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367A -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7367A
CN111757367A CN201910238826.4A CN201910238826A CN111757367A CN 111757367 A CN111757367 A CN 111757367A CN 201910238826 A CN201910238826 A CN 201910238826A CN 111757367 A CN111757367 A CN 111757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antenna port
spreading sequence
sequence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88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7367B (zh
Inventor
吴艺群
王超
柴晓萌
陈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88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7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7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7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Estimation of channel covari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确定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根据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通过采用NR系统的DMRS设计,将DMRS端口和UE使用的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对应,可以方便基站根据DMRS信号进行干扰测量,提高干扰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MRS的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无线通信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地部署,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无线通信服务。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例如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通信系统中包括了多个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以及多个用户(user equipment,UE)。每个基站都覆盖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通常将该区域成为小区(cell)。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共享网络资源,该技术也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其中,多址接入的方式可以分为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等等。上述多址接入方式目前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其中NOMA即多个用户可在同一块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传输。NOMA可以支持更多用户同时传输,从而提升系统连接数和吞吐量。
如今,业界已经提出了多种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包括有稀疏码分多址(sparse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图样多址接入(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r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等等。上述的这些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通过稀疏编码、序列扩频、比特交织等方式来区分不同用户,从而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提升多址接入的性能。但是对于序列扩频的NOMA方案,若采用现有的干扰测量方法,最多只能检测出接收天线间的干扰,对于因序列扩频带来的干扰则无法准确检测,从而降低了接收机的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对于序列扩频的NOMA方案,由于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在不同RE之间进行扩频,可以根据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RE)之间较高的相关性,通过将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端口和用户使用的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对应,从而方便相邻基站根据DMRS进行干扰测量,估计了干扰信号在天线和不同RE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升接收机检测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确定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根据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数据信号;其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接收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参数F的值根据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DMRS是根据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数据信号是根据扩频序列生成的;其中,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包括: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的每个DMRS天线端口均关联一个扩频序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根据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数据信号;其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参数F的值根据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DMRS是根据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数据信号是根据扩频序列生成的;其中,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包括: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天线端口集合中的每个DMRS天线端口均关联一个扩频序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或者基站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该存储器。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该存储器。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运行时,使得第二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采用NR系统的DMRS设计,通过分析DMRS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从而确定了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确定的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可以方便基站根据DMRS信号进行干扰测量,不仅可以获得天线间的干扰,还可以获得RE间的干扰,提高了干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接收天线间协方差矩阵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E间协方差矩阵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性能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应用在网络功能虚拟化系统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基站1和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为一个小区,基站2和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为另一个小区。其中,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可以分别或者同时向基站1发送上行数据;而终端设备3和终端设备4可以分别或者同时向基站2发送上行数据。但是当两个相邻的小区使用了相同频段进行数据通信时,发送的数据会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即图1中的虚线所示,基站1同时会接收到相邻小区终端设备3和终端设备4发送的数据,从而会干扰基站1对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数据的解析。
本申请方案是以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信号进行上行传输为背景,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包括DMRS和数据信号。其中,基站通过信令提前为终端配置需要发送的DMRS。使得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后,可以计算得到基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通信信道上的信号干扰情况,以便利用计算得到的信号干扰情况消除实际传输数据信号时产生的干扰。通常情况下,信道在相邻的时频资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对数据信号对应的信道进行估计。假设相邻小区的DMRS配置在相同的OFDM符号上,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进行干扰估计。例如,假设在第a个OFDM符号、第b个子载波上当前小区的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为x0(a,b),相邻小区的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为xi(a,b),其中i=1,…,M,M为相邻小区的个数。每个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表示为hi(a,b),则基站实际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051
其中,h0(a,b)为当前小区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n(a,b)为对应位置的噪声信号。其中对应位置即第a个OFDM符号、第b个子载波的位置。
对于某一个小区内可能有多个终端设备或者某一终端设备具有多根发送天线的情况,对应的每个发送信号就是一个向量,假设xi(a,b)的维度是Di×1,当基站有N根接收天线的时候,y(a,b)的维度就是N×1,所以hi(a,b)就是N×Di的矩阵。对于DMRS来讲,基站是对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序列已知的,即x0(a,b),并且可以估计出当前小区终端设备到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h0(a,b),但是该基站对于其他小区终端设备的DMRS和信道矩阵都是未知的。在检测数据信号时,基站根据对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进行估计。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052
其中,r(a,b)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去除了当前小区终端设备信号后的干扰噪声信号,即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053
其中,R(a,b)为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H表示共轭转置,Np为DMRS的RE的个数,并且假设干扰和噪声信号之间互不相关。对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估计的准确性取决于当前小区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以及干扰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当干扰信号之间相关性越小、当前小区信道估计越准确,则对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的估计越准确。
当基站有N根接收天线时,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N×N大小的共轭对称矩阵。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接收天线间协方差矩阵示意图。其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对应为第i根接收天线和第j根接收天线对应干扰噪声信号的互相关。当i=j时,该互相关对应的是信号能量,即接收信号。但是该方案并未考虑到RE之间的相关性。
其中,RE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E间协方差矩阵示意图。例如两根接收天线的应用场景,考虑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在第k个RE和第k+1个RE间进行了扩频的情况。当前方案仅仅能分别估计出第k个RE两根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第k+1个RE两根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估计出不同RE之间的相关性,即图3中“?”部分是未知的。可见,该方案无法充分利用NOMA序列相关性设计带来的增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分析DMRS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从而确定了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确定的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方便基站根据DMRS对小区进行干扰测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
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DMRS和数据信号。其中,基站提前将该DMRS的配置信息通知给UE,终端发送的DMRS是根据该配置信息所生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410之前,还包括基站为UE配置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其中,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数据信号。其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通常每个天线端口(antenna port)都对应一个DMRS端口,本申请中DMRS端口和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一个例子中,NR系统中,上行DMRS的配置可以有Type-I和Type-II两种类型。上行DMRS的配置和波形相关,当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技术(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DFT-s-OFDM)时,仅仅支持Type-I、zadoff-chu(ZC)序列或者计算机搜索序列;而当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技术(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时,则支持Type-I和Type-II两种类型以及伪噪声(pseudo-noise sequence,PN)序列。对于Type-I类型的DMRS,在频域上,每4个子载波对应DMRS序列的一个元素;对于Type-II类型的DMRS,在频域上,每6个子载波对应DMRS序列的一个元素。在时域上,DMRS可以占用一个OFDM符合或者更多,当占用了多个OFDM符合时,不同OFDM符号对应同一个DMRS序列。对于Type-I类型,最多可以有8个正交的天线端口,如图4所示,对应两个OFDM符号用于发送DMRS,不同天线端口使用不同的CDM组、频域OCC和时域OCC。类似的,对于Type-II类型最多可以有12个正交的天线端口(图中未示出)。
对于Type-I类型的DMRS,相关的RE可以根据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将8个RE分为一组,每8个RE对应PN序列,或者ZC序列,或者计算机搜索序列的一个元素,每个天线端口可以通过8个RE(即频域4个子载波,时域2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频域序列进行表示,。其中,这8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如下表格,如表1所示。表1为天线端口和CDM组、频域OCC序列、时域OCC序列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071
表1
其中,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072
表示天线端口。8个天线端口分为两个CDM组,如表中的CDM组为0或1。CDM组的划分根据表格中的Δ确定。其中,Δ为0表示在将序列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子载波上,Δ为1表示在将序列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子载波上。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将8个RE对应的时频域序列成为时频域序列,顺序为先频域后时域的排列方式。图5中各个天线端口的时频域序列就是由CDM组、频域OCC和时域OCC决定的。其中,频域OCC是的长度为2的序列,记为[x1,y1],对应表1中wf(k’),k’=0即为x1,k’=1即为y1;时域OCC是长度为2的序列,记为[x2,y2],对应表1中wt(l’),l’=0即为x2,l’=1即为y2。对应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序列值为[x1x2,y1x2],第二个OFDM符号的序列值为[x1y2,y1y2]。CDM组0内的4个天线端口使用不用的频域OCC、时域OCC,对照表1可知,天线端口(以下简称端口)0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0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1,0,1,0,1,0,1,0];端口1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1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1,0,-1,0,1,0,-1,0];端口4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4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1,0,1,0,-1,0,-1,0];端口5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5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1,0,-1,0,-1,0,1,0]。同理,对应的CDM组1中的端口2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2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0,1,0,1,0,1,0,1];端口3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3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0,1,0,-1,0,1,0,-1];端口6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6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0,1,0,1,0,-1,0,-1];端口7对应的频域OCC为[1,-1],时域OCC为[1,-1],则端口7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0,1,0,-1,0,-1,0,1]。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如果只有1个OFDM符号用于发送DMRS时,对应最多将只有4个正交的天线端口。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CDM组合两个不同的频域OCC序列,则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域序列长度为4。在一个例子中例如,频域OCC为[1,1]时,天线端口0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1,0,1,0],其他天线端口时频域序列同理可得,为方便描述将不再阐述。
当UE进行上行传输时,基站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为UE分配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号。UE根据天线端口号选择对应的CDM组、频域OCC序列和时域OCC序列。在一个例子中,当UE利用NOMA扩频序列传输数据时,可以将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相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包括两个扩频序列:S1=[1,1],S2=[1,-1]。扩频序列S1=[1,1]可以参照表1中的wf(k’),可以发现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4,6;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5,7。由于天线端口0,2,4,6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两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可以增加扩频序列,此时,基站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同一个CDM组内的不同的天线端口的频域OCC与各自对应的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时,在原有扩频序列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扩频序列,得到四个可用的扩频序列:S1=[1,1],S2=[1,-1],S3=[1,j],S4=[1,-j]。其中,扩频序列中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此时,将原先具有相同频域OCC但是不同CDM组所对应的端口分别对应不同的扩频序列,例如可以将表1中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如,将原先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4,6,此时将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即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4;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6。同理,可以将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5;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3,7。由于天线端口0,4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S3、S4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针对基于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例如,S3和S4)的天线端口生成的DMRS,基站在测量干扰时,需要对接收到的DMRS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若仅有一个OFDM符号用于发送DMRS,则基站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此时最多只有4个天线端口。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包括两个扩频序列:S1=[1,1],S2=[1,-1]。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由于天线端口0,2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两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包括两个扩频序列:S1=[1,1],S2=[1,-1]。扩频序列S1=[1,1]可以参照表1中的wt(l’),可以发现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2,3;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6,7。由于天线端口0,1,2,3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可以增加扩频序列,此时,基站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同一个CDM组内的不同的天线端口的时域OCC与各自对应的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时,可以在原有扩频序列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扩频序列,得到四个扩频序列:S1=[1,1],S2=[1,-1],S3=[1,j],S4=[1,-j]。其中,扩频序列中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此时,将原先具有相同时域OCC但是不同的CDM组所对应的端口分别对应不同的扩频序列,例如可以将表1中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如,将原先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2,3,此时将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即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3。同理,可以将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6,7。由于天线端口0,1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S3、S4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针对基于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例如,S3和S4)的天线端口生成的DMRS,基站在测量干扰时,需要对接收到的DMRS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4,包括四个扩频序列:S1=[1,1,1,1],S2=[1,-1,1,-1],S3=[1,1,-1,-1],S4=[1,-1,-1,1]。扩频序列S1=[1,1,1,1]可以参照表1中的wf(k’)和wt(l’)的组合,可以发现扩频序列S1=[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扩频序列S2=[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扩频序列S3=[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6;扩频序列S4=[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7。由于天线端口0,2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S3、S4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可以增加扩频序列,此时,基站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同一个CDM组内的不同的天线端口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各自对应的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相同。例如,对于扩频序列的长度为4的情形,就可以在原有的四个扩频序列的基础上增加四个扩频序列,就可以得到八个扩频序列:S1=[1,1,1,1],S2=[1,-1,1,-1],S3=[1,1,-1,-1],S4=[1,-1,-1,1],S5=[1,j,1,j],S6=[1,-j,1,-j],S7=[1,j,-1,-j],S8=[1,-j,-1,j]。其中,扩频序列中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此时,将原先具有相同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但是不同CDM组所对应的端口分别对应不同的扩频序列,例如可以将表1中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如,扩频序列S1=[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此时将CDM组1的天线端口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即扩频序列S1=[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扩频序列S3=[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同理,可以将扩频序列S2=[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扩频序列S3=[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扩频序列S4=[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扩频序列S6=[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3;扩频序列S7=[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6;扩频序列S8=[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7。由于天线端口0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S1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1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S3、S4、S5、S6、S7、S8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针对基于对应包含“j”的扩频序列(例如,S4、S5、S6、S7)的天线端口生成的DMRS,基站在测量干扰时,需要对接收到的DMRS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是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4,包括四个扩频序列:S1=[1,1,1,1],S2=[1,-1,1,-1],S3=[1,1,-1,-1],S4=[1,-1,-1,1]。其中将每个扩频序列分成两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只关注前半部分,则每个扩频序列的前半部分即为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则扩频序列S1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2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3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4的子序列为[1,-1]。此时,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相同,扩频序列S2和S4的子序列相同,可以约定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4,6;扩频序列S2和S4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5,7。由于天线端口0,2,4,6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扩频序列S1和S3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和S4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仅选择了扩频序列的前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扩频序列的后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不论是扩频序列的前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或是扩频序列的后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其不同RE之间的相关性是一样的。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是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4,包括四个扩频序列:S1=[1,1,1,1],S2=[1,-1,1,-1],S3=[1,1,-1,-1],S4=[1,-1,-1,1]。其中将每个扩频序列分成两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只关注前半部分,则每个扩频序列的前半部分即为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则扩频序列S1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2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3的子序列为[1,1],扩频序列S4的子序列为[1,-1]。此时,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相同,扩频序列S2和S4的子序列相同,可以约定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2,3;扩频序列S2和S4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6,7。由于天线端口0,1,2,3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S1和S3的子序列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扩频序列S1和S3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和S4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为UE配置特定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即配置的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如下关系: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的相关性系数为1,也就是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即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一个常数“c”倍关系,其中c为任意整数。在一个可能是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相同。例如,扩频序列的长度为8,包括八个扩频序列:S1=[1,1,1,1,1,1,1,1],S2=[1,-1,1,-1,1,-1,1,-1],S3=[1,1,-1,-1,1,1,-1,-1],S4=[1,-1,-1,1,1,-1,-1,1],S5=[1,1,1,1,-1,-1,-1,-1],S6=[1,-1,1,-1,-1,1,-1,1],S7=[1,1,-1,-1,-1,-1,1,1],S8=[1,-1,-1,1,-1,1,1,-1]。其中将每个扩频序列分成两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只关注前半部分,则每个扩频序列的前半部分即为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则扩频序列S1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2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3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4的子序列为[1,-1,-1,1],S5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6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7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8的子序列为[1,-1,-1,1]。此时,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相同,扩频序列S2和S6的子序列相同,扩频序列S3和S7的子序列相同,扩频序列S4和S8的子序列相同,可以约定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扩频序列S2和S6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扩频序列S3和S7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6;扩频序列S4和S8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7。由于天线端口0,2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相同,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扩频序列S1和S3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和S6、S3和S7、S4和S8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配置扩频序列的后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例如,扩频序列S1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2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3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4的子序列为[1,-1,-1,1],S5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6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7的子序列为[-1,-1,1,1],扩频序列S8的子序列为[-1,1,1,-1]。可以看出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与UE使用天线端口0,2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的相关性系数为1,则仍然可以约定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同理,也仍然可以约定扩频序列S2和S6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扩频序列S3和S7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6;扩频序列S4和S8的子序列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7。由于天线端口0,2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S1和S5的子序列相关系数为1,基站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扩频序列S1和S3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可以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同理,基站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使用序列S2和S6、S3和S7、S4和S8的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并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上述各部分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即为干扰信号在所有天线端口内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
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上述实施例选择了扩频序列的前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后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进行描述,不论是扩频序列的前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或是后半个序列作为子序列,其子序列对应的RE之间的相关性是一样的。
步骤420,确定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
基站已知UE发送的DMRS,然后根据实际接收到的DMRS确定出相邻小区UE的发送信号对DMRS造成的信号干扰,即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
在一个例子中,假设当前小区UE的调制符号是s0,调制符号即UE实际发送的数据信号,该UE的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x0(k);相邻小区的UE的调制符号为si,其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域序列为xi(k)。假设接收天线为N,则各个接收天线上接收的DMRS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31
其中,k表示为第k个RE,k∈(0,7);l表示为第l根天线,l∈(0,N-1),M为相邻小区的个数。由于当前小区的DMRS和时频域序列是已知的。所以首先对当前小区的UE进行信道估计,确定h0(k,l)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32
然后将接收到的DMRS去掉当前小区的DMRS,得到干扰和噪声信号之和r(k,l),即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33
其中,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34
步骤430,根据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一个例子中,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例如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4,6,以及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5,7。则分别确定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和S2=[1,-1]时,F为2。
r0=[r(0,0),…,r(0,N-1),r(2,0),…,r(2,N-1)]H
r1=[r(1,0),…,r(1,N-1),r(3,0),…,r(3,N-1)]H
r2=[r(4,0),…,r(4,N-1),r(6,0),…,r(6,N-1)]H
r3=[r(5,0),…,r(5,N-1),r(7,0),…,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0),…,r(2,N-1)]表示第2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3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相关性;r2×r2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r3×r3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同时采用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例如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4;以及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5;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6;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3,7。则分别确定各个天线端口中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和S2=[1,-1]时,F为2。
r0=[r(0,0),…,r(0,N-1),r(2,0),…,r(2,N-1)]H
r1=[r(1,0),…,r(1,N-1),j×r(3,0),…,j×r(3,N-1)]H
r2=[r(4,0),…,r(4,N-1),r(6,0),…,r(6,N-1)]H
r3=[r(5,0),…,r(5,N-1),j×r(7,0),…,j×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0),…,r(2,N-1)]表示第2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3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相关性;r2×r2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r3×r3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扩频序列看做{S1,S2}和{S3,S4}两组,两组扩频序列与两个CDM组分别关联,因此可以独立计算各扩频序列组的协方差矩阵。通过将CDM组1的第二个接收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使得DMRS的协方差矩阵和数据信号部分相同。
再一个实施例中,若仅有一个OFDM符号用于发送DMRS,则可以令扩频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例如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以及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和S2=[1,-1]时,F为2。
r0=[r(0,0),…,r(0,N-1),r(2,0),…,r(2,N-1)]H
r1=[r(1,0),…,r(1,N-1),r(3,0),…,r(3,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0),…,r(2,N-1)]表示第2个RE处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2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3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例如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4,6,以及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6,7。则分别确定各个天线端口中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和S2=[1,-1]时,F为2。
r0=[r(0,0),…,r(0,N-1),r(4,0),…,r(4,N-1)]H
r1=[r(1,0),…,r(1,N-1),r(5,0),…,r(5,N-1)]H
r2=[r(2,0),…,r(2,N-1),r(6,0),…,r(6,N-1)]H
r3=[r(3,0),…,r(3,N-1),r(7,0),…,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4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4,0),…,r(4,N-1)]表示第4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5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2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3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3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4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5个RE之间的相关性;r2×r2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2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r3×r3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3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的相关性系数为1,同时采用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例如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以及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3;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6,7。则分别确定各个天线端口中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和S2=[1,-1]时,F为2。
r0=[r(0,0),…,r(0,N-1),r(4,0),…,r(4,N-1)]H
r1=[r(1,0),…,r(1,N-1),j×r(5,0),…,j×r(5,N-1)]H
r2=[r(2,0),…,r(2,N-1),r(6,0),…,r(6,N-1)]H
r3=[r(3,0),…,r(3,N-1),j×r(7,0),…,j×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4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4,0),…,r(4,N-1)]表示第4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5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2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3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3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和第4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和第5个RE之间的相关性;r2×r2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2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r3×r3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3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扩频序列看做{S1,S2}和{S3,S4}两组,两组扩频序列与两个CDM组分别关联,因此可以独立计算各扩频序列组的协方差矩阵。通过将CDM组1的第二个接收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使得DMRS的协方差矩阵和数据信号部分相同。
再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的相关性系数为1。例如扩频序列S1=[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2;扩频序列S2=[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3;扩频序列S3=[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6;扩频序列S4=[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7。则分别确定各个天线端口中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1,1]、S2=[1,-1,1,-1]、S3=[1,1,-1,-1]和S4=[1,-1,-1,1]时,F为4。
r0=[r(0,0),…,r(0,N-1),r(2,0),…,r(2,N-1),r(4,0),…,r(4,N-1),r(6,0),…,r(6,N-1)]H
r1=[r(1,0),…,r(1,N-1),r(3,0),…,r(3,N-1),r(5,0),…,r(5,N-1),r(7,0),…,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第2个RE、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0),…,r(2,N-1)]表示第2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4,0),…,r(4,N-1)]表示第4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6,0),…,r(6,N-1)]表示第6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第3个RE、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第2个RE、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第3个RE、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
再一个实施例中,假设采用了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时域OCC的组合的相关性系数为1,且同时采用j表示将UE发送的信号(扩频后,在“j”或“-j”对应的资源上的信号)相对原始信号(扩频前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例如扩频序列S1=[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扩频序列S2=[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扩频序列S3=[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扩频序列S4=[1,-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5;扩频序列S5=[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扩频序列S6=[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3;扩频序列S7=[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6;扩频序列S8=[1,-j,-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7。则分别确定各个天线端口中各个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根据扩频序列的长度或个数F,确定F个RE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扩频序列为S1=[1,1,1,1]、S2=[1,-1,1,-1]、S3=[1,1,-1,-1]、S4=[1,-1,-1,1]、S5=[1,j,1,j]、S6=[1,-j,1,-j]、S7=[1,j,-1,-j]和S8=[1,-j,-1,j]时,F为4。
r0=[r(0,0),…,r(0,N-1),r(2,0),…,r(2,N-1),r(4,0),…,r(4,N-1),r(6,0),…,r(6,N-1)]H
r1=[r(1,0),…,r(1,N-1),r(3,0),…,r(3,N-1),j×r(5,0),…,j×r(5,N-1),j×r(7,0),…,j×r(7,N-1)]H
其中,r0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第2个RE、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0,0),…,r(0,N-1)]表示第0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2,0),…,r(2,N-1)]表示第2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4,0),…,r(4,N-1)]表示第4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r(6,0),…,r(6,N-1)]表示第6个RE多根天线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同理,r1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第3个RE、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的矩阵。然后r0×r0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0个RE、第2个RE、第4个RE和第6个RE之间的相关性。同理,r1×r1 H即可表示当前天线端口中第1个RE、第3个RE、第5个RE和第7个RE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扩频序列看做{S1,S2,S3,S4}和{S5,S6,S7,S8}两组,两组扩频序列与两个CDM组分别关联,因此可以独立计算各扩频序列组的协方差矩阵。通过将CDM组1的第偶数位接收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使得DMRS的协方差矩阵和数据信号部分相同。
步骤440,根据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r0r0 H、r1r1 H、r2r2 H和r3r3 H确定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即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71
其中,Np为一次估计的采样点个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只有r0r0 H、r1r1 H时,则根据r0r0 H和r1r1 H确定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即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72
其中,Np为一次估计的采样点个数。
本申请通过不同的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与天线端口对应关系,使得扩频序列和DMRS的频域OCC、时域OCC具有相同的RE间相关性,同时相邻基站可以根据DMRS估计不同RE间信号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升了干扰抑制性能。
特别的,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在方法中,可以对现有的DMRS的端口配置进行改进。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例如,在表1中,CDM组0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为{{+1,+1},{+1,-1}},CDM组1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为{{+1,+1},{+1,-1}}。现对表1中的频域OCC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的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例如,如表2中,CDM组0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为{{+1,+1},{+1,-1}},CDM组1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为{{+1,+j},{+1,-j}}。时域OCC的改进方法也类似,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DMRS的频域OCC进行改进,改进后的DMRS更加适合NOMA扩频方案的干扰估计。如表2所示,对于DMRS的频域OCC序列进行修改,主要涉及CDM组1的4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域序列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表2为对DMRS的频域OCC序列进行修改后的天线端口和CDM组、频域OCC序列、时域OCC序列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81
表2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对DMRS的频域OCC序列进行了修改,则可以直接采用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的四个扩频序列:S1=[1,1],S2=[1,-1],S3=[1,j],S4=[1,-j]。此时可以直接约定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4;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1,5;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6;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3,7。由于DMRS的频域OCC已经修改为包含j,则可以直接采用
r0=[r(0,0),…,r(0,N-1),r(2,0),…,r(2,N-1)]H
r1=[r(1,0),…,r(1,N-1),r(3,0),…,r(3,N-1)]H
r2=[r(4,0),…,r(4,N-1),r(6,0),…,r(6,N-1)]H
r3=[r(5,0),…,r(5,N-1),r(7,0),…,r(7,N-1)]H
进行不同RE间相关性的估计,在基站接收时不再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使得DMRS的协方差矩阵和数据信号部分相同。对于估计出的干扰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和上述步骤44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对DMRS的时域OCC进行改进,改进后的DMRS更加适合NOMA扩频方案的干扰估计。如表3所示,对于DMRS的时域OCC序列进行修改,主要涉及CDM组1的4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域序列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DMRS时频域序列示意图。表3为对DMRS的时域OCC序列进行修改后的天线端口和CDM组、频域OCC序列、时域OCC序列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2009030860000191
表3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对DMRS的时域OCC序列进行了修改,则可以直接采用扩频序列的长度为2的四个扩频序列:S1=[1,1],S2=[1,-1],S3=[1,j],S4=[1,-j]。此时可以直接约定扩扩频序列S1=[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0,1;扩频序列S2=[1,-1]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4,5;扩频序列S3=[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2,3;扩频序列S4=[1,-j]对应的UE使用天线端口6,7。由于DMRS的时域OCC已经修改为包含j,则可以直接采用
r0=[r(0,0),…,r(0,N-1),r(4,0),…,r(4,N-1)]H
r1=[r(1,0),…,r(1,N-1),r(5,0),…,r(5,N-1)]H
r2=[r(2,0),…,r(2,N-1),r(6,0),…,r(6,N-1)]H
r3=[r(3,0),…,r(3,N-1),r(7,0),…,r(7,N-1)]H
进行不同RE间相关性的估计,在基站接收时不再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π/2的相位旋转,使得DMRS的协方差矩阵和数据信号部分相同。对于估计出的干扰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和上述步骤44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对现有的DMRS进行改进,使得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和天线端口满足对应关系,更加方便相邻基站根据DMRS估计不同RE之间信号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升干扰抑制能力。
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图4-图7所述实施例仅仅是以DMRS的配置为Type-I类型进行的描述,当DMRS的配置为Type-II类型时,在频域上,每6个子载波对应DMRS序列的一个元素,最多可以有12个正交的天线端口,当占用不同的OFDM符号时,方法可以参考图4-图7所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在执行步骤410至步骤440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50,接收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其中,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线性扩频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参数F的值根据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步骤460,发送干扰测量指示信息给其他网络设备。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上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中的部分信息也可以是预先在协议约定好的,不进行发送。
再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小区UE可能并没有使用线性扩频进行多址接入,又或者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集与当前小区UE使用的不同。因此如图8所示,基站还会发送干扰测量指示信息给其他基站,用于其他基站接收到该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后,根据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对相邻小区进行干扰估计。在一个例子中,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线性扩频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图4-图7所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流程图,在执行步骤410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
UE接收基站发送的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根据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确定采用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某一个或多个进行发送。同时根据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确定扩频后的数据采用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某一个或多个进行发送。其中,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上述对应关系具体可以参考图4-图7所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人员应当注意,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的形式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即包括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是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关联在一起,例如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中还包含相应天线端口的扩频序列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920,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DMRS是根据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数据信号是根据扩频序列生成的。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性能示意图。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后,如图10中通过观察不同状态下的译码性能,可以间接的反映出各种状态下对数据的干扰检测情况。干扰检测性能越好,也就意味着实际的译码性能越好。其中,第一图示线条表示为基于数据信号进行干扰估计后的译码性能,干扰估计时同时考虑RE间和天线间相关性。其中,S=1为对应一个物理资源块取一次平均。第二图示线条表示为基于DMRS进行干扰估计的译码性能,干扰估计时仅考虑天线间相关性。第三图示线条表示为基于DMRS进行干扰估计的译码性能,干扰估计时同时考虑RE间和天线间相关性。第四图示线条表示为没有干扰时的译码性能。其中,S=0为对应一个物理资源块不取平均。可以明显看出在相同信噪比情况下,第三图示线条的误块率明显低于第二图示线条。其中第二图示线条表示现有技术中未考虑不同RE间相关性的干扰检测示意,而第三图示线条表示本申请中考虑了不同RE间相关性的干扰检测示意。
本申请采用NR系统的DMRS设计,通过分析DMRS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从而确定了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确定的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可以方便基站根据DMRS信号进行干扰测量。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干扰抑制能力。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1100,包括: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
处理模块1102,用于确定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根据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F等于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1100还包括: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数据信号;其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102,还用于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接收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其中,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参数F的值根据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上述干扰检测装置1100是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当该装置是网络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当该装置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通信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1200,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1202,用于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DMRS是根据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数据信号是根据扩频序列生成的。其中,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的指示信息,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的指示信息在预设的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包括: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时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的每个DMRS天线端口均关联一个扩频序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扩频序列的指示信息。其中,扩频序列的长度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上述干扰检测装置1200是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当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本申请采用现有NR系统的DMRS设计,将DMRS端口和UE使用的扩频序列或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对应,可以方便邻区基站根据DMRS信号进行干扰测量。同时,本申请还扩展了现有NR系统的DMRS设计,将不同CDM组的频域OCC或时域OCC的序列进行修改,从而可以对应更多扩频序列。另外,不同基站之间还可以发送干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了基于扩频的NOMA扩频方案,并考虑不同带宽和时隙可能采用不同的发送方式。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干扰抑制能力。
本领域人员还应当注意,本申请仅仅以DMRS为例介绍了干扰估计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的参考信号,本申请方法同样适用,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英文: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 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
确定所述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
根据所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所述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所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等于所述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所述F等于所述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所述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5.如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所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
所述参数F的值根据所述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
所述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所述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6.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
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所述DMRS是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数据信号是根据所述扩频序列生成的;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和所述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相关性系数为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在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在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在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集合中的每个天线端口均关联一个扩频序列。
9.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DMRS中包含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根据所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之和,确定所述DMRS中每F个资源单元R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F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DMRS中每F个RE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所述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等于所述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长度;或所述F等于所述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所述扩频序列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确定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其中,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所述干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信息、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
所述参数F的值根据所述扩频序列的集合和长度信息以及扩频序列与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
所述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所述其它网络设备所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时域和频域的资源信息所确定的。
14.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的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MRS和数据信号,所述DMRS是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配置信息生成的;所述数据信号是根据扩频序列生成的;
其中,所述天线端口和扩频序列存在以下至少一种关系: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以及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频域正交覆盖码OCC与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时域OCC和频域OCC的组合与所述扩频序列的子序列相关性系数为1。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包括: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码分复用CDM组所对应的时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的集合不同;或
所述DMRS对应的天线端口集合中不同CDM组所对应的频域OCC和时域OCC的组合的集合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集合中的每个DMRS天线端口均关联一个扩频序列。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
19.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38826.4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57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826.4A CN111757367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826.4A CN111757367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367A true CN111757367A (zh) 2020-10-09
CN111757367B CN111757367B (zh) 2022-01-14

Family

ID=7267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8826.4A Active CN111757367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73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222A (zh) * 2021-02-24 2022-08-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切换方法、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334578A (zh) * 2022-10-14 2022-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干扰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698A (zh) * 2010-08-11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4035137A1 (ko) * 2012-08-30 2014-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을 추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80293A (zh) * 2013-11-12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及其使用
CN104301261A (zh) * 2013-07-15 2015-01-2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Mimo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302936A (zh) * 2015-08-31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基于相关计算和协方差矩阵重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698A (zh) * 2010-08-11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4035137A1 (ko) * 2012-08-30 2014-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을 추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01261A (zh) * 2013-07-15 2015-01-2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Mimo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780293A (zh) * 2013-11-12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及其使用
CN105302936A (zh) * 2015-08-31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基于相关计算和协方差矩阵重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on Advanced receiver SI",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60BIS R4-11488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222A (zh) * 2021-02-24 2022-08-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切换方法、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980222B (zh) * 2021-02-24 202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切换方法、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334578A (zh) * 2022-10-14 2022-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干扰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367B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7098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309030B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82651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assignment in a frequency hopping mod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11167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EP2540019B1 (en) Application of sequence hopping and orthogonal covering codes to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201700269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11270B (zh) 导频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637003B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传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742541B2 (en) User equipment, a radio base station, RB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a subfram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reference signals, RSS, to the RBS
CN107370701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JP2022119919A (ja)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CN108307419B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09065403A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受信品質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00054211A1 (en) Frequency domain pn sequence
US9906264B2 (en) Providing orthogonality for reference signals by circular rotation of a base sequence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CN110890948B (zh)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KR2019004959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퀀스의 초기값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830395A (zh) 通信系统中用于数据检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200033744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RU2471298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выбора циклических задержек в оfdm-системах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антенн
CN111757367B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024127A1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JP571071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5316026A (zh)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TWI710235B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信道估計的方法和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