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5656A - 极片、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片、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5656A
CN111755656A CN201910234662.8A CN201910234662A CN111755656A CN 111755656 A CN111755656 A CN 111755656A CN 201910234662 A CN201910234662 A CN 201910234662A CN 111755656 A CN111755656 A CN 111755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anode
pole piece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46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正煌
龙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46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5656A/zh
Priority to EP20712823.2A priority patent/EP373688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871 priority patent/WO2020192651A1/zh
Priority to US16/652,471 priority patent/US1188812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755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5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多个第一极耳与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第一侧边,多个第二极耳与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第二侧边。根据本申请的极片,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且多个第一极耳与多个第二极耳排布在集流体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的内阻、提高极片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及电池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而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充放电效率。其中,极片及极耳作为电池的重要结构组成,极耳的内阻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层的构造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对于极片及极耳结构的改进成为提高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具有内阻小、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极片的电芯。
本申请又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芯的电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多个第一极耳,多个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所述第一侧边;多个第二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所述第二侧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且多个第一极耳与多个第二极耳排布在集流体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的内阻、提高极片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对称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相对于所述第二极耳错位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片还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极性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错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平齐或错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包括隔膜以及如上所述的极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通过在极片上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一致,且多个第一极耳与多个第二极耳排布在集流体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的内阻、提高极片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包装壳、设置于所述包装壳中的电解液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一致,且多个第一极耳与多个第二极耳排布在集流体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的内阻、提高极片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的使用性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芯1,
极片10,阳极极片11,阴极极片12,
集流体100,阳极集流体101,阴极集流体102,
第一侧边110,第一阳极侧边111,第一阴极侧边112,第二侧边120,第二阳极侧边121,第二阴极侧边122,
第一表面130,第一阳极表面131,第一阴极表面132,第二表面140,第二阳极表面141,第二阴极表面142,
第一端150,第一阳极端151,第一阴极端152,第二端160,第二阳极端161,第二阴极端162,
第一极耳200,第一阳极极耳201,第一阴极极耳202,
第二极耳210,第二阳极极耳211,第二阴极极耳212,
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
第一阳极端面3011,第二阳极端面3012,第三阳极端面3013,第四阳极端面3014,
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
第一阴极端面3021,第二阴极端面3022,第三阴极端面3023,第四阴极端面3024,
绝缘层20,
涂层30,
胶纸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0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包括阳极极片11和阴极极片12和隔膜(如图5所示的虚线部分)。阳极极片11、隔膜及阴极极片12依次层叠排布后利用卷针卷绕形成电芯1,隔膜位于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之间,用于隔离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以避免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接触短路。
如图1-图4所示,极片包括集流体、多个第一极耳、多个第二极耳、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活性物质层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极性相同。为了方便描述及理解,定义阳极极片11的集流体为阳极集流体101,阴极极片12的集流体为阴极集流体102;定义阳极极片11的第一极耳为第一阳极极耳201,阴极极片12的第一极耳为第一阴极极耳202;定义阳极极片11的第二极耳为第二阳极极耳211,阴极极片12的第二极耳为第二阴极极耳212;定义阳极极片11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为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阴极极片12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为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定义阳极极片11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为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阴极极片1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为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
如图1及图2所示,阴极集流体102为长方形的铝箔。在阴极集流体102宽度方向上,阴极集流体102包括相对的第一阴极侧边112和第二阴极侧边122,多个第一阴极极耳202设于第一阴极侧边112。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的一端与阴极集流体102耦接、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的另一端伸出第一阴极侧边112。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可以与阴极集流体102焊接,或者是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可以与阴极集流体102一体成型。
多个第二阴极极耳212设于阴极集流体102的第二阴极侧边122。每个第二阴极极耳212的一端与阴极集流体102耦接、每个第二阴极极耳21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阴极侧边122。每个第二阴极极耳212可以与阴极集流体102焊接,或者是每个第二阴极极耳212可以与阴极集流体102一体成型。多个第一阴极极耳202与多个第二阴极极耳212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与其对应的第二阴极极耳212可以相对排布。
如图1及图2所示,在阴极集流体102厚度方向上,阴极集流体102包括相对的第一阴极表面132和第二阴极表面142,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设置于第一阴极表面132,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设置于第二阴极表面142。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的长度等于阴极集流体102的长度,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的长度小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的长度。
在阴极集流体102长度方向上,阴极集流体102包括相对的第一阴极端152和第二阴极端162,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阴极端面3021和第二阴极端面3022,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二阴极端面3023和第四阴极端面3024,第一阴极端面3021与第一阴极端152的距离小于第二阴极端3022面与第二阴极端162的距离,第三阴极端面3023与第一阴极端152的距离小于第四阴极端面3024与第二阴极端162的距离,第二阴极端面3022与第二阴极端162的距离大于第四阴极端面3024与第二阴极端162的距离。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阴极端152、第一阴极端面3021及第三阴极端面3023中的任意两个均彼此平齐,即第一阴极端面3021和第三阴极端面3023共面、第一阴极端152和第一阴极端面3021共面。第二阴极端162与第二阴极端面3022错开,第二阴极端162与第四阴极端面3024平齐,即第二阴极端162与第二阴极端面3022不共面,第二阴极端162与第四阴极端面3034共面。
如图3及图4所示,阳极集流体101为长方形的铜箔。在阳极集流体101宽度方向上,阳极集流体101包括相对的第一阳极侧边111和第二阳极侧边121,多个第一阳极极耳201设于第一阳极侧边111。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的一端与阳极集流体101耦接、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阳极侧边111。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可以与阳极集流体101焊接,或者是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可以与阳极集流体101一体成型。
多个第二阳极极耳211设于阳极集流体101的第二阳极侧边121。每个第二阳极极耳211的一端与阳极集流体101耦接、每个第二阳极极耳211的另一端伸出第二阳极侧边121。每个第二阳极极耳211可以与阳极集流体101焊接,或者是每个第二阳极极耳211可以与阳极集流体101一体成型。多个第一阳极极耳201与多个第二阳极极耳211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与其对应的第二阳极极耳211可以相对排布。
如图3及图4所示,在阳极集流体101厚度方向上,阳极集流体101包括相对的第一阳极表面131和第二阳极表面141,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设于第一阳极表面131,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设于第二阳极表面141。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的长度小于阳极集流体101的长度,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的长度小于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的长度。
在阳极集流体101长度方向上,阳极集流体101包括相对的第一阳极端151和第二阳极端161,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阳极端面3011和第二阳极端面3012,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三阳极端面3013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第一阳极端面3011与第一阳极端151的距离小于第三阳极端面3013与第一阳极端151的距离,第二阳极端面3012与第二阳极端161的距离晓宇第四阳极端面3014与第二阳极端161的距离,第一阳极端面3011与第一阳极端151的距离大于第二阳极端面3012与第二阳极端161的距离,第三阳极端面3013与第一阳极端151的距离大于第四阳极端面3014与第二阳极端161的距离。
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一阳极端151、第一阳极端面3011、第三阳极端面3013中的任意两个均相互错开,即第一阳极端面3011和第三阳极端面3013不共面、第一阳极端151和第一阳极端面3011不共面、第一阳极端151和第三阳极端面3013不共面,且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第一阳极端面3011位于第一阳极端151与第三阳极端面3013之间。第二阳极端161、第二阳极端面3012、第四阳极端面3014中的任意两个均相互错开,即第二阳极端面3012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和第二阳极端面3012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不共面,在同一水平面内,第二阳极端面3012位于第二阳极端161与第四阳极端面3014之间。
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1的卷绕方向上,阴极极片12的第一阴极端152为卷绕起始端,第一阴极端152为阴极极片12的头部,阴极极片12的第二阴极端162为卷绕末尾端,第二阴极端162为阴极极片12的尾部;阳极极片11的第一阳极端151为卷绕起始端,第一阳极端151为阳极极片11的头部,阳极极片11的第二阳极端161为卷绕末尾端,第二阳极端161为阳极极片11的尾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且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两侧对称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尾部错位,进一步提高电芯1的能量密度。同样地,阳极极片11在头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留有箔材。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的长度小于阴极集流体102的长度,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的长度小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的长度。
第二阴极端162、第二阴极端面3012及第四阴极端面3014中的任意两个均错开,即第二阴极端162与第二阴极端面3022不共面,第二阴极端162与第四阴极端面3024不共面,第二阴极端面3022与第四阴极端面3024不共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且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两侧对称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尾部错位,进一步提高电芯1的能量密度。在阴极集流体102的头部无箔材(即铜箔或铝箔)、尾部均留有箔材,头部无箔材。同样地,阳极极片11在头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留有箔材。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2-图14所示,第一阴极端152与第一阴极端面3021错开,第一阴极端面3021与第三阴极端面3023平齐,即第一阴极端面3021和第三阴极端面3023共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且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两侧对称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尾部错位,在阴极集流体102的头部和尾部均留有箔材(即铜箔或铝箔),并且在箔材与阴极活性层(即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或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交界处设置绝缘层20,绝缘层20可以阻隔阴极极片12与阳极极片11,从而可以避免阴极极片12与阳极极片11接触,进而可以提高电芯1的安全性能。同样地,阳极极片11在头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留有箔材。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6-图19所示,所示,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的长度小于阴极集流体102的长度,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的长度大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的长度。
第一阴极端152、第一阴极端面3021、第三阴极端面3023中的任意两个均相互错开,即第一阴极端面3021和第三阴极端面3023不共面、第一阴极端152和第一阴极端面3021不共面,第一阴极端面3021位于第一阴极端152与第三阴极端面3023之间。第二阴极端162、第二阴极端面3022、第四阴极端面3024中的任意两个均相互错开,即第二阴极端面3022和第四阴极端面3024不共面、第二阴极端162和第二阴极端面3022不共面、第二阴极端162和第四阴极端面3024不共面,第二阴极端面3022位于第二阴极端162与第四阴极端面3024之间。
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的长度小于阳极集流体101的长度,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的长度小于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的长度。
第一阳极端面3011与第三阳极端面3013平齐,第一阳极端151与第三阳极端面3013错开,即第一阳极端面3011和第三阳极端面共面3013、第一阳极端151和第一阳极端面3011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第二阳极端面3012、第四阳极端面3014均相互错开,即第二阳极端面3012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和第二阳极端面3012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不共面,第四阳极端面3014位于第二阳极端161与第二阳极端面30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且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两侧对称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头部错位,在阴极集流体102的头部和尾部均留有箔材(即铜箔或铝箔),并且在箔材与阴极活性层(即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或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交界处设置绝缘层20,绝缘层20可以阻隔阴极极片12与阳极极片11,从而可以避免阴极极片12与阳极极片11接触,进而可以提高电芯1的安全性能,而且在尾部设置绝缘层20还可以防止铜箔与电芯1包装壳(铝)之间发生反应。阳极极片11在尾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留有箔材,由此可以通过增大折弯半径可以减小单面区箔材断裂的问题。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1-图24所示,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的长度等于阳极集流体101的长度,第二阳极活性物质层311的长度小于第一阳极活性物质层301的长度。
如图23及图24所示,第一阳极端151与第一阳极端面3011平齐、第一阳极端面3011与第三阳极端面3013错开,即第一阳极端151与第一阳极端面3011共面、第一阳极端面3011与第三阳极端面3013不共面。第二阳极端161、第二阳极端面3012、第四阳极端面3014均彼此平齐,即第二阳极端面3012和第四阳极端面3014共面、第二阳极端161和第二阳极端面3012共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两侧对称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尾部错位,进一步提高电芯1的能量密度。在阴极集流体102的头部和尾部均无箔材(即铜箔或铝箔)。阳极极片11在头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无箔材,从而可以保证在相同活性物质下,集流体的面积最小,电芯1的能量密度最高。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6-图29所示,每个第一阳极极耳201与其对应的第二阳极极耳211错开,即第一阳极极耳201与其对应的第二阳极极耳211的连线与阳极极片11的宽度方向不平行。每个第一阴极极耳202与其对应的第二阴极极耳212错开,即第一阴极极耳202与其对应的第二阴极极耳212的连线与阴极极片12的宽度方向不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两侧错位设置,可以降低电芯1内阻、减小电芯1产热量,还可以使得电芯1无左右区分;通过设置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与第二阴极活性物质层312在阴极集流体102上的尾部错位,在阴极集流体102的头部和尾部均留有箔材(即铜箔或铝箔),同时在箔材与第一阴极活性物质层302交界处均设置绝缘层20。阳极极片11在头部区域形成错位,且头部与尾部均无箔材,从而可以减小集流体的层数,提高电芯1的能量密度。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极片。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10,包括集流体100、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集流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110和第二侧边120。多个第一极耳200与集流体100耦接,且第一极耳200从第一侧边110伸出。多个第二极耳210与集流体100耦接,且第二极耳210从第二侧边120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多个”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含义。另外,“多个第一极耳200与集流体100耦接”可以理解为多个第一极耳200中的每个第一极耳200与集流体100之间均存在信号的传递。“多个第二极耳210与集流体100耦接”可以理解为多个第二极耳210中的每个第二极耳210与集流体100之间也均存在信号的传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10,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且多个第一极耳200与多个第二极耳210排布在集流体100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10的内阻、提高极片10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10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10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10的使用性能。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极耳200的数量与第二极耳210的数量可以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极耳200与多个第二极耳210一一对应。由此,可以均衡集流体100两侧的能量输出。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00与第二极耳210可以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极耳200可以对应存在有一个第二极耳210,每个第一极耳200可以与其对应的第二极耳210对称排布。由此,可以便于第一极耳200与第二极耳210的构造与排布。
如图26及图2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极耳200相对于第二极耳210错位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任意一个第一极耳200的中心与任意一个第二极耳21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侧边110形成的夹角均为锐角。例如,任意一个第一极耳200在第二侧边120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二极耳210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极耳210均不重叠。
如图31所示,极片10可以为阳极极片11,阳极极片11上的第一极耳200为第一阳极极耳201,阳极极片11上的第二极耳210均为第二阳极极耳211;极片10也可以为阴极极片12,阴极极片12上的第一极耳200为第一阴极极耳202,阴极极片12上的第二极耳210为第二阴极极耳212,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层叠并卷绕后,从第二侧边120至第一侧边110的方向看,第一阳极极耳201位于第一阴极极耳202的右侧,第二阳极极耳211位于第二阴极极耳212的右侧。由此,可以便于对电芯1充电设备的设置。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集流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30和第二表面140,极片10还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第一活性物质层300设置于第一表面130,第二活性物质层310设置于第二表面140,第二活性物质层310与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极性相同。例如,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均具有阳极极性,或者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均具有阴极极性。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极片10包括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60,在第一端150处,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错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可以包括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为第一活性物质层300上与第一端150距离最短的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可以包括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为第二活性物质层310上与第一端150距离最短的表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不共面。例如,在第一端150至第二端160的方向上,第一端面可以位于第二端面的左侧,或者是,第一端面可以位于第二端面的右侧。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极片10包括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60,在第一端150处,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平齐。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端160,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平齐或错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可以包括第三端面,第三端面为第一活性物质层300上与第二端160距离最短的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310可以包括第四端面,第四端面为第二活性物质层310上与第二端160距离最短的表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面可以与第四端面不共面。例如,在第一端150至第二端160的方向上,第三端面可以位于第四端面的左侧,或者是,第三端面可以位于第四端面的右侧。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面可以与第四端面共面。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或者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或者是第一活性物质层300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活性物质层310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包括隔膜以及如上所述的极片10。
例如,电芯1可以包括两组极片10,分别为具有阳极极性的阳极极片11和具有阴极极性的阴极极片12。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相对且间隔排布,隔膜位于阳极极片11与阴极极片12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通过在极片10上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的极性一致,且多个第一极耳200与多个第二极耳210排布在集流体100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10的内阻、提高极片10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10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10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10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活性物质层300与集流体100之间可以设有涂层30。由此,可以提高极片10的导电性能。第二活性物质层310与集流体100之间可以设有涂层30。由此,可以提高极片10的导电性能。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150及第二端160中的至少一个处可以设有胶纸40,胶纸40包裹第一端150或第二端16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00的表面可以贴设有胶纸40,胶纸40包裹第一极耳200。第二极耳210的表面可以贴设有胶纸40,胶纸40包裹第二极耳21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包装壳、设置于包装壳中的电解液以及如上的电芯1。例如,包装壳可以包裹电芯1,电解液位于包装壳内,电解液可以充斥在电芯1周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极耳200和多个第二极耳210,第一极耳200和第二极耳210的极性一致,且多个第一极耳200与多个第二极耳210排布在集流体100的两侧,不仅可以降低极片10的内阻、提高极片10的能量输出效率、降低极片10工作过程中的升温效率,还可以实现极片10的两侧能量输出,进而可以提高极片10的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具有内阻小、能量密度高且具有高倍率放电性能;同时可降低单面区充放电电流,降低断裂的风险,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单极耳错位结构的电芯1内圈阳极单面区断裂、引起断路、卷绕过程中单面区优先出现析锂失效的问题,而且多个极耳并联,其中一个极耳断裂后不会导致断路,不影响充放电;还可以可降低极片10单面区电流密度,改善卷绕过程中单面区失效的问题,规避极耳设置太宽而待料极耳翻折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多个第一极耳,多个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所述第一侧边;
多个第二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延伸出所述第二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相对于所述第二极耳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片还包括:
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及
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极性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平齐或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长度。
9.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设置于所述包装壳中的电解液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芯。
CN201910234662.8A 2019-03-26 2019-03-26 极片、电芯及电池 Pending CN1117556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662.8A CN111755656A (zh) 2019-03-26 2019-03-26 极片、电芯及电池
EP20712823.2A EP3736884A4 (en) 2019-03-26 2020-03-24 POLAR PART, BATTERY ELEMENT AND BATTERY
PCT/CN2020/080871 WO2020192651A1 (zh) 2019-03-26 2020-03-24 极片、电芯及电池
US16/652,471 US11888123B2 (en) 2019-03-26 2020-03-24 Electrode plate,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662.8A CN111755656A (zh) 2019-03-26 2019-03-26 极片、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5656A true CN111755656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13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4662.8A Pending CN111755656A (zh) 2019-03-26 2019-03-26 极片、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8123B2 (zh)
EP (1) EP3736884A4 (zh)
CN (1) CN111755656A (zh)
WO (1) WO20201926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3991A1 (de) 2021-02-19 2022-08-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zel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5269U (zh) * 2015-08-27 2015-12-16 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高功率电芯及电池
CN205828573U (zh) * 2016-06-24 2016-12-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EP2500972B1 (en) * 2010-12-20 2017-07-26 LG Chem,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CN107819101A (zh) * 2017-11-03 2018-03-20 山西长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方形卷绕式电池的极耳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9757B1 (ko) * 2001-11-23 2004-09-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부와 이를 채용한 이차전지
JP2010118315A (ja) * 2008-11-14 2010-05-27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CN201408811Y (zh) 2009-05-27 2010-02-17 佛山市实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的改良结构
US9905838B2 (en) * 2011-08-30 2018-02-27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352786U (zh) * 2011-12-12 2012-07-25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体及软包锂离子电池及极片
JP6044095B2 (ja) 2012-03-28 2016-12-1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104167553B (zh) * 2014-06-19 2016-08-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卷绕式电池极片及其制作工艺
CN205542997U (zh) 2015-12-21 2016-08-31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涂层无纺布隔膜纸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9417152B (zh) 2016-06-28 2022-04-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芯
KR102256297B1 (ko) * 2016-09-07 2021-05-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6848325B (zh) 2017-02-15 2020-09-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卷绕式电芯
CN108400281A (zh) 2018-01-22 2018-08-14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8598354A (zh) * 2018-06-13 2018-09-2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0972B1 (en) * 2010-12-20 2017-07-26 LG Chem,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CN204885269U (zh) * 2015-08-27 2015-12-16 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高功率电芯及电池
CN205828573U (zh) * 2016-06-24 2016-12-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CN107819101A (zh) * 2017-11-03 2018-03-20 山西长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方形卷绕式电池的极耳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18067A1 (en) 2021-07-15
EP3736884A1 (en) 2020-11-11
US11888123B2 (en) 2024-01-30
EP3736884A4 (en) 2021-03-10
WO2020192651A1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7492A1 (zh) 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
EP2365562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13330631B (zh)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262307B (zh) 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03015A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103155226A (zh) 集成式电池极耳
EP3716362A1 (en) Electrode sheet, cell and battery
CN211045591U (zh) 电芯以及电池
CN211654976U (zh) 一种无极耳的扣式锂电池
US11069935B2 (en) Cell and battery
CN212380471U (zh) 硬壳纽扣电池
WO2024021868A1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111755656A (zh) 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05646017U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WO2023273990A1 (zh) 正极片的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具有其的电池
CN213340472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2676341U (zh) 锂离子电池
WO2022204966A1 (zh)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CN212587557U (zh) 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WO2020177599A1 (zh) 二次电池
CN209401735U (zh)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09037788B (zh) 一种软包大容量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CN113728474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9180729U (zh) 电芯和电池
JP2000235851A (ja) 積層形ポリマー電解質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