所述永磁体的c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a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c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代表的a作为所述永磁体的a值。
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永磁体。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永磁体采用在过渡面上过渡平面的方式,大幅减小了使用其的永磁电机中的转矩波动,与普通的矩形或由单一曲面形成的面包形永磁体相比,通过表面形状优化,切除引起转矩脉动增加的永磁体,从而减少永磁体用量,降低永磁体成本,转矩脉动的降低提高了转矩平稳度,从而减少电机振动噪声,此外通过表面形状优化提高了永磁体的利用率,磁通密度也随增加,最后,永磁体利用率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电机效率。该永磁体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和该电机具有上述相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永磁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永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永磁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永磁体的另一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通过大量仿真数据选出的一系列较为代表性的结果趋势图,图中每条曲线为选取不同的ft及hm_edge值,所得到的转矩脉动随aw值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图6为选取某一确定的ft及hm_edge值,得到的转矩脉动随aw值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永磁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通过大量仿真数据选出的一系列较为代表性的结果趋势图,图中每条曲线为选取不同的aw值,所得到的转矩脉动随e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图9为选取某一确定的aw值,得到的转矩脉动随e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图10为通过大量仿真数据选出的一系列较为代表性的结果趋势图,图中每条曲线为选取不同的e值,所得到的转矩脉动随aw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图11为选取某一确定的e值,得到的转矩脉动随aw变化的转矩脉动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实施例 1
永磁体 10
顶面 11
基底面 12
第一侧面 131
第二侧面 132
第一过渡面 141
第一过渡曲面 1411
第二过渡曲面 1412
过渡平面 15
第二过渡面 142
前表面 16
后表面 17
实施例 2
永磁体 20
顶面 21
基底面 22
第一侧面 231
第一过渡面 241
第一过渡曲面 2411
第二过渡曲面 2412
过渡平面 25
虚拟平面 28
实施例 3
永磁体 30
顶面 31
基底面 32
第一侧面 331
第一过渡面 341
第一过渡曲面 3411
第二过渡曲面 3412
过渡平面 35
虚拟平面 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永磁体10具有:顶面11、基底面12、第一侧面131、第二侧面132、第一过渡面141、第二过渡面142、过渡平面15、前表面16和后表面17。
顶面11和基底面12相互平行,顶面11在永磁体10的横截面上的长度小于基底面12在横截面上的长度。
第一侧面131经由第一过渡面141连接于顶面11,第二侧面132经由第二过渡面142连接顶面11。
第一过渡面141包括与顶面1邻接的第一过渡曲面1411、与第一侧面131邻接的第二过渡曲面1412以及位于第一过渡曲面1411和第二过渡曲面1412之间的过渡平面15。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过渡曲面1411和第二过渡曲面1412之间设置了一个过渡平面。仅设置一个过渡平面使得优化过程简便,同时生产永磁体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易于被加工制造,也无需多到制造工序,从而提供永磁体的生产效率。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二过渡曲面之间设置多个过渡平面。通过使用多个过渡平面能够精确优化转矩脉动,使转矩脉动尽可能降低,同时切除多余永磁体节省永磁体的用量和成本。
多个过渡平面优选彼此邻接。可选择地,也可以用曲面连接相邻的两个过渡平面。
第一过渡曲面1411和第二过渡曲面1412在永磁体10的横截面上形成的曲线优选地选自正弦函数、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变形函数中的一种。
第一过渡曲面1411和第二过渡曲面1412在永磁体10的横截面上形成的曲线优选地属于同一曲线。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第一过渡曲面1411和第二过渡曲面1412在永磁体10的横截面上形成的曲线属于不同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渡面142与第一过渡面141相对于基底面1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对称的永磁体形状可以使得永磁体的用量降至最低,且便于生产制造,便于装配。
可选择地,第二过渡面142与第一过渡面141相对于基底面1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可以是不对称的。
优选地,永磁体10沿着其纵向方向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该永磁体10采用在过渡面14上设置过渡平面15的方式,大幅减小了使用其的永磁电机中的转矩波动,减少永磁体10用量,与普通的矩形或由单一曲面形成的面包形永磁体相比,通过表面形状优化,切除引起转矩脉动增加的永磁体,从而减少永磁体用量,降低永磁体成本,转矩脉动的降低提高了转矩平稳度,从而减少电机振动噪声,此外通过表面形状优化提高了永磁体的利用率,磁通密度也随增加,最后,永磁体利用率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电机效率。
其效果可参见下表:
Figure BDA0002498286990000081
由此可见,永磁体设置过渡平面后,可以大大减小其用于电机时产生的转矩脉动。上表中的θ以及BC、AC等请参见图6,θ为过渡平面与顶面或基底面的夹角。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的永磁体20与实施例1的永磁体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永磁体20的过渡平面25平行于虚拟平面28。
虚拟平面28为:顶面21与第一过渡曲面2411的交线和第一侧面231与第二过渡曲面2412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永磁体20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采用该设计方法可选取顶面21的宽度、第一侧面231的高度以及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的优选值,从而获得较优的永磁体表面轮廓。
该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以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顶21的宽度和第一侧面231的高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利用所述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顶面21的宽度、第一侧面231的高度以及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
以下为该设计方法的一个实例:
如图3所示,以基底面2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中X轴设于基底面2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上,Z轴垂直于横截面。
横截面中,顶面21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ft,第一侧面231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hm_edge,基底面22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wm,顶面21和基底面22之间的距离即高度设为hm,第一过渡曲面2411或第二过渡曲面2412形成的曲线段由函数F(x,y,z)表示,过渡平面25形成的线段的端点为a(x,y),c(x1,y1)。
第一过渡面241在横截面上形成曲线段AC,A点的Y坐标值大于C点的Y坐标值;
过渡平面25在横截面上形成线段ac,a点的Y坐标值大于c点的Y坐标值,即y>y1。
Aa在X轴上的长度为aw。选取aw为控制变量,用aw表示a,c两点坐标即:a(fx(aw),fy(aw)),c(fx1(aw),fy1(aw)),其中0≤aw<wm/2-ft/2。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ft和hm_edge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随aw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图4显示了其中一部分较为代表性的变化曲线。图5显示了其中一条代表性的变化曲线。
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变化曲线所代表的ft、hm_edge、aw的值作为永磁体10的ft、hm_edge、aw值。
这个预设范围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电机,其转矩脉动值的允许范围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电机的实际允许范围选取该预设范围。通常来说,对于电机,转矩脉动值越小越好。
在本实例中,采用了aw的值来限定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由其他变量来限定,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比如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由线段ac与线段AC之间的距离来限定。
该仿真模拟软件可以是Ansoft Maxwell、JMAG等。具体的运行程序可以根据限定过渡平面25的设置位置的不同变量来进行编辑。
实施例3
如图6和7所示,实施例3的永磁体30与实施例1的永磁体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过渡平面30不平行于虚拟平面38;
虚拟平面38为:顶面31与第一过渡曲面3411的交线和第一侧面331与第二过渡曲面3412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永磁体30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采用该设计方法可选取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和倾斜角度的优选值,从而获得较优的永磁体表面轮廓。
该设计方法为:
以过渡平面35相对于虚拟平面38的倾斜角度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转矩脉动值随倾斜角度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对应的设置位置作为永磁体30的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
以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倾斜角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对应的倾斜角度作为永磁体30的过渡平面35的倾斜角度。
以下为该设计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
如图6和7所示,以基底面3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中X轴设于基底面32在横截面上的线段上,Z轴垂直于横截面。
横截面中,顶面31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ft,第一侧面331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hm_edge,基底面32形成的线段长度设为wm,顶面31和基底面32之间的距离即高度设为hm,第一过渡曲面3411或第二过渡曲面3412形成的曲线段由函数F(x,y,z)表示,过渡平面35形成的线段的端点为a(x,y),c’。
第一过渡面341在横截面上形成曲线段AC,A点的Y坐标值大于C点的Y坐标值;
过渡平面35在横截面上形成线段ac,a点的Y坐标值大于c点的Y坐标值。
c(x1,y1)为ac’的延伸线上的一点。
Aa在X轴上的长度为aw,ac在Y轴上的长度为e(e=y-y1),ac在X轴上的长度为h(h=x1-x),线段ac相对于顶面11的夹角为θ,θ=arctan(e/h)<arctan(BC/AB),B为顶面11在横截面中形成的线段的延长线与侧面13在横截面中形成的线段的延长线的交点。
选取e、h、aw为控制变量,其中0≤e<hm-hm_edge,0≤aw<wm/2-ft/2,0≤h<wm/2-ft/2-aw。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aw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e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图8显示了其中一部分较为代表性的第一变化曲线,其中,h设为固定值,以通过e的变化表示θ的变化。图9显示了其中一条第一变化曲线。
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代表的aw作为永磁体10的aw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e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aw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图10显示了其中一部分较为代表性的第二变化曲线,其中,h设为固定值,以通过e的变化表示θ的变化。图11显示了其中一条第二变化曲线。
在进行上述仿真模拟时,也可以将e设为固定值,通过h的变化表示θ的变化。
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代表的θ作为永磁体10的θ值。
以e和h值来表示θ,以便于计算。
这个预设范围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电机,其转矩脉动值的允许范围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电机的实际允许范围选取该预设范围。通常来说,对于电机,转矩脉动值越小越好。
在本实例中,采用了aw的值来限定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e和h的值来限定过渡平面35的倾斜角度,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和倾斜角度也可以由其他变量来限定,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比如过渡平面35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由点a的纵坐标来限定,过渡平面35的倾斜角度也可以由c’来限定。
该仿真模拟软件可以是Ansoft Maxwell、JMAG等。具体的运行程序可以根据限定过渡平面35的不同变量来进行编辑。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实施例1-3提供的任一种永磁体10。该电机的转矩波动减小,转矩平稳度增加,电机效率提高,振动噪声减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均为相对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例如,“顶面”和“基底面”的描述仅表示其为相反的表面,并不代表顶面必须在任何时刻都位于上方,而基底面必须在任何时刻都位于下方,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在这方面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永磁体,其具有:顶面、基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顶面在所述永磁体的横截面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长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经由第一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一过渡面包括与所述顶面邻接的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二过渡曲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二过渡曲面之间的至少一个过渡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面包括多个所述过渡平面,多个所述过渡平面彼此邻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面仅包括一个所述过渡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经由第二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相对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经由第二过渡面连接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相对于所述基底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不对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二过渡曲面在所述横截面上形成的曲线选自正弦函数、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变形函数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面平行于虚拟平面;
所述虚拟平面为: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交线和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面不平行于虚拟平面;
所述虚拟平面为: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交线和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交线所限定的平面。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体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以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顶面的宽度和第一侧面的高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利用所述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顶面的宽度、侧面的高度以及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顶面的长度设为a,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设为b,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a和b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随c变化的多条变化曲线,
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变化曲线所代表的a、b、c的值作为所述永磁体的a、b、c值。
11.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永磁体的表面轮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以过渡平面相对于虚拟平面的倾斜角度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转矩脉动值随倾斜角度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变化曲线所对应的设置位置作为所述永磁体的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
以过渡平面的设置位置作为变量,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对应不同的倾斜角度的、转矩脉动值随设置位置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落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二变化曲线所对应的倾斜角度作为所述永磁体的过渡平面的倾斜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所述过渡平面所在的直线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值设为a,纵坐标值设为b;
将a设为固定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c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b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代表的c作为所述永磁体的c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b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c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代表的b作为所述永磁体的b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所述横截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过渡平面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与所述顶面的交点的横坐标距离或纵坐标距离设为c,所述过渡平面所在的直线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值设为a,纵坐标值设为b;
将b设为固定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c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a变化的多条第一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变化曲线所代表的c作为所述永磁体的c值,
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得出a取不同值时,转矩脉动值随c变化的多条第二变化曲线,选取转矩脉动值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变化曲线所代表的a作为所述永磁体的a值。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体。
CN202010424864.1A 2020-05-19 2020-05-19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Active CN111769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4864.1A CN111769658B (zh) 2020-05-19 2020-05-19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4864.1A CN111769658B (zh) 2020-05-19 2020-05-19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9658A true CN111769658A (zh) 2020-10-13
CN111769658B CN111769658B (zh) 2022-02-08

Family

ID=7271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4864.1A Active CN111769658B (zh) 2020-05-19 2020-05-19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96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454A (zh) * 2020-12-15 2021-04-20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交替极转子表面形状优化的永磁容错游标轮缘推进电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821A (zh) * 2001-01-30 2004-04-14 ��Ĭ���� 包括永磁电动机的电力转向系统
CN101145423A (zh) * 2006-08-30 2008-03-1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永磁体和永磁体旋转电机
EP2378633A1 (en) * 2010-04-13 2011-10-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ical machine and permanent-magnet
CN102222985A (zh) * 2010-04-13 2011-10-19 西门子公司 电机和永磁体
US20120001508A1 (en) * 2009-03-25 2012-01-05 Abb Oy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achine and permanent magne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202260651U (zh) * 2011-09-23 2012-05-30 宁波沃伏龙机电有限公司 磁钢
CN102790450A (zh) * 2011-05-18 2012-11-21 西门子公司 同步永磁体机器
CN204089359U (zh) * 2014-07-30 2015-01-0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
CN110112845B (zh) * 2019-05-30 2020-11-27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体及包含其的电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821A (zh) * 2001-01-30 2004-04-14 ��Ĭ���� 包括永磁电动机的电力转向系统
CN101145423A (zh) * 2006-08-30 2008-03-1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永磁体和永磁体旋转电机
US20120001508A1 (en) * 2009-03-25 2012-01-05 Abb Oy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achine and permanent magne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EP2412078A1 (en) * 2009-03-25 2012-02-01 Abb Oy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achine and permanent magne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EP2378633A1 (en) * 2010-04-13 2011-10-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ical machine and permanent-magnet
CN102222985A (zh) * 2010-04-13 2011-10-19 西门子公司 电机和永磁体
CN102790450A (zh) * 2011-05-18 2012-11-21 西门子公司 同步永磁体机器
CN202260651U (zh) * 2011-09-23 2012-05-30 宁波沃伏龙机电有限公司 磁钢
CN204089359U (zh) * 2014-07-30 2015-01-0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
CN110112845B (zh) * 2019-05-30 2020-11-27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体及包含其的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U ZHANG, L. J. WU: "A Novel Structure of Doubly Salient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IEEE》 *
田乐,吴立建等: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铁耗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微电机》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454A (zh) * 2020-12-15 2021-04-20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交替极转子表面形状优化的永磁容错游标轮缘推进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9658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9658B (zh) 永磁体及其表面轮廓设计方法和电机
CN111779707B (zh) 一种等厚度弯掠轴流叶片及轴流风机
CN106351878B (zh) 一种轴流掠形叶片
CN110688792B (zh) 一种基于catia与ansys的平底对称y型钢岔管的设计方法
CN111008423B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4036096B (zh) 斜面上凸起特征映射为制造特征体积的映射方法
CN113250755A (zh) 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的叶型的设计方法及叶片
CN200959535Y (zh) 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直流变频电机
CN116039093B (zh)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自适应螺旋路径规划方法
CN111026035B (zh) 一种基于曲率变化求解旋风铣削叶片刀位点的方法
CN103699722B (zh) 一种钣金件工艺耳片设计方法
CN102790483A (zh) 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三维参数化建模与实体成型制造方法
CN211396249U (zh) 一种板肋一体化金属板结构
CN112733290B (zh) 弯扭构件数字化设计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70197B (zh) 一种基于线框模型的工艺补充的创建和调整方法
JPH05166403A (ja) 魚眼ステップの金型作製方法
CN110610029A (zh) 一种基于平面参数化点线多边形设计三维异形板件的方法
CN110112845B (zh) 永磁体及包含其的电机
CN112901555B (zh) 叶尖小翼的设计方法、等厚度弯掠轴流叶片和轴流风机
CN219917421U (zh) 电池包
CN214247804U (zh) 一种带有鼓包和凹缝结构的跨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叶片
CN117763763A (zh) 用于角区流动控制的压气机叶根轴向非均匀倒圆优化方法
CN216123019U (zh) 一种电路板拼板
CN112692588B (zh) 一种龙门式结构件及其增材制造方法
CN214925110U (zh) 一种镶嵌型纸板切割用钢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