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45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57459A CN111757459A CN201910253483.9A CN201910253483A CN111757459A CN 111757459 A CN111757459 A CN 111757459A CN 201910253483 A CN201910253483 A CN 201910253483A CN 111757459 A CN111757459 A CN 1117574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timing
- sidelink
- signal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并根据上行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这种技术方案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性能,而且适用于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频分复用或者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的场景,能够实现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的并行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基站通过为小区内每个终端设备配置上行定时提前量(uplink timing advance),使得同一小区内不同的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隙上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上是对齐的,从而有助于避免小区内(intra-cell)多个上行信号之间的干扰。其中,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是正交的。然而,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有可能会对这些上行信号造成干扰。
因而,如何降低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对上行信号的干扰,对于提高通信性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有助于降低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对上行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旁链路信号是根据上行定时发送的,因而,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性能。此外,由于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因而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适用于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频分复用或者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的场景,能够实现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的并行发送。
示例的,所述上行定时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旁链路数据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从而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示例的,所述下行定时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所述上行定时提前量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与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之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旁链路信号的接收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接收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差;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简化接收旁链路信号的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在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发送上行信号。从而在降低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的并行发送,有助于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从而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提前发送,对下行信号接收的影响。
示例的,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参考定时之差。例如,参考定时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系统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系统参数为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系统参数。有助于根据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情况,来确定旁链路信号的发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门限还根据参考门限确定的;其中,所述参考门限为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属于预先设置的系统参数集,所述系统参数集对应有一个或多个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门限中确定的。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下行定时,确定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第一定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从而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提前发送,对下行信号接收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丢弃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旁链路信号提前发送,对下行信号接收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丢弃在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或单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根据所述定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连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定时信息,从而使得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定时信息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提高接收旁链路信号的可靠性和效率,从而提高接收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的发送对上行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间的定时差;其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有助于进一步简化接收旁链路信号的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和所述同步定时差,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并根据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从而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有助于简化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且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设计的方法中的相应功能,具体的: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旁链路数据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收发模块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收发模块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差;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装置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在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发送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系统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系统参数为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系统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门限还根据参考门限确定的;其中,所述参考门限为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属于预先设置的系统参数集,所述系统参数集对应有一个或多个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门限中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下行定时,确定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第一定时;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收发模块根据所述下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或者所述收发模块丢弃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丢弃在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信号的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或单播。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且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种设计的方法中的相应功能,具体的: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装置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所述装置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连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所述装置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信息,触发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间的定时差;其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信息和所述同步定时差,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并根据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触发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装置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方法部分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波带宽部分和载波之间的带宽关系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行定时提前量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采用上行提前机制和采用上行提前机制的通信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信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信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旁链路信息和旁链路数据的复用情况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旁链路信息和旁链路数据的复用情况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时隙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时隙关系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中的每一个本身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传输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区别是,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例如传输可以包括发送和/或接收,可以为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等于可以与大于连用,适用于大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小于连用,适用于与小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等于与大于连用时,不与小于连用;当等于与小于连用时,不与大于连用。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新空口(new radio,NR)、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等。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车载终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移动陆地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其中,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2、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也可称之为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等。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NR、WCDMA等。示例的,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移动通信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为具有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示例的,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3、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是通过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例如,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为通用的UE和网络之间的接口(universal UE to network interface,Uu空口)。当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为Uu空口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又可以称之为Uu空口通信。
4、上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通信又可以称之为上行传输,指的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的过程。其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可以称为上行信号、或上行信息。示例的,上行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和上行数据。上行控制信息用于承载终端设备反馈的相关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否认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CK)等。具体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上行数据可以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
5、下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通信又可以称之为下行传输,指的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过程。其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可以称为下行信号、或下行信息。示例的,下行信号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下行控制信息是用于下行数据调度的相关信息,例如,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调制编码方式等信息。具体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上,下行数据可以承载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上。
6、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链路可以称之为旁链路(sidelink),因此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称之为旁链路通信、或旁链路传输。而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所传输的信号可以称之为旁链路信号、或者旁链路信息等。示例的,旁链路信号可以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control information,SCI)和/或旁链路数据(sidelink data)。SCI可以为用于旁链路数据调度的相关信息,例如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SCI又可称之为旁链路调度分配(sidelinkscheduling assigment,SL SA)。具体的,SCI可以承载在物理旁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上,旁链路数据可以承载在物理旁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上。又示例的,旁链路信号还可以包括旁链路反馈控制信息(sidelink feedback control information,SFCI)。其中,SFCI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等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可以包括ACK、或NACK等。具体的,SFCI可以承载在物理旁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channel,PSFCH)。其中,PSFCH又可以称之为旁链路反馈信道。
7、时间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间单元可以指在时域上的一段时间。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时间单元。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例如旁链路通信或者Uu空口通信等是以基本时间单元为单位的。示例的,基本时间单元可以为无线帧(radio frame)、子帧(subframe)、时隙(slot)、微时隙(micro-slot)、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符号等。例如,基本时间单元为子帧,一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再例如,基本时间单元为符号,一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无线帧的时长可以是10毫秒(ms)。一个无线帧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比如,一个子帧的时长是1ms,则一个无线帧可以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时隙。其中,一个时隙的时长与子载波间隔的大小相关,不同大小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的时长是不同的。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一个时隙的时长可以为1ms;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一个时隙的时长可以为0.5ms。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比如,正常(normal)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下,一个时隙可以包括14个符号;扩展(extended)CP下,一个时隙可以包括12个符号。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符号又可以称之为时域符号,例如,符号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为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符号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微时隙(或迷你时隙)可以是比时隙更小的单位,一个微时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比如一个微时隙(或迷你时隙)可以包括2个符号,4个符号或7个符号等。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时隙。一个时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时隙(或迷你时隙)。
以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无线帧的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无线帧的时长为10ms,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的时长为1ms。其中,每个子帧包括14个符号。例如,迷你时隙1包括符号0、符号1、符号2和符号3。再例如,迷你时隙2包括符号2和符号3。又例如,迷你时隙3包括符号7、符号8、符号9、符号10、符号11、和符号12。
8、系统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参数可以称之为配置参数(numerology)。示例的,系统参数可以包括子载波间隔、和/或CP类型等。其中,CP类型可以包括扩展CP和正常CP。
9、载波带宽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载波带宽部分可以简称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指的是载波上一段连续或非连续的频域资源,其中,这段连续或非连续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不超过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即BWP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以BWP为载波上一段连续的频域资源为例,BWP可以是载波上一组连续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BWP是载波上一组连续的子载波,或者BWP是载波上一组连续的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等。其中,一个RBG中包括至少一个RB,例如1个、2个、4个、6个或8个等,一个RB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载波,例如12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所使用的BWP,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对于一个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内配置一个或多个BWP。例如,如图2a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内配置了一个BWP。其中,BWP的带宽不超过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且BWP的带宽不大于载波带宽。再例如,如图2b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内配置了两个BWP,分别为BWP1和BWP2,其中,BWP1与BWP2存在重叠。又例如,如图2c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内配置了两个BWP,分别为BWP1和BWP2,其中BWP1和BWP2完全不重叠。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个数不是无限制的。以NR的版本15(release 15,Rel-15)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最多可以配置4个BWP。再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的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上、下行通信分别配置4个BWP。又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上、下行通信分别配置4个BWP,比如相同编号的BWP的中心频段对齐。此外,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BWP,为终端设备配置系统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BWP对应的系统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图2b为例,BWP1对应的系统参数和BWP2对应的系统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针对每个BWP为终端设备的其它配置(例如BWP的位置)也不做限定。在实际通信中,终端设备当接入一个小区后,可以通过激活一个BWP,实现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通常,BWP是定义在一个给定的载波上的,即一个BWP位于一个载波内。当然,本申请并不限定其他对于BWP的定义,或其他BWP的激活方案等。
10、下行定时(downlink timing,DL timing)。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定时指的是终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即终端设备进行下行通信的定时。进一步地,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定时。具体的,下行定时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或其它信号确定的。下行定时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时间单元的边界或边界定时。示例的,下行定时可以为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时间单元的起始边界或起始时刻。例如,下行定时为T0时刻,则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刻为T0。
11、上行定时提前量(uplink timing advance)。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定时提前量本质上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之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之间的一个负偏移(negative offset)。以时间单元为无线帧为例。其中,终端设备用于接收下行信号的无线帧可以称之为下行帧(downlink frame),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无线帧可以称之为上行帧(uplink frame)。例如,如图3a所示,上行定时提前量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无线帧的帧号为i的上行帧上发送上行信号时,其起始边界T1提前对应的帧号为i的下行帧的起始边界T2的时长TA。
12、上行定时(uplink timing,UL timing)。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定时指的是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即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定时。进一步地,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等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具体的,上行定时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确定的,或者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行定时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确定时,示例的,上行定时为下行定时。当上行定时是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时,上行定时可以为下行定时提前上行定时提前量后的时刻。
其中,上行定时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的边界或边界定时。例如,上行定时为T1时刻,则终端设备可以以T1时刻为参考,在对应的时间单元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又例如,上行定时可以为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的起始边界或起始时刻。
13、旁链路定时提前量(sidelink timing advance)。本申请实施例中,旁链路定时提前量为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参考定时之差。示例的,参考定时可以为下行定时,也可以为基于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的定时。例如,如图3b所示,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无线帧的帧号为i的旁链路帧上发送旁链路信号时,其起始边界T1提前对应的帧号为i的参考帧的起始边界T2的时长TA。例如,参考帧可以为下行帧。
14、发送链路(Tx chain)。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链路,也可以称为基带链路、射频链路、传输链路或信道带宽等。例如,发送链路可以包括射频处理的链路和/或基带处理的链路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发送链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载波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发送链路发送信号。示例的,终端设备可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独立的发送链路分别发送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第一发送链路发送上行信号,使用第二发送链路发送旁链路信号。其中,第一发送链路和第二发送链路为两个独立的发送链路。示例的,终端设备可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共享的发送链路发送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第三发送链路发送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所述第三发送链路即为上述共享发送链路。
15、旁链路的基站调度模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旁链路的网络设备调度模式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辅助调度模式等。具体的,在旁链路资源调度模式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为旁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配置旁链路资源,其中,旁链路资源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网络设备通过为发送端的终端设备从配置的旁链路资源中调度资源使得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可以向接收端的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DCI向发送端的终端设备调度发送旁链路信号所使用的旁链路资源,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DCI后,可以根据DCI中指示的旁链路资源,向接收端的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通常,在旁链路通信中,收发端是以在PSSCH中发送旁链路数据的收发端为参考的。例如,在旁链路通信中,第一终端设备在PSSCH中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数据,则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终端设备。
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对旁链路的网络设备调度模式下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示例的,如图4a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旁链路资源。
步骤402,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DCI,其中DCI中包括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时从配置的旁链路资源中调度的资源信息。
步骤403,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DCI后,确定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从配置的旁链路资源中调度的资源。
步骤404,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步骤405,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旁链路资源,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旁链路信号后,可以在SFCI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HARQ信息。例如,如果第二终端设备正确接收旁链路信号,则HARQ信息为ACK。再例如,如果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旁链路信号失败,则HARQ信息可以为NACK。
16、旁链路的终端设备自主选择模式。在旁链路的终端设备自主选择模式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为旁链路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配置旁链路资源,其中,旁链路资源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发送端的终端设备自身判断网络设备配置的旁链路资源中是否有可用资源,如果有可用资源,则发送端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可用资源中发送旁链路信号。旁链路通信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区分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对旁链路的终端设备自主选择模式下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示例的,如图4b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1,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旁链路资源。
步骤412,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配置的旁链路资源中的可用资源,并在可用资源上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步骤413,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旁链路资源,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旁链路信号后,可以在SFCI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HARQ信息。例如,如果第二终端设备正确接收旁链路信号,则HARQ信息为ACK。再例如,如果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旁链路信号失败,则HARQ信息可以为NACK。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LTE、NR等通信系统中。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网络类型可以为同构网络,也可以为异构网络,对此不作限定。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具体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进行Uu空口通信,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旁链路通信。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部署场景不做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内,也可以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示例的,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信号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某一门限,比如-3dB等。在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例如,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处于链接(connected)态,也可以处于空闲(idle)态,还可以处于不活跃(inactive)态。其中,处于链接态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处于链接态的终端设备还可以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RRC链接,即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消息。对于处于链接态的终端设备来说,可以进行Uu空口通信和/或旁链路通信。当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时,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或等于某一门限,比如-3dB等。在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无法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或者接收性能较差,例如,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时,可以处于空闲态,也可以处于不活跃态。对于处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的终端设备来说,可以进行旁链路通信,也可以进行Uu空口通信,例如对于处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的终端设备来说,在Uu空口通信中,通常终端设备能够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对此不做限定。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兹(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即申请既适用于低频场景(例如sub6G),也适用于高频场景(6G以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例如,对于处于链接态的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或者RRC消息、或者专用信令配置的资源、也可以是预定义或预配置的系统公共资源(例如系统公共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th part,BWP))、或专用资源(例如专用BWP)等中的至少一个。对于处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的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可以是预定义或预配置的某一资源、系统公共资源等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的类型可以包括广播、单播和组播。以旁链路通信为例,广播可以指一个终端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广播的目的可以是为了使得所有终端设备均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但实际中接收到广播信号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比如,广播可以是指一个终端设备与小区中的所有终端设备的通信。组播可以指一个终端设备和一组终端设备的通信,组播的目的可以是为了一组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接收到组播信号,但实际中接收到组播消息的可以是一组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单播可以指一个终端设备与另一终端设备的通信。单播的目的是可以让一个终端设备接收到单播消息,但在实际应用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或者未接收到上述单播消息。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信系统还包括网管系统。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接口或者无线接口与网管系统进行通信。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网管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例如,网管系统可以为运营商的网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网管系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对此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网管系统可以预先配置门限、算法或策略等相关信息,网络设备可以从网关系统中获取发送给终端设备,也可以网管系统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仅为一个举例,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构成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的个数、终端设备的个数。示例的,当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多点协同通信。例如,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宏基站、多个微基站,其中宏基站与宏基站、微基站与微基站、宏基站与微基站间可以进行多点协同通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行通信中,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在时频上是正交的。为了保证到达网络设备时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正交性,引入了上行定时提前(uplink timing advance)机制。具体的,网络设备能够通过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行定时提前量,使得同一小区内不同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基本上是对齐的,从而达到降低上行信号间相互干扰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定时提前量与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等相关,因此,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定时提前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当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确定上行定时时,对于同一小区的不同的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可能不同。例如,如图6a所示,T1时刻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2时刻为终端设备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4时刻为终端设备2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2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1,T4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2,若终端设备1在时间单元i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1、终端设备2在时间单元i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2时不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根据下行定时确定上行定时时,终端设备1从T2时刻开始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1,网络设备从T3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信号1,其中T3时刻与T2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1。终端设备2从T4时刻开始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2,网络设备从T5时刻开始接收上行信号2,T5时刻与T4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2。在TP1和TP2不同的情况下,则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相差TP3,从而容易导致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相互干扰,使得网络设备无法正确的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进行解码。
当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上行定时时,对于同一小区的不同的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可以基本对齐。例如,如图6b所示,T1时刻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2时刻为终端设备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4时刻为终端设备2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T2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1,T4时刻与T1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为TP2,若终端设备1在时间单元i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1、终端设备2在时间单元i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2时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上行定时时,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1配置上行定时提前量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2配置上行定时提前量2,其中,上行定时提前量1为2TP1,上行定时提前量2为2TP2。终端设备1从T3时刻开始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1,其中T3时刻比T2时刻提前2TP1。终端设备2从T5时刻开始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2,其中T5时刻比T4时刻提前2TP2。在这种情况下,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到达网络设备的起始时刻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从T1时刻可以同时接收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从而有助于避免上行信号1和上行信号2之间的相互干扰。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下列方式为终端设备配置下行定时提前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中,通过测量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前导序列(preamble)确定上行定时提前量,并通过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中的定时提前命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字段将用于指示上行定时提前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示例的,定时提前命令字段中承载的信息可以为索引值,例如TA,终端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从定时提前命令字段获取到TA,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确定上行定时提前量。例如,上行定时提前量NTA=TA×16Ts,其中,关于Ts的定义或取值,可以参见LTE中的协议36.211版本15.5.0的第4章,或者可以参见NR协议38.211版本15.5.0,或者协议38.213版本15.5.0中的相关描述.当然本申请中所指的获得TA的方式,不限于此,比如,可以使用以上列出的协议中的后续版本中的相关描述的方法,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智力劳动,都可以认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作为一种实现方式,Ts=1/(15000*2048),表征时间长度。示例的,定时提前命令字段占用的比特数与TA取值范围的最大值相关,例如,TA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282,最大值为1282,定时提前命令字段最少占用11比特(bit)。
例如,当定时提前命令字段占用的比特数为11bit时,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如图7所示,包括定时提前命令字段、承载上行授权(UL grant)指示信息的字段、承载临时(temporary)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的字段和预留的一个比特位R。其中,承载上行授权指示信息的字段占用20bit,承载临时C-RNTI的字段占用16bit。
然而,虽然网络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为终端设备配置了上行定时提前量,但是随着时间变化,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发生变化、终端设备的晶振偏移、多普勒频移等,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定时提前量可能无法满足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上的需求,因此,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例如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ACK/NACK、上行数据等)测量上行定时提前量,当上行定时提前量发生变化、或者上行定时提前量的变化大于某一阈值后,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定时提前命令,其中定时提前命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行定时提前量的调整信息。从而有助于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能够满足需求,降低上行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示例的,定时提前命令用于指示的终端设备上行定时提前量的调整信息可以为索引值TA′,例如,TA′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63。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定时提前命令后,可以获取索引值TA′,然后根据索引值TA′对终端设备最近一次保存的上行定时提前量进行调整。例如,终端设备最近一次保存的上行定时提前量为NTA_old,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索引值TA′,则根据TA′对NTA_old调整后得到NTA_new,然后根据NTA_new进行上行信号的发送。例如,NTA_new=NTA_new+(TA′-31)×16Ts。其中,关于Ts,可以参见LTE中的协议36.211的第4章,或者可以参见NR协议38.211和协议38.213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向终端设备发送定时提前命令。例如,用于发送定时提前命令的MAC CE可以通过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y,LCID)为11101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subhead指示。其中,MAC CE的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包括两个预留比特位R,和定时提前命令字段。定时提前命令字段占用6bit。定时提前命令字段用于承载指示终端设备上行定时提前量的调整信息。
此外,旁链路通信也可能会对上行通信造成干扰,因此对如何降低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旁链路通信对上行通信的干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常见的旁链路通信包括设备与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和车辆外联(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X可以是任意的对象。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外联又可以称之为车联网等。示例的,V2X通信可以包括车与车(vehicle to vehicle,V2V)之间的通信、车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s,V2I)之间的通信等,通过车(vehicle)与X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车与X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可以为驾驶者提供一些交通建议或者忠告。
例如,LTE中D2D通信主要用于公共安全的场景,业务大多是周期性慢变的,因此SCI和sidelink data通常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其中,SCI和sidelink data位于不同的时域资源。例如,如图9a所示。
例如,LTE中V2X通信对业务有时延要求,而且终端设备能够移动,因此,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频分复用,如图9b所示,SCI和sidelink data位于同一时域资源、不同的频域资源上。
又例如,NR中的V2X支持多种SCI和sindlink data的复用方式。比如在option 1A下,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可以如图10a所示,SCI和sidelink data占用不同的时域资源、相同的频域资源。再比如在option 1B下,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可以如图10b所示,SCI和sidelink data占用不同的时域资源,而SCI占用的频域资源与sidelink data占用的频域资源的一部分相同。又比如,在option 2下,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可以如图10c所示,SCI和sidelink data占用不同的频域资源,相同的时域资源。还比如,在option 3下,SCI和sidelink data的复用方式可以如图10d所示。
以LTE中D2D通信为例,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例如,终端设备通过不同的子帧发送SCI和sidelink data,其中,通常SCI是终端设备通过在物理层广播给其它终端设备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定时确定用于发送SCI的定时,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用于发送sidelink data的定时,也可以说,SCI的发送不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而sidelink data的发送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示例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SCI向其它终端设备广播用于发送sidelink data的上行定时提前量,以使得其它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用于发送sidelink data的上行定时提前量来接收sidelinkdata,从而提高接收sidelink data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SCI和sidelink data采用频分复用的场景或者应用于SCI和sidelink data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的场景,例如,SCI和sidelinkdata分别位于同一时间单元的不同符号上。该方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同时发送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也有助于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旁链路通信的同时降低对上行通信的干扰,提高传输性能。
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的,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旁链路信号包括SCI和sidelink data。示例的,SCI和sidelink data可以位于同一时间单元。其中时间单元的解释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对于时间单元的相关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类型可以为组播,也可以为单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进行旁链路通信的时间单元的边界或边界定时、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用于进行旁链路通信的定时。例如,如图12所示,T0时刻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进行旁链路通信的时间单元的边界,如果旁链路信号承载在时隙0上,由于T0时刻为时隙0的起始边界,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T0时刻开始发送旁链路信号;如果旁链路信号承载在时隙4上,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0时刻确定时隙4的起始边界,并在到达时隙4的起始边界后开始发送旁链路信号。
示例的,根据定时可以确定时间单元的边界,所述时间单元可以是指时隙或者符号,比如确定定时后可以根据该定时确定时隙中任意符号的位置,如果数据传输在时隙中的某个或某些符号,则可以根据该定时在时隙中的某个或某些符号上发送旁链路信号。
步骤11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旁链路信号可以包括SCI和sidelink data,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SCI和sidelink data,从而提高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其中,上行定时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即第一终端设备用于进行旁链路通信的定时与第一终端设备用于进行上行通信的定时相同,从而有助于降低对Uu空口通信中上行通信的干扰。
下面对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确定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上行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其中,下行定时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上行定时提前量为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具体配置方式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上行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确定的,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还可以是根据下行定时确定的。例如,上行定时等于下行定时,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下行定时。
可以理解的是,下行定时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定时。比如,下行定时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定时。其中,下行定时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或其它信号确定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还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相关。以下将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简称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也可以简称为第一终端设备针对旁链路通信的同步源。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网络设备、或者其它终端设备等中的一个。第一同步源可以是通过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等。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基于上行定时发送的上行信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网络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是以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的,而下行定时是以网络设备为参考的,因此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示例的,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的同步定时,即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是以该同步定时为参考时间基准的。其中,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同步源发送的同步信号或其它信号确定的。如果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相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Uu空口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相同,则第一终端设备无需进行同步源之间的时间转换,可以根据上行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当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相同时,例如,如图13a所示,下行定时为T0,上行定时提前量为TA,则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定时为T1时刻,其中,T1时刻比T0时刻提前TA,则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1时刻。如果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Uu空口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不同,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之差将上行定时转换到以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的时间,再根据将上行定时转换到以第一同步源为参考的时间,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例如,如图13b所示,下行定时为T0,上行定时提前量为TA,上行定时为T1,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为T2,则下行定时与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之差为R=T2-T0。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上行定时相同,则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基于同步源的定时T2的基础上定时提前TA+R。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上行定时是根据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确定的,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也根据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确定。例如,上行定时为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为GNSS或者其它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相同时,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上行定时,在用于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发送上行信号。从而有助于在降低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干扰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定时,并行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的情况下,用于发送旁链路信号的载波与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载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上行定时相同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和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和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可以为互相独立的发送链路时,也可以为相同的发送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上行信号的发送和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使用独立的发送链路或者不同的发送通道的情况下,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和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下行定时,可以是根据同步信号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上行信号的发送和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使用共享的发送链路或者同一个发送通道的情况下,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和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是不同的。比如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单元上发送时,其中时间单元可以是符号,时隙,微时隙,子帧等。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可以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为下行定时,可以根据同步信号确定的。当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与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不同时,可以使得旁链路通信可以更简单,各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各自的同步定时接收旁链路信号即可。针对上行信号的传输,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没有旁链路信号的传输下的上行定时发送上行信号,保证各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同时到达基站,实现网络设备接收的信号正交性,保证上行信号的传输性能。
特别的,针对上行信号的发送和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使用共享的发送链路或者同一个发送链路的情况下,如果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是在同一个时间单元发送的,通常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一个定时来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即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和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是相同的,从而有助于使得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能够同时到达基站,保证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正交性,从而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和发送上行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不同时,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和发送上行信号所使用的发送链路为互相独立的发送链路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可以不同。
下面对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时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而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不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示例的,如果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相同,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网络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是根据下行定时确定的,而上行定时可以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下行定时,上行定时为在下行定时的基础上提前上行定时提前量的时刻。再示例的,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与下行定时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GNSS,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是根据基于GNSS的定时确定的,而上行定时可以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基于GNSS的定时,上行定时为在下行定时的基础上提前上行定时提前量的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来说,如果第二终端设备无法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盲检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进而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但是,这种通过盲检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方式,可能需要第二终端设备尝试多次检测,容易提高数据处理的复杂性,还可能会导致错检和/或漏检。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过程中,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信息。从而有助于使得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并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来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与盲检方式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相比,效率和准确性更高,有助于提高第二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
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其中,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定时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例如,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起建立旁链路连接时,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可以为旁链路链接建立请求,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再例如,当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起旁链路链接建立时,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可以为旁链路链接建立请求的响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响应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
示例的,定时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1,则定时信息可以为T1。又示例的,定时信息还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指示信息。例如,定时信息为定时索引值,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T可以根据定时索引值确定。具体的,根据定时索引值确定发送旁链路信号定时的策略或算法可以预定义或配置在第二终端设备中。再示例的,定时信息还可以为以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上述仅为对定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的举例说明,并不对定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定时信息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可能不同,因此,终端设备间进行旁链路通信时,可能存在同步定时差。其中,同步定时差可以理解为基于不同同步源的定时之差,例如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是根据第一同步源的同步信号确定的,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是根据第二同步源确定的,因此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和基于第二同步源定时之间差值,即为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
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可以忽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定时信息,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和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其中,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为旁链路信号从第一终端设备到第二终端设备所持续的时长、或者,旁链路信号从第二终端设备到第一终端设备所持续的时长。示例的,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其它信号测量得到的。特别的,当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可以忽略时,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同步定时差为0。
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不可以忽略,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时,还需要考虑到同步定时差。具体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和同步定时差,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时涉及的参数可以不仅限于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同步定时差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从而便于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旁链路信号的定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步定时差,可以为参考同步定时差,也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
示例的,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步定时差为参考同步定时差时,参考同步定时差可以为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例如,第一同步源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GNSS;第二同步源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为同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第一GNSS和第二GNSS可以是同一GNSS,也可以是不同的GNSS。
需要说明的是,当参考同步定时差为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时,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与第一同步源、第二同步源中的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均不相同,类似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与第一同步源、第二同步源中的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同步源、第二同步源均不相同。例如,第一同步源为第一GNSS,则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第一GNSS等,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步定时差为参考定时差时,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可以是通过协议预定义,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基于上行定时发送的上行信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网络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的,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步定时差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与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时,如果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二GNSS,则同步定时差为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GNSS之间的同步定时差;如果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一GNSS,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则同步定时差为第一GNSS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同步定时差。
示例的,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先获取同步定时差,然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例如,当同步定时差为参考同步定时差时,可以将同步定时差预先配置在网管系统中,由第一终端设备从网管系统中获取。再例如,当同步定时差为参考同步定时差时,还可以根据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获取同步定时差。又例如,当同步定时差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时,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确定同步定时差。
其中,同步定时差和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携带在同一消息中发送,也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参考同步定时差、和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确定以第二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以第二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然后,由第二终端设备根据以第二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示例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结合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例如,当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为t,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则以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T)。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过程中,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信息,其中定时信息用于指示(t+T)。
再例如,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参考同步定时差为t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如果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同步源为第二GNSS,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一GNSS,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为第三终端设备,而第一GNSS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为t2,则以第二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1+t2+T)。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过程中,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信息,其中定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t1+t2+T)。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用于指示(t1+t2+T)的定时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为t3、(t1+t2+T),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步定时差、和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确定以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其中,该同步定时差可以参考同步定时差,也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以以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示例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结合终端设备间的传输时延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例如,当参考同步定时差为t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时,如果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同步源为第二GNSS,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第一GNSS,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第三终端设备,而第一GNSS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为t2,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GNSS之间的同步定时差为t3,则以第三终端设备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1+t2+t3+T)。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过程中,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信息,其中定时信息用于指示(t1+t2+t3+T)。
再例如,当参考同步定时差为t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时,如果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同步源为第二GNSS,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同步源为第三终端设备,则以第二GNSS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t1+T。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过程中,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信息,其中定时信息用于指示t1+T。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以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为参考时,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或同步源的类型。示例的,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所使用的同步源或同步源的类型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或网管系统获取的,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源和第二同步源之间的同步定时差还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例如,当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时,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通知自身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和/或同步源的类型,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和/或同步源的类型、和自身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确定同步定时差。
此外,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采用定时提前机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即第一终端设备会提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提前量较大时,有可能会影响前一个时间单元旁链路信号或下行信号的接收。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如图14所示,时隙n用于接收旁链路信号,时隙(n+1)用于发送旁链路信号,定时提前后的时隙(n+1)与未定时提前的时隙n之间存在重叠部分,即在时隙(n+1)与时隙n的重叠部分,时隙(n+1)上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会影响时隙n上旁链路信号的接收,或者时隙n上旁链路信号的接收会影响时隙(n+1)上旁链路信号的发送。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使得终端设备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时,可以基于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判断是否进行通信,旁链路定时提前量满足某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再进行通信,有助于降低终端设备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时对下行信号接收的影响,从而提高通信性能。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也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
示例的,在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的方法可以如图1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0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为上行定时,也可以为下行定时,还可以为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等。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方式,或者,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确定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方式,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502,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502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发送上行信号。
此外,由于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旁链路通信对下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干扰较小或可忽略,而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采用相同的定时发送时,旁链路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也可以忽略,因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上,发送旁链路信号。从而实现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的并行发送,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只发送旁链路信号或者只发送上行信号。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丢弃(drop)上行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不发送上行信号。再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上,丢弃(drop)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可以发送上行信号,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在同一时间单元向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还是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中的一个。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还包括步骤1503,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不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不发送上行信号。
示例的,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均不发送。
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但是可以根据确定的定时,发送上行信号。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第一定时,其中,第一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再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丢弃上行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第一门限时,即第一终端设备既不发送旁链路信号,也不发送上行信号。又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第一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但是不发送上行信号。
其中,第一门限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还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算法确定的,对此不作限定。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网络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的,第一门限可以用时间单元的个数表征,其中时间单元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介绍。例如,第一门限可以为N个符号或时隙,N为整数。其中,N可以为1、2等正整数。
又示例的,第一门限可以是绝对时间,时间单位可以是微秒(us)、Ts或Tc等。其中,Ts=1/(Δfref·Nf,ref),Δfref=15·103Hz;Tc=1/(Δfmax·Nf),Δfmax为最大子载波间隔,例如Δfmax=480·103Hz,Nf,ref为傅里叶变换点数,例如Nf,ref=2048。例如,以时间单位为us为例,第一门限可以为3us,或者5us等。再例如,以时间单位为Ts为例,第一门限可以为3Ts,或者7Ts等。又例如,第一门限可以是t个us,x个Ts,y个Tc等,其中t、s、y可以为整数。
再示例的,第一门限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系统参数确定的,其中第一系统参数为用于发送旁链路信号的系统参数。具体的,第一系统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时使用的系统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系统参数,例如,在NR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5种系统参数,编号分别为0至4如表1所示。编号0对应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P类型为正常CP,编号1对应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CP类型为正常CP,编号2对应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P类型为正常CP或扩展CP,编号3对应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CP类型为正常CP,编号4对应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子载波间隔为240kHz、CP类型为正常CP。
表1
以表1所示的系统参数为例,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每个时隙包括的符号的个数每个子帧包括的时隙的个数和每个无线帧中包括的时隙的个数如表2所示。其中,表示一个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个数,且时隙中的符号编号(或称为索引)可以为 表示在系统参数的编号为μ时,一个无线帧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且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编号(或称为索引)可以为 表示在系统参数的编号为μ时,一个子帧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隙编号可以为
表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限是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确定的,其中参考门限为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示例的,参考门限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或者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其中,参考系统参数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对此不作限定。
以系统参数为子载波间隔为例,比如参考系统参数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参考门限为T0×Ts。而其他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N与参考门限的关系为N=T0/2μ×Ts。μ为系统参数的编号。例如,μ1为第一系统参数的编号,则第一门限N1=T0/2μ1×Ts。上述仅为一种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值确定第一门限的方式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确定第一门限的方式进行限定。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参考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确定第一门限。
以系统参数为子载波间隔为例。例如参考系统参数的编号为μf,该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参考门限为Pf。如果第一系统参数的编号为μ,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μ确定与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参考门限对应的算法,然后根据确定的算法,确定第一门限。例如,编号为μ的系统参数的对应的第一门限与编号为μf的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参考门限之间的算法为第一算法,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参考门限,基于第一算法确定第一门限。例如,如果μf>μ,则P=Pf*(μf-μ);如果μf<μ,则P=Pf/(μf-μ)。
此外,第一算法可以为其它数学运算法则,比如加、减、乘、除、幂次方、取对数等算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比如第一算法可以是为或者或者P=Pf/(μ-μf),或者P=Pf·(μ-μf),其中μ-μf也可以是|μ-μf|,或μf-μ等。所述第一算法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的,或者通过预配置参数获取的,或其他方法确定的等,对此不作限定。上述仅为一种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值确定第一门限的方式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和参考门限确定第一门限的方式进行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参数属于预先设置的系统参数集,其中系统参数集对应有一个或多个门限,第一门限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系统参数在一个或多个门限中确定的。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参数集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其中,系统参数集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系统参数,也可以为所有系统参数等。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系统参数可以对应一个门限,不同的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比不作限定。示例的,系统参数集、和/或系统参数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门限,可以是通过协议预先定义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例如,系统参数集是通过协议预先定义并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系统参数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门限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再例如,系统参数集和与系统参数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门限是通过协议预先定义并存储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再例如,系统参数集和与系统参数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门限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终端设备的。
以系统参数为子载波间隔为例,例如,系统参数集包括15kHz、30kHz、60kHz和12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中15kHz对应的门限为T0×Ts,30kHz对应的门限为T1×Ts,60kHz对应的门限为T2×Ts,120kHz对应的门限为T3×Ts。例如,第一系统参数为30kHz的子载波间隔,则第一门限为T1×Ts。
此外,对于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提前量较大时,有可能会影响前一个时间单元旁链路信号或下行信号的接收的情况,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使得终端设备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时,可以基于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判断进行通信时是否采用定时提前机制,如果旁链路定时提前量满足某一条件,终端设备再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从而有助于提高通信性能。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也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通信的方法中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
示例的,在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旁链路定时提前量的判断进行通信的方法可以如图1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0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可以为上行定时,也可以为下行定时,还可以为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步源的定时等。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方式,或者,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确定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的方式,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602,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其中,步骤1602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发送。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602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同一时间单元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发送上行信号;或者,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发送旁链路信号。从而实现上行信号和旁链路信号的并行发送,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只发送旁链路信号或者只发送上行信号。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丢弃(drop)上行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不发送上行信号。再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在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单元上,丢弃(drop)旁链路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定时,可以发送上行信号,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6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1603,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不采用定时提前机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或者,根据第一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第一定时可以是根据第二门限确定的。
示例的,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门限作为旁链路定时提前量,根据第一门限和下行定时确定第一定时,根据第一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根据第一定时进行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发送。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不发送上行信号。再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发送上行信号,不发送旁链路信号。又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不采用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发送。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不发送上行信号。再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发送上行信号,不发送旁链路信号。又例如,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和上行信号。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定时发送上行信号,和/或,根据下行定时发送旁链路信号。其中上行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可以理解为,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等于)第二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进行上行信号的发送,不采用上行定时提前机制进行旁链路信号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门限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图1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门限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门限与第二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对于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网络设备在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用于Uu空口通信和旁链路通信的时频资源时,还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预留时间单元中最后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或时隙等,从而有助于降低旁链路信号或上行信号的发送对下行信号接收的干扰。
例如,针对模式1,比如旁链路的网络设备调度模式,网络设备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位于发送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之前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或时隙不调度下行信号和接收旁链路信号。再例如,针对模式2,比如旁链路的终端设备自主选择模式,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发送情况,以辅助网络设备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调度下行信号和/或接收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中需要预留的符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通知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更好的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调度资源,满足旁链路通信或Uu空口通信的需求。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旁链路通信的类型包括广播、组播和单播,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旁链路通信的类型,确定是否采用定时提前机制发送旁链路信号。示例的,当旁链路通信的类型为单播或组播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定时提前机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上行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定时,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其中上行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
在示例的,旁链路通信的类型为广播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采用定时提前机制,发送广播旁链路信号。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发送广播旁链路信号。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定时,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旁链路信号。其中,广播旁链路信号可以是指旁链路通信的类型为广播的旁链路信号。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不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1700,该装置1700包括收发模块1702和处理模块1701。
一示例中,装置1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处理模块1701,用于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该上行定时为装置1700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收发模块1702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一示例中,装置1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装置1700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装置1700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连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装置1700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处理模块1701用于根据所述定时信息,触发收发模块17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
关于处理模块1701、收发模块1702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1800。
一示例中,该装置1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装置1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地,处理器1801可以用于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具体参见方法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8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802和处理器18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1802还可以位于装置1800之外。处理器1801可以和存储器1802协同操作。处理器1801可能执行存储器18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8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8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8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处理器1801利用通信接口1803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803,可以用于根据上行定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
一示例中,该装置1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装置1800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地,处理器1801可以用于根据定时信息,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具体参见方法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8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802和处理器18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1802还可以位于装置1800之外。处理器1801可以和存储器1802协同操作。处理器1801可能执行存储器18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8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8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8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处理器1801利用通信接口1803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803,可以用于根据定时信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803、处理器1801以及存储器1802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8中以存储器1802、处理器1801以及通信接口18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旁链路数据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是根据下行定时和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其中,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差;
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在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发送上行信号。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
当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系统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系统参数为用于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系统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还根据参考门限确定;
其中,所述参考门限为参考系统参数对应的门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属于预先设置的系统参数集,所述系统参数集对应有一个或多个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系统参数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门限中确定的。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下行定时,确定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第一定时;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
13.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旁链路定时提前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时,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定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丢弃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发送。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丢弃在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信号的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通信方式为组播或单播。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中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旁链路控制信息和旁链路数据;
所述旁链路链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或者,所述旁链路连接建立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旁链路链接的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为上行定时。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同步定时差;所述同步定时差为基于第一同步源的定时与基于第二同步源的定时之间的定时差;
所述第一同步源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二同步源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GNSS或者第三终端设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和所述同步定时差,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旁链路信号的定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旁链路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所述第二同步源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旁链路通信时所使用的同步源。
2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3483.9A CN11175745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0/081257 WO2020200017A1 (zh) | 2019-03-29 | 2020-03-25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3483.9A CN11175745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459A true CN111757459A (zh) | 2020-10-09 |
CN111757459B CN111757459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266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3483.9A Active CN11175745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57459B (zh) |
WO (1) | WO2020200017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32582A (zh) * | 2021-07-08 | 2021-11-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物理直连通信数据信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385256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参数的配置方法和配置装置 |
CN114698090A (zh) * | 2020-12-30 | 2022-07-01 | 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确定方法、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终端 |
CN115398854A (zh) * | 2022-07-27 | 2022-11-2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保护间隔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279397A1 (zh) * | 2021-07-09 | 2023-01-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定时提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35144A1 (zh) * | 2021-09-08 | 2023-03-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41650B2 (en) * | 2020-12-10 | 2023-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dvance (TA) determination for sidelink (SL) communication |
CN115002890B (zh) * | 2021-03-01 | 2024-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WO2023108657A1 (zh) * | 2021-12-17 | 2023-06-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6552A (zh) * | 2010-03-17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终端上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108405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CN103108389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 |
CN103476102A (zh) * | 2012-06-06 | 2013-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与终端d2d通信方法及终端、系统 |
US20150110209A1 (en) * | 2012-06-20 | 2015-04-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1093B (zh) * | 2012-08-10 | 2018-03-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设备及设备发现系统 |
CN103889071B (zh) * | 2014-02-24 | 2017-06-23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随机接入技术的d2d通信同步、建立与恢复方法 |
GB2552792B8 (en) * | 2016-08-08 | 2019-01-30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irect transmissions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3483.9A patent/CN11175745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5 WO PCT/CN2020/081257 patent/WO20202000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6552A (zh) * | 2010-03-17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终端上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108405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CN103108389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 |
CN103476102A (zh) * | 2012-06-06 | 2013-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与终端d2d通信方法及终端、系统 |
US20150110209A1 (en) * | 2012-06-20 | 2015-04-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85256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参数的配置方法和配置装置 |
CN114385256B (zh) * | 2020-10-22 | 2024-06-11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参数的配置方法和配置装置 |
CN114698090A (zh) * | 2020-12-30 | 2022-07-01 | 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确定方法、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终端 |
CN113632582A (zh) * | 2021-07-08 | 2021-11-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物理直连通信数据信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3279342A1 (zh) * | 2021-07-08 | 2023-01-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物理直连通信数据信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632582B (zh) * | 2021-07-08 | 2024-02-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物理直连通信数据信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3279397A1 (zh) * | 2021-07-09 | 2023-01-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定时提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35144A1 (zh) * | 2021-09-08 | 2023-03-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5398854A (zh) * | 2022-07-27 | 2022-11-2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保护间隔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020881A1 (zh) * | 2022-07-27 | 2024-02-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保护间隔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459B (zh) | 2022-01-11 |
WO2020200017A1 (zh) | 2020-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745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1778598B2 (en) | Framing, scheduling, and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
JP6799589B2 (ja) | 追加の送信タイミングオフセットを使用してのアンライセンスセル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アップリンク送信 | |
TWI811410B (zh) |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電腦程式 | |
US11277760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beam measurement | |
EP3703455B1 (en) |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TW202014038A (zh) | 判斷對話前監聽和通道存取優先級等級之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
KR20170093068A (ko) |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의 스케쥴링 방법 | |
CN11215469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4826535B (zh) |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066031B (zh) | 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563535B2 (en) | Power saving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 |
CN11517514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3340716B1 (en) | Method for scheduling radio resourc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reof | |
WO2022067519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6134906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383900A1 (en) |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23056477A1 (en) | 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for higher subcarrier spacing | |
JP7456551B2 (ja) | 信号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24060187A1 (zh) | 用于侧行通信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 |
WO2023060538A1 (en) | Signaling of scheduling offset in multiple parts for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 |
WO2024031540A1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3005889A1 (zh) | 基于网络切片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KR20230075027A (ko) | 비지상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22241384A1 (en) | Power saving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